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实验报告
化学教学器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教学器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桌:用于放置实验器材和进行实验操作。
2. 试管架:用于放置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3. 试管:用于进行小量液体的反应实验。
4. 烧杯:用于进行大量液体的反应实验。
5. 玻璃棒:用于搅拌溶液。
6. 酒精灯:用于加热实验器材。
7. 烧杯夹:用于夹持烧杯进行加热。
8.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9. 滴管:用于滴加液体。
10. 玻璃片:用于观察实验现象。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试管、烧杯等放置在实验桌上。
2. 根据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药品到试管或烧杯中。
3. 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药品充分混合。
4.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或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5.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内容1. 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铜与稀硫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铜片。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观察铜片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铜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2.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3)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 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目的:观察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了解酸碱反应。
实验步骤:(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碳酸钙固体。
(2)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五、实验结果分析1. 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2.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
实验仪器和药品:1. 电子天平2. 烧杯3. 温度计4. 密闭容器5. 碳酸氢钠6. 醋酸7. 水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5克碳酸氢钠,并将其置于烧杯中。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10毫升醋酸,并将其倒入烧杯中。
3. 在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物中插入温度计,并记录初始温度。
4. 将烧杯放入密闭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5. 静置烧杯15分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
6. 观察结束后,记录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反应开始后,烧杯中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开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温度的上升。
3. 反应结束后,气泡停止产生,温度达到了一个稳定值。
实验数据:初始温度:25摄氏度最终温度:30摄氏度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导致了温度的升高。
3. 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产生停止,温度保持稳定。
实验分析:本实验中,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是由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后,产生了醋酸钠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使反应体系中气压的增加,并且由于生成气体的体积较大,导致了烧杯中液体的上升和温度的升高。
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探究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的温度变化规律,或是添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的改变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醋酸和碳酸氢钠接触眼睛和皮肤。
2. 实验操作需轻手轻脚,确保烧杯放入密闭容器时尽量减少气体泄漏。
3. 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气体积聚。
以上便是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这4篇范文教给你!
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这4篇范文教给你!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这4篇范文教给你!2023年了,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和新型材料的推出,化学实验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用于研究和探究物质之间互相作用的本质。
而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编写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篇化学实验报告的范文,以及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和评价,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
范文一: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指示试验化学用品: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盐酸、蓝色酸酐指示剂实验步骤:1. 将5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2. 加入0.1mol/L盐酸至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3. 将试管倒入废弃试玻璃瓶内;4. 重复以上操作,并且在第三步时换用蓝色酸酐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第一次作实验时,加入盐酸后酚酞指示剂溶液变色,由于溶液变成了弱酸性,呈现为淡红色。
第二次作实验时,加入盐酸后,蓝色酸酐指示剂溶液变为了绿色,由于溶液变成了酸性,呈现出酸性指示剂的颜色。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在不同指示剂下氢氧化钠对盐酸的酸碱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了淡红色,而蓝色酸酐指示剂溶液变成了绿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酸碱反应,产生了水和盐。
