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育苗核心技术

合集下载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不过,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现在,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泥鳅养殖场地的建设1、养殖场的正确选址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

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是鱼就离不开水,所以,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周全,现在,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养殖场总体布局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但以东西长,南北短为最好,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形成了并联的结构,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留出行走的道路,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

到此为止,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但是,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同很多的鱼类一样,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沿着场子的周围,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泥鳅鱼养殖技术

泥鳅鱼养殖技术

泥鳅鱼养殖技术泥鳅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泥鳅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由于泥鳅鱼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而且饲料成本低,因此泥鳅鱼养殖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泥鳅鱼养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泥鳅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鳅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最适宜的pH值为7.0-8.0。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如果水质不好,可以通过增氧、换水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饲料管理泥鳅鱼的饲料主要分为干饲料和活饲料两种。

干饲料是指粉状或颗粒状的饲料,主要由鱼粉、玉米粉、豆粉、蛋白粉等原料制成。

活饲料包括水蚤、小虫、水蛭等,可以提高泥鳅鱼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泥鳅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

三、疾病防治泥鳅鱼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霉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检查鱼体状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疾病的泥鳅鱼,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四、养殖环境泥鳅鱼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避免水温过低影响泥鳅鱼的生长。

在夏季,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度的光照导致泥鳅鱼的水分蒸发过快。

五、市场销售泥鳅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比较稳定。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规模和销售计划。

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的销售和价值。

六、其他注意事项1. 泥鳅鱼的养殖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度密集,否则会影响泥鳅鱼的生长和健康。

2. 养殖池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草等杂物的污染。

3.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

4. 泥鳅鱼的养殖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总之,泥鳅鱼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怎样养殖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怎样养殖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怎样养殖泥鳅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稻田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性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人工繁殖泥鳅苗,首先要选择二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体壮无伤的泥鳅,按1:2的雌雄比例。

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可注射鲤鱼垂体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鳅最好选择体重25克以上的,不要选用腹部有白色斑点的,因为这种雌鳅已产过卵。

经注射后的泥鳅,放入备有鱼巢(般用柔软的水草或棕榈皮做成)的大容器内,水温20℃左右,一般经20小时泥鳅就会发情产卵。

产卵后应及时取出泥鳅,以防泥鳅饥饿时吞食鱼卵。

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

适宜水温为20-28℃。

水温在25℃时,经40小时即能孵出泥鳅苗。

泥鳅苗种的培育技术
刚孵出的泥鳅苗不能自由活动,靠卵黄囊来维持生活。

三天后,卵黄囊基本消失,才开始摄食。

这时可将其放入培育池。

放养密度应根据半流水或静水池而定。

一般半流水池为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静水池每平方米不超过1000尾。

1。

泥鳅养殖技术探讨

泥鳅养殖技术探讨

泥鳅养殖技术探讨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养殖者的欢迎。

本文将针对泥鳅养殖的技术进行探讨。

1.养殖水域的筛选泥鳅适合在水深适中(0.6-1.2米)、水流缓慢、水质清澈、富有养分、充足光照的水域中生长繁殖。

一般可以选择池塘、河流、湖泊和清澈的小溪等养殖场所。

在进行水域的筛选时,要注意水源的干净卫生、无污染,确保水生态环境良好,以便对泥鳅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2.泥鳅的种苗选种泥鳅的种苗选种要求能够适应所选养殖环境、生长迅速、体型饱满、无疾病、附着力强、抵抗力强等。

一般选用育苗基地繁殖的优质泥鳅幼鱼,进行自然养殖或养成。

3.泥鳅的养殖环境控制泥鳅的养殖环境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维护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包括温度、水质、水草、养分、养料等等都需要进行科学的控制。

如养殖时应维护养殖水温在20℃-22℃,养殖水质PH值在7.0-8.5之间,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性。

