关于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摘要: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传播开来,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拟从语法方面探讨一下网络语言的特征。

关键词: 网络语言;语法“网络语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一致的二是指领域的专业用语, 如“网络、登陆、聊天室IT等等。

三是指网民在聊天室聊天和在上发表意BBS见时所用的语言。

其中, 第三类是本文的重点关注对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是试着探讨一下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词语的运用一、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 存在名词用作1、谓语的现象, 但名词作谓语且带宾语的现象却不存在。

而在网络语言中, 名词作谓语、名词作谓语且带宾语的现象则随处可见, 例如:A别忘了伊妹儿我! B你雅虎了吗?例A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 是名词,在此处却被用作了动词, 并且带上了宾语“我”。

这来源于英语句子“Don‟t forget to e-mail me ! ”, 导致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英语翻译方法起了很大作用, 使得在汉语中人们直接用音译词或外语词充当动词; 二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追求“意合”所致。

例B也来自英文原形“Do you Yahoo?”。

“雅虎”是网站的中文名称, 是典型Yahoo的名词, 可后来被网民们效仿英语, 用作了动词并在网上广泛传播, 约定俗成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形容词用作动词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2、形容词用作动词汉语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 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

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 如下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A.澳大利亚政府被黑。

B. 一旦被黑, 不要轻易放弃, 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1、字母型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内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

如: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GF (girlfriend,女朋友)等。

2、数字型借助网友数字字的谐音和寓意,很多生活表达都是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书写简单,一目了然。

如:886(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

3、混合型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

如:幸福ing(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me2(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U(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

4、词意变异型以文字、词组或英语单词等原生词衍变而来的谐音化用语相当普遍,变异后的网络词,其表达的含义与字面原意已相差甚远。

如:粉丝=英语fans的音译;果酱=过奖;稀饭=喜欢;斑竹(或板猪)=版主等。

5、词汇演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词汇也在不断出现,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网络上,由网络又延伸到了生活中。

如:“屌丝”,随着网络群体的追捧,它从最初产生时的不文明的含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现象与社会突出问题的某种折射;“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高、长相、财富上都无可挑剔,由日本漫画演化而来并在网络上发酵成为流行词汇,它对应的反义词是“矮矬穷”。

6、缩略和扩张型网络语言追求简约、创新、生动,构成的词组或句子也就充满了与传统语法相悖之处。

如:“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缩略用法;“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就不要拆穿了吧等。

7、语句型网民对现实社会和互联网上的热点具有敏锐的嗅觉,这些热点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网络用语。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探究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介绍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专门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1. 轻松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通常使用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由于网络平台的实时性和即时通信性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种轻松的表达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快捷。

2. 夸张和幽默的表达在网络语言中,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很常见。

人们倾向于使用夸张、夸张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其他用户的注意和共鸣,因为网络平台上的用户群体较大,竞争激烈。

3. 缩略词和表情符号的使用网络语言中经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来代替完整的词语和句子。

这种使用方式减少了输入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表达中增加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例如,“lol"代表"大声笑",而“:)”则表示笑脸。

4. 新词和词语的创造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词和词语的创造。

在网络平台上,人们不断创造新词和词语来描述新事物、新现象,以满足沟通的需要。

这些新词和词语的创造使得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5. 文化和地域差异的存在尽管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地区和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这也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体现。

总结网络语言具有轻松的表达方式、夸张和幽默的特点,常使用缩略词和表情符号,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词和词语。

尽管存在文化和地域差异,但网络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流方式。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第一篇: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摘要: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把人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人们在不断的网络交流中逐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

这种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书面语与日常用语系统,强烈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

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现象做具体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影响,规范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它在丰富现代汉语表达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1、突显个性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现。

网络则给每一个人以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叶辛认为:“开放的网络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

标新立异是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之一。

”因此,网络语言就成为网友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例如“巨能说(特别能说)”、“I服了YOU(我服了你)”、“HoHo~~(笑声)”等等,让众多网民“爱不释手”,充分体现出他们“不走寻常路”的个性。

2、富有创新性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

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例如:“囧(真受不了)”成为2009年网络语言的新宠。

或者就某一新闻事件中富有代表性的语言富于新的隐喻。

例如:艳照门事件引出的“打酱油(不关我的事,路过而已)”一词等等。

网络世界还在继续开发,网络语言也将继续发展创新,一个更为神秘与新奇的网络时空也将等着我们去体验,去探讨。

3、力求简单化时间就是金钱,网络时代更注意时间的快捷性。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

