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中国短兵演示文稿1
![中国短兵演示文稿1](https://img.taocdn.com/s3/m/0cec1283ec3a87c24028c4ed.png)
中国短兵
(四)抽签 四 抽签 (1)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 )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 主任, 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 加。 (2)由各队教练员或领队为本队运动员抽签。 )由各队教练员或领队为本队运动员抽签。
中国短兵
(五)服装护具和短兵 五 服装护具和短兵 (1)运动员必须穿传统武术服装。 )运动员必须穿传统武术服装。 (2)比赛时,运动员必须戴护档、护手和 )比赛时,运动员必须戴护档、 护腿。 护腿。 (3)比赛护具分红、黑两种。 )比赛护具分红、黑两种。 (4)比赛开始前,在场地中央挑选短兵。 )比赛开始前,在场地中央挑选短兵。
(6)后跳步 (7)左闪步 (8)右闪步 (9)抢背 (10)跃式抢背 (11)前扑地 (12)后扑地
中国短兵
3.短兵进攻技术 . (1)刺 ) (2)点 ) (3)崩 ) (4)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短兵
(5)扫 ) (6)砍 ) (7)撩 ) (8)挑 ) (9)劈 )
中国短兵
4.短兵防守技术 . (1)正架防守 ) (2)反架防守 ) (3)右截防守 ) (4)左截防守 )
中国短兵
(二)总裁判长的职资 二 总裁判长的职资 (1)组织负责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规则, 组织负责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 组织负责裁判人员学习竞赛规程 规则, 研究裁判方法,向各队讲解规则。 研究裁判方法,向各队讲解规则。 (2)检查落实场地、器材、裁判用具及抽签、 检查落实场地、 检查落实场地 器材、裁判用具及抽签、 编排等有关赛前的准备工作。 编排等有关赛前的准备工作。 (3)根据大会竞赛规程、规则,解决竞赛中出 根据大会竞赛规程、 根据大会竞赛规程 规则, 现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和规程。 现的问题,但无权修改规则和规程。 (4)每场比赛,运动员因弃权变动秩序,应及 每场比赛, 每场比赛 运动员因弃权变动秩序, 时通知裁决长、编排记录长和宣告员。 时通知裁决长、编排记录长和宣告员。
武术
![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e5e8853a25c52cc58bd6beed.png)
教 学 内 容
一、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内涵及运 动特点
短兵,是中国武术兵刃中以剑、刀为代表的短 兵器的总称。短兵运动是运用武术兵刃中的刀、 剑等短兵器的攻防格斗方法,进行两兵相交、 相搏的对抗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短兵竞技运动形式,并非是新生事物,而是中国古老 传统的剑、刀等短兵器格斗技法的延续,历史渊源, 内涵丰富。
敌,战争中这种机会很少有,所以剑在当时主 要用途是防身。
到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0年的东周时期,也就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中原地区仍以车战为主。然而, 在中国吴、越等地,则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地多山 丘,森林茂盛,战车难以驰骋,军队以步战为主,步 兵近战需用短兵器,具有轻例锋利适于近战的剑,则 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这样,战争促进了吴、越剑技、 剑论、剑形质的发展。剑的形制已是各式各样,在剑 法理论上出现了“说剑”“论剑”以及“剑道”等等, 已是十分深奥。当时剑制已有长短之分,使剑方法上 已有“斩剑”“斩击”“击刺”“相击”“相 劈”“遥击”等等技法。在剑理、剑法、剑势、铸造 等诸方面极盛一时,所以,这一时期为以后剑术与剑 形制的演进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1953年秋,“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在天 津召开,这时的短兵赛制改为三局两胜制,每局三剑, 竞赛方式采用单循环制。运动员着装是大会统一制做 的深浅两种颜色的民族服装,规则允许打头,为安全 起见,着击剑面罩。
1954年全国兴起武术热。
1957年以套路形式为主开始进行部分城市的评奖竞赛, 而短兵竞技在此大潮下被搁置起来,这一搁就是数十 年。
到了三国时期,有文献记载:魏久帝曹 丕,自幼习武,更擅长击刺之法。一日 与擅长“手搏”的奋威将军邓展论剑, 酒酣耳热,两人以甘蔗代剑,比试剑法, 曹丕三次击中邓展手臂。邓展心不服, 再试,邓展又被击中前额。曹丕与邓展 比试剑法的故事,成为后世武坛佳话。
学习武术短兵的心得
![学习武术短兵的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31b9a5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7c.png)
学习武术短兵的心得
学习武术短兵的心得:说到学习武术短兵的体会,前面说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这可能也是每一位学习武术短兵的人的感受吧!虽然说学习武术很累,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没有后悔。
短兵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可以
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击剑运动。
短兵运动是利用重新研制的能够保护人体安全的运动器材代替
过去的短兵器,而运动员综合利用各种原始短兵器的方法进行格斗较技,达到传承、发展短兵器格斗技术和锻炼身体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
我认为学习武术短兵首先要有兴趣,没兴趣的话,什么都做不好。
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不然,一点点的疼痛就会让你却步不前。
再次,要勤奋。
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之前学到的就会全忘了。
最后,要有学习武术的条件。
这里所说的条件主要指身体上的条件,如身体的灵活性、灵敏度等。
当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天赋异禀,都拥有极高的悟性。
古人云:“勤能补拙”。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奋。
只有勤加练习,才能够熟练的运用每一招,从而克敌制胜。
2018年全国武术短兵比赛,列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年度赛事活动计划中。
沧桑巨变90年,中国短兵又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
