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学选择题知识点

合集下载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2022年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核心考点资料

2022年自考00318公共政策学核心考点资料

范围更大、更深入。 (2)政策的第二部分—未获得法的形态者,是政策构成中更活跃、数量更庞大、内容更丰富、 与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具有上述政策的全部特质和规定性,但是其文本不 具有法的特质和规定性。 【多选、简答】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管理功能。 (2)引导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案例分析】在不断简政放权、加快发展镇级经济的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正在酝酿大幅度提 高镇委书记、镇长的待遇,镇级领导干部的年薪将参考所在镇经济实力以及当年绩效来综合评 定,最高年薪可以拿到 15 万元甚至 30 万元。目前,已经有不少佛山市科级干部被列入考查对 象,准备下镇。届时,佛山市政府拟从财政中每年拿出 500 万元至 1000 万元,提高镇级领导 干部的工资,实行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20 世纪 80 年代就有人提出过,但遭到强烈反对,后来 就时冷时热。在佛山市政府高薪养廉的政策即将出台之际,在 2003 年 4 月底的佛山网站上,一 位名叫 C0002 的网民提出:用高薪引入激励机制,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他 认为目前的公务员工资经过几次加薪后,已有相当吸引力。每年的大学生就业动向充分说明了 这一点。“任何人的廉洁都是制度的产物,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制的结果。”如果制度严密, 你无法不廉洁。此外,一旦制度所设置的处罚太重,以身试法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无论是 经济还是名誉),廉洁便自然而生。因此,高薪和不高薪与廉政无关。“中国目前缺乏制度化的 反腐机制。处罚力度又不够,且官员腐败在某些地方是环环相扣的,使得一些官员在主观上也 就缺乏反腐败的决心。”他认为,在目前佛山平均工资水平不超过 1.5 万元/年的时候,一个表 现一般的镇长,没有理由拿相当于人均工资近 10 倍的收入。 (1)试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关于“高薪养廉”的争论涉及对公共政策哪些功能的认识和应用?(2) 你认为反对政治腐败应当注意应用和发挥公共政策的哪项功能的作用?为什么? (1)该案例涉及公共改策的基本功能的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2)管制功能。管制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通常采取两种办法来设定政策 的管制功能: ①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性管制功能。一

自考00318公共政策-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00318公共政策-章节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本书考试情况概述:150 60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20120多选521045202102021530重点第二章次重点第三章重点难点第四章重点难点第五章重点难点第六章重点第七章重点第八章重点第九章次重点第十章一般本章内容分析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P119)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6月30 8000元/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2.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95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3.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1.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知识点1 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2.1956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1.知识点2 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的区别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2知识点3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输入-输出-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1(2(3(4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4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34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1知识点5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2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2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3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4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5知识点6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6。

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

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

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2021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考试重点31、政策系统的构成(1)定义:是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2)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构成---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支持系统:信息传播系统:政策系统的神经,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反馈系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的特点2、政策系统的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1)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又称生态环境)---定义: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构成:①地理自然环境:对政策系统和政策内容有着巨大、持久的影响。

②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③政治法治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国际环境:(2)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又称主体认知环境)定义:指政策系统在制定和实施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中直接地对政策系统运行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

3、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政府权力就是政府行使的公共权力;---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必须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政治统治具有阶级性,社会管理具有社会性;---政府行使权力就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执行公共政策来履行政府职能;---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权力性质和大小,政府职能结构和多少决定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和数量。

4、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1)政府能力的定义: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2)政府能力包括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两个层次的能力。

(3)公共政策能力对政府能力有双重影响:如果政府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那么就会提升政府能力;相反,则降低政府能力。

因此,能否在其职责范围内正确地制定并有效地实施公共政策,是判断政府能力强弱的根本标准。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重点内容整理版,
速过
自考公共政策研究重点内容整理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整理自考公共政策研究课程的重点内容,帮助研究
者快速了解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内容
1. 公共政策概述
- 什么是公共政策
- 公共政策的特点和分类
-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和环节
2. 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
- 政策制定的主体和过程
- 政策分析方法和工具
- 政策评估与监测机制
3. 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评价
- 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4. 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 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
- 公共政策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5. 当代公共政策热点问题
- 当代社会面临的公共政策挑战
- 城市化、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热点问题的政策措施
6. 公共政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公共政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思路
结论
本文档对自考公共政策研究00318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包括公共政策概述、政策制定与实施、政策影响和评价、理论与实
践、公共政策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

