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肿瘤的分类及病理组织学的观察——附1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毛囊瘤疾病
![毛囊瘤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a6ced9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9.png)
毛囊瘤疾病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又称毛囊上皮瘤或毛囊痣,是一种源于毛囊组织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头面部。
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本病特征。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病因毛囊瘤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本病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
多发性毛囊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肿瘤位于真皮内,由边界清晰的结缔组织包囊。
可见单个囊状结构,其中布满角质,有时可见毛干。
间或可见2~3个囊状结构聚集在一起。
囊壁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表皮相连。
可见很多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囊肿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形成不成熟的毛囊。
增生的上皮组织内尚可见到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症状毛囊瘤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成人,通常无自觉症状。
1.好发部位本病好发于面部、头皮及颈部。
2.临床症状表现为颜面或头部发生略高出皮面的丘疹,顶圆结节,中央凹陷,结节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直径一般在4mm左右(图1)。
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 其中含有黑色或白色毛发,可排出皮脂样物,具有高度诊断价值。
通常为单发。
依据临床表现,颜面或头部单个小的圆屋顶状结节,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 结合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检查毛囊瘤应当做哪些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囊状结构,布满角质。
囊壁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腔内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可见上皮组织有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真皮内有衬以鳞状上皮的大囊腔,囊腔内可见角质,也常见双折光的毛干碎片。
在有中央孔的病例中,大囊腔与表面表皮连续,说明该囊腔为扩大、扭曲的毛囊。
有些病例的真皮内尚见1或2个附加的囊腔。
从这些“原发”毛囊壁放射出许多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
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常见有毛乳头,且常有外和内毛根鞘,内毛根鞘含嗜酸性毛透亮颗粒,中央有纤细毛发。
继发毛囊壁内嵌有小簇皮脂腺细胞。
毛囊瘤3例
![毛囊瘤3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e79f5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4.png)
毛囊瘤3例
陈年;雷霞;成琼辉;吴先林;伍津津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12(28)9
【摘要】毛囊瘤是一种毛囊的良性肿瘤,是临床上的一种少见皮肤病,现将我科近半年诊断的3例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63-664)
【作者】陈年;雷霞;成琼辉;吴先林;伍津津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毛囊瘤 [J], 单士军;张理涛;郭莹;陈洪铎
2.梭形细胞主导的毛盘状瘤:一种既往考虑为神经毛囊性错构瘤的纤维毛囊瘤/毛盘状瘤异型——17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J],
Kutzner;H.;Requena;L.;Rütten;A.;Mentzel;T.;朱国兴
3.毛囊瘤1例 [J], 陈洪晓;王婷;张建梅
4.毛囊角化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1例 [J], 孙瑞晗;张谨宇;马骏驰;王艳;冯文莉;马彦
5.毛囊周围纤维瘤 [J], 常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6a13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6.png)
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肿瘤是一种由异常增生的细胞组成的疾病,它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肿瘤,医学领域采用了一种常用的分类系统,即组织学分类。
根据肿瘤组织的外观和组织学特征,肿瘤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的常用组织学分类。
一、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上皮组织是构成人体表面和内脏器官内层的一种组织类型。
根据细胞增生的程度和组织的状态,上皮性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上皮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恶性上皮性肿瘤则呈现出快速生长和浸润性扩散的特点。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原因和发展机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属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二、间质性肿瘤间质性肿瘤是指起源于结缔组织、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等非上皮组织的肿瘤,这些组织负责支持和维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与上皮性肿瘤不同,间质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复杂多样。
间质性肿瘤通常分为三类:纤维组织肿瘤、脂肪肿瘤和肌肉肿瘤。
纤维组织肿瘤包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它们主要起源于结缔组织。
脂肪肿瘤包括脂肪瘤和脂肪肉瘤,它们起源于脂肪组织。
肌肉肿瘤包括横纹肌瘤和横纹肌肉瘤,它们起源于肌肉组织。
三、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是指发生在胚胎和儿童时期的肿瘤,这些肿瘤起源于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细胞增殖。
由于这些肿瘤发生在儿童时期,因此它们在组织学特征上与成人型肿瘤有所不同。
常见的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
胚胎性和幼年型肿瘤的治疗方式通常与成人型肿瘤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生发组织肿瘤生发组织肿瘤是指起源于生发组织,即头皮和颜面部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呈现出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外观,如痣、疣等。
常见的生发组织肿瘤包括: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与阳光暴晒等因素密切相关。
