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合集下载

文化馆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文化馆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享 受 文化 权 益 作 为 一切 工作 的 出发 点和 落脚 点
关键词 : 障 : 众; 化权益: 能作用 保 群 文 职 中 图分 类 号 : 2 Gl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 0 1 0 — 2 9 0 l7 — l 12 1 )2 0 6 ~ 2 改 革 开 放 三 十 年 来 , 中 央 以 及 各级 政 府 一 直 都 非 常 关 注 群 党

变化 . 进 一 步 彰 显 了 文 化 馆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精 神 文 明 , 障人 都 保
民群 众 基 本 文 化 权 益 方 面 所 承担 的 重要 历 史责 任 文 化 馆如 何 以
发 展 的 眼 光 , 分 发 挥 自 己 的 职 能 ,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日 益 增 长 的 充 来
化 艺 术 活 动 的 职 责 。文化 馆 有 着 一 批 素 质 高 、 务能 力 强 、 业 忖于奉 献 的 群 众 文 化 干 部 队 伍 , 们 有 丰 富 的 群 众 文 化 丁 作 经 验 , 构 他 是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文 化 、 行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主 力军 , 化 馆 要 充 分 践 文 发 挥 这 些 人 才 优 势 , 持 服 务 基 层 , 务 农 村 。 馆 根 据 文 化 部 相 坚 服 我 关 文 件 要 求 , 专 业 人 员 深 入 基 层 到 奇 艳 丽 残 疾 人 艺 术 同 、 风 派 汉 艺 术 团 等 社 会 艺 术 团进 行 技 能 示 范指 导 . 助 社 会 艺 术 团提 高综 帮 合 能 力 。 以 增 加 文 化 馆 的旺 盛 人 气 和 感 召力 , 建 起 文 化 馆 事 业 构 立 体 发 展 的格 局 . 立 “ 文 化 ” 建 种 的长 效 机 制

关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

关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

关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引言国家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精神面貌。

本文档旨在探讨国家文化建设的多个方向,以期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强化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鼓励创新,使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通过文化教育、文艺创作等途径,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融合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我们要加强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科技、旅游、教育等,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五、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加大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提高文化服务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同时,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同时,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审查和评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结语国家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把握文化发展大势,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与意义

“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与意义

“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与意义作者:张晋生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01期[摘要]“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涵义有重合,也有不同;“基本文化权益”概念,深化了文化权利理论。

[关键词]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权利;文化建设;文化理论一、“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文化权益”是近年来热度逐年走高的一个词语,十七大报告首提“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权益进入执政党的政治纲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更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列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有什么区别?目前,不少人对“文化权利”与“基本文化权益”是不加区分的。

本人认为这是不妥的。

两个概念具有重合的地方,但不是等同的。

理清“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外延,无论对学习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建设理论,还是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实践,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文化权利”是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相并列的人的基本权利,属于人权范畴。

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

1966年第21届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家公约》,这就在世界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概括讲,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进行文化创造的权利,四是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利。

“基本文化权益”是我们党在现时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文化事业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事业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发展文化事业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作者:金星彤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是国家发展的永恒动力。

无论是为了民族自强还是出于警惕于国际形势,文化之重要价值不容小觑。

发展文化事业首先要保障人民享有文化成果的权益,这也是人民最基本利益的维护。

通过从五个方面讨论如何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期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使人民的文化权益得以真正、完整的维护。

[关键词]文化;权益;精神;法制[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6-0097-0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那么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上,以何作为其发展的着力点呢?——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理应列居首位。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引领和决定其自身发展的永恒动力,没有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的民族,必将沦为前途渺茫、发展无力的没落之邦。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已然成为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

几千年来华夏子孙凭借卓越的智慧和优良的品格,创造了中华文明的累累硕果,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今“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更加要求辈出的一代代新人葆有民族精神,树立起共同的理想和强烈的文化自信,不断发掘文化潜力、展示创造力,扬我中华文明。

