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互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互联网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与分类;2. 使学生掌握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 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系统在日常生活和行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简单的互联网应用系统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应用系统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遵循道德规范,合理使用互联网资源;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互联网应用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系统设计尚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应用系统概述- 系统概念、功能与分类- 互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架构2. 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原理- 设计原则与方法- 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流程与步骤3. 互联网应用系统实践案例- 社交媒体应用系统-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在线教育应用系统4. 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界面设计- 数据库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5. 互联网应用系统测试与优化- 测试方法与策略- 系统性能优化- 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互联网应用系统概述第二周: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原理第三周:互联网应用系统实践案例第四周:互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互联网应用系统测试与优化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充分掌握各个知识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惯量张量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引言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通过单片机来设计和实现各种应用系统。
本文将重点讨论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惯量张量。
惯量张量的定义惯量张量是刚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刚体围绕某一轴旋转时的惯性特性。
惯量张量的定义如下:定义1:设刚体围绕某一轴旋转,其旋转轴在刚体上的位置向量为r,刚体上的一点在该坐标系下的位置向量为p。
则刚体对该旋转轴的惯量张量I可定义为:I = Σm(p^2δ - p⊗p)其中,m是刚体上的质点的质量,p^2是位置向量p的点积平方,δ是单位张量,⊗是张量积符号。
惯量张量的性质惯量张量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性质1:对称性惯量张量是一个对称张量,即I = I^T。
这是由于旋转轴可以任意选择,所以无论选择哪个旋转轴,惯量张量都应该保持不变。
性质2:惯量主轴对于一个刚体,存在一个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下,惯量张量为对角形式。
这个坐标系被称为惯量主轴系,相应的惯量张量的对角元素称为惯量主轴。
性质3:惯量主轴与质心坐标系的关系刚体的质心坐标系是刚体的重心坐标系,惯量主轴系与质心坐标系有一定的关系。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一个刚体,其质心系下的惯量张量I’与惯量主轴系下的惯量张量I之间存在一个关系:I = R * I’ * R^T其中,R是质心坐标系到惯量主轴系的旋转矩阵。
惯量张量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应用惯量张量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设计某些机器人、飞行器等系统时,对其运动的惯性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惯量张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刚体的转动角速度、角加速度等重要参数,进而控制和调整系统的运动。
总结本文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惯量张量进行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我们介绍了惯量张量的定义和性质,并讨论了其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对惯量张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刚体运动的惯性特性,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支持。
关于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
关于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掌握系统分析、设计和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系统工程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系统工程概述:介绍系统工程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系统分析方法:讲解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结构分析、流程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模块化设计、层次化设计等,让学生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系统评价方法:讲解系统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如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培养学生评价和优化系统的能力。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将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系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系统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物联网简单应用课程设计
物联网简单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2. 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3. 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物联网设备,进行简单应用搭建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3. 引导学生关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联网的简单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2. 物联网设备组成:讲解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的功能与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联网设备与技术3. 简单应用案例分析:分析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物联网应用案例;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联网应用案例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如温湿度监测、智能照明等;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联网实践操作5.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介绍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安全;教材章节:第五章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6. 物联网未来发展:展望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材章节:第六章 物联网未来发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物联网基本概念;2. 第2周:物联网设备组成;3. 第3-4周:简单应用案例分析;4. 第5-6周:实践操作;5. 第7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6. 第8周:物联网未来发展。
