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王尔德和他的童话——译者序素材语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课件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课件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嬉 (
)息
) 戏
徘徊( pái huái )
咆哮( páo xià o ) 翩翩( piān )起舞

聆 ( lí ng )听
• 2 释义。 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 巨人: 的人物。
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 感化: 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
〈 一 〉 初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知
叠音词的使用,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2).品味表现手法美:
比喻的运用,形象的说明花之多、花之耀眼 闪亮;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容鸟儿的鸣叫非常 动听,这和孩子的欢笑声交相呼应。 花儿的鲜艳、鸟儿的鸣叫、孩子们的欢颜 笑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
收获体会
爱心能给世界 也给自己带来 美好和欢乐, 自私则会给世 界也给自己带 来不幸和痛苦。
2、依据巨人的花园 的变化,把课文分 为三大部分,并概 括大意。
——
〈 一 〉 初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孩子们 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第3~10段)写巨人 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 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 季而只剩下了肆虐的冬天。 第三部分(第11 ~ 22段)写孩 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巨人也 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尔德
下庄一中
郑国仙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 成一座坟墓。 白朗宁
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收 获安静、幸福和高尚。
列夫· 托尔斯泰
•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讨论,领会作品主 题及教育意义。 • 2、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体会本 文生动、精彩的语言。 • 3、培养待人真诚、无私的品质。
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著名作家, 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有人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素材 语文版word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素材 语文版word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素材语文版word版本王尔德和他的童话——译者序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

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

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

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

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和孩子》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巨人和孩子》《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

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

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1885年和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朝夕相伴之中一定获得了许多灵感。

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跃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童心是童话的源泉,所以童话和儿童有不解之缘;而童话引申出的意义,却可以和葆有童心、乐于幻想的成年人共鸣。

王尔德很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

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朗朗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

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与伦比的口才。

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童话异同
故事情节
西方童话往往注重故事情节的曲 折离奇和惊险刺激,而东方童话 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意境的深
远。
角色塑造
西方童话中的角色塑造往往更加鲜 明和夸张,而东方童话中的角色则 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代 入感。
主题思想
西方童话的主题思想往往更加多元 和开放,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而东方童话则更加注重家庭、亲情 和友情等情感因素。
角色扮演:分组演绎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目标
通过亲身演绎,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巨人
体型高大,外表威严但内心孤独 。
孩子
天真活泼,善良勇敢,给巨人带 来欢笑和温暖。
教师角色
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大胆 表现。
表演准备
学生需熟悉故事情节,准备相应 道具和服装。
其他角色
可根据故事需要增设,如其他孩 子、村民等。
06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与实施建议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巨人和孩子之间 关系的变化,理解故事主题。
01
巨人和孩子最初的关系是怎样的?
03
02
讨论问题设计
04
随着故事的发展,巨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巨人和孩子的内心世 界的?
05
06
教师角色: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讨论, 给予必要引导。
真正的幸福所在。
王尔德的作品风格
王尔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富有诗 意,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 表达主题。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同时也不乏现实主
义的批判精神。
跨文化交流:中英童话比较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两国童话故事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 面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国童话更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中国童话则更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和谐。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巨人和孩子 种植春天素材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巨人和孩子 种植春天素材 语文版

种植春天
乔叶
这是一则日本的童话。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

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

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一天,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

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累了。

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

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

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

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

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

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紧紧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七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 语文(通用)

七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巨人和孩子》课件 语文(通用)
• 第三部分(11-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 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合作式解读课文
1 孩子们给巨人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2 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1 孩子们给巨人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
小鸟: 树儿: 花儿:
无心唱歌 忘了开花 缩回头睡觉
只有北风 冰雹 雪霜
终年寒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鸟: 欢唱 翩翩起舞 树儿: 欣喜若狂 用鲜花打扮 花儿: 伸出头露出笑脸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8:13:17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22021/5/122021/5/12May-2112-May-21

