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课件
基础习题1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AB交于 点O,点C在直线OM上,CA=CB, 若AB=6cm,则AC=多少cm。
基础习题2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OM,点 C在直线OM上,AC=5cm, BC=3cm,则AB=多少cm。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OM,点C在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进阶习题2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OM,点C在 直线OM上,AC=6cm,BC=4cm,求 AB的长度。
高阶习题
高阶习题1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OM,点C在直 线OM上,AC=7cm,BC=9cm,求AB的 长度。
高阶习题2
已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OM,点C在直 线OM上,AC=8cm,BC=10cm,求AB的 长度。
第三步
得出结论,完成证明。
定理证明的注意事项
注意证明的逻辑严密性
在推导过程中,要确保每一步的逻辑推理都是正确的,避免出现 逻辑漏洞。
注意使用正确的几何语言
在书写证明过程时,要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 严谨性。
注意检查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在得出结论后,要再次核对结论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确保结论正 确无误。
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定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可以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对称轴,以保 证建筑物的美观和稳定性。
定理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在交通规划中,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可以用于确定道路的走向和交叉口的 设计,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证明题中的应用
理,△AMP≌△MBN,所以PM=PN。
24.7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个重要性质,在解题过程中,若题目中出现或经过构造出现线段垂直平分线,利用上述性质可顺利解决问题.一、用于计算例1 如图1,点P 在∠AOB 内,点M 、N 分别是点P PEF 的周长为5,求MN 的长.分析:由图1知MN 的长是ME 、EF 、FN 而P 与M 关于OA 对称,P 与N 关于OB 对称,所以OA 、 OB 分别是PM 、PN 知EM=EP , FP=FN ,故MN 的长就是△PEF 的周长.解:因为P 与M 关于OA 对称,P 与N 关于O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M=EP , FP=FN .所以例2 如图2所示,DE 是△ABC 的边AB E 平分∠B AC ,若∠B=30º,求∠C 的度数.分析:由DE 是AB 边的垂直平分线可知BE=A E ∠B=∠1,又因为A E 是∠B AC 的角平分线,所以∠1=∠即可求出∠C 的度数. 解:因为DE 是AB 边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E=A E ∠B=∠1.因为∠B=30º,所以∠1=30º.又因为A E 平分∠B AC ,所以∠2=∠1=30º,即∠B AC=60º.因为∠C=180º-∠B AC -∠B ,所以∠C=90º.点评: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出,我们在求一些边长、周长或角的度数时,如果能恰当地二、用于证明例3 如图3,已知AB=AC , AD 平分∠BAC ,求证:∠分析:由已知AB=AC 及AD 平分∠BAC ,易想到连结BC ,得 等腰△ABC ,且AD 垂直平分BC ,从而有DB=CD 及BE=EC ,可得∠EBC=∠ECB ,∠DBC=∠DCB ,两式相减即有∠DBE=∠ECD .证明:连结BC ,因为AB=AC ,AD 平分∠BAC ,所以AD 垂 直平分BC ,所以BE=EC ,DB=CD ,所以∠EBC=∠ECB ,∠DBC= ∠DCB ,所以∠EBC -∠DBC=∠ECB -∠DCB ,即∠DBE=∠ECD 点评:本题也可以通过证明△ABE ≌△ACE 得∠AEB=∠AEC 及BE=EC ,再证明△BDE ≌△DCE .但这种证法显然没有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来得简捷.例4 如图4,在△ABC 中,AB=2AC ,∠BAD=∠CAD ,分析:要证明CD ⊥CA ,只要使∠ACD=90º.由于AD=DB 可在AB 边上取中点E ,连结DE ,由AB=2AC 及∠BAD=∠得△ADE ≌△ADC ,从而得∠ACD=∠AED ,由AD=DB 知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AED=90º,问题解决.证明:在AB 边上取中点E ,连结DE ,因为AD=DB ,E 为中点,所以ED ⊥AB .因为AB=2AC ,所以AE=21AB= AC .在△ADE 和△ADC 中,AE= AC ,∠DAE=∠DAC ,AD 共用,所以△ADE ≌△ADC ,所以∠ACD=∠AED=90º,所以CD ⊥CA .点评: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在可以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说明的问题,仍然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解决,这就给解题增加的麻烦,我们应有意识地应用这个性质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切勿机械套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知识总结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说明:1、这里的距离指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2、在使用该定理时必须保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垂直于线段,二是平分这条线段。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课前预习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2.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上。