应用系统设计方案
应用系统设计方案应用系统设计方案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示例:一、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B/S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前端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技术进行设计,后端采用Java 语言进行开发。
服务器使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存储。
二、模块设计1. 用户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
用户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登录后可以进行相应权限的操作。
2. 商品模块商品模块包括商品分类、商品列表展示、商品详情查看、商品搜索等功能。
商品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商品搜索和浏览。
3. 购物车模块购物车模块包括添加商品到购物车、修改购物车商品数量、从购物车中删除商品等功能。
用户登录后,可以将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相关操作。
4. 订单模块订单模块包括生成订单、支付订单、取消订单等功能。
用户在购物车中选择要购买的商品后,可以生成订单,并进行相应的支付操作。
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存储,设计了以下几张表:用户表、商品表、购物车表和订单表。
各表之间通过主外键关联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四、接口设计1.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注册、登录、获取个人信息等接口,通过HTTP协议进行请求和响应的传输。
2. 商品接口提供商品列表获取、商品搜索、商品详情查看等接口,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
3. 购物车接口提供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修改购物车商品数量、删除购物车商品等接口,通过HTTP协议进行请求和响应的传输。
4. 订单接口提供订单生成、支付订单、取消订单等接口,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
以上是本系统的应用系统设计方案,通过B/S架构、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实现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购物车管理和订单管理等功能。
系统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系统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程序设计课程的指导下进行的。
系统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涉及操作系统,网络编程,数据库等内容。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提高其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编程技能。
选题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系统程序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各种应用程序需要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网络应用程序需要使用网络编程技术进行通信,数据库应用需要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等等。
因此,掌握系统程序设计技能成为计算机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编写基于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2.使用网络编程技术进行通信;3.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4.设计并实现一个较完整的系统程序。
设计内容阶段一: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操作系统接口来编写一些基本的应用程序,比如多进程并发编程、信号处理和进程间通信等。
这些应用程序将在Linux操作系统下进行开发。
其中,学生需要编写以下应用程序:1.多进程并发编程实现;2.基于信号机制的任务控制程序;3.基于共享内存和消息队列实现的进程间通信程序。
阶段二:网络编程在第二阶段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网络编程技术进行通信。
他们将使用TCP/IP协议和套接字编程接口来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程序。
具体要求如下:1.实现了一个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2.实现能够处理多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程序;3.学生需要使用多线程或者异步I/O技术提高服务器性能。
阶段三:数据库应用在第三阶段中,学生将学习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使用。
他们将使用MySQL数据库系统来管理数据,并编写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来演示数据管理的功能。
具体要求如下:1.学生需要设计一个适当的数据模型,并在MySQL数据库中实现;2.学生需要编写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并使用ORM框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阶段四:系统程序设计在第四阶段中,学生将集成前面阶段的学习成果,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系统程序。
JSP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JSP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JSP(Java Server Pages)的基础知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基本语法。
2. 学生能了解Web应用开发流程,掌握JSP与JavaBean、Servlet的结合使用,形成MVC模式的基本认识。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结合JSP进行动态网页设计,实现数据展示、查询和更新等基本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JSP技术开发简单应用系统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网页设计、编码和调试。
2. 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实现系统功能。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JSP应用系统开发,培养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系统安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Java编程基础,对Web应用开发有一定了解,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JSP基础知识:包括JSP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生命周期、语法及内置对象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Web应用开发基础:介绍MVC模式,讲解Servlet和JavaBean的基本使用,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数据库应用:结合JSP技术,进行数据库连接、数据展示、查询和更新操作,涵盖教材第3章内容。
4. JSP高级技术:涉及Session管理、文件上传下载、过滤器、标签库等高级应用,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实践项目:以一个实际的JSP应用系统为案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包括教材第5章和第6章内容。
课程设计简单的系统
