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品质
4、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自觉主动地把注意由一 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上。 判断: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对还是错?) 影响因素: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 转移就越困难。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 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材料分析题
小学二年级的王老师热情且热爱教育工作,她想给学 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能够快乐 地学习。于是她对班级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 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 窗台撒还摆上了花草和植物,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上面有100个数字,请按顺序找出连续的15个数字来。如 21-35,14-28,33-47等,根据找到15个连续数字的时间来 判断你的注意力水平。 测试:找76-90。 你能用30-40秒时间找到,说明你注意力优秀,大约只有5% 的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你能用40-90秒时间找到,说明你注意力正常; 如果你要用90-150秒,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找到,说明你的 注意力较差,或说你是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需要加强 这方面的训练。
上面列出了20-69的50个数字,你试着用最短的时间找到3 个连续的数字。 如果你能在15秒内找到3个连续的数字,说明你的注意力水 平优秀; 如果你能在30秒内找到3个连续的数字,说明你的注意力水 平正常; 如果你要用60秒以上才能找到,说明你的注意力较差,还 需努力。
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 养
有预定目的、 需要一定意志 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含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木可逆性D.以命题形式进行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1、12~14、15岁C.14、15~17、18岁D.3~6、7岁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B.自主感C.主动性D.勤奋感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2、种类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 暂时性遗忘(如“舌尖现象”)与永久性遗忘
3、原因 A、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 消失的结果。 B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 记忆就能恢复。 C、压抑说:遗忘是情绪或动机、欲望等受到压抑所致。 D 、线索依赖说。该理论认为,在信息提取时,由于缺乏适当的提取 线索而产生了遗忘,遗忘是由检索困难引起的,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所致。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总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 觉对象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
四、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 保持不变的特性。
五、观察力及其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也叫“思维知觉”。 观察力:是指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的能力,是智 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 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注意的本质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某一或某些对象,而同 时离开其它对象的特征.它使心理活动有了反映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下去 的特性.它使心理活动停留在选定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加工。 任何心理活动要想开始并且最终有一定的结果,都离不开注 意力。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定义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当前刺激物的特点: (1)相对强度的刺激物;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对象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四)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含义: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 •衡量指标: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多少来衡量。 2.记忆的持久性 •含义: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即记忆保持的牢 固程度。 •如何提高?:勤于思考、善于复习。
(四)记忆的品质
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 1.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渐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 位。
• 2.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 位。
•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 位。
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
• (一)树立记忆的信心 • 1.运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 • 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 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
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
• 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 ——15分钟快速阅读。
•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 3.加强意志锻炼——与分心做斗争。 •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学习时高度集
中注意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 5.运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舒
尔特方格法)。
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 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概要
•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 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 一、什么是注意 •二、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四、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_明确、具体 •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 4.鼓励学生运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
王大顺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最权威)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单题)(一)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讲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论述题)基本任务包括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两方面:1,作为基础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科学领域中向纵深发展。
2,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学习特点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题)(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而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地位。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简答题)(一)客观性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而不凭臆测加以歪曲。
(二)系统性原则: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主要表现在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自组织性上。
(三)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其加以分析。
(四)教育性原则:要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五)实践性原则: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表情等),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答案
第二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
二、选择题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 )。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2.( B )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D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 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6.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 ( D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7.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C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8.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 C )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9.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三种教养模式,以下哪个不是以上的教养模式 ( B )。
三、简答题1、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2节(小学试题)