毛囊瘤、皮脂腺毛囊瘤及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毛囊瘤、皮脂腺毛囊瘤及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https://img.taocdn.com/s3/m/3e61109d84868762caaed528.png)
t o ma s c o mp o s e d o f d i l a t e d f o l l i c u l a r u n i t s , a n d t h e y a r e e a s i l y mi s d i a g n o s e d . On e c a s e o f t r i c h o f o l l i c u l o ma , s e b a c e o u s t r i — e h o f o l l i e u l o ma a n d f o l l i e u l o s e b a e e o u s c y s t i c h a ma r t o ma e a c h i s r e p o se d . Al l t h r e e p a t i e n t s me t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i r t e r i a o f e a c h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10e4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7.png)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或抗炎药 物。
尤其是在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
谢谢观看
活检可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毛囊瘤的诊断 患者病史
了解患者的病史病史或相关疾病。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毛囊瘤,医生可能建议观察而不立 即治疗。
定期检查以监测肿块变化。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外科手术
对于较大或有症状的毛囊瘤,外科切除是常见的 治疗方式。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毛囊瘤? 2. 毛囊瘤的发生原因 3. 毛囊瘤的症状 4. 毛囊瘤的诊断 5. 毛囊瘤的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毛囊瘤?
什么是毛囊瘤?
定义
毛囊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由毛囊细胞组成。
这种肿瘤常见于皮肤,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躯干 。
什么是毛囊瘤?
特点
毛囊瘤通常呈现为小而坚硬的肿块,皮肤表面光 滑。
应注意肿块的变化,如红肿或脓液分泌。
毛囊瘤的症状
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处理,毛囊瘤可能会感染,导致皮肤 病变。
及时就医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肿块的外观和特 征。
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毛囊瘤的诊断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组织活 检以确认诊断。
这些肿块通常无痛,但可能会引起不适。
什么是毛囊瘤?
分类
毛囊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分为多种类型。
最常见的类型是表皮囊肿和皮脂腺囊肿。
毛囊瘤的发生原因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f046f6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4.png)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肿瘤病理学知识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组织形态学以及其他与肿瘤相关的病变特征的学科。
了解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与分级的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应用。
一、肿瘤的组织学类型1. 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由起源于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肿瘤。
上皮性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常见的上皮性肿瘤有:(1)腺瘤:由腺上皮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腺体组织,如乳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等。
(2)鳞状细胞癌:由表皮的鳞状细胞发生恶性变而形成,多见于皮肤和黏膜,如宫颈鳞状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等。
(3)转移性上皮瘤:起源于其他器官的上皮细胞,经血液或淋巴转移到该器官形成的肿瘤,如肝转移性上皮瘤、脑转移性上皮瘤等。
2. 间质性肿瘤间质性肿瘤是由起源于间质细胞(如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异常增殖而形成的肿瘤。
间质性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常见的间质性肿瘤有:(1)纤维瘤:由纤维组织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如纤维瘤、纤维肉瘤等。
(2)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子宫、胃肠道等器官,如子宫平滑肌瘤、胃平滑肌瘤等。
(3)肉瘤:由间质细胞生成的高度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3. 混合型肿瘤混合型肿瘤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类型混合而成的肿瘤,如畸胎瘤、混合性腺瘤等。
混合型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对其精确诊断需要进行组织学分析。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肿瘤细胞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来评估肿瘤的病理恶性程度。
常用的肿瘤分级方法有多种,如TNM分期、Bishop分级、Fuhrman分级等。
其中,肿瘤的分级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分级。
1. TNM分期TNM分期是根据肿瘤的肿瘤(Tumor)、淋巴结转移(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情况来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
TNM分期可以反映肿瘤的局部扩散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对于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9b43b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2.png)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及鉴别诊断对于细胞学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一、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基于肿瘤的来源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其来源可以划分为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性肿瘤;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可以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它们通常是恶性的肿瘤。