范文二:铜的还原反应化学用品:浓硝酸、浓盐酸、氢氧化钠、铜粉实验步骤:1. 分别将三个试管中加入2mL浓硝酸、2mL浓盐酸和2mL氢氧化钠溶液;2. 在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粉;3. 加热三个试管,直至溶液沸腾并冒气泡;4. 将溶液过滤后,用酸性钴硝酸试剂检验铜盐;5. 用氢醌试剂检验氮气的产生。
实验结果:1. 浓硝酸溶液中的铜粉基本上没有发生反应;2. 浓盐酸溶液中铜粉溶解了,并且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了氢气;3. 氢氧化钠溶液中铜粉的表面变成了黑色或棕色。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铜与不同强度的酸作用之间的化学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浓盐酸溶液中铜粉溶解了,并且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了氢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目:1、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自来水、火柴、烧杯2个、小刀、澄清石灰水、玻璃片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块,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探究实验目: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日期:实验题目:氧气制取实验目: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法。
2、掌握氧气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实验步骤:一、制取O2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水,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注意酒精灯与试管底部距离)。
化教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二: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教学研究目的】1.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简单仪器的规范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2.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做到准确、快速地操作各种仪器。
3.了解有刻度的测量仪器的刻度组成及其测量方法,能正确读数与数据表示。
4.进一步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研究内容】1.试管的使用:A、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B、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C、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2.对5.0g粗盐进行提纯(只求除去不容物)3.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实验教学研究步骤】(一)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一.试管的使用A、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取取一支试管,往里面加入2mL的0.5mol/L AlCl3溶液,再逐滴加入0.5mol/L 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观察二者反应的用量关系。
B、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往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CuO粉末,再加入适量2 mol/L H2SO4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必要时可以加热;C、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往试管中加入少量胆矾固体,平铺到试管底部,并加热至白色固体,观察实验现象。
二.粗盐的提纯(对5.0g粗盐进行提纯):A、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倒入烧杯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直加到粗盐全部溶解时为止。
B、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最好能形成一段水柱),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同时洗涤烧杯2-3次,再洗涤沉淀,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三.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先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n(NaCl)=0.1*0.5=0.05mol n(NaCl)=2.9g,所以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倒入干净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然后用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线以下,烧杯贴在玻璃棒上,利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到100ml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洗涤液也需要倒入容量瓶中,反复多次,在快达到容量瓶体积四分之三时适当摇匀下容量瓶,再加蒸馏水到刻线一下1~2 cm处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凹页面最低处于刻线重合,盖好瓶塞,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子反复颠倒10次左右。
化教实验报告 (2)
演示实验的准备与实验教学研究——氧气的获得方法及氧气的性质【实验计划】实验内容:1.获得氧气的方法2.炭在氧气中燃烧3.硫在氧气中燃烧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6.氧气性质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方案:1.获得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实验中采取将双氧水滴入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备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1)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并连接好装置。
(2)滴入双氧水,产生氧气。
现象:大量气泡;白色气雾。
注意:根据需要,适量加入双氧水。
(3)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否集满。
现象:小木条复燃。
注意:集气慢后,迅速盖上玻璃片,毛面向下。
2.炭在氧气中燃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的氧气,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炭,点燃酒精灯,让炭在火焰上烧至红热状态,然后伸进集气瓶中,燃烧完后,盖上玻璃片,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