MOMODA POWERPOIN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5/122021/5/122021/5/12Wednesday, May 12, 2021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22021/5/122021/5/125/12/2021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22021/5/12May 12, 2021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22021/5/122021/5/122021/5/12
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英国]
当市中学 莫名
作者简介
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著名作家, 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有人将他与安徒生相提 并论;作品有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 之家》等。王尔德的童话由于其文字的千锤百 炼、丰富的抒情性、内容的新颖和形式的优美 而魅力无穷.本文是他童话中的名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教案语文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句子成分和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3.例题三:人物分析题
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巨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巨人原本自私、粗暴,但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善良、和蔼可亲。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学生需要通过课文阅读,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巨人的转变过程,懂得分享快乐、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首先,通过学习《巨人和孩子》这篇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巨人的转变过程。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课文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巨人和孩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巨人的转变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巨人从一个自私的人变成一个善良的人的过程,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形象描写:课文中有许多形象描写,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描写,理解巨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
(3)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练习语文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练习语文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练习语文版(1)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对20世纪的英国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作家.1888年、1889年先后出版童话集《快乐王子集》和《石榴之家》.2.主题解说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3.重点突破结合课文谈谈巨人悔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巨人内心渴望春天,当他目睹了花园因为有了孩子而焕发生机的时候,特别是当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的树尽可能地垂下枝条,深情呼唤小孩子快爬上来时,他的爱心被唤醒,并以真诚的举动欢迎孩子们来花园里玩.4.结构图解巨巨人不在——孩子玩耍——人春驻花园和巨人自私——禁孩嬉戏——孩冬驻花园子巨人醒悟——与孩共玩——春回花园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人痛苦5.拓展延伸世界童话大师及其代表作品(1)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2)格林,德国作家,代表作《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3)克雷洛夫,俄罗斯寓言作家,代表作《狐狸和葡萄》《狗鱼和猫》《鹰和鸡》等.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聆听(líng)呼啸(_iào)咆哮(páo)B.烟囱(cōng)茸毛(róng)排徊(huí)C.轮廓(guō)肆意(sì)不知所错(cuò)D.栖息(_ī)敝开(chǎng)累累果实(léi)2.辨析下列形似字的字音,并分别组词.徘()________ 篷()________ 萦()__________排()________ 蓬()________ 萤()__________诽()________ 缝()________ 索()__________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鸟儿们在树梢___________(形容轻快地跳舞),兴奋地欢唱着.(2)那棵可怜的树仍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____________(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地咆哮着.(3)只有雪和霜对此____________(形容快乐到了极点).(4)放学后他们仍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___________(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谈论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4.(20__·襄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B.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D.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5.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写一个句子.例句:爱,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仿句: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爱”是永恒的主题,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以“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请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主题语.(2)请摘抄一则关于爱的名人名言.(3)这次主题活动可以采用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羊的三个愿望上帝想了解地球上动物的和谐程度和生存现状,于是把自己变成一只老虎.上帝在调研途中发现路边躺着一只伤痕累累、气息微弱的羊.经过询问,上帝得知羊被狼所伤,于是深表同情,承诺可以满足羊的三个愿望.羊使劲抬起头,用感激的眼神看着上帝说:“我想变成一只狼!”上帝指着地上浑身是血的羊说:“变!”濒临死亡的羊,一下子变成了一只凶暴强悍的狼.于是,上帝带上狼跟随自己一起巡查.刚刚走出几十米远,狼发现前面山坳有一群正低头吃草的羊,它狼性大发,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看着满嘴毛和血的狼,上帝诘问狼为什么要猎杀自己同类.狼坦诚反问上帝:“我现在是狼不是羊,是狼就要吃肉,吃谁的肉不都一样吗?”上帝摇了摇头,表情复杂地引着狼继续朝森林深处走去.上帝所到之处,森林里大小动物或纷纷避让,或热情欢迎,或阿谀奉承.狼看着前面威风凛凛万人敬仰的上帝,心里不免失去平衡,于是它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第二个愿望:“我要变成一只老虎.”谅你不至于同类相残,上帝犹豫片刻之后,满足了羊的第二个愿望,羊由狼变成了一只跟上帝一样威震山林雄霸一方的山大王——老虎.老虎跟在上帝后面继续巡山.老虎看着走在前面的上帝,越看越不顺眼,几欲偷袭扑杀,无奈胜算不大心存恐惧,只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今日有你无我,有我无你,老虎苦思冥想计上心来,于是向上帝提出了第三个愿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听到老虎提出的第三个愿望,上帝显得有些为难,但转而一想,自己是上帝,绝对不能失信于动物.于是上帝犹豫片刻,仰天长啸:“变——”顿时狂风大作,树叶飘飞,动物遁藏,霎时一位健壮魁梧、荷枪实弹的猎人站立在上帝面前.当猎人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脑袋的时候,上帝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老虎,情急之下慌忙把自己变回万能的上帝,怒指凶相毕露的猎人大吼三声:“变——变——变!”猎人立马变成老虎,然后由老虎变成狼,最后由狼还原成那只遍体鳞伤垂死挣扎的羊.上帝心有余悸冷汗涔涔,后悔在没有准确掌握动物“畜性”的情况下,不该轻易许愿,贸然行事.7.通读全文,说说羊变成狼之后,经历了哪几次心理变化.8.“上帝摇了摇头,表情复杂地引着狼继续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发挥想象,结合语境,给上帝写一段心理独白.9.读画线句子,说说上帝为什么要犹豫片刻.10.请从羊或上帝的角度,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中考优秀作文精美语段1.心中有爱,灿若银河,光明永恒;心中有爱,甜似蜜糖,滋味无穷.母亲那点点滴滴的爱,明亮又香甜,让我沉醉不已……(开头)心中有爱,幸福永远;心中有爱,芬芳永驻……(结尾)2.这是个普通的篱笆小院.正当我认为没有什么新鲜,想要转身离去时,不经意间瞥见了一位老奶奶与一个小女孩,她们正坐在木板凳上低头弄着什么,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定睛细看,只见小女孩坐在老奶奶的腿上,老奶奶用臂膀挽着她,自己则将五颜六色的花朵细细地碾成花汁.不一会儿,小女孩缓缓伸出手来,老奶奶将花汁慢慢涂抹在小女孩的指甲上.哦,原来她们在用花汁染指甲呀!我不禁为自己无意的一瞥感到高兴,如此温暖的风景实在难得!老奶奶又将新鲜的绿叶包扎在小女孩的指甲上,小女孩不时发出高兴而满足的笑声.她将头深深地埋进老奶奶的怀中,老奶奶轻轻拍打着小女孩,口中还呢喃着好听的儿歌.参考答案11巨人和孩子1.A2.pái 徘徊pái 排队 fěi 诽谤péng 斗篷péng 蓬勃féng 缝补yíng 萦绕yíng 萤火虫 suǒ线索3.(1)翩翩起舞(2)肆意(3)乐不可支(4)徘徊4.A(解析:B项语序混乱,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C项搭配不当,将“成功”改为“成败”;D项成分残缺,删掉“由于”.)5.是秋天里的一片枫叶是冬天里的一朵雪花6.(1)示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快乐自己.(2)示例: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3)示例: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诗歌朗诵.7.变成狼后,它扑向自己的同类,同时看到威风凛凛万人敬仰的上帝心中失去平衡,心想要变成老虎;变成老虎后,它又不满足,越来越看不顺眼走在前面的上帝,想要变成猎人打死上帝.8.示例:这只羊刚被狼所伤,现在它变成狼后却也变得如此凶残,没有一丝同情心.哎,此羊无药可救了啊!还不知道它将来会怎样呢!9.因为上帝从羊的表现中已经看到了它贪婪的内心,它此时提出的要求必然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但自己又不能失信于动物,所以他稍作犹豫,进行了一番思考.10.示例:我们不能像羊那样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否则终会失去一切;有时候不能乱发善心,对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要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教学说明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教学说明素材语文版

