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25页
L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①中国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受封 建主义压迫,对外没有民族独立;②中国革 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其力量异常 强大,尤其是大城市力量非常强大,而农村 相对薄弱,只有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 能取得胜利。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红军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建立和发展,证明了第一种意见的正确, 并终使中国革命不断地走向胜利。
思想内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①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②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 万人; ③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④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到达井 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 第四军。
贺龙洪湖 湘鄂边
徐向前 鄂豫皖
方志敏 闽浙赣
腾代远 湘鄂赣 彭德怀 湘赣 毛泽东朱德 将赣南闽西 发展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左右江
1931.11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 (注意比较:农村革命根据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彭湃海 中央政府成立 陆丰
☆
(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
A. 土地革命 ——核心根本
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离大城市较远,敌人防守力量薄弱 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部队筹粮
地处南方,革命基础好
3、井冈山革命道路
(1)井冈山根据地概况 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江西永丰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 农 贫 农 雇农、手工业者 所占人口比 6% 20% 60% 13% 所占土地比 80% 15% 5% 0%
国共的十年对峙全面版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初步 形成
国民党
三次反革 命围剿
1930— 1931
第四、五次 反革命围剿 1932.2 1933.10
西安事变 1936.12
一、挽救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大革命的教训?首先吸取的教训?失败后的首要任务?
(一) 经过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纠右、总方针、秋收起义、毛泽东论断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 对国民党政策: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3)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变成民族矛盾为主(1935)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重点问题:
1、理论上 八七会议 文家市决策 (纠右滋左) 左倾
中国革命的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军事, 组织
2、实践上 武装起义
蒋介石政策的“转变”
1)不抵抗
舆 论
攘外必先安内
2)表面转变:安内的最终目的是攘外
3)实质未变:对红军“围剿”;对日本妥协。
4)政策的实践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一、1、背民景族:—矛—盾中战建上心略升的立转:农、移无民包(产运围有阶目动、级的。夺领、北取导有上计抗划日)
内容:纠、肯、选、消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水 江河 桥 山 草 (三)两次会师
【
技 巧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
甘
吴起镇
1935.10. 黄Βιβλιοθήκη 陕 会宁肃河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康 渡 雪山
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上海 武汉 杭州
贺龙等建立湘鄂
边革命根据地
南昌
长沙
毛泽东朱德建 立赣南闽西根
▲
据地发展成为
中央革命根据
地,首府瑞金
广州
彭德怀等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
发 展革
命 根 据 地 的
邓小平等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返回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
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内 容
遵 义 会 议
意 义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1927年9月 毛泽东
长沙、失败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
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
准备:
受挫
道路探索:创建
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总 结
经
武装反抗
验
南京国民政府
政 权 对 峙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
星星之火 军事“围剿” 可以燎原
反 “围剿”
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
南昌起义
湘赣边秋收起义
背景 目的
国民党血腥屠杀、右倾错误逐步纠正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人民军队
时间 领导人
1927年8月1号 周恩来、贺龙
主攻目标 及结果
【历史课件】国共的十年对峙

退却:逃跑主义
二、过程
(一)瑞金、四道封锁线
(二) 遵义
内容:纠、肯、选、消
会议 水 江 河 桥 山
意义:事实上、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草
(三)两次会师
【 技 巧 】
1933.10、1934.10、1935.10、1936.10
甘
吴起镇 1935.10.
会宁 陕
黄
肃
河
西
腊子口
西
大
草地 毛尔盖
渡 雪山
第4、5次“围剿” 《何梅协定》 适应“华北政权特殊化” 方针
第四节
长征
——战略转移(有目的、有计划) 中心:无产阶级领导 一、背景: 的农民运动。北上抗日 1、民族矛盾上升
建立、包围、夺取
2、共产党的“左”倾错 误 【主要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直接原因】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博古 中心:工人阶级的城市暴动 道路上 八七会议1931 配合:农民阶级配合作用 遵义会议1935 进攻:冒险主义 整风运动1942 军事上: 防御:保守主义 【小结】
最以 后农 夺村 取包 城围 市城 政市 权,
武装斗争:三次反“围剿”
内容 土地革命 三、燎原之势 土地革命 土地革 命路线 地方 政治 根据地 建设 经济 中央 工业 农业 作用
洪湖、湘 鄂边 (贺龙)
鄂豫皖
(徐向前)
闽浙赣 湘鄂赣 (方志敏) 中央(朱毛) 湘赣(彭德怀) 邓小平 左右江 彭湃 海陆丰
4)国共关系:由对抗走向合作
5)美日关系:由绥靖到遏制
重点问题: 1、理论上 八七会议 左倾 2、实践上 武装起义 (南昌、秋收) 中国革命的道路 文家市决策 工农武装割据 遵义会议 军事, 组织 长征 井冈山 的斗争 燎原 之势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再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成了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强调紧密联系群众、依 靠群众,以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 事业的发展。这种文化使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保持与人 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为中国 的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成了 以统一战线为核心的革命文化。 这种文化强调在革命斗争中要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统 一战线,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 展。这种文化使中国共产党在革 命斗争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 态度,广泛团结各阶层、各党派 的力量,共同为中国的独立和解 放而奋斗
国共十年对峙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 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重要性,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为后来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外交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 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了对外交往和统一战线工作,为中国的革命胜利争取了更多的支 持和帮助
总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 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来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 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50M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 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坚持斗争、浴血奋战,展现了中华民族 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为后来的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第10单元《国共的十年对峙》共20页

