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心理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答: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答: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答: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一、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
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
第三,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
三、(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2、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3、简析师爱的特征及其心理功能。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
5、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有哪些?6、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7、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8、发现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9、为什么学习过后要及时复习?10、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
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对学习者产生有效的影响?11、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12、简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征。
13、接受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14、简述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
15、林崇德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分为哪六个年龄阶段?16、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7、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
18、试述发现学习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
19、试述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20、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趋势如何?21、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什么过程?22、简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3、个体记忆策略发展具有哪些特点?24、简述动机的相互作用。
25、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26、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27、简述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28、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29、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有什么不同?30、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31、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32、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33、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哪些阶段?34、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3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36、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37、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怎样的影响?38、何为练习曲线?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3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40、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什么过程?41、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P4)2.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P16)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
(P18)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者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大声的说出头脑内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进行分析。
(P12)(第二章)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P22)2.注意:注意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P24)3.催眠: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P37)4.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P37)5.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P29)6.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P28)(第三章)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P60)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P45)3.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P72)4.感觉适应: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本文将收集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简答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情感、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讨论思想、意识等问题。
- 近代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和实验主义,形成神经学和心理物理学。
- 经典理性主义时期:德国心理学派创立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派主张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行为主义研究。
-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 20世纪80年代近现代:脑科学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心理学的影响。
3.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4. 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焦虑性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症状性障碍- 人格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5. 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 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
- 第三步:进行评估。
-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
- 第五步:实施治疗计划。
- 第六步:评估治疗效果。
6. 心理学的伦理要求心理学研究有以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 保密- 自愿参与- 停止实验的权利- 没有伤害- 做好后续照顾本篇文档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2、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的基本任务。
4、简述脑进化的一般趋势。
5、简述机能系统学说。
6、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7、简述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8、简述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9、简述解释催眠的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和意识功能分离理论的主要观点。
10、简述注意认知资源理论的主要观点。
11、简述注意过滤器理论的主要观点。
12、简述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有哪些?13、从保持时间、编码方式、记忆容量三个方面,列表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4、简述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6、简述创造性及其心理成分。
17、简述表象的含义、种类及特点。
18、简述想象的含义及功能。
19、简述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
20、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2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22、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23、简述动机逆转理论的基本观点。
24、简述情绪及其功能。
25、简述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26、简述情绪调节的策略。
27、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28、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的几个方面。
29、简述遗传、环境与教育、主观能动性对能力发展所起的作用。
30、简述气质与性格这两种人格特征的区别。
31、简述认知风格及其三组典型的认知风格类型。
32、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其对人格的作用。
33、什么是似动?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4、简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35、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影响主营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36、简述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37、什么是双眼视差?它在深度知觉活动中有何作用?38、简述同时性和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
39、简述赫尔驱力减少理论的基本观点。
40、简述割裂脑研究及揭示的脑的秘密。
单项选择题1、在一般情况下,生物节律以为一个周期。
A、一年B、一月C、一天D、一小时2、人的一生中大概有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
简答一、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答: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取静”的本领③ 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 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二、 怎样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答: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消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②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③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 &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形式、内容符合学生 需要,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2 、唤起学生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 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易集中;② 合理组织教学,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③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④ 采取各种方法防止注意力分散。
3、 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2. 引导学生把学习活动体验变为履行社会职责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觉地学习动机,并依靠动机 调整注意,使之经常处于最佳状态;3.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4、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1.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2. 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3. 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要改变教学方式,使 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4. 课要结束时,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
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②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③ 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④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⑤ 开展讨论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⑥ 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⑦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知识学习的环节?答:(1)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保持;(3)知识的提取与应用。
