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 劳动立法 • 新中国成立前夕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作 了原则规定,包括劳动者的结社权、企业民主管理、 工作时间、最低工资、劳动保险、工矿检查制度等 方面 • 1954年《宪法》则更规范化地明确并保证公民所享 有的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受教育权等
4.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 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 利。国家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 假制度;但目前除在节假日、加班 加点方面有规定外,尚无其他有关 工时与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
5.工资
• 围绕工资制度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 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及试行办法, 《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 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及改革方案等政策性规 定。此外,有关法规还就奖金与津贴制度、 工资基金管理、限制工资扣除等问题作了规 定
(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 特定义务
• 对于劳动法上的‚行为人‛,劳动法除规定 最低的劳动年龄外,还规定双方所具有的基 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特指在劳动关系中具有 共性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具有相 互对应的关系,即一方的权利通常为另一方 的义务,或者与另一方的某项义务相互对应。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劳动法的作用
• 法律的作用是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体 现。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调整人们 的行为。具体到劳动关系中,作为一个 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人们在劳动关系 中的行为,在总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 作用,即为人们确定劳动行为规范并提 供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
•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参加民主管理的权 利,职工享有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动的权利、 休息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按照劳 动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以及在安全 卫生条件下从事劳动的权利等。 • 切实保证劳动者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与组织 工会的权利,能够使劳动者真正感到社会地 位的提高,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更加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与失业的 概念作重新界定,按照新的标准,‚失 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 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 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 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的,视同失业。
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含义和 范畴 • 所谓劳动法上的‚行为人‛是指劳动关系的 当事人。具体地说,即劳动者和用人者。劳 动者和用人者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意义上似乎 比较明白,但在劳动立法上则有其特定的含 义,需要作特殊的理解。
• 一、 劳动法的地位 • 劳动法的地位依赖于劳动、劳动者的地位。在 ‚劳动‛成为一种社会认可后,伴随着社会历史 进程,经历了劳动——劳动权——就业权的过程。 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法由附属于私法到从私法中 分离出来,再到具有公法的内容而成为一种独立 的法律现象
• 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并不是一种社会现 象,因为劳动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劳 动不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而为人们认可。 • 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上使人得以自由。伴 随着劳动者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 劳动和职业自由便成了劳动者权利的重要 内容 • 我们在强调劳动法与传统私法相分离的同 时,也不应当割裂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劳动法的意义
•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使劳动力 的供求和劳动关系的稳定主要通过行政力量 实现,但劳动法对商品经济历史阶段的本质 作用和特殊功能,仍然在客观上形成了我国 大量的单行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依据不同行 业、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劳动者身份等制 定的现行的劳动法规体系,与市场经济严重 不相适应,必须有一个劳动基本法加以协调 和统一
10.社会保险
• 1978年5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于 同年6月发布的《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 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 法》。 • 此外,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 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93年又发布了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初步建立 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国 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3.职业培训
•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 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为此有关部门相继修 改或制定了一些规章,如《技工学校工作条例》、 《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关 于就业训练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等。 •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在职培训,发布了《关于加 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举办职工中等 专业学校的试行办法》。 1990年 7月经国务院批 准,劳动部发布《工人考核条例》
7.女职工劳动保护
• 198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 护规定》,为我国首次系统规定女职工 劳动保护的专门法规,它就女职工的招 收、禁忌从事的劳动、产假及其待遇、 有关保护设施等问题,作了全面规定
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 目前尚未制定专门法规,某些保护规定 分散在有关法规中。 • 如《尘肺病防治条例》第12条第3款规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 粉尘作业。‛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意义
• 一、劳动法的概念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 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 对于劳动法的含义,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 解释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 则,大致和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合同和 劳动或工业关系法律方面的问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
