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
第三篇范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主题与个人感受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深奥的经济学著作,但其主题却触及了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就业与经济稳定。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对现实世界深度思考的旅程。
书中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凯恩斯通过严谨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并非偶然,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经济政策有了新的理解。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是冷冰冰的数据和模型,更是一门关乎每个人生活幸福的学科。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经济政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
第四篇范文:《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著作。在分析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书中,凯恩斯还对货币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得出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凯恩斯的理论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他通过对现实经济数据的分析,证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性,并为企业、政府和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本书发表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迅速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并对全球经济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凯恩斯的这本书具有清晰的逻辑框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就业问题,第二部分分析了利息问题,第三部分探讨了货币问题。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主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在每一部分中,凯恩斯都先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实证数据对理论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本书的内容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后感

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后感

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也是经济学家们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基本原理到实际应用,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到实际的经济政策,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思想独特,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必读之书。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理论,即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利率降低,从而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的繁荣度。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货币通论”,即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国家的生产量相匹配,以确保经济的稳定。

总的来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优秀的经济学著作,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想框架,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学,并且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经济学知识。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提倡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被誉为“凯恩斯革命”。

因此,有人把凯恩斯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关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以前在高中政治历史课本上就略有接触。

尤其是高二选修的《经济学常识》一书,其第二单元系统讲述了“凯恩斯革命”。

我对凯恩斯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思想记忆尤为深刻。

因为08年我参加高考时,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的理论考了一道大题目。

今年在《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课中,老师又着重介绍了《通论》这本书,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读一读的欲望。

很可惜,我在图书馆并没有搜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

还好,我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

我阅读的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系列由徐毓坍翻译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我着重看了出版说明、引论和消费倾向三部分,中间的和最后的基本没看。

一来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我对凯恩斯的中心思想已基本了解;二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数学推理知识,由于大学政教专业不学高等数学,因此,像这种充满数学推理和逻辑性很强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十分晦涩,很难读下去。

下面,我就我读过的部分谈谈我对本书的看法。

(一)内容概要本书共六编24章。

第1章《正名》中,作者阐释了名为“通论”的原因:在于说明经典学派的假设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具普遍性,从而阐释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之外建立的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经济与贸易1104班黄万情 533作者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

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193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1936)是他的三本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时,凯恩斯摒弃了正统的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的理论基础,倡导政府积极干预国家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大萧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政府要向办法促进有效需求,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就业、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的难以实现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在宏观经济学中曾学习过: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家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必然供过于求,企业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货或者降价促销,这就导致利润下降和减少工人以缩减成本。

记得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曾了解到,大萧条时美国资本家把新鲜的牛奶倒入河里,也不用于销售——这就是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

所以当出现经济萧条情况时,最重要的是促进就业,增加有效需求,而这些凯恩斯认为应该由政府干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姓名:郑珺班级:法学102班学号:22610219I原文摘抄第一卷引论第2章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①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②严格意义的不自愿失业,并不存在;③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第二卷定义与观念第4章单位的选择三在讨论就业理论时,凯恩斯建议只引进两个数量单位,即币值量和就业量。

(P32)第5章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一对价格的期望值(短期期望值)期望值(P36)未来报酬的期望值(长期期望值)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经济体制中都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存在,所有活动都是以往各种预期状态的产物。

(P39)二1、在实践中,以影响就业量而言,当前产量的预期售价大致就是最近产量的实际售价。

(P39)2、如果商品是经久耐用的,那么生产者的短期期望值是建立在投资者的当前长期期望值之上的。

(P40)第6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一、收入毛收利(雇主收入)净收入(可用收入)二、储蓄与投资储蓄:收入超出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

第7章进一步探讨储蓄和投资的意义三设以前的就业量与产量为已知,又设雇主预期,投资减储蓄之差额将增加,则雇主将增加其就业量与产量。

(P62)四“如果实际储蓄量,大于长期均衡中充分就业状态下之储蓄量,则谓之有强迫储蓄。

”(P63)五产量增加;在银行提供贷款时出现的三种倾向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增加;(P65)以货币来衡量的工资单位的增加。

