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课件环境工程学教案——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概念和意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介绍和重要性,探讨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污染类型及成因
细致分析不同水污染类型的来源和成因,深入理解污染的根源及影响因素。
影响和危害
深入探讨水污染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经济的广泛影响以及其潜在危害。
监测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如仪器设备、采样与分析等,确保准确的监 测结果。
控制策略和技术
讨论水污染控制的策பைடு நூலகம்和技术,包括源控制、处理和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 和清除污染。
水处理工艺概述
概述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应用,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面的关键信 息。
物理处理技术介绍
介绍各种物理处理技术,如筛分、沉淀和过滤,以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 用。
化学处理技术介绍
探讨各种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沉淀和中和,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效果。
生物处理技术介绍
详细介绍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污染源治理技术介绍
讨论污染源治理的关键技术,如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其在减 少污染源上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设计要点
指导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要点和准则,确保高效、可靠和经济的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水环境保护技术趋势
展望水环境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前景。
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比较
对比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评估其效果、适用性和可行性,为技术选择提 供参考。
预防和治理水环境突发事件
介绍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的关键策略和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控制工程概述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任务,以及水污染的基本类型和来源。
1.2 教学目标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掌握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1.3 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水污染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水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的任务和发展趋势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城市污水处理案例1.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基本概念和任务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营养盐和重金属等,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2 教学目标掌握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了解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3 教学内容有机污染物:有机物、有机酸、油脂等无机污染物:氮、磷、硫、氟、氯等营养盐:氮、磷等重金属:铅、汞、镉、铬等污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水污染事件案例2.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物质及其危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2 教学目标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3 教学内容物理处理技术:沉淀、过滤、吸附等化学处理技术: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处理技术:好氧、厌氧、兼性厌氧等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5 教学资源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资料: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3.6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概述的掌握程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 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教案标题: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目标:1. 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常见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意识和解决能力。
教案大纲: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水污染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2. 提出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和了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定义和作用。
2.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
3.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分类和常见技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一些实际的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该案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方案。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一个特定的水污染问题。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强调学生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导入部分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部分可以采用讲解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部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总结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评估方式:1. 可以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可以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污染控制工程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图片、视频和实例相关的教学资源。
3. 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提高他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教学顺利!。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水污染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概述水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解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探讨水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
1.3 教学活动观看水污染的视频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水污染案例。
学生报告关于水污染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1.4 作业与评估编写一篇关于水污染的短文。
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
第二章:水污染处理技术2.1 课程介绍介绍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讨论各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2 教学内容学习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浮选。
探讨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中和和氧化。
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和生物膜。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室演示或模拟实验。
分析实际案例,评估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学生小组讨论和比较不同处理技术的经济性和效率。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实验室报告或模拟实验。
写一篇关于水处理技术选择的报告。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设计3.1 课程介绍介绍水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3.2 教学内容学习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初步设计方法。
介绍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计算。
讨论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升级。
3.3 教学活动进行水处理工艺设计的案例研究。
使用水处理工艺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学生报告关于水处理工艺设计的经验和案例。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个水处理工艺设计项目。
提交工艺设计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4.1 课程介绍分析具体的水处理工程案例,以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工程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2 教学内容分析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处理工程案例。
探讨工程案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经验。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水处理工程案例进行分析。
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案例研究成果。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谢谢
(2)考虑采用适宜的工程技术措施: 如人工嚗气(特殊水域) 修建调节水库 引更大水系水进行稀释(尤其对穿城河)
(3)水系污染底质工程
对底汞甲基化、磷释放等对策
▲ 底质调查(污染范围,浓度分布的垂直 规律和水平规律)
▲ 确定水生生物对底质污染物的蓄积规律, 从而确定底质最大允许浓度
▲ 对超标底质进行处理:
疏浚、挖掘法。
如:[日]确定底质Hg最大允许浓度C Hg:
C Hg =
0.8
.△H j
.
