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共40页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仍将持续……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二)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岩层受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地质活动与山地地形变化

地质活动与山地地形变化

地质活动与山地地形变化山地地形是由各种地质活动所形成的。

地质活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等,这些活动对山地地形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活动中,地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山地地形的变化。

地震是由地壳的运动引起的,当地壳发生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地壳的断裂会引起地表的震动,从而导致山地地形的变化。

地震的震动会使山体发生位移,导致山地地形的隆起或沉降。

有些地震还会引发山崩和滑坡等现象,进一步改变山地的地形。

地震还会引发火山喷发。

当地壳断裂时,地下深处的岩浆会冒到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的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覆盖在山地表面,改变山地的地形。

火山活动还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口和火山锥等。

这些地形特征与山地原本的地形有很大的不同。

地壳的运动也会影响山地的地形。

地壳的运动包括地板运动和地壳变形,这些运动会使山地发生抬升或降低。

当地壳向上抬升时,山地的地形会隆起;当地壳向下陷落时,山地的地形会沉降。

这种地壳运动是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是在数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才能显现出来。

风化侵蚀是地质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对山地地形的变化影响最大。

风化侵蚀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冻融作用和风力等因素引起的破碎和剥离;化学风化是指由水和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岩石溶解和分解。

这些风化作用会导致山地地形的侵蚀和削减,形成山谷、峡谷和河流等地形特征。

地质活动对山地地形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等地质活动会改变山地的地形,形成各种地形特征。

这些地形特征是山地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地质活动与山地地形变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保护山地环境和利用山地资源。

地质活动与山地地形变化山地地形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地质活动密不可分的。

地质活动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这些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山地地形的形态和特征。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2 地形变化的动力 (41张)

2022-2023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2 地形变化的动力 (41张)

断裂带 褶皱山系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以 垂直运动为辅。
台湾海峡的形成; 意大利那不勒斯 湾海岸的变迁
二、地质构造
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 2.类型:褶皱与断层。
①褶皱
二、地质构造
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 2.类型:褶皱与断层。
①褶皱
背斜 向斜
如何来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断层形成示意图
上盘 下盘 断层断开前的情况
逆断层
正断层 平移断层
二、地质构造
1.概念: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 2.类型:褶皱与断层。 3.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①褶皱 未侵蚀地貌 背斜--形成山岭 向斜--谷地、盆地
四姑娘山
地形? 地质构造?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 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①~⑦代表岩石由老到新
背斜与向斜的特征比较
判断褶曲类型的依据: 岩层形状、岩层的新老关系
褶曲类型 背斜 向斜
岩层形状
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向上拱起
中间老 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
中间新 两翼老
②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 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常见的断层地貌有断层崖、断 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山等。
研究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油、气埋藏 背 隧道选址 斜
顶部宜建采石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斜
地下水储藏,有“自流井” 岩层下凹,易汇水
泉、湖分布,河谷发育 断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内 部的能 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高低起伏,形成 高山和盆地
内力作 用
外力作 用
地壳活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地球外部 的能量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 盆地,使地表趋 于平坦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 地
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 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
背斜 山
褶皱
向斜 谷
(二)、断层
什么叫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 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会发生破裂, 并且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沿断裂面有明显错动, 位移。
c
a
b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 流水作用:
(1) 流水的侵蚀地貌:
河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壳 运 动
垂直运动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主要观点:: 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 板 海上----海洋、海岭 张裂区 块 陆上----裂谷、断层 (生长边界) 构 形成的 大洋板块与 海上---海沟 造 地 形: 相撞挤压区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 学 (消亡边界) 陆上----海岸山脉 说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2) 流水的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2.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
(2)沉积地貌:
沙漠中的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

地壳运动详细收藏版

地壳运动详细收藏版

地壳运动折叠编辑本段运动分类折叠按照方向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地壳运动示意图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水平和垂直运动比较地壳运动运动方向岩层表现运动结果水平运动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弯曲隆起,或断裂张开巨大的皱褶山脉、裂谷、海洋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地壳抬升或下降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二者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2、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折叠按照速度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

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地壳运动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

