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推荐下载
复习题二(推荐文档)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2.荧光现象3.原初反应4.同化力5、聚光(天线)色素6、光合磷酸化7、C 3 植物8、C 4 植物9、光呼吸10、光饱和点11、光补偿点二、填空题1. 根据功能的不同叶绿体色素可以分为___聚光色素___ 和_反应中心色素_ 两大类。
2. 叶绿素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放出的光称为__荧光_ ,从第一三线态回到基态所放出的光称为__磷光_ 。
3. 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所需的最低日照强度应__高__ 于光补偿点。
4. 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水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NADP+_ 。
5. 与三碳植物相比,四碳植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__低__。
三、选择题1. 植物正常发育的光照强度应是(C )。
A. 等于光补偿点B. 小于光补偿点C. 大于光补偿点D. 大于光饱和点2. 为防止黄化现象,应注意(C )。
A. 增施氮肥B. 防止干旱C. 改善光照D. 防治病虫害3.C4循环中的CO 2受体是(A )。
A.PEPB.PGAC.Ru5PD.RuBP4.PSII 的原初电子受体应为(A )。
A.Pheo( 去镁叶绿素)B.QC.PQD.Fd5. 早春,作物叶色常呈浅绿色,主要是(C )引起的。
A. 吸收氮肥困难B. 光照不足C. 气温偏低D. 细胞内缺水6. 影响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的最主要外界因素是(C )。
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氧气7.C 3 途径中的CO 2受体是(D )。
A.PEPB.PGAC.Ru5PD.RuBP8. 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是( B )的过程。
A. 光能吸收传递B. 光能变电能C. 光能变化学能D. 电能变化学能9. 叶绿素磷光是由其(A )态产生的。
A. 三线B. 第一单线激发C. 第二单线激发D. 还原10. 剪去枝上的一部分叶片,保留下来的叶片其光合速率(A )。
A. 有所增强B. 随之减弱C. 变化不大D. 变化无规律11.Rubisco 是双功能酶,在CO 2 /O 2比值相对较高时,主要发生(C )反应。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冬季作物在春季来临时,受到春季气候条件的刺激,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一种生理现象。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提前生产、增加产量、改良品质、调整种植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详细介绍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可以帮助农业生产实现提前生产的目标。
在春季来临之前,一些农作物需要进入休眠期,以适应冬季的低温环境。
而春化作用可以通过对农作物施加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提前打破其休眠状态,促使其恢复生长。
这样一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可以提前,从而使农产品的上市时间提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
春化作用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在春化作用的刺激下,会加速生长发育,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光合产物的合成速度,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春化作用还能促使农作物的花蕾分化和开花,提高花粉活力和雌性器官的功能,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结实率,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春化作用对农作物的品质改良也具有重要意义。
春季气温的上升和日照时间的增加,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味道、营养成分和口感。
比如,春化作用可以促进蔬菜的叶绿素合成,使其叶片呈现鲜绿色,增加营养素含量。
对于水果类作物来说,春化作用可以促进果实的脱落和坐果,使其果实更加饱满、多汁,提高口感和风味。
春化作用还可以用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
春化作用可以使一些早熟作物在春季得以种植,增加了农田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通过春化作用可以提前种植一些早熟蔬菜,增加了农田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市场需求。
春化作用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通过春化作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度加快,从而节省了养分和水分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与此同时,春化作用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中药11-1 xxxxxx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光周期实践现状发展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
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FLC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降低,一般情况下,FRI能促进FLCmRNA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
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和FLC协同作用所致。
通过对FLC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 编码一个含MADS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
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 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激活FLC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和Law将Cappelle-Desprez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第08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习题答案
