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
2022年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核心考点资料
范围更大、更深入。 (2)政策的第二部分—未获得法的形态者,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内容更丰富、 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 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管理功能。 (2)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案例分析】在不断简政放权、加快发展镇级经济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正在酝酿大幅度提 高镇委书记、镇长的待遇,镇级领导干部的年薪将参考所在镇经济实力以及当年绩效来综合评 定,最高年薪可以拿到 15 万元甚至 30 万元。目前,已经有不少佛山市科级干部被列入考查对 象,准备下镇。届时,佛山市政府拟从财政中每年拿出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提高镇级领导 干部的工资,实行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遭到强烈反对,后来 就时冷时热。在佛山市政府高薪养廉的政策即将出台之际,在 2003 年 4 月底的佛山网站上,一 位名叫 C0002 的网民提出:用高薪引入激励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他 认为目前的公务员工资经过几次加薪后,已有相当吸引力。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动向充分说明了 这一点。“任何人的廉洁都是制度的产物,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制的结果。”如果制度严密, 你无法不廉洁。此外,一旦制度所设置的处罚太重,以身试法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无论是 经济还是名誉),廉洁便自然而生。因此,高薪和不高薪与廉政无关。“中国目前缺乏制度化的 反腐机制。处罚力度又不够,且官员腐败在某些地方是环环相扣的,使得一些官员在主观上也 就缺乏反腐败的决心。”他认为,在目前佛山平均工资水平不超过 1.5 万元/年的时候,一个表 现一般的镇长,没有理由拿相当于人均工资近 10 倍的收入。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公共政策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2) 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哪项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该案例涉及公共改策的基本功能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2)管制功能。管制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 的管制功能: ①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一
00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1.单选题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
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A.大师的产生B.学科的独立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学术交流的频繁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头脑风暴法D.具名团体法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D.《盐铁论》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
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门第制度D.占卜制度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
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
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A.实践锻炼B.理论思考C.交谈沟通D.经验观察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串讲资料】【00318】【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00318)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P61: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三个学科要素P62: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P67: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具体来说:(1)公共政策P68: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①具体的个别政策;②政策群和政策链:A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B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③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2)政策系统P70: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3)政策过程 P72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P73:(1)研究程序的设计:①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②确定假设;③收集系统资料;④资料分析;⑤做操作性研究;⑥撰写研究报告。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
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重点内容整理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整理自考公共政策研究课程的重点内容,帮助研究
者快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内容
1. 公共政策概述
- 什么是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分类
-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2.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
- 政策制定的主体和过程
- 政策分析方法和工具
- 政策评估与监测机制
3. 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 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4. 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 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 公共政策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5. 当代公共政策热点问题
- 当代社会面临的公共政策挑战
- 城市化、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热点问题的政策措施
6. 公共政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结论
本文档对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包括公共政策概述、政策制定与实施、政策影响和评价、理论与实
践、公共政策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
学习者可据此文档快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00318《公共政策学》-网络学习-阶段测试
1.单选题1.1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
建制化表现在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面世、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及( C )A.大师的产生B.学科的独立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学术交流的频繁建制化表现必然是成建制的,A.B.D.都不是成建制的现象,不能与题干中的两个短语并列,因此答案应当为C.。
1.2下列属于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其决策体制即为总统制决策。
1.3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 )A.理性的路径B.直观的路径C.头脑风暴法D.具名团体法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则是理性的路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直观的路径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A.《国策》B.《谏逐客书》C.《教战守策》D.《盐铁论》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的政策研究。
科举时代的考卷,如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甚至成为传世之作。
因此,答案应为C.。
1.5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A.科举制度B.察举制度C.门第制度D.占卜制度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的政治录用机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种机制在制度安排上在上是选举,在下是求仕。
不管是选举者还是求仕者,都重视政策能力。
答案应为A.。
1.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 )为始点A.实践锻炼B.理论思考C.交谈沟通D.经验观察从经验观察开始和从假设开始是研究过程两个比较常见的始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以经验观察为始点。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课程代码0031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概括地说,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A.政府组织是什么B.公共权力是什么C.公共经济是什么D.公共政策是什么【答案】D【解析】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公共政策是什么。
参考教材P68【考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公共政策学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初D.21世纪初【答案】B【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参考教材P87【考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3.研究一项公共政策的历史过程,首先必须研究的是()A.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B.该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C.政策过程的具体脉络D.政策阶段的比较结果【答案】B4.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是()A.国家决策B.企业决策C.行政决策D.群团决策【答案】C【解析】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
参考教材P137【考点】中国的行政决策5.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A.社会实践B.理论演绎C.实验证明D.偶然事件【答案】A【解析】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社会实践。