课程设计简单的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简单的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2)掌握简单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3)熟悉简单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基本的分析方法对简单的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2)能够运用简单的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系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简单的系统概述(1)简单的系统的定义和特点;(2)简单的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简单的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第二章:简单的系统分析方法(1)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系统分析的常用技术和工具;(3)系统分析的应用案例。
3.第三章:简单的系统工作原理(1)简单的系统的运行机制;(2)简单的系统的控制原理;(3)简单的系统的优化方法。
4.第四章:简单的系统应用案例分析(1)简单的系统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2)简单的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3)简单的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使学生亲自体验简单的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简单的系统》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plc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plc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PLC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3. 了解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如逻辑控制、过程控制等;4. 熟悉PLC与外围设备的连接及通信方式。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PLC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编程和调试;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潜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他们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PLC应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及结构- PLC的定义、发展历程- PLC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 PLC的软件系统及编程语言2. PLC编程技术- 梯形图、指令表等编程语言- 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的应用- PLC程序的编写、下载与调试3. PLC应用系统设计- 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PLC与外围设备的连接及通信-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优化4. PLC工程实践- 实践项目一:简单逻辑控制- 实践项目二:过程控制- 实践项目三:综合控制系统5. PLC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逻辑控制案例- 过程控制案例- 自动化生产线案例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PLC基本原理、编程技术、应用系统设计及工程实践等方面,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PLC相关知识。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基于C语言编程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基于C语言编程课程设计概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项目,提供基于C语言编程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在该平台上,学生将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完整的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从而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课程设计要求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技能: 1. 了解单片机系统的结构;2.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3.能够使用Keil C51编写单片机应用程序;4.理解通用串行总线(USB)和串行外设接口(SPI)等通信协议的基础知识;5.熟悉液晶显示屏,按键输入、模拟量采集等常用外设的原理;6.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从通讯硬件到单片机软件的完整项目。
项目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学生应该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串行通信接口(UART)与PC机通信,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处理;2.使用液晶显示屏和按键输入进行交互,通过按键控制显示内容,并能够实时采集和显示模拟量信号;3.独立设计和实现从通讯硬件到单片机软件的完整项目,包括硬件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和软件设计(包括Keil C51程序设计和系统测试)。
课程设计步骤第一步:系统设计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单片机系统结构图,并确定所需的外设和接口。
第二步:硬件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硬件设计,包括PCB设计和电路原理图。
第三步:软件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软件设计,包括Keil C51程序设计和系统测试。
第四步:调试测试完成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后,进行系统的调试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第五步:项目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和实现完成后,评估项目的难度和质量,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借鉴。
常用单片机及其应用举例基于51单片机的应用1.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灯光控制系统2.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3.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锁控制系统4.基于51单片机的音乐播放器基于STM32单片机的应用1.基于STM32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2.基于STM32单板机的湿度测量与显示系统3.基于STM32单片机的24小时温度监测系统4.基于STM32单板机的手势识别系统总结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是电子工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之一。
通信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通信应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组成部分。
3. 引导学生了解通信应用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通信应用系统设计。