现象:木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有耀眼的白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小木条应该慢慢放进集气瓶3.硫在氧气中燃烧收集一瓶的氧气,用玻璃棒蘸取一些硫粉(可先将玻璃棒加热稍许时间,再蘸取,这样蘸的硫粉比较多,火焰也比较明显)将硫粉伸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加热几秒,取出,观察现象。
再迅速将其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蓝紫色火焰;都有刺鼻的气味。
注意:玻璃棒不可太热;尾气要处理。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用向上排空气法法收集一集气瓶的氧气。
把磨光亮银白色的铁丝缠在火柴上,要缠好,一圈一圈的缠成螺旋状,点燃火柴,在火柴就要燃烧完的时候(铁丝从火焰中露出一小段),也就是基本上火柴是红的,还剩一小部分还在燃烧时,慢慢伸入集气瓶,要由上而下的慢慢伸入,且不要让铁丝碰到集气瓶的壁上。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的小颗粒;铁丝燃烧的那头熔成一个小球。
注意:瓶底要铺沙;伸进集气瓶的时机要把握好;铁丝不要碰壁。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引言氨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农业肥料和制造化学品等。
氨的产生和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因此研究氨的分解和催化氧化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一:氨的催化氧化$4NH_{3}+3O_{2}\rightarrow 2N_{2}+6H_{2}O$氨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4:3,气体反应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通常采用铂催化剂。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水倒入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0.5%铂黑,摇晃均匀使其沉淀在瓶底。
2. 将一定量氨气通过导管通入滴定管中,然后将氨气缓缓加入烧瓶中,并在烧瓶口处接上气瓶和压力计,以控制气体的流量和压力。
3. 启动电炉,将烧瓶放入调节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通过压力计和气瓶控制气体的流量和压力,实时记录反应时间和温度。
4. 反应结束后,关闭电炉和气体流量,取出烧瓶,用冷水淋凉,然后将反应混合液进行滴定,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量和反应率。
实验结果:将10mL氨气通入反应瓶中,与经过预处理的空气混合并在200℃下反应,反应时间为40min,得到的产物混合物可以滴定出10.65mL硝酸银标准溶液,反应率为92.7%。
研究了氨气催化氧化的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通过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和恰当的反应温度和时间控制可以获得较高的反应率,这种反应技术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二:氨的喷泉实验氨气可以通过喷泉实验来展现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喷泉实验的反应式为: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将氨气通过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来释放出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冲击力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声音效果。
1. 将一小勺氯化铵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溶解。
2. 将少量氢氧化钠放入漏斗中,缓缓滴加到烧杯中,同时搅拌均匀。
3. 立即将气相反应瓶放到烧杯口上,捏住瓶子底部,保持瓶体高于烧杯,让氨气从顶部喷出,并形成雪山状的液态氨。
4. 持续观察喷泉实验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人教版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编号1】实验1 物质的变化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物质的不同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熟悉液体的取用、液体的加热、固体颗粒的研磨、溶解、溶液的滴加、液体的倾倒等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研钵(研杵)、单孔塞(带导管);蒸馏水、硫酸铜晶体、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1.在试管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的水,用铁架台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玻璃片上有。
在此变化过程中,水由液态受热变成态的水蒸气,而后遇冷凝结成液态水,水本身发生变化,新物质生成。
2.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
蓝色颗粒状胆矾变成了。
胆矾从状固体变成状固体,新物质生成。
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研碎的胆矾粉末并加入少量水,振荡,直至硫酸铜全部溶解为止。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数滴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内有。
说明该变化过程中,新物质生成。
4.如图所示,取少量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石灰石表面出现,澄清石灰水。
证明石灰石与稀盐酸作用,生成了。
该变化中新物质生成。
问题与讨论:1.化学变化中常常伴有哪些实验现象?2.请列举2-3个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例子。
【编号2】实验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1.能说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初步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木条、集气瓶;氧气、二氧化碳。
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1)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属于;(2)加热碳酸氢铵能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属于;(3)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木炭还原氧化铜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木炭还原氧化铜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 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C+2CuO ═高温2Cu+CO 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3、实验装置: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装置,由于在试验中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一般换成小烧杯,其效果会更明显。