2.间叶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脑胶质瘤、纤维肉瘤等。
它们既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3.神经性肿瘤神经性肿瘤是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
它们通常是良性的。
4.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无转移倾向的肿瘤,如乳腺纤维瘤、颈部淋巴结囊肿等。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侵入周围组织,有转移趋势的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
二、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指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分类及鉴别诊断方法。
1.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在肿瘤组织学分类中,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等。
恶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对于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形态、细胞学特征、组织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脑胶质瘤来说,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结构以及磁共振成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纤维肉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3.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
对于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4.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病理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1例毛囊角化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11例毛囊角化病临床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af2d8c8762caaedd33d437.png)
i cd n e a s e ra e r m e e ai n;T e h s p t o 0 ia e t r s i c u e a a t oy i o n i e c lo d c e s d f o g n rt o h i o ah lg c l f au e n l d c n h l s n t s
的诊 断具有 重要 意义 , A酸类 对治疗 本病有 效 。 维
[ 关键词 ] 毛 囊角化 病 ; 临 床分析 ; 病理
[ 图分 类号 ] 7 85 9 中 5 .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 4 8 21 )4— 25— 3 64 86 (00 0 05 0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态
生墨
箜 Z鲞箜 垒 塑
25 5论 著・ 1 例 毛囊 角 化 病 临床 及 病 理 分 析 1
黄莉宁 , 薛汝增 , 潘 慧清 , 吴铁强 , 陈永锋
(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 中心, 广东 广州 5 00 ) 15 0
[ 摘要 ] 目的 : 析 1 分 1例毛囊 角化 病患者 的 临床 表现 、 重 因素 、 程 、 加 病 组织 病理检 查及 治疗 等方 面特 征 。方法 : 1 对 1例毛囊 角化 病患 者的临 床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 果 : 病年 龄 在 7~2 发 4岁 , 好发 于
( u n dn rv c lCne frS i i ae a d S I C nrla d P eet n u n zo G a g og P oi i et o kn D s s n Ts ot n r ni ,G a gh u na r e s o v o
5 0 0 ,C i ) 15 0 hn a
皮肤组织病理学: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皮肤组织病理学: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https://img.taocdn.com/s3/m/cc4aa0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1.png)
皮肤组织病理学: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毛囊炎指毛囊上皮内有炎症细胞浸润;毛囊周围炎的毛囊周围结缔组织中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
二者可是感染性的,也可是非感染性的。
前者以感染性多见,浸润细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毛囊炎、疖肿等;后者以非感染性多见,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为主,如毛囊性扁平苔藓、发生在头皮的盘状红斑狼疮等。
除掌跖、指趾末节背面、唇红区、龟头及大、小阴唇内侧等部位外,毛囊遍布全身。
不部位的毛囊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头皮的毛囊长而宽,毛球深达皮下脂肪,毛囊中这粗而黑的终毛;成人面中部对唱鼻或鼻旁的毛囊短而宽,毛囊漏斗部宽,开口大,中央有毳毛通过,周围有丰富的皮脂腺;四肢的毛囊短而细。
毛囊分漏斗部、峡部及毛囊下部。
皮脂腺导管开口于漏斗部,为漏斗部与峡部的分界。
有时毛囊受炎症破坏,但立毛肌存在,可见毛囊被破坏后纤维化的残迹。
毛囊漏斗部上皮与表皮无异,有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角质层呈网篮状。
毛囊漏斗部可发生不正常角化而不伴炎症。
如粉刺及粟丘疹在毛囊漏斗部有成层的正角化细胞;毛囊角化症在毛囊漏斗部见到角化不全栓;扁平苔藓及盘状红斑狼疮毛囊内为正角化栓;毛发红糠疹毛囊则为角化不全及正角化相互交叉存在的角栓。
毛囊开口内有时可见一些正常寄生的微生物,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毛囊虫等,毛囊虫在鼻及鼻周毛囊漏斗部尤易见到。
有时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漏斗部见到许多微生物。
一、毛囊炎毛囊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的称为毛囊炎。
分类:(毛囊内炎症细胞浸润深浅):浅表性和深在性;(病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程):急性和慢性。
(一)浅表感染性毛囊炎炎症细胞仅限于毛囊漏斗部,致病原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脓疱,无明显自觉症状,愈后不畄瘢痕。
病程大多为急性。
组织学特点:毛囊漏斗部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毛囊漏斗部周围、浅层血管周围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有时炎症可致毛囊漏斗部破裂;病变部位特别在脓液中可见病原菌。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PPT
![毛囊瘤的科普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bd4f4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1.png)
若肿块变红、肿胀,需尽快就医。
毛囊瘤的症状 生长速度
毛囊瘤的生长速度通常很慢,可能数月或数年才 会明显增大。
定期观察肿块的变化是必要的。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肿块的外观和位置进行初步判断 。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活检以确认诊 断。
毛囊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毛囊瘤? 2. 毛囊瘤的症状 3. 毛囊瘤的诊断 4. 毛囊瘤的治疗 5. 如何预防毛囊瘤?
