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南陵道中 - 寄远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牧简介
杜牧经典诗词20首赏析
杜牧经典诗词20首赏析1、清明唐代·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鉴赏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
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
【高中文言文阅读】杜牧《寄远》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杜牧《寄远》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为,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整体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详细分析。
(5分后)【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下正值客心孤独之时,忽见到红袖凭楼而更减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M18x至家人也在期盼自己启程,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烈(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构成独特的对照,越发塑造出旅思的悲凉,进一步引爆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代普雷就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绘看看,认知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抗拒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到岸边的江楼上存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写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极富画意,何不当做江南水乡风情画去观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趣,流目江上,忽然遥望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独在一时间似乎消磨了不少。
这从“正是”、“谁家”这样伸缩适当、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的。
古诗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翻译赏析
古诗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翻译赏析《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
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
【鉴赏】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oRg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
杜牧《寄远》赏析
杜牧《寄远》赏析诗文: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试题:(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
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全诗译文及赏析
纪南陵题五松山唐·李白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注释1、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南陵。
2、五松山:山名,在今安徽铜陵西北。
3、圣达:才智高超的人。
4、就:归、趋、从。
5、潜光:指避世。
《晋书·郭瑀传》:“潜光九皋,怀真独远。
”6、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史记》:“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7、鱼与龙:鱼,喻一般人。
龙,喻圣达。
8、傅说(fùyuè)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
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
筑,杵头铁沓也。
”9、和殷羹(gēng):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
《尚书·说命》:“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10、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晋书·天文志》:“傅说一星,在尾后。
”《庄子》:“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
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陆德明《音义》:“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托龙角,乃为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
”11、伊尹生空桑:《吕氏春秋·本味》:“有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
”《水经注》: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
”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
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有莘氏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此二句介绍伊尹童年成长经历。
12、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杜牧《南陵道中》古诗译文及赏析
杜牧《南陵道中》古诗译文及赏析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牧野,唐朝文学家,是唐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与画家,尤以诗名著称。
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淡泊、清雅等风格多见,广泛地涉及了古今、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方面。
《南陵道中》是杜牧的一首游记诗,记述了他旅游过程中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感受,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自己的心情变化,以及对人生的反思。
下面是本人对这首诗的翻译及赏析。
译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南陵罢相位,北固归应楚。
两岸青山外,一行白草秋。
