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翻译家
中国翻译名家
本帖最后由清风12 于2011-10-26 13:54 编辑周作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有多种译作,多为与其兄鲁迅合译之作。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人。
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译著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920年8月),《马克思底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1920),日本岛村抱月著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苏俄十年间文学理论研究》(日本岗泽秀虎著)等。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胡洪,字适之,汉族,安徽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中国现代哲学家、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郭沫若译著有:《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
林语堂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
有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九部翻译作品,数百篇散文小品。
朱光潜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美学家。
译著有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歌德谈话录》等。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主要作品: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 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流亡 日本后,对传播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流 派等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抉破罗网,造 出新思想。” 梁启超是提倡翻译西洋文学的第一人。对于政治小说, 1898年,梁启超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首先大力提 倡翻译西洋政治小说,提高翻译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呼唤我国 文学翻译高潮到来的先声。
主要作品:
十大著名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
《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吟边燕语》、《拊掌录》、《迦茵小传》、 《离恨天》、《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 《不如归》。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 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 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 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夫如是则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过程这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形似意似神似的理论问题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实质这实质上又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所谓等值的翻译理论无毫发出入应该是译者的最高追求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要求提出了译文应与原文达到所谓等效翻译的效果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有
《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 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 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翻译思想:
一、将翻译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马建忠谙熟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科学与文化。甲午战争 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提倡变法自强。欲知己知彼就必须全力发展翻译事业。。他 认为:第一,“翻译书院之设专以造就译才为主”,马氏所 说的造就“精通洋语洋文,兼善华文,而造其堂奥”的译才, 绝非一般外交外贸等洋务“通事”“舍人”之才,而是造就 担当翻译西学书籍,传播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肩负改造 社会重任的“国家栋梁之才”。 第二,译书乃“知己知彼” 之举,马建忠将应译之事拟分为三类:一是各国的时政,二 是居官者考订之书,三是外洋学馆应读之书。马建忠,其译 书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 要“知己知彼”,把西学的 “精髓”译介到中国来,维新自强,启迪民智,共赴救亡图 存大业。
笔译十大名家资料
道安(312~385)生平:释道安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学巨子,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划时代的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俗姓卫,西晋永嘉六年(312年)生于常山(郡治在今河北正定南)扶柳。
他的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但父母早丧,从小寄养在表兄孔氏家里。
7岁开始读书,经过五年学习,粗通五经文义;12岁出家为僧,开始了为弘扬佛教而不倦努力的生涯。
翻译理念: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中提出自己的翻译理念,即,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
这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此即汉译经典五种易于失去原意的情形和三种导致翻译不容易的原因。
同时他反对“义格”。
著作:综括道安一生,他在佛学上的贡献在于领导并参加翻译了《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经》、《阿毗昙八犍度论》、《毗昙心论》、《摩诃钵罗蜜经抄》、《鼻那耶经》等上百卷、百余万字的佛经。
佚失的著作还很多。
玄奘生平: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著作:曾编译《成唯识论》,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
这些都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印度佛教古典的保存以及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翻译理念:玄奘所译佛经,笔法谨严,世称“新译”。
玄奘的主要贡献除了佛经汉译,汉经梵译之外,还有翻译理论方法的创新(从旧译到新译,从直译到意译,并将直译和意译完美结合;在翻译实践中提出译经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提出五不翻译原则,即五大音译翻译原则;不翻不是跳过不翻,是指今天我们说讲的音译)林纾生平:(1852~1924年) 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中国翻译史上的开拓者。
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长安卖画翁。
早年因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3. “此无故不翻”
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 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 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 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 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 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 “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 “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 译,等等。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 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 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 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 和精神。
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 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 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 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 “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 轻重之分。
“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 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 慧。 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 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这不 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 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 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 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 为参照。