教学说明课文说明这篇课文有着浓厚的童话乃至神话色彩。

作者以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

一、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第二、三部分为课文的重点。

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没有了春夏秋三季而只剩下肆虐的冬天。

第三部分(11—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部分写由于巨人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花园从此没有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只剩下严冬在肆虐。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用神话般的情节,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巨人威力再大,对此也无可奈何。

意在告诉读者:人们会为自私付出沉重代价。

第三部分写巨人看到由于孩子们的到来,花园里又出现了春天的景象,而大受感动,幡然醒悟:“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

”作者写得起伏有致,因为孩子们并不知道巨人已经变好了,见到巨人“吓得逃走了”,花园立刻又“回到了冬天里”。

富有戏剧情节的是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这是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

接着写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

“悄悄”和“轻轻”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准确地写出了巨人内心对孩子充满了爱。

由于他把孩子放到了树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

”使巨人尤为感动的是,“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

”其他孩子也不再害怕巨人,“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

”写得非常感人。

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出了巨人的改变是那么的真诚和彻底。

这些都是值得认真分析和讲解的。

二、课文的语言与修辞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十分注意语言与修辞的使用,写得形象生动、充满感情。

先看语言的使用。

写巨人不在时的花园:青草是“绿茸茸的”;花朵是“粉扑扑的”;果实是“累累”的,用叠音词表现出了一种欢乐喜爱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教案(2)(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教案(2)(新版)语文版

11.巨人和孩子教法探讨1.自读课以学生自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拟人修辞的妙处。

积累词语。

3.通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像力,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4、快乐学习。

