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动物医学免疫学)课件重点总结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4e7b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e.png)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复习要点1.微生物学基础:复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特点、结构、生活史、生长规律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兽医微生物学:学习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动物疾病,包括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等。
了解它们的传播途径、病因、致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
3.免疫学基础:学习动物的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等。
了解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抗原识别和记忆等基本原理。
4.免疫系统的调节:学习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了解正常免疫应答和异常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
5.免疫器官和组织:复习免疫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腺体和骨髓等。
了解它们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6.抗原与抗体:了解抗原与抗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识。
复习抗原识别、抗原特异性和抗体产生的机制。
7.免疫应答: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和效应细胞的生成等。
复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相互配合以及免疫效应的实现。
8.免疫记忆与疫苗:了解免疫系统的记忆作用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复习疫苗的种类、疫苗的设计原理、疫苗接种和免疫效果评价等。
9.免疫缺陷与免疫疾病:复习免疫缺陷病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等。
10.免疫保护和预防措施:了解免疫保护的概念和方法,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以及免疫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等。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8b3a690912a21615792943.png)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是只提取病原体的有效结构抗原成 分加佐剂制成的疫苗。亚单位苗比全病毒全菌苗 更安全,但制造较困难,价格较贵。
基因工程疫苗
应用工具酶,将病原微生物DNA中编码有效 蛋白抗原的基因切出,与质粒DNA重组,转入细 胞,通过细胞的大量繁殖,表达生产的重组亚单 位疫苗。
诊断液(diagnostic agent)
死苗(Killed vaccine)
死苗又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它是将免疫原性优良的病原微生物, 经人工培养大量增殖后,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 死,加佐剂而成。死苗安全,保存条件没有活苗 那么严格,但在杀死过程中免疫原性损失较大, 通常仅引起有限的体液免疫,因而免疫效果较活 苗差。且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2.诊断抗体(diagnostic antibody agent)
诊断抗体是用已知细菌或病毒免疫试验动物制备 的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或它们的标记物等,用 于检测或鉴定抗原的生物制品,称为诊断抗体。例如 沙门氏菌诊断血清,抗体致敏红细胞,荧光抗体,酶 标抗体等。
为使免疫学诊断试剂更便利,试剂更规格,结果 更准确,按检验各种抗原或抗体所需的诊断液及配合使 用的稀释液等配制成成套装盒,称为诊断试剂盒。
死疫苗与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制剂特点 接种剂量与特点 保存及有效期 免疫效果
死疫苗 死,强毒株 量较大,2~3次 易保存,约1年 较低, 维持数月~2年
活疫苗 活减毒株 量较小,1次 不易保存,4℃数周 较高, 维持3~5年甚至更长
菌苗、疫苗(用细菌等微生物制成的制 品),分死、活疫苗
• 死疫苗 • 微生物毒力较强 • 已被杀死 • 易保存,较稳定 • 接种剂量大,2-3次 • 免疫效果较低,持续1
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
![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7e4c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9.png)
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On May 16, 2022, I was in my prime and had a good time.兽医免疫学1、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2、免疫器官:是控制和担负机体免疫功能的器官,其组成以淋巴组织为主,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3、抗体: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4、补体:是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浆中具有酶样活性的一组不耐热的蛋白5、免疫耐受: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6、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7、免疫原: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8、抗原决定簇: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9、半抗原-载体现象:用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免疫动物所引起的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藉以研究半抗原抗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机理;载体效应:如只有用原来的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能引起再次应答10、佐剂:即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将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11、抗体的多样性:不同的抗体分子能与多种多样的抗原决定簇发生反应,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异样12、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B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簇的纯抗体;13、细胞因子CK是指一类由机体的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14、攻膜复合体:C9为一种有聚合顷向的糖蛋白,与C5b678结合并进行环状聚合,共同组成1个大分子量15、补体的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与细菌或其他颗粒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16、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机体内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系统多达几十种,其中能引起强而迅速排斥反应者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17、炎症反应:是一种病理过程,也是机体一种防御和消灭异物的积极方式,它是动物机体对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方式;18、免疫应答Ir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该抗原的过程,19、细胞免疫CMI:为由T细胞活化而介导的杀细胞作用或免疫炎症反应;20、体液免疫:以B细胞作为主要效应细胞T 