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知识

1.1 引言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

活动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丰富,涵盖了

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

方方面面,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1.2 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其他法律的源头。在国家的法律体

系中,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法律都不能与相抵触。还具有推动国家的

制度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重要作用。

1.3 的制定和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定和修改是由负责的。的制定与修改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在法律层面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体现了民主法制的精神。

1.4 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138个条款,分为总纲、基本原则、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机构等五个部分。其中,总纲部分是的精髓所在,基本原则是的灵魂,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机构部分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职能。

1.5 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解

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部法律文书,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承载着国家的治理理念、民主法制和法律尊严。

1.6 总结及回顾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知识得以全面展现。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修正,形成了现行的1982年。从1954年的第一部到现在,我国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发展,不断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的需

要。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是1978年至1982年间的修正,这次修正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权威

的历史地位,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

1.8 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导作用

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定了国

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策,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还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还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为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职能

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指南,为国家的各项工作

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1.9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公民的

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文

化和社会权利等各方面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守法、纳税、履行军事义务等。的确立和实施,为公民的权利提供了法

律保障,鼓励公民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增强了公民的法治意识

和责任意识。

1.10 对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为

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职能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国家的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特别机关的设置和职权,明确了各机关的

职责和权限范围。这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保障

了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

1.11 对国家发展的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策,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法律支撑。还明确了国家的发展

目标和原则,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重

要法律基础,为国家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1.12 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规定了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还规定了国家机

构的组织和职权,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还规定了国家

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责任,为社会的秩序和安宁提供了法律

支撑和保障。可以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律基础,为社会的正常运转

和秩序维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1.13 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

看来,不仅是一部法律文书,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准则。

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承载着国家的治理理念、民主法制和法律尊

严。的确立和实施,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机构、公民权利以及国

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法律和社会意义。

1.14 宣传普及知识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具有全面的指导

作用。宣传普及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知识普及可以帮助公民更好地

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规定,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和社会的公

共利益。宣传普及知识还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主法制的建设。

1.15 总结及展望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介绍和分析,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

的重要性和作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更加深入地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

国家法律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进

一步推动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

力下,的精神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宪法小常识

1、宪法基本知识 在法治国家中,宪法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规范,是制定其他各种法律法规的最高依据,构成了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制统一的基础。宣传宪法、普及宪法知识、培养宪法意识、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带有根本性的重要任务。 宪法的涵义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根本性,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分工和制约关系等内容;宪法制订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之首和权力之尊,普通法律、法规均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负有保障和实现人权的义务,因此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我国宪法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主要表现为:确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公民的宪法地位;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通过规定选举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形式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等。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表明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而国家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 2、人权保障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一项明确的宪法原则。 3、法治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宪法修正案第1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新中国的四部宪法 建国以来,我国一共制定过四部正式宪法。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实施以来共进行了4次修正,颁布了31条修正案。 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 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分为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中央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国家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我国的国家机构在组织和运作体系上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责任制与效率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知识 1.1 引言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其他各个方面的 活动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丰富,涵盖了 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 方方面面,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1.2 的性质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是国家其他法律的源头。在国家的法律体 系中,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法律都不能与相抵触。还具有推动国家的 制度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重要作用。 1.3 的制定和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定和修改是由负责的。的制定与修改都必须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在法律层面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体现了民主法制的精神。

1.4 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138个条款,分为总纲、基本原则、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机构等五个部分。其中,总纲部分是的精髓所在,基本原则是的灵魂,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体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机构部分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府职能。 1.5 个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解 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看来,不仅是一部法律文书,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准则。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作为法律体系的核心,承载着国家的治理理念、民主法制和法律尊严。 1.6 总结及回顾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知识得以全面展现。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活动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脉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修正,形成了现行的1982年。从1954年的第一部到现在,我国经历了诸多变革和发展,不断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的需

《中华人民共及国宪法》基本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7-11-30 【字体:大中小】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 1、内容不同。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2、效力不同。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应当符合宪法的要求或者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为了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性,应当宣布有问题的法律、法规违宪。 3、创制程序不同。宪法创制一般需要经过特殊的程序。从制定宪法的过程来看,宪法制定者应当是属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人民,宪法制定权也只能属于人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个人都无权制定宪法。人民制定宪法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一部新的宪法的制定必须由一个国家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参与议论、提出立宪的建议,然后通过特殊的程序予以通过。根据宪法授权行使修改宪法或者解释宪法权力的国家机关或者特定的主体,必须依照宪法所规定的严格的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的程序,才能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正或者解释。如我国现行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法规的创制程序相对于宪法的创制程序而言就比较简单。制定法律、法规或者解释法律、法规的,一般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专门的立法机关或者是享有立法职权的国家机关、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享有较大程度的立法自由裁量权。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一、宪法的概述 1.1 宪法定义: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国家政治、组织、制度和权利的基本法律。 1.2 宪法的地位: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神圣性。宪法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制度、社会组织、公民权利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3 宪法的特点:宪法是一部法律,但又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其主要特点如下: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3)宪法涉及的合用对象是全体公民、政府机关、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相关机构。 (4)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

(5)宪法的修改程序和内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和严谨。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2.1 宪法的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总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2 宪法的基本原则: (1)权力机关应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 (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3)公民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受到宪法保障。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实现和维护应当依靠法律和法律机关。

三、宪法具体内容 3.1 宪法的基本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8章,共138条。 3.2 宪法的主要内容: (1)国体篇。 (2)公民权利和义务篇。 (3)经济制度篇。 (4)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篇。 (5)基本原则篇。 (6)国家机构篇。 (7)地方组织和地方制度篇。 (8)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篇。 四、宪法的修改与补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问答 1、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我国宪法经历几次修订?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1915年、1978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权力行使的途径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权力行使的途径:(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2)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宪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何种经营体制? 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7、宪法规定哪些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答: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8、我国宪法就土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答:(1)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2)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