赏析第一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是一句极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旨在描绘出沿途的地貌景观,的确让人感到景色变幻莫测,十分壮丽美丽。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山随平野尽”,诗人用这样的描述方式,表现出平原被山峰环抱,然后山峰随即消退,形成了又一片平地,好像是一种游戏,让人想象且抽象。
接着,“江入大荒流”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笔下的江,已经跨越了一片荒芜的土地,甚至连人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坚韧地奔向着目的地。
第二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句话描绘出了夜空中的一些属于人们创造出来的人造景观,即“天镜”和“海楼”。
天镜是用来观赏天空星象的一种仪器,寓意着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勇气;而海楼则是一种在海边建造起来的建筑物,增添了夜景面貌的壮阔和壮观。
这两个景象,评测后就构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句“南陵罢相位,北固归应楚。
”这一句通过人物的行动的方式,来表达况述人物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历经此游,心境的更替。
“南陵”是指现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陵云镇的南陵村,这里是当时天子在南京的时候,他们最常去到的地方。
在这里,很多导致和相关天子的辅佐官都有过任职,故此处“相位”指的即是辅佐皇帝的官员。
而“北固”,则是指当时最北面之长城的最北端,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赤城县,这里则是和居住与北方边疆的楚地相连,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
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南陵”和“北固”乃是中国今昔、南北之分的象征。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作品介绍:《寄远人》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2、原文:寄远人作者:唐·杜牧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
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3、注释:卜:用龟甲、蓍草、金钱等取兆,以预测吉凶。
4、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推荐】寄远,杜牧,赏析-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寄远,杜牧,赏析篇一:杜牧《寄远》赏析杜牧《寄远》赏析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作品介绍:《寄远人》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2、原文:寄远人作者:唐·杜牧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
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3、注释:卜:用龟甲、蓍草、金钱等取兆,以预测吉凶。
4、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
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
”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
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
《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
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
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
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
杜牧《寄远》诗歌赏析试题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寄远杜牧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
[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解题:寄远:寄给远方的征人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译诗:展现在眉宇间的忧愁始终不能逝去,我独自怀着惆怅的心情登上高台;雁行碧云处已无踪影,征人未归,红叶已经凋零;身处塞外还没有收到家人的信息,却依然在塞外路上奔波;为了自己能取得功名,身居塞外不肯回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
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
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
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答案:C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
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6分)答案:①前三联写抒情主人公在惆怅中独登高台,大雁远去,红叶凋零,塞外音书不至,道旁尘埃四起,描绘了渺远寂寥之景,衬托了自己的孤独落寞,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之感。
②尾联抒发了远征之人建功立业之志,写出了不灭敌寇不回乡的报国之心,豪爽俊健。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
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杜牧《寄远人》原文赏析及译文注释1、作品介绍:《寄远人》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高中文言文阅读】杜牧《寄远》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杜牧《寄远》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远送杜牧南岭的水面很长,风很紧,云很轻,这就要变成秋天了。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在诗歌的第一句中,“有你”的作用是什么?(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1)一方面,它描绘了漫长的水流和寂静的河流。
另一方面,场景用来表达想回家的客人的孤独情绪。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分析】这首诗收录在《范传外记》中,题为《送远》。
杜牧在文宗开城时期担任宣州团训练的裁判。
南岭是宣州的一个县。
他的诗写的是他在宣州服役的那段时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写的是船看到的水和天空。
“悠长悠闲”,看到平缓的水面和悠长的水流,也透露出河流的空虚。
这一幕不仅显示了船夫的心情相对平静和宽容,还透露出一丝孤独。
1、两句话之间似乎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很长很长”,这是微风徐徐吹来,海浪不高兴的场景。
过了一会儿,风刮得更紧了,云因为风变得稀薄而轻,天空看起来很高,空气也散发出秋天的凉爽。