二、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准备过程中,应该将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充分烘干,要将木炭加热烘干至产生小火星,将氧化铜粉末烘干至去除其中含有的水分,以防止木炭和氧化铜中含有水份,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现象。
2、在烘干木炭和氧化铜时,使用蒸发皿。
蒸发皿和坩埚这一类的陶瓷制成的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固体飞溅。
在烘干过程中,加热不要太久,因为在停止加热后蒸发皿的余热会继续烘干,使得木炭红热,与氧气发生反应,影响其参与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此外,烘干时使用蒸发皿时,一定要用坩埚钳来移动蒸发皿,千万不可以用手,防止被蒸发皿烫伤。
3、待冷却后将木炭和氧化铜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并成为更细的粉末,以利于还原反应的发生,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4、将混合好的固体倒入试管后,要将试管底部在桌面上敲击几下,以夯实固体,使粉末紧密接触,增加反应接触面,以利于反应的发生,而不是像许多资料上说的那样平铺固体于试管中,那样反而不利于反应的发生,可见查阅文献时要注意筛选正确的信息。
5、在加热固体前,一定要预热试管,使得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试管。
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应该调节酒精灯,使得其外焰包裹着试管底部,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又能让试管接触到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大大增加了加热效率。
6、在使用酒精灯时,首先要检查灯捻,用剪刀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其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也不可过少;在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也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此外,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化教实验报告 (3)
学生实验的准备与实验教学研究——乙醛的氧化反应【实验目的】1.探讨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及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成败关键。
2.进一步认识化学试剂的用量、浓度、PH 、温度、滴加顺序等条件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3.学习和探讨乙醛氧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教法,训练演示技能。
【实验原理】1.CH 3CHO 与银氨溶液反应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2AgOH = Ag 2O + H 2OAg 2O + 4NH 3 + H 2O = 2[Ag(NH 3)2]OHCH 3CHO + 2[Ag(NH 3)2]OH = CH 3COONH 4 + 2Ag ↓+ 3NH 3↑+ H 2O2.CH 3CHO 与新制的Cu(OH)2反应2NaOH + CuSO 4 = Cu(OH)2↓+NaOHCu(OH)2 + 2NaOH = Na 2[Cu(OH)4](蓝紫色)2Cu(OH)2 + CH 3CHO −→−∆CH 3COOH + Cu 2O ↓ + 2H 2O【装置图】【思考与讨论】1.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原理各是什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各有哪些影响实验的重要因素?答:(1)NH 3·H 2O + Ag + = AgOH + NH 4+AgOH + 2NH 3·H 2O =[Ag (NH 3)2]+ + OH - + 2H 2O2[Ag (NH 3)2]+ +2OH - + CH 3CHO → CH 3COO - + NH 4+ + 2Ag ↓+ 3NH 3 ↑+ H 2O ① 试管必须洁净、光滑,否则不能使金属银均匀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形成的银镜,只能生成黑色、疏松的银的沉淀。
②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必须加到最初出现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③ 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④ 加热必须在水浴中进行(水浴温度80o 左右),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氨的催化氧化和喷泉实验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氨的催化氧化:2、氨与氧气发生的其他反应:(1)(2)(3)3、重铬酸铵制备氧化铬催化剂:4、一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5、圆底烧瓶中产生白烟:6、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7、氨的喷泉实验装置:二、实验注意事项:1、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首先应该在石棉网上加热铬酸铵固体,使得橘红色的重铬酸铵固体受热分解成为墨绿色的氧化铬,作为本实验的催化剂。
在这个步骤中,用酒精灯加热,重铬酸铵受热分解火星四射,固体飞溅,可以用于实验室模拟“火山喷发”情景。
2、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和喷泉实验均是涉及到气体反应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务必要检验装置气密性,防止由于装置漏气而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或实验现象的观察。
3、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盛装氧化铬是要用玻璃纤维作为支持物来固定氧化铬的位置,氧化铬不能平摊在管中,而是应该堆满管的直径,且长度约为1cm,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氧化铬催化剂与氨气、氧气的接触面积,让其反应更加充分,防止氨气和氧气还未反应即从管的上端直接逸出,使得反应不充分,影响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现象的观察。
4、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一共有三个检验实验成功的标志,即: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火星,圆底烧瓶中出现红棕色气体以及烧杯中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而,为了能够充分观察到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明亮的火星,在装入氧化铬是不能将其夯得太实,应该让其稍微疏松一些,以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一定要等到氧化铬催化剂处出现了火星才开始鼓入氧气,因为只有氧化铬催化剂被加热到一定的程度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才开始进行,此时才鼓入空气,可以防止由于太早鼓入空气,使得浓氨水太早挥发,氨气进入反应管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6、在氨的催化氧化实验中,使用双连球鼓入空气时,应该控制进气速度,以盛放石蕊试液的烧杯中有一个一个的气泡冒出为宜,若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则会造成反应不完全,浪费实验试剂;若鼓入空气的速度太慢,又会使反应速率太慢,迟迟不能观察到反应现象。
