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等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残疾会运动员拼搏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看,看完之后,我们来交流你的感受。
(播放多媒体课件)刚才大家看的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想知道看了这些图片,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残疾人的生活不容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生活依然很好,很了不起。
心里很敬重残疾人。
师:是呀,这些残疾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2011-01-02《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人的身板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人生活中的未便和她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2、收集涉及个人生命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可作例子的事。
3、同情、理解、关注,在须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忙她们。
教学重难点:1、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未便,了解她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2、体会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的社团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①部门残疾名人故事;②残奥会片断;③舞蹈《千手观音》;④音乐《爱的奉献》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坚苦,同情残疾人的不幸运(一)游戏一:贴鼻子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法则?(必须把秋水蒙起来。
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②倘使你的秋水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③要是让你闭着秋水回到自己的坐位上,你觉得如何?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秋水回到坐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此刻这几位同学因秋水看不见而遇到坚苦,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忙她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这次游戏的内部实质意义是--穿衣服比赛。
本游戏的'法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前提下,试穿外套。
请女生上前帮忙她们。
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门残疾人,她们由于身板的某一部门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坚苦吗?学生发言…孩子们,从你们的谈话中,老师仿佛看见了你们那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员关爱、尊重残疾人的意识,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 引导学员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境,激发学员助人为乐的品质。
4. 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残疾人辅助设施和急救知识,能够在生活中给予残疾人帮助。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3. 关爱、尊重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5. 换位思考与助人为乐的品质6. 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7. 急救知识的掌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讨论交流沟通技巧。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残疾人和非残疾人,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困境。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助人为乐的品质、残疾人辅助设施的使用等话题。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员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教案手册2. 课件: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地位、作用等知识点3. 视频资料:关于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4. 道具:残疾人辅助设施(如轮椅、盲杖等)5. 实地考察安排:联系残疾人福利机构,确定参观时间、地点五、教学评价1. 学员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互动等情况,评价学员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员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沟通技巧、关爱尊重态度等。
3.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5. 学员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员在课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起学员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员认识到残疾人对社会的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关爱、尊重残疾人的实例,让学员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近残疾人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近残疾人一、教学目标1.知道残疾人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残疾类型,能够正确对待残疾人。
2.文化礼仪,尊重并友好与残疾人交往。
3.同情温暖,关爱弱势群体,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4.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残疾人的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内容1. 宣传残疾人相关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残疾人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残疾类型,以此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需要,希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残疾人,尽可能去除歧视和偏见。
2. 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将前往参观当地残疾人福利机构,并了解残疾人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并关注他们的需求。
3. 交流与互动在这部分教学中,老师将与学生开展互动讨论,探讨“如何帮助残疾人”这一主题。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如何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并为他们带来更多尊重、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1. 宣传残疾人相关知识在课前,老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观看影片或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回顾、总结和分享相关知识点。
2. 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帮助学生们认识残疾人的生活状态和需求。
在参观中,学生应该学会听、观察和思考。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参观完成后再一起讨论,以便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
3. 交流与互动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应该针对“如何帮助残疾人”的这一主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心得。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比如:“你身边是否有残疾人朋友?”“你如何看待残疾人?”,鼓励学生勇于揭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交流彼此的观点。
教师可以主持讨论,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案、观看播放的视频或电视节目,对内容进行理解和总结。
2.参观残疾人福利机构,实际感受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所需支持。
3.组织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和保障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品德。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残疾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的需求。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近残疾人》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以便于讲解和展示。
3. 实践活动:提前安排好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家庭、参加残疾人公益活动等。
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音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短片,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残疾人面临的困境。
2. 新课导入: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权益,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以及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道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身边的残疾人,记录下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2. 制定一个关爱残疾人的计划,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付诸实践。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程度。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进残疾人》教学主题:《走进残疾人》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第5课心里想着他们第一个话题。
针对我所带的三年级学生的实情,紧扣走进二字,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接下来再介绍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实例,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尊敬,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的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了解一些残疾人的事迹。
2、体会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3、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尽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重难点:1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易,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2 体会残疾人对尊敬,理解,关爱的渴望,并从行动上真正地帮助残疾人。
技术使用:PPT使用目的: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育教学,有时哪怕老师讲得再好,可总有学生的精力分散的时候,运用PPT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保持相对的精力。
2、能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知识的传授需要时间,所以利用PPT 可以节约时间,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可加大课堂知识容量,增添授课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会进-步得到扩展。
3、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
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巩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教学过程:活动一观赏导入,激发情感师:今天陈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屏。
大家一定要用心的看哟,看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件播放《千手观音》)。
师:短片中的舞蹈美吗?生:美。
师:那你们知道台上的21个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生:聋哑人。
师:对。
他们都是聋哑残疾人。
她们曾经在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演出,也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她们的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热烈的掌声。