“渴望改变秋天”中的“渴望”一词显示了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风景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此刻,旅行者的心态已经从原来的相对平静变成了一些轻蔑和不安,从原来的淡淡孤独变成了一些冷静。
这些描述都是为第三句中的“客观和孤独”而准备的。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古诗赏析:杜牧《寄远》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古诗赏析:杜牧《寄远》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大家好,我是梅鹤读书,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原诗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2、背景杜牧的家乡现在的陕西西安,曾经宣州(现在的安徽宣城)任团练判官。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南陵道中》。
南陵是宣州下属的一个县。
显然,这首诗是诗人去南陵途中作的,根据诗的内容看,诗人走的是水路。
3、解析3.1、南陵水面漫悠悠南陵水面,是指杜牧到南陵去的水路。
漫,指水向地面八方流淌。
悠悠,指连绵不尽。
这句是说到南陵去的路上,江水连绵不尽的流淌着。
这个画面很平静,说明诗人的内心也很平静。
杜牧画像3.2、风紧云轻欲变秋第一句写的是江面,这一句写得是空中。
风紧了,云轻了,天高云淡,秋天要来了。
欲变秋,说明秋天将到而未到。
风起了,秋天要来了,这又如何呢?是想家,思念故乡。
这里用了西晋张翰的典故。
张翰,字季鹰,为齐王下属。
他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想起了家乡的美味鲈鱼、莼菜,说:“人生在世,顺心就好,怎么能为了求得功名富贵留在千里之外做官!”于是他辞官回家了。
不久齐王落败,张翰没有被牵连。
后来人们用张翰的典故表示对家乡的思念。
例如,唐朝张籍的《秋思》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南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像这句写诗人见到风起秋天要来了,诗人想起家乡,心底起了波澜,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3.3、正是客心孤回处客,指诗人自己。
杜牧正在外地做官,是羁旅之客。
孤回,是指孤单要回转家乡。
隋朝有一首民歌,叫做《挽舟者歌》,写的是昏君隋炀帝给来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最后两句是“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这句是说,正在诗人想回到故乡的这时候。
3.4、谁家红袖凭江楼江楼,是江边的楼。
红袖,是身穿红衣的美丽女子。
晚唐五代词人韦庄的《菩萨蛮》有“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这两句是说,正在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时候,看到江边楼上有一位身穿红衣倚楼而望的女子。
寄远
栏那 正 眺是 在 望谁 客 呢家 人 ?的 内 女心 子孤 在寂 江回 边转 的的 楼时 上候 倚, •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 乡风情来欣赏。在客心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 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jī)旅的孤寂在一时 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呼应、摇曳 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全唐诗
【名称】《寄远》 【年代】晚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言绝句
• 杜安人,唐代诗人。杜 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 影响,题材广泛,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 情韵跌宕(dàng)见长.杜牧 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
• 这首是主要描写了景。前两句写旅人在乘舟欣赏 风景时,情感由孤寂变得振奋。后两句写旅人看 见了图景之后的心理变化。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羁 旅之愁,秋风之思的思想感情。
水译 悠文 悠: 漫南 过陵 。的 水 面 澄 清 , 江
赏析:“慢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的悠长,也透露出江 上的空寂。 “悠悠”描绘了一种水面平和、水流悠长的景象。 这景象既显示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容与,也暗暗透露出他 一丝羁旅的孤独。
了变 译 。得 文 轻: 了风 ,吹 秋得 天紧 就了 要, 到云 • 赏析:过了一会儿,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 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 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南陵别儿童入京》古诗_作者李白_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译文及注释译文从山中游玩归来时,白酒正好酿熟,秋天里黄鸡啄黍吃得正肥,优哉游哉。
听到我叫仆人杀鸡蒸黍,小孩子们很高兴,嘻嘻哈哈,牵着我衣服嬉闹。
高歌一曲,今天高兴就要大醉,手舞足蹈落日里,趁着最后夕阳再舞一回。
为理想奔走,太晚了,唉,晚了多少,多想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疾奔远道。
当年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苦读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要辞家去长安,平步青云。
仰面朝天大笑,走出门去,像我这样的人哪能长期在草野乡间虚度时光?注释⑴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⑵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⑶游说: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
万乘:君主。
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
后来称皇帝为万乘。
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⑷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
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
据《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会稽郡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
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
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尽死。
”⑸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