什么是毛囊瘤?
什么是毛囊瘤?
定义
毛囊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通常源自毛囊的 细胞。
毛囊瘤的外观常为小的、坚硬的肿块,通常不会 引起疼痛。
什么是毛囊瘤?
分类
毛囊瘤主要有两种类型:表皮样囊肿和皮脂腺囊 肿。
定期检查可以确保肿块没有变化。
毛囊瘤的治疗 外科手术
若毛囊瘤引起不适或美观问题,可通过手术切除 。
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以防感染。
毛囊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在感染或炎症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抗生素或局 部用药。
药物治疗通常是辅助性的,主要是减轻症状。
如何预防毛囊瘤?
如何预防毛囊瘤?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并保持皮肤干燥,有助于预防毛囊堵塞 。
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可以减少皮肤刺激。
如何预防毛囊瘤?
避免挑挤
切勿用手挤压或挑剔皮肤肿块,以防感染。
若发现异常,应咨询医生而非自行处理。
如何预防毛囊瘤?
健康饮食
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减少皮肤问题的 发生。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
谢谢观看
毛囊瘤诊断与治疗PPT
![毛囊瘤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2e3fc9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0.png)
辅助检查
活检: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毛 囊瘤进行病理检查
皮肤镜检查:观察毛囊瘤的 外观和结构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 MRI等,了解毛囊瘤的位置
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 化等,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和疾病进展情况
PART 3
毛囊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 用于治疗 细菌感染 引起的毛 囊瘤
抗真菌药: 用于治疗 真菌感染 引起的毛 囊瘤
YOUR LOGO
毛囊瘤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的治疗
毛囊瘤的预防 与护理
P单A击R护T理1人员:XX医院-
XX科室-XX
PART 2
毛囊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褐 色的肿块
肿块大小不一,可大可 小
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 晰
肿块可伴有疼痛、瘙痒 等症状
PART 4
毛囊瘤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摩擦皮肤,减少皮 肤损伤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感 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 食均衡、睡眠充足等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皮肤问题
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过度摩擦和挤压皮肤,防 止毛囊损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均衡、睡眠充足等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毛囊瘤,防止 复发
手术方法:局部麻醉,切除肿 瘤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疤痕 形成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 免感染
其他治疗
激光治疗:通过激光烧灼毛囊瘤,使其脱落 冷冻治疗:通过冷冻毛囊瘤,使其脱落 电灼治疗:通过电灼毛囊瘤,使其脱落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切除毛囊瘤,彻底清除病灶
毛囊瘤科普讲座课件
![毛囊瘤科普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3959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2.png)
目录 毛囊瘤简介 毛囊瘤的症状 毛囊瘤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毛囊瘤 毛囊瘤的危害 毛囊瘤的常见误区
