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法家人物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革,也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改革。
公元前359年——350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两次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是:a.在全国建立县级行政单位,县设令和丞。
是秦始皇设立体制的开始;b.编制户口:五家为伍,两伍为什,确立了严格的集成管理;c.奖励军功:可按功劳授予20等爵位;d.实行小家庭制,目的是有利于战争动员和税收;e.废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f.统一度量衡;g.制定法律。
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摧毁了旧的行政体制,使秦国逐步强大,秦始皇确立封建中央集权制,最后统一中国。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革新图强的改革措施。
是中国历史上中原农耕文化第一次以主动姿态学习和吸引北方游牧文化。
灵王总结了赵国武备落后,民风积弱,强大的邻国时刻要入侵,立志改革,学习胡夷骑射。
灵王说服王公大臣穿起胡服,训练骑兵,改善了军备,拓展了边界,表面上是衣着服饰的改变,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是赵国思想观念的变革。
(3)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灭掉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a.创立皇帝制度,掌握最高权力,皇帝至高无上,独断一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九卿”为其服务;b.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c.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4)汉武帝设立太学: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亲自策问考生,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提出的“兴太学,置明师”的建议在京师设立太学,主经博士,置弟子50人,是中国最早的学府。
(6)北魏孝文帝改制: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主动融入中原文化的历史事件,是划时代的举措。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a.学习汉文化地区的礼制,建立明堂、太庙;b.推行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建立地方基层组织机构;c.创立和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以便更有利于学习中原文化,禁止鲜卑姓,通用汉姓。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 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 义。他们是谁?为什么?有何突出成就?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经济危机, 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要点整合
二、近现代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俄国走上了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 2.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 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3.1898年中国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 动,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 化的第一步。 4.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资 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巩固了资 本主义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
要点整合
5.东欧国家的改革:1956年开始到20世纪六七十年 代,匈牙利改革,成效突出,曾有“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的称誉;80年代陷入新的困难。1968年,捷克斯洛伐 克的改革,被苏联镇压。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都 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1989年,东欧剧变,各国执政党改变,社会制度也随 之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 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改革
中国古代的政治改革(一)中国古代重要改革列举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土地好坏而征收赋税)2.鲁国“初税亩”(按亩收税)2、战国时期:1、魏国李悝变法2、楚国吴起变法3、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第一次: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第二次:①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4、北宋:庆历新政(即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措施:①理财(中心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各法的具体含义见P103——104】②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③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A在北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变法依然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军事实力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B但是新法在推行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基本原因:(1)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如王安石变法。
2、改革的主要措施:(1)改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2)限制贵族特权,如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3)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的一些利益,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3、改革结果:(1)成功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周周世宗改革等(2)虽取得成效但最终失败:王安石变法。
4、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2)用人不当,新法反而危害百姓。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评价: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①内容与作用:A、理财措施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B、军事措施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C、教育措施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②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③失败原因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④评价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②内容:,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③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附: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①内容:a、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b、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代表企业)c、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了海军衙门。
中国古代著名改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一、商鞅变法(战国)1、目的:富国强兵。
2、时间:第一次改革始于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时间:第二次改革始于公元前350年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推广县制,废除分封制。
把全国分为41个县,设县令主持县政,丞为副县令,尉负责军事。
③统一度量衡。
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以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二个废除:)废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二个奖励:)奖励军功、奖励耕织(二个制度:)什伍制、县制(二项法律:)连坐、轻罪重罚(最后全烧了:)焚烧诗书3、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4、评价: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施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二、王莽改制1、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2、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
--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
--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3、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
引发农民起义。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内容: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上:①迁都洛阳;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中国历代12大改革变法
赵国是三家分晋后成立的一个国家,是当时的“四战之国”—西南: 与韩国摩擦不断;西边:秦国虎视眈眈;东边:紧邻齐国;西北:林胡、 楼烦等胡人部落,经常掠夺赵国。
胡人:短衣长裤,上下吗灵活,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奔跑迅速;以 骑兵为主,最多几十千骑。赵军: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中看不 中用(战争);以步兵和兵车为主,动则几十万、上百万。
七、唐朝中叶:二王八司马的 146 天改革 唐朝中期以王叔文、王为首的永贞革新,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因 刘禹锡与柳宗元卷入、后主导改革的 8 人被贬为司马而名留史册。
依靠的太子李涌在登基前夕( 804年)中风躺倒,体力衰弱,变成了 哑巴;次年登基为顺宗。
主要改革:罢宫市和五坛小儿坊,罢免大贪官京兆尹李实;放还宫 女 300人,教坛女乐 600 人;调整人事,裁撤了专门研究和宣传“阳阴、 星卜”的翰林院待诏。最后,谋夺宦宫军权未国,而且太子李纯支持反 对派而失败。
言书”),轰动朝廷。后在金陵讲学长达 20年的,谢绝到中央当官的美意。 1068年,神宗召见王安石,“一见奇之”。次年任副宰相, 1070 年任宰相, 主导改革 16 年—熙宁变法,变法从“理财” 、整军入手。①均输法。京 师所需物资由政府采购,但两年后息政;②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税法: 改无偿当差为用钱雇人。 1076年收钱 1000 多万贯,余 400多 万。④方田均税法:丈量土地查税,均定田税。⑤免行法。⑥科举新法: 进士考试取消诗赋,改为经义大意和时事政论相结合。⑦青苗法:把政 府储备粮在青黄不接时借贷给农民, 收息敛财(1073 年有 292万贯);市 易法:政府平衡市场(平价购滞销品,市场缺划价出售) 。1077 年,收息
高考必备:古今中外的重要改革
成功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 实力较强大;②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③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积极影响:①改变了封建落后状态,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 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 ③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 族振兴的人们提供了某些经验。 消极影响: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推行 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灾难。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