网络语言的语境及话语特点诠释摘要:面对网络语言对书面语言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口语化、简洁化,时代性上不断调整书面语言的应用原则,兼容并蓄,发展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关键词:因特网语言传播规范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网络,网络实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网络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其语境的独特性,它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网络语言符号,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对书面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网络语言语境的独特性(1)虚拟性网络语言语境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语境的虚拟性。

在虚拟的语言环境里,相识的或熟不相识的人们,就某一话题,在网上展开交流。

论文百事通可以选择适当的聊天“场景”,在虚拟的场景中,谈一些虚拟的语题。

虚拟“场景”中虚拟的话题,给了交际者一个更大的自由空间。

(2)语言传播方向的多样性一般地来说,话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

而网络语言则是对这一传播模式的解体和颠覆。

一个话题一但展开,则难以分“传播中心”了,可以两个人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是多个人共同交流,就好象一群朋友在闲聊一样,只是这些“闲聊”的朋友可以是互相见面(视频),但实际是天各一方。

这种“闲聊”可以是点对点,面对面,多点对多点的传播。

(3)语言传播者的角色特别在网络这个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语言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其角色可以互换,互为传播的主体,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具有个人化和隐蔽性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的话语特点及对书面语言的影响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这些新词汇具有促进书面语言多样化的作用,从传媒学的观点来看,网络语言中言简意赅的缩略语、含蓄美妙的数字谐音、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中英夹杂和拼音化与数字化的倾向等,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汉语语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使用。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

[网络语言用语特点分析] 大学生网络语言特点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应运而生。

与日常交际用语和书面语相比,网络语言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新异中不失幽默,直白中不失含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民交际的话题也与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话题不同,在社会生活这个板块,网民更倾向于“雷”人怪异的新奇话题以及揭露黑幕的政治话题。

关键词:网语表达特点;网语话题特点。

一、引言本文主要研究BBS论坛上的交际用语。

通过研究发现,在bbs论坛语言中,腾讯论坛相较与其他网站的论坛更具有普遍性,网民层次多样,交际话题多元,于是笔者选择了腾讯论坛中的社会图鉴和人民公社两个板块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网民的评论语言在语言表达以及网民交际话题上的特点。

二、网络语言表达特点分析(一)网络语言与书面语的比较我们知道,网民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发表帖子,进行网络交际,属于书面语语体。

但由于网络交际时效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与书面语体相比,网络语言又具有口语风格。

1.用词通俗,如:①改改那个坐雕像的臭毛病再说~TNND②白痴们,方队是从部队在役人员里选的,一群SB2.多用省略句,如:③你能找到以前的动画片的碟,下载之类的吗?我超喜欢以前的动画片,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3.多用感叹句,如:④说起赖宁,哇,好远好远的回忆!(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二)网络语言与口头语比较网络交际与日常的交际不同,网民在交际时,不能像现实生活中彼此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只是通过键盘输入语音信息,进行文字交流。

因此,网络交际相较于日常生活中的口头交际,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网络交际多用插语⑤祝您虎体健康,虎夫人平安(拍拍马屁,嘻嘻)⑥屋之将倾,栋梁先成朽木。

(我哭了。

)(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人民公社板块)2.网络交际多用叙述性的语言⑦哈哈,好贴,必须顶起⑧快哭死我了,怎么会有这种事情(以上用例出自腾讯论坛-社会图鉴板块)(三)多用重叠形式表达主观感情在BBS论坛中,网民擅于运用重叠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包括有汉字的重叠,数字的重叠,符号的重叠,混合重叠。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

网络语言特征分析摘要: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

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与社会语境的深层关系。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语境,社会因素1.引言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

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在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民为了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出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以互联网为交际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语言方式和文体特征。

这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语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

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对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

2.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网络语言就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是规范语言的变体。

网络交际,是指通过网上聊天、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electronic forum(电子论坛)和E-message(短消息)等崭新的交际手段,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

网络语言受其交际媒体(互联网)的制约而兼有广告英语、新闻英语、电传英语和传真英语的部分特征;网上聊天这种书面对话形式又决定了其具有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的双重性质。

2.1 词汇特征作为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写词、俚语等非正式词汇,甚至还随机杜撰某些词语,因此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网络语言语法特点浅析【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悄然而至,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鉴于网络沟通下的便捷性,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也变得更为简单快捷,网络语言作为这种应时而生的新事物,因其通俗易懂、简快明了的特点,而深的广大网友的青睐于热衷。