4.泥鳅的饲料管理泥鳅的饲料管理非常重要,包括种植合适的水草、投喂合理的饲料等方面。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食用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应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和食欲,选用具有营养和口感的饲料,如鱼饲料、植物性饲料、水草等。

5.泥鳅的疾病防治泥鳅的疾病防治是养殖的关键之一。

一般情况下需要定期检查水质和泥鳅的健康状况,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在疾病防治上,可采用隔离、治疗、饲养管理等方式,如发现病情严重、不能治愈的情况,需要进行处理。

泥鳅养殖是一项先进又创新的事业,但也需要认真的操作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水域选择、科学的养殖环境控制、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手段,可以实现泥鳅的标准化养殖,从而促进泥鳅养殖的健康发展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业

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业生态养鳅,包括稻田、慈菇田、荸荠田养鳅等生态间作模式。

这些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

稻鳅兼作两相宜。

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精整田块。

养鳅田块要水源充足。

放风前,将田埂加宽夯实,在田块四周插上木板或塑料板,人泥30厘米,用以防逃。

在田沿田埂开一条围沟,田中心开纵横厢沟。

围沟与厢沟相通,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将养殖田块分成均等4小块,进、排水口用铁丝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鳅逃跑。

二、施足基肥。

泥徽主要捕食水蚤、丝蚯蚓、摇纹幼虫等,适度施肥,能促使饵料生物的生长:光将池水放干,曝晒3―4天,再按每亩撤米糠130公斤。

次日,每亩追施发酵畜肥200―300公斤,再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

三、放养苗种。

水田插秧后及时放养鳅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种。

选用3厘米左右的鳅种,每亩放养2万~2.5万尾。

如有流水环境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养一点。

四、饵料管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还应投喂蝇蛆、蚕蛹、蚯蚓、螺蚌肉及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动植物性饲料。

要做到定质、定时、定量、定位。

水温20℃以下,投植物性饲料占70%―80%;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半;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

泥鳅放种后第一个月应投喂蚕蛹和炒米糠各半的混合饲料。

每天下午5时左右1次投入,投饵量以次日早晨食完略余为度,每次投饵量占总瞅重的3%―5%,水温高时,可相应增加。

放养一个月后,每隔15天追施畜粪15公斤/100平方米。

同时投喂动植饵料。

后期最好在集鱼坑或厢沟内施肥投饵,以有利于集中起捕。

五、日常管理。

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水田养殖水位应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并兼顾泥鳅的生活习性,在农作物栽植前期,要浅灌水,以促进生根发棵;生长期适当加深水位至10―15厘米,露田期间围沟与厢沟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集水稻和养鱼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由于泥鳅具有高产、耐冷、适应能力强的优势,因此在农田中养殖泥鳅不仅可以保证稻田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平衡发展,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以下是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的介绍。

一、选泥种与繁殖1.选择适宜的泥鳅种类:在稻田泥鳅养殖中,常见的泥鳅品种有黑泥鳅、中华泥鳅、河豚泥鳅等,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合本地养殖的品种。

2.育苗选种:选取健康、体长适中的泥鳅,放入清水中养殖,不受食欲的刺激,直到体长达到20厘米以上,适合入稻田养殖。

二、稻田建设与饲料1.稻田准备:选择耕地、整理土壤,将土壤按照适宜梯田水稻栽种的要求整平,并进行合理的施肥,保证稻田的肥力。

2.稻田水稻栽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稻种进行栽种。

栽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间距,稻田畦长的话可以选择在中间增加一道宽畦,便于泥鳅活动和采食。

3.泥鳅饵料:稻田泥鳅主要以稻谷为主食,每亩稻田每隔3-5天左右进行投放适量的稻谷,保持泥鳅的饱食状态。

三、管理与养殖1.稻田管理:在稻田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稻的灌溉、杂草防治等工作,并注意稻田的水质和温度,保持稻田的环境稳定。