1、洋务运动
背景:①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 ②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本质上是维护封 建统治的不同道路)。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 防,培养人才。 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的极 力阻挠;洋务派力量分散、有限;没有根本 改变封建制度。 教训:地主阶级改革道路在旧中国行不通。
制定经济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 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 发展。
3.建国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 转变
⑴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 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 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 成工业化。 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化的高速度。 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 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2.战国时期的变法 (1)商鞅变法 背景:①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②新兴地 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 主阶级统治。 主要内容: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②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按功受爵;④“燔诗书而明法 令”;⑤统一度量衡;⑥废分封,行县制;⑦废除井田制。 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影响: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了秦国的旧制 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 集权制度,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 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成功原因:①顺应历史潮流(根本原因),②最高统治者 支持,③措施得当。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大全
中国古代历代改革变法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和事件:
1.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初期采取的分封制使得诸侯国权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朝衰弱,最终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规模战乱。
2.秦朝的法家改革: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一系列的法家改革,包括废除封建制度、设立郡县、推行法律制度等,为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6.宋朝的科举制度:北宋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大大提高了社会士人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7.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实行地方官员的直接任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8.明朝的海禁与土地制度改革:明成祖朱棣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上贸易,加强内陆经济。明政府还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3.汉朝的扩张改革:西汉刘邦通过推行减租抚农政策、征发人口加强军事等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4.隋朝的均田制改革:隋朝实施了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实现平均,从而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5.唐朝的吐蕃改革:唐朝通过改革番汉制度,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推动了唐朝的统一与发展,对外交往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 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全国划分政 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 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 可为“上卿之赞“;按土地分等征 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 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 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 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摧 毁了旧的行政体制,使秦 国逐步强大,秦始皇确立 封建中央集权制,最后统 一中国。在位执政十九年, 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 变法之一,它的成功对中 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结局:秦国的 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 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被告“谋反”,遭车 裂。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国上卿 (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 强兵。齐桓公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 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 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 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 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为齐桓 公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强大的皇权作后盾上述改革措施得以成功推行极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后来大汉王朝一系列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的对外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即墨一中 胡明凯
目录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2.李悝(kui):任贤重农,法治强魏 3.吴起:兵家奇才,变法勇士 4.商鞅:严刑峻法,成就强秦 5.汉武帝:尊儒重法,全面改革 6.王莽:托古改制,扬汤止沸 7.魏孝文帝:胡汉一家,盛世肇基 8.隋文帝:立纲陈纪,泽被后世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影响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影响中国古代历经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与变革,这些改革不仅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还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史上的几个重要改革,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秦朝的改革与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秦朝在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秦朝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他们采取了集权制度,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设立一位郡守,实行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
同时,秦始皇还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
其次,秦朝还进行了法律制度的改革。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制度,统一了中国的法律体系,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此外,秦朝还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
他们实行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提高了农民的耕作积极性。
秦朝还采取了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贸易和交通的繁荣。
这些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使中国实现了长时间的国家统一,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法律和政策也成为后来各个朝代的参考和借鉴对象。
二、隋朝的改革与大运河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改革时期。
隋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修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全长近1800公里,连接了中国南北的黄河和长江。
修建大运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促进了商品交流和人员流动,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动脉之一。
隋朝的改革还包括了政治、军事、法律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是隋文帝推行的科举制度,通过文化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阶层更趋合理,提高了治理能力和国家的稳定。
隋朝的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和经济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的进步。
而科举制度则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延续了千年之久。
三、明朝的海洋探险与文化交流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改革时期。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部分】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拓跋宏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人物:王安石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人物:张居正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制度与改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社会制度与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改革,这些制度和改革在塑造中国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制度和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开疆拓土、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改革进行论述,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价。
一、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
封建制度以封建王朝为核心,实行土地私有制,以地主阶级为主导,奴隶阶级作为劳动力,通过宗法制度确立君主和贵族的统治地位。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和等级身份的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稳定。
然而,封建制度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剥削,维护了社会不发展的状态。