第三卷消费倾向第8章消费倾向:I客观因素一1、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交点。

(P71)2、1、收入量社会的消费量2、客观环境(P72)3、该社会居民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个人习惯及收入分配的原则二1、工资单位的变化;;2、收入与消费之间差额的变化3、在计算净所得时并未计及的资本价值之不虞之变;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4、时间贴现率的变化(P73-75)5、财政贴现率的变化6、人们改变其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期望三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济
通论
货币
凯恩斯
经济学
工资
政策
第章
需求
就业 社会
边际
理论
投资
数量
原理
消费
问题
经济衰退
01 第一卷 引论
目录
02 第二卷 概念与观念
03 第三卷 消费倾向
04 第四卷 投资诱惑
05
第五卷 货币工资和价 格
06
第六卷 一般理论所引 发的若干短论
公共投资可以击败经济衰退?裁员、降薪能够拯救失业危机?税收政策改革如何还富于民?代币主义能否治 理通货膨胀?理解经济现状,探求解困良方一切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始!本书诞生于人们拯救经济危 机的关键时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被誉为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殿堂级作品。它开 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也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围绕着“经济危机”“大萧条”,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 到人性心理规律,再到金本位制、货币供给、预期、真实冲击等各视角给出系统性解释和政策建议,“看得见的 手”已经永远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
第20章就业函数①
第19章 货币工资的 变化
第21章 价格理论
第六卷 一般理论所引发的若干短 论
第23章 关于重商主 义、高利贷法、加
印货...
第22章 略论经济周 期
第24章 《通论》可 能产生的社会哲学
的总...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第一卷 引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著的一部经济学著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市场经济会出现失业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和调节。

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凯恩斯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找到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通过阅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我们应对当代经济挑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另外,通过阅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我也对经济学家凯恩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凯恩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于经济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以及对于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理论,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我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代经济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经济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研究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我们应对当代经济挑战做出更大的贡献。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是很有启发的。

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自由竞争,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最终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趋于一致)陷入“经济学危机”。

基本观点在《通论》中,凯恩斯驳斥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表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平衡,就是创建在供给本身缔造市场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平衡。

他说道,这只适合于特定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就是大于充分就业的平衡,因而他自称为他的劳动力理论才就是通常理论,即为通论,既可以表述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以表述大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凯恩斯指出,之所以发生有效率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是因为“消费女性主义”、“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有效率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促进作用。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通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财政12-1 魏泽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20世纪前半叶世界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者,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

在凯恩斯在世的这半个多世纪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一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由于资本主义各国内外矛盾的不断加深和尖锐化,在这不太长的年代里,爆发了七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理了两次世界大战。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就是在这个多事的、动荡不定的时代背景下,孕育、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凯恩斯生前最后的也是最出名、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通论》的问世,被西方经济学家们视为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凯恩斯革命》一书中写道:“简单古典体系与凯恩斯简单模型之不相容清楚地表明革命意味着什么。

”那么,《通论》一书究竟提出了什么观点,使得其与新古典经济学发生巨大的矛盾,从而对传统经济学产生了强大的冲突呢?一、理论前提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假设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一般情况;它所假定的情况,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的极限点,也不符合我们实际生活在其中的经济社会的现实。

例如,其就业理论的假设前提是:①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②当劳动的就业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而《通论》强调“通”字,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二、研究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着重于个量分析,主要考察个体经济的运行和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通论》则着重于总量分析,创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和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对付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长期经济增长,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商业循环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的对策。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29年至1933年间的大萧条,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空前震荡和深远影响。

在经济理论界,传统的基于萨伊理论的自由放任思想遭到严重挑战——生产过剩、大规模失业等种种现实危机,显然不能用以往庸俗经济学中所假设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等理论来解释。

在现实世界,要求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尽快寻求摆脱危机之策的呼声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应运而生。

正如书名所示,《通论》一书的基本论述从就业理论、利率理论和货币及物价理论三方面展开,分别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假定予以批判,同时提出并建立了全新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在引论部分,凯恩斯便开篇明义地指出,“经典学派2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是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3。