2.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稻田,及时发现并治疗泥鳅的病虫害,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大。

3.合理养殖密度:根据泥鳅的体长、水体和土壤的营养情况,以及其它因素,合理控制泥鳅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导致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

四、收获与营销1.泥鳅采捕: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泥鳅采捕。

可以使用捕鱼网、捕鱼篓等工具将泥鳅捕捞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和清洗。

2.泥鳅营销:将采捕到的泥鳅进行分级、包装,然后销售到市场或者批发给餐饮企业。

可以选择与其它农产品进行搭配销售,增加收入。

总结: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还可以保护水资源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合理的品种选育、稻田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合理处理养殖泥鳅的各个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泥鳅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又名鳅、鳛。

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

鳅科主要品种有:泥鳅、大鳞副泥鳅、长薄鳅、中华花鳅等。

其品种虽不同,而外形上却相差不多。

供养殖的主要为泥鳅。

泥鳅是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独联体国家和东南亚等地。

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的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产量高,是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大鳞副,泥鳅体形与泥鳅相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福建、台湾。

这种泥鳅亦适合人工养殖。

长薄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广东北江上游及广西的西江上游,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一种。

泥鳅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

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泥鳅的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

因此泥鳅早就被人们食用,尤其是日本人,更喜爱吃泥鳅。

据测定,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糖类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2.9毫克,产热量4 912千焦(1174千卡),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A 70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维生素8。

440微克。

此外,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

泥鳅养殖前景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顺应本领,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种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很高。

比年,因为水资源污染、大量捕捉等缘故原由,导致我国野生泥鳅产量逐年降落,而国内外市场需求又逐年上升,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很大的商机,现在泥鳅养殖已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阳智书城推出系列养殖技术套装,可以参考使用。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近年来,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

然而,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

泥鳅养殖技术培训

泥鳅养殖技术培训

泥鳅养殖技术培训泥鳅是一种养殖量大、成长速度快、适应环境广、食品味美的淡水鱼类,因其肥美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不少养殖户或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是,若想在泥鳅养殖领域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一系列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做到高效、经济、健康的生产。

以下是泥鳅养殖技术的相关培训内容:一、种苗选育技术1.选种对象的品种和规格:选择已成年、体型较大的泥鳅作为母鱼或父鱼,要求种苗外形健美、体表无明显伤疤或留有虫、藻以及其他寄生虫物。

2.种苗进口技术:新进的泥鳅种苗要放入虾笼或拱形抛网箱里,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后再投放到养殖池中。

因为在泥鳅进口过程中常有繁殖、运输环节,若不规范处理,就会导致死亡率增加。

3.抗病选育技术:选育出一批能够抗击泥鳅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害的泥鳅种苗。

二、饲料投放技术1.饲料种类:饲养泥鳅要选用合适的饲料,如鱼粉、虾皮等,适量添加豆粉、麸皮、燕麦、黄豆、红薯粉等成分,使得饲料既营养且实惠。

2.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要根据水质、水量、泥鳅的大小、天气情况等因素来定,通常饲料的投放量为鱼体重的1%~3%。

3.饲料投放时间:饲料投放时间应根据天气、季节、泥鳅的生物习性等来定,根据经验,适量在早晚、阴天或云雨天投饲料,晴天可分批投放。

三、养殖池的选址,准备和池塘管理1.选址:地形平整、石质壳土性好、水域稳定的河湖沟渠,在便利运输、引水灌溉和管理等方面具备基础条件2.池塘建设:建池的型式有塘、池、水库、沟和水面笼式等。

3.池塘管理: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泥鳅养殖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池塘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比如,水的循环、氧气的补充、防雷电、防藻、加压水体、通风、排水等管理技术。

四、疾病防治和治疗技术1.疾病的识别:根据泥鳅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养殖户应及时用专业查找工具,对泥鳅的病因打入诊断,确定正确的处理方法。