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

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地壳运动的分类,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表所示:地壳运动分类表序号分类依据地壳运动类型1参照物1、以黄道面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2、以地轴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3、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4、以地表物体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堑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在地质时间尺度内的变动和变化。

这些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岩石圈板块运动、地壳形变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板块的推拉和碰撞是主要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方式。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都是由若干个岩石圈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形变和地形特征的形成。

例如,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推移形成了山脉。

当一块板块向另一块板块推移时,由于地壳的折叠和变形,形成了巍峨的山脉。

山脉通常是由多个地震带组成的,这些地震带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表现。

除了板块的推拉与碰撞,地壳运动还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沉降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突然释放能量的现象,通常是由板块运动造成的。

当板块之间的摩擦力超过地壳的强度限制时,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能够导致地壳的破裂和形变,从而造成地表地形的变化。

火山则是地球内部熔岩和气体通过地壳裂缝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在地表上,逐渐积累形成火山岛、火山链或火山山脉。

地壳沉降是地球表面下沉的现象,通常与地球内部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有关。

当一块岩石圈板块下沉时,会导致地壳沉降,形成河谷、湖泊等地形。

根据地壳运动和地表地貌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首先是构造地貌,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面抬升、下沉或者褶皱变形等现象所形成的地形。

山脉、高原、峡谷等都是典型的构造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形成的,通过板块的推力形成了高山和峡谷。

其次是侵蚀地貌,这是由于气候、水体、风力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

河流侵蚀造成的河谷、冰川侵蚀造成的冰川谷、海浪侵蚀造成的海岸线等都是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例如,世界著名的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最后是沉积地貌,这是由于河流、风力、海洋等对地表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

地壳运动与地貌

地壳运动与地貌

【解析】第 (1) 题,从条件中的峰林可知此地为喀斯特 地貌,苏 ( 江苏 ) 、湘 ( 湖南 ) 、新 ( 新疆 ) 、内蒙古无大面 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是典型地区,故C选项正 确。第(2) 题,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 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 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 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 蚀,故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 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 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
使坡面地表破碎
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山 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 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 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在干旱地区,风 扬起沙石,吹蚀 侵蚀 地表;侵蚀形成 风 大片的戈壁和裸 力 岩荒漠 作 风在搬运途中, 用 当风速减小或气 堆积 流受阻时,导致 风沙堆积
【2—2】(苏北四市2013届9月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 剖面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岩环境、 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回答问题。
【2—2】(苏北四市2013届9月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 剖面图,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岩环境、 变质环境,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回答问题。 若岩石c 为大理岩,则岩石d形成的地质环境和过程 是( )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 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 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由洪积 — 冲积平原、河漫滩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它们的差异比较如 下:
【考点3】
地壳组成、运动与地貌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中图版必修一)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 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反映生长边界的字母是__________,反映消亡边 界的字母是_________。(2分) (2)图中LM间的板块名称是____________。(1分)
(3)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______个。(1分)
10.意大利维苏威山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活火山。意大利多火山
活动的原因是( )
A.地处非洲板块的张裂带上 B.地处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C.位于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上 D.非洲与亚欧大陆相互碰撞挤压造成
【解析】9选C,10选B。第9题,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上。第
10题,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
【解析】3选C,4选A。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边界类型
的判读。第3题,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 4题, 从图中图例来看,板块边界反方向受力,应为生长边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发生里氏8.8级
大地震,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北纬31度,东经103.4 度)几乎完全对穿。据此回答5~7题。 5.此次地震与哪两个板块运动有关(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地球上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

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

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
岩层形成
岩层呈水平状态
岩层受挤压力作用
岩层弯曲变形,发生褶皱
基本形态
形态特征
地表形态(地形)
背斜
向斜
是不是背斜的地质构造一定会形成山地,而向斜构造就一定形成谷地呢?请同学们来分析褶皱岩层的受力情况(投影或板图)
(指导学生分析向斜槽部B和背斜顶部A的受力情况,判断其岩性软硬,推断其形成的地形,完成以下表格及课本P39思考题)
(学生观察课本P40景观图,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
[学生活动]课本P37思考题
[过渡]板块运动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即海陆变迁、造山运动等)具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常看到的地形,更多的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讲述]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那么地壳运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看到地层的倾斜、弯曲,它们大多是岩层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而形成的,这就是褶皱(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一般来说,背斜作用形成山地,向斜作用形成谷地,(投影以下表格)