参考教材P158【考点】政策与实践6.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A.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B.公共权利与公民的关系C.公共权力与政府的关系D.公共权利与政府的关系【答案】A【解析】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完整word版)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骤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政府能力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39.非政府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 -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53.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含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含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目标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96.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外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含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167.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168.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制度的特点。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第1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为解决这一公共问题,政策主体制定“红灯停绿灯 行”政策
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 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 案。
政策研究:对政策本身的研究,指政策研究者应用各种正式的研究方法论,去探究各 项政策问题,以预测政策结果的系统性知识,不包括应用性研究的方面。
公共政策学 的研究对象 (选择 简 答)
概念体系
含义
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 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 政策。
①具体的个别政策: 任何一项单个公共政策
A 政策群的含义:是指国家、政府和 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 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 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 体。 (改革开放政策群)
(1)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4点
(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 核心和重点
(4)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就行为取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 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 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层次分类 (可以区 分为三个 层次 )
②政策群和政策链;
B 政策链的含义:国家、政府和一定 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 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 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 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如中国政府的房 地产政策。 (政策链这一概念来源于 列宁)
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23版)
2024年4月《00318公共政策》考前资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考点1 公共政策的含义(选择题、简答题)★★公共政策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出于公共利益,为实现公共目标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行为,其表现形式是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
考点2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选择题)★史官制度、谏议制度、策士制度、科举制度考点3 现代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选择题)★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考点4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特点(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策实践相结合(2)学科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学科发展与中国的政策实践相结合考点5 马克思主义与公共政策学中国化(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
①实事求是的方法。
为了在政策实践中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分析的方法。
政策实践中,要注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还要注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公共政策学科的价值引领。
公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本保证。
除了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之外,公平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
考点6 公共政策的功能(选择题)★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考点7 公共政策的本质(简答题、论述题)★★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就是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1)公共政策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公共政策目标是三类目标的集合体,即公共利益目标、阶级目标和政府自利性目标。
(2)社会资源配置。
所谓社会资源的配置,指的是政策主体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配置。
(3)社会价值分配。
政策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行为称为社会价值的分配。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考点8 公共政策学分析的完全理性模型(分析题)完全理性模型是由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衍生出来的。
自考00318公共政策-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特征、原则、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几种类型。
答: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1)线性结构。
(2)职能结构。
(3)线性参谋结构。
(4)矩阵结构。
考点2:简述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
答: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方法的一般步骤包括:(1)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个案研究。
(4)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
(5)起草研究报告。
考点3:简述如何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答: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学学科体系,是这门从国外引进的新学科的发展方向,今后需要更加鲜明、更加坚定地保持这一方向。
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
(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考点4: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考点5:简述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答:根据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所做的类型划分为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1)程序性政策也叫做“例行政策”、“常规政策”、“重复性政策”,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
全国自考00318公共政策-复习考点速记宝典
公共政策(00318 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
答:第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的目标性;第三,公共政策是行动过程;第四,公共政策是行为规范。
考点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对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要求有哪些?答: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在构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和执行政策时,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集中主要力量去寻找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妥善地处理次要矛盾,使之与处理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坚持发展不停步,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考点3:公共政策基本功能中的管制功能。
答:(1)管制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设计相应的机制,以控制某些不良现象蔓延或者阻止某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实现政策目标,既可以通过倡导或鼓励来达成,也可以通过阻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后者就属于管制。
公共政策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往往是通过明晰的、以公共政策的规定为表现形式而展现出来。
(2)政策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功能和消极性管制功能。
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所产生的政策效力导致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
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是指,政策条文规定当政策对象发生违反条文规定的行为时,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政策科学—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1951年始创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
P2 2.最早给“政策科学”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他在勒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的“前言”中指出:“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为核心,运用新的方法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P33.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
P44.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六大内容是: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②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③“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④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⑥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P7~85.我国古代两本与政策研究相关的著作:第一本是《战国策》,它搜集和论述了战国时期政策分析家们的言行,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
第二本是《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搜集并整理,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6 从产业革命起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