【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连结AD ,点E 在AD 上,并且∠1=∠2,∠3=∠4。
求证:AD 垂直平分BC【例2】判断:若PA=PB ,则过点P 的直线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当堂训练知识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如图所示,用两根钢索加固直立的电线杆,若要 使钢索AB 与AC 的长度相等,•需加_ _______条件,理由是___ _____.2.(09钦州)如图,AC =AD ,BC =BD ,则有( )A .AB 垂直平分CD B .CD 垂直平分ABC .AB 与CD 互相垂直平分D .CD 平分∠ACB3.如图所示,CD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若AC=1.6cm ,BD=2.3cm ,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3.9cmB .7.8cmC .4cmD .4.6cm4.如图所示,∠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连接AD ,若∠CAD=20°,则∠B=( ).A .20°B .30°C .35°D .40°知识点2: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5.AB =AD ,BC =CD ,AC 、BD 相交于点E .则AB 是线段CD 的___ _____.课后作业6.给出以下两个定理: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应用上述定理进行如下推理,如图,直线l 是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点A 在直线l 上, ∴AM=AN ( ).∵BM=BN , ∴点B 在直线l 上( ).∵CM≠CN,∴点C 不在直线l 上.这是因为如果点C 在直线l 上,那么CM =CN ( ). 这与条件CM≠CN 矛盾.以上推理中各括号内应注明的理由依次是( ) A .②①① B .②①② C .①②②D .①②①7.如图,已知直线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D ,点P 是MN 上一点,若PA=10 cm ,则PB=______cm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_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内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初中几何的基本定理,它在几何证明和求解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举例加以说明,供同学们参考.一、用于求线段的长【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AC=27,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CE的周长等于50,求BC的长.【分析】题中有“线段垂直平分线”这个条件,因此考虑运用其性质定理,把BE与AE进行等量代换,再根据△BCE的周长及AC的长,可求出BC的长.【解】因为E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E=AE.因为△BCE的周长等于50,所以BE+EC+BC=50,即AE+EC+BC=50,而AE+EC=AC=27,所以BC=50-27=23.二、用于求角的度数【例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且∠BAC=115º,∠EAF的度数.【分析】要求∠EAF的度数,可采用整体思想,结合条件“垂直平分线”得“线段相等”,进一步可得∠B=∠EAB,∠C=∠FAC,而∠B+∠C=180º-∠BAC=65º,从而可求得∠EAF的度数.【解】因为EM、FD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EB=EA,FC=FA,所以∠B=∠EAB,∠C=∠FAC.因为∠B+∠EAB+∠C+∠FAC+∠EAF=180º,所以∠EAF=180º-2(∠B+∠C),而∠BAC=115º,所以B+∠C=180º-115º=65º,所以∠EAF=180º-130º=50º.三、用于证明两角(或线段)相等【例3】如图,已知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交BC延长线于F,连结AF.求证:∠B=∠CAF.【分析】证明两角(或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是证两三角形全等,或用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而本题中∠B与∠CAF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又不能全等,故应从垂直平分线入手考虑问题.由于EF垂直平分AD,所以AF=DF,可得∠FDA=∠FAD,而∠CAF=∠FAD-∠1,只要证明∠B=∠FDA-∠2即可,这可由三角形外角定理证得.【证明】因为EF垂直平分AD,所以FA=FD,所以∠FDA=∠FAD.因为∠B=∠FDA-∠2,∠CAF=∠FAD-∠1,又因为AD平分∠BAC,所以∠1=∠2,所以∠B=∠CAF.四、用于证明两线段垂直【例4】如图,在△ABC中,AB=2AC,∠BAD=∠CAD,AD= BD.求证:DC⊥AC.【分析】要证DC⊥AC,可证∠ACD=90º.由于AD=BD,可在AB上取中点E,连结DE,由AB= 2AC及∠BAD=∠CAD,易证得△ADE≌△ADC,从而得∠ACD=∠AED.由AD= BD知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AED=90º,本题得证.【证明】在AB上取中点E,连结DE.因为AD= BD,E为AB的中点,所以ED⊥AB.因为AB= 2AC,所以AE= AB=AC.在△ADE和△ADC中,因为AE= AC,∠DAE=∠DAC,AD公用,所以△ADE≌△ADC,所以∠ACD=∠AED=90º,所以DC⊥AC.【注】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影响,很多同学在可以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证明两角(或线段)相等,或证明两线段垂直(或直角)的地方,仍习惯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这无形中增加了解(证)的复杂程度,我们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应用新定理探求新的解(证)题途径,切勿机械套用全等三角形知识.。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知识总结
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知识总结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说明:1、这里的距离指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在使用该定理时必须保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垂直于线段,二是平分这条线段。