1 S
△H: 平均水深 J:底质Hg溶出率
S:安全系数(毒性大污染物 S选大些 毒性小污染物 S选小些)
5. 饮用水源的污染控制,与污染原水的深度处理 (给水问题)
水源上游一定范围内不允许排污。 地下水源的保护
6. 流域或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生态防治,水处理、管理、监督全方位考虑的综合措施
第二节 污水水质
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
温度 色度 嗅和味、SS 有机:BOD、COD、TOC、TOD
无机:PH、N、P、重金属
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 BOD 城市污水测定法:(1)稀释水样,测DO (2)水样+稀释水 培养瓶 加盖水封 (3)20℃下培养5天 (4)取出测定DO (5)计算BOD5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污水水质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水出路
第一节 水污染控制工程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历史回顾 总的印象:
任意排放
随意修建
1. 国 外 2. 我 国
规划修建
国外 公元前3750年:
印度Nippur修拱型下水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教学课件

推动废水循环利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废水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实践方法
采用实验、模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 实践操作。
实践内容
包括水样采集、分析测试、污染源调查、处 理工艺选择与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
实践总结
对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出改 进措施和建议。
实践经验与教训
经验分享
分享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为他人 提供借鉴。
教训总结
总结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错 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化学法
氧化还原法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氧化或 还原反应,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中和法
通过加入酸或碱,调节水中的pH值,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 沉淀物,然后去除。
化学沉淀法
通过向水中加入沉淀剂,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物,然后 去除。
生物法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生物膜法
02
通过在滤料上培养生物膜,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
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自然净化法
03
利用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如湿地、氧化塘等,通过微生物、
植物等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
实际水污染案例分析
01
02
03
04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水污染 案例,如某河流、湖泊或地下
案例拓展
结合实际案例,拓展水污 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5
环境工程学课件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自净半衰期
污染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反映自净 过程的快慢。
自净动力学模型
描述自净过程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数 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和评估自净效果。
自净能力评价
01
自净容量
水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 染物的最大量,反映水体的自净 潜力。
自净效率
02
03
自净能力指数
单位时间内水体去除污染物的量 与水体中污染物总量的比值,反 映水体的自净效果。
水资源保护策略与措施
节约用水
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推广节水技术和普及节水 意识。
治理水污染
加强污染源控制,推动工业废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水 体生态环境。
水资源调配
通过跨区域调水、蓄水工程和水资源市场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 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水资源管理中应用
综合性管理
工业固废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如废渣、废石、尾矿等,堆积或 填埋不当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农业污染源及危害
农药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部分残留在 土壤和农作物中,通过雨水冲刷进入 水体,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 害。
化肥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废水,含有大 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未经 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环境工程学课件第一章水 质与水体自净
汇报人:XX
目录
• 水质概述 • 水体自净原理 • 水质指标与检测方法 • 水污染来源与危害 • 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水质概述
水质定义及意义
水质定义
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综合表现,反映了水体的纯净程度、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 的影响。
2蒋展鹏:环境工程学课件:第二章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0.1或1mm
筛滤截留
格栅 筛网 微滤机
重力沉降 沉砂池
离心分离
旋流分离器 离心机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一、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1、格栅
主要用途:用于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闸门的粗大悬 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结构特点: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栅 条间形成缝隙。(缝隙宽度和水质决定截留效率)
四、过滤
1、 过滤机理
阻力截留 重力沉降
水中悬浮物的粒径 表层滤料的最小粒径 过滤速度
滤料直径 过滤速度
接触絮凝
滤料直径(比表面积) 荷电量
单层滤池 双层滤池 多层滤池
重力式滤池 压力滤池
慢滤池 快滤池
普通快滤池 虹吸滤池 无阀滤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2、普通快滤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1) 过滤工艺过程(过滤、反洗)