现在我国残疾人总数是8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21%,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走近残疾人》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友爱残疾人》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学习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走近残疾人》就是学生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之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疾苦,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友爱之情,树立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4、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设疑自探1、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优美的舞蹈。
(课件1《千手观音》)看完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补充介绍:这场美轮美奂、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曾轰动全国,感动了数亿观众,获得了2005年春节晚会歌舞类节目的一等奖,受世人瞩目。
2、师:但,你知道表演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吗?我说明:他们都是聋哑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残疾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
(板书:走近残疾人)3、指导学生针对“残疾人”质疑:预设(什么样的人才是残疾人呢?残疾人是怎样生活的?等等)4、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77-79页的内容,边看书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疑问的地方打上问号。
5、生围绕提示自学,师进行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困生。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4. 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相处,学会关爱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生活困难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残疾人的处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残疾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以便生动讲解残疾人相关知识。
2. 视频资料:准备一些关于残疾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3. 实践活动场地:安排一个适合进行关爱残疾人实践活动的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残疾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导入新课《走近残疾人》。
2. 讲解残疾人定义和分类: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分类以及各种残疾的特点,让学生对残疾人有基本的了解。
3. 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4. 学习尊重和理解残疾人:讲解如何尊重和理解残疾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讨论与残疾人相处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与残疾人相处的心得体会。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如访问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志愿活动等。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与分类2. 残疾人的权益与保障3. 尊重与理解残疾人4. 关爱与支持残疾人5.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关注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和支持残疾人,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的品质。
4. 视频教学:观看残疾人奋斗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残疾人生活的理解和同情心。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提出的关爱和支持残疾人的具体措施。
3. 分析学生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和反应,判断视频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沟通技巧,以及他们是否能有效地与残疾人进行交流。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和权利保障;2.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消除歧视,增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3. 通过浏览残疾人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与需要。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与权利保障2.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3.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2. 视频教学3. 分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先向学生娓娓道来“有一位残疾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但他的视力、听力和言语都有障碍,他很难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欣赏,那么作为他们的好朋友,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随后引入班级讨论。
二、重点讲解1. 残疾人的权利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国际人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由于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种方面的困难,使得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安全受到众多的限制和困扰。
因此,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确保他们的生存、发展和人格尊严得到保障。
在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方面:(1)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2)残疾人教育,为残疾人提供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3)残疾人医疗保障,为残疾人提供医疗保障和康复等方面的支持。
(4)残疾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保障等。
2. 如何正确对待残疾人(1)消除歧视,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尊严。
(2)表现友好、传递正能量,关心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需要。
(3)给予残疾人公平的机会和待遇,不要贴上标签,把他们当作普通人看待。
(4)关注残疾人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和鼓励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自尊心。
3. 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老师板书当地残疾人企业、文化推广活动等情况,会上分组向同学介绍举办过的残疾人文艺活动经历。
三、活动(1)观看有关残疾人的视频,了解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3. 尊重、理解、关爱残疾人的重要性4. 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技巧5. 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会与残疾人沟通、交流,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们。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残疾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关爱、帮助残疾人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残疾人生活场景的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残疾人的困难和挑战。
5.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情景模拟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演练中的合作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心得体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关爱残疾人主题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4.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看法,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残疾人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残疾的亲身体验,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能够理解和尊重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2、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猎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的商量、体验,使他们获得一种亲身的体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3、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初步了解我国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有关X和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想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尊重残疾人,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感情、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学用具:1、课前安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
2、课件:视频、残奥会图片。
3、打算体验残疾人的道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欣赏导入,激发感情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短片,我们来共同欣赏好吗?〔6分钟〕课件播放〔千手观音〕片断,师生共同欣赏。
师:短片中的舞蹈美吗?生:美师:你们了解台上的21位演员是些什么人?生:聋哑人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她们跳的太齐整了生:太了不起了,我们正常人也难跳这么齐整生:…...师:是啊!他们做到这样齐整完美,曾经感谢了中国。
他们在2022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的演出,得到了世界人民热烈的掌声,震撼了全世界。
我们13亿人口中,大概有6000万残疾人,他们中有肢体残疾人、盲人、聋哑人、还有智力和精神障碍的残疾人等,他们是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身体或心理有缺陷的一个特别群休。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的世界,用我们的心去体验他们的生活。
二、活动中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简单。
活动〔1〕体验盲人师:老师想找两位同学来当一回“盲人〞帮老师拿一支粉笔,谁情愿?〔给两位同学蒙上眼睛,转动方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问“盲人〞〕生:眼前一片漆黑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他们都说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走近残疾人教案范文
走近残疾人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2.了解残疾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4.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准备一段视频素材,展示残疾人的生活和困难。
2.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受?二、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1.讲解残疾人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是指具有长期的身体、智力、精神或感觉功能上的缺陷,与各种环境不协调所限制而导致的不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人。
2.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如肢体残疾、视觉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