( )。
难点知识的时间应把握在( )。
A.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A.15~20分钟
而无意注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B.25~30分钟
B.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抽象材 料的注意逐步发展
C.30~35分钟
C.在整个小学阶段内,教学的抽象性是引 D.35~40分钟
起儿童注意的重要条件
因为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课堂
(4)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随年级升高而日益 增强。
(5)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 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某次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期中测验,全班同学 的成绩均不理想,很多学生只考了50多分, 班主任王老师对这次考试的成绩很不满意, 命令全班学生回去以后将做错的试题重新抄 下来,每题抄写十遍,再做十遍。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16.“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因素
A.阶段性
B.环境因素
B.顺序性
C.学校教育
C.不平衡性
D.个体因素
D.个别差异性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
(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在学 习时,更多的是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这主要是 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知识 经验,言语发展不充分,不熟悉意义识记的方法。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 学习方法和技巧,促使记忆方法由机械识记向意 义识记过渡,意义记忆开始迅速发展。
C.美感
D.幸福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追求 真理时,需要能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大纲答案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领会)小学低年级儿童感知的无意性、情绪性较明显,他们的观察多是无预定目的的,即使教师给他们提出观察目的任务,也常因外界无关的新异刺激及无关的情绪与兴趣的影响而离开预定的目的任务。
在正确的教学影响下,高年级儿童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步得到发展,逐渐能按一定的目的任务去观察。
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笼统和片面,对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空间知觉也较差。
经过较长时间观察实践的培养与训练,高年级儿童的观察才逐渐精确、全面,观察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事物的逻辑性较差,不善于区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不能发现事物的各部分或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随着他们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实,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观察的逻辑性也发展了,高年级儿童能迅速、正确地理解事物间或事物各部分的联系。
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的组织性也较差,他们观察事物不能按顺序进行,多是东张西望,杂乱无章。
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训练下,他们观察的组织性逐渐提高,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事物。
根据心理学书(69~76页)(一)小学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发展很快(二)感知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增强(三)感知的分析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很不完善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简单应用)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
它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儿童的观察力?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每次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以集中注意,加强知觉的选择性,并根据目的任务作必要准备。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观察目的任务,而且要培养他们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任务,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
其次要指导儿童进行观察的方法。
每次观察都让他们懂得如何观察。
使观察活动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并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观察中区分事物,确定异同。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JPKC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 素
•优化教学环境 •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规范学生行为
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教师语言技巧 •合理安排板书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JPKC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汉字实验表明,对没有内在联系的单字只能看清 3~4个,对内容有联系的组成词或句子一般可看到5~6个字。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JPKC
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 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 意的范围就越小。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在注意对象相同的情况下,活动任务越复杂,越 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范围就越小。
JPKC
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
一、什么是感知
JPKC
(一)感知的含义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 知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 属性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感觉是人脑接收信息的过 程,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JPKC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 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 注意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伴随状态。
(二)注意的功能
JPKC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
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36、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7、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38、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3.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
4、简答引起有意注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有哪些?
5、你若是低年级儿童的教师,将怎样考虑到学生注意的特点组织好教学工作?
进入正在放映的电影厅,几分钟后才能看清物体味觉适应
常吃辣椒的人,不觉辣椒辣肤觉适应
3、星稀月亮明,无月满天星同时性对比
汤药咽下喝开水,顿觉开水有甜味相继性对比
欢快乐曲来助兴,病牙拔掉不觉疼感觉的相互影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感觉的对比
五、问答:
1、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简述注意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改错:
3、一个人感受性高低是不容易改变的,因而学习与练习是不能提高人的感受性的。
改错:()
4、教师把浅色的教具放在黑板前,是利用了对比(同时性对比)来突出重点。
改错:()
5、盲人“以耳代目”,聋哑人“以目代耳”体现了感觉能力的代偿发展作用。
改错:()
6、人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官,却没有专门感知时间的感官。()
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
1、空间知觉包括、和、。
2、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它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性。
3、知觉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共同构成了记忆系统。
复述
信 息
注 感觉记忆 意
短时记忆 未经复述 和加工
遗忘
长时记注意 编 和编码 码
消失
三种记忆的关系
(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指记和忆的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
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实验结果
1、对词数记忆等简单的任务没有影响,但是对于较 复杂问题,如推理、单词联想等,接受过感觉剥夺 的被试不如未接受感觉剥夺的被试好。 2、50%的被试报告有幻觉。如:光的闪烁,狗叫声, 有人把床垫抽动,冰冷的钢块压在额头上等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味觉、 嗅觉 2、内脏觉 3、本体感觉 运动觉:是反映人体各个部位的位置、运动以及肌 肉收缩程度的感觉。 平衡觉:由于人体的方向、位置和在空间运动速度 的改变,刺激了耳朵里的前庭器官,在大脑皮层里 所引起的有关方向、位置和速度的感觉。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类
暂时性遗忘是指那些已转入长时记忆中的内容
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当条件下还可能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经过重新学习
则永远不能恢复的现象
遗忘的进程和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 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在质上的变化,大致呈现三种变化:
内容变得简略、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
消失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材料中某些特点更加突 出和夸张