第八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2.去春化作用: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于高温条件下,春化效果即行消失,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
3.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
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4.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5.诱导周期数:植物达到开花所需要的适宜光周期数。
不同植物所需的诱导周期数不同。
6.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7.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8.长日植物:日长必须长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9.短日植物:日长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10.日中性植物: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11.花熟状态:植物在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
12.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这种现象叫双受精现象。
13.花粉识别蛋白:能够感受柱头上感受蛋白的刺激而决定花粉是否萌发,存在于花粉外壁上的一种膜蛋白。
识别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14.花粉的群体效应:在人工培养花粉时,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越好。
二、填空题1.低温光周期2.Gassner 柴拉轩3.低4.茎尖生长点5.Garner Allard6.长日照植物短日植物日中性植物7.开花素赤霉素8.不开或延迟开开9.短日照延长光照(或暗期中闪红光)10.延长早熟缩短迟熟11.雌雄雌雄12.雄雌14.长短15.长日植物短日植物16.低温17.淀粉蔗糖脯氨酸18.蛋白质表膜三、选择题1.A 2.B 3.B 4.A 5.C 6.C 7.A 8.B 9.B 10.A 11.B 12.C 13.A 14.C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短于临界日长条件下2.(⨯)光期若短于2~4小时短日植物也不能成花3.(⨯)愈短4.(√)5.(√)6.(⨯)可以开花7.(√)8.(⨯)长于9.(√)10.(⨯)引早熟种11.(√)12.(⨯)会缩短13.(⨯)外壁蛋白。
植物光周期调控与春化的关系研究
植物光周期调控与春化的关系研究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之一,它们拥有独特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特性。
其中,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的光周期调控和春化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会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讲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植物生命的奥秘。
植物光周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光照密不可分,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之一。
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可以顺利进行。
然而,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植物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才能生长发育,而有些植物则需要短暂的光照才能生长。
这种现象是由植物的光周期控制机制所决定的。
植物对于日长的响应通常分成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两种类型。
长日植物是指需要较长日照期才能开花的植物,例如草莓、菜花等。
而短日植物则是指需要较短日照期才能开花的植物,例如大麻、黄豆等。
植物光周期的控制是由植物体内的光敏感物质调节的,这些光敏感物质通常被称为光受体。
植物的光敏感物质包括光敏色素、一氧化氮、激素等。
它们可以通过控制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植物的光周期控制。
植物春化的机制春天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季节,它是植物对于气温、光照和水分等环境因素变化做出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春化是植物在春季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生理过程之一,它包括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植物春化的机制包括许多层面的调节,这些调节可以通过植物内部的信号传导通路实现,包括植物体内的激素、基因表达、RNA加工、蛋白合成等生化过程。
当春季来临时,植物体内的激素和蛋白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植物开花、开芽等行为的发生。
植物春化的研究一度是植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不断地推动着植物春化机制的研究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机制,并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春化机制的假说。
植物光周期调控和春化的关系植物光周期调控和春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春季来临时,受到阳光照射和温度升高的影响,从冬季休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间,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春化作用有助于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
作物在冬季休眠期间,体内积累了充足的养分和能量,待春季来临,植物通过春化作用迅速启动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这样,作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生长过程,加快产量的积累,并且由于高效利用了养分和能量,作物品质也得到了保证。
其次,春化作用可以优化作物品种结构。
不同作物的春化作用差异较大,有的作物要求较高的影响因素才能触发春化作用,而有些作物则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低。
这样,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春化特点,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可以发挥作物的最佳生长潜力,提高农田的整体生产能力。
另外,春化作用对于调整种植时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春化作用的存在,作物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而在春季苏醒并开始生长发育。