地壳的运动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运动与地质作用

海蚀崖
海滩
沉 冰川沉积 积 流水沉积 作 用 风力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 重小的后沉积
固结成岩——沉积岩(层理)
化石
各种外力作用形式的相互关系
风化壳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 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 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向斜槽部凹陷,易汇集水 。
地震
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全球统一,一个) 烈度:各地的破坏程度(各地不同,多个)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安 第 斯 山 脉
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频繁(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华 山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对地表的 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相互关 系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壳的运动及变化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壳的运动及变化
高三第一轮复习地壳的运动 及变化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地壳运动概述 3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 4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 5 地壳运动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6 高三第一轮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地壳运动概述
地壳运动的概念
添加标题
地球观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地球观测技术不 断进步,如卫星 遥感、地震监测 等。这些技术将 有助于我们更准 确地监测地壳运 动,预测未来趋
势。
添加标题
程, 预测未来可能发 生的地震、火山
等地质灾害。
添加标题
人类活动对地壳 运动的影响:人 类活动如开采、 工程建设等可能 对地壳运动产生 影响。未来,我 们需要更加关注 人类活动对地壳 运动的影响,采 取措施减少潜在
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
地震及其成因
地震的定义和分类 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地震波和震级 地震的分布和危害
火山喷发及其成因
火山喷发的定义和类型 火山喷发的成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现象 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滑坡、泥石流及其成因
滑坡定义、分类及特点 泥石流定义、分类及特点 滑坡与泥石流的成因分析 滑坡与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影响
YOUR LOGO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自转与离心力作用
地球自转: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是地壳 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离心力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壳各部分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导致地 壳发生运动和变化。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地球自转、离心力作用、 板块构造等,这些规律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和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二节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一.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自形成以来,各个部分和各个质点都是运动着的,并促使地壳的构造不断变化和发展。

这种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控制地表海陆分布的轮廓,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改变着岩层的原始产状,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因此,地壳中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地壳内部物质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

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但更多的是不被感受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的极其缓慢,例如,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但是在四、五千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这里还是一片海洋。

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约一千米。

据大地水准测量,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

2.构造运动的划分构造运动根据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研究方法分两类:发生在晚第三纪以前各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叫老构造运动。

发生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的构造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人类历史(四、五千年)到现在的新构造运动,也叫现代构造运动。

老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不同。

老构造运动主要研究地层的变形与错位;而新构造运动由于时间较短,地层变形不连续或不显著,所以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当然,新构造有时也表现为地层的变形和断裂等);至于现代构造运动则可以用考古法、历史法,甚至必须用仪器进行定量现测才能察觉。

** 近代地壳运动例子对于现代地壳运动,常采有大地测量和天文测量方法,即定期观测一点(线)的高程和经纬的变化,以测出地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如美国西部一条著名的圣安得列斯断层,是在1.5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时形成的,根据断层两侧同一岩层对比,平均每年位移3.2毫米。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碰 撞 边 界
大陆 板块 ↕ 大陆 板块
喜马 高大 拉雅 山脉、 山脉、 高原 青藏 高原
板 块 碰 撞
大陆 板块 ↕ 大洋板 块(俯冲 俯 角小) 消 冲 亡 边 大陆 边 界 板块 界 ↕ 大洋 板块 (俯冲角 大)
美洲大 陆的安 海岸 第斯山 山脉、 脉,秘 海沟 鲁、智 利海沟
太平洋 陆缘 西部的 岛弧、 海沟、 海沟 岛弧链
2、地垒和地堑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垒 地貌: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华山、庐山、泰山 )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下沉的:地堑 地貌: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构造
概念
发育的地形
实例
在断层中 两侧陷落、 常发育成陡 地垒 中间突起 峻的山峰 的部分 中间部分 地堑 相对下沉 的断层 常有许多典 型的构造盆 地或谷地
【典例 1】读图 2-3-2,回答下列问题。
图 2-3-2
(1)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属于向 斜的是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
分组讨论:为 何会出现向斜 成山、背斜成 谷这种地形倒 置现象?
①褶皱形成初期: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 期 ,由于 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 斜形成山; 向斜形成谷。
②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地球地形地壳运动[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地球地形地壳运动[下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半圆
长度 指导方向
等长 南北方向
代 号 东经(E)
西经(W)
纬线
圆圈
不等长
东西方向 南纬(S) 北纬(N)
• 南北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纬度__0_°)为界。
• 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西经20 °和东经160°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限。
东半球:西经20 °~0 °~东经160 ° 西半球:东经160 °~180 °~西经20 °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鞍部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时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1、请读下列等高线图并回答:从B处爬到A处和从C处爬到A处相比, 哪个更容易,为什么?
2、读左图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上的字母配对
A—— E B—— F C—— G D—— H
北纬40度 西经20度
南纬30度 东经170度
C
110 120
40 30 20 130
北纬40度 东经120度
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 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D )
10 o
A
20 o
P 30 o
40 o 30o 20 o
30 o
C
20 o
P
10 o
20 o 30 o 40 o
10 o
B
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 机肥料,并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 矿产
复习要点梳理3 地震
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如同竹筷般地产生断裂或错 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结构