再看今朝,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它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我们要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胡锦涛同志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提出“人民文化权益”的概念。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届高三文化生活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面向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民族的: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科学的:遵循客观规律; 大众的:着眼于人民群众。(书P113)
c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怎样办——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见课本单元探究P113)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创 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事业,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和竞争力。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为什么这么 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 转折点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 ②结合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等热点问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③结合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认识先进文化 建设的必然性。

浅谈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浅谈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浅谈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发表时间:2011-06-02T08:41:17.45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辛欣[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大批弄潮儿凭借着胆识与眼光走在开放搞活的前沿。

辛欣(承德市艺术研究所河北承德067000)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到新的层面,生活观念、生活质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精神生活这个新名词开始走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生活成为填补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食粮,找准精神文化需求点成为文化人所做的必要功课。

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人民群众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挑选个人喜爱的文化内容,使精神生活逐渐充盈起来。

关键词:完善创造扶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大批弄潮儿凭借着胆识与眼光走在开放搞活的前沿。

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大刀阔斧地改造着自己的家园,改变着自己的生活,20年的奋斗,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此时,人们的追求和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单一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是开始要求精神生活的享受,而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文化生活,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构成。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根据地域的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及人文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要保障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首先就要弄清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其次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一、找准精神文化需求点,推进文化生活需求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从方言、生活习惯到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文化素质的高低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基本的文化需求也不尽相同。

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文化需求量的多少。

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种高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最早借助于电视个窗口,使人们从身边窄小的世界了解到更大、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大世界,眼光越来越开扩,知识量越来越丰富,见识越来越充盈,继而需要追求更为美好的精神生活,对基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要做到六个统一

公安机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要做到六个统一

公安机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要做到六个统一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当前公安机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通过学习有关文献,结合公安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我感到,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六个统一:一、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保障个人人权的统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就是说,坚持执法为民,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核心内容,对此,经过长期的思想教育,广大民警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我们的民警队伍中,还有一些人存在忽视个人人权的问题,不注重保护、甚至侵害公民的个人人权,进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保护个人人权统一起来,树立人权意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公安专门工作与联系群众的统一当前,公安机关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全面加强公安专门工作,而加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文明和财富的真正创造者。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既要在认识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又要在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代表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群众的力量与才能,共同维护好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三、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统一执法是公安工作的核心,执法质量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的源泉 ,精 神层次 、多样化 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 有赖 于文化资源。文化繁荣也是 国家 实力。 国家 民群众 的文化权益 。这段话 的落脚 点是文化是人
收稿 日 :2 1一l 0 期 0 1l一 3
作者 简介: 刘毅 强 (96 ), 男,河 北乐亭人 ,中共 中央 党校 哲学教授 。主要研 究方向: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 15一
面发展 ”的基本指标 。 “ 障人 民基本文化权 益 ”是一项 需要 党、政府、人 民群众共 同参与的复杂 保 的 系统工程 ,必 须构建 公共 文化服 务体 系;加 强社会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建设 ;切 实维护人 民群 众的
经 济政 治 、 文 化权 益 。
关键词 : 十 七届六 中全会;决定;文化权益 ;人 民群众; 系统工程
理 论体 系 。
1 0
中 共珠海市委党校 珠 海市行政学院徭 根
2 1年第1 02 期
类社会生 活的一个不 可或缺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文 生态文 明等方面 的共 同发展 。不是 所有 的需要都 ’ 化权益是人 民群众 的基本权 益 。 由此,我们可 以 是 经济 需要 ,不是 所有 的需要都 能通过 经济手段 得到这样 一种共识 :推 动社会 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 来 满足 。我们 在强调 “ 发展 ”的 同时,不应该忘 繁荣 的唯一 目的在于保 障人 民群 众的文化权 益。
活。
需要有 了大 幅增长 ,对文 化产 品和 文化服务质量
《 定 》 中的这 段话 ,使 用 了 四个 “ 来 提 出了更高要求 ,对文 化消费 出现 了多样化 的需 决 越
越 ”来 强调 当今 中国社 会 文化 的重要 地位 和 作 求,这些都要 求我们必须 更加 自觉、更加主动地 用 。文 化繁 荣是人 民福祉 。精神生活是人 幸福 感 推 动文化 的繁荣发展 ,适应和 满足人 民群 众多方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断改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效果显著,公共文化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公益性文化人才队伍等等。