2.常见疾病的处理:如泥鳅疫病、伤寒、出血性败血症、鳃道螃、群鱼中科、亲鱼伤害、合理饲养等等,治疗包括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加强哺养护理,接种预防药物等措施。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泥鳅养殖技术要点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少、收益高、市场需求大等优势。

为了能够进行成功的泥鳅养殖,以下是一些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水质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殖水体的PH值保持在7.0-8.5之间,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合适。

2.育苗管理:泥鳅的育苗期较长,一般需要30-40天才能达到上市的标准。

养殖者应选用优质的泥鳅种苗,确保身体健康。

育苗时,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注意保持水温稳定,及时补充适量的饵料,避免过早投放养殖池塘。

3.养殖池塘建设:泥鳅适宜于稻田池塘、鱼塘或塘沟中进行养殖。

养殖池塘的大小和数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来确定。

池塘应具备良好的漏底性,以便排水。

在塘底铺设合适的材料,如红砖、混凝土等,以避免积水造成沼气等问题。

4.饵料加给:泥鳅是雜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植物、浮游生物、动物碎屑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泥鳅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选择饵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一般可采用常规饲料、自制饲料或其他水生生物作为饵料,投喂量应根据泥鳅的摄食量进行控制,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5.疾病防治: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疾病问题,如霉菌病、细菌性疾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现象的发生。

如发现疑似病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加药、调整水质等。

6.适时捕捞:泥鳅的生长速度较快,捕捞时机非常重要。

泥鳅易受捕捞季节、水温、水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在泥鳅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进行捕捞,以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适时捕捞还可以避免泥鳅过度生长,影响养殖效益。

7.市场销售:养殖者在确定养殖规模前,应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

泥鳅可供新鲜销售,也可加工成各种水产品,如罐头、腌制品等,以扩大销售范围。

此外,与农户、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

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

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

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

雄鳅则减半。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或腹部中线,进针深度为1毫米。

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2:1或3:1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

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

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

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地中自然孵化。

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米2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

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米为好。

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

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

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地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效、五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

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

经育苗地喂养l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水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高密度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高密度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高密度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一、培育鳅苗1. 准备培育池: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地方建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00-200平方米为宜。

池深1-1.2米,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

2. 清除敌害:放苗前要清除池塘中的水蛇、水蜈蚣等敌害生物。

3. 施肥培水:放苗前10天,向池内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培养浮游生物。

4. 放苗:当泥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选择晴天放苗。

放苗前应将苗种放在水中浸泡2-3分钟,以避免运输中缺氧导致死亡。

5. 日常管理:放苗后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苗的生长情况和水质变化。

根据需要适当投喂豆浆、鱼粉等饲料。

二、选种放养1. 品种选择:选择耐高密度养殖、生长快、抗病力强的品种,如大鳞副泥鳅、真泥鳅等。

2. 放养时间:一般在5-6月份进行放养,此时水温适宜,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3.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泥鳅50-100尾。

4. 放养规格:放养的泥鳅苗规格应一致,以避免相互残杀。

三、饲料投喂1. 饲料选择:选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泥鳅专用饲料。

不得使用霉变或受污染的饲料。

2. 投喂量: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一般每天投喂3-4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5%。

3. 投喂时间:每天上午8-9点、中午11-12点、下午2-3点、晚上8-9点进行投喂。

4. 投喂方式:采用全池均匀撒喂的方式,避免集中在某一区域投喂导致抢食现象。

四、水质管理1. 水质要求: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保持在7-8之间。

2. 换水次数:根据水质情况确定换水次数,一般每周换水2-3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5-1/3。

3. 水位控制:随着泥鳅的生长,应逐渐加深水位,以适应泥鳅的生长需求。

4. 水质调节:定期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或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

五、疾病防治1. 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池塘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病害发生。

2. 常见疾病及治疗:泥鳅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赤皮病、肠炎等。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以期为泥鳅养殖户提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篇1一、引言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水田、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