出水
取样栓 排泥
投药
电动机 投药
澄清水 泥浆池
二次混合及反应区 转动 叶轮
竖管
孔口 原水
浓缩斗
一次混合及反应区
回流区
罩
排泥及放空
机械加速澄清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2) 常见澄清池
悬 浮 澄 清 池
泥渣悬浮层
强制 出水槽
反应罩
进水 穿孔管
排泥 泄水 穿孔管 穿孔管
检修人孔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u1 u0 v
u1
h
t (1.5 ~ 2.0)t0
L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q0
Q A
H
2、普通沉淀池
(1)类型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件

探讨如何合理布置各处理构筑物,优 化平面布置,以及管道设计的基本原 则和要点。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
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概述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介绍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目标、任务和 内容,以及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重点介绍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包 括设备维护、工艺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 ,以及如何确保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 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中和
通过调节水质的酸碱度,使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 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化学沉淀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水中的有害物质转 化为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手段去除。
生物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01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溶解性无机
反渗透
利用半透膜,使水分子透过而大部分溶解性物质被截留,从而实现 水的净化。
0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的一级处理
去除大颗粒杂质
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施 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如砂砾、悬浮物等。
调节水质水量
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水量 和水质进行调节,使污水 能够均匀地进入后续处理 单元。
预处理工艺
通过预处理工艺,如中和 、沉淀、化学沉淀等,对 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满 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水污染控制技术》ppt课件
目录
• 水污染概述 • 水污染控制技术基础 •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污水处理厂设计与管理 •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 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
01 水污染概述
水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 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水污染与控制工程培训课件

二、水体的水质指标
❖ 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污染物分类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不分受纳水 体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 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L
一、水污染和污水来源
❖ 一、水污染源
点源、面源
大气降水
造纸厂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洞庭湖
二、水体的水质指标
❖ 一、物理指标
1.水温 2.色度 3.气味 4.固体含量
悬浮态:不能通过滤器(滤纸或滤膜)的固体物质 胶体态; 溶解态
三、水体的水质指标
❖ 二、化学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OD
在人工条件控制下,水中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 消耗的溶解氧。因5d的生化需氧量占总碳氧化需氧量的7080%。故用BOD5作为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综合浓度指标。
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 二、一级处理对象及设备 1.处理对象
悬浮态固体污染物(SS)
2. 一级处理的物理处理法设备
筛网,格栅,滤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离 心机,漩流分离器
三、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
2.化学需氧量COD
用氧化剂氧化试样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和有机污染物的一 部分或全部时所需的氧量。用CODCr或CODMn表示。 ☆ CODCr > CODMn> BOD5
二、水体的水质指标
❖ 二、化学指标
3.有机碳总量(TOC)和总需氧量(TOD) TOC:指水中溶解态及悬浮态等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TOD:指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CO2,氢、氮及
二、水体的水质标准
环境工程第三章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变为 细胞物质),吸收能量 分解反应(分解自身细胞物质 和营养物质),放出能量
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二、微生物的生理学特性
(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变为 细胞物质),吸收能量 分解反应(分解自身细胞物质 和营养物质),放出能量
pH对微生物是不利的。 (3)氧化还原电位。各种微生物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是不同的。
(4)溶解氧。根据微生物的呼吸与分子氧的关系,微生物被分为
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或叫兼性好氧)微生物及厌氧微生物。 还有其他如太阳辐射、水的活度与渗透压、有毒物质等生存因子。
①氧与好氧微生物的关系。必须在有氧存在的条件 下才能生长的微生物,叫好氧微生物。 ②氧与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关系。兼性厌氧微生物既 具有脱氢酶也具有氧化酶,所以,既能在无氧条件下, 又可在有氧条件下生存。然而,在两种不同条件下, 所表现的生理状态是很不同的。 在好氧生长时,氧化酶活性强,细胞色素及电子传 递体系的其他组分正常存在;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色 素和电子传递体系的其他组分减少或全部丧失,氧化 酶不活动,一旦通入氧气,这些组分的合成很快恢复。