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继续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逐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捐赠赞助等多种形式投入公益文化事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因此要调整资源配置,投入要向对社区、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二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从思想观念、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创新。

坚持政企分开,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科学分类,事业单位和企业要按照各自的客观规律创新不同的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保障在税收、土地等给予优惠。

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捐赠和帮助公益性文化单位,充分利用各种书籍、杂志,计算机等,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图书馆、文化室要尽最大努力向周边居民开放,开展各种文化服务;四是培养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投身于公益文化事业中来。

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要努力建立起科学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公民文化权益

宪法解读宪法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它确立了国家政权的基本制度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在中国宪法中,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是其中之一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宪法对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这一保障。

第一,宪法保障公民的思想信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一条款保障了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利,使公民能够自由地选择并发表自己的思想和信仰。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公民可以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艺术作品、学术见解以及其他文化产品。

这样的保障为公民的文化权益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二,宪法保障公民的文化参与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文化事业应当为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服务”。

这一条款强调了国家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文化事业服务,使公民有机会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公民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观看电影、戏剧以及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同时,国家也应当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以保证公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第三,宪法保障公民的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9条规定:“公民的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依法受到保护”。

这一条款强调了公民享有著作权的权益,并将知识产权纳入了宪法保护的范围。

著作权保护,既是对公民创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实施方式,法律为公民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并确保了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强宪法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措施。

虽然宪法已经对公民的文化权益进行了保障,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以更好地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培育,鼓励优秀的文化创作和传播。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问题作者:陈艳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2期摘要: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具有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权益,并且优秀的文化要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这决定了国家要保障大众的文化权益,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结构,促进文化发展,这些措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相比于人民大众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的要求,可是现实中,依然有许多现象和问题与其背离,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希望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文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人民群众;文化权益;问题;措施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6-0249-02一、目前我国保障文化权益所取得的成就(一)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成为党的战略思考方针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文化权益”被不断记录进党的重要文件中,并且引起党的重视,对于文化权益相关的内容,也不断被细化和落实。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国家软实力,同步发展文化,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精神文化进一步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涌动神州,各地各部门携手同心、多措并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3年底,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89个,博物馆2838个,公共图书馆2975个,文化馆328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139个。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我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B.发展大众性文化事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发展市场性文化产业
C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故本题选C。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人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人民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人民在文化生产和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人民在进行文化生产和创造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内涵丰富,无论是文化生产与创造,还是文化消费与享受,都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应触及的界域和所应指向的对象。

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的,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事业。

其基本职能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

具体包括:福利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等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如纪念馆、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业余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层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具有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造诣的各种文化作品和表演艺术等。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者:张成田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摘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内容;怎样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关键词】基本文化权益;内容;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把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拓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民权益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人民便越来越关心如何生活的更好,这种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更包括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应该说,文化权益的彰显与实现,既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这一宗旨,要体现在能使社会全面进步上,能使人全面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我们党强调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使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获得丰富与提升。

可以说,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法律保障等10则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法律保障等10则

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法律保障等10则作者:暂无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7年第2期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法律保障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16年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六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法律规定,国务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

(摘自《郑州日报》)我国首部环保税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第一部单行税法,也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

环境保护税法的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即按照“税负平移”原则,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平稳转移。

法案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写入立法宗旨,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确定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为应税污染物。