5.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初期革命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 召开了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使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线索二 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1.不同点:(1)从革命发展过程看,十月革命是积聚力量,准
备条件,以武装夺取政权,基本上是采取和平的、合法的 斗争。而中国革命则是一开始就把成立武装、建立政权和 争取群众结合起来,通过武装斗争和土地斗争,逐步发展 群众力量,扩大革命政权。(2)从武装斗争的地位看,十月 革命直到最后夺取政权时期,才以武装起义的形式进行了 较短的战争,整个革命的胜利“取决于这两三天的斗争”。 中国革命则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从游击战发展到正规 战,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中武装斗争 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5)国共关系:从国共对峙到走向合作;中国共产党对 国民党的政策从反抗到联合。(注:共产党对国民党 政策的变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抗日反蒋→逼蒋 抗日→联蒋抗日) (6)战争性质: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变为民族革命战争。 (7)主要矛盾:由国内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 盾。
3.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及其原因 (1)过程:①1922 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1927 年大革 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1927 年,随着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 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 路。③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 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 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④1936 年,中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执行了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路线。
建国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期间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当时中共尚未建立,但是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之士遵循的思想路线是由苏联传入的马克思主义,而这些爱国之士实际上为日后中共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成立,思想路线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确立现阶段思想路线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1924年,国共开始合作北伐,当时的思想路线依然是反帝反封反军阀。
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思想路线是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同年十月,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纠正了左倾错误思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其思想路线是与国民党合作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1939年,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中共的思路随即调整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争中求团结”“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1945年,抗战结束,思路是寻求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联合执政,但是随着谈判的破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思路即为解放全中国。
人教版 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19张PPT)

1927.8
八七会议 反右倾, 指明方向
1927.1 1931.11
0创 建 井 冈 山
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
中国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 据地
第一个全 国红色苏 维埃政权
1934.10 1935.1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第五次反 “围剿”失 利
反“左倾” 转折点 成熟的标志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 城市长沙受挫,改转向山区进军(敌人理想比较薄 弱)。
2.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三)内容
土地 革命
武装 斗争
根据地 建设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第15课 国共的 十年对峙
1927-1937
课程标准: (旧)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国共对峙时期重大事件1927.7七· Nhomakorabea五政 变
国共合作 破裂,大 革命失败
1927.8
南昌 起义
开始。
二、工农武装割据
(一)确定方针: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 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工农武装割据
(二)开创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一、南昌起义
中近史《国共十年对峙》PPT课件

日
大
“九•一八”
本
战
革
西安
事变 争
命 国 国民政府
凇 沪 抗 战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初成
第一节 国民党前期的统治
一.国民党前期的统治三 北京权个[张作霖]
皇姑屯事件
东北 国 易帜 民
政
政
武汉国 民政府
权
[汪精卫]
日本制造 济南惨案
府 形 式
统
并 南京国 宁汉
立 民政府 合流
[蒋介石]
幻灯片 5
一 国民政 国民政 全 府改组 府北伐 国
幻灯片 6
[1928]
1927年 秋,武 汉国民 政府迁 往南京, 与南京 国民政 府合并 “宁汉
目标基础训练: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主 要表现在:: A。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 B. 民族资产阶级有 革命动力变为革命对象 C .地主阶级由反帝变为 勾结帝国主义 D. 国民党新军阀割据代替北洋军 阀2。割1据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前期统治
本课目标纲要: 一。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 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1928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三。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概括图示: 1927年 阶级矛盾 民 族 矛 盾
共 国
红色政权
长征
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1937
抗
日
民
1931年
A. 资产阶级政权 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 地主阶级政权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3。1928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改组南京国民政府的 主要影响是: A. 各派军阀取得一致 B。蒋掌握党政军大权 C。国民政府派兵北伐” D. 国民党形式上统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

@皮皮课件
枪杆子里出政权
国民革命让共产党痛定思痛, 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南昌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的第一枪, 至亍第二枪,据说是李香山的爷爷开的。
康庄大道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指明了前迚方向。
开会
开会
开会
开会
同学们别慌,以后每节课中共都会开会。。。。
陕北 1935.10
遵义 1935.1 瑞金 1934.10
这就是长征的故事了。
谢谢欣赏
欢迎大家关注新浪微博 皮皮课件
湖南
井冈山
江西
两不管地带 真会挑地方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迚攻长沙受挫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你们!你们不是想 跟土豪做朋友么?
然后就。。。。开始打土豪,分田地。
同时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
井 冈 山
老蒋看:你想包围城市?好,老子来包围你! 开始围剿红军。
井 冈 山
前四次反围剿还顺利,第五次反围剿时, 博古左倾,红军损失惨重,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2014 国共的十年对峙

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
“未能实现,再遭惨败” 2.起义就其结果来说是失败了,怎样理解周恩来所讲的“成功”呢 ①第一枪 ②建军 ③独领武斗
会议有三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 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统一战线中的机会主义路线问题。 二、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 三、关于军事工作和武装斗争问题。 讨论通过了 《告全党党员书》 等决议。 《告全党党员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 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无产阶级政党不怕 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共产主义者不能无所畏惧无所忌讳的批评党的错误、 疏忽和缺点,那么,共产主义者也就完了。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 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我们是 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 的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 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 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 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 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在文家市对起 义军的讲话)” ——《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暴动》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问题:毛泽东文家市决策有何意义?取得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