后生动物-轮虫-吞噬有机物、细菌、絮体 分 有 物 解 机
无 物 机
活 污 性 泥
图 废水生化体系能量金字塔
生 膜 物
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自养 细菌
细
菌
细菌 - 假单孢菌属 - 以有机物为碳源和氮源
第三章 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真
菌
毛霉 青霉
根霉
青霉
青霉
真菌 - 霉菌 - 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其它含氮化合物
《环境工程概论》课件—02水污染与治理

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
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
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2.水质指标
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
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
标是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
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2020/10/26
15
2.2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
9
3.水资源的分布
❖ 地球上的水分布很广泛。地球地壳表层、表面和围 绕地球的大气层中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组成的水圈, 广泛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 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中,垂直分布存在于大气 圈、生物圈、岩石圈之中。
❖ 地球上的总水量达14亿立方米,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 二,绝大部分为咸水,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7%。 淡水中68.7%为冰川及永久雪盖,30.1%为地下水,前 者地处僻远,难以利用,后者需凿井提取,才能利用。 余下的1.2%才为可以利用的江河、湖、土壤和大气圈 中的水。
❖ 2.1水质指标 ❖ 2.2水体污染 ❖ 2.3水污染的治理
2020/10/26
2
2.1水质指标
❖ 2.1.1水体 ❖ 2.1.2水质指标
2020/10/26
3
2.1.1水体
❖ 1.水体的概念
❖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人类环境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 下水。
❖ 淡水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
97.41 2.59
冰盖、冰川 地下水 水冻层中的冰 湖泊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流水 生物体水
1.984 0.592 0.0216 0.0127 0.0012 0.0009 0.0008 0.0002 0.0001
环境工程学课件: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4) 溶解性气体
氧气
生物呼吸所需,腐蚀金属,水体缺氧会产生
二氧化碳
CH4、H2S等有害气体。 大多数天然水系中碳酸体系的组成物。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总含盐量 ——也称总矿化度,
水中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称
总含盐量(mg/L)=∑阳离子(mg/L)+ ∑阴离子(mg/L)
水中主要的阳离子:Ca2+、Mg2+、Na+、K+
k1=0.434k1' — 耗氧速率常数
Lt La 10 k1t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反应动力学公式
Lt La 10 k1t
xt
xt La Lt La (110k1t )
xt La Lt La (1 ek1t )
k 与T L与 T
k k 1(T2 )
T2 T1 1(T1 )
xt La (1 10 k1t )
La(20)
La(T) La(20) (0.02T 0.6)
k1(T ) k1(20)1.047T20
k1(15)
La(15)
xt La (1 10 k1t )
x5(15)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总需氧量TOD —— 将水样中的有机物在900℃ 高温下燃烧 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常用mgO/L表示。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水体污染物
2、物理性污染物质
1)悬浮污染物质:固体物质
图1-18 受石油污染的海鸟
2)热污染:热电厂、核电站及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冷却水
3)放射性污染:Sr90、Cs137、I131
3、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病 毒、寄生虫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课件

01
针对不同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制定综合治理方
案,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行业重点治理
02 针对重点污染行业,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强监管
和执法力度,推动行业污染治理。
跨界协同治理
03
加强跨界水体污染防治合作,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共
同应对跨界水污染问题。
生态优先、循环利用原则
生态保护
01
在水污染控制过程中,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和敏感目标,确保水
案例二
某造纸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启示:从源头控制废水产生,实现节能减排。
03
案例三
某印染企业投资建设废水治理设施,实现废水零排放。启示:加大环保
投入,提高废水治理水平,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06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措
施探讨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影响分析
污染源
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 排水等。
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前景展望
资源化利用途径
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再生水用于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景观等,实现资 源化利用。
前景展望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 资源化利用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推动城市生活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事业不断发展。
08
河流湖泊等水体生态保护与
法律法规要求
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律法规,选择符合排放标准的治理技术 路线。
经济可行性
综合考虑废水治理设施投资、运行成本及企业经济效益,选择经济 可行的治理技术路线。
成功实践案例分享与启示