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 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可沿用。
在近代译学理论史上,直译意译一 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涉及 这个问题论旨如此全面的,当推梁 启超。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 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 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 译的方式,保故不翻”
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 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 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 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 译为“无上”、“正等”、 “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 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音译, 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 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 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 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 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 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 和。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中国著名翻译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秀翻译家的国家。
他们通过翻译,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将世界的先进文化引入中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
许渊冲,中国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之一,擅长翻译英美文学作品。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忠实于原著,力求将作者的思想、风格、语言精确地传达给读者。
他翻译的《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赞誉。
施蛰存,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擅长翻译俄国文学作品。
他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作品成功地引入中国,通过翻译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杨宪益,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
他翻译的《雾都孤儿》、《哈士奇儿》、《挪威的森林》等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之一。
魏德昭,中国著名的英文翻译家和作家,以翻译英语犯罪小说而闻名。
他主要翻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包括《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经典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精确传达了原著的悬疑和惊悚感,使读者深入体验到英国侦探小说的魅力。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他擅长翻译日本文学作品,包括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作品。
他以其精湛的翻译技巧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中国读者。
这些著名翻译家通过翻译,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桥梁。
他们将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球。
他们的翻译作品不仅是对原著的忠实再现,更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推动力量。
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了文学翻译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宁波,现居上海,俄语文学翻译大家。
主要翻译作品有托尔斯泰小说12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克鲁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童年·少年·青年》)、肖洛霍夫作品(《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卡塔耶夫《团的儿子》、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董乐山1924年11月14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1月16日于北京病逝。
董乐山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全国解放后曾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语教学工作。
1981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译协理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美国社会与文学研究专家、作家与翻译家。
著作有《译余废墨》、《文化的休闲》、《文化的误读》、《边缘人语》等;译作有《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与人合译并校订)、《苏格拉底的审判》、《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奥威尔文集》、《韩素音自传》(之一)、《囚鸟》、《鬼作家》、《基督的最后诱惑》(合译)、《巴黎烧了吗?》等;编著有《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等。
他翻译的《西行漫记》是斯诺这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性著作中文译本中翻译得最好、流传最广的一部,译作文笔流畅纤巧,达到很高的水准。
他是一位难得的信达雅俱佳的翻译家,所编著的《英汉美国社会知识辞典》独辟蹊径,是希图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读者以及研究者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傅雷(1908-1966)翻译家。
字怒安。
上海南汇人。
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巴黎卢佛美术史学校学习艺术批评。
1931年回国,在上海美专教美术史和法文。
1933年后历任时事汇报总编辑、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审科长。
抗战爆发后转事译著。
一生共译外国文学名著三十二部。
近现代十大著名翻译家!帮中国开眼看世界,助世界正眼识中国!
近现代十大著名翻译家!帮中国开眼看世界,助世界正眼识中国!“不是每个知道如何写作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不是每个懂两种语言的人都可以成为翻译家。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曾说过,“十六七岁可以出来一个写作天才,但一个人不到五六十岁是成不了翻译家的。
”名翻译家和其作品是需要时间筛选的。
*来源:pic.sogou而且,“文学翻译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它处于不断淘汰的过程中,比如鲁迅当年翻译的很多作品,现在就被淘汰了。
”鲁迅的译作尚且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想要成为翻译“大家”,太难太难。
近现代中比较著名的翻译家有哪些呢?许渊冲崭露头角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
17岁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来源:pic.sogou在为当时来华援助抗日的美国空军担任翻译时,他将“三民主义”翻译成“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展露出过人的语言天赋。
书销中外百余本到上世纪末,许渊冲已经出版了译著近60本。
现在他的作品数已破百本大关,涵盖了汉英、英汉、汉法、法汉四种类型。
英译《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几乎一气呵成。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
他的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来源:pic.sogou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也是中国在国际翻译界获得最高荣誉的翻译家。
许渊冲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一世纪攀顶峰”。
严复近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
他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1898年,严复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
著名翻译家及其翻译作品
著名翻译家及其翻译作品英语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严复《天演论》郭沫若《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
张谷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朱生豪莎士比亚作品张友松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查良铮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赵萝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朱维之主要翻译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萧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萧乾、文洁若合译《尤利西斯》,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李文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
