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1

合集下载

(劳动法)名词解释(1)

(劳动法)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劳动法)1.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

2.劳动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3.休息权休息权是我国宪法以及劳动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的权利。

4.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5.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6.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7.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劳动权利能力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10.劳动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11.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2.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指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是13.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14.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依法协商达成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5.录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被录用劳动间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6.聘用合同亦称聘任合同,是指聘用单位与被聘用劳动者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7.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18.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2024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2024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一)引言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策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的全过程管理活动。

而劳动法是指国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系进行规范的一整套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劳动法相关内容。

一、招聘与录用1.明确用工形式:劳动法规定的用工形式,如全职、合同工、劳务派遣等。

2.遵守招聘程序:制定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公开招聘,避免歧视性招聘行为。

3.合法招聘条件:根据劳动法规定,确保招聘条件符合法律要求。

4.明确录用程序:制定明确的录用程序,确保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

5.遵守用人单位责任: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如签订劳动合同、提供劳动保险等。

二、劳动合同1.明确合同要素:劳动法规定的合同要素,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2.保障双方权益: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益、义务,确保合同公平合法。

3.合同签订与变更:签订劳动合同应符合劳动法规定,并严禁擅自变更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解除:按劳动法规定的条件,正确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事宜。

5.劳动争议处理: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三、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险1.最低工资保障:按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得少于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合理薪酬制度: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保障员工劳动报酬的公平与合理。

3.社会保险缴纳:按劳动法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其合法权益。

4.带薪年假与休息日:合法享受带薪年假和休息日,保障员工休息与生活质量。

5.职工福利待遇:提供合法、合规的职工福利待遇,体现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

四、劳动时间与休假1.劳动时间安排:合法安排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避免超时劳动。

2.加班与补偿:按法定规定合理安排加班,确保加班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3.年假与事假: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年假及事假,保障员工休息与休假权益。

4.产假与病假:合法安排产假及病假,保障员工的生育与健康权益。

5.休息日与节假日:合法安排员工的休息日和节假日,确保员工合法休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调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调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调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劳动合同第三章工资第四章劳动时间和休假第五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六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七章劳动保障监察第八章动态管理第九章纠纷处理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和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基本劳动制度,即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第三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受教育的权利,享有相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条国家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益,保障劳动者参与劳动管理和劳动保护。

第五条国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制裁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维护劳动秩序。

第六条法律对公民的劳动标准的保护和监督应当适应和引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国家通过加强劳动监察,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制度,促进全体劳动者健康地从事生产和工作。

第八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和保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劳动者。

第十条工会作为职工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协调。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秩序,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十二条党的工作部门依法协助各级政府做好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的调处工作。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以及变相地对劳动者实施报复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国家保护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享有的权益,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享有补偿。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剥夺劳动者休假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以警告,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两倍的赔偿。

第十七条劳动者享有从业资格,经批准或者登记注册后依法从事劳动工作。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采取调整劳动用工的措施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劳动者说明,听取劳动者的意见。