短兵
![短兵](https://img.taocdn.com/s3/m/5f057b94daef5ef7ba0d3cf8.png)
短兵短兵,是中国武术兵刃中以,剑,刀为代表的短兵器的总称。
它是两兵相交,相较,相抗,击刺,相搏的对抗格斗武术形式,而非剑,刀术套路演练和套路竞技的形式。
在中国漫长的武术史,剑刀史上,自近代火药武器的广泛应用以来,热兵器逐渐取代了冷兵器在兵事和武备上的作用,武术以及武术中的各类兵刃,其对抗,格斗,斩击的轿艺作用,在逐渐地衰微和消弱,于是其技法上的演练,有向武艺美化,表演化的形态发展趋势。
短兵是传统武术一个重要的竞技项目,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击剑运动,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但作为一项正式的武术比赛项目,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第一次“国考”时才出台的,当时的名字就叫“击剑”,为区别于西洋击剑,也称为“中国式击剑”。
后来,因为它具有刀剑同体的特点,技术上与西洋击剑明显不同,人们便改称为“短兵”。
1930年中央国术馆正式颁布了《国术考试规则》,自此以后,“国术考试”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短兵比赛也随之推广开来。
一段时间里,短兵发展得相当快,不但在河北、山东、河南这样的国术大省得到广泛开展,在某些相对边远的省份也开展起来。
到40年代,短兵已是人们熟悉的武术竞技项目了。
短兵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体育文化遗存之一。
在古代,剑是勇敢、尊严和品节的象征,短兵自然成为一项高尚的运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东西方尽然,尽管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因此,东西方都曾致力于将古代短兵演进成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工作。
西方由佩剑、花剑和重剑三个剑种构成的短兵运动,作为奥运会最早的项目之一,现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拥有大量爱好者。
自1950年以来,短兵运动在我国逐步开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我国曾就武术短兵运动进行过试点性开展,后中断了20多年。
2001年武术短兵运动再次提到议事日程,至后在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开展了武术短兵活动。
西安体院率先进行了武术短兵运动的试点,此后北京体院、武汉体院等一些单位也相继开展了活动。
国术短兵心得体会
![国术短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d1309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2.png)
国术短兵心得体会
短兵是传统武术的一个竞技项目,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击剑,在历史上绵延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剑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武术的标志,剑术和击剑则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是具有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竞技活动,短兵是其遗绪,它的文化承载量不言而喻。
短兵最初定名为“击剑”,以表明中国古代剑术悠长深邃的文化渊源。
然而中国武术的短器械以刀剑为两大宗,此外还有鞭、锏等,故短兵的设计和规则的制定都不能不考虑到技术上的兼容性。
也正因为如此,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这项原本被称为“击剑”的运动被人们不约而同的称为“短兵”,一直沿用至今。
短兵是一项具有极高安全性、趣味性、竞技性的现代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
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武术特色,武术刀剑的大部分攻防技术动作都可以通过安全的器材与防护设备得以施展和发挥,因此是检验武术刀剑技术实用性最佳的现代手段之一。
短兵的技术含量高,以古代刀剑格、洗、击、刺为主要的攻防技术,在实战对抗中讲究以智取胜,以巧取胜,任何逞勇斗狠似的野蛮拼打只能使对家有机可乘。
加上特定的器械性能和防护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竞技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
经过半个多世纪来断断续续的运动实
践,短兵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规则,它的稳定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是男女皆宜的对抗性竞技运动项目。
短兵作为中国古代刀剑文化的现代竞技运动化表现,其主旨是在宣扬中国古代武艺文化中“崇德、尚武”的文化内核与价值观的同时,赋予传统身体练习方式以新的生命形式与文化定位。
武术运动的特点
![武术运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06234633687e21af45a94e.png)
此外,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群众性的练武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既可达到健身,又可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
(二)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在武术套路和搏斗运动中,技击动作是其主要内容。套路虽然是以演练的形式出现,但它包含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和快摔法,经常锻炼不仅人体机能和素质得以提高,再增强距离、时机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散打、推手的许多招势动作可以直接用于搏击和防卫,其中许多战术有益于防身自卫能力的增强。
(四)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
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人体运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著名诗篇中有“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的描绘。汉代的“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宋代的“瓦舍”、明清的“走会”,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表演功能。