具体来说,凯恩斯认为,在以往传统经济学“供给本身自动创造需求”的假定下,资本主义经济总是能够借助市场供求力量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不会出现所谓的生产过剩、失业等经济危机。

然而,凯恩斯提出,萨伊定律的应用本身就有其局限性。

其假定的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只适合于长期中的特殊情况;在通常情况下,经济体在短期内往往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经济波动的特点、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不能完全由传统的长期理论来充分解释。

因而凯恩斯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通常情况下的”理论,即通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当时现实中的偏离均衡的状态呢?对此,凯恩斯提出了重要的“有效需求原则”,即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

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

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

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

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

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

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

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

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劳动市场论。

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

第二,利息论。

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

第三,旧货币数量论。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货币通论读书笔记【篇一: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

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

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

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

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最简单的一种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所需要的其它东西。

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

所以,按照萨伊的说法,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因此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

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交换。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

利息理论读书笔记利息理论读书笔记【篇一:通论读书笔记汇总】通论一、“有效需求”及《通论》概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将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作为论证的起点。

凯恩斯首先指出,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基于两个假设。

一是工资等于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二是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

前者构成了就业的需求曲线,后者构成了就业的供给曲线。

针对于此,凯恩斯则通过对于经济现实状况的考察,否定了第二点假设。

他认为:“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实际工资下降一般不会使在现行工资下的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

如果说会使劳动供给量低于价格上升前的实际就业量的话,那就等于说:现在的失业者虽然愿意在现行的工资下就业,但却会在生活费用稍微上涨时,拒绝为现行工资而工作。

”此外,作者也不同意工资协议可以直接决定实际工资的一般水平这一假设。

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将失业严格限制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两类。

而通过指出“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就业理论中“充分就业”的基本前提。

不过令人多少感到困惑的是,用显而易见的经济现实证伪充分就业理论,在今天看来并非难事,那么古典经济学家们固守自己的理论到底为何?随后,凯恩斯将矛头对准了“供给创造需求”的学说,该学说由萨伊、李嘉图等经济学家构建,并一直居于经济学课堂的主流。

该学说认为,“在产量和就业的任何水平,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

” 这实际上是指出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普遍形成一致。

然而,凯恩斯则对此予以否定,整本《通论》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在构建对储蓄、投资各自内生因素及其之间关系的全新理论框架。

此外,作者对于穆勒及庇古等学者将实物交易与引入货币后的经济体系等同提出了质疑。

后来的内容的确证明,货币绝非简单的交易媒介,相反,其引入使经济运行机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凯恩斯试图建立起结合货币理论与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关于货币经济的统一理论体系,这可以被视作其理论的主要突破之一。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一)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

《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

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6 篇24 章。

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一、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当就业量不变时,二、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

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

第二篇中,他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

第三篇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

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

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

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它于1936年出版,旨在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提倡政府干预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一场经济学理论的革命,被誉为“凯恩斯革命”。

因此,有人把凯恩斯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关于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以前在高中政治历史课本上就略有接触。

尤其是高二选修的《经济学常识》一书,其第二单元系统讲述了“凯恩斯革命”。

我对凯恩斯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采取财政赤字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思想记忆尤为深刻。

因为08年我参加高考时,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的理论考了一道大题目。

今年在《西方经济学原著选读》课中,老师又着重介绍了《通论》这本书,这更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读一读的欲望。

很可惜,我在图书馆并没有搜到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小遗憾。

还好,我在网上搜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

我阅读的是199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系列由徐毓坍翻译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我着重看了出版说明、引论和消费倾向三部分,中间的和最后的基本没看。

一来由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我对凯恩斯的中心思想已基本了解;二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数学推理知识,由于大学政教专业不学高等数学,因此,像这种充满数学推理和逻辑性很强的书籍对我来说就十分晦涩,很难读下去。

下面,我就我读过的部分谈谈我对本书的看法。

(一)内容概要本书共六编24章。

第1章《正名》中,作者阐释了名为“通论”的原因:在于说明经典学派的假设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具普遍性,从而阐释其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之外建立的一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著作,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观点和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主要内容概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要探讨了经济活动中就业、利息和货币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凯恩斯在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认为调节经济活动的关键在于有效需求的管理。

