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城中村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城中村问题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的加快,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各大城市如武汉、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纷纷出现了我国特有的“城中村”现象。顾名思义,“城中村”就是“都市里的村庄”,是城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大所导致的。“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产物,已对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础和向导以及城市发展的龙头,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更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布局强有力的手段。特别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实施城市建设与管理,城中村——城市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亟待得到更加人性化的处理。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化;城中村;形成机制;利弊关系;改造方法1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导致郊区化进程加速,城市边缘区土地被大量征用,城市地域空间急剧膨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空间重构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城中村研究是其中一个新兴分支。“城中村”指随着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及乡村城市化等的迅猛发展,被城建用地包围或被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也被称作乡村到城市转型不完全的“具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域实体”。简单地说,城中村就是城市建成区或发展用地范围内处于城乡转型中的农民社区。国内学者对城中村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的城乡边缘带研究开始,随着城中村问题越发显著,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在城中村概念界定、特点归纳、类型划分以及对城中村的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即在已有的学术研究上做浅层次的探讨。

2 城中村形成的机制与合理性

一方面,我国旧有的特殊社会政治制度,如土地、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碰撞,直接导致了城中村的形成。可以说,它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外来人口作为我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低端职业为主,以“城中村”为栖息地,并形成一个庞大的城市聚居区。与此同时,城中村里为外来人口提供的廉价住房从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城市的负担。如果没有城中村,大部分城市无法容纳大规模的外来人口。因此,应当肯定城中村的存在。

3 城中村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城中村是物质形态、经济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在城市规划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一、依靠出租屋和集体物业的“外生式”的出租经济,被占用耕地的原住人口的日常生活有了保障。部分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暂时无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得到了解决。二、其较为廉价的租金为以民工为主的外来人口提供了合适的居住

场所,使他们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有了可能。

然而,城中村的蔓延对我国城市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城中村的农村管理体制与城市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土地所有体制等方面严重的二元对立,使得其与周围城区难以融合,从而对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城市用地、城市管理方面尤为突出。城中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塑造、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也难以和周围城市协调,以至于成为每个城市难以磨灭的“疮疤”。其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问题。一、人口密度过高;二、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三、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四、环境卫生条件差;五、社会治安混乱。关于此类问题曾经出台过多项解决方案但是至今收效甚微。4 通过城市规划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方法

由于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处于龙头地位,必须使之得到超前的储备。改造方案必须基于规划引导方能得以合理实施。要进一步拓展规划研究的领域,充分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综合应用。对“城中村”形成的特殊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决策的定性分析和前瞻研究,以增强规划编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发挥政府有效控制与引导作用。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主城区空间发展战略, 划分区内各城中村与城市发展的亲疏程度, 确定城中村改造模式。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扩大规划的覆盖范围,深化规划设计的内涵,从原则性向具体化、从理论性向实践性过渡,由分区规划向控制性详规深化,加快组织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的专项整合规划;要以“城中村”所在地街道为单位统筹规划,在上一轮规划基础上编制改造建设方案,经批准后实施,方案应明确拟保留的区域、改造建设整治范围、新建居住区地点、规模、建设标准等。

综上所述,有序发展的城市化必须受到城市规划的合理引导,所以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城中村问题,使城中村集体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应以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为基础,对各个城中村的改造进行专门规划,对城中村用地的功能、界限、建筑物的风貌等重新明确划分,以使城中村改造在城市规划建设得到落实,使城中村与周边地区达到协调,最后融入城市的内涵中去,真正实现城市的一元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谢志归.化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8).

【4】关于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S].武发[2004]13号.

【5】市体改办等部门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武政办[2004]173号.

【6】魏立华,李志刚.中国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境及其改善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6

【7】孙昌盛,张春英.城中村“文化融合”改造模式探讨[J].华中建筑.2008(6)

【8】潘聪林,亚平.”城中村”研究评述及规划政策建议[J].城市规划汇刊.2009(2)

【9】张旺锋,张祥德.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09(4)

【10】谢慧,王琪.城市规划导引下的城中村改造[J].城市规划汇刊.2009(7)

【11】杨新海,殷辉礼.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初探[J].城市规划.2009(9)

【12】谢灿城.城市化视角下的“城中村”现象分析规划原理[J].现代城市研究.2009(12)

【13】贾燕.浅论我国“城中村”改造发展[J].陕西建筑.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