P107.克劳塞维茨是德国军事理论家,结合自己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实际战斗经验,写出了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他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P118.韦伯认为,人的行为或社会行动包含两个基本因素:动机和目标。
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P14~15 所谓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理想类型,从形式上看就是一种抽象理论的概念结构,一种概念集合或概念框架。
所谓价值无涉价值无涉价值无涉价值无涉,就是划清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界限,前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研究中剔除出去。
9.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
P1910.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三论”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①系统方法。
②信息方法。
③反馈方法。
④功能模拟方法。
P20 11.运用决策科学的概念建立起来的理论有诺伊曼和莫尔根斯坦于1944年提出的博弈论,以及纽曼和皮尔逊、华尔德、萨维奇等倡导的统计决策论。
西蒙统称这二者为“形式决策论”。
1938年,现代管理学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巴纳德出版了《经营者的职能》一书,该著作被视为科学决策理论的滥觞。
P21~2212.从管理角度看,研究领域可分成三个系统:技术系统,即机器——机器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即人——机系统;社会系统,即人——人系统。
行为科学以人——人系统为研究对象。
P2313.1951年,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P2614.1966年在阿尔蒙德与鲍威尔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和《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等书中对结构功能主义分析理论框架做了新的探讨。
此理论框架,在结构方面分为体系、过程和政策三个层次。
结构功能主义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制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P3115.德洛尔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所谓总体政策总体政策总体政策总体政策,指的是学者为推动公共政策学发展必须维护的学术上的政策,即指导方针。
所谓“超政策”,指的是有关“应该如何确定政策”的政策。
P33~3416.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
这是用经济学的分析途径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即公共政策问题。
这一理论分析途径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
P35 17.在90年代,公共政策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政府改革取向。
P38 18.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建制化则是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19 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组织、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制定的政策。
所谓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组织。
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为三个类型:①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领导机构等公共权力组织,属于强制型公共组织。
②各种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等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而较少地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半强制性型公共组织。
③各个层级的公立学校、医疗保障机构、研究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机构等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共管理的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P4920.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①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②政策群和政策链。
所谓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所谓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
③政策一般。
它指的是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P51~5221.公共政策系统属于社会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①政策主体系统。
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和间接主体系统(公民、利益集团、非执政党等)。
②政策支持系统。
③反馈系统。
P52~5322.据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教授的研究,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途径是理性途径;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途径是直观的途径。
团体决策的方法则是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和德尔菲法。
组织决策会面临四种不同的决策情境,在每种情境下要求使用特定的决策方法:第一种情境可使用理性的、分析的、计算的方法来解决,整个组织也可使用系统分析模型;第二种情境可采取谈判协议的方式、建立联盟的方式和广泛参与的方式,整个组织使用卡内基模型;第三种情境宜采用经验判断或直观判断的方法、试错的方法,整个组织宜采用渐进决策模型;第四种情境可使用顿悟等非逻辑的方式来决策,整个组织宜采用垃圾桶模型。
P53~54 23.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的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即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②职能结构,即下层决策者同时接受上层若干决策者的决策,而上层决策者每人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下层决策必须根据不同的专项问题接受不同的上层决策者的决策。
也就是俗话讲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③线性————————参谋结构参谋结构参谋结构参谋结构,即下层决策者面对多个上层决策者,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是下层决策者直接的、必须服从的上级,其它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对该下层决策者仅起“参谋指令”的作用;④矩阵结构,即下层决策者接受多个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其中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具有经常性和主导性,其它上层决策者负责某一专项问题的决策。
P56~5724.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是指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
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是指从其它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P57~5825.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
P622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以下五种:㈠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源于弗·培根。
经验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也就是说,感觉经验是认识的真正源泉。
经验主义重视观察和实验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称经验主义的创始人培根是“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㈡理性主义。
与经验主义相生相克的理性主义,源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理性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理性直观而不是感觉经验。
㈢逻辑经验主义。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则被视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
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经验证实原则,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
第三,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逻辑经验主义还从三个方面对科学与非科学文化做了进一步的区别:①从性质上看,存在着知识与体验的区别。
②从依据上看,存在着事实与价值的区别。
③从语言上看,存在着表述与表达的区别。
㈣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认为由这些科学家和思想家奠定的认识论、方法论与科学观所包纳的共同内容是:①机械的物质宇宙论;②主观与客观的二分法;③强调数学分析和归纳法;④将科学作为驾驭大自然的工具性手段。
“自然主义”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库巴首先提出来的。
㈤辩证唯物主义。
P64~7627.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28.理性主义模型的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P8229.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P8430.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
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的原型,显然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31.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的过程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学者埃齐奥尼分別提出综合这两种模型的新的决策模型。
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挂模型。
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32.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输入是指政治系统边界以外的环境对政治系统的要求(需求)和支持。
输出是指将政策贯彻到环境中去,以此回应输入,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P89~9033.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
P92 34.“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
中国的决策实践要求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决策模型。
P93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35.决策是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P10636.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P11037.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P11438.美国总统决策包括以下五种类型:①立法倡议。
②立法否决。
③委托立法。
④外交决策。
⑤防务政策。
P115~1163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是由三大部分构成的,即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