2.刚柔相间的劲力方法:中国武术用力方法主张亦刚亦柔,认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只有取刚柔之中和,才会生出极其丰富的劲力表现,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为此中国各家拳法特点或以刚为主,或以柔著称,各家拳法的劲力方法或刚中含柔,或柔中寓刚,或先刚而后柔化,或先柔而后刚发,充满丰富的劲力特点和变化技巧。
3.运气调息贯注动作:中国武术十分重视运气和调息的锻炼。武术在调息中注意与动作起伏变化的配合,有所谓“提、托、聚、沉”四法。使呼吸与运动协调配合,以保证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持久。西方体育在运动中也注意调整呼吸或加深加快呼吸以助发力和加快动作频率。中国武术则重视养气、练气、运气,使气在意念引导之下与动作相合,做到以意导气,便利从心。
谈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短兵的优势和劣势
![谈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短兵的优势和劣势](https://img.taocdn.com/s3/m/7dfbd0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4.png)
谈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短兵的优势和劣势
一、现行高校武术公体课的弊端
1、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内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3、考评制度不合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淡薄。
4、学生第一次接触武术项目的盲目性。
二、传统武术内容进入高校武术课教学的有利因素分析。
1、武术的健身功效。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2、武术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
3、有利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4、有利于中国传统武术向世界的推广。
短兵运动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体育史论文-体育论文
![短兵运动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体育史论文-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6ddffe6edb6f1afe001f49.png)
短兵运动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体育史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短兵是中国传统武术重要的竞技项目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术短兵是短器械刀、剑、鞭、锏等技法综合运动的一种对抗性运动,是按照一定规则要求单手持短兵器进行的对抗格斗项目,是继中国式摔跤、武术散打、太极推手之后,又一具有我国民族体育特色风格的竞技项目.短兵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浓厚的武术技击思想,是一种不可多得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体育项目。
1 短兵运动释义及起源1.1 短兵运动定义武汉体育学院戴小平老师在《中国短兵》一书中对短兵运动定义为:短兵运动是利用重新研制的能够保护人体安全的运动器材代替过去的短兵器,而运动员综合利用各种原始短兵器的方法进行格斗较技,达到继承、发展短兵器格斗技术和锻炼身体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3].1.2 短兵运动历史起源关于短兵运动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认为短兵运动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击剑运动;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的白棓相斗;还有的认为起源于近体防卫的需要。
短兵运动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斗剑之风盛行,关于斗剑的史料也有记载。
如《庄子? 说剑》云: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均表明当时剑术相当发达。
到了汉代,击剑已开始了对抗练习。
《汉书? 地理志》曰: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而易发.由此看来,我国短兵运动最早起源于古老的击剑运动。
2 短兵运动的特点2.1 浓郁的民族体育特色短兵运动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击剑运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古语有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武术套路开始前要行抱拳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这与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礼仪文化不可分割。
短兵运动亦是如此,短兵练习者在学习短兵时要严格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
我国短兵运动发展探析
![我国短兵运动发展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a5be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8.png)
三、总结
三、总结
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 获取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移动短视频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内容真实 性和合法性的问题、侵犯版权和隐私权的问题以及信息安全问题等。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平台、用户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移动短视频的健康发展。
三、未来方向
三、未来方向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短兵运动的发展,相关机构和主管部门需要加强以下几 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研究