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袁可嘉《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
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汤永宽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杨德豫《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江枫《雪莱诗选》冯亦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黄雨时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陈良廷《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卞之琳《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屠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傅雷简介(最完全)
•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因为傅雷不仅仅是 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思想圣火传播
者永远的榜样。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 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被徐汇公学开 除。仍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 。 1928年,开始留法四年 。
• 1934: 20 Lectures on World Masterpieces of Art《世界美 术名作二十讲》
• 1934: Vie de Tolstoi by Rolland《托尔斯泰传》
• 1934: Vie de Michel-Ange by Rolland 《米开朗基罗传》
1942: Vie de Beethoven by Rolland 《贝多芬传》
• 1949: Eugénie Grandet by Balzac 《欧也妮·葛朗台》
• 1950: Le Père Goriot by Balzac 《高老头》
• 1952:巴尔扎克《贝姨》、《邦斯舅舅》
• 1953: Colomba by Mérimée(梅里美)《嘉里美科隆巴》 • •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约翰·克里斯朵夫》
---- 罗新璋
•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与我们中国 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巴尔扎克 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优秀的译者是如此重要, 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有两个儿子:傅聪、傅敏。
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雷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也是有原因的:1908年,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傅雷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翻译了相当大量的外国作品,尤其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在这些翻译作品中,傅雷翻译最多的就是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的著作。
因此,傅雷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也有一句话说出了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不仅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
不仅在翻译作品上,傅雷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作为。
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客观的赏析。
作为文学评论家,傅雷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众多学者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也自出版以来,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从各方面来讲,傅雷都是相当的优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称为大家。
对于傅雷,很多人都对他做出了评论。
好友杨绛曾说:‚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画家黄苗子也说过:‚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好友楼适夷说:‚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近现代中国翻译名家
近现代中国翻译名家通过介绍20世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2位翻译家(英汉翻译家6位;俄汉、日汉和法汉翻译家各2位,按生年排序),熟悉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研究其译学思想和主要成就,了解近现代中国翻译的发展概况,学习前辈著名译家的敬业精神和翻译经验,为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翻译水平打下基础,拓展视野。
1严复(1854—1921),著名学者、杰出翻译家、启蒙思想家;福建福州人,毕生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为五四运动的动因之一。
1877年由清政府派遣赴英国学习海军,潜心研读西方资产阶级经典著作;回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和总办;曾任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校长及译书局总办等;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后,迅速衰落贫穷。
严复深受震撼,大力推广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自1895年起的20年间,共翻译了11部西方经典名著,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严译名著丛刊”8种,即《天演论》(《进化论与论理学》)、《原富》(《国富论》)、《群己权界论》(《论自由》)、《群学肄言》(《社会学原理》)和《穆勒名学》(《逻辑体系》)等;这些西方学术名著涵盖了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其译作率先把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系统地引进到中国,对当时和“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在翻译理论方面,他在中国翻译史上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系统标准(1898),影响深远,一个多世纪以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胡适语),其翻译实践和理论在中国文化史和翻译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2曹靖华(1897—1987),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河南卢氏人,青年时代投身于五四运动;曾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学习;1927年再赴苏联,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
回国后从事俄苏文学翻译,并在大学任教;主编《苏联文学丛书》。
最新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1、林纾,字琴南。
1852年生。
福建闽县人。
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
曾任教京师大学堂。
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
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
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
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
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
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
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
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
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传教士翻译时期,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掀起了第二次翻译高潮。
这次翻译多采用中国人和外国人合作翻译的形式,即先由外国人(传教士)口译或者初译,再由中国人笔受或者润色。
外方有名的翻译代表有利玛窦等,中方有名的译者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魏象乾。
本时期的翻译跳出了宗教翻译的藩篱,以科技翻译为主,将翻译与爱国主义紧紧结合了起来。
一、外国方面利玛窦(1552--1610)1、个人简介:意大利传教士2、主要翻译作品:(和中国人合作翻译)《天主实录》《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圜容较义》《浑盖通宪图说》等3、翻译思想:论述了翻译之难,还议论了中外人士合作“对译”之可行。
“东西文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
了然于口,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减色矣。
……呜呼,此游艺之学,言象之粗,而龌龊如是,允哉始事之难也!”他与徐光启合作时“反复辗转,求合书本之意,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凡三易稿”。
利类思在为其所译的《超性学要》的序文中说:“自惭才智庸陋,下笔维艰,兼之文以地殊,言以数限,反复商求,加增新语,勉完第一支数卷,然犹未敢必其尽当于原文也。