黎建飞 著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 劳动法自19世纪产生于特殊背景之下的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是劳动者为维护自身权益而进行长期 斗争的结果,亦是国家为维护社会平衡发展的产 物。劳动法肇始于私法,但又兼具有了公法与私 法的双重特征,这是劳动法的不断发展的结果, 也体现出劳动法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一、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 益的保护 • 二、确认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资格, 规定统一 的基本标准和 •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 的自由与政府 • 四、体现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 五、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
第四节 我国的劳动法的制定和体系
11.工会和企业民主管理
• 1988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 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工会 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依法独立自主地 开展工作。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职工代表大会是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并且 还就职工代表大会所享有的职权作了具 体规定。
二、‚劳动‛的含义
• 劳动法所涉及的‚劳动‛在字义上具有很普通的 含义,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但在 劳动法的范畴内是有其特定的、不同于一般意义 上的含义的 • 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在‚劳动‛的一般意义 上具有其新的内涵,正是由于法律设定在‚劳动‛ 上的条件,使‚劳动‛在劳动法中具有了不同于 其在一般意义上的含义
2.劳动合同
• 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 制暂行规定》是我国当时劳动合同制度方面的主 要法规。 • 其中规定,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 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 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招用一年以内 的临时工、季节工,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签订 劳动合同,应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受到法律保护,双方必须 严格执行。此外,在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私 营企业的法规中,也规定了劳动合同问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至《劳动法》制定前 的劳动立法
• 1.劳动就业 •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广开就业 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 定》,确定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随后劳动 部发布有关规章,初步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管理 制度和待业登记制度。 • 1990年1月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规 定在各地就业服务部门设臵职业介绍所,进行职 业介绍
(二)合理配臵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
• 社会劳动能否得到合理的组织,直接关系到劳动 力资源和设备能力的合理配臵和利用,关系到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该在组织社 会劳动、管理劳动组织的过程中发挥劳动法律的 作用 • 社会上容许一部分人兼职表明社会充分利用人力 资源,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四)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
• 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后,并不等于它的顺利实现, 只有双方当事人都严格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双 方的权益得以实现。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 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都会损害另一 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社会造 成损失 • 劳动法律在解决劳动纠纷中,通常都体现为以 调解为主的原则,这是由劳动关系二重性的特 点所决定的,即劳动关系在具有经济属性的同 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劳动安全与卫生
• 1982年2月国务院颁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 察暂行条例》、《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 安全监察条例》。劳动安全监察工作得到很 大加强,并逐步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 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体制。 • 1984年7且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 作的决定》,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基本建设 项目和全厂性的技术改造,其尘毒治理和安 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 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
• 从改革的实际需要看,《劳动法》是劳动 制度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 保障 • 从我国法律体系的要求看,《劳动法》是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劳动法》 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 • 从国际劳工关系看,尽快颁布《劳动法》 是实施《国际劳工公约》的需要
(三)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 的基本权利
•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取得的结果。获得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维持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全部 或主要手段,也是在劳动关系中用人者所担负的 主要义务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律对于劳动报酬不能 全盘包揽,一一规定,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凭 双方当事人自由行事。 • 它的作用在于:规定确立报酬的基本原则、保证 劳动报酬及时、直接并真实地为劳动者所享有, 这是其一。其二便是确立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 动者获得基本收入的权利,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 于求的情况下,阻止用人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收 益权
• ‚劳动‛的基本要件包括: • 基于法定义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式 的劳动); • 基于劳动合同关系(区别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之劳动); • 有报酬的(区别于基于道德范畴的义务劳动); • 为职业的(以此作为谋生的方式,区别于学生实 习等非职业性劳动)
(二)‚劳动‛与‚就业‛
• 事实上,劳动法中的劳动确实也与‚就业‛ 几乎完全等同。因为一个人有了职业和收入, 也就有了作为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要义 • 但作为劳动法另一重要概念的‚就业‛,是 与‚失业‛相对而言的
• 劳动人事部、公安部于1987年发布的《关于未 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 在中国就业的若干规定》,初步规定了有关审 批制度、就业许可证及其签发条件、聘雇合同 等问题。 • 在招工制度方面,国务院或有关部门先后发布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关于招工 考核择优录用的暂行规定》等文件
9.企业职工奖惩
• 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这 方面的主要法规。它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奖惩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奖惩种类、适用条件、申诉程 序等问题。 • 1986年 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 工暂行规定》,作为前项法规的一种补充形式,凡 是违反了劳动纪律或犯有某种严重错误,不够开除 或除名条件,符合该规定所规定的适用条件即可予 以辞退