因此,农民可以通过准确判断春化作用的时机,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
在春季来临之前,可以做好田地准备工作,确保土壤的养分和水分供给,以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田的资源,也可以避免因种植时间不当而造成的产量损失。
最后,春化作用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
春化作用让农民可以更早地进行作物种植,提前收获,并且由于作物在短时间内完成生长发育,相应地减少了生长周期,节省了生产成本。
此外,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和调整种植时间,农民可以选择市场需求量大、售价较高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综合效应将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充分利用春化作用,农业生产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间,增加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是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经历一定的时间后,其生长和发育受到促进的现象。
光周期是指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所受到的光照时长的影响。
在生产实践中,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的应用能够帮助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春化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作物的种植和育种中。
许多冷季作物(如小麦、大麦等)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出苗和开花。
通过控制春化时间和低温条件,可以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时间,使其在适宜的生长季节生长,增加产量。
此外,春化作用对百合、郁金香等花卉的品质和开花时间也有影响,通过春化处理可以控制花卉的开花时间,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涉及温室种植和调节农作物的开花时间。
在温室种植中,光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调节光照时长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光周期调控技术可以用于延迟作物的开花时间,延长为期有限的生产季节,使作物能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生长,增加产量和品质。
此外,光周期对于一些特定作物(如大豆、小麦等)的种植和育种也非常重要,研究和应用光周期调控技术可以增加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和扩大种植面积。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和光周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小麦等农作物的育种中,通过春化处理,可以筛选出抗寒的品种,提高作物的耐冷性和适应能力。
在玉米和稻谷的种植中,通过调节光周期,可以控制作物的开花时间,从而避免花期集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花卉生产中,通过春化处理和光周期调控,可以控制开花时间和花朵的数量,提高观赏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目前大多数作物的春化过程和光周期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春化作用和光周期调控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
其次,春化和光周期调控技术在不同作物和地区的适用性有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3)“肥田出瘪谷”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空瘪粒多。
习题四:植物生长、生殖、成熟衰老及逆境生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光周期: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即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3、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这个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4、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 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6、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元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7、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抗性。
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8、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
9、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10、后熟:是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
11、跃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如:香蕉、苹果等。
12、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技能衰败过程。
13、自由基:带有未配对电子的离子、原子、分子以及集团的总称。
根际自由基中是否含有氧,可将其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
14、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叉适应。
15、集体效应: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16、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希望过程。
10-17农综一真题(整理打印版)
10-17农综一真题(整理打印版)2010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3*6)1植物的耐逆性:植物处于内外部环境都不利的条件下,通过代谢的变化来降低甚至修复有逆境造成的损伤或影响,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短夜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它的生活周期达到开花成熟状态,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