在后期古代,封建制度逐渐淘汰,为各种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实行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以考试为基础,以文化能力和才华来选拔人才,逐渐取代了世袭制和世族制,使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培养。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人们有机会通过努力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精英。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文化,对实际能力的考察不够充分,导致学院派腐败现象的产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科举制度逐渐被新的选拔和评价制度取代。
三、开疆拓土开疆拓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之一。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通过战争征服周边地区,扩大国土版图,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繁荣。
开疆拓土的改革使得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局面得以形成,也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开疆拓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战争牺牲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因此,在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应注重平和与和谐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
四、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重要改革。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农民的生产力。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历史知识点整理
摘要:对于高三生来讲,多整理知识点是必要的,回归课本,掌握好课本的知识,对我们解题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1、变法与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内容:作用:(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2、综述:(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2)、变法的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中国古代主要改革
管仲改革
措施:⑴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⑵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已经国富兵强。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二、商鞅变法
⑴目的: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国君:秦孝公
⑷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⑸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目的:为顺应当时的民族融合的趋势,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措施(改革内容):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汉律、学汉风。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戊戌变法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宣传维新变法。
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失败: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
变法失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中国古代重要改革
中国古代重要改革一、管仲变法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1 变法背景当时齐国已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国库空虚;同时齐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形式严峻,各邻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乱,而对齐国也是俯视眈眈。
因此这时非常需要站在历史前沿的改革者出现。
2 变法具体措施2.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
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
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
官吏有三宰。
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
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
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
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
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
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
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
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
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2.2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
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
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
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
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
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
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
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
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
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
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说是变革不断的历史时期,许多重要的改革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改革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其影响进行探讨。
一、农田改革及其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就是农田改革。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田改革成为当时诸侯国推行的一项重要政策。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平均土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改革,土地得到合理的分配,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田改革的推行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该改革增加了农民的土地持有面积,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由于农田改革使得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增加,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最后,农田改革还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
由于农民的土地持有面积增加,他们获得更多的收入,使得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不断增加。
二、法律制度改革及其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法律制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系列的重要法律制度改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秦朝的法律统一、唐朝的大运河法等。
法律制度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法律制度的统一以及刑法的规范化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减少了社会矛盾与纷争。
其次,改革后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公平正义的保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法律制度改革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投资者参与经济活动。
三、科技发展及其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改革就是科技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发源地,在农业、冶金、制造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创新。
科技发展的改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科技发展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产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科技发展带来了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领域的生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了解商鞅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⑴各项措施的作用 ⑵整个变法的作用和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背景来理解这次改革 国家分裂,少数民族南迁到黄河流域,各族杂居相处,民族 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受汉族影响开始封建化进程。 2.了解各项措施的内容和作用 经济上:均田制 政治上: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 文化上:移风易俗 3.了解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王安石变法1.联系北宋初年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来理 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三冗二积)
2.了解经济、军事和选官等三方面的措施的具体内 容和作用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 法、市易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改革科举 考试内容、改革恩荫制度择优录用官员子弟等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作用
热点问题
1.今天我们经常讲“与时俱进”,要理解这个 “时”是什么?历史上的改革凡是与时俱进的改 革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商鞅变法、北 魏孝文帝改革。这也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讲 的流行词“科学发展观”
2.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关系到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阶段,其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党和政 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从这个角度出发,要重 视古代改革中的农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如:商鞅 变法中的废井田、奖励耕织 ,孝文帝改革中的 均田制, 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来理解商鞅 变法的背景。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制,封建土地 所有制逐渐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割据混战,地主阶级兴起、力量不 断壮大。
文化上:法家思想(百家争鸣)
2.了解各项措施的内容和作用 (二个废除:)废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 (二个奖励:)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二个制度:)什伍制、县制 (二项法律:)连坐、轻罪重罚 (最后全烧了:)焚烧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