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语言这种文字语言的新变化,并解剖分析其成因与构造。

因此,笔者将从语言语法的角度,对当下的网络语言在词性转换、句式结构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以便更为直观的把握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特点;词汇;语句前言网络语言是通过将一些传统词汇进行改编而形成的,是传统语言的延伸形式。

随着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增加,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地方。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使用并流行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①。

网络语言与传统的活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网络语言更具多变性。

生活中我们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都是遵守着语言的语法,而在互联网上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进行沟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在网络上进行沟通的重要基础。

网络语言虽然颠覆了传统的语言模式,但是它依然是依托在传统语言形式上的,网络语言根据不同的地域的特色形成的,网络语言在语法上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它并没有脱离语法,依然是有据可依,依然具有传统的语法特征。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间是有一定的互动,它是会受到传统语言制约的,但是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语言,尤其是其特别的语法特点,对我们了解网络语言的形成、发展,更全面的了解人类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一、网络语言的涵义与发展1、网络语言的涵义关于网络语言的涵义定位,由于缺乏统一的被认可的理论标准,因而尚无定论,出现了诸多较有说服性的观点。

笔者在综合考量与比较之后,发现国内较为为具有代表性①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语法作为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应用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网络语言的简洁性导致语法规则的简化。

在快节奏的网络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用简短、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使得句子结构往往不那么完整,甚至会省略一些传统语法认为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懂了”可能会被简化为“懂了”,“今天天气不错”可能变成“今天天气好”。

这种简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语法的严格规范,但却能够更高效地传达核心信息。

其次,表情符号和新词汇的大量使用丰富了语法表达。

表情符号如 、 等,以及一些网络新词汇如“给力”“佛系”等,它们虽然不是传统语法中的词汇,但在网络交流中却能起到补充和强化语义的作用。

比如,“这件事太让我伤心了 ”,表情符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他做事很给力”,“给力”这个新词汇使得表述更具时代感和生动性。

再者,网络语言的多样性使得语法规则更具灵活性。

不同的网络平台和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法习惯。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常用的一些缩写和略语,如“yyds”(永远的神)、“u1s1”(有一说一)等,虽然不符合传统语法的规范,但在特定的圈子里却能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反映了网络时代语言创新和变化的速度之快。

另外,语法错误的容忍度相对提高。

在网络环境中,由于交流的即时性和随意性,一些语法错误可能不会像在正式书面语中那样受到严格的批评和纠正。

人们更注重的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效果,而不是语法的完美无缺。

比如,“我吃饭了先”这样语序不太规范的句子,在网络交流中并不会引起太大的误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语法在网络时代就失去了重要性。

相反,正确的语法在某些情况下仍然至关重要。

比如,在正式的商务邮件、学术论文等场合,遵循严格的语法规则能够体现专业性和严谨性,避免产生歧义。

而且,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规范的语法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

浅析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摘要: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地和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出现了。

以QQ、网上论坛、虚拟社区、短消息等为主要载体,网民们创造出了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催生出了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本文拟从语法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各层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特点“甄嬛体”“白骨精”句法特征一、网络语言的构词特征1、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还有,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V587=威武霸气等等。

2、字母化造词方法分三种。

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S=死;u=you;r=are;二是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GG=哥哥。

还有英文缩写,这个在语言学上也比较常见,如OMG=Oh My God BTW=By The Way等等。

还有比较特殊的通过象形的方法创造的,比如OTZ =拜倒小人。

3、外来化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瘟都死=Windows(微软出品的操作系统品牌名,意为窗口,港台地区一般意译为视窗);荡=download(下载)等等。

4、口语化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如:“甭管”等。

5、同音化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

汉语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分析

汉语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分析

汉语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用语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口语交流不同,网络用语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音特征。

那么汉语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有哪些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简化发音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之一就是简化发音。

因为网络用语主要出现在即时通讯、社交平台等线上场合,交流时间较为紧迫。

为了快速传达信息,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发音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好啊”常常被简化为“hǎo a”,甚至直接缩写为“哈”。

二、口语化转写网络用语还有一个突出的语音特征就是口语化转写。

与正式文体语言相比,网络用语更注重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网络用语中经常出现英语单词的中文发音和生僻字的拼音转写等现象。