劳动法第1阶段练习题

劳动法第1阶段练习题

劳动法第1阶段练习题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劳动法》第 1章至第 4 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A、同一用人单位劳动者甲为劳动者乙担保向银行借款关系B、劳动者按国家房改政策购买用人单位原分配住房而发生的关系C、四川一农家女被广州一饭店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D、两个企业之间并购而发生的关系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3、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一般被认为是“工厂立法”的开端,也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这部法律颁布于( )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83年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是( )A、行政配置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B、市场导向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C、“两扇门”就业方针D、逐步实现充分就业5、未成年工是指某一年龄段的劳动者,下列劳动者属于未成年工年龄段的是( )A、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C、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D、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6、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以下方式解除劳动合同,具体是( )A、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解除B、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C、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解除D、无需提前通知,可以即时解除7、录用合同一般适用于招收( )A、有技术业务专长的劳动者B、普通劳动者C、法律顾问D、经济顾问8、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是( )A、劳动报酬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C、工作内容D、保密条款9、下列人员中适用《劳动法》的是( )A、无锡市环境保护局招用的环卫工人B、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C、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D、协和医院外科医生10、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 )A、民事法律关系B、经济法律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劳动法调整的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包括()A、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B、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C、处理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D、工会组织与单位之间的关系E、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2、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包括()A、东方歌舞团B、河北某杂技团C、北京某广告设计公司D、大连某足球俱乐部E、某校办工厂3、我国劳动法的作用包括()A、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B、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C、加强国家宏观调控D、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E、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4、从劳动法角度看,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的社会劳动。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5)12号)
l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主体资格
l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 位的管理,从事安排的有酬劳动;
l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延伸思考: l 出租车公司与司机之间的关系? l 小时工与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l 大学生兼职、大学生实习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
l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法主体间已经 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的 出现而引起法律关系中某些要素的变化。
l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法主体间的劳 动法律关系依法解除或终止,亦即劳动权利和 劳动义务的消灭。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 (1)劳动者管理方面的关系 (2)劳动力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3)执行社会保险方面的关系 (4)工会与职工、用工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 (5)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6)劳动监察方面的社会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l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从广义上说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 体劳动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中的劳动关系是从狭义上看:是指劳 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2.劳动关系的特征:

劳动法法条

劳动法法条

劳动法法条
一、劳动者和雇主双方当事人从事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有权享受该国和当地政府所保障的基本工资。

劳动者有权享受合理的工作时间、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业病及其他由工作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康复及治疗。

(二)劳动者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

雇主有义务提供安全、有利的工作环境,免受职业病及其他工作引起的疾病的影响。

(三)劳动者有权享受工伤等社会保障。

(四)劳动方有权根据合同要求享受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假期,并可以按照劳动法支付的劳动报酬,享受社会保障。

(五)劳动者有权参加工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雇主只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在合同期限内以任何理由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竞争和劳动权利保护:
(一)劳动市场的竞争不得侵犯任何形式的社会公平,不得以黑恶的手段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劳动者有权参加人权组织和推动劳动权利的活动,不受任何故意障碍。

(三)对各种形式的劳动强制令及其行为,都有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规定,任何侵犯劳动者权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三、反歧视:
(一)在雇佣、工作环境及收入等方面,劳动者不可因种族、宗教、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通过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通过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法律,下面给大家带来2018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新中国第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确定劳动标准的基本法。

此后,我国又颁发了一大批配套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保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非工勤人员;4、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包括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5、《劳动法》不适用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非农场的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三、促进就业和劳动合同制度1、促进就业劳动就业权是劳动者一切权利的基础。

促进就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责。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劳动法释义全文

劳动法释义全文

劳动法释义全文摘要:一、劳动法概述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三、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终止四、劳动报酬与工时五、劳动保障与安全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七、劳动争议处理八、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九、我国劳动法的特点与意义正文:一、劳动法概述劳动法是一部关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权益保障、权益平衡的法律规范。

我国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文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报酬、工时、劳动保障、安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等。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参加工会等。

这些权益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三、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终止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的条件、程序,明确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在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

同时,规定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事项。

四、劳动报酬与工时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待遇等。

此外,还对工时制度进行了规定,包括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等,以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五、劳动保障与安全劳动法明确了国家对劳动者劳动保障的责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进行了规定,包括禁止从事有毒、有害、危险和对妇女生理机能有害的高强度劳动等,以确保她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特殊权益得到保障。

七、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这些程序为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提供了法律途径。

八、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劳动法明确了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赔偿责任等。

劳动法全文下载劳动法全文

劳动法全文下载劳动法全文

劳动法全文下载劳动法全文劳动法全文20XX年劳动法有改变吗?据WTT了解20XX年我国劳动法没有变化,仍然使用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面是条例的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法全文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劳动法第一章