1、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相关机构和主管部门应加强短兵运动的理论研究, 深入探讨其发展规律、训练方法和竞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 探索,不断提升我国短兵运动的竞技水平和影响力。
我国短兵运动发展探析
目录
01 一、发展历程
03 三、未来方向
02 二、现状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短兵运动是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它集竞技、健身、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 一体。在我国,短兵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古代萌芽、近代探索和现代发 展三个阶段。如今,我国短兵运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 战。本次演示将从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方向三个方面对我国短兵运动进行深入 探讨。
短兵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关机构 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短兵运动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推广 短兵文化知识等方式,增进公众对短兵运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其在社会中的认 可度和影响力。
5、加强短兵运动的文化内涵建设
总之,我国短兵运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相关机构和主管部门需要继 续加强短兵运动的理论研究、优化训练模式、开展各类比赛活动等方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和合法性,如何处理侵犯版权和隐私权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 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平台、用户和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fcf9dc88bd63186bcebbc1d.png)
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水平 。口 换 言之 , 即通 过武德来约束技击对抗 的暴力本质 ,使武术短兵运动成为一项文 明的体育运动而非暴 力运动。 其次 , 短兵运动在运动形式上 , 以安全 为主 , 重视技术 和 技巧 , 体现 出中国传统文化 中“ 以和为贵 ” 的思想。 安全的短兵器
一
年举办的国术 国考 中设有武术短兵 比赛。 新 中国成立后 , 国家体 委对武术 给予 高度重视 , 武术短兵也在 1 9 5 2年被列为 “ 天津 民 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 ” 的竞赛项 目。此后 , 武术短兵被作为 体育院校的一 门课程 , 但未作为一个竞技项 目进行 比赛 。【 l j 直到 1 9 7 9年 全国武术挖 掘整理工作 开展之后 ,才重新引起 国家重 视, 进行 了实验 、 公 开表演和 内部交流 、 调研 比赛 , 进一步完善竞 赛规则和裁判 、 短兵礼仪 、 场地设施 和护具等 , 为短兵的进一步 发展确定了初 步框架 。 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历时近一个世纪 ,但是 由于宣传力度
3 2
本技术动作有斩 、 点、 劈、 崩、 砍、 刺、 撩、 挑、 扫等 动作及一些动作 组合 ; 基本步法有前 进步 、 后 退步 、 交叉步 、 跨步等 ; 还包含有 各 种各样 的进攻技术 、 防守技术 、 防守反击技术等 。习练者 只有 通 过勤学苦练 、 不 断积 累才 能掌握短兵运动技法的多样性 , 才能体 悟到短兵技法的精髓 。
短兵运动源 于多种短器械的训 练与实战技术 ,汲取 了多种
短器械的实战技法 , 因此 , 短兵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在短兵 对抗 中、 除了颈 、 裆等禁击部位外 , 规则规定只要实用 , 击打其他 身体部位都能得分 , 凸显了该项运动 的开放性 。 短兵运动中的基
武术短兵的心得体会
![武术短兵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26ecc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7.png)
武术短兵的心得体会武术短兵的心得体会武术短兵是一种古老而强大的战斗技巧,它强调快速而致命的进攻和防御。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能够学习和练习短兵技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短兵的战斗风格是极其迅捷而高效的。
与其他武术技巧相比,短兵更注重近身搏斗,它适合用于拼接、掌握敌人的攻击力点以及快速突破敌人的防线。
因此,短兵的练习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在对手攻击过程中,我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正确的防守姿势,这给我在战斗中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其次,短兵注重身体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在实际战斗中,需要用到强大的肌肉力量来执行许多技巧,例如重击和击倒对手。
此外,战斗往往是非常激烈和持久的,所以良好的耐力对于持续战斗非常重要。
通过坚持日常的体能训练,我觉得自己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无疑为我在实战中表现出了更好的潜力。
然而,仅仅具备强大的身体力量并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短兵高手。
在练习短兵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技术的精确性和流畅性同样重要。
每个击打、招式和防守都必须经过准确的计划和精确的实施。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复练习,我努力追求技术的完美。
只有当我的技术流畅自如时,我才能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所有的潜能。
另外,短兵的训练还需要我们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冷静。
在战斗中,当受到对手的攻击或遭遇困境时,冷静和沉着是最关键的。
因此,在训练中,我们注重通过冥想和呼吸控制来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和冷静的心态。
我发现,当我在紧张和激烈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时,我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对于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至关重要。