• 这些解释虽然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其共性还是 显而易见的: • 首先,就‚事‛而论,或者以法学术语讲是就 ‚行为‛而论,劳动法是有关‚劳动‛的法律; • 其次,就‚人‛而言,或者说是就‚行为人‛而 言,劳动法是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或者说‚雇工与雇主‛)的法律; • 最后,就‚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是调整‚劳 动关系‛的法律。
4.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
• 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 利。国家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 假制度;但目前除在节假日、加班 加点方面有规定外,尚无其他有关 工时与休息休假的法律规定
5.工资
• 围绕工资制度改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 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及试行办法, 《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 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及改革方案等政策性规 定。此外,有关法规还就奖金与津贴制度、 工资基金管理、限制工资扣除等问题作了规 定
(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 特定义务
• 对于劳动法上的‚行为人‛,劳动法除规定 最低的劳动年龄外,还规定双方所具有的基 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特指在劳动关系中具有 共性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具有相 互对应的关系,即一方的权利通常为另一方 的义务,或者与另一方的某项义务相互对应。
第二节 劳动法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二、劳动法的作用
• 法律的作用是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体 现。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调整人们 的行为。具体到劳动关系中,作为一个 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人们在劳动关系 中的行为,在总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 作用,即为人们确定劳动行为规范并提 供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
•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参加民主管理的权 利,职工享有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动的权利、 休息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按照劳 动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的权利,以及在安全 卫生条件下从事劳动的权利等。 • 切实保证劳动者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与组织 工会的权利,能够使劳动者真正感到社会地 位的提高,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更加 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与失业的 概念作重新界定,按照新的标准,‚失 业人员‛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 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 员。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 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的,视同失业。
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 (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含义和 范畴 • 所谓劳动法上的‚行为人‛是指劳动关系的 当事人。具体地说,即劳动者和用人者。劳 动者和用人者这两个概念在一般意义上似乎 比较明白,但在劳动立法上则有其特定的含 义,需要作特殊的理解。
• 一、 劳动法的地位 • 劳动法的地位依赖于劳动、劳动者的地位。在 ‚劳动‛成为一种社会认可后,伴随着社会历史 进程,经历了劳动——劳动权——就业权的过程。 与此相应的是,劳动法由附属于私法到从私法中 分离出来,再到具有公法的内容而成为一种独立 的法律现象
• 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并不是一种社会现 象,因为劳动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劳 动不是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而为人们认可。 • 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上使人得以自由。伴 随着劳动者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 劳动和职业自由便成了劳动者权利的重要 内容 • 我们在强调劳动法与传统私法相分离的同 时,也不应当割裂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劳动法的意义
•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即使劳动力 的供求和劳动关系的稳定主要通过行政力量 实现,但劳动法对商品经济历史阶段的本质 作用和特殊功能,仍然在客观上形成了我国 大量的单行的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依据不同行 业、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劳动者身份等制 定的现行的劳动法规体系,与市场经济严重 不相适应,必须有一个劳动基本法加以协调 和统一
10.社会保险
• 1978年5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于 同年6月发布的《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 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 法》。 • 此外,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 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1993年又发布了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初步建立 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国 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
3.职业培训
•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 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为此有关部门相继修 改或制定了一些规章,如《技工学校工作条例》、 《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关 于就业训练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等。 •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在职培训,发布了《关于加 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举办职工中等 专业学校的试行办法》。 1990年 7月经国务院批 准,劳动部发布《工人考核条例》
7.女职工劳动保护
• 1988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 护规定》,为我国首次系统规定女职工 劳动保护的专门法规,它就女职工的招 收、禁忌从事的劳动、产假及其待遇、 有关保护设施等问题,作了全面规定
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 目前尚未制定专门法规,某些保护规定 分散在有关法规中。 • 如《尘肺病防治条例》第12条第3款规定: ‚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从事 粉尘作业。‛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意义
• 一、劳动法的概念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 系的某些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 对于劳动法的含义,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 解释是:‚与雇佣劳动相关的全部法律原则和规 则,大致和工业法相同。它规定的是雇佣合同和 劳动或工业关系法律方面的问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
黎建飞 著