最新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中性环境中:CH3COOCH2CH3+ H2O CH3COOH+ CH3CH2OH2、酸性环境中:CH3COOCH2CH3+ H2O CH3COOH+ CH3CH2OH3、碱性环境中:CH3COOCH2CH3+ NaOH CH3COONa+ CH3CH2OH4、实验装置图:在实验装置图中,1、2、3号试管为对照实验,1为中性环境,2为酸性环境,3为碱性环境。
其中,1为热水浴的水,2为蒸馏水,3、4、5为乙酸乙酯,6为氢氧化钠溶液,7为稀硫酸。
二、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酸、碱的浓度要适合,药品的用量要适当。
一般来水,酸、碱浓度大,酯水解的速度快;浓度低水解速度慢。
但要使水解结果酯层量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就得有适合的酸、碱浓度和适当的药品用量,否则将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2、在实验中,振荡试管的次数要适当,酯层在水溶液层的上方,振荡试管有利于增加酯与酸、碱溶液接触的机会,加快水解反应速度,但是,太频繁地振荡试管会使得反应的温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太过频繁地振荡试管。
3、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保证实验所使用的试管的干净,保证试管本身呈中性,防止试管中含有杂质或酸、碱性物质对三组对照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产生影响。
4、在实验中,虽然要对试管进行沸水浴加热,但是,不能将试管直接置于不断沸腾的热水中持续加热,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低,在热水中极易挥发,将会影响最终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所以,应该适当控制热水的温度,既利于反应向正方向不断进行,又不会使得乙酸乙酯过度蒸发。
三、实验思考:1、在酯的水解实验中,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什么要使用稀硫酸而不使用浓硫酸?又为何不用稀盐酸呢?答:在水解反应中,酯类水解将会生成醇(或酚)和羧酸,由于反应时可逆反应,所以如果加入氢离子可以促进其水解,所以可以加入稀硫酸。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
利用启普发生器进行CO2的制备、性质实验探究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3、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2═2MgO+C(条件:Mg条要点燃)4、启普发生器制CO2实验装置:(中学课本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但在实际中可以使用排水法以收集到更纯的二氧化碳)二、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因为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此外,只有在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启普发生器球形漏斗中页面稳定,以便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
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为: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若水面不下降,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上一薄层凡士林。
2、启普发生器使用时,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脱脂棉或放入橡胶垫圈,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加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
3、启普发生器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液面不高过导气管的橡胶塞为宜。
4、在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时,打开导气管上的旋塞,球形漏斗中的液体将会进入到容器中与固体反应,同时可通过调节旋塞控制气体的流速。
停止使用时,关闭旋塞,容器中的气体压力增大,将液体压回漏斗,使液体和固体脱离,反应停止。
5、启普发生器的优点:能够“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药品。
6、在启普发生器的液体需要更换时,应该塞紧漏斗口,然后拔下容器底部的液体出口塞,使废液缓缓流出,塞上液体出口塞后,再从球形漏斗口注液。
化教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计划】实验内容: 1. 试管的使用:(1)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 AlCl 3)溶液与 NaOH 溶液的反应;(2)在试管中进行 CuO 与稀 H 2SO4的反应;(3)在试管中制取无水 CuSO4的反应。
2.对 0.5g 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3.配制 100mL0.5mol/L的 NaCl 溶液。
实验方案: 1.试管的使用:(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滴入20滴氯化铝溶液。
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按上述步骤重复一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AlCl 3+3NaOH=Al(OH) 3↓+3NaClAl(OH) 3+NaOH=NaAlO 2 +2H 2O(2)平放试管,用药勺取小半勺氧化铜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快速立起试管。
再倾入约 2mL 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在试管上端 1/3 处,先预热,再稍微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CuO+H 2SO4=CuSO4+H 2O(3)用药勺取一勺五水硫酸铜晶体,如(2)加入试管。
把试管用烧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离管口 1/3 处),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药品,观察现象。
待冷却后,滴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2.( 1)称量把托盘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至最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再左右两个盘子上各放一张称量纸,并用镊子把游码拨到 5.0g 的地方,再用药勺慢慢在左盘上加入 5.0g 的粗盐。
(2)溶解将称好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若仍有部分盐未溶解,可再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解。
(3)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化教实验报告 (6)