2. 提高学生分析通信应用系统性能、优化系统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欲望。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挑战困难,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应用系统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又注重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通信应用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应用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通信原理:讲解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等基础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章3. 通信技术:分析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关键技术。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章4. 通信应用系统设计:介绍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实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5. 通信应用系统性能分析:讲解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方法及优化策略。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6. 通信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通信应用案例,如移动通信、物联网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七章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八章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简单文件系统课程设计
简单文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组成;•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复制;•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存取控制;•掌握常用的文件系统及其优缺点。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命令行或图形界面操作文件系统;•能够使用基本的文件系统维护工具,如磁盘碎片整理工具、文件压缩工具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文件系统优化和故障排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保护文件和隐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文件系统概述:介绍文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组成;2.文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件的创建、删除、修改和复制等基本操作;3.文件系统的结构:介绍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和存取控制;4.常用的文件系统:讲解FAT32、NTFS等常用文件系统的原理和特点;5.文件系统维护:介绍文件系统的优化、故障排除和数据恢复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文件系统的应用和优缺点;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文件系统的实际使用和维护方法;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如《计算机操作系统》;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硬盘、U盘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多媒体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多媒体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多媒体硬件、软件及网络应用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及其特点。
3. 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流程,了解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符合需求的多媒体应用系统方案。
2. 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素材制作、编辑和整合,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项目,锻炼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遵循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多媒体技术感兴趣,但可能对系统设计流程和相关技术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具体学习成果的评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包括多媒体定义、多媒体系统组成、多媒体数据表示与处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多媒体硬件与软件:介绍多媒体计算机硬件配置、常见多媒体软件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多媒体数据制作与处理:涵盖图像、音频、视频等素材的制作与编辑方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系统设计流程、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网络多媒体应用:介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反函数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反函数一、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反函数二、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及其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反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介绍;2. 反函数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3. 设计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反函数计算器。
四、设计步骤1. 反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介绍反函数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函数f(x),如果存在另一个函数g(y),使得f(g(y))=y,那么g(y)就被称为f(x)的反函数。
简单来说,如果y=f(x),那么x=g(y)。
例如,对于正弦函数y=sin(x),它的反函数是x=arcsin(y)。
反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比如数学建模、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方面。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反函数实现一些数值计算和控制操作。
2. 反函数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实现方法要实现一个反函数,在单片机中需要先定义原始函数,并且需要保证该原始函数是可逆的。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原始函数的反函数表达式,来实现反函数的计算。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Step 1:定义原始函数在程序中定义原始函数f(x),并保证该函数是可逆的。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求平方根的函数:float f(float x){return sqrt(x);}Step 2:求解反函数表达式根据原始函数f(x)的性质和定义,可以推导出其反函数表达式g(y)。
以求平方根为例,我们可以得到其反函数表达式为:float g(float y){return y * y;}Step 3:调用反函数计算结果在程序中调用反函数g(y),计算出对应输入值y的输出值x。
例如,当输入值为4时,输出值应该为2。
float y = 4;float x = g(y);printf("The result is: %f\n", x);3. 设计一个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反函数计算器本设计将使用AT89C51单片机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反函数计算器。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核果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核果设计题目:基于STM32单片机的核果(水果鉴定)应用系统设计要求:1. 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摆放在摄像头下的水果进行图像获取和识别,实现对水果的鉴定(如识别苹果、香蕉等常见水果)。