”其中,“文以地殊,言以数限”阐述了不仅文字因国家地区不同而相异,而且相关概念用语也因思想相异而不同。
“反复商求”,其间必有华士参与;“加增新语”则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少的。
二、中国方面徐光启(1562--1633)1、个人简介:明末清初著名的大翻译家,在西学翻译、历法改革、农田水利、练兵制器等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早将翻译的范围从宗教以及文学等扩大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杰出的爱国科学家、科学文化运动的领导者2、主要翻译作品:《几何原本》(与利玛窦合作翻译)3、翻译思想:徐光启的翻译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求知,求真理,“裨益当世”;二是抓重点,抓“急需”,并能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他在《历书总目表》中提出翻译西洋历书须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见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臣等愚新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优秀文学翻译家名单
金人(俄语) -------------------静静的顿河
蓝英年 (俄语)-------------------- 日瓦戈医生
力冈 (俄语)-------------------- 静静的顿河日瓦戈医生 托尔斯泰 等
梅益(俄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高兴(罗马尼亚语)
刘星灿(捷克语)
劳白(捷克语)
杨乐云(捷克语)
万世荣(捷克语)
兴万生(匈牙利语)
冯植生(匈牙利语)
张春风(匈牙利语)
陈九瑛(保加利亚语)
樊石(保加利亚语)
金丕良(保加利亚语)
易丽君(波兰语)
袁汉熔(波兰语)
林洪亮(波兰语)
郝运(法语) ---------- 《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莫泊桑的小说等
王振孙(法语) ---------- 《欧也尼·格朗台》《高老头》,以及《漂亮朋友》等莫泊桑的小说
李玉民(法语) ---------- 《茶花女》《阿尔芒斯》,纪德的作品及《人间喜剧》中的一些译作
郑克鲁(法语) ---------- 《悲惨世界》大仲马的作品,乔治·桑的作品
金克木(梵语,吐火罗语)
刘安武
赵国华
巫白慧
黄宝生
张锡麟
刘国楠
李宗华
张鸿年(波斯语)
狄布(阿拉伯语)
蓝冰(阿拉伯语)
纳训(阿拉伯语)
伊宏(阿拉伯语)
王有勇(阿拉伯语)
郭黎(阿拉伯语)
仲跻昆(阿拉伯语)
丰子恺(日语)——《源氏物语》(上、下)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1、林纾,字琴南。
1852年生。
福建闽县人。
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
曾任教京师大学堂。
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
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
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
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
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
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
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
有名的翻译家
有名的翻译家翻译家是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他们通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标志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来实现交流和理解。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工作为世界的互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翻译家。
首先,我们不能不提到浩瀚而伟大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尽管维克多·雨果最为人知的是他的文学作品,如《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但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
他曾翻译了许多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的作品,为法国人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风格优雅、流畅,对原著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精密的传递。
其次,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古代的翻译家,如魏晋时期的郭璞。
郭璞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文字学家和文学家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
他将西方著名的希腊文化带入中国,为古代中国人打开了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
他翻译了许多希腊文化的经典作品,如《奥德赛》和《伊里亚特》,并将其传入中国文化。
接下来,我们不能忽视印度的翻译家维国兹·库奇翁。
维国兹·库奇翁是印度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他通晓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他曾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他的翻译作品为印度的文学界带来了新的灵感。
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的著名翻译家高尔基·翁来保罗。
高尔基·翁来保罗翻译了许多世界文学作品,尤其是著名的法国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俄罗斯特色,通过他的翻译,俄罗斯读者得以欣赏到了外国文学的美。
最后,我们提到的是当代的翻译家马尔科姆·格拉亏。
马尔科姆·格拉亏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法国文学作品。
他的翻译作品充满了艺术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准确地传达原著的意思和情感。
他的翻译作品在国际文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总的来说,翻译家的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繁复的,他们通过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来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和理解。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工作为文化的传播和理解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翻译家
著名的翻译家
翻译是连接不同言语和文化的桥梁,它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翻译家因其杰出的贡献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称赞。
下面我介绍几位著名的翻译家。
第一位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翻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他以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西方现代文学带进了中国,通过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了希腊悲剧、法国文化、英国小说等。
同时,鲁迅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力量,使翻译作品在传达了原作思想的同时,也有了独立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第二位是陈丽英,她是中国最早的俄文翻译家之一。
她翻译了许多俄罗斯文学作品,如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等。
陈丽英注重生动地再现原著的语言和情感,通过她的翻译,中国读者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她的翻译作品不仅传达了文学的艺术性,也传递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三位是林语堂,他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和学者。
林语堂是中国首位将中国古代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的翻译家之一。
他翻译了中国经典著作如《红楼梦》、《牡丹亭》等,并以其流畅的英文写作风格将中国文化带给了世界。
同时,林语堂的翻译作品注重传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四位是罗兰·巴特,他是法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论家和哲学家。
巴特以其对文学和语言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他的翻译作品充分发挥了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和交融。
在他的翻译中,他注重译文的解构和再构建,通过巧妙的语言和文学技巧传达了原作的思想和风格。
最后一位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他是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和
翻译家。
纳博科夫以其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语言的精确性的追求而闻名,他的翻译作品严格遵守原作的语言和结构,力求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纳博科夫的翻译作品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这些著名的翻译家以其杰出的翻译作品和贡献,为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翻译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传递,使全世界的读者能够无障碍地享受到不同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