比如“dēng”(等)就被大家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传统文本内容的通行款式。

三、短语化倾向网络用语中还有一种典型的现象就是短语化倾向。

网络用语往往是轻松愉悦的,不那么正式和严肃。

为了传达情感,人们倾向于使用更为简短的词语和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来自星星的你”,就被缩写为“lxssdn”。

这种短语化倾向也表现在中文发音上,比如“瑟瑟发抖”被口胡成“se se fa dou”。

四、音译外语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语音表达特征就是音译外语。

随着国际接触的增加,大量外语单词被引入到汉语网络用语中。

这些单词被直接音译成为中文单词,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风格。

比如“mute”(静音)被音译成“哑音”、“avatar”被音译成“阿凡达”。

综上所述,汉语网络用语中的语音表达特征包括简化发音、口语化转写、短语化倾向以及音译外语。

这些特征不仅在日常网络交流中出现频率极高,在部分社交媒体中还被加入到了标签、表情和主题等元素之中,以此来进一步丰富网络用语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流行语(网络新用语)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它们不仅带给我们有趣的阅读体验,而且也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在新闻媒体上更容易被记住。

其中一种很流行的语法特点就是复合语法。

复合语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分句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句子,而每个分句都有自己的语法结构的特殊语法。

网上最流行的复合语法可以
用有趣的句式和短语表达出来,如“飞一般的速度”,“明亮得像白昼”,“把你想象成一棵树”,“下起大雨来的晚上”等。

这些句式体现出一种现实的、生动的语言特色,同时也使表达变
得轻松开朗,意思也比较明显,句子也非常简洁而鲜活,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另外,在网络流行语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一些省略句的现象。

省略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省略某
些词或从句,不仅能体现出句子的简洁性,表达出内容也更加准确。

比如“买东西了?没,还没”,“这么困,想睡”等。

这种省略句有力地表达出内容,让句子变得简洁而且易于理解。

除此之外,在网络流行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外来语法的使用。

外来语法是指外来语言
(如英语)中特有的语法现象,用到中文环境中的语法现象。

网络上有许多外来语法的用法,比如“开心的把我给吓坏了”,“叽歪的让我受不了”,“给你变成灰烬”等。

这些外来语法的用法有助于表达一种幽默的语言,使句子变得更有意思更有趣味。

总而言之,网络流行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而有趣的表达方式,也让语言使用变得更加活泼、生动,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浅析

M A S T E R129点,不是要培养语法专家,而是培养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语法、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学习者。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多地谈论语法,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口语问答、语义协商的方式完成,既符合真实情境中沟通交流的方式,同时又可以提高听说能力。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这种语义协商交际活动,不是只限于老师和发言的同学而已,在一个同学回答了问题之后,可以问其他同学刚才的那个同学说了什么,主要目的是希望全班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老师随时可能与任何一个学生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随时加入讨论。

这样可以避免总是那么几个发言积极的同学在参与讨论,而是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比较均等的机会。

(二)生生间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交际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以学生为主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与师生之间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不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创造一个具鼓励性和积极性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使用语言练习沟通和使学习内容内化的机会;学生彼此之间通过语义协商的交际过程进行交流,在近似于真实的语境中有更多的互助学习和交流经验的机会;学生有机会练习沟通策略的技巧并培养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并不是教师把学生分组之后,布置了交际任务,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而老师则“万事大吉”。

要想使课堂上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取得好的效果,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语言结构和功能熟悉后再进行熟悉语言结构和功能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义协商交际活动进行的前奏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之间互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熟悉目标语言结构和功能后,再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若此前奏教学活动进行不彻底,那么学生在互动活动时,必定会浪费时间进行错误和不适当的交流。

小组活动的进行,与其花同样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太多语言输出输入的错误或不当,倒不如尽量减少不当语言的输出与输入,这有赖于教师在前奏教学时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网络语言的特征

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网络语言的特征

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网络语言的特征摘要: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是一种“另类”语言。

网络语言在风格上、形式上都与现实语言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重点从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风格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体对网络语言词汇的新颖奇特、缩写词、符号代词、网名及网络语言语法上的随意、语码干扰,还有网络语言风格上的诙谐、侃风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基本特征;词汇;语法网络语言是一种“另类”语言。

说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什么是“网络语言”呢?我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有关和“在线”流通的语言。

作为网络语言的生存基础——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网语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