近年来,随着泥鳅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泥鳅的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益,本文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属于鲤形目鳅科,身体细长,体色深灰,体表光滑,无鳞片。

泥鳅生活在水底,喜欢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水域,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为食。

泥鳅生长速度较慢,但繁殖力强,每年可繁殖 2-3 代。

三、泥鳅的养殖技术1. 池塘选择: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池塘。

池塘面积一般为 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2. 清塘消毒: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

3. 放养密度:泥鳅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目的而定。

一般而言,每亩放养密度不应超过 1000 尾。

4. 饲料选择:泥鳅的饲料主要有鱼虫、水蚯蚓、蛆、螺蛳、水生植物等。

为了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5. 水质管理: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不应超过 30%。

四、泥鳅的养殖方法1. 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泥鳅养殖的主要方式。

池塘要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水质良好、底质肥沃的地块。

池塘面积一般为500-1000 平方米,水深 1-1.5 米。

放养前,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然后投放泥鳅种苗。

2. 流水养殖: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泥鳅养殖方式。

流水养殖池应建在河流、渠道等有水流的地块。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一.人工催产1催产亲鱼选择。

待水温达22℃左右时,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手抚摸腹部肋骨明显,体质健状无病无伤的雌鱼和手摸胸鳍有粗糙感的雄鱼用于催产。

2催产药物及使用方法。

催产剂种类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2、。

单独使用剂量为:HCG5IU/g~10IU/g,LHRH~A20.01μg/g~0.02μg/g;混合使用剂量为DOM0.003mg/g~0.005mg/g+LHRH~A20.005μg/g。

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则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药液量按每尾0.2mL配制。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针与鱼体成45度角,进针深度0.3cm~0.4cm,注射后将亲鱼放入网箱中。

二.产卵设施的准备产卵用40目筛网制做产卵箱,规格根据生产规模而定。

箱底平铺棕榈皮鱼巢。

将已催产的亲鱼按雌雄1∶1.2~1∶1.5放入箱中。

产卵时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一般催产效应时间在11~13小时,产卵可持续7~8小时。

三.孵化可利用孵化缸、环道、网箱等工具孵化。

0.4立方米水体的孵化缸可放卵粒60~100万粒,环道每立方水体可放卵80~100万粒,网箱充气每立方水体可放卵20万粒左右。

孵化时最适宜水温是20℃~28℃,破膜时间在30~35小时。

孵化期间要加强管理,经常刷洗过滤筛网,防止跑苗。

根据鱼苗发育情况调整水流和充气量,在破膜的第三天可取出鱼巢,投喂饵料,如轮虫、蛋黄等,投喂三天后即可转入仔鱼培育阶段。

二苗种培育用于苗种培育的池塘面积以30~100平方米水深以40~60cm为宜。

池埂、池底夯实,池底平整,最好铺垫15~20cm的淤泥。

进排水设拦鱼密网,池中投放占总面积1/4的浮萍。

放苗前按常规清塘消毒,注水50~60cm,每平方米施有机肥0.3~0.5kg,隔1~2天搅动池底一次,7~10天轮虫达高峰时投放鱼苗,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放养时水温差不超过2℃。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常见于中国江南地带,其优美的形态和可口的味道深受人们的喜爱。

泥鳅既可以野生捕捞也可以人工养殖,下面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

一、选种选择优良种苗是泥鳅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种苗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1、收购野生苗目前市场上有些商家会采用捕捞野生泥鳅的方式出售种苗,这种方法收获比较大,但是收集来的种苗质量难以保证,往往含有大量寄生虫和病菌,且习惯性生活环境不适合养殖,因此不建议使用野生苗。