震中距
地震的预防
震源
产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地理课研究地壳运动的影响

地理课研究地壳运动的影响

地理课研究地壳运动的影响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表面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形起伏等,是地球表面上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现象之一。

地壳运动直接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地壳运动的影响。

一、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地壳运动是导致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地热活动和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将会导致地表的变动,如地形起伏的变化、山脉和平原的形成,甚至是新大陆的出现和旧的大陆的消失。

举个例子,印度和亚洲地壳板块的碰撞,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地壳板块逐渐向上推动,导致了山峰的上升和山脉的形成。

在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通过地壳的变化向各个方向传播,从而导致地表的憔悴变化。

二、地壳运动与自然环境地壳运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灰烬和毒气,这些物质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可能影响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

此外,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也会对地下水位、湖泊、江河等自然水域产生影响,导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地壳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壳运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历史上,许多世界著名的城市,如庞贝、敦煌和古巴格达,都因地震和火山喷发而被毁灭。

同样,在现代社会,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壳运动还会对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社会生产、生活和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在应对地壳运动的过程中,人们也积极探索寻找消除或减轻地壳运动带来影响的方法。

例如,地震预警、火山监测和灾害防范工作等,这些手段在保护人类生命和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地壳运动影响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解并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不仅有助于科学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同时也有助于人类对地球的可持续使用和守护。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地球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行星,其地壳表面的地形是由地壳运动所形成的。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岩层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

这些运动与地质构造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地形,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地貌特征。

一个重要的地壳运动现象就是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板块,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在地幔上运动着。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板块运动会引起地壳的挤压、拉张和滑移,最终导致地形的变化。

例如,两个板块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地壳发生弯折和隆起,形成了许多山脉。

而两个板块分离时,地壳会发生断裂和裂谷的形成。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地壳板块移动过程中的应力积累,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释放,形成地震现象。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和震动,从而引起地形的变化。

较强的地震可以造成地表的抬升或下沉,从而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

例如,1915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导致了旧金山湾区的地面下沉,改变了湾区的地形。

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的一个重要体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出地表的地质现象。

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地下的岩浆可以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和温度高的气体,喷出的岩浆会在地表冷却降凝,形成火山锥和火山岩层,而喷出的气体会形成火山口周围的火山灰和熔岩流。

这些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和熔岩流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形成火山丘、火山口和火山岛等特殊地貌。

地形演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过程。

地形演变涉及蚀变、堆积、溶解和重力作用等多种地质过程。

其中,侵蚀是地形演变中最为常见和显著的现象之一。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壳表面的岩石会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因素的侵蚀,逐渐剥蚀岩石表面的松散物质,形成河流、峡谷、河谷和峰丛等地貌。

此外,堆积也是地形演变的重要过程,它主要指河流、冰川、风等带来的沉积物在地表堆积,形成平原、冲积扇、地堑和沙丘等地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