三、了解残疾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讲解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如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2.分组讨论:你认为残疾人在社会中还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四、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1.观看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2.分析纪录片中的情节,让学生深入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吗?为什么?3.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1.分组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呢?2.设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设计一份帮助残疾人的活动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3.集体评估:全班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评估,选出最具可行性和实施性的方案。
六、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同情心和包容心的重要性,以及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
2.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描述他们在本节课中的体验和收获。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和帮助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这是一个关于走近残疾人的教案,通过教学过程的引导,学生可以了解残疾人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尊重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并探讨如何帮助和支持残疾人,促进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到残疾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残疾人的定义和分类2.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3. 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方法4. 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5. 关爱残疾人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学会尊重和关爱残疾人,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并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和心理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
4. 情景模拟法: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3. 提前通知学生,让他们搜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残疾人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残疾人话题的兴趣。
2. 讲解残疾人分类和心理特点:通过课件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残疾人的分类和心理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换位思考,感受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理解和关爱残疾人,并提出具体措施。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与残疾人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沟通技巧。
6. 分享与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总结如何在生活中关爱残疾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一份关于残疾人权益的问卷调查,了解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现状。
2. 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关爱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
八、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教学设计】走近残疾人_品德与社会_小学
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残疾人的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和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培养体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残疾人吗?谁来说说你在哪见过残疾人?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3——5 个)生1:我在家家悦超市见过一位盲人爷爷,她付钱时靠触摸盲点来辨别钱币的面值。
他摸了好久才付清了钱。
(点课件,出示人民币盲点)像这样的盲点就是他们使用的文字。
生2:我在电视上看到,双腿瘫痪的叔叔出行靠轮椅帮忙。
生3:我旅行时在机场候机室看到几个聋哑人,她们之间主要靠手语交流。
师:老师认识一个同学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他们都自食其力在残疾人工厂工作,而且还学会了用微信、QQ 沟通交流。
课件出示图片,师小结:像眼睛失明、聋哑、肢残、智障等身体有残疾的人都是残疾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残疾人(师指课题,生读)。
师:残疾人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点课件出示文字)在我国13 亿人口中,大概有8000 万残疾人。
每15 个人中就有1 个是残疾人。
他们的残疾有的是一出生就存在的,有的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危险事故而导致的。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孩子是多么幸运,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健全的身体。
二、模拟活动,体验情感师:提到残疾人,你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生1:可怜;生2:悲伤;生3:艰难;生4:痛苦;生5:无助;生6:困难……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同情残疾人。
走近残疾人的世界教案
《同在一片蓝天下之走近残疾人的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现场模拟体验活动,体会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2、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家对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重点: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增强对残疾人的理解、关爱之情,树立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节日以及社会生活中各种助残设施课前互动小游戏:颠倒做同学们,你们好,初次见面,我们互相打个招呼吧!趁着还没上课,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
这个游戏名称叫做颠倒做,老师给大家一个口令,你们要做出相反的动作。
(口令:起立,坐下,双手举起来,双手放下,全体起立,自由的哭吧!)相机照出学生大笑的图片一、观看视频导入,认识残疾人1、师:刚才的课前小游戏玩得开心吗?(出示图片)看得出来你们都很开心,老师还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有灵敏的耳朵,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口令,有聪明的脑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还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身手,真好!把掌声送给自己吧!老师也从你们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你们童年的天真浪漫、快乐与幸福。
2、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呢?(课件播放残疾人视频)3、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什么人?是啊,这些与我们正常人不大一样的人,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进残疾人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吧!(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在你的身边,你还看到哪些类型的残疾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等。
(出示图片师板书: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四、角色换位,体验求真(一)残疾人的生活中到底是是怎样的?接下来,咱们就来进行几个小活动,亲自感受一下,好吗?活动一:系红领巾或穿衣物提出要求1、根据要求学生活动。
2、交流感受(采访速度特别慢的同学)a、你觉得容易吗?b、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活动二无声的世界1、引入:同学们,再次让我们来到一个无声的世界,这就是聋哑人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
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
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
(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
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
(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
怎样穿衣服的?)
活动二,手语传话。
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
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
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
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
请生谈体会。
活动三:蒙眼前进。
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
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
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
(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
)(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
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
).
过渡语: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
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
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
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四、尊重残疾人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
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
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课件二:播放残疾人为人民服务,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三:残奥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师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年残奥会赢得了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
他们这种身残志坚,2008我国
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
那么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残疾人?(学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
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
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
五、理解、关爱残疾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生交流
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理解残疾人,板书:理解)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的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
(板书:关爱).
设计意图:本环节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
同时也把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
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敬,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2.奇思妙想。
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
师:大家的想法真好!希望这些美妙的想法早日实现,使残疾人们过得越来越好!
总结: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
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
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开展更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多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