网络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

“在现实空间里,我们除了用语言来交流,更多地还借助其它工具。

而在网上,我们唯一依靠的就是语言,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

可以说,网络就是语言世界。

”[1]网络语言是支撑网络世界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网络语言孕育于自然语言的母体,又与民族语言有着血脉的联系,它在语言形式上虽然会有所突破,但它又不能脱离现实语言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又与现实语言处于互动的过程之中,它即要受现实语言的制约,同时又对现实语言施加影响。

因此,搞清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有利于汉语本身的研究。

一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网络语言的词汇根据使用人群、使用方式上的特点,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1 .造词新颖怪奇,形象幽默,简捷实用。

网络上的新词触目皆是,有不少词初见者会觉得怪异而不知所云,不过也不乏生动有趣的词语。

比如,“偶”就是“我”,这同粤语“我”的发音有关。

“泥”是“你”,音近。

“大虾”指网上高手,或乐于助人者。

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写作“大虾”,后一种写法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的形象。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分析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它具有快速、灵活、丰富的特点,改变并影响了现代汉语的语法。

本文将从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分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一、词汇方面网络语言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汉语不同的新词汇和新用法,如“骚扰”、“求关注”、“晒照片”等等。

这些新词汇的出现直接挑战了传统汉语的规范性,使得“规范”这个词变得含糊起来。

另外,网络语言还经常使用缩写、语气词、网络流行语等,这些语言形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缩短了表达的时间并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wqnmlgb”缩写“我去你妈的狗逼”、“asr”表示“觉得没用”等。

二、句法方面网络语言的句法结构简洁、随意、灵活,缺乏严谨的表达,这成为网络语言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网络语言中频繁使用省略、重复、借词等变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例如,“种草了”、“买买买”等重复型语法结构出现频率很高。

三、语义方面由于网络语言比正式汉语更加灵活、随意,因此有时候难以确切表达语义。

网络文化和社交平台的发展也导致了网络语言流行及其快速更新,这使得网络语言充满了不确定性。

例如,“不讲武德”、“996”等语言词汇的使用,反映了现代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看法。

网络语言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其影响体现在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

网络语言不但拓展了语言表达的形式,也挑战了传统规范的语法形态,而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也导致网络语言的不确定性及时效性。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一现象,针对网络语言的特点总结其规律,以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汉语语言文化。

当代网络语言的语法结构分析

当代网络语言的语法结构分析

当代网络语言的语法结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使用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生动、直接,这与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在这种语言环境下,网络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缩写与简化网络语言中最常见的语法结构变化就是缩写和简化。

例如,“OMG”代表“oh my god”,“LOL”代表“laugh out loud”,“PPL”代表“people”等等。

这些缩写通常是一些常用词或表达,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较频繁,通过缩写可以简化表达过程,提高交流效率。

二、短语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中还采用了短语的表达方式。

例如,“有没有”可以简化为“有木有”,“不要”可以简化为“别”,“一定”可以简化为“肯定”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赋予表达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气。

三、句式的改变网络语言中,一些句式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可以表达为“他是我人”,“你有没有看到那个电影”可以表达为“你有木有看那个电影”等等。

这种句式的改变使得表达更加简单直接,符合网络交流的要求。

四、语气的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变化就是语气的表达方式。

例如,“我好开心”可以表达为“我好嗨哟”,“我好喜欢这个电影”可以表达为“我超爱这个电影”等等。

这种表达方式更符合网络语言的特点,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化、情感化的特点。

五、语法混用在网络语言中,还经常出现语法混用的现象,例如“她去哪儿了啊?”中,“了啊”这种结构就是汉语和方言混用的表现。

这种语法混用表达方式虽然不够规范,但是可以更好地表达语言的情感色彩,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的语法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较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网络语言中采用了缩写、短语、句式的改变等方式,使得表达更加简单直接;同时语气的表达也更加鲜明个性化;甚至出现了语法混用的表现。

当然,这种语言形式有其适用范围,对于正式场合的表达还需要更加规范的语言形式。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代表着当代汉语的发展和变化。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是我们研究语言演变与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特点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1. 创造性与刷屏性:网络流行语通常由网友创造,并在网络中刷屏式传播。

这些流行语往往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幽默的内容和夸张的形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例如,“666”、“不科学”、“脑洞大开”等。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特点使其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魅力。

2. 简洁明了:网络流行语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通常使用缩写、拼音和简单的汉字组成。