毛囊瘤简介
毛囊瘤简介
毛囊瘤是一种皮肤常见的良性肿瘤 主要由毛囊皮脂腺组成
毛囊瘤简介
多发于头皮、脸部、颈部等部位
毛囊瘤的症状
毛囊瘤的症状
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 大小不一,通常小于1cm
避免皮肤过度受伤和摩擦
毛囊瘤的危害
毛囊瘤的危害
大的毛囊瘤可能会影响美观 炎症反复的毛囊瘤可能会引起复杂 的感染
毛囊瘤的危害
如果长期不予以治的常见误区
毛囊瘤和痘痘是不同的疾病 不要自行挤压毛囊瘤,否则会 破坏毛囊,引起感染和疤痕
毛囊瘤的常见误区
毛囊瘤的症状
可以自行愈合,也可能会感染形成脓肿
毛囊瘤的治疗 方法
毛囊瘤的治疗方法
小的毛囊瘤可以观察、等待自行消 退 大的或感染的毛囊瘤可以手术切除
毛囊瘤的治疗方法
术后护理要求严格,避免感染和复发
如何预防毛囊 瘤
如何预防毛囊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注意头皮、脸部、颈部等部位 的清洁
如何预防毛囊瘤
不要轻信祖传的方法,如用线或刀片自 行切除毛囊瘤,否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毛囊瘤16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
![毛囊瘤16例临床和组织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087112f12d2af90342e616.png)
[ 关键词] 毛囊瘤 ;临床 ;组织病理 [ 中图分类号] R 7 3 9 . 5 [ 文献标识码] B
d o i : 1 0 . 1 6 7 6 1 6 . c n k i . 1 0 0 0 - 4 9 6 3 . 2 0 1 6 . 1 1 . 0 0 8
[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9 6 3 ( 2 0 1 6 ) 1 1 - 0 7 6 9 - 0 2
的分 化 程度 较 高 的 良性错 构 瘤 , 临床 少 见 。本病 好 发 于成 年 人 , 文献 报 道 男性 较 女性 多见 。本病 的 皮损 主
收 集我 科 2 0 0 0年 1 0月一 2 0 1 5年 6月 l 6例 经 组 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毛囊瘤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 。 所有 患 者 皮 损 切 除后 均 行 组 织 病 理 检 查 。其 中男 7例 ( 4 4 %) , 女 9例 ( 5 6 %) , 发 病年龄 1 6 ~ 5 5岁 , 平均 3 2 岁; 病程 2 ~ 2 0 年。皮损分布部位 : 鼻部 1 4 例( 8 7 . 5 %)
要分 布于面部 , 尤其多见于鼻部 , 主要表现为单发的 肤色 或淡 红色 圆顶 丘疹 或结节 , 直径 0 . 5 ~ 1 . 0 o m。 其 特 征性 皮 损 表现 为 丘疹 中央开 口 , 其 中穿 出单 根 或成 簇 的 白色 柔软 毳 毛 r l 1 。临床 上偶 有 本病 发 生于 其他 部 位 如头 皮 、 颈部 、 眼 睑及 四肢 等 的报 道 嘲 。本 组 报告 的 1 6 例患 者平 均发 病 年龄 为 3 2岁 , 其 中女性 ( 9例 ) 略 多于 男性 ( 7 例) , 皮损分布于鼻部者 l 4 例, 占8 7 . 5 %, 亦见 分布 于额 部 1 例及胸 部 1 例 。患者 皮损 均表 现为单 发 圆顶丘疹或结节 。 其中3 例患者皮损可见丘疹中央凹 陷。 其问 白色毳毛穿出 , 所有患者均无 明显 自 觉症状。 毛 囊 瘤 的典 型 组 织 病 理 表 现 为真 皮 内扭 曲扩 张 的 毛囊 . 多 开 口于表皮 , 毛囊 E l 可见 角化 过度 。 毛囊 内 有 角 质 及 毛干 结构 , 扭 曲毛囊 向周 围分化 出放 射 状 排 列的上皮细胞索及次级毛囊或毛根结构 , 并可产生毛 干: 次 级 毛 囊 可处 于不 同分 化 成 熟 阶段 , 其 问 由上 皮 索连接 , 上皮索周 围细胞可呈栅栏样排列 , 中央细胞 因含 糖 原而 淡 染 空泡 化 : 上皮 索及 次 级 毛囊周 围可 见 纤维 间质包 绕 , 可 与周 围结 缔 组织 问存在 裂 隙 。本 组 1 6 例患者均可见典型的毛囊瘤组织病理表现 。 在临床上 , 毛囊瘤容易被误诊为毛发上皮瘤 、 鼻部 纤维性 丘疹 、 纤维 毛囊瘤 及毛 囊皮脂 腺囊 性错 构瘤 , 以 上疾病均可表现为面部的孤立丘疹 ,但经组织病理检 查 可 以鉴别 。 本组 1 6 例 患者 的初步诊 断 中有 6例被 误 诊 为 毛 发上 皮 瘤 , 2例误 诊为 病 毒疣 , 1 例 误诊 为 基 底 细胞癌 。 故 在临床 上若 遇到鼻部 孤立 丘疹 , 尤 其是皮 损 没有典型的中央凹陷伴毳毛穿 出表现的患者应考虑本 病可能。 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病为 良l 生 错构瘤 , 国内外均未见有恶性转化的 报道 , 但 国外报道 1 例在肿瘤旁的周 围神经出现肿瘤 细 胞 的 包绕 浸 润[ 5 1 。外 科 手术 切 除是 治疗 本病 的主 要 方法 , 本组 l 6例患 者均 采 取手 术 切 除 , 随访 至今 均 未 有 复发
毛囊瘤讲课PPT课件