例题、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C=27,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BCE 的周长等于50,求BC 的长。
分析:题中给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这个条件,所以可以考虑运用其性质定理,从而得出AE=BE ,把BE 与AE 进行等量代换,再根据△BCE 的周长及AC 的长,可求出BC 的长。
解:因为ED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BE=AE 。
因为△BCE 的周长等于50, 即BE +EC +BC=50, 所以AE +EC +BC=50。
又因为AE +EC=AC=27, 所以BC=50-27=23。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证明某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也就是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EDCBA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垂直二是平分;第二种:可以证明有两个点都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就可以判断这两点所在的直线就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例题1、如图所示,P 为线段AB 外的一点,并且PA=PB 。
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要想说明某一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证明: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点C 。
因为PA=PB , 所以∠A=∠B 。
又因为PC ⊥AB , 所以∠PAB=∠PBA=90°. 在△PAC 和△PBC 中A B PAC PBC PC PC ∠=∠⎧⎪∠=∠⎨⎪=⎩所以△PAC ≌△PBC , 所以AC=BC 。
又因为PC ⊥AB ,所以PC 垂直平分线段AB ,所以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58.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证明:如图连接PA、PB、PC。 ∵P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PA=PB,PB=PC ∴PA=PC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点P也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根据垂分线的定理的逆定理:只 要证明PA=PC,就能证明P在AC的 垂直平分线上。而根据题意AB、 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很容 易证得PA=PC。从而证明证明P在 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这条线段 两端的距离相等且这两个点都在 要求证的直线上。
一般情况下,垂直平分线内容会 与全等三角形内容结合来考察。 所以要熟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领会线段垂直 平分线的逆定理的内容。
会用逆定理进行简单证明和计算。
1.逆定理内容: 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拓展归纳: (1) 如图,直线MN上的点到线
段AB两端的距离相等,MN即为线 段AB的垂直平分线.巧记方法:点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2)要证明一条线为一个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应证明两个点到 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且这两 个点都在要求证的直线上。
要证点在线段的垂直乎分线上,由线段 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只需证OB=OC(想到 添辅助线)。已知OA=OC,O在AB的垂直平 分线上,得OB=OC。
总结
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上。由此得出其它推论。
已知:如图,在△ABC中,AB,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点P 也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一般情况下,垂直平分线 内容会与全等三角形内容结合来 考察。
例:如图,在△ABC中, ON是AB的 垂直平分线,OA=OC.求证:点0在BC的 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A
?? C
B
A
P
c
B
P
?
c
B
尝试一: 证明:过点P 作线段AB 的垂线PC,垂足为点C. 则∠PCA =∠PCB =90°. 在Rt△PCA 和Rt△PCB 中,
PA =PB, PC =PC, ∠PCA =∠PCB
失败!SSA不能证全等。
尝试二:
证明:连结点P和AB的中点C(作△PAB的中线PC),
知识要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应用格式:
P
∵ PA =PB,
∴ 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A
B
作用: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 例题1: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的中垂线DP与EP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在BC的中垂线上。
优翼 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JJ)
第十六章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16.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2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定兴二中肖村分校 白金山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如图,A,B是路边两个新建小区,要在公路边增设一 个公共汽车站,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直线距离一样长,该公 共汽车站应建在什么地方?