3极性运输: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4溶液培养法:水培法。
是在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并具有适宜PH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5需水量:植物制造累计1g干物质蒸腾消耗水分的克数,是蒸腾效率的倒数,也称蒸腾系数。
6代谢源:制造并运输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简答题(9*2)简述根系吸收矿质营养的特点:植物根系吸收盐分与吸收水分之间不成比例。
盐分和水分两者被植物的吸收是相对的,既相关,又有相对独立性。
植物根系从营养环境中吸收离子时,还具有选择性植物根系在任何单一盐分溶液中都会发生单盐毒害,在单盐溶液中,如再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则能消除单盐毒害,即离子拮抗。
简述脱落酸的生理作用: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促进脱落抑制生长,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增加抗逆性,ABA有应激激素之称论述题(14)详述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促进开花的作用。
春化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人工春化,加速成花。
春化处理,加速植物的花诱导过程,可提前开花,成熟,育种后代。
指导引种和育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
控制花期,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洋葱,可用解除春化的方法,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光周期现象:控制开花: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
在杂交育种中,可以延长或缩短短日照长度,控制花期,解决父母本花期不遇的问题。
抑制开花:促进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植物春化机制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春化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春天的来临,带来了一片片嫩绿,植物开始生长、开花、结果,这都离不开植物春化机制的调节。
植物春化机制的研究不仅为我们解开了许多植物生长、开花和适应环境方面的谜团,还为农业和园艺生产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植物春化机制的基础知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植物春化机制的基础知识植物春化是指在过冬后,随着气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植物进入到生长期所要经历的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先与气温有关的信号,然后再启动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导致花芽分化和开花。
植物春化机制可以影响生殖发育和形态方面的特征,如种子形状、萼片数目和开花时间,对植物物种的适应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气温是植物春化的最关键的刺激因素,其中高温为“推动”因素,低温为“打破休眠”因素。
研究表明,一般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后,需经受一定低温期,即茎冷硬化或根冷硬化,才能被高温激活进入春化状态。
另外,春天的日照时间和光质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或海拔较高地区,光周期可能比气温更为重要。
二、植物春化机制的研究现状植物春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信号通路和基因的调控。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春化的分子机理。
其中,FT(flowering locus T)蛋白是植物春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信号通路调节植物的开花。
另外,CO (CONSTANS)蛋白、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 1)蛋白等也是植物春化的关键因子。
在生长条件恰当的情况下,植物内部会产生一种“春化素”,这种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启动植物春化反应,并促进其进入开花期。
同时,春化素还可以通过FT蛋白调控开花基因的表达,从而启动花芽分化。
目前,许多学者团队正在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探究植物春化机制的分子基础,从而揭开这一过程的奥秘。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中药11-1 xxxxxx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光周期实践现状发展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
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FLC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降低,一般情况下,FRI能促进FLCmRNA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
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和FLC协同作用所致。
通过对FLC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 编码一个含MADS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
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 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激活FLC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和Law将Cappelle-Desprez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授课题目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 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 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 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人工春化处理:利用春化处理可在春天补种冬小麦;对春小麦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
可适当晚播,以避免春季“倒春寒”造成的伤害,同时可提早成熟。