![毛囊瘤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02a1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1.png)
护理经验:注意饮食健康,避 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良 好心态,增强免疫力,遵医嘱 治疗,定期复查。
总结与展望
总结:毛囊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预防和护理等 方面的重点内容。
发病机制:毛囊瘤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突变 等因素有关,了解其发病机制有助于预防和 治疗。
病理学特征:毛囊瘤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 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 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充足睡眠
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毛囊瘤的病例分享
病例一:发病过程和治疗方案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家族史等 发病过程:早期症状、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手术方式、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病例二: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理学诊断:毛囊瘤的病理学诊断通常基于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鉴别诊断:在病理学诊断中,医生需要鉴别毛囊瘤与其他类似的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病、皮肤乳头状瘤等。鉴别诊断通常基于组 织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的差异。
添加副标题
毛囊瘤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汇报人员 03 毛囊瘤的病理学特
征
02 毛囊瘤的概述 04 毛囊瘤的治疗方法
05 毛囊瘤的预防和护 理
06 毛囊瘤的病例分享
07 总结与展望
汇报人员:XX医院XX
毛囊瘤的概述
定义和分类
毛囊瘤是一种 常见的皮肤良
性肿瘤
分类:根据病 因可分为原发 性毛囊瘤和继
病例三:治疗方法和康复情况
治疗方式:手术切 除+病理检查
手术过程:详细介 绍手术操作步骤和 注意事项
毛囊周围纤维瘤疾病研究报告
![毛囊周围纤维瘤疾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80166c77232f60dccca122.png)
毛囊周围纤维瘤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毛囊周围纤维瘤所属部位:皮肤就诊科室:肿瘤科,皮肤性病病症体征:毛囊角栓,丘疹,结肠息肉疾病介绍:什么是毛囊周围纤维瘤?毛囊周围纤维瘤是怎么回事?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S)呈常染色显性遗传,本病为毛发结缔组织的皮肤错构瘤性增生,表现为面,颈及胸部出现纤维毛囊瘤,毛盘瘤和软垂疣,并与肾细胞癌,结肠癌,肺囊肿,甲状腺髓样癌及结缔组织痣有关,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状体征:毛囊周围纤维瘤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毛囊周围纤维瘤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皮损为单发性或多发性丘疹,发生在颜面和躯干部,可伴发结肠息肉,纤维毛囊瘤,毛磐瘤和软垂疣,此种伴发被认为是BIRT-HOGG-DUBE综合征的病例。
化验检查:毛囊周围纤维瘤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毛囊周围纤维瘤检查的详细介绍: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细胞性纤维组织形成,同心圆状排列,在正常毛囊周围形成洋葱皮样结缔组织鞘。
纤维瘤与周围组织间有人工裂隙。
鉴别诊断:毛囊周围纤维瘤的诊断方法有哪些?毛囊周围纤维瘤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毛囊周围纤维瘤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应和萎缩性毛周角化症相鉴别。
萎缩性毛周角化症是一组遗传性缺陷病,主要表现为毛周角化继以萎缩。
其包括3种类型:面部萎缩性毛周角化病、虫蚀状皮肤萎缩和脱发性毛周角化病。
也可3型间重叠。
并发症:毛囊周围纤维瘤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毛囊周围纤维瘤并发症的详细介绍:毛囊周围纤维瘤可能会引发结肠息肉、纤维毛囊瘤。