最后,练习短兵使我体会到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短兵技巧的掌握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和修炼,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力。
我学会了在困难和疲惫的时候坚持下去,在面对挑战时不轻易放弃。
这种坚持不仅在短兵的学习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浅谈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与对策
![浅谈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d36382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f.png)
186当代体育浅谈我国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与对策刘 飞1 武术短兵的相关概述短兵,指的是中华武术中的刀、剑、鞭杆、苗刀等等短兵器,广义上指使用该兵器的技击方法活动,狭义上则指中华武术技击项目的一种,它将中华武术中短兵器的实用技法融入了实战的对抗性活动中。
现代武术短兵由古代短兵演化而来,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运用刀、剑的攻防技术,两人进行实战或比赛的一种对抗性新型竞技体育项目,也是具有极深历史渊源、极具中华武术特色及风格的民族传统项目之一。
2 武术短兵的特点与功能2.1 短兵技击性与技术多样性成为鲜明特点短兵器械在外形与技术上都兼具刀、剑的特点,而刀剑文化的精髓也成为武术短兵运动的产生及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代短兵运动将中国武术中刀、剑等短兵器械的实战技术,与自身独特的实战技术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技击性特征,也正因如此,加上在短兵对抗中击打身体部位的开放性规则,该运动除了基本的动作组合、基本步法外,还包括进攻技术及防守反击技术等,武术短兵运动的技术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2 浓郁的传统民族文化风格与广泛的适应性使其易被推广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武术短兵运动成为一种需要不断进取、提高意志品质与道德水平,通过武德来约束技击对抗暴力本质的文明体育运动。
另一方面,武术短兵安全器械对于刀、剑等危险性器械的取代,以及运动技法、兵法思想等在短兵运动项目中的体现,都折射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风格。
再次,武术短兵在习武者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安全性与技巧性亦同样适宜于在不同人群中开展,尤其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体质及意志。
而对于日本剑道和西方击剑的借鉴,也吸引了不少热爱短兵器械运动的外国人士。
以上几点,皆能促使武术短兵运动在国内的普及与国际上的推广之路变得通顺。
3 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动作的科学合理化武术短兵运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实践需求,其技术动作的使用将进一步优化。
由于动作的简单实用,竞技比赛中投机取胜的现象频发,而进攻技术使用方法的优化,将限制比赛中这些问题的发生,提高短兵运动的技术含量及比赛质量。
浅谈武术双短兵的特点及育人价值
![浅谈武术双短兵的特点及育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594187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b.png)
◎刘恩刚(长春科技学院)特点及育人价值浅谈武术双短兵的武术双短兵是传承我国冷兵器时代 双短兵器文化的基础上,研发出符合现代武术特点的运动项目。
具有民族性、安全性、竞技性、健身防身性、趣味性、观赏 性、娱乐性等特点,长期练习可以提高修 炼者的民族文化自信。
当代广大青少年普遍存在体质差、身体运动能力差、自信心 差、学习意识差、自控能力差、抗挫折能 力差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需要采取必要的教育措廂和手段,选择易学易练、易于接受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 推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如何传承武术精神,做到以文化人,以武育 人,选择既有文化传承,又深受民众喜爱 的武术项目尤为重要。
1武朮iK 緬氐顶目特点1.1民族性原始社会,人类会使用树枝、木棒等 作为工具,不乏有使用双器械的存在。
随着铜铁等工艺的出现,双短兵器逐步发 展,到宋代出现了鞭、铜等短兵器,而且多成对使用。
史料文献及一些文艺作品记载使用双鞭、双铜的古代名将有很多。
双短兵起源于我国古代社会流传至今,创新 研发出现代武术双短兵项目,这些都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1.2安全性现代双短兵器械的外观采用类似我国古代双鞭、双铜的圆柱形状,无棱、无刃、无尖、无刺,采用内硬而外软的材料制成。
根据练习者的不同年龄段采用对应 不同长短、重量、直径的双短兵器械。
训练及比赛时使用双短兵的规定部位击打人体规定部位视为得分,适当限制危险攻击技术攻击人体致命要害部位,避免由于器 械击打造成人体损伤,经过数次的实战检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
1.3竞技性双短兵项目既能打又能演,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本质。
比赛采用同场对抗形式,参赛双方性别相同,年龄、体重等非常接 近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短兵器械,采用相同场外I Life比赛规则进行对抗;同时使用电子记分器,减少比赛判罚人为因素,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体育竞赛规则,从而更好地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中华武术体能训练的特殊性及效果
![中华武术体能训练的特殊性及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3c0b4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1.png)
中华武术体能训练的特殊性及效果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武学的代表,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技击技巧,更包括了独特的体能训练方法。