电化学实验研究——电离、电解【实验目的】1.了解电离和电解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离子的迁移、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成败关键。
3.了解霍夫曼电解器的构造与原理。
4.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5.掌握电解水实验及确定水的组成的教学方法。
【实验原理】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称为离子迁移。
通电2H2O === 2H2↑+O2↑理论上电解水时产生的H2和O2的体积比应该是2:1,但由于实验条件等原因会有一定的误差。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思考与讨论】1.什么叫离子迁移?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离子迁移实验?答:(1)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称为离子迁移;(2)设计离子迁移实验的原理: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而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
2.离子迁移实验具有怎样的教学功能?答:离子迁移实验具有的教学功能是以观察有特定颜色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方向,让学生清楚直观地知道阳离子向阴极方向移动,而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
3.电解水的实验原理是什么?这个实验从能量的转化上说明了什么问题?答:(1)电解水的实验原理是:总反应:2H2O=2H2+O2(电解);(2)这个实验从能量的转换上说明了电解池是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4.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原理,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应具有哪些功能?答: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应具有的功能:a、电极材料价廉易得,b、装置简单,操作方便,c、整个电解的时间不宜过长,d、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本实验所用的水有何特别要求?如何在电解前进行预处理?答:(1)本实验所用的水应该是蒸馏水;(2)先电解一段时间后在开始收集气体。
6.怎样才能清楚地观察到电极反应?如何收集和检验阴、阳极产生的气体?答:(1)为了能清楚地观察到电极反应,应该选择内阻较小的电源,电压应选择在6—12V,电极要与电解质溶液配对使用(以氢氧化钠为电解液时,有铂、镍、铅作为电极材料均能满足要求,以硫酸作电解液时,有铂、保险丝等作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也要适当(氢氧化钠5%-10%,硫酸20%),尽可能使用氢氧化钠作电解液,在收集气体之前要先进行预电解;(2)检验阴、阳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取出气体体积小的那只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发现木条复燃,可知此气体是氧气;取出气体体积大的那只试管,移至酒精灯处,放开堵在试管口的大拇指,听到发出轻微的“噗”的一声,则可知此气体为氢气。
2024年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另外,没有同学表示不应该开展和参加公益性活动,大家都认为,只要时间合适和活动内容和质量较好,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前提下,都会考虑是否参加。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中型、群体性较高、服务时间短的一类;以个体为主,长时间连续性、定点开展的一类较少。对于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而言,如何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与时代相挂钩,改变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高尚的公益服务观念,不能以索取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公益活动本质上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但当前还有不少大学生没有彻底弄清好公益活动的性质,以至于活动的效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没有较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
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等角度,阐诉了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间,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1、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班会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班会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总之,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班全体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同学们都表示要在这里播下理想的种子,争取在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有所建树。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调查目的: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注重自身德育培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社会实践。而当下,“树新风,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也正在大学校园中飘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民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
化教实验报告 二
a.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托盘擦干净,按编号置于相应的托盘架上,称量前把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左端零位,调节调平螺丝,使指针在停止摆动时正好对准刻度盘的中央红线。
b.天平调平后,将待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用不绣钢镊子由大到小加放砝码,当增减到最小质量砝码时仍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此时所称的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刻度所指的质量之和。
(2)往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试剂时,为了避免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把粉末平铺在用小的纸条折叠成的纸槽中。再把纸条平伸入试管中,直立后轻轻抖动,试剂将顺利地落到容器底部。
(3)取用块状试剂可用洁净干燥的镊子夹取。将块状试剂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平放,把块状试剂放入容器口后缓缓地竖立容器,使块状试剂沿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把玻璃容器底砸破。