治疗用药:治疗毛囊周围纤维瘤的药物有哪些?毛囊周围纤维瘤的药物治疗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毛囊周围纤维瘤治疗的详细介绍:(一)治疗本病和染色体遗传有关,也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且本病无严重的并发症,故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采取的是局部手术,或者激光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手术不尽者容易复发。
毛囊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毛囊瘤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61df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3.png)
它们是由体内因素引起的,和传染病无关。
谢谢观看
如果肿块没有变化,通常不需要治疗。
毛囊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
如果毛囊瘤变得疼痛、感染或影响外观,通常会 建议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恢复通 常良好。
毛囊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或类固醇药物可能被用于 控制炎症或感染。
药物治疗通常不是主要治疗手段,而是辅助疗法 。
毛囊瘤的预防
毛囊瘤的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清洗皮肤,保持毛囊通畅,有助于减少 毛囊瘤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过度摩擦。
毛囊瘤的预防
避免刺激
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或护肤品,尤其 是在敏感区域。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减少皮肤损伤的 机会。
毛囊瘤的预防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 题。
某些情况下,毛囊瘤可能与皮肤感染有关。
什么是毛囊瘤?
症状
毛囊瘤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的小肿块,有时伴有疼 痛或瘙痒。
肿块通常是坚固的,表面光滑,且常呈现黄色或 皮肤色。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的诊断
临床检查
医生通过体检来诊断毛囊瘤,观察肿块的外 观和位置。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活检以确 认诊断。
毛囊瘤的诊断
毛囊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毛囊瘤? 2. 毛囊瘤的诊断 3. 毛囊瘤的治疗 4. 毛囊瘤的预防 5. 毛囊瘤的常见误区
什么是毛囊瘤?
什么是毛囊瘤?
定义
毛囊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通常来源于毛囊 的细胞。
毛囊瘤常见于头皮、脸部和躯干等部位。
医学知识之毛盘瘤
![医学知识之毛盘瘤](https://img.taocdn.com/s3/m/ebb92e1b4afe04a1b171dee8.png)
毛盘瘤一概述毛盘瘤是一种毛囊错构瘤,属于纤维毛囊瘤谱系中的纯基质增生。
纤维毛囊瘤谱系包括:纤维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和毛盘瘤。
二病因病因尚不明。
可能是有家族史,或者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个人抵抗力造成的可能性。
三临床表现纤维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和毛盘瘤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
皮损表现为小的肤色丘疹,好发于面部、头皮,也可发生于躯干上部,丘疹通常多发。
当出现多发皮损时,应考虑Birt-Hogg-Dube综合征的可能,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面、颈及胸部出现纤维毛囊瘤、毛盘瘤和软垂疣,并与肾细胞癌、结肠癌、肺囊肿、甲状腺髓样癌及结缔组织痣有关。
四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上方表皮变薄,两侧表皮呈领巾状,肿瘤无包膜,疏松黏液基质中有梭形细胞的增生,较多的薄壁和厚壁血管,可见少量增生的毛囊上皮细胞索。
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六治疗本病是良性增生,不需手术治疗。