劳动法第一章

4
劳动法上的劳动:
1.是基于合同关系而产生的 2.是法律义务的履行 3.是有偿的 4.是职业的 5.存在隶属关系
5
(二)什么是劳动法?
1、 狭义:——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所制定和 颁布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综合性的劳动法典。 95.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09修正) 2、广义:——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其有密切联 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不仅仅包括劳动法典还包括了由人大和人大常 委会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国务院的部门 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司法解释、 甚至还可能是工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文件或者 是国际公约和条约等等。
20
具体包括:
1. 2. 3. 4.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招收录 用方面发生的关系 (必要前提)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市场相互选择而发 生的关系 (必要前提)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机构之间发生的关系
(直接后果)
5.
6.
工会代表劳动者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 位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与用人单位、 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法实施情况时与用人单位 之间发生的关系 (伴随发生)
29
二、劳动法的渊源
(一)含义:——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二)法律渊源 p75
1.宪法 ---------最重要的渊源 2.劳动法 --------最基本的渊源 3.其他法律-------重要的渊源 4.行政法规-------主要的渊源 5.地方性法规 6.劳动规章 1995.8.11《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7.工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认可或联合发布) 8.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公约 26个 9.司法解释

《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法》第一章考点手册

《劳动法》第一章劳动法概述001劳动法的概念(★★二级考点、一般为选择、名词、简答)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也称为劳动基本法。

3.劳动法上的劳动,指基于契约上义务在从属的关系所位置职业上有偿的劳动;也专指职工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法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义务的集体劳动。

”4.劳动法的渊源,亦称劳动法的形式,是指劳动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劳动法律规范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法律体系中。

5.我国劳动法渊源,按其效力层次与范围不同,分为:(1)宪法。

我国宪法关于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及与劳动问题相关的经济制度是我国劳动立法的基础和最高法律依据,同时又是劳动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

(2)法律。

包括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其他法律,其效力仅次于宪法。

作为劳动法律,在我国有《劳动法》,它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有单项法律,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等还有涉及劳动关系的其他法律,如《妇女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司法》等。

(3)行政法规。

这是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制定发布的各种劳动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具有普遍性,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

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4)部门规章。

指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劳动规章。

如《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等多个配套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

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劳动法-第一章

劳动法-第一章

我国劳动关系的范围
讨论题:
(1)实习生与实习单位间的关系是否 为劳动关系? (2)非法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建立实际 的用工关系,是否适用劳动法? (3)退休人员的用工关系是否应认定 为劳动关系?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的范围 劳动行政管理方面的社会关系; 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面的关系; 社会保险方面的社会关系; 工会组织关系、工会监督方面的 社会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社会关系; 劳动监督检查方面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渊源和内容
劳动法的内容 1. 劳动就业制度的规定 2. 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 3.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4. 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 5. 工资方面的法规 6.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各项规程 7. 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 8. 职业培训的法规 9. 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 10.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1. 有关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 12. 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聘工勤人员(不
实行或不能参照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间的劳动关 系;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国家不再核拨经费,实 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之间的 劳动关系; 其他劳动者(工勤人员外的劳动者,如单位自行聘用 的干部、医生、护士、教师等)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 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的劳动关系。
案例讨论(二)
李某雇张某为其收割庄稼,并约定每天 工作10小时,每天支付50元,直至收割 完毕。张某工作一个月后,认为其每天 都工作,而且星期六、星期天也不休息, 每天工作10小时也超过了劳动法的规定, 随要求李某支付加班费。 张某的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案例讨论(三)
金信模具厂系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并 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法定代表人 为李某。因厂址准备迁移,仓库货物 需要搬运,因员工人手不够,李某遂 找来张某、王某帮助其搬运货物,并 答应按日给相当于在其厂上班的报酬, 每日50元,直至搬运完毕。之后,不 得再与该厂有任何联系。搬运过程中, 张某被货物砸伤。 张某的损害是否属工伤?