(2)引种:在南、北方地区之间引种时,必须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满足它对低温的要求,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从而造成损失。
(3)控制植物开花:低温处理可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越冬贮藏的洋葱鳞茎在春季种植前用高温处理以解除春化,防止它在生长期抽薹开花而获得大的鳞茎,增加产量。
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春化作用,是指春季气温上升、降雨增多,大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提高,有益气候因素加速了农作物发育、长势,并有助于植物体胞内代谢速度的加快,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春季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催化了苗期绿色植物部分器官的发育,减少了生长期农作物受害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春季化雨有助于减少农作物土壤干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促进肥料吸收,减少土壤氮素的流失,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春季气温上升,春季化雨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从而促进以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有机农业发展,因为有机肥料要求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适宜,水分充足才能有效施用和吸收。
春季对农作物的发育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利用春季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作物的发育、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首先,应加强调控施,科学伐藻,以防止藻病的发生,延缓春季植物的萌发,防止植物抗寒性低的问题。
其次,应仔细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及时加施有机肥料,以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以及补充氮素等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覆盖冬封膜、晾晒窗膜,保护农作物免受弱湿、夜间低温等自然因素的破坏,促进植物的抗寒性,增强对寒害的抗性。
此外,还要适当施用农药,如用草甘膦等杀虫药来控制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体,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的浸染。
综上所述,春季的春化作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伐藻、施肥和施农药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春化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除为了冬麦春播外,在小麦育种、引种以及小麦夏播中也得到了应用。
春化现象是作物低温时期开花结实的现象
作物的春化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
这个发育时段称为春化阶段。
中国农民早已注意到春化现象,并应用于实践。
当因自然灾害冬前未能按季节播种小麦时,采用“闷罐法”,把湿种子闷在罐里放在冷处40-50天(人工春化),春暖后播种,当年仍可以收获。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春化作用是指在春季对土壤和作物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春化作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土壤改良:春化作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
通过在春季进行耕作和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能力。
此外,春季进行翻耕和松土等操作,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2.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春化作用可以提前种植作物,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增加作物产量。
通过在春季进行适当的灌溉、施肥和防病虫害等措施,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在春季种植早熟蔬菜作物,可以提前收获,并且利用早春高温的特点,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开花,增加产量。
3.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春化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质量和经济效益。
通过在春季进行杂草的采掘、翻耕和灭茬等操作,可以清除或削弱杂草的生长,减少对作物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同时,在春季及时采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施用杀菌剂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作物健康生长,增加产量和商品价值。
4.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春化作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在春季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率,合理选择适应春季气候条件的作物品种,优化农田利用结构,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促进土壤改良,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春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环境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春化作用的应用价值,将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
6
3. 春化作用的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 :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在种子吸涨以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 大多数需春化的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只有当幼苗生长到 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