0处理+高级氧化工艺,成功降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 质含量,实现达标排放。启示:针对不同行业废水特点,采用组合工艺 ,提高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案——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2007年4月20日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状况,水的循环种类及其过程,掌握水污染的定义、种类及各自起因;2.了解水质指标定义、作用和种类,掌握固体、COD、OC、BOD等重要指标,了解水质标准的定义和作用;3.掌握水体自净过程、氧垂曲线的作用和水环境容量的定义;4.了解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污染的定义;COD、OC和BOD的定义及相互比较;水体自净过程、水环境容量。
2、难点:水体自净过程, 氧垂曲线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污染的产生与水质控制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4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学时)一、地球上水的分布二、水循环三、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1学时)一、水质指标二、水质标准第三节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1学时)一、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二、水体的生化自净三、水环境容量第四节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学时)一、给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五、思考题和习题1、说明水污染、水环境容量、水体自净的含义。
2、什么是废水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系统?各有什么特点?3、说明废水处理中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各包括有哪些具体的方法?主要去除哪类污染物质?4、举例说明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5、高锰酸钾耗氧量、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有何区别?除了它们之外,还有哪些水质指标可以判别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6、解决废水问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有机物好氧生物氧化两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通常所说的生化需氧量不包括硝化阶段对氧的消耗?8、通常所说的水质标准和水质要求有什么区别?六、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郑正主编. 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大文,梁红编. 环境工程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张振家主编,环境工程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格栅、筛网的作用和种类;了解沉砂池的作用和种类、各自原理及其比较;2.理解沉淀的类型、特点、应用场合及相互关系,掌握自由沉淀实验及其应用,理解理想沉淀池对实践指导意义及其与实际的差别,熟悉沉淀池的类型、原理及关键参数、特点;3.掌握混凝的定义和机理,混凝设备的组成和各自特点;4.掌握过滤的机理和工艺流程及装置结构;掌握气浮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气浮的类型及相应设备组成。
5.了解软化的对象和几种方法,除盐的对象和几种方法;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离子交换的工艺类型和运行操作步骤;6.掌握吸附的种类及其特点,吸附等温线的意义和类型,吸附的工艺类型,吸附剂的再生方法;7.了解膜分离过程的种类及其各自机理;理解消毒的作用、消毒方法种类,氯消毒的机理和过程;8.了解中和法、高级氧化技术、化学还原法、化学沉淀法和电化学法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沉淀的类型和特点,自由沉淀规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混凝原理和设备;过滤原理和装置;气浮原理和设备;吸附原理与吸附工艺;离子交换原理与离子交换的工艺;电渗析法原理和应用。
2、难点:自由沉淀规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气浮原理;混凝原理;吸附原理;电渗析法原理;高级氧化处理、化学沉淀法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处理对象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综合水处理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12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1学时)一、格栅、筛网二、沉砂池第二节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5学时)一、沉淀二、混凝三、澄清四、过滤五、气浮。
第三节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4学时)一、软化除盐二、离子交换三、吸附法四、膜分离技术第四节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0.5学时)一、氯消毒二、其他消毒方法。
第五节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5学时)一、中和法二、高级氧化技术三、化学还原法四、化学沉淀法五、电化学法五、思考题和习题1、试叙述脱稳和凝聚的原理和方法。
2、混合和絮凝反应主要作用是什么?对搅拌各有什么要求?3、澄清池的工作原理与沉淀池有何异同?4、水中悬浮物能否粘附于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5、水的软化与除盐在意义上有何差异?克/升,该厂内有乙炔发生站,每日用(有效)电石100公斤,产生的沉渣[Ca(OH)2]可用于中和含酸污水,其不足量再考虑投加石灰中和。
当地产石灰含CaO70%,CaCO315%,惰性杂质15%。
若采用该石灰料,用干投法(为理论用量的1.5倍)对污水中剩余硫酸作中和处理,求该石灰料的用量(公斤/日)及中和全部酸性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总沉渣量(公斤/日).17、某工厂生产中排出含氟污水,现准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向污水中投加Ca(OH)2,生成CaF2沉淀去除F-,问处理后出水(CaF2的饱和溶液)中F-的浓度为多少mg/L?18、某工厂排出含盐酸污水100米3/日,其中盐酸深度为5克/升,现准备用石灰石进行中和处理,采用干投法(为理论用量的1.5倍)。