2、购买优质苗市面上专业的育苗场和养殖基地经常会销售经过挑选和培育的泥鳅幼苗,尽可能选购具有规模的养殖场。

选购时要选择无畸形,体质壮健,没有明显疾病,活力强的苗鱼。

二、养殖环境泥鳅的养殖池应清洁、透明,水质要求松软,PH值最好保持在7.0~8.0之间,且不建议脱硝的水质处理方式。

养殖用池塘不应具有明显的草,以减少泥鳅疾病和细菌的滋生。

三、投料泥鳅喜欢小型节肢动物,例如兔子肝腸、草莓、蜜蜂蛹等;也可以用虫子、鱼片、蛋黄和小麦等现成肉类投喂。

在供养的同时,还要保持食量的适宜性。

在配合饲料方面,可选择蛋白质含量为30%~40%,粗纤维含量为3%~5%的优质配方饲料,配方宜多样化,切勿过于单一。

四、定时清洁洗净排水、补充水质是泥鳅养殖的重点,通常种苗放入后需7到8天进行初服养,每隔4到5天进行一次换水,最好不要累赘地取走鱼类。

在养殖水质中会生长一些水中植物、微生物,对这些异物的定时清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通过饲料和人工清洁进行。

五、防治疾病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存在一些疾病和寄生虫的风险,影响泥鳅生长和产量。

常见疾病有头癣、烂尾、尾腐等。

泥鳅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水质污染、饲料变质、氧气缺乏等引起的,因此,要定期检查该池塘的状况,并对症下药,必要时采用渔药进行治疗。

泥鳅养殖技巧泥鳅的繁殖技术与繁殖准备工作安排

泥鳅养殖技巧泥鳅的繁殖技术与繁殖准备工作安排

泥鳅养殖技巧泥鳅的繁殖技术与繁殖准备工作安排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因此,泥鳅养殖成为了很多养殖户的选择。

下面将为您介绍泥鳅的繁殖技术以及繁殖准备工作的安排。

一、泥鳅的繁殖技术1.确定合适的繁殖温度:泥鳅的繁殖温度适宜在18~30摄氏度之间,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左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泥鳅的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2.选择合适的繁殖池:养殖泥鳅时,可以选择砌筑的水池或者使用塑料池进行养殖。

不管使用哪种池塘,都需要保持池水的清洁和循环。

3.创建适宜的生境:泥鳅偏爱泥泞的底质环境,因此在养殖池中铺设一定数量的淤泥是必要的。

同时,池中的水草数量也要适量,以提供泥鳅的觅食和繁殖场所。

4.选择合适的种苗:泥鳅的繁殖需要选择健康的种苗。

通常情况下,尽量选择年龄在一年以下的泥鳅作为种苗。

5.提供适宜的饵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植物的残渣和水生昆虫为食。

因此,在养殖泥鳅时,需要提供适宜的饵料,如混合饲料、蔬菜残渣等。

6.控制光照时间:良好的光照是泥鳅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说,每天提供8~10小时的光照时间,可以促进泥鳅的繁殖。

7.防止疾病的发生:定期检查养殖池的水质,并定期更换部分水体,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如果发现泥鳅出现异常症状,及时进行治疗。

二、繁殖准备工作的安排1.清理养殖池:在开始繁殖之前,需要清理养殖池,去除底泥和污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健康。

2.检查养殖设备:检查养殖设备的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转。

如若有损坏或老化的设备,需及时更换。

3.准备饲料:根据养殖泥鳅的规模和数量,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并准备足够的饲料。

4.制定工作计划:繁殖泥鳅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根据泥鳅的生长周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5.提前购买种苗:提前购买健康的泥鳅种苗,并妥善保管,待繁殖时使用。

6.做好防疫工作:在繁殖前,需要进行疫情检查和防疫工作,确保泥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养殖泥鳅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合理的繁殖技术和细致入微的繁殖准备工作。

泥鳅苗饲养方法

泥鳅苗饲养方法

泥鳅苗饲养方法
泥鳅苗的饲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准备:泥鳅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水体应保持清洁、无污染。