甘蓝幼苗在茎粗超过0.6cm、叶宽5cm以上时才能接受春化。
(2)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3)春化素
是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刺激物质。春化素可在
各类型植物通过春化需要的温度和天数
类型 冬性 半冬性 春性
春化温度范围/℃ 春化时间/d 0~10 30~70 要求温度低,时间长 3~15 15~20对低温要求不太敏感 5~12 5~15 要求温度高时间短
冬性越强,要求春化温度越低,春化时间越长
2
2. 春化作用的条件 (1) 低温和时间
最有效的春化 温度是1~7℃。 低温处理时间一般需 要1-3个月
3
去春化作用:在春化处理过程中,植物 突遇高温,春化效果被消除的现象。去春化 的有效温度一般为25~40℃。 去春化作用只会在低温处理的初期才会发 生。春化过程一旦结束,春化效果非常稳定 且能保持,高温处理不能去除春化的效果。 去春化的植株重返低温条件,可再度被 春化这种现象为再春化现象。
4
梅尔彻斯(Melchers)和兰(Lang) 提出如下假说:
9
(2) 长日植物 (long-day plant, LDP) 即日照长度大 于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每天光照需12小时以上,光照时数越长开花越 早。如苹果、碧桃、榆叶梅、丁香等
(3)中日照植物 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时才能开花 的植物。如甘蔗必须接近12小时光照才开花 (4) 日中性植物 开花与否对光照时间长短不敏感 的植物。即在任何日照长度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如月季、茉莉等。这类植物一年四季均能开花。
Chapter6春化作用
80
60
LDP
40
20
0 0 1 2 3 6 9 10 12 14
三、 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1、光周期刺激的感受与传导
叶片是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 成熟叶比老叶和幼叶对光周期响应敏感。
• 嫁接试验证明叶片经光周期处理,产生成花 素,通过韧皮部在不同植株间运输。
1叶合适光周期引起嫁接苍耳全体开花
2、开花抑制物
第二节 春化作用
低温对成花的促进作用称春化作用。
把吸胀萌动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后春播,结果当 年抽穗开花。
有春化作用的植物:一年生冬性植物,冬小麦, 大麦,油菜等农作物,大多数二年生植物胡萝卜、 甜菜、芹菜、天仙子(图)及一些多年生植物如 石竹、桂竹香、牧草、黑麦草。这些植物在通 过春化以后还需在长日条件下才能开花。
二、 春化在生产上的应用
1、 春化(脱春化)处理:如冬小麦的春播。
2、 适期播种:注意不同春化类别和特性。
3、合理引种:在南北方地区之间引种时,必须 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 方,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满足对低温的 要求,使植物只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4、控制花期:园艺生产上用低温处理促进石 竹等花卉的花芽分化,低温处理还可使秋播的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等。
水稻花粉3-5min,小麦15-30min,玉米1d,梨、苹果 70~210d。 刚从花药中散发出来的成熟花粉活力最强。
保 存 花 粉 : 干 燥 、 低 温 、 低 氧 分 压 。 RH6 ~ 40%,(禾本科花粉要40%甚至90%以上),温度15℃。 2、 柱头的生活力 柱头生活力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植物种类而异,水 稻一般能持续6~7天,以开花当天活力最强。
第三节 光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中药11-1 xx xxxx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光周期实践现状发展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
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
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
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
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研究表明,FLC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降低,一般情况下,FRI能促进FLCmRNA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
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和FLC协同作用所致。
通过对FLC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编码一个含MADS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
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
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激活FLC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和Law将Cappelle-Desprez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1.3作物的春化条件植物种类的不同,往往需要的春化条件即对低温的要求范围和低温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
一般低于最适生长的温度对成花就具有诱导作用,植物的原产地不同,春化时所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
对于大多数需要春化的植物,1-2℃是最有效的温度。
植物在春化结束之前,如果将其置于较高的温度下,低温诱导开花的效果会被减弱甚至消除,这就是去春化作用,去春化作用之后在春化对大多数植物是有利的。
除低温外,还需要氧气、水分、糖类的配合。
植物在缺氧条件下不能完成春化;吸涨的小麦种子可以感受低温,而干燥的种子不行;将植物种子胚中的糖分耗尽,这样的胚进行低温诱导时也不能产生春化反应。
不同植物感受低温的的时期有明显的差异。
大多数需要低温的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只有在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感受春化作用的号召,因为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实验证明,完成春化的植株不仅能保持这种低温的刺激,而且也能传递这种刺激。
这种有春化作用产生的神秘物质可以不断的复制,人们将其命名为春化素。
1.4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春化处理、引种和控制花期。
农业生产上用人工给予萌动的种子以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
我国农民很早就找到解决秋季因自然灾害原因不能播种或出苗不好需要春季补种的方法,即闷麦法。