b.过滤操作 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将上层清液倾倒,保留不溶物在试管中。
c.沉淀的洗涤 待溶液转移完毕,用少量洗涤剂倒入沉淀,然后用搅棒充分,静止一段时间,待沉淀下沉后,将上方清液倒入漏斗,如此重复两至三遍,最后把沉淀转移到滤纸上。接着对滤纸进行洗涤,如下图。
3.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加热时手捏长柄,手指不能接触短柄,短柄朝上;
4.点燃酒精灯,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可对准人,预热后对准药品处加热,直到药品由蓝色变为白色为止,将试管倾斜至冷却,不可将其竖起,否则试管口的水滴会回到底部,引起炸裂;
5.处理药品,清洗试管;
二.实验记录
1.药品和仪器:
药品:粗盐、蒸馏水、NaCl固体、0.5mol/LNaOH溶液、0.5mol/L Al(OH)3、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酯的水解化学系2011级化学2班 罗晗 10111550218一、实验方程式、装置:1、中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H 2O ↔△CH 3COOH+ CH 3CH 2OH2、酸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H 2O ↔△ CH 3COOH+ CH 3CH 2OH3、碱性环境中:CH 3COOCH 2CH 3+ NaOH ↔△ CH 3COONa+ CH 3CH 2OH4、实验装置图:在实验装置图中,1、2、3号试管为对照实验,1为中性环境,2为酸性环境,3为碱性环境。
其中,1为热水浴的水,2为蒸馏水,3、4、5为乙酸乙酯,6为氢氧化钠溶液,7为稀硫酸。
二、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中,酸、碱的浓度要适合,药品的用量要适当。
一般来水,酸、碱浓度大,酯水解的速度快;浓度低水解速度慢。
但要使水解结果酯层量有明显的梯度变化,就得有适合的酸、碱浓度和适当的药品用量,否则将容易导致实验的失败,使实验现象不明显。
2、在实验中,振荡试管的次数要适当,酯层在水溶液层的上方,振荡试管有利于增加酯与酸、碱溶液接触的机会,加快水解反应速度,但是,太频繁地振荡试管会使得反应的温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太过频繁地振荡试管。
3、在实验开始前,一定要保证实验所使用的试管的干净,保证试管本身呈中性,防止试管中含有杂质或酸、碱性物质对三组对照实验中所控制的变量产生影响。
4、在实验中,虽然要对试管进行沸水浴加热,但是,不能将试管直接置于不断沸腾的热水中持续加热,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低,在热水中极易挥发,将会影响最终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所以,应该适当控制热水的温度,既利于反应向正方向不断进行,又不会使得乙酸乙酯过度蒸发。
三、实验思考:1、在酯的水解实验中,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什么要使用稀硫酸而不使用浓硫酸?又为何不用稀盐酸呢?答:在水解反应中,酯类水解将会生成醇(或酚)和羧酸,由于反应时可逆反应,所以如果加入氢离子可以促进其水解,所以可以加入稀硫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练习【实验计划】实验内容:1. 试管的使用:(1)在试管中进行氯化铝(AlCl3)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2)在试管中进行CuO与稀H2SO4的反应;(3)在试管中制取无水CuSO4的反应。
2. 对0.5g粗盐进行提纯(只要求除去不溶物)。
3. 配制100mL0.5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方案:1. 试管的使用:(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滴入20滴氯化铝溶液。
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按上述步骤重复一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2)平放试管,用药勺取小半勺氧化铜粉末,伸入试管底部,快速立起试管。
再倾入约2mL稀硫酸,振荡,观察现象。
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自下而上夹在试管上端1/3处,先预热,再稍微加热溶液,观察现象。
CuO+H2SO4=CuSO4+H2O(3)用药勺取一勺五水硫酸铜晶体,如(2)加入试管。
把试管用烧瓶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离管口1/3处),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药品,观察现象。
待冷却后,滴入少量水,观察现象。
2.(1)称量把托盘天平水平放置,将游码移至最左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再左右两个盘子上各放一张称量纸,并用镊子把游码拨到 5.0g的地方,再用药勺慢慢在左盘上加入5.0g的粗盐。
(2)溶解将称好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加少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若仍有部分盐未溶解,可再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解。
(3)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4)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溅).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稠状物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热使滤液蒸干.(5)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3.(1)计算并准确称量7.3g氯化钠精盐固体。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
(3)检漏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4)移液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
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
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加到容量瓶的3/4时,要轻轻振荡使混合均匀。
(4)定容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弯月面与标线正好相切。
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
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
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故不要在瓶内添水,否则,将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降低。
思考与讨论:1.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答:(1)应该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中上部。
试管应稍微倾斜;管口向上,以免烧坏试管夹。
(2)应使液体各部分受热均匀,先加热液体的中上部,再慢慢往下移动,同时不停地上下移动,不要集中加热某一部分,否则将使液体局部受热骤然产生蒸气,液体被冲出管外。
(3)不要将试管口对着别人或自己,以免液体或水蒸气冲出管口,发生危险。
(4)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1/3,且试管外部要擦干。