2. 通过液晶显示屏将识别出的水果名称和相关信息实时显示出来。
3. 通过蜂鸣器或语音输出模块将识别出的水果名称语音播报出来(可选)。
4. 可以通过外部按键进行对水果识别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可选)。
5. 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并且能够稳定运行。
6. 系统应以模块化、易于扩展和维护为设计原则。
设计方案:1. 硬件设计(1)采用STM32开发板作为核心控制器,配合彩色液晶显示屏、针孔摄像头、蜂鸣器、语音输出模块、外部按键等周边电路构成完整的核果应用系统。
(2)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到STM32芯片中进行图像处理,采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最终输出所识别的水果名称和相关信息。
(3)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所识别的水果名称和相关信息。
(4)蜂鸣器模块或语音输出模块播报所识别的水果名称(可选)。
(5)外部按键用于控制核果应用系统的启动和停止操作。
2. 软件设计(1)采用C语言编写STM32的软件程序,对图像获取和处理、水果鉴定算法、LCD液晶屏显示、蜂鸣器播报等进行编写。
(2)使用Keras等深度学习框架训练相应的水果识别模型,并将模型集成到事先编写好的软件程序中,实现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
(3)在程序中加入外部按键的检测和启动、停止核果应用系统的功能。
(4)考虑到不同的用户环境和要求,通过参数设置实现对核果应用系统的灵活调整和功能扩展。
3. 结果展示(1)在摄像头下放置不同种类的水果,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并输出相应的水果名称和相关信息。
(2)启动蜂鸣器或语音输出模块后,系统可以将所识别的水果名称直接播报出来。
(3)通过外部按键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可以灵活控制核果应用系统的工作状态。
(4)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水果识别场景。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 外币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设计外币一、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具体要求如下:1. 设计一个外币兑换计算器,能够实现人民币与多种外币之间的兑换计算。
2. 使用单片机进行系统开发,要求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
3. 系统需要包含以下功能:(1)选择需要兑换的外币种类;(2)输入需要兑换的金额;(3)显示兑换后得到的外币金额及汇率信息;4. 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
二、系统设计方案1. 系统硬件部分本系统采用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其主要特点是工作频率高、集成度高、易于编程。
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还需要加入LCD液晶屏和按键模块。
具体硬件连接图如下所示:2. 系统软件部分本系统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初始化模块: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并初始化LCD液晶屏和按键模块。
(2)菜单模块:显示外币种类的菜单,并通过按键选择需要兑换的外币种类。
(3)输入金额模块:通过按键输入需要兑换的金额,同时进行数据校验。
(4)计算汇率模块:根据用户选择的外币种类和输入的金额,从预设的汇率表中获取汇率信息,并进行计算。
(5)显示结果模块:将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在LCD液晶屏上,同时提供返回菜单和重新输入金额等操作。
三、系统开发流程1. 系统初始化在系统初始化模块中,需要对单片机进行一系列初始化设置,包括端口设置、定时器设置、LCD液晶屏初始化等。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端口:将各个端口设置为输入或输出状态,并初始化端口状态。
(2)定时器设置:对定时器进行配置,以便后续使用。
(3)LCD液晶屏初始化:对LCD液晶屏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清屏、光标位置等。
2. 显示菜单在菜单模块中,需要将外币种类以列表形式显示出来,并通过按键选择需要兑换的外币种类。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一个数组存储外币种类信息;(2)将数组中的信息逐个显示在LCD液晶屏上;(3)通过按键选择需要兑换的外币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正文部分一、选题背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建筑行业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智慧建筑必将成为代表建筑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也将成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有力保证。
人们居住环境的提高和办公环境的改善,无疑是对建筑物智能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即是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给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着一个完美的物理链接平台,让我们在对布线系统进行配置,让其适应更先进的技术需求,实现了满足快速变化节奏的同时,将把投资方的远期投资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实现智能化建筑的体系。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为现代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并使得现代化企业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取市场的信息,及时决策反应的能力,提供更加快捷更满意的客户服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水平。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
综合布线系统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二、方案论证2.1设计目标根据智能大楼建筑的分布,环境的要求,“定制性”设计此次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设计要贴切配合计算机大楼的特点,意在建立高技术的起点,高品质,开放性的综合布线系统,集视频,语音,和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等功能于一体;还有,本系统设计中也要结合用户提出来的性能价格比、安全性、扩展性的选择考虑设计的要求。
同时,综合布线系统数据的部分要满足计算机大楼高速上网的应用要求,最主要的是满足电脑网络系统的数据传输的要求。
语音部分要满足计算机大楼电话系统的应用,满足电话系统的语音传输要求。
布线系统要建设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系统具有一定超前性,适应今后10年左右的技术发展。
2.2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优越性。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a合理的规划综合布线系统融入信息系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建筑物功能、校园网等因素。
b技术先进,适当超前。
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及设备,做到既能反映出当前水平,又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c标准化设计。
在设计时应结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还要符合在防火、接地、计算机占场地等方面的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本次设计中选用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或者未经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和主要材料,不得在本次工程中使用。
d系统可扩展性。
综合布线系统应该是开放式的结构,应能要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
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该适当考虑今后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e方便维护及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应该采用星状/ 树状结构,分层次管理原则,一级结点之间应该避免线缆直接连通。
