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广角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单元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中简单规律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认识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方式探索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开支的习惯。
(二)子目标:(1)子目标一【课题:植树问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子目标二【课题:围棋中的数学问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3)子目标三【课题:练习课】: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去。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在设计排列组合的教学时,可以引入“小丑换衣服”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帮助小丑找出所有不同的衣服搭配方案。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如: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事件可能性的计算等,做好课后复习。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次作业的完成,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排列组合、事件可能性等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敢于挑战困难,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数学广角》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排列组合、事件可能性等知识,总结学习要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
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简单的猜一猜游戏,根据两条信息猜一猜。
我双手拿着不同的物体,给学生一个提示条件:“我的X手拿着不是XX。
”让学生推理猜测。
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我的双手分别拿着什么物体,并说清楚推理的方法。
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活动,想尝试看学生是否有能力根据我给的语言提示模仿做一做这个简单的猜一猜游戏。
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孩子的模仿活动是失败的。
他们直接将自己一边手中的物体答案告诉给了同伴,不会使用相反的信息来给出提示条件。
课后反思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突然拔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活动没能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我能在让学生做模仿活动前,多几次示范,并让个别生单独模仿,那么学生对给出一个与实际相反的提示条件让同伴猜来设计“模仿游戏”效果会达到我的预期效果。
角色扮演,根据三条信息猜一猜。
我将课本101页第3题的练习变换了提示条件的内容,并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当中的人物给出信息让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拿了什么?”。
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
反馈中学生均能从每一个提示条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这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我尝试用表格来帮助学生进行推理的方法。
孩子们在直观、清晰的表格中,有条理的表述了自己的推理过程。
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一些的推理题做好了解决的方法的铺垫。
接着我,再让孩子们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推理方法完成课本101页第3题及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二)学习内容:教材第117页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计算器、几何模型、数学游戏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三步: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利用数学游戏或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供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建议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兴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册,检查他们的学习成果。
3. 组织小组活动或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
2.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初步理解“优化”的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优化思想,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优化思想,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优化”的概念。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优化现象。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最优解。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优化思想,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实际问题,运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中的知识要点。
2. 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材《数学广角》。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学生准备:1. 教材《数学广角》。
2. 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广角”的学习。
2. 学生分享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有趣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二:自主探究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3.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环节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环节四:应用拓展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环节五:小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篇1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五、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3.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展示平面图形的变换、组合和性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直观的感受,增强空间想象力。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布置与平面图形相关的作业,如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红绿灯的三角形、书本的长方形、圆形的硬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率。
2.同伴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成果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知识,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创设策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故事情境以及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三篇)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排列。
(教材第97页)【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具学具】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8×6=9×2=9×3=9×4=9×5=9×9=7×9=二、探究新知1. 感知列。
师:交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数学宫游玩。
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师:首先,在数学宫玩排数游戏,必须打开密码门才能进入。
密码: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学生根据解码提示猜测、推理,打开密码门。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并汇报。
(板书:12;21)师: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1、2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则能表示的两个两位数也不同,这个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就已学会。