多发皮损可采用电干燥术、CO2激光或皮肤磨削术。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囊肿瘤的分类及病理组织学的观
察——附1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毛囊肿瘤的病理分类与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根据国际上新近的文献,尤其是2005年出版的皮肤肿瘤分类,对121例皮肤肿瘤进行分类并探讨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毛母质瘤86例、毛发上皮瘤1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1例、毛母细胞瘤2例、圆锥漏斗状棘皮瘤与毛鞘棘皮瘤5例、毛囊漏斗肿瘤1例、毛发滤泡瘤与毛发滤泡癌3例、增生性毛囊囊肿与增生性外毛根鞘瘤3例、毛鞘瘤与毛鞘癌6例。
结论来源于毛囊的肿瘤,以毛母质瘤最多见,一般临床发病呈慢性经过,恶性肿瘤常好发头部、腹股沟、外阴、肛门旁与足趾等多毛发皮肤部位且病程长又均为高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
【关键词】毛囊肿瘤
毛囊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钙化上皮瘤几乎占居全部毛囊肿瘤的%;其次为毛发上皮瘤,约占毛囊肿瘤的%。
发生毛囊的其他肿
瘤,如外毛根鞘瘤及恶性肿瘤少见。
在查阅过去文献,大多见于个案病例报道,命名颇多,迄今对于有些毛囊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如外毛根鞘癌、浸润性毛母质瘤、Nikolowiski毛发腺瘤、毛发滤泡瘤等,仍
缺乏统一的意见。
基于此本研究对既往诊断为毛囊肿瘤的病理资料按最新权威分类进
行回顾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从1971~2004年我院经病理组织学观察诊断的良、恶性毛囊肿瘤121例,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9例,分别各占毛囊肿瘤的%与%。
根据国际上新近的文献,尤其是2005年出版的皮肤肿瘤分类逐
例进行复查,重新审定其病理诊断。
观察结果依据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删去
因毛囊发育异常的错构瘤与瘤样病变,如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及皮脂腺毛囊瘤等。
分别诊断毛囊良性肿瘤有:毛母质瘤、毛发上皮瘤、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毛母细胞瘤、圆锥漏斗状棘皮瘤与毛鞘棘皮瘤、毛囊漏斗肿瘤、毛发滤泡瘤、增生性毛囊囊
肿与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及毛鞘瘤。
诊断恶性毛囊肿瘤有:毛发上皮癌、毛发滤泡癌、恶性增生性外根鞘瘤与毛鞘癌,见表1。
表1 121例良、恶性毛囊肿瘤统计
2 临床资料分析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毛母质瘤最多见。
本组病例86例,约占毛囊肿瘤的%。
常见发生30岁以下的成年人及青少年,尤其女性多见,男∶女=∶。
好发于头面部,次为手臂、躯干及股部。
位于真皮内及皮下单个结节,直径~ cm。
质实
稍硬,轻微压痛。
组织学:常见嗜碱性毛母质细胞及影细胞呈集落性小叶状生长,伴有合体胞质多核巨细胞与局灶钙化。
肿瘤边界清楚,有时可见薄层纤维包膜。
少数肿瘤可无嗜碱毛母细胞,只有影细胞伴以局灶骨化,偶见肿瘤呈囊状。
查阅文献,见有个案毛母质癌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报道。
毛发上皮瘤与毛发上皮癌稍常见。
好发
于40岁左右的成人,偶见发生儿童。
本组
病例中,毛发上皮瘤11例,约占毛囊肿瘤的%。
男6例,女5例。
常见好发面部、颈
部单个扁平丘疹样皮损,直径大小常< cm。
组织学:见于真皮内,有似原始毛胚样分化的基底样细胞,呈条索状、腺样及实团状上皮增生。
实团与条索状周边细胞大都呈栅栏状排列。
中央细胞形成花边样网状或筛状结构,或聚集成实质性团块。
伴有不同程度的向毛囊结构发育,毛囊角囊肿及倾向有似毛球与毛乳头的增生,肿瘤边界清楚。
偶见肿瘤细胞的退行变,胞浆红染呈细颗粒状钙化。
毛发上皮癌3例,男2例,女1例,分别发生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鼻背部与面部。
组
织病变可与向毛囊分化的基底细胞癌相同。
常见伴有皮肤溃疡与正常生长期毛囊下部
结构,有似毛球与毛乳头的分化。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1例,女性,34岁。
发现右额部肿块1年余,直径约 cm。
组织学:真皮内及皮下,瘤细胞胞质少,核呈圆形基底样细胞,组成狭窄瘤细胞条索,环绕间质增生的纤维细胞,有似毛乳头增生。
肿瘤边界清楚,周边见有分化成熟皮脂腺小叶并幼稚毛发上皮增生。
毛源性毛母细胞瘤2例 1例为男性,34岁,左前臂肿块10余年,直径约 cm。
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