例如,“666”代表赞美,指的是“牛逼”。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传播和理解。

3. 多样性与更新快速:网络流行语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流行语不断涌现,很容易就会替代旧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氛围。

4. 趣味性与互动性:网络流行语常常带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还常常用于娱乐和社交目的。

例如,“致敬师傅”的表达方式,即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向某人致敬,逗乐友人。

这种趣味性和互动性使网络流行语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影响1. 反映社会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它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流行,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当下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热点。

例如,“表情包”、“梗”、“搞事情”等网络流行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热点和话题。

2. 促进社交互动:网络流行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与他人进行群体沟通、表达共鸣、传递幽默和调侃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交互动的快乐和乐趣。

3. 影响词汇和语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实用的表达方式,其语言特征及其理论研究也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各个角度的关注。

本文主要围绕网络流行语中实用性语言的理论解析,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包括简洁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视觉效果等。

它是一种简短而富有含义的表达方式,通常不带有任何贬义,有利于交流的迅速深入。

同时,它的表达形式也更加开放,由于其视觉效果,它也可以传达更多的情感,而且这种语言也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少年群体的表达需求。

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由于其有效的简洁性,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更加灵活多样。

它使用的结构包括:单词搭配、语义转换、音韵搭配、组合拼写、拼音表示和文字表情等。

例如,“加油”可以用双词单词表示,“GG”可以表示“灌篮高手”,“爱你”可以用文字表情表示,“88”可以表示“发发发”等。

语义特征网络流行语主要是一种实用性语言,因此它的语义表达也更加直接而可靠,可以快速传达信息。

这种实用性语言会使用文字和语义的转换,以及灵活的语句搭配,以最简短的词语达成最大的语义效果。

例如,“YOYO”就可以表达“You only you only”的意思,“太棒了”可以用“TB”表达,“编程”也可以表达为“码神”等。

社群文化特征网络流行语不仅可以用于传达简单的信息,它还可以反映某个社群的文化特征和生活习惯。

例如,“小伙伴”这个词的出现,可以反映出人们的友谊观念;“WTF”可以表达人们对某种行为的惊讶,而“TMD”则可以表达人们的不耐烦之情等。

语用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语用特征更加灵活,它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语用场合中,例如,青少年可以使用“ABB”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而老年人则可以使用“会会”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使用网络流行语能够让深度的语言表达得以更快更高效的实现。

回顾性结论本文对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语言特征、结构特征、语义特征、社群文化特征和语用特征五个方面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实用性语言理论。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

语法在网络时代的应用有何特点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交流方式多样,语言的使用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语法作为语言的规则和结构基础,其应用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首先,网络语言的简洁性导致语法规则的简化和灵活运用。

在快节奏的网络交流中,人们更倾向于用简短、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常见的“表情包语言”、缩写词(如“yyds”代表“永远的神”)和简化的句式结构(如“人艰不拆”)等。

这些表达方式常常打破传统语法的完整结构,但却能被广大网民迅速理解和接受。

这种简化并非完全摒弃语法,而是在特定的网络语境中对语法规则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高效传达信息的目的。

其次,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使语法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用法。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造和传播新词汇、新句式的平台。

比如“被XX”这一结构,从“被就业”“被增长”到“被幸福”,通过“被”字加上一个不符合常规搭配的词语,表达出一种被动接受但实际并非如此的意味。

这种创新的语法结构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再如“XX 体”的盛行,如“甄嬛体”“凡客体”等,通过特定的句式和语言风格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体,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和模仿。

再者,网络交流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影响了语法的应用。

在网络聊天、评论和论坛讨论中,人们往往来不及精心组织语言,语法错误时有出现。

但由于交流的重点在于传递即时的想法和情感,对于语法的准确性要求相对降低。

而且,网络交流中的回复和互动往往迅速连续,语句之间的逻辑连贯性可能不如传统书面语那样严谨。

例如,在一段聊天记录中,可能会出现多个不完整的句子、跳跃的思维和随意的语序,但交流双方能够根据上下文和语境理解对方的意思。

此外,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在网络时代日益频繁,这也给语法应用带来了影响。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相互碰撞和融合,产生了一些混合式的表达。

例如,汉语中夹杂着英语单词或短语(如“今天我很happy”),或者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来构建汉语句子(如“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difficul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特征合理性实用性论文摘要:本文从语法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各层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旨在承认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世界各地和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出现了。