AE=AE ∴ △ABE ≌△ADE(SSS). ∴BE=DE(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相等)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
一、全等三角形。 二、线段中垂线性质 定理
挑战自我
已知:如图,在△ABC中, ∠C =90°,线 段BC的中垂线交AB于点D,点D为AB中点, 点F为AC中点,连结DF, 求证:D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3.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通过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段这两个性质,让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重要性和应用。
同时,通过逆定理的证明,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学会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
2.如何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尺子、圆规、直尺等作图工具。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和点B(6,7)之间有一条线段,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呈现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定理的含义。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扩展资料:
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是初中几何学科中占有绝大部分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 24.7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案 冀教版
教学设计思想及其逆定理我们已经探究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具有的性质,本节学习这个性质的证明及其应用,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证明。
对于逆命题的书写,先回顾有关的知识,再书写,师生一起完成证明。
对于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过程,要学生说出每步作法的依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经历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过程,并能说明其依据。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猜测、证明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严谨性;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猜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及它们的实际应用;难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已经探究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具有的性质,怎样对这个性质进行证明呢?(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下面我们就来证明这个定理。
如图,已知线段AB,直线EF⊥AB,垂足为O,AO=BO,点P是EF上异于点 O的任意一点。
求证:PA=PB。
证明:∵EF⊥AB(已知),∴∠POA=∠POB=90°(垂直的定义)。
在△PAO和△PBO中,AO=BO(已知),∠POA=∠POB(已证),PO=PO(公共边),∴△PAO≌△PBO(SAS)。
∴PA=PB。
(二)做一做1、写出上面定理的逆命题。
2、填写下面命题证明过程的理由。
已知:如图,P为线段AB外的一点,且PA=PB。
求证: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P作直线EF⊥AB,垂足为O,则∠POA=∠POB=90°( )。
在Rt△PAO和Rt△PBO中,PA=PB( ),PO=PO( ),∴Rt△PAO≌Rt△PBO ( )。
∴AO=BO( )。
∴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做法(
如下图△ABC中,AC=16cm,
A
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
△BCE的周长为26cm,求BC
的长。
D
E
B
C
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1)求证:PA=PB=PC (2)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1)证明:∵点P在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PA=PB.
又∵点P在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
∴PB=PC.
P B
∴PA=PB=PC.
C
(2)答:点P也在AC的平分线上.
如果把这个命题反过来说,还成立吗?
∴ ∠PCA=∠PCB=9=PC(公共边)
∠PCA=∠PCB(已证)
AC=BC(已知)
∴△PCA≌△PCB(SAS) ;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C=BC,MN⊥AB,P是MN上任意一点(已知), 这∴个P结A=论PB是(线经段常垂用直来平证分明线两上条的线点段到相这等条的线根段据两之个一. 端点距离相等).
(2)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 平分线上呢?由此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B
P C
结论: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 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例题:
如图,在Rt△ABC中,∠C=90, 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 C ∠CAE:∠DAE=1:2,求∠B的E 度数。
B
D
A
例题:
在Rt△PAC≌Rt△PBC中
对应角相等)
PA=PB, PC=PC(公共边),
即,P点在AB的垂直平 分线上
∴Rt△PAC≌Rt△PBC(HL)
结论: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知识要点1.定义: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定理(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逆定理(判定):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用集合定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5.结论(1):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这个交点叫三角形的外心。
结论(2):三角形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这个交点叫三角形的内心。
6.轴对称(位置与形状)和轴对称图形。
(见书P22-P28)(二)练习1.如图,△ABC中,∠ABC=45°,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交BC的延长线于F,则∠CAF=____度。
2.如图,△ABC的两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BAC+∠DAE=150°,则∠BAC=___度。
3.在△ABC中,∠BAC=144°,EF、MN分别是AB、AC中垂线,则∠EAM=___度。
4.如图,已知O是△ABC的边AB、AC中垂线交点,M是∠ABC、∠ACB的平分线的交点,且∠M+∠BOC=180°,则∠BAC=____度。
(练习册P1712)5.在等腰△ABC中,过腰AB的中点D作它的垂线(点A、C在垂线的异侧),交另一腰AC于点E,连结BE,AD+AC=24,BD+BC=20,则△EBC周长为____。
6.M是△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AC+∠MBC=_____度。
7.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CAD:∠DAB=1:2,则∠B=_______度。
8.已知△ABC的周长为36cm,AB=AC,AD⊥BC于D,△ABD的周为30cm,则AD=___。
9.一个三角形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边上,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复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二,探究新知
测量发现:测量PA,PB,QA,QB
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动手操作:将线段AB沿直线PQ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逻辑推理: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为C,AC=CB,点P在MN上. 求证:PA=PB
三,总结归纳: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五,勤学善思
反过来,如果PA=PB ,那么点P 是否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总结归纳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学以致用
如图,点C,D 是线段AB 外的两点,且AC=BC,AD=BD,AB 与CD 相交于点O. 求证:AO=BO
六,自我检测
1.如图,在△ABC 中,BC=8cm ,AB 的垂
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边AC 于点E ,
△BCE 的周长等于18cm ,求AC 的长?