识记变形图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pz_填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pz_填空}。
【答案】稳定的态度|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pz_填空}和{pz_填空}两个方面。
【答案】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3、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pz_填空}与{pz_填空}。
【答案】外倾型|内倾型|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A.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方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答案】A【解析】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不管是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
5、在认识方式中,有一种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这种认知方式是()。
A.沉思型B.辐合型C.冲动型D.发散型【答案】D【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6、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B.3岁C.4岁D.4到5岁【答案】C【解析】已经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7、儿童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一思维特征出现在()。
A.具体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解析】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8、个体的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新版教育心理学教材参考答案
北京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C 2.D 3.B 4.C 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 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9.上完语文课很快转移到数学课中,这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0.12岁以上的少年的注意力的可以连续集中( C )分钟左右。
A.20B.25C.30D.4011.初二到高二时的注意转移发展的特征是( D )。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下降D.停滞1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 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是红色的,很香,这样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好漂亮,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C.感觉D.统觉15.喝了中药后再来喝开水,觉得开水比往常的甜,这是( B )的心理现象。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A )的作用。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C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8.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0.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B )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2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C )A. 识记保持、回忆、遗忘;B. 再现再认、回忆、遗忘;C. 识记、保持、再现回忆D. 保持、再认、遗忘、回忆2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D)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2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组块A. 5±2;B. 6±2;C. 7±2;D. 8±2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C )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25.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比中间部分容易记住,原因是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只是受到( A )影响。
A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C 干扰抑制D 双重抑制2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D )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27. 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B )A. 意义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情景记忆28.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B)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29. 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A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29. 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B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31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D)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32、(三)多项选择题1、注意是指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BD )A 选择性B 集中性C 判断性D 指向性2、注意的特性是(ABCD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2、注意的功能是(ACD )A.选择功能B.迁移功能C.保持功能D.调节功能2、注意的种类是(AC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AC )A.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熟练的,或只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是熟练的;B. 同进进行的活动只能有二种且熟练。
C.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D.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不一定有密切联系。
4、感觉的规律有(ABCD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5、知觉的特征是(ABC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6. 记忆具有(ABCD )四个环节A. 识记;B. 再认;C. 保持D. 回忆7 遗忘是指(BC )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8. 遗忘理论包括(ABCD )A. 衰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9. 记忆的系统有(ACD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10. 记忆的品质包括(ABCD )A. 记忆的敏捷性;B. 记忆的持久性;C. 记忆的准确性;D. 记忆的准备性(四)判断题1.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心理过程的而存在。
(×)2、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
(√)3、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4、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5、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和成人一样的。
(×)6、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转移能力越强,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难。
(×)7、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等因素影响的。
(√)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 长时记忆里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干扰新信息的学习。
(×)11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12、12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五)名词解释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注意转移、感觉、知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六)简答题1.简述注意的品质。
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3.简述感觉的规律。
感觉的规律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4.什么是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5.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是通过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进行的。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6.简述知觉特征7.简述中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9、如何增强记忆力?10、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1、简述科学的记忆方法。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一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满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1、请你判断,教师如此布置教室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2、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如何布置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为什么?答: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略案例二、.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发生了时间错觉(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
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案例三、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