以电子邮件、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短消息为主要载体,通过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网民们创造出了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催生出了现代汉语的一种变异形式。

本文拟从语法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

1语音特征谐音法的广泛使用是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音特征。

在网络交际中,人们为了达到追求时尚、诙谐有趣、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的目的,需要利用一种快速便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谐音法成为最佳的选择。

其特点是利用汉语、英语或一些数字同一读音往往有多个不同形义的特点,采取声东击西,偷梁换柱的手法,假借此字之声音、而指彼字之形义,从而达到面底相扣之目的。

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也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追捧的时尚,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更显其与众不同,应用洋泾浜英语更能表达自己的幽默风趣。

具体表现有数字谐音,如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

汉语谐音,如菌男—俊男,斑竹—版主。

英语谐音,如b-be/bee,c-see,爱老虎油—I love you,伊妹儿—Email。

2词汇特征与语音、句法结构相比,词汇的变化更为突出。

由于网络的普及,作为一种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在构词法方面有其独特的方式。

它偏爱使用缩写词、俚语等非正式词汇,甚至还随机杜撰某些词语,因此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

因为网络的使用是以时间为收费基准的,这就要求网络交际必须快捷高效。

在此语境下,英汉两种语言兼收并用,大量使用简写词和各种缩略词便成为网络语言不断产生的最重要的特征。

另外,转换法也被广泛使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使用缩略词。

戴炜栋认为,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词或短语减缩而成,这种构词法称为缩略法。

而利用一个短语中的各个词的首字母构成的缩略语叫首字母缩略词。

在网络语言中,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以公认的汉语拼音或英语首字母缩写而成,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而成词。

如:BT(变态),PLMM (漂亮美眉),MM(妹妹),PK(player kill)。

(2)大量运用表情符号。

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有别于以往,之所以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其具有追新、追奇、追时尚的心理。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还不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谈,所以一些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就被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等情感和标新立异的手段。

网络语言巧妙地将这些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转化成用各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使看似冷冰冰没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键盘交际变得充满人情味和生动有趣,也充满了刺激。

由于这些符号的组合形象生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在约定俗成以后,发展成为了网络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补充体系。

例如:表示肢体语言的符号有(∧)挤眉弄眼,(@@)童心未泯,等等。

表示言语行为的符号有(//sigh)叹气的动作、(//grin)咧嘴笑。

在一个词前面加上“//”,就把该词变成了一种言语行为。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3)大量使用旧词新义词。

吕叔湘、陈原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新词新语既包括不久之前产生,其含义、色彩和表现形式都给人们以新颖感的那种词语,也包括旧有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

旧词新义词流行固然鱼龙混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或许也是对传统语言规范中那些束缚人们语言发展的某些语言形式的一种反叛。

据此,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网民们乐意使用这样的一些词汇。

如恐龙(丑女人)、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稀饭(喜欢)等。

超女大赛中出现的“玉米”、“盒饭”、“凉粉”,这无不说明旧词新义词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3句法特征网络语言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是规范语言的变体。

因为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必然导致网络语言的随意性。

网民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不仅将汉字中的词语信手拈来,随意改造,或是与一些英文字母和网络符号交织在一起,不仅形
成一种新词表新意或旧词表新意的新词汇,而且还随意改变汉语固有的句法结构,以使交际更简便、更省时、更省力。

虽然这与语法规范相悖,但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却适应了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需求,它们是有生命力的。

从句法的角度,网络语言主要具有非正式性和经济性特征。

(1)中、英语码混用。

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要使交际顺利进行,说话者角色的转换(话轮)应遵从方式准则(maxim ofmanner),即避免模糊,避免歧义,简明,有序。

但在实际的网络交往中,其话语的形式和话语的输出量却违背了这种准则,其目的就是为了放纵情怀,发泄情感。

这种独特的方式,能充分地表现出网友们的思想活跃、崇尚创新、追逐时尚、不拘传统的个性。

例如:①I服了U(我服了你)。

②我query(查询)一下你,你果然不在线上。

(2)大量使用口语体的句子。

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使用口语化的句子。

口语化句子的特点是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常出现某些不同于一般句法规则的说法,给人以自由随意的感觉。

例如:①A:Can I inviteu 2 dance?B:with pleasure.②u r not right.③“我走先(我先走)?”4结语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人物,场合,时间,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的产物。

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自身的鲜明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它在语音,词汇,以及句子结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已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虽然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上网用户的日益增加,它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