可以使用过滤器和水泵等设备循环过滤水质,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2. 水温控制:泥鳅适合在水温在15-25℃之间生长,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需根据泥鳅苗的年龄和发育情况合理调控水温,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3. 饲料投喂:泥鳅苗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和有机颗粒为食,可以投喂小颗粒或粉状的鱼虾饲料。

投喂应适量,避免过量造成水质污染,也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

4. 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控制泥鳅苗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一般建议每平方米养殖面积放养苗鱼1000-1500尾。

5. 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若水质出现异常或污染,及时进行适量的水质调整和换水,保持水体清洁。

6. 疾病防治:定期观察泥鳅苗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避免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以上是泥鳅苗饲养的一些基本方法,需要灵活根据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泥鳅卵的孵化
泥鳅卵孵化用水最好是天然水,一年四季流水的小溪水最好。流动的活水是自然净化的水,人为的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最好不用任何的人为处理的水孵化。注射催产药10-20分钟后放入孵化器产床。本次说明为秋兴泥鳅孵化器;开启上流水开关,在种泥鳅交配产卵时避免太阳和强光,当种鳅产完卵后将种鳅和床网移出。然后孵化器就要换水。这时要调小上流水的流量,上流水小水量一直到保持到下育苗池。产过卵的种鳅用“苦参”浸泡处理过后放入池塘。泥鳅卵出齐苗后1天就放苗进育苗池。先把池塘的水缓慢抽进孵化器,进行换水。让孵化池的水和育苗池的水质一样后放苗,这样就解决了水花下塘后因为水质不一样而产生的应激反应重的问题了,对苗的成活率有大的帮助。
四,种泥鳅催产
经过多年实验和比较,大兴合作社使用泥鳅繁殖催产药物为2万单位的HCG 加200微克的A2 放在40毫升容器加满水剂进行混合,母鳅打0.2ml ,公鳅打0.1ml,以上配比可以注射100条母鳅和 200条公鳅,这是最高剂量。当然在种鳅孵化时不加流水刺激和或种鳅刺激不到位的情况下就要加大催产药的剂量,当需要加大剂量时水剂的用量不变。打针针头40度角度进针,离种鳅头部头2cm左右部位注射。注意注射了催产药的种鳅放清水里10-15分钟。催产药用水剂建议用葡萄糖,催产药物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如果用量过多,容易导致小苗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或是死亡率高,给繁殖育苗带来损失。
泥鳅苗育苗技术关键点:
一,需要经常注意用光合细菌调好水质
二,注意水面需要有一定的浮着的植物让泥鳅小苗避风避浪、遮阴还有歇息的地方!曾经有个搞孵化的朋友结果他泥鳅孵化出来都长到3厘米了,那个时候我们湖北5月天气已经很热了他问我怎么都没有了我去了一看,我说你水位才20厘米深这个水位对泥鳅小苗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没有给它遮阴和给它歇息的地方,我建议他放点水葫芦或者搭架种点空心菜,后来他的小苗一直长的很好!
三,孵化泥鳅小苗长到寸片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当然是泥鳅小苗的开口饵料问题了!泥鳅的开口饵料和四大家鱼的饵料饲养是不一样的,如果按那个磨黄豆浆或者用鸡蛋黄浆来喂养是不成功的!最佳的开口饵料还是轮虫,水花的成活率95%是不可能的 你说的是池塘培育 就算是专用培育池也很难 你说的鱼粉丰年虫都不是最好的 最好用藻类 BP 或微囊 开口的粒径50μm左右 之后再用轮虫 丰年虫刚刚孵化的是200μm左右 对于泥鳅开口苗也有点大了 有益菌是会有增强体质的效果 但是对于刚刚孵出的小苗还不可能见到效果 建议用维C就可以了 温差也是关键 温差变化要小 池塘培育这点比较不好控制 池塘培育做到50%就很了不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