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⑹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
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南陵别儿童入京》创作背景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牧《寄远》鉴赏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杜牧《寄远》鉴赏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八分)远送杜牧南岭的水面很长,风很紧,云很轻,这就要变成秋天了。
正是客心孤回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三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五分)[答](1)一方面,它描绘了漫长的水流和沉默的河流。
另一方面,场景用来表达想回家的客人的孤独情绪。
(2)这两句话是在客人感到孤独的时候写的。
突然,当诗人看到红茶依附于建筑的场景时,他突然想到他的家人也在期待着他的归来,因此,乡愁的感觉更加强烈(或红茶的悠闲与客人的孤独归来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衬托乡愁的苍凉,进一步引发诗人的乡愁感)。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标题是“南岭路”,没有具体说明是陆地还是水域。
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理解这条水道似乎是恰当的。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就在旅行者感到兴奋和孤独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红袖女人在看河岸河底的栅栏。
3、这幅画用四、两句话描绘,色彩鲜艳,富有绘画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陵道中/ 寄远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写翻译写赏析分享评分:678910 很差相关翻译写翻译相关赏析写赏析作者介绍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view_3643.html古诗大全古诗文网 KKD6BM明茨伯格被称为管理学界的离经叛道者,在其《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中,他并没有给战略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把战略理论归结为十个学派,并一一点评。
他认为,简单从一个角度来解释战略就好比是盲人摸象: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是一条蛇,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摸到膝盖的人说大象是一棵树,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摸到大象身躯的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营销3.0版本,令人应接不暇。
那么,营销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已经有定论的话题,不值得讨论,当然也有人说营销就是4P,或者4C,则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最初在美国,营销的含义是:若干市场因素的各种结合从而影响市场供给,这些因素包括促销、推销、有组织的销售活动。
1967年,菲利普构建为出发点的产物非但对人们的工作无益,反而使人迷失。
营销理论需要从本质上去解构。
解构主义领袖人物雅克一个问题不可以一次性、终极性地解决,而只能是分步走,分时间、分空间、分不同的角度来解决。
对营销的重建与深度认知,须先从各方面多视野地去看待营销,尽力地去勾勒出它的一个暂时性的全貌;然后再对这个全貌的每一侧面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吸收。
现在,就让我们解构营销本质,蒙上眼睛,一步步去摸营销这头大象。
1流通说1922年,美国学者弗莱德促使商品所有权转移和实体分销所做的努力。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把营销定义为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业务活动。
对于生产部门来讲,专业化和劳动分工造成了不同的供应能力;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对满足需要的形式、任务、地点和获得效用有不同的要求。
消费者与供应商在空间、时间上的分离性构成了企业产品、服务价值实现的障碍。
营销正是为了消除这种销售障碍,是产业社会打通生产不一致和五个分歧造成的。
两个不一致是指:①数量的不一致,生产者喜欢大量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则偏好少量的购买与消费;②种类的不一致,生产者专业化生产种类较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则需要更多的种类。
五个分歧是指:①空间分歧,生产者倾向于在生产最经济的地方设厂,而消费者则位于很多分散的地点;②时间分歧,在生产商品和服务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不想消费,而且把商品从生产者运送到消费者那需时间;③信息分歧,生产者不知何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需要何种商品,消费者并不知道何时何地以何种价格获得何种物品;④价值分歧,生产者以成本和竞争价格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消费者以经济效用和支付能力衡量价值;⑤所有权分歧,生产者拥有对他们自己并不想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消费者想要他们并未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亨利大生产的手法释放出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形成了低价格的有效循环。
这种经营思路是以刺激消费为基础的,在汽车行业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打通了销售障碍的关键。
流通说的关键在于提高这种从生产到消费对接的系统效率。
基于流通说,企业营销策略的关键就是如何使产品或服务能够高效率贯穿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以及消费领域。
企业的广告推动,终端的拦截和促销,都是为了使这个对接过程更有效率,同时减缓甚至阻止对手对接。
流通说提醒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客户角度或企业角度单方面来思考问题,而是将两者打通,去追求价值链层面上的共赢。
很多企业以为把货铺到了超市等终端零售点,就可以达成销售;但是,这仅仅打通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并没有和消费者进行有效对接,十多年前长虹在彩电大战中的崩盘就缘于此。
从策略上讲,流通方式与流通速度是营销的关键。
流通方式由营销组合决定,而流通速度由营销效率管理决定。
管理营销效率,应该关注六大核心效率:价值信息传递效率、交易过程效率、产品/服务交付效率、售后服务效率、客户忠诚度管理效率和销售绩效效率。
2需求管理说我曾当面向菲利普哪一个词语可以精准定义营销,他给出的词就是Demand management,即需求管理。
科特勒这样定义营销: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需求管理说在当今营销界占主导地位。