过程与方法1.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

有创意的阅读,快乐的学习。

2.通过片断练习,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爱”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获得情感体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巨人变化的原因,并向生活辐射联系。

难点:通过辐射材料,丰富思想,品味写法,获得感悟。

第一课时快乐学习教学流程设计(一)投影名言导入新课:“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着,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是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女孩。

这种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受得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巨人和孩子》。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王尔德又是怎样来诠释爱心的。

(二)自主获取知识并交流艺术的美学观点。

其作:童话《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等。

(2)阅读感悟(分小组讨论问题,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与小组成员讨论后列出课文结构提纲。

(四人学习小组)答案:写结构提纲,参考如下:第一部分(1~2段):写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段):写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致使花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

第三部分(1l~22段):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三)质疑,导读(1)巨人有哪些言行表明了他的私心?答案:可从原文第5和10段来回答(2)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什么变化?答案:巨人由于自私而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花园从此不再有春天。

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了美好的春天。

(3)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答案:巨人看到了是孩子们的到来使花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有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巨人和孩子有答案

11 巨人和孩子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爱尔兰作家、诗人、剧作家,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在19世纪他与萧伯纳齐名,创作了9篇童话,著有《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石榴屋》两部童话集。

2.主题解说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3.重点突破结合课文谈谈巨人悔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巨人内心渴望春天,当他目睹了花园因为有了孩子而焕发生机的时候,特别是当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的、北风也对它肆意地咆哮着的树尽可能地垂下枝条,深情呼唤小孩子快爬上来时,他的爱心被唤醒,促使他以真诚的举动欢迎孩子们来花园里玩。

4.结构图解巨人和孩子 ⎩⎪⎨⎪⎧巨人不在——孩子玩耍—— 春驻花园巨人自私——禁孩嬉戏—— 冬驻花园巨人醒悟——与孩共玩—— 春回花园(爱心使人欢乐 自私使人痛苦)5.拓展延伸世界童话大师及其代表作品①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②格林,德国作家,代表作《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③克雷洛夫,俄罗斯寓言作家,代表作《狐狸和葡萄》《狗鱼和猫》《鹰和鸡》等。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聆.听(líng) 呼啸.(xiào) 咆.哮(páo) B .烟囱.(cōng) 茸.毛(róng) 排徊.(huí) C .轮廓.(guō) 肆.意(sì) 不知所错.(cuò) D .栖.息(xī) 敝.开(chǎng) 累.累果实(léi) 2.辨析下列形似字的字音,并分别组词。

⎩⎪⎨⎪⎧徘( ) 排( ) 诽( ) ⎩⎪⎨⎪⎧篷( ) 蓬( ) 缝( ) ⎩⎪⎨⎪⎧萦( ) 萤( ) 索(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1巨人和孩子课件语文版

2.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 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பைடு நூலகம்
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这篇童话的题目揭示了作品的主人公。伟人 是一个自私的人物,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是春天 的使者。文章就是环绕着伟人和孩子之间产生的 故事展开的。
4. 本文具有什么写作特点?选择一例说明。
①情节集中,中心明确。②语言生动准确。③用人 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情,揭示主题。 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⑤运用对照、衬托等描 写方法。如 “中午十二点,人们去赶集的时候,欣喜地 看见伟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 游戏玩耍。”(这句话通过赶集的人们的感受侧面衬托 出伟人的巨大变化)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无论是他的 主张还是他的个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满魅力的。王尔德醉心 于艺术情势美的追寻,其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 王尔德不仅在服饰、装饰、语言的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人 生的各方面创造了绚烂多彩的审美情势,而且成功折射到 他的作品中去。在这种理念指点下王尔德创作了他的童话 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伟人 和孩子》。据说,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伟人和孩子》 时,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 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一、读一读
xī 嬉戏
qī 栖息
sì 肆意
xiào 咆哮
línɡ 凝听
rónɡ 茸茸
huái
báo
徘徊 冰雹
二、记一记
肆 意: 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徘 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陶 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域或思想活动中。 咆 哮: 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
形容人暴怒喊叫。 翩翩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欣喜若狂: 欣喜像发狂;形容高兴到极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荒芜了的花园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巨人和孩子荒芜了的花园素材语文版

荒芜了的花园一座荒芜的花园里,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以外,听不见别的声响了。

美丽的池水,从前淙淙地流过石桥,现在因为没有人管理,渐渐地干了——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从前灿烂地盛开着,现在因为没有时时灌溉,也渐渐地枯萎了。