已知所用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为50%,试求石灰石的用量(吨/日).19、用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的试验方程式为q=3.9C0.5(克/克),今有100升溶液,色素浓度为0.05克/升.若欲将色素含量除去90%,试问需投加多少克活性炭?六、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郑正主编. 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大文,梁红编. 环境工程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张振家主编,环境工程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类型、适用范围,掌握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和微生物增长常用数学模型;2.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流程,熟悉评价活性污泥的指标种类和优缺点,了解完全混合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了解曝气的方法及其相应的设备组成,活性污泥法常用的运行方式;3.掌握生物膜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生物膜法的工艺类型,生物滤池的种类及其构造,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和布置方式;4.掌握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理论,了解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熟悉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类型和各自构造形式;5.理解污泥的性质和表征指标,污泥处理的基本步骤,污泥浓缩的作用和工艺类型;6.熟悉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及工艺特征,了解主要的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7.了解氧化塘的种类及其各自净化机理;了解土地处理、湿地处理的机理、工艺类型及各自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流程,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生物膜净化有机物的机理和生物膜法的工艺类型;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及工艺类型;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和典型的工艺流程;污泥的性质,污泥浓缩的作用和工艺类型。
2、难点: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完全混合式的动力学及其应用;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与设备;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处理中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和代谢特性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综合处理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Powerpoint课件上课。
3、教学学时:10学时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好氧悬浮生长处理技术(4学时)一、活性污泥法二、氧化塘第二节好氧附着生长处理技术(2学时)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对有机物的降解机理二、生物滤池三、生物转盘四、生物接触氧化法第三节厌氧生物处理技术(2学时)一、厌氧生物处理的机理二、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三、污泥的厌氧生物处理四、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五、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第四节生物脱氮除磷技术(1学时)一、生物脱氮处理技术二、生物脱磷处理技术三、同步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第五节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1学时)一、污泥的性质二、污泥的浓缩第六节废水土地处理技术一、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二、土地处理的机理第七节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一、人工湿地的类型二、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五、思考题和习题1、什么是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说出常用的生物好氧及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2、水中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类?它们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3、说明悬浮生长法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4、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和污泥指数在活性污泥法运行中有什么作用?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哪些性能?5、试简单说明附着生长系统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6、生物转盘处理能力比生物滤池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试比较好氧法和厌氧法处理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8、影响消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传统消化法和高速消化法有什么不同?9、从活性污泥曝气池中取混合液500mL,盛于500mL量筒中,半小时后沉淀污泥量为150mL。
试计算活性污泥的沉降比。
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为3000mg/L,求污泥指数。
你认为曝气池运行是否正常?10、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是什么?污水脱氮、除磷常见工艺有哪些?六、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郑正主编. 环境工程学,科学出版社。
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大文,梁红编. 环境工程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张振家主编,环境工程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希衡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的构成,自来水厂、污水厂的主要水处理工艺及特点;2.了解污水回用的对象及不同对象对回用水质的要求特点;3.了解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类型及各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特点;4.了解废水最终处置的途径与水污染控制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污水回用的对象、污水回用标准体系;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类型及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2、难点:污水再生回用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特点。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课堂教学,以水的回用对象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通过设疑、提问、讨论等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同时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废水资源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