因此,这里“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感受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2. 师:打开了密码门,让我们走进数学宫吧!聪明屋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玩摆数游戏,你们想玩吗?用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1)小组合作摆数,边摆数边写在记录卡上。
(2)汇报交流。
(3)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有的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5)小组讨论,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边写下来。
(6)哪个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怎么摆的?(7)这六个数的大小相同吗?通过摆数游戏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师:我们再次感受到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优秀范文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包括: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教材把这一问题安排在四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方程,因此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
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学情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列表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通过有序猜测和计算得出结论,“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介绍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趣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多种有趣方法,体验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你们想了解吗?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图)师: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雉指鸡)让学生说说题意,然后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历史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填空、选择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题。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广角的性质、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学会使用数学广角的方法,对简单图形进行面积和周长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广角的性质,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观察、实践、猜想、验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
2.结合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广角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角度的测量、图形的拼接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广角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思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大单元教学设计)
(4)运用所学的找次品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找次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逻辑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பைடு நூலகம்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次品的概念、找次品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找次品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大单元教学设计,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教材章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2.教学内容:
(1)理解次品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找出次品。
(2)掌握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次品的基本概念。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它在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会找次品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消费权益。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是研究如何在直线、环形、封闭图形上均匀植树的问题。它在.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环形跑道上植树,以及这个规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线、环形、封闭图形植树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植树问题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会运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
-难点解析:学生容易混淆直线与环形植树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加强理解。
(2)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构建数学模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并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设计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图片,如剪纸、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适时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称、平移和旋转。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在每节课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培养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表示物体形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用火柴棒摆出不同的物体,并进一步摆出物体的不同面。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教学难点:用火柴棒摆出物体的不同面,并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PPT、火柴棒、实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2)学生尝试用火柴棒摆出这个物体。
2. 新课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用语言描述。
(2)学生动手操作,用火柴棒摆出物体的不同面。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用火柴棒摆出图片中的物体。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学生用火柴棒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并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
2.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火柴棒摆出物体的不同面。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名称。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并用火柴棒摆出物体的不同面。
3. 学生练习:学生动手操作,用火柴棒摆出物体的不同面,并相互展示。
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归纳推理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归纳推理、转化思想)。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学校决定招聘我们班的同学为校园绿化小设计师,负责设计绿化方案。
学校要绿化校园,请我们四年级(3)班的同学们当小设计师,为学校设计绿化方案。
二、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一:]校园里有一段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栽树。
要求整齐美观,请你们结合实际设计出一些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 ㈠结合实际归纳出植树问题的三种类型。
1.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一侧”、“两侧”、“间隔”、“间隔数”。
2.小组合作,结合实际设计植树方案。
3.集体交流,归纳方案。
你们的设计方案中,棵树是多少?间隔数是多少?你发现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⑴两端都栽⑵只栽一端⑶两端不栽㈡探索交流,发现三种类型各自的规律。
1.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⑴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⑵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⑶两端不栽棵树=间隔数-1考考你:在40米长的小路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