(摘自《城市快报》)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明确突出公众获得感,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考核办法明确,年度评价以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参照,主要评估各地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进展,生成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 使人 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 会 阶级 、不 同社 会阶层 以及不同地域之 间的人们 ,其文化传 的 保障” ,把人民对文化 的需求上升 到基本文化权 益的高度 , 统和文 化信仰必 然会存在 一定的差异 。在社会 主义 法治框架 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 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拓展 了我国 下 ,尊 重这些差 异 ,保护这 些差异 ,是 保障人 民群众享 有文 经济社会发展 中公民权益的内涵 ,体现 了文化发 展中的民生价 化信 仰权益 的重 要体现 。比如对 于宗教 信仰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宪 法 》规定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公 民有 宗教 信仰 自由” , 值理 念 ,具 有十 分深刻 的 内涵和 重要意 义 。 “ 任何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 民信仰宗教或者 为什么要保障人 民群众的基本 文化权益 保障人 民的基本文化权 益 ,是社会 文明进 步的重要标 志。 不信 仰 宗教 ,不 得 歧视 信 仰宗 教的 公 民和不 信仰 宗教 的 公 ,“ 。上 述 规定 在信 护 信教 文化 是指人类精 神生产的 能力和产 品 ,具有认 知 、教化 、审 民 ” 国 家保 护 正 常 的宗 教 活动 ” 自由时 ,也 强调 了保 护不信教的 自由 ,并把 两者置于同等重 美 、娱乐 、交 流 、传 承 、塑 造等 功能 ,对于 陶冶人 的情操 、 提 高人的素质 、实现 人的 全面发 展 ,具 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 要 的位置 ,从而在完整 的意义上体现 了宗教信仰 自由 ,体现 、 了对 公民宗教文 化信仰基本 权益更充分 、更全 面的保护 。当 用 。当经济社会发展 到一定阶段 ,物质财 富的积累和社 会收 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人 民便越来越关心如何生活的更好 , 然 ,人 们在享有文 化信仰权益 时 ,必 须遵 守国家的有关 法律 这种 生活不 仅包 括物质 生活 ,更包括 精神 文化生 活 。今天 , 法规 ,不得利用各种文化信仰进行破坏社会秩序 、损害公 民身 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 日益 强烈 ,文化权益成 体健康 、妨 碍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 的活 动。 人民群 众享受文化成果的权益 。更广泛更充分地提倡人民 为社 会关注 的焦点之 一 。应该 说 ,文 化权益 的彰显 与实现 , 群众 当家作 主 、实现 人民群众 当家作主 ,是我们一贯主张和 既 是社会 走向文 明的必 然 ,也是社 会进步 的动 力。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是党的根本宗 旨在文化领域 的 实践 ,而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 成果的权益是人 民民主的—个 具体体现 。党的根本 宗 旨是全 心全意为人 民服 务 ,落实这一 重要体现 。保障人 民群众 享受文化 成果的权益 ,包括三个方 宗 旨 ,要体 现在 能使社 会全 面进步上 ,能 使人 全面发 展上 。 面 的内容 :一是 文化产 品需要 贴近实 际 、贴近 生活 、贴近群 改革开放 以来 ,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 众 ,尽可能地满足 人民群众 的文化生活需要 。 二是保障人 民 逐步确立 了经 济 、政治 、文化 、社 会建 设四位 一体的现 代化 享有受教 育的权利 ,不断提 高人 民的文 化素质 ,增 强人 民对 建 设总体布局 。我们党 强调要推动文化 的大发展 大繁荣 ,其 文化产 品的享受能 力。三是 降低文化消 费门槛 ,为 人民群众 一 Nhomakorabea、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㈢.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㈣.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⑴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⑵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的,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事业。

其基本职能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

具体包括:福利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等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如纪念馆、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层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具有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造诣的各种文化作品和表演艺术等。

抓好基层文化建设,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使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

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国有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

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

最新-文化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精品

最新-文化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精品

文化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近年来我国保障文化权益所取得的成就第一,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成为党的战略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权益不仅频繁进入党的重要文件,而且作为党的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和逐步落实。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我们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就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尊重和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关注和重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第二,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为完善保障民众文化权益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一方面于1997年和1998年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使之成为保障文化权益基本法规;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不仅有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专门章节,而且进行了具体规划和部署。

2006年制定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指出要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乡区域间文化协调发展、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等关系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

201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设立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专栏,把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①从文化的作用看,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从人民群众的地位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从文化建设的目的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看,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