2.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答:(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答(1)发现问题;(2)解决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相似性(结构特征与表面特性的相似);(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5.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1)配合运用正例、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1)问题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7.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特点是什么?答:群体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1)共同目标;(2)有一定结构;(3)存在依存关系。
8.教育心理学包括哪些内容?答:(1)教育心理学是什么;(2)学生学的心理规律;(3)教师教的心理规律。
9.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3种水平?答:(1)描述;(2)解释;(3)预测与控制。
10.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阶段)?答:(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11.师爱的功能?答:(1)激励;(2)感化;(3)调节;(4)榜样。
12.大学教师的能力素质?答:(1)教学效能感;(2)教学反思;(3)教学监控能力;(4)教育机智。
13.学生学习的分类?答:(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心智技能的学习,操作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14.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15.条件反射的类型?答:(1)经典型条件反射(应答型);(2)操作型条反射(工具性)16.学习的基本规律?答:(1)获得律与消退律;(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3)高级条件利用率。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涉及对心理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意、思维、情绪、学习、记忆、人格发展、社会互动以及心理健康与疾病等。
2. 请解释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并提供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当一个中性刺激被先后多次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中性刺激将逐渐能唤起一种条件反射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他在狗的口腔内放置食物后,用铃声作为中性刺激。
经过多次铃声与食物的配对,狗在听到铃声时开始分泌唾液,即使没有食物的存在。
3. 请解释什么是工作记忆,并提供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工作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负责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以完成认知任务。
它包括对信息的注意、加工、操作和操控。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学习一本书时,工作记忆帮助我们将阅读的内容暂时存储,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连接组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请解释什么是激励理论,并提供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激励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的激励因素影响,以满足欲望和需要为目标。
例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 请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并提供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和情感的正常状态,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保持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应对压力和情绪,学会情绪调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良好的睡眠;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阅读、听音乐或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等。
6. 请简要描述社交认知理论并提供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社交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交情境中对他人的行为和个人特征进行推断和解释,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例如,在社交交往中,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时,基于其外貌、语言和行为,我们会尝试推断他们的个人特征,如是否友好、诚实或可信赖。
心理学专业考试答案
心理学专业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什么?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 人文科学答案:C2.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心理过程B. 心理状态C. 心理特征D. 心理现象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指的是:A.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B. 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C. 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D.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答案:A5. 弗洛伊德是下列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6.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主观性原则答案:D7.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不包括:A. 尊重个体B. 保密原则C. 无害原则D. 利益最大化原则答案:D8.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马斯洛D. 皮亚杰答案:C9. 心理学研究中,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A. 无法控制变量B. 无法重复实验C. 无法量化数据D. 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答案:A10.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主要优点是:A. 可以控制变量B. 可以重复实验C. 可以量化数据D. 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包括:A. 发展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临床心理学D. 教育心理学E.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答案:ABCDE2. 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包括: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描述性研究D. 相关性研究E. 实验性研究答案:ABCDE3.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A. 知情同意B. 隐私保护C. 避免伤害D. 公正性E. 保密性答案:ABCDE4.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动机过程D. 社会过程E. 个性差异答案:ABCDE5. 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因素分析D. 聚类分析E. 路径分析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与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与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与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
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
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12.学习动机与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心里状态。
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心理知识简答题
1.健康的概念:答:健康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什么是强迫性神经症答: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3.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哪些心理需求?获得安全感。
满足归属的需要。
满足尊重的需要。
增强信心。
增强力量感。
促进社会化4.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有哪些?(1)给自己以肯定的自我概念(2)在观察学习中确定的自我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意识6.什么是网络综合征?答:是玩互联网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7.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哪些特点?择偶标准的理想化、恋爱行为的公开化、恋爱的低年级化、恋爱的自我中心化、恋爱态度的轻率化、恋爱结果的非现实化、性观念变化的显性化、新的恋爱方式的产生8.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9、什么是疑病性神经症答: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又名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10、如何消除考试焦虑?(1)认真复习,充分备考(2)增强考试的自信心(3)形成考试的正确认知评价(4)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11、心理咨询具有哪三方面的功能?(1)解除紧张应激压力,进行心理按摩;(2)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12.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13、心理发展的条件有哪些?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②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实践活动和自觉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2、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1-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4、什么是观察法?应用观察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5、简述测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1-6、简述问卷法。
1-7、简述个案研究法。
1-8、简述实验室实验法。
1-9、简述自然实验法。
1-10、简述谈话法。
1-11、简述20世纪40年代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的特点。
2-1、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2-2、什么是非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3、什么是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4、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2-5、简述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2-6、简述相互诱导的含义及种类。
2-7、什么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举例分析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的重要条件。
2-8、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2-9、简述边缘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
2-10、举例分析什么是消退抑制。
2-11、举例分析什么是分化抑制。
3-1、简述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
3-2、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含义。
3-3、简述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3-4、简述人类心理社会制约性的表现。
3-5、简述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6、简述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7、简述环境和教育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8、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动力。
3-9、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3-1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3-11、简述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观。
3-12、简述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1、简述感觉的同时对比现象。
4-2、简述错觉及几何图形错觉的种类。
4-3、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4-4、什么是深度知觉?形成人的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4- 5、什么是似动知觉?并请举例分析。
4-6、什么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并请举例说明。
4-7、简述感觉的继时对比现象。