宪法知识点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历史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特征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四、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4.1 我国的国家制度——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⑥基本经济制度 4.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2.1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⑦文化教育权⑧特定主体权利 4.2.2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 4.3 我国的国家机构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⑥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4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宪法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用列宁的话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又规定和保障了公民的哪些权利?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宪法。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历史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先后在1954年、1975、1978、1982年颁布了四布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四部宪法,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这说明,宪法虽然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但它又不同于普通法,因为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 二、我国宪法的特征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宪法知识点

【宪法法条热门考点识记】 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2、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3、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注意:民族乡不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12、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3、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4、国务院各部部长可以连续任职超过两届。

15、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其他热门考点识记】 1、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2、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3、宪法的约束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5、国家宪法日如何确定的。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6、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何时制定。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该宪法4章106条。 8、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何时制定。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宪法考点试题演练】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行政机关职务,如担任行政职务,须向行政机关辞去此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学宪法 讲宪法”学生学习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学宪法讲宪法”学生学习材料二 宪法基础知识(二十三) 一、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宪法基础知识(二十四) 一、宪法如何保障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国家如何保障公民的批评、建议和申诉、控告、检举权等监督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宪法基础知识(二十五) 一、关于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二、关于劳动者的休息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修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宪法基础知识(二十六) 一、我国公民在哪些情况下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 1、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 4、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 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内容基础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度的基础,也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了解宪法的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当了解的内容,下面将按照类别进 行介绍。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 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等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 通过各种形式行使权力,实行代表制、民主制度等方式,保障人民的 权利。 共产党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 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二、宪法的基本内容

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机构、人民权利、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等方面。 国家机构是指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人民权利是指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出版、宗教信仰、 结婚、教育、劳动、财产等方面的权利。 基本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原则,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领导和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 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依法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等,包括宪法、 刑法、民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宪法的修订 宪法的修订是指对宪法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 宪法的修订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必须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的根 本利益。 宪法的修订必须尊重人民的意志和权利,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的意见和 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 作为一部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宪法至关重要。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先 后制定了五部宪法,当前有效的是1982年宪法。本文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关知识进行探讨。 一、宪法的概念和特点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包括宪法的内容和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法规。它规定 了国家的基本制度、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职责等,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特点包括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稳定性、系统性、基本性和普遍性等。 二、宪法的历史 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部宪法是197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明确了无产阶级领导 地位和四项基本原则。第三部宪法是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 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依法治国的原则。第四部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力机构设置和人权保障等。最近一部宪法是2018年的修改案,进一步加强了宪 法对司法独立、人权、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规定。 三、宪法中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四项基本原则、法治原则和依法治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独立、全面依法治国、保护人民权利、爱国统一战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四、宪法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它是国家各级机关和国家公民行使权力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宪法的法律效力来自于宪法本身和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宪法的修改和解释 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召开的宪法修正案公投批准。宪法的解释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可给予解释。 六、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宪法的实施和保障需要依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力,以及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组织的具体落实。同时,宪法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此,宪法教育也很重要,需要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普及宪法知识,促进宪法的贯彻实施。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基本保障。理解和学习宪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宪法的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的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

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以及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以及释义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条国家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尊严。 第四条国家领土完整。国家实行区域性的分权管理。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建立在对人民生存权的保障之上的基本医疗和卫生制度,保障广大公民的基本医疗和卫生权利。 第十一条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第十二条保障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我们来一起深度解析一下。 宪法确立了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从宪法的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家制度是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是我国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宪法强调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 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人民,为人民所用。这体现了我国政 治体制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医疗和卫生权利、宗 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等。 在这里我想共享一下对宪法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宪法不仅是国家的基 本法律文件,更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意志和理想的集中体现。宪法的设立,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规范国家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秩序,实 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宪法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

小学生宪法知识要点

小学生宪法知识要点 小学生学宪法知识要点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1954)年。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于(199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 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1986年)颁布的。 11.营业性电子游戏场合在(国家法定节沐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该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12.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15.法律规定: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愿意上学,(未成年人)就违法了。 16.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8.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合,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该当采纳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19.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宪法知识摘抄内容

宪法知识摘抄内容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二十二条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第二十四条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二十八条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

和改造犯罪分子。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最新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知识点汇总

宪法 一: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2.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或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人大代表提议--------全国人大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四.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现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 国家结构形式 ①国家结构形式:一个国家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国家结构形式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③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①历史传统:竖持集中统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②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大分散、小集中 ③现实原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④国际因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六.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与国籍

小学生宪法知识

小学生宪法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它以法律的形式的形式确认了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的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些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何特点? (1)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 (2)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3)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实行计划生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二) 1、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 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健儿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秘密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2、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人身权的组成部分,公民的人身和行动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 逮捕是对公民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它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否则即为违法。 拘禁是对公民拘留、管制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禁必须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逮捕拘留条例》和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否则即为非法拘禁。

宪法知识讲座

宪法知识讲座 XXX《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宪法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首先,内容看,宪法有两个属性:第一,宪法是法,它具有法的一般属性。第二,宪法是根本法,与普通法律不同的是,宪法所规定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国家制度、社会制度,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权限等问题,都有涉及。宪法调整的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社会关系,即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在行使权力活动过程中与公民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在实现国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它的终极价值目标,就在于通过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这也是宪法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其次,从性质看,宪法与民主政治密切联系。宪法是以民主精神为指导,以民主事实为基础,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有学者将宪法是实现民主价值的基本形式作为宪法的特征之一。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感化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干系,维护社会不乱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干系中,最重要的干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不乱的调整器和安全阀,关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冲突和冲突,保持社会不乱,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先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 二、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