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作者:吴强
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第7期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流行很广的急性传
染病,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特征。伪狂犬病一旦传入未免疫的种群,则呈爆发
性流行。哺乳仔猪出现脑脊髓炎和败血症,以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伴有发热、呼
吸困难,有的呕吐和腹泻,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
胎及弱仔等繁殖障碍。生长肥育猪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类似猪流感,死亡率虽低,但增重
缓慢。此外,猪伪狂犬病常与猪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
杆菌病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综合征,给养猪业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
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甚至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1)传染源。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除,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1年。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等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后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会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3)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
2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到41~41.5℃,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
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
特征。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癫痫发作、角弓反张、盲目行走、转圈及呆立不动。出现神经
症状的仔猪几乎全部死亡。
20日龄以上的仔猪到断奶后小猪症状轻微,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呼吸短促,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4月龄左右的猪,发
病后只有轻微症状,有数日的轻热、呼吸困难、流鼻汁、咳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
有的呈“犬坐”姿势,有时呕吐和腹泻。
母猪有时表现为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有的分娩延迟或提前,有
的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产下的仔猪初生体小、衰弱,弱胎2~3日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伪狂犬病毒感染一般无特征性病变。眼观主要见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其他肉眼病变不明显。可见不同程度的卡他性胃炎和肠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时,脑膜明显充血,脑脊髓液
量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肺充血、水肿和坏死点。子宫内感染后可
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
组织学病变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有明显的血管套
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坏死。在脑神经细胞内、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内可见核内
嗜酸性包涵体和出血性炎症。有时可见肝脏小叶周边出现凝固性坏死。肺泡隔核小叶质增宽,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4 诊断鉴别
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
要注意与猪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弓形虫及
布鲁氏菌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1)病毒分离鉴定。病毒的分离是诊断伪狂犬病的可靠方法。患病动物的多种病料组织如脑、心、肝、脾、肺、肾、扁桃体等均可用于病毒的分离,但以脑组织和扁桃体最为理想。另外,鼻咽分泌物也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病料处理后可直接接种敏感细胞,如猪肾传代细胞(PK-
15和IBRS-2)、仓鼠肾传代细胞(BHK-21)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接种后24~72小时内可
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若初次接种无细胞病变,可盲传3代。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时,可将处
理的病料接种家兔或小鼠,根据家兔或小鼠的临诊表现做出判定,但小鼠不如家兔敏感。分离
到病毒后再用标准阳性血清做中和试验以确诊本病。
(2)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检测。取患病动物的病料如脑或扁桃体的压片或冰冻切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其优点是快速,在几小时内即可获得可靠结果,对于新生仔猪,其敏感性与病
毒分离相当,但对育肥猪与成年猪而言,该法则不如病毒分离敏感。
(3)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利用PCR可从患病动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组织病料中
扩增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从而对患病动物进行确诊。PCR与病毒分离鉴定相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同时检测大批量的样品,并且能进行活体检测,适合于临诊诊断。
(4)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等。其中血清中和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都是最高的,并且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的诊断方法。但由于中和试验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时间长,所以主要是用于实验室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样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小时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广泛用于伪狂
犬病的临诊诊断。另外,近几年来,乳胶凝集试验以其独特的优点也在临诊上广泛应用,操作
极其简便,几分钟之内便可得出试验结果。
(5)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一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心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
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
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
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目前,缺失疫苗缺失的糖蛋白基因主要为gE和gG基因,
也有缺失gC和gB基因的。针对缺失的糖蛋白已利用大肠杆菌或酵母等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建
立了相应的鉴别诊断方法: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G-ELISA、gC-ELISA、gB-ELISA以
及gE-LAT(乳胶凝集试验)、gG、LAT等,实验证实这些方法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
诊检测,同时乳胶凝集还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目前,在我国已有gE-ELISA、gG-ELISA和
gE-LAT、gG-LAT问世。
5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