建成的网络布线系统能根据实际需求而变化,进行各种组合及灵活配置,方便的改变网络应用环境,所有的网络形态都能借助于跳线完成。
f经济要合理。
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线路简洁,距离最短,尽量降低成本,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
2.3设计思想我们要依据设计目的,实现计算机大楼设计上的先进性,灵活性,可靠性,扩展性,兼容性,经济性和正确安全性,这样方能达到最优化的、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使大楼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智能化的系统。
同时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也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系统信息共享的设计:从设计的角度看,系统的设计实现在整个大楼内的物理和逻辑上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独享,是优化设计最基础的要求。
所提供的设计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一些具体设备和产品的组合,而且要通过设计将这些设备和产品进行一定的功能集成,向用户提供一个最完美的整体综合服务功能,以最低限度的设备和资源的投入来换一个最大限度上满足用户对功能的需求,同时我们设计的软硬件独享也是要建立在整个大楼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和综合利用的。
b.系统的综合管理设计:本次设计,不仅要包括系统软硬件的集成设计,而且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对今后学校的运作、物业、维修等综合管理方面的支持。
因此此次设计方案也包括对办公区以后的综合管理方面的功能设计,这些管理功能能够使学校的管理者更有效地管理办公区,诸如在信息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以及节能管理等方面。
2.4设计依据布线系统设计,施工,验收遵循如下的规范和标准①网络应用标准ANSI/TIA/EIA-568.2,CSAT529-95 和ISO/IEC11801 规定的6 类技术规范。
NEMA 型100-24-XF 低损耗拓展频率性能每项NAME 标准WC63.11996 要求。
ICEAS-90-661-1994 以及S-90-661-1998 的98 年1月的草案所规定的要求。
②布线标准包括:《信息技术——用户通用布线系》、《商务建筑物建筑布线标准》、《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划》、《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③其他相关标准包括:《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场地计术要求》3.2 产品选型的考虑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是计算机网络的线路基础。
它既使语音与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以下,就综合布线选型原则、市场(品牌、厂商、定位)角度和工程应用角度三方面来讨论: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可划分六个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信息插座、跳线;(2)水平布线子系统:是干线子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部分;(3)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与I/O 组成;(4)干线子系统:从主机房辐射到管理子系统的部分;(5)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电缆、连接器等硬件组成;(6)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另外一个建筑物的通信设备上的一部分。
各子系统的分布情况见下图图3-2系统图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图3-2关系图3.2.1工作区子系统大楼是6层建筑,每一个教室采用2个双口面板,4个超五类信息模块,提供给语音,数据传输。
超五类RJ-45插座,传输速率为100Mbps-622 Mbps。
RJ-45插座要安装在墙壁上或不容易碰到的地方,插座距离地面在30CM;插座和插头的接线(与双绞线)不要接错线头;工作区内线槽要布的合理,美观;信息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5M范围内。
图3-3工作区子系统3.2.2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部分均采用环保型超五类的双绞线NL101004传输,办公室区采用室外超五类双绞线NL301004传输,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而且对未来的数字电话、可视电话和速度高于155Mbps的多媒体应用均有支持。
NL101004是符合EIA/TIA 568A标准的超五类线缆。
它在传输数据时,在100米范围内保证100Mbps的传输速率,此外它可以传输各种70V直流电压及在相应距离下传输155MHZ频率以内的弱电信号。
数据和语音的传输均采用超五类UTP传输,以达到良好的互换性和超前性图3-4 水平布线子系统3.2.3管理子系统由于各个楼层的信息点数比较的多,故在每层楼都要设有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由配线架、跳线以及相关的有源设备(HUB、服务器及交换机等)。
具体的配料表如下:图3-2 材料图3.2.4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用于跨越楼层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一般采用25对三类或五类双绞线。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道。
垂直子系统的线槽引向管理子系统布线柜的部分可能需要沿水平方向安装,由垂直向水平过渡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电缆和光纤都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一般大对数电缆和光纤的弯曲半径都应大于线径的20倍。
图3-5 干线子系统3.2.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机柜中的电缆、连接模块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在1楼设一个中心机房。
它把中心机房中的公共设备与各管理间子系统的设备互连,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本方案的主配线间设在1楼中心机房,语音和数据合用一个配线机柜,所有语音主干和数据主干全部连到该配线机柜的相应模块配线架上。
主配线机柜采用19英寸42U规格机柜,除安装配线设备外,还可放置网络设备;机柜材料选用金属喷塑,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电源端接位置。
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的特点。
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整体要求:a.数据中心机房应按机房要求装修,并考虑防雷和接地,及配套的UPS电源。
b.总配线室应避免电磁干扰。
c.室内天花板高度不应小于2.5米;d.机房室内应铺设高约0.25—0.3m的防静电架空地板,为地下配线提供方便;活动地板平均荷载不小于500Kg/m2;e)机房里应备有合适的接地端子,建议独立接地,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Ω;e.机房内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f.机房面积不应小于14M2,室内应洁净、干燥、通风良好。
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等)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g.机房内的电源插座宜按计算机设备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便于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3.2.6电脑类信息点的管理本系统的数据MDF柜内,采用KRONR超5类24口RJ45跳线盘(PATCH PANEL)实现与水平5类4对双绞线路的连接。
采用KRONE24口光纤跳线盘(FIBER PATCH PANEL),实现与12芯室内多模光纤的线路连接。
数据主MDF将跳线盘同今后的网络交换机、集线器等设备同置于一个43U柜内。
这种方式,便于网络设备与跳线盘之间的跳线连接,且利于网络设备的防尘和安全。
主管理区采用单跳线方式,即用KRINE专用RJ45-RJ45软跳线来进行网络设备与跳线盘之间的跳接,“1插1拔”,方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