中华武术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有许多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中华武术在训练效果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华武术体能训练强调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中华武术训练中,不仅注重练习各种技术动作,还注重提高身体各方面的素质。
这就要求武术学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全面锻炼身体的力量、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多个方面,使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平衡发展。
这种全面的身体训练方式,使得学习者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全面提升整体体能水平。
其次,中华武术体能训练强调内外兼修。
中华武术讲究内功和外功的结合,即对内气的修炼和对外形体的锻炼同等重视。
内功训练主要包括修炼气的吸收、储备和运行,强调呼吸调控和气血循环,以及内力的发挥。
外功训练则侧重于形体姿势、肌肉力量和动作技巧的训练。
这种内外兼修的训练模式,使中华武术学习者不仅能在外表上具备强健的体魄,还能在内在修为上具备扎实的基础,更加全面地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中华武术体能训练强调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中华武术是一门讲究细节的技艺,体能训练也同样如此。
训练者需要从基础动作开始逐步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正所谓“功夫在细节”,只有在不断积累、反复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技艺水平。
因此,中华武术的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训练者具备耐心、恒心和毅力,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中华武术体能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训练者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抗压能力,还能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实际应用中,中华武术的训练者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此外,中华武术体能训练还可以帮助训练者改善姿势和身体协调性,预防和改善一些肌肉骨骼问题,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体能训练的特殊性在于全面发展、内外兼修、循序渐进,这些特点使得中华武术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抗压能力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武术短兵总结报告范文
![武术短兵总结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044e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武术短兵总结报告范文武术短兵是一种以近身搏击为主的武术技击形式,通常包括拳法、腿法、关节技等技巧的综合运用。
通过短兵的训练,可以提高近身格斗的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以下是对武术短兵的总结报告:首先,武术短兵注重的是近身格斗技巧的训练。
通过短兵的练习,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实用的战斗技巧,如拳法的迅猛有力、腿法的准确无误以及关节技的灵活应用等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战斗中更好地应对对手的进攻,保护自己并迅速反击。
其次,武术短兵锻炼了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在武术短兵的训练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身体运动,如跑步、跳跃、踢腿等等。
这些训练能够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爆发力。
同时,由于短兵的技巧要求较高,我们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培养身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使我们的动作更加流畅和准确。
第三,武术短兵培养了我们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在短兵的练习中,我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艰苦训练,如反复练习和反复推敲。
这要求我们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同时,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挑战自己,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斗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武术短兵教会了我们尊重和自律。
在武术短兵的训练中,我们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尊重教练和队友,尊重对手和裁判。
这种尊重在实际战斗中也同样重要,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冲动和过度自自信。
综上所述,武术短兵是一种重要的武术技击形式,通过短兵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近身格斗的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短兵的训练还能培养我们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教会我们尊重和自律。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武术短兵的学习和训练,将其作为提高自身实力和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
武术短兵五百字感想
![武术短兵五百字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fe02da4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5.png)
武术短兵五百字感想
选择武术作为体育课项目,希望通过学习强身健体,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来防卫。
经过一学年对武术的学习,体质有所改善,并且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并非花拳绣腿般的做秀而是具有实际效力的搏击运动!