2.已知:如图,点E 是∠ 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A ,ED ⊥OB ,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CD 。
求证:OE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课时 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及逆定理
击
此
添
加
副
标
题
202X
学习目标
经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 定理的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此定理解题。
பைடு நூலகம்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 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
C,
求证: PA=PB
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拓展题
布置作业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202X
N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逆命题: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P
点P在线段 AB的垂直
?
平分线上
PA=PB
几何语言叙述:
∵∴点PAP=在P线B 段AB的垂直平分A
C
B
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 点的距离相等。
判断题
如图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AB,则AE=AF。
如图线段MN被直线AB垂直平分,则ME=NE。
如图PA=PB,则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M
M′
A
B
P
N′
例1 已知:如图,在ΔABC中,边AB, 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 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C N
随堂演练
例
题 已知:在ΔABC中,O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扩 OA=OC。
展 求证: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反思1、八年级数学上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反思《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条重要轨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重要作用。
上完本节课后,通过其他老师交流,自己静心反思,我主要有以下体会:一、课前的认真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有“一桶水”,所以教师课前准备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内涵,并能分析出这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但是由于我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连着前面轴对称的性质的内容一起上了,从而导致内容太多,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出。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
虽然从问题的导入,性质,判定的引出都是由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得出,但是由于我在安排这节课的时候,准备要讲得内容太多,导致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学生在听,学生动手写练习的时间就变得很少。
再者这节课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我也没有很好的突出重难点。
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可取的,如: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在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活动得出命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时,让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这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注重学生几何语言的`训练在学生总结出定理和逆定理后,引导学生根据文字结合图形写出它相应的几何语言,这为学生做证明题时的推理打下基础。
本节课得到的定理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用几何语言表示为:∵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P为MN上的任意一点(已知)。
∵PA=PB(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通过这个几何语言的表述又可以强调今后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存在,证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定理即可,不用再通过证三角形全等而得出,防止学生课后应用时走弯路。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PPT课件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证明:如图所示,连接PA,PB,PC. ∵DP,EP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 ∴PA=PB=PC, ∴点P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探究新知
三角形三边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巩固练习
1.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岸CD上建一自来水厂 P,使水厂到A、B两村的距离相等,请找出P的位置.
探究新知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探究新知
反过来,到线段两端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上吗?
请写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并且写出这个逆命题的已知和求证,猜想这个 命题的真假,并试着说明理由.
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一 【一起探究】 已知:如图,点P为线段AB外一点,且PA =PB. 求证:点P 在l 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探究新知
O
探究新知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符号语言:
∵PA =PB
O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探究新知
作用:这是判断一条直线是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注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探究新知
判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 1.定义法(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 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 定理(推出两个点都在线段的线段 垂直平分线上,则过这两个点的直 线就是这条线段的线段垂直平分线.)
巩固练习
2.如图所示,点D在ΔABC的边BC上,且BC=BD+AD,
则点D在( )的垂直平分线上.
A.AB
B.AC
C.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图PA=PB,则 直线MN是线段AB的 垂直平分线。
随堂演练
例1 已知:如图,在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 求证: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M
A M′
P
B
C
N
N′
例 题 已知:在ΔABC中,O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扩 求证: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展
OA=OC。
证明:连结OB。 A
二、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 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A=PB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上
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 O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
∴ OA=OB(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N 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OA=OC(已知)
∴ OB=OC(等量代换)
∴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 B
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O C
课堂小结
一、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 点的距离相等。
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 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PA=PB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 段两上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如图直线MN垂直平 分线段AB,则AE=AF。
2、如图线段MN被直线AB 垂直平分,则ME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P
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
?
PA=PB
几何语言叙述:
∵PA=PB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一、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 点的距离相等。
二、逆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题
布置作业
点P在MN上.
求证: PA=PB
M P
A
C
B
N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M
P PA=PB
几何语言叙述: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PA=PB
A
C
B
N
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第1课时 线段垂直平分 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学习目标
经历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并能够熟练运 用此定理解题。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直线MN⊥AB,垂足为C,
且A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