学习者可据此文档快速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自考00318公共政策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考试分析一、课程学习要求1.2.3.二、学习目标1.识记2.领会3.应用(1150(2(310060参考样卷:20120分)5210分)4520分)21020分)21530分)考试题型举例•易20%•较易30%•较难42%•难8%考试题型举例201704】1.)A. B.C.韦伯D.西蒙【正确答案:A】考试题型举例201804】)A. B.C. D.E.【正确答案:ABC】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3(4考试题型举例201804【答案】(1(2考试题型举例201804】1998考试题型举例2002年4月3日,考试题型举例(1(2【答案】(1考试题型举例(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2谢谢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考点分析20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956年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非政府组织指的是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2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3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二)政策系统1234考点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56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1(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2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1234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5••••考点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678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考点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123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20考点五、古代中国政策的研究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六、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2020世纪50考点七、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前半期西方国家的政策研究1(1234234考点八、学科的诞生与发展1951。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全国2023年4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课程代码0031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概括地说,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A.政府组织是什么B.公共权力是什么C.公共经济是什么D.公共政策是什么【答案】D【解析】公共政策学首先要研究的是:公共政策是什么。

参考教材P68【考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2.公共政策学逐步形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开始于()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初D.21世纪初【答案】B【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公共政策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参考教材P87【考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3.研究一项公共政策的历史过程,首先必须研究的是()A.前后政策之间的联系B.该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C.政策过程的具体脉络D.政策阶段的比较结果【答案】B4.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是()A.国家决策B.企业决策C.行政决策D.群团决策【答案】C【解析】所谓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做出的决定。

参考教材P137【考点】中国的行政决策5.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A.社会实践B.理论演绎C.实验证明D.偶然事件【答案】A【解析】理论和政策同属观念形态,其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是社会实践。

参考教材P158【考点】政策与实践6.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A.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B.公共权利与公民的关系C.公共权力与政府的关系D.公共权利与政府的关系【答案】A【解析】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与公民的关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骤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政府能力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39.非政府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 -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53.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含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含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目标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96.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外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含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167.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168.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制度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林德布洛姆最早提出“政策分析”
2. 勒纳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的诞生
3. 政策链的概念源于列宁
4.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
5. 公共政策学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初
6.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
7. 博弈论的提出者是诺依曼
8.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9. 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0. 德洛尔是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
11. 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12. 中国公共政策学学科教材,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
13. 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夫研究所
14.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
学探索:概念与使用》,《政策科学构想》
15. 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北京大学
16. 1918 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是兰德公司
17. 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觉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德尔菲函询法、头脑风暴法
18. 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
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政策链
19. 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尚书周书》
20. 从产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公共决策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的是:亚
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
21. 公共政策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建制化
第二章
1. 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安德森: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3. 拉斯韦尔: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 公共政策包括公共问题,目标,利益
5. 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问题形成,决策机关产生,强制机构出现
6. 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有赖于公共权力的强制性
7. 我国行政法规以总理令形式发布
8. 我国司法解释分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9.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管制,引导,调控和分配
10. 公共政策的政治性是灵魂
11. 社会正义,公正,协调和稳定是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
12. 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的划分
13. 丘昌泰把政策工具归纳为管制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
14. 美国总统决策的内容:国情咨文,立法否决,外交决策
15. 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实质性和程序性
16. 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个社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者是伊斯顿
17. 社会政策的核心价值包括社会正义、公正、协调、稳定
18. 中国的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人大决定,其他法律
19. 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的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乡政府
20. 在当代中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属于狭义的法
21. 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
22.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23. 高科技推动政策不直接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
24. 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有:推翻先前裁决、司法审查、司法命令
25. 休斯从经济方面把政策工具进行了分类:管理类、财务类、沟通类、组织类
第三章
1. 查尔斯•琼斯和马瑟斯《政策形成》,公共政策主体分为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
2. 政策主体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系统,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政策制定系统居核心地位
3. 政策网络本质特征: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
4. 政策评估系统由评估主体、对象、目的、标准和方法构成
5. 公共政策是环境的产物
6. 政策支持系统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构成
7. 公共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权力
8. 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9.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
10. 法国:中央集权型单一制
11. 英国:地方分权型单一制
12. 政策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
13.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代议机关
14.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次国家政策行为者,跨国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策行为者
15. 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包括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共舆论,社会政治运动,
公民等
16.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
17. 社会团体具有非官方性,自在性和自愿性
18. 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巴西
19. 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治理理论
20. 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全体一致规则
21. 社会团体对公共政策发生影响的环节有利益聚合、表达、传递、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