第一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 劳动法自19世纪产生于特殊背景之下的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是劳动者为维护自身权益而进行长期 斗争的结果,亦是国家为维护社会平衡发展的产 物。劳动法肇始于私法,但又兼具有了公法与私 法的双重特征,这是劳动法的不断发展的结果, 也体现出劳动法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一、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 益的保护 • 二、确认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资格, 规定统一 的基本标准和 •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 的自由与政府 • 四、体现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 五、保护公平竞争与保护弱者权益相结合
第四节 我国的劳动法的制定和体系
11.工会和企业民主管理
• 1988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全 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工会 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依法独立自主地 开展工作。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民主 管理和民主监督‛,‚职工代表大会是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并且 还就职工代表大会所享有的职权作了具 体规定。
二、‚劳动‛的含义
• 劳动法所涉及的‚劳动‛在字义上具有很普通的 含义,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但在 劳动法的范畴内是有其特定的、不同于一般意义 上的含义的 • 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在‚劳动‛的一般意义 上具有其新的内涵,正是由于法律设定在‚劳动‛ 上的条件,使‚劳动‛在劳动法中具有了不同于 其在一般意义上的含义
2.劳动合同
• 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 制暂行规定》是我国当时劳动合同制度方面的主 要法规。 • 其中规定,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 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 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招用一年以内 的临时工、季节工,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签订 劳动合同,应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受到法律保护,双方必须 严格执行。此外,在有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私 营企业的法规中,也规定了劳动合同问题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至《劳动法》制定前 的劳动立法
• 1.劳动就业 •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广开就业 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 定》,确定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随后劳动 部发布有关规章,初步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管理 制度和待业登记制度。 • 1990年1月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规 定在各地就业服务部门设臵职业介绍所,进行职 业介绍
(二)合理配臵社会劳动力资源,组织社会劳动
• 社会劳动能否得到合理的组织,直接关系到劳动 力资源和设备能力的合理配臵和利用,关系到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该在组织社 会劳动、管理劳动组织的过程中发挥劳动法律的 作用 • 社会上容许一部分人兼职表明社会充分利用人力 资源,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四)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
• 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后,并不等于它的顺利实现, 只有双方当事人都严格履行义务,才能保证双 方的权益得以实现。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 履行义务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都会损害另一 方当事人的利益,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给社会造 成损失 • 劳动法律在解决劳动纠纷中,通常都体现为以 调解为主的原则,这是由劳动关系二重性的特 点所决定的,即劳动关系在具有经济属性的同 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劳动安全与卫生
• 1982年2月国务院颁发《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 察暂行条例》、《矿山安全条例》和《矿山 安全监察条例》。劳动安全监察工作得到很 大加强,并逐步形成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 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体制。 • 1984年7且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 作的决定》,提出各地区、各部门基本建设 项目和全厂性的技术改造,其尘毒治理和安 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 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
• 从改革的实际需要看,《劳动法》是劳动 制度改革,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法律 保障 • 从我国法律体系的要求看,《劳动法》是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劳动法》 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 • 从国际劳工关系看,尽快颁布《劳动法》 是实施《国际劳工公约》的需要
(三)调节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收入,保障劳动者 的基本权利
•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取得的结果。获得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维持和提高其生活水平的全部 或主要手段,也是在劳动关系中用人者所担负的 主要义务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律对于劳动报酬不能 全盘包揽,一一规定,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凭 双方当事人自由行事。 • 它的作用在于:规定确立报酬的基本原则、保证 劳动报酬及时、直接并真实地为劳动者所享有, 这是其一。其二便是确立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劳 动者获得基本收入的权利,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 于求的情况下,阻止用人者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收 益权
• ‚劳动‛的基本要件包括: • 基于法定义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式 的劳动); • 基于劳动合同关系(区别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之劳动); • 有报酬的(区别于基于道德范畴的义务劳动); • 为职业的(以此作为谋生的方式,区别于学生实 习等非职业性劳动)
(二)‚劳动‛与‚就业‛
• 事实上,劳动法中的劳动确实也与‚就业‛ 几乎完全等同。因为一个人有了职业和收入, 也就有了作为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要义 • 但作为劳动法另一重要概念的‚就业‛,是 与‚失业‛相对而言的
• 劳动人事部、公安部于1987年发布的《关于未 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和来中国留学的外国人 在中国就业的若干规定》,初步规定了有关审 批制度、就业许可证及其签发条件、聘雇合同 等问题。 • 在招工制度方面,国务院或有关部门先后发布 《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关于招工 考核择优录用的暂行规定》等文件
9.企业职工奖惩
• 1982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这 方面的主要法规。它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奖惩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奖惩种类、适用条件、申诉程 序等问题。 • 1986年 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 工暂行规定》,作为前项法规的一种补充形式,凡 是违反了劳动纪律或犯有某种严重错误,不够开除 或除名条件,符合该规定所规定的适用条件即可予 以辞退
• 这些解释虽然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其共性还是 显而易见的: • 首先,就‚事‛而论,或者以法学术语讲是就 ‚行为‛而论,劳动法是有关‚劳动‛的法律; • 其次,就‚人‛而言,或者说是就‚行为人‛而 言,劳动法是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或者说‚雇工与雇主‛)的法律; • 最后,就‚法律关系‛而言,劳动法是调整‚劳 动关系‛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