发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
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
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这些正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学习武术之前就知道学习武术很辛苦,但是进行了系统的武术学习以后发现武术比想象中的更辛苦。
从每次课要练习的基本功到每个新的武术动作。
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女同学来说学习起来困难很大。
很多动作总是不好意思做,认为自己做的丑,别人都在看我,武术老师一直劝我们要敢于去做、去尝试,正是因为从小就觉得自己比男孩子弱,根深蒂固的认为我不行才有了“讲柔弱进行到底”的结果。
要认为自己行,给予自己肯定!
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接受起来还有困难!经过一次次的决心,
一次次的尝试,潜移默化间在一年的学习武术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自信,面对新事物也学会了勇敢的尝试。
学习武术的心得更多的是让我们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作者:王建利
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4年第01期
摘要:中国武术短兵运动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型体育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
研究认为: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的技击性、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等方面;武术短兵运动的作用主要在于健体防身、培养品德、竞技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
关键词:武术短兵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32—02
前言
中国武术短兵是运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刀、剑、锏、鞭杆等短兵器的实战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两人进行实战或比赛的一种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
短兵运动源于中国传统武术中短兵器的搏斗与竞技运动,也是一项具有鲜明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风格的新型竞技项目。
1927年旧中国成立的“中央国术馆”,曾将武术短兵设为教学科目,并在1928年和1933年举办的国术国考中设有武术短兵比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对武术给予高度重视,武术短兵也在1952年被列为“天津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的竞赛项目。
此后,武术短兵被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课程,但未作为一个竞技项目进行比赛。
直到1979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开展之后,才重新引起国家重视,进行了实验、公开表演和内部交流、调研比赛,进一步完善竞赛规则和裁判、短兵礼仪、场地设施和护具等,为短兵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初步框架。
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历时近一个世纪,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系统的各种级别的公开比赛开展很少,以及竞赛规则、短兵器械材质等方面原因,短兵运动的发展几经起伏。
目前,公众对于武术短兵运动的认知和参与还很不够,还需花大力气对短兵运动进行宣传和推广。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升人们对于武术短兵运动的认知水平,为积极推动短兵运动的发展服务。
1 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
1.1 鲜明的技击性
短兵运动器械是用皮、棉包制的硬质有弹性的杆状物质,形制如刀、剑状,其技术也兼有刀、剑的技术特点。
短兵运动是运动员持短兵器械,运用击、刺、劈、砍、斩、崩等具有刀、
剑搏斗的技战术,在一定的场地和规则下进行斗智角力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它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刀、剑等短兵器文化,尤指刀剑文化。
刀剑文化在中国武术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魄力,留下许多高水平的技术理论成果和实战经验,为短兵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现代短兵运动不仅以中国武术中刀、剑等短兵器的实战技术为主体,还根据其特有的器械材质和形制而形成一些独特的实战技术,结合日本剑道和西洋剑术的部分实战技术,因此,其技术应用较为全面且有自身的特点。
短兵运动中运动员在一定的规则下的一对一的持械搏击对抗,以最终得点多者获取胜利为目标,显示出鲜明的技击性特点。
1.2 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
武术短兵运动伴随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
首先,短兵修习者要尚礼崇德。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修习者在进行短兵学练过程中要尚“礼”崇“德”,即要遵守一定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和规矩、礼仪,并在长期的刻苦努力,不断进取来中来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和道德水平。