《劳动法》第1章练习题 最新

《劳动法》第1章练习题 最新

第1章练习题一、单选1.下列权利主体适用于《劳动法》的有()A.国家机关公务员B.大型企业国务院稽查特派员C.电脑公司硬件组装员D.家庭保姆2.特殊就业群体人员不包括()A.妇女B.残疾人C.未成年人D.少数民族人员3.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于()A.1900年B.1906年C.1918年D.1919年4.我国《劳动法》发生效力的时间是()A.1995年1月1日B.1994年7月5日C.1994年1月1日D.1995年7月5日5.被认为是“工厂立法”的《学徒健康及道德法》通过的时间是()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61年6.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法,这部法律是()A.《劳动法典》B.《苏联劳动法典》C.《劳动立法纲要》D.《劳动法案》7.我国《劳动法》适用于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以下适用于《劳动法》的是()A.国家机关公务员B.宾馆大堂经理C.现役军人D.医院院长8.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A.1900年B.1906年C.1918年D.1919年9.《劳动法》颁布以来,对我国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是《劳动法》颁布10周年纪念日()A.2004年1月1日B.2004年7月5日C.2005年1月1日D.2005年7月5日11.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B.工会与企业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12.我国的劳动立法始于()。

A.清朝末年B.北洋政府时期C.广州、武汉民国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3.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国际劳工局B.国际劳工大会C.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D.国际劳动法协会14.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通过于()A.1661年B.1702年C.1802年D.1861年15.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A.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C.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加班费用问题而发生的关系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某建筑公司雇佣童工的关系16.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A.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B.美国的《劳资关系法》C.德国的《疾病保险法》D.1906年在瑞士通过的《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17.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认识,通常认为()A.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C.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D.劳动法是社会法的组成部分18.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A.劳动关系B.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C.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D.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19.我国最早的劳动立法是北洋政府1923年公布的()A.《劳动立法原则》B.《暂行工厂规则》C.《劳动法案大纲》D.《劳动法典》20.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劳工公约是()A.《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的公约》和《伯尔尼公约》B.《关于女工童工工作时间公约》C.《关于禁止童工从事夜间工作公约》D.《国际劳动宪章》21.下列劳动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是()A.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B.有偿性的劳动C.无偿性的劳动D.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劳动22.下列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的是()A.丙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B.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C.种粮大户李某每日支付给帮忙收割的邻居50元D.女工赵某因怀孕被公司辞退23.初期的劳动立法的一个特点是()A.从提高工人工资立法开始B.从缩短工人工作时间立法开始C.从改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立法开始D.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24.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世纪上半叶D.20世纪初2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始施行的日期是()A.1993年1月1日B.1994年7月5日C.1995年1月1日D.1996年7月5日26.下列人员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A.残疾人B.退役军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休返聘人员27.下列对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缩小B.世界各国普遍颁布适合本国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C.各国劳动法加强了责任条款D.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立法影响增大28.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劳动法统一适用于全国,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B.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C.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D.我国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劳动法典29.关于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表述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B.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C.新中国自1983年始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D.中国政府对旧中国时期签署的国际劳工公约一律不予承认30.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A.某公司与其职工因支付加班费用问题而发生的关系B.某私营企业与职工因培训而发生的关系C.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关系D.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某建筑公司雇佣童工的关系31.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 )A.国家机关公务员B.现役军人C.依法成立的基金会D.农业劳动者33.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制定该法的国家是()A.英国 B.美国C.德国D.法国34.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35.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A.作家王某与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所形成的关系B.张某在试用期内因视力未达到乙厂录用要求而被乙厂辞退C.甲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D.某理发店职员陈某在为顾客丙提供理发服务时不慎致其面部受伤,丙要求陈某赔偿36.下列人员中由国家安置就业的是()A.少数民族人B.退役军官C.残疾人D.农村剩余劳动力37.某银行与清洁公司签订了关于清洁服务的协议,有一名清洁工在保洁工作中不慎摔倒骨折,关于承担责任的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银行B.某清洁公司C.该清洁工D.政府38.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39.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是()A.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劳动关系B.国家机关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C.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D.律师事务所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40.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A.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B.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C.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D.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41.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