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我国北方纬度高、气温低,南方纬度低、气温低,远地引种时,首先须了解该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能否满足它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然会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另外,南种北引与北种南引需要注意的地方完全不同[07]。
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常利用解除春化效应以控制某些作物的开花。
如葱在前一年所形成的幼嫩鳞茎,在冬季或藏中就可以通过春化而提前开花,从而影次年形成大鳞茎。
在生产中常在春季给予物高温处理以解除其春化,即可防止它在长期抽苔开花。
又如当归为二年生药用物,当年收获的肉质根品质低,第二年又因花而降低根的药用价值,如果第一年冬前根挖出,贮藏在高温条件下,便可减少次年抽苔率,而获得质量更好的当归根。
在花栽培中,若用低温处理,可使一、二年生草花卉改为春播,在当年开花。
例如,用05℃低温处理石竹以诱导其通过春化,可促进其花芽分化。
1.5展望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春化作用必将在农业生产中绽放璀璨的光芒!利用植物的春化现象,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能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控制植物的开花结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必将受到国家的重视,大力推广!2光周期2.1光周期的概念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即一天中昼与夜的相对长度[02]。
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决定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
除开花外,块根、块茎的形成,叶的脱落和芽的休眠等也受到光周期的控制。
植物对周期性的、特别是昼夜间的光暗变化及光暗时间长短的生理响应特点,尤指某些植物要求经历一定的光周期才能形成花芽的现象,但其他生理活动也受光周期影响。
短的生理响应特点,尤指某些植物要求经历一定的光周期才能形成花芽的现象。
2.2光周期对植物的影响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之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而诱导植物开花,这种现象叫做光周期诱导。
光周期还对植物保护酶活性、膜过氧化作用以及质膜透性产生影响,Beril 等在对拟南芥研究中发现,长日照条件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08]。
短日照相互挪移试验对光周期敏感性的研究表明,长日照抑制开花,短日照促进开花。
在光周期反应敏感阶段,挪移的时期越早、时间越长,对叶片数和开花时间的影响越大。
玉米和狗尾草在长日照条件下的光周期敏感阶段都比短日照条件下的敏感阶段长。
光周期敏感自交系cML288比光周期相对不敏感自交系的光周期敏感阶段长[09]。
2.3光周期的作用机理光周期反应中感受光的变化,进而区分昼夜的光受体主要有3类:光敏色素、隐花色素和趋光素。
光敏色素主要由基因PHYA,B,C,D,E编码,其中phyA介对远红光的反应,其余基因介导对红光的反应。
隐花色素和趋光素介导对蓝光的反应。
目前研究发现,隐花色素基因中的Cry2,phyA和phyB可能是光周期中起主导作用的光受体[06]。
2.4对于光周期的研究进展由于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而成花的部位是茎间的生长点,从而可以推测叶片在光周期的诱导下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并向茎间转移[10]。
20世纪30年代,苏联科学家证明了这种猜想。
切花菊作为典型的短日照花卉,菊花花期或切花上市的调控主要通过灯控下长、短日照天数的转换。
而长日照处理时间的长短不仅与植株生长高度(切花长度)有关。
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的高低和成花品质。
在花卉商业领域中,需要准确把握切花菊销售旺季的时段来指导生产。
为满足切花菊商业旺季的需求,就必须掌握不同品种切花菊的光周期特性[11]。
试验结果表明,喷洒外源GA后人工延长光周期可以明显提前大蒜的抽薹时期,而且可以打破大蒜休眠,使大蒜可以不经过低温就能抽薹,且提前30d。
大蒜以及蒜薹中营养物质含量、产量均未降低,干物质含量增加2%~8%。
有研究认为,作物春化和抽薹阶段内源赤霉素含量上升是由于合成GA的关键酶受低温诱导,春化作用可以启动植物合成GA的转换途径,通过赤霉素来调控植物进行生殖生长。
试验结果表明,外源GA处理会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打破休眠,说明外源GA处理加强了植物的能量代谢,使植物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以满足植株在生殖生长时对营养的大量需求,这可能也是外源GA促进大蒜抽薹的原因之一。
而延长光周期又进一步满足大蒜抽薹的需要,因此喷洒外源GA后人工延长光周期能明显促进大蒜早期抽薹,对于延长新鲜大蒜产品供给时间具有重要意义[12]。
2.5光周期在农业上的应用2.5.1引种从远地引进新的作物或品种时,首先要了解被引作物的光周期特性。
如果原产地与引入地区光周期条件差异太大就有可能因生育期太长而不能成熟,或者因生育期太短而产量过低。
我国南方品种(LDP和SDP)其临界日长一般比北方的要短。
而在生长季节中春夏的长日照偏南地区比偏北地区来得要晚些;夏秋的短日照偏南地区比偏北地区来得要早些。
因此一般来说,SDP南种北引,开花推后,生育期会延长,北种南引,生育期会缩短、开花提前。
LDP则相反,北种南引,生育期延长,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
所以对于收获果实、种子的作物在引种时必须考虑引进后能否适时开花结实,否则会导致颗粒无收。
因此SDP南种北移应引早熟品种,北种南移则引进晚熟品种为宜。
以大豆而言,南方大豆在北京种植时,从播种到开花日期长,枝叶繁茂,但由于开花期晚(广州品种番禺豆在北京10月1日才开花),天气已冷,结实不多,产量不高。
东北的品种在北京种植,从播种到开花的时间很短(如佳木斯的品种满仓金在北京种植36天后便开花),植株很小就开花,产量也不高。
同纬度地区的日照长度相同,若海拔高度相近,则温度差异一般不大。
因此,如果其它生长条件合适,相互引种比较容易。
但如引种地区与原产地相距过远,便有留种问题。
如广东、广西的红麻引种到北方种植,9月下旬才能现蕾,种籽不能及时成熟,可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解决种籽问题。
2.5.2育种育种所获得的杂种,常需要培育很多代,才能得到一个新品种,通过人工光周期诱导,使花期提前,在一年中就能培育二代或多代,从而缩短育种时间、加速良种繁育。
如在进行甘薯杂交育种时,可人为缩短光照,使甘薯开花整齐,以便进行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又如根据我国气候多样性的特点,可进行作物的南繁北育,利用异地种植以满足作物发育条件。
如SDP玉米、水稻均可在海南岛繁育种子;LDP小麦、油菜等,于夏季在黑龙江或青海、冬季在云南繁育种子,能做到一年内繁育2~3代。
根据光周期理论,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在育种时,应注意亲本光周期敏感性的特点,一般选择敏感性弱的亲本,其适应性强些,利于良种的推广。
2.5.3控制花期利用人工控制日照长短的方法可提早或推迟开花时期,这在园艺花卉栽培上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