换言之,即通过武德来约束技击对抗的暴力本质,使武术短兵运动成为一项文明的体育运动而非暴力运动。
其次,短兵运动在运动形式上,以安全为主,重视技术和技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思想。
安全的短兵器械取代了刀、剑等带有危险性的短兵器,使安全的短兵器的竞技切磋成为现实,避免了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
最后,在运动技法上,短兵运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说、刚柔说、体用,以及兵法思想、整体运动观、阴阳变化观、气论等影响,折射出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
1.3 技术方法的多样性
短兵运动源于多种短器械的训练与实战技术,汲取了多种短器械的实战技法,因此,短兵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在短兵对抗中、除了颈、裆等禁击部位外,规则规定只要实用,击打其他身体部位都能得分,凸显了该项运动的开放性。
短兵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动作有斩、点、劈、崩、砍、刺、撩、挑、扫等动作及一些动作组合;基本步法有前进步、后退步、交叉步、跨步等;还包含有各种各样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等。
习练者只有通过勤学苦练、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短兵运动技法的多样性,才能体悟到短兵技法的精髓。
1.4 广泛的适应性
短兵运动由于具有短兵器械及护具的安全性、竞技对抗的崇尚技巧性等因素,适宜于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群中开展,尤其适宜于在青少年中开展,既能培养习练者其良好的意志品德,又能健体强身。
再者,武术短兵运动技术方法源于武术短兵器的攻防演练,对于习武者而言内容易懂、易学,因此在习武人群中开展短兵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
此外,由于武术短兵在发展中也借鉴了日本剑道、西方的击剑技术和竞赛训练内容,也易于被其他国家热爱短器械斗智较技的人士所接受,有利于武术短兵运动的国际化推广。
2 武术短兵运动的作用
2.1 强身健体、防身自卫
短兵运动是一项斗智较力的对抗性运动。
其技术动作包含着肢体快速的屈伸、身体的腾跃、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了运动。
通过科学化的短兵习练,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各器官的机能,还能够提高人体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通过短兵技战术的习练,掌握短兵的攻防技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习练者的防身自卫能力。
2.2 磨练意志、培养品德
短兵运动对于习练者意志品德的磨练是多方面的。
在基本的功力训练中,习练者要不断克服全身肌肉的疼痛关,还要克服训练过程中的单调与枯燥,常年有恒,刻苦努力,坚持不懈。
在对抗练习或竞技比赛时,还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忍受搏击时身体所遭受的皮肉之痛,逐步增强敢拼敢斗的意识,培养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武术短兵的习练过程中,还必须始终贯彻“尚武崇德”思想,重视礼仪教育和武德的培养,尊师爱友,讲理守信,见义勇为,不恃强凌弱,永不自满等优秀品德,把激烈的攻防技术同人生的修行结合起来,陶冶情操,促进精神的文明。
2.3 竞技交流、增进友谊
武术短兵运动文化底蕴深厚,技法多样,习练者在学习和竞技中常会有“艺无止境”之感。
因此,群众性的武术短兵竞技交流活动,不仅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的途径,同时也是增进友谊,促进短兵运动广泛传播的良好手段。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通过短兵运动的竞技和交流,使不同国家的武术爱好者不仅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武术短兵运动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从而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
2.4 休闲娱乐、丰富生活
短兵运动不仅是一个激烈的竞技项目,也是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
短兵运动是两人手持短兵的直接对抗,场面紧张刺激同时又富有乐趣。
紧张刺激表现在两人对抗时身处激烈气氛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比赛;而乐趣则表现在比赛过程中得分或失分、胜利或失败时的不同的情绪体验。
通过一般性短兵对抗练习,可以使习练者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消除身心的疲惫;而高水平的短兵竞技比赛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
3 结语
武术短兵运动作为一项攻防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前景。
但是目前,由于宣传不够,竞赛少、竞赛规则以及护具等发展较为缓慢等方面原因,人们对于武术短兵的认知还不够,武术短兵运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因此,还需要众多武术人士及体育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蓬勃、健康、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44.[2]王华锋等.中国短兵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
[3][4]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