劳动法全文解析

劳动法全文解析

劳动法全文解析(最新版)目录一、劳动法的概述二、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三、劳动法的重要性四、劳动法的实际应用五、劳动法的发展历程正文劳动法全文解析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国家劳动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劳动法进行全文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劳动法。

一、劳动法的概述劳动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争议的处理,劳动保障,劳动纪律等。

其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法的核心内容,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权、工资权、休息休假权、安全卫生权、培训权等。

三、劳动法的重要性劳动法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国家劳动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劳动法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劳动法对于维护国家的劳动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四、劳动法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劳动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需要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例如,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等。

劳动者也必须遵守劳动法的规定,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劳动纪律等。

五、劳动法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劳动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的劳动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的来说,劳动法是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国家劳动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1.电大劳动法学网考题库

1.电大劳动法学网考题库

劳动法1:一.填空.(共11小题,20.0分)1.《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1.0分)2.我国劳动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劳动法,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2.0分)3.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日长度的法律,一般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

(1.0分)4.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2.0分)5.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和《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2.0分)6.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0分)7.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

(2.0分)8.《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2.0分)9.《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成员》资格。

(2.0分)10.职业介绍所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工作的《专门》机构。

(2.0分)11.女职工应包括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妇女。

(2.0分)二.单选.(共10小题,10.0分)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是_______。

(1.0分)A.18世纪B.19世纪上半叶C.19世纪下半叶D.20世纪初答案:D2.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_______。

(1.0分)A.只能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B.只能是主体双方的违法行为C.可以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D.事件答案:A3.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_______。