4-8、简述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心理学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和感知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和感知的关系:思维与感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他们分别属于对事物不同角度和不同水平的认识。
①从反映的内容看,感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②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
宗旨,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二思维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2、思维和语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思维和语言并不等同。
表现在: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关系,两者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而语言与客观事物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思维的内容是由概念组成的,而构成语言的材料是词;不同民族的思维规律是相同的,而不同民族的语言及其语法结构不会完全相同。
3、什么是想象?想象的种类有哪些?想象是指人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有:根据想象活动有无自觉目的性,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
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表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表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独立地构成新表象的过程;幻想是指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4、什么是情感?它与认识过程有什么关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检。
情感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但反过来又对认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积极良好的情感能激励认识的积极性,促进认识过程顺利的展开,提高认识的效果;反之,消极不良的情感削弱了认识的积极性,阻碍认识过程的进行,降低了认识的效果。
心理学(含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
心理学笔记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5.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6.节律(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说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7.日节律:在人和生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8.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括三个方面:1对人的知觉。
2对社会事情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3.超感知觉14.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器官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15.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差异感觉阈限:表示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16.记忆: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17.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7。
(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学习的基本理论1.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1)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2)因变量(反应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3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B.与意识相比,注意更容易控制C.当处于注意状态下时,意识内容相对比较清晰D.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E.注意中包含有无意识过程4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一)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5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6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1、收集信息 2、转换 3、将感受器传出地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由选择地加工 4、在感觉中枢区域,形成不同性质和强度地感觉7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人们采用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
它对教育的不良影响体现在容易使人形成“先人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的交往。
8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感觉和知觉的源泉。
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事物的整体;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信息在头脑中有机结合便形成了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内在组成部分,没有感觉就无所谓知觉。
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就愈完整、愈正确。
另一方面,知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影响着感觉的鲜明性和精确性。
由于感觉和知觉有这种密切的关系,因此,经常把它们合起来通称感知。
但它们又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还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由于知觉过程中有语言、思维、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参与,使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整体,明确事物的意义。
所以,感觉和知觉是两个本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知觉和感觉密不可分,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9简述遗忘的原因(2002.10)(2004.10)消退和干扰。
10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2005.10):(一)地点法 (二)韵律法(三)记笔记11 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2006.4)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保持)和提取的过程。
试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2007.10)(一)编码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
(二)保持保持也称储存,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过程来说就是信息的储存。
(三)提取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感觉记忆的特征:(一)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信息(二)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三)感觉记忆中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四)感觉记忆中信息一部分被加工进入短时记忆12简述长时记忆存储模型(2006.10):语义网络扩散激活1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目的分析法:就是,它与当前的状态存在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想办法来减少这个差异。
如我们在校园里,目标是要去火车站,主要是距离上的差异,乘公交车去减少这个差异。
1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①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及其不同。
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也有所不同。
③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的形态。
有些稳定发展,有些早熟,有些大器晚成。
15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知识传授16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的区别(1)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
(2)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商=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儿童,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韦克斯勒指出,可以假定,人们的智商分布呈平均数为100和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形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MX)/S(M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体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体中所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
)17简要说明智力三元理论中智力的内部构成(2005.10):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18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两者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而情绪的变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
19简述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20简述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结构(2005.4)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21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2003.10)动机产生的原因1、内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2、外因:诱因-外在环境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
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
22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从动机概念可以知道,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两种。
生理性动机是指人对维持自己生命所必需的物质的动机;而社会性动机则是以交往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等为基础的动机。
23动机具有哪些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24成就动机的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3. 正确的归因方式25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26简要说明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2005.4)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27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场依存性的人善于把握整体,善于学习系统化、条理化的材料,喜欢与同伴在一起讨论或进行协作学习,注意环境的要求,很容易适应,受大家的欢迎,受内在动机支配,场独立性,善于从整体中分析出各个元素,喜欢个人独自学习,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于他人的评价有自己的看法,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28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人格特征:(一)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四)复杂性: (五)功能性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29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一、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30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是以个案研究法,从很多人的书信、日记、自传中,分析出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但他反对弗洛伊德虚幻式的人格结构看法。
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
他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1.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
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中心特质:所谓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
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
3.次要特质:所谓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32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2006.10)1、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2、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