他指出,在经济不景气时,个人和企业倾向于保存现金而不愿进行投资,从而导致需求不足,进一步削弱经济活动。

对此,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以促进经济复苏。

在书中,凯恩斯还详细阐述了利息的形成和货币市场的作用。

他认为利息是资本的“支付价格”,是追求流动性的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

而货币市场则通过调节利率和供求关系来影响投资和储蓄行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不同,强调货币的主导地位,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讨论了失业问题和经济周期等重要议题。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经济活动不足造成的结果,而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他主张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扩大就业机会,从而消除失业。

读后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一本非常有洞察力和启发性的书籍。

凯恩斯在书中对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当前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重要思路。

首先,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指出,经济活动的关键在于需求的管理,而不是供给的调节。

这一观点为解决经济不景气和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并促进经济复苏。

其次,凯恩斯在书中对货币和利息问题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货币政策的调控对经济活动有着直接影响。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俞伟伟05022028一本不朽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投资家,对于凯恩斯我想稍微有点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都不应该陌生,他可以称为现代宏观经济的创始人。

而正是《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在1936年的出版,开创了这个新的经济学领域。

就是在这本书里,凯恩斯推翻了以萨伊定理为基础的充分就业均衡的古典教条,提出了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新理论,以阐明现代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以上是关于作者的介绍,我下面要说的就是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虽然我把它读完了,但是对于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甚理解,因为很多内容都太概括了,还有很多术语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学常识和基础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谈去深究它其中的内涵。

总之,通读一遍之后,觉得很受打击,因为以前学过宏观经济学,可是还大部分都看不明白。

后来我又找了高鸿业的《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它是一本解读《通论》的书),才知道“在整个经济学的历史中,该书仍然是最难懂的著作之一……难于理解的文句,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以及一次又一次脱离正题的论述。

”(引自英国经济学说史的权威人士劳布教授的话),萨缪尔森也说“它是一本撰写不良的书,结构松散;任何外界人士,如果仅凭该书的过去声誉而购买该书的话。

他的购书款可以说上当受骗了。

”由此可见对于该书的深度毋庸置疑了。

以上是很多读过的人对于该书的感觉,一个字——难。

但同时我们可以估计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不去读这本书,因为它在经济史上的意义太重大了。

就经济理论上的独创性以及影响人类历史之深远而言,该书可以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媲美。

《国富论》推翻了风靡整个欧洲达数世纪之久的“重商主义”,进而带领资本主义走向新纪元。

接下来的《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弊端展开猛烈抨击,揭露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

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

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是很有启发的。

历史背景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自由竞争,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最终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趋于一致)陷入“经济学危机”。

基本观点
在《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他指出,以往传统经济学中所谓的均衡,是建立在供给本身创造需求这一错误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就业均衡。

他说,这只适合于特殊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则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而他自称他的就业理论才是一般理论,即通论,既可解释充分就业的情况,也可解释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2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他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首先批驳了以往的“经典学派”根据萨伊定律对于充分就业均衡所作的错误假设,指出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自愿失业”、“摩擦失业”,而且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

这种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通常存在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所谓“有效需求”,按凯恩斯的解释,就是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即“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点之值”。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

有效需求表现为收入的消费,当就业增加时,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快,因此经常引起需求不足。

这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原因,为此,就需要增加社会投资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借此扩大就业量。

有效需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消费物的需求和对投资物的需求,那么只要找到影响这两个方面需求的变动因素,就可以探寻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所在,于是凯恩斯转向三大心理规律的分析。

3 三大心理规律
对于消费物的需求,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对投资物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货币利息率”,因此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

这是凯恩斯这个就业理论的支柱。

第一,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凯恩斯把消费倾向看作是收入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则是指增加的收入量和增加的消费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凯恩斯这样来定义资本的边际效率:“我之所谓资本之边际效率,乃等于一贴现率,用此贴现率将该资本资产之未来收益折为现值,则该现值恰等于该资本资产之供给价格”。

实际上,这就是资本家预期的利润率,即预期收益和供给价格的比率。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个人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愿望和数量。