2.常用的胶头滴管每滴液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何估计出每支滴管滴液的体积?使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应注意什么?为什么?答:1/20mL。
按滴出的液滴计算,20滴为1mL。
(1)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
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 cm处。
(2)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
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
(3)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净。
严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无需清洗。
(4)胶帽与玻璃滴管要结合紧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5)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液体时,该滴管尖端允许接触试管内壁。
3.将少量粉末状药品或块状固体装入试管时应该怎样操作?答:(1)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试管应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底部。
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取出纸条,将试管直立起来。
(2)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
以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4.如何将试管夹持在试管架或固定在铁架台上?答: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
夹持在试管全长1/3—1/4的近口处。
在夹持试管后,右手要握住试管夹的长柄,拇指千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以防拇指稍用力造成试管脱落打碎,同时要防止烧损和腐蚀。
再把试管夹用十字夹固定在铁架台上。
5.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如何操作?为什么?如果砝码和被称量物质位置放反了结果会怎样?答: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
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
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
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
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
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6.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如果物、码位置相反了,称量结果会偏大。
6.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应该放在何处?读数时如果俯视或者仰视结果如何?答:应放在水平实验台上或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使竖直。
(1)若是读出量取液体的体积:俯视,结果偏大;仰视,结果偏小。
(2)若是量取固定体积的液体:俯视,结果偏小;仰视,结果偏大。
7.一般过滤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应如何操作?答:(1)滤纸的选择按照自己实验中所需的要求选择快速、中速或慢速滤纸,并且大小要和漏斗相匹配。
(2)漏斗的选择按实验要求选择长颈或短颈漏斗。
(3)滤纸的折叠洗净手,将滤纸对折,再对折,第二次不要折死,放入漏斗,根据大小调节滤纸的角度大小再折死。
(4)过滤和转移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把烧杯里的溶液引流到漏斗里,注意“一贴、二低、三靠”(5)洗涤沉淀都转移到漏斗后,用滴管喷洗烧杯3~4次,并按螺旋状洗涤沉淀。
8.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答:(1)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2)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置。
(3)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
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4)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5)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
(6)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容量的溶液,但是一般保留4位有效数字(如:250.0mL),不能因为溶液超过或者没有达到刻度线而估算改变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只能重新配置,因此书写溶液体积的时候必须是XXX.0mL。
(7)容量瓶的使用要在瓶上所标的温度之下。
9.有刻度的仪器如何读数?数据如何表示?答:刻度尺、量筒等有刻度且取值连续的仪器,都是取最小刻度值为最后可靠数字,最后再在其后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估计值),整个数据才是所得的正确的实验数据。
类似秒表和一般的电子仪器等,由于读数是连续的、间断的,因此不估读。
游标卡尺特殊,不估读。
天平一般也不估读。
烧杯是粗量仪器,一般不作为定量测量用。
如果需要读数,一般到mL。
其它如容量瓶等固定溶剂的仪器,都不需要读数【实验记录】1.实验方法及步骤:如“实验计划”所述。
2.实验仪器药品及操作条件:试管(若干);药勺;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铁架台;烧瓶夹;十字夹;托盘天平;镊子;称量纸;烧杯(250mL 2个);玻璃棒;滤纸;漏斗;铁圈;蒸发皿;容量瓶;胶头滴管。
氯化铝溶液(0.5mol/L);氢氧化钠溶液(0.5mol/L);氧化铜粉末;稀硫酸(0.5mol/L);无水硫酸铜晶体;粗盐。
3.实验现象、效果:(1)在试管的使用中,首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去滴氯化铝溶液(20滴),当氢氧化钠溶液为44滴时,白色沉淀开始溶解;用氯化铝溶液去滴氢氧化钠溶液(22滴),当氯化铝溶液为11滴时,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2)当向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现象;加热后,溶液从无色变成蓝色。
(3)蓝色晶体加热后变成白色,管壁出现小水珠;当白色粉末吸水后又变成蓝色。
(4)粗盐溶液过滤后,溶液变得澄清;在蒸发皿中加热的液体慢慢变为稠状物质,用余温蒸干后,变成白色晶体。
实验的效果都比较明显,其中在粗盐的提纯时,溶液的蒸干步骤到最后使用余温的时机比较难掌握。
【实验收获】1.在实验中要抓住实验成功的要点,并且要认真,每一步都要小心。
2.要抓住实验中的操作步骤,使实验能成功,并且要注重操作上的环节。
3.在讲解实验的时候不能忘记明确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
【片段教学教案】大家好!(客家话)【导入】大家都会配溶液吧?我们以前应该都配过呵!称取一定量的药品倒进烧杯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就算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