有()个间隔,如果两端都栽,有()棵树;如果只栽一端,有()棵树;如果两端不栽,有()棵树。
2.同桌互助,掌握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问题二:一段10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栽树。
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根据你的设计经验,一共需要多少棵树?]1.分析题目。
2.思考解决方法。
3.归纳方法。
4.巩固练习。
⑴基础练习。
首先集体进行基础练习,然后同桌进行开放式练习。
⑵综合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三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三篇教学内容: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过程:篇2一.引入新课解决问题:1.出示题1:“四1)班有8组,每组6人,一共有几人?”要求学生解答。
然后教师指出:解决问题就是根据“数量关系”来解实际问题。
2.出示题2:1)“方娟同学在第3小组,她前面有3名同学,她后面也有3名同学,问第3小组共有几名同学?”(现场表演)2)一根绳子要剪成3段,需剪几下?(现场操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些实际问题要用特殊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一)——用特殊数量关系解答的一些实际问题[反思:从课题的复习开始,教师就注意抓住学生在解答时较易出错实际问题(前一道容易答“共有6名同学”,后一道容易误答为“要剪3下”)来引入新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思维的准确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了有效的捕垫。
]二.讲授新课(一)准备知识:1.下面的每两个“○”中间摆一个“△”,每行要摆几个“△”?1)○ ○2)○ ○ ○3)○ ○ ○ ○4)○ ○ ○ ○ ○5)○ ○ ○ ○ ○ ○①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演板,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试画。
②引导学生观察填空:各小题有()个“○”,中间摆了()个“△”。
③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的个数总是比“○”的个数少一个。
④利用规律回答:如果有9个“○”,要摆几个“△”?12个“○”呢?⑤教师小结:两个相邻“○”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间隔”,有几个“间隔”就可以摆几个“△”。
概括得出:间隔数=物体的总数量-1。
2巩固规律:口答①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如果每两个手指之间都夹一支粉笔(表演),可以夹几支?两个手指之间都夹两支呢?②我们班一组有7个同学,1、3、5、7号同学站起来后,问:坐下的有几人?(现场表演)[反思:善于利用“现场表演”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作了铺垫和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8《数学广角》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稿)
棠德南小学四年级备课组阮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
二、教学设计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5个课时完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
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则借助围棋盘来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五、本单元评价要点
不封闭线路上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数学广角1、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
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
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合作的能力。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的欲望。
1
整理与复习1
综合练习1
合计5
七、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二)【典型例题】
1、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
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4、小结:看来,有些题目,不仅要运算,还要想想具体情况怎样,找一找规律,得到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一、
二、解决问题:
(1)一条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8棵,这条路有多长
(2)一条路每隔5米栽了一棵树,这条路长35米,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提高练习】
一、在桌上任意摆几根小棒,再在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正方形纸片。
反复摆几次,数数小棒的根数与正方形纸片的张数,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小英要到高层建筑的12层,她走到4层用了60秒,照这样计算,她还需要走多少秒才能到达12层
【拓展练习】
一位老人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处共享了22分钟。
这位老人走了40分钟,这时他走到了第几根电线杆处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两栋居民楼相距60米,绿化小队准备把19棵树苗在两楼之间栽成一行,每两棵树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二、小猴帮小牛盖房子,它们要将12米长的木头平均分成6段,每锯一段要2分钟每段长多少米
第2节数学广角-植树的学问(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二)【典型例题】
1、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3、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一、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二、119页做一做1。
三、119页做一做2。
【提高练习】
一、王方家门口到学校有一条小路,长60米。
王方的爸爸要在小路的一旁每隔3米种一棵树,一共要种多少棵树(两端都要栽)
二、在两栋教学楼中间有一条5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两旁每隔5米放一盆兰花
(两头都有放兰花),每盆兰花4元钱,一共要花多少钱
【拓展练习】
王涛坐小汽车里看外面的路灯杆,从第1根到第16根共花了30秒钟。
如果小汽车时速为72千米/时,每两根路灯杆相隔多少米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在植树活动中,要在公园与动物园之间的马路两旁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一共要植多少棵
二、泉源路全长234米,在街道两旁种植树,两棵树间的距离都相等,共种子选158棵。
求桃树每两棵间的距离。
三、
家学校
我家离学校90米,现在计划在道路
的两旁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
(1)
(2)如果路的两端都不种树,那么共需要多少棵树
第3节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具体分析,建立模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 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二)【典型例题】
1、出示围棋盘。
大家见过围棋盘吗会下围棋吗
2、围棋盘上一个点可以放一个子。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最外一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在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5、小结:对于数学问题,不要急于算出答案,要先弄清楚题目意思,画画图,多想一会,找出正确答案来。
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一、张洋用围棋子摆成一个正方形。
二、植树节时,四年级少先队员在正方形草坪上种的树苗排成了方阵,最外层每边种了10棵树苗,最外层一共种了多少棵整个方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三、同学们站成方队进行军训。
只知道最外层每边站了12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军训的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提高练习】
一、一个长方形花圃周长32米,沿四周每隔4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的中
间插一面黄旗,花圃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二、一条路原有木电线杆46根,每两根之间相隔12米,现在要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如果每两根电线杆之间间隔20米,共需要多少根水泥杆 【拓展练习】
有58辆彩车排成一列,每辆彩车长4米,彩车之间相隔5米,这列彩车队共长多少米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一、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有1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玩游戏
二、48棵树,排成一个正六边形,
每一条边上的树都相等,每条边上有几棵树
三、一个正方形花坛,周长是64米,每隔4米摆一盆兰花,每盆兰花中间摆一盆牡丹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第4节 练习二十(略)
我共享了40个棋子。
每边上有几个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