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谋攻篇H
以十对一,就是处于绝对军事优势。如果对敌人占有绝对优势,孙子认为,根据用兵之法,就应该对敌人实行包围,打歼灭战。为什么要包围,打歼灭战?战争的理想目的是实现经济、政治、军事等利益的最大化,歼灭战就是冲着这个目的去的。绝对优势兵力是实现军事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一旦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加上其他的有利因素,就是歼灭敌人的良机。
在处于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对敌人进行四面包围,使其无路可逃。那为什么不立即对敌人发起进攻,将其消灭,而是要先围呢?因为以众击寡,胜券在握,指挥员更多的是要考虑怎样使战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己方无谓的伤亡和损失。如果立即进攻敌人,使敌人做困兽之斗,会增加战斗的难度,加大己方的损失,使最终的战果大打折扣。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十九年,雅典将军德谟斯提尼率领的军队战败,被叙拉古组织的联军追逐并包围。他们陷入重围的地方,四面有围墙,两边有一条路和橄榄树林,可以说是无路可逃,也无处掩蔽,唯有殊死搏斗才有生存的希望。但叙拉古军队也懂得“困兽犹斗”、“狗急跳墙”的道理,并不冲进去与雅典人进行肉搏,而是收拢包围圈,从四面八方向敌人投射标枪、石块,持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打击雅典人的抵抗意志。因为他们知道,在自己胜利在望的情况下,与亡命之徒拼命并不值得,应当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经过一整天的投射器射击,被围困的敌人伤亡惨重,筋疲力尽。最终雅典将军德谟斯提尼被迫与叙拉古人进行投降谈判,在确定他们放下武器后,不会被杀死、囚死和饿死后,投降了。
因此,“十则围之”,可以说有如下考虑:第一,迫使敌人投降。在我优势兵力包围之下,阻绝敌方的援兵和后勤保障,使被围敌人失去希望,最终无条件投
降。这是符合孙子“全争”理想的,是战术层次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使敌方发生内斗。在我方高压围困之下,加上我方实施的分化策略,敌方内部很容易分化瓦解,发生内斗,我方坐收渔翁之利。第三,减少我方伤亡。被围困之敌,最初求生愿望强烈,战斗力甚强,但被围困久了,屡遭挫败,就会士气低落,身心疲惫,食粮短缺,战斗力大大削弱,我方同时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行动,最后可以轻而易举攻克。当然,有的军队在被优势兵力围困后,反而更加团结,斗志弥坚,要歼灭这样的敌人,就难免要付出一些代价。
强胜弱败,是战争制胜的根本规律。因此,历代优秀的将帅都注重集中优势兵力,以众击寡,以强击弱。有兵力优势的条件,要集中而不是分散兵力,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没有兵力优势的条件,要创造这个条件。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他就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他认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好处,一是以多胜少,既能全歼,又能速决;二是用力省而成功多,每战必胜,较有把握;三是能取给于敌,以敌人的大量武器装备和人员补充自己。集中兵力的多少才是绝对优势,要根据敌我双方的装备、火力、机动力和部队战斗力而定,还受地形、道路、给养和驻地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不是倍数越高越好。在现代战争中,重要的是兵器、火力的集中,而非单纯的兵员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