其客户导向从根本上抓住了企业利润的来源点;另一方面,需求管理说也是众多营销思想流派中体系构建最为完善、最为系统的学说,这种系统性也造成了它的可接受性。
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需求管理说的策略体系大致都是从环境分析开始到消费者分析,然后根据STP战略,找到细分市场和适当定位之后,来设计营销战术组合。
这种战术组合被E.杰罗姆旁若无人式营销观念是难以与现实的市场竞争相适应的。
此外,需求管理说过于关注交易前的营销活动,忽视交易后的营销活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需求管理说在当今营销学说中贡献最大,使用最广,实践性最强。
3竞争说市场营销的本质不是为客户服务,而是算计,包围并战胜竞争对手。
杰克传统的营销认为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通过满足需求,美国汽车公司就能成功与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抗衡吗?到底营销的源点与本质是需求还是竞争?视竞争乃至战争为营销本质的学派认为:在市场上满足客户需求的深度不是取胜的关键,企业没有市场,是因为市场被竞争者占据和封锁;市场也不是没有需求,只是竞争者让需求发生在他的身上。
顾客需求如同森林中的肉,企业如一群狼,取胜的关键在于比其他狼群跑得快。
竞争说之所以把考虑竞争放在注重客户之前,是因为市场上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很难寻求到客户需求的最优解。
客户满意是一个主观概念,营销管理者对客户满意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预期管理:消费者购买产品以后的满意程度取决于购前期望得到实现的程度,而这个预期的来由是什么?参照物是什么?竞争者所能提供的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标杆。
相对于20年前,笔记本电脑在中国的售价大大降低,性能和配置却不断升级,然而消费者满意程度却在下降,为什么?竞争使得笔记本生产商不断地相互追赶和超越,改变了客户对价值的判定标准。
所以,过分关注客户需求不如直接在营销活动中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打败竞争者红海区域,局限了企业对新兴市场区域的开拓。
其次,营销活动不同于战争,其中有对抗也有合作。
战争以消灭对手或者使得对手臣服作为胜利的标准,而营销中的竞争只是夺取市场利润的手段,与竞争者合作也可能获取市场利润。
譬如,竞争者的产品可以成为测量企业产品相对价值的标志,没有竞争者,客户很难理解该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再者,对许多产业而言,开拓市场需要许多宣传费用,而竞争者可以共同分担;更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组成了企业联盟。
第三,竞争说还面对着一个尖锐而尴尬的问题:是否战胜了竞争对手,就赢得了市场?当柯达战胜了地球上所有的胶片公司时,却发现消费者已经选择了数码相机,不再需要胶片。
4差异说差异说本质就是要和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区分,是竞争说思路上的一种延伸。
竞争说主要强调击败对手来给企业腾出生存的空间,而到底通过何种手段获得这个空间,竞争说终究只停留在具体的战术层面,而以差异为核心的营销学说试图在指导思想层面上做出解释。
2004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差异化制胜的故事。
据说,居住在加拿大东北部布拉多半岛的印第安人靠狩猎为生。
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选择朝哪个方向进发去寻找猎物。
他们以一种在文明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方法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把一块鹿骨放在火上炙烤,直到骨头出现裂痕,然后请部落的专家来破解这些裂痕中包含的信息巫术的决策方法下,这群印第安人竟然经常能找到猎物,故而这个习俗在部落中一直沿袭下来。
波特教授认为,这些印第安人的决策方式包含着诸多科学的成分,这些科学成分的背后揭示出来的核心即差异化:正是因为半岛上的其他部落都精心规划,科学分析,结果造成竞争合流,科学分析过的地方反而猎物被猎完,这个靠巫术的部落却获得了差异化的生存。
以差异思想来指导营销策略会非常直接有效。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竞争长达百年,百事出位的关键一战靠的就是在情感要素上与可口可乐差异化出来;同样地,在碳酸饮料中,七喜通过类别差异在市场上突显出来。
如果企业不能形成差异化,产品就会就会变成商品;没有形成差异,就意味着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是无效的。
依据差异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品牌:为什么Intel 要做要素品牌,宣传Intel inside;为什么那家卖轮胎的法国公司居然做出一个米其林卡通人;塞斯差异化还不过瘾,直接造了一个新词紫牛。
正如紫牛在一群普通的黑白花奶牛中脱颖而出一样,他认为真正的营销应该是让人眼睛会为之一亮的、可以把人们的注意力恰到好处地引向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门艺术。
营销如何做到差异化呢?一般来讲,利益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价值观上的差异等三个维度可以指导企业营销思路。
5垄断说垄断说是竞争说在另一个维度的演进。
与其他社会机构不同的是,盈利是企业的基本目标,即使社会企业也需要以利润为基础。
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是要更好地盈利。
那么,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最佳的赢利空间?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每个企业都缺乏对市场的定价权,企业竞争激烈,利润趋向于零;在垄断竞争市场,企业众多,且这些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一个企业的决策对其他企业的影响不大,不易被察觉,可以不考虑其他人的对抗行动;在寡头市场,市场上几个大型企业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利润由寡头之间的博弈决定;在垄断市场,行业市场被一个大的企业所控制,该企业掌握供应权与定价权,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显然,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盈利最低,而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盈利最大。
能够获取垄断地位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因为在这里你有最佳的盈利空间。
企业发展竞争战略是为了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核心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赢利空间,而创造垄断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
绝大部分企业因为竞争压力、政府管制等,是得不到垄断利润的,而如果把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区隔,也许可以得到一个人为的垄断效果。
那么,企业的营销策略就是要试图达到或者接近这种垄断效果!基于此,我们能观测到营销活动中很多策略所应该承担的意义性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