(1.0分)A.12个月B.10个月C.6个月D.3个月答案:C4.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_______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开工通知劳动者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 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是劳动关系在劳动法律上的 表现形式,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法规、具有权利义 务内容的关系。
5、 用人单位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 的劳动组织。主要是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特定情况下也包括事 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6、 劳动规章又称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习惯上亦称“员工劳动手 册”,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结合本单 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与进行劳动 管理的行为规则和章程。
7、 就业又称为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的公民从 事有劳动报酬和劳动收入的职业,其实质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 料的结合。
12、劳动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 平等:是指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同的法律单位; • 自愿:订立劳动合同必须出自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
(2)协商一致原则:双方当事人依法就劳动合同订立的有关 事项,通过协商的办法达成一致。 (3)合法原则 A.主体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 B.目的合法:即当事人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的宗旨和实现法律后果的意图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C.内容合法:即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订立的具体的劳动权利和义务 条款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D.程序与形式合法 程序合法是指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步骤 和方式进行; 形式合法是指劳动合同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形式签订; E.行为合法: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如
(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执行劳动安全卫 生规程(4)遵守劳动纪录和职业道德 7、 用人单位基本权利与义务 用人单位的权利: (1)录用、辞退权 (2)分配权 (3)用人权、奖惩权 用人单位的义务: (1)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 (2)提供劳动保护条件(3)提供 岗位培训 (4) 健全规章制度 8、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1.保障公民劳动权原则:主要内容 (1)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国家有义务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权 (3)劳动报酬权 (4)休息休假权 (5)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6)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权 (7)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权 (8)组织工会和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9)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10)公民的劳动权不得被非法侵犯 • 2.建立公平劳动标准原则 • 3.劳动关系协调原则 • 4.“双重”利益保障原则
(9)劳动合同的履行具有非强制性。
11、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从劳动主体来看:劳务合同中劳务的提供方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劳动合同 中就只能是劳动者。从雇佣主体来看:劳务合同中的雇主可 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劳动合同中雇主必须具有 法律上的用人资格,即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 体或个体经济组织。 (2)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一般要求劳动者提供的是劳动的过 程;而劳务合同一般要求提供的是的劳动的成果。 (3)地位不同:劳务合同的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而劳 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是平等 的,但签订后劳动者 和用人单位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隶属性。 (4)费用计算不同:劳务费用的计算遵循商品的定价规则, 即成本加合理的利润;而劳动者的工资分配适用按劳分配原 则。 (5)调整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劳务 合同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
4、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
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1)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实际参加社会劳动、以自己的劳
动收入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的自然人。 (2)用人单位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 酬的劳动组织。主要是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特定情况下也包括事 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3)政府组织 (4)工会是指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与用人单位 和用人单位团体进行 集体协商,建立集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5、 我国劳动法的法律渊源 (1)法律渊源:法律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2)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即劳动法律规范以何种形式 存在于法律体系中,人们可以从何处找到某类或某项劳动法律规范。 我国劳动法的法律渊源
概念
1、 劳动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并按照其 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或收入的权利。
2、 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或劳雇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 实现其经济利益的社会关系。
3、 劳务关系劳动者为被服务方提供特定的劳动服务,被服务方依劳动权的主要内容(1)自主择业权(2)平等就业权(3)劳动 报酬权(4)休息休假权(5)职业培训权(6)职业保障权
2、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具有直接关联 性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劳动者一方要成为用人单位一方的成员,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内部 劳动规则。 (4)经济有偿性(5)依附隶属性(6)职业性(7)对立统一性
狭义:仅指劳动合同解除之外的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情形。 12、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一昼夜之内用于 完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时间。 13、休息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免于履行劳动义务而能够自由支配 的时间。 14、工资广义:工资是指职工的一切劳动报酬,即在劳动关系中,企
业、事业、机关、团体等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以法定方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包括当期支付 的工资和延期支付的员工福利等) 狭义:工资是指职工劳动报酬中的基本工资(或称“标准工资”) 15、最低工资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 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16、员工福利是指雇主为满足员工生活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 之外向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 (是延期支付的主要形式,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7、社会保险又称劳动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确保劳动 者在遭遇劳动风险后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社会保障制 度。 18、工伤又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工作、执行 职务行为或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活动,发生意外事故而受到的伤、 残、亡或患职业疾病。 19、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赔偿保险,是指职工因工而致伤、病、残、 死亡,依法获得经济赔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0、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因年老或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退 出劳动领域,定期领取生活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1、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在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 履行缴费义务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由企业和职工自主建立的补充 养老保障制度或退休金制度。 22、医疗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亲属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后在生活或医 疗方面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3、失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由国家和社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 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4、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 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5、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 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8、 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无业可 就或曾经就业而后非自愿失去工作的状态。
9、 劳动合同又称为劳动协议或劳动契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 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依法经过协商 而达成的协议。
10、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 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11、劳动合同终止广义:泛指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终结的各种情形(包括 了劳动合同解除)。
• 即由我国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 1.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原则规定 • 2.法律
(1)劳动基本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单项劳动法律:《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矿山 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 即将制定的:《促进就业 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 (3)其他相关法律如《公司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中 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 3.单项行政法规 • 4.劳动行政规章 • 5.地方劳动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及地方劳动规章 • 6.国际公约和协议 • 7.劳动标准:是指特定主体依据劳动法规与标准化法规制定的有 关劳动保护或劳动管理方面的标准,是对劳动法规要求的定型 化、具体化、数量化。 • 8.工会规章:中华全国总工会规章
9、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实施所具备的条件(讲座P15) 1、内容合法 2、程序民主 3、告知劳动者
10、劳动合同的基本特征 (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教材76) (3)在劳动合同履行当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职责上 具有身份上的从属性; (4)劳动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5)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实现劳动过程;(教材76) (6)劳动合同具有可变性和不完善性;(教材76) (7)劳动合同的内容的某些条款必须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 定; (8)劳动合同在特定条件下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不能欺诈、胁迫等。 • (4)公平原则 • 要求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及劳动合同内容的确定上应当体现 公平。 • (5)诚实信用原则 • 当事人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必须诚实,双方为订立劳动合同 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
13、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和约定条件 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 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约定条款:1、试用期: 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考察了解以确定是否继续履 行劳动合同的期间。(讲座P35) (1)试用期的适用范围(或次数由)(19.2.)(讲座 P36):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确定试用期的依据及最长期限(19.1.): a.3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b.1年≤劳动合同期限﹤ 3年,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c.3年≤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d.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