也就是说,货币供应数量影响利息率。

那么灵活偏好则是不同利息率水平上人们对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原因在于人们有货币在手比较灵活。

4乘数原理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本身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变动的倍数。

5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方法,假定总供给是既定的,因而收入和就业水平完全由总需求来决定。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是同方向的变动:总需求越高,收入和就业水平也越高;总需求越低,收入和就业水平越低。

而总需求是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消费需求由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决定。

如果消费倾向不变,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化;如果收入水平不变,消费同消费倾向也是同方向变化。

投资需求则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决定。

利率的高低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给量。

当流动性偏好一定时,利率与货币供给量成反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一定时,利率与流动性偏好成同向变动。

流动性偏好取决于人们对于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因此,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心理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进而,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所决定的收入和就业水平,往往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从而使得经济运行常常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并伴随着大量的、持续的非自愿失业。

工资理论
凯恩斯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决定就业量,而是有效需求所决定的就业量决定着实际工资。

这一工资水平高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因此,劳资双方关于货币工资的争执,主要是决定个人的相对实际工资,而不在于决定平均的实际工资。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通过对有效需求的作用来间接地影响就业。

但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所以他强调在短期中不宜采用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而应当用伸缩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工资稳定、物价上升,通过物价上升来降低实际工资,以此促进就业。

物价理论。

凯恩斯研究一般物价水平如何决定。

他认为应该把经济学分为:一方面适用于厂商或单个行业的价格决定理论,研究如何把既定数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及其报酬大小;另一方面则适用于社会总体的产量和就业量的理论。

进而,凯恩斯认为:在短期中,一般物价水平部分取决于边际成本中的各生产要素的报酬,部分取决于生产规模;而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来决定的。

总的来看,凯恩斯认为:一方面,在短期中,一般物价水平由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决定,货币数量变动是通过影响它们才对物价发生作用的;充分就业之前的货币数量变化既会引起物价变化,又会引起产量改变,充分就业后的货币数量变动则仅仅影响物价。

另一方面,在长期中,国民收入和货币数量的关系取决于流动性偏好,价格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则取决于工资单位上涨速度与生产率增加速度的对比。

7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萧条、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这是由于投资率波动引起的,而投资率的波动又主要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

当繁荣趋向顶点时,资本品巨大需求压力使得它的重置成本的提高,构成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同时,资本边际效率还取决于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当前预期。

但是,这种预期的基础是靠不住的。

由于预期的依据捉摸不定,所以它面临的是突然和剧烈的变动,成为降低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萧条。

凯恩斯认为经济的复苏主要依赖资本边际效率的回升。

为了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凯恩斯赞成双管齐下的政策组合:1.在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时,由社会控制投资量;2.实施增加消费倾向的各种政策。

不过,他更倾向于采用财政政策而非货币政策来缓解波动。

凯恩斯主义适合中国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无论承认与否,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各级政府和绝大部分官方经济学家,事实上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他们不相信市场经济有一种自发的力量达到充分就业,同时发挥出社会的潜在产出。

他们认为,中国的广大人民天然地存在着“需求不足”的倾向,即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同时不足,必须以强势的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和政府指导下的国有企业投资来弥补。

此外,鉴于私人企业经常出现所谓“盲目性”的扩张,以发改委为首的计划机构不停地发布产业指导政策,试图消除产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以上绝大部分都符合凯恩斯主义的原理(除了制订产业政策一点有待商榷之外)。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可靠,是一个广为争议的话题。

然而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凯恩斯主义不能发展中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爵士的整套经济学理论,都不是为中国这样的转型期的贫穷国家而设计的,他的以政府开支增加总需求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也不可能被中国这样的国家照搬。

恰恰相反,凯恩斯爵士对财政政策和增加投资的缺点的批判,可以说句句都正中中国的软肋。

如果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和经济学家认真研读了凯恩斯的著作,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正走在他当年深感忧虑的道路上,这条道路将导致经济长期不均衡,充分就业长期无法实现,经济效率长期低下。

从凯恩斯本人的著作中,我能够得出的最肯定的结论,就是中国绝不应该采取所谓的凯恩斯主义,作为经济指导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