就是从前天天飞到园里来唱夜之歌的夜莺,因为它的好朋友玫瑰死了,也好久没有飞来了。

有一天,忽然有好几个人到花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几乎要痛哭了,他们坐在快要坍倒的草亭中的破旧椅子上,谈起这座花园以前的美景,每个人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

一个人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回答道:“不,决不!我们大家应该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跑到池边,坐在一块假山上,仔细讨论改造这座荒芜的花园的办法。

青蛙带着满肚子欢喜,由石岸下的石罅中跳出听。

终夜悲鸣的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哭声,由草丛中露出半个头来看他们讨论。

他们悉心地讨论。

还用粉笔在石头上画了许多草图,计划将来园中的种种布置。

但他们由黎明讨论到早餐过后,还是没有商量好一件事。

因为他们的意见很不相同。

青蛙想到:“为什么他们还不动手工作,只是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讨论呢?”后来,他们舍了将来的详细计划,转而讨论改造这座废园的入手方法。

A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斫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B说:“不过,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斫除恶草和荆棘,因为——”C说:“我同意A君的话。

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

因为——”其余的人说:“C君,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

因为——”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辩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

于早餐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来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起来了。

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地,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

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减少了,它不愿意看见他们的争闹,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重新悲鸣起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巨人和孩子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 巨人和孩子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

作者简介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

1854年10月16日生于都柏林。

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著名的医生,爱尔兰科学院主席,母亲珍妮·弗兰西斯卡,笔名斯佩兰扎,是爱尔兰民族主义女诗人。

王尔德于1871至1874年在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求学。

1874至1878年在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涉猎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斯宾诺莎、黑格尔等人的著作,并受到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以及先拉斐尔派绘画的影响,成为罗斯金和瓦尔特·佩特的美学观点的信徒,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的早期作品有诗歌和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快乐王子》(1888)流露了消极、悲观的思想,如王子散发他的衣物,却得不到受惠者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快乐的幽默感和文章的结构美。

1891年王尔德出版了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

年轻的道林·格雷请画家霍尔伍德给自己画了一张肖像。

他深爱这张肖像,希望自己永远像肖像上那样年轻貌美。

他果然始终保持年轻时的美貌,但是他的肖像却逐渐发生了变化。

当道林造成爱恋他的女演员自杀时,肖像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残忍,当他为了忘掉她而去寻求新欢时,肖像的脸上出现了欲望。

道林不乐意再让别人看到变得苍老和凶狠的肖像,企图毁坏它,用匕首去刺它的胸部,但刺中的却是自己的心脏。

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肖像还是那样年轻英俊,地上却躺着一个憔悴、衰老的人。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肖像》一书的序言中,颇为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艺术家是美丽事物的创造者”,所有的艺术都毫无用处,文学作品也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只有写得好与坏之分。

他反对艺术家的倾向性,甚至认为“艺术家的伦理同情心是一种不能原谅的习气”。

这种唯美主义的观点是针对“为金钱而艺术”的观点提出来的,它强调艺术的纯粹,认为思想和语言均为艺术的工具,善与恶都是艺术家的材料。

他追求形式、结构上的新奇,作品多以严谨、机智、巧妙取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尔德和他的童话——译者序
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

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

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

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

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

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

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1885年和1886年,王尔德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当了父亲的王尔德在和儿子们耳鬓厮磨之中一定获得了许多灵感。

他的儿子后来回忆说:“(父亲)有时会跃在育婴室的地上,轮番装成狮子、狼、马,平时的形象一扫而空……玩累了时,他会让我们静静听他讲童话故事,讲冒险传说,他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童心是童话的源泉,所以童话和儿童有不解之缘;而童话引申出的意义,却可以和葆有童心、乐于幻想的成年人共鸣。

王尔德很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

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

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

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

机趣和戏剧性,几乎孪生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

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

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中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

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

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

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

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

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模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

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

有谁会想到,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文学家,在临死的时候竟会一文不名,连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王尔德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伏,时而如日中天,时而一落千丈。

这位不齿于模拟生活,追求理想艺术的文学家,却发现自己的童话《快乐王子》惊人地预写了自己的一生。

无数后来的学者试图评价王尔德的功过,我想引其中的一评作为归结:“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更多于属于维多利亚那个时代。

现在,远离了那些丑闻,岁月肯定了他最优秀的著述,他安静地来到我们面前,杰出而高大,讲着寓言和哲理,欢笑而又哭泣,如此娓娓不绝,如此风趣不俗,如此确凿不移。

”(理查得·伊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