细胞也参与辅助,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1、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处理后的抗原肽提呈给T、B淋巴细胞,并使之活化的一类免疫细胞;22、免疫突触:T细胞在免疫识别过程中,TCR-CD3复合体可识别APC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并且在T细胞与APC之间形成复杂的超分子结构;23、黏膜免疫:是区别于全身免疫的一种局部免疫系统,主是局部黏膜组织及免疫活性细胞在病原体等抗原的刺激下诱导出的免疫应答反应;24、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及体液中的抗菌物质;25、特异性免疫:以抗体作用为中心的体液免疫、以T细胞及淋巴因子为中心的细胞免疫;26、被动免疫:是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27、主动免疫:是动物受到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抗原的免疫力;28、疫苗:就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29、生物技术疫苗: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的分子水平制备的疫苗;30、多价苗: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31、联苗:是以两种以上不同的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几种疾病的目的;32、超敏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作出因过于强烈或不适当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反应;33、克隆忽略:是指自身反应性T、B细胞未能察觉自身抗原的存在:34、凝集现象: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参加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35、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36、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37、免疫标记技术:是指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SPA、生物素-亲和素、胶体金等作示踪物,对抗体或抗原标记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38、免疫失败:是指免疫后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率甚至引发疾病;39、变应原: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40、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已与非已,并能将非已成分排出体外的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41、中枢免疫器官:发育在胚胎早期,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接受抗原刺激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42、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43、交叉反应:抗原除与其相应抗体发生反应外,也常与其他相关抗体发生反应;44、简单半抗原:既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与相应抗体结合后也不能出现可见的反应,但却能阻止抗体再与相应抗原结合;又称为封阻性半抗原;45、中和抗体:指病毒表面的具有吸附穿入作用的抗原所诱生的抗体46、免疫逃避: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46、异嗜性抗原:不同动物种属间,或不同生物类别之间的共同抗原47、免疫耐受: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48、ADCC:当靶细胞与相应的 IgG 结合,K 细胞或 NK 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 IgG 的 Fc 结合,从而使自身活化,释放细胞毒,裂解靶细胞, 这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49、带现象:在经典免疫血清学反应中,因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而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称为带现象;50、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使带有各种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不断在体内各处巡游,增加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机会;便于激发再次免疫应答;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 TNC;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HR;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大颗粒淋巴细胞LGL;自然杀伤性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树突状细胞简称D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APC;抗原antigen,Ag;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决定簇互补区CDR;高变区HVR;分泌成分secretory component,SC;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又称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ctin,EPO;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可刺激胚胎干细胞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 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等均有集落刺激活性;经典途径 classical pathway,CP;替代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AP;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低分子量多肽LMP;抗原加工关联转运体TAP;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 forming cell, AFC;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①、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②、支气管相关巴组织BALT③、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 ④、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F,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胸腺细胞的成熟:1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发育2 T细胞阳性选择:不能识别MHC分子的T细胞或与MHC分子具有高亲和力的T细胞,则发生细胞凋亡而被克隆清除;MHC约束性3阴性选择:与自身抗原呈现低或中等亲和力、及不能识别自身抗原肽-MHC的T细胞克隆才能被留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此即阴性选择;中枢耐受二、MALT功能1、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粘膜免疫屏障2、产生分泌型IgASIgA 有大量辅助抗体生成的Th2细胞和促进IgA生成的细胞因子如IL-5 有表达IgA的B细胞定居于此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三、肝脏中的枯否氏细胞肺脏中有尘细胞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固定和游走的巨噬细胞等;四、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2、分子大小3、化学组成和结构4、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5、适当的进入途径五、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1、使无效或微弱的免疫原性物质变为有效的免疫原;如合成的多肽,单纯注射无免疫原性,当与弗氏佐剂混用,则免疫原性大增强;2、提高抗体滴度;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3、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给豚鼠注射鸡卵白蛋白,通常产生IgG类抗体,如与佐剂同时注入,则产生IgM类抗体;4、产生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六、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 McAb 的优点及作用1、McAb特异性高,质地纯一,易标准化和大量制备;2、McAb可长期无限量供应完全同质的抗体;3、利用McAb研究细胞表面标志和受体;4、利用McAb制备亲和层析柱,提纯可溶性抗原;七、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作为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分子,主要调节免疫应答、参与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并参与组织修复等;八、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5、炎症介质作用,1激肽样作用2过敏毒素作用3趋化作用九、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种类1、整合素超家族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3、选择凝集素家族4、钙离子依赖的细胞黏附家族十、MHC分子的功能1、参与对抗原处理2、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3、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4、诱导自身或同种淋巴细胞反应5、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十一、抗体有哪些免疫学功能1.中和作用2.免疫溶解作用3.免疫调理作用4.局部黏膜免疫作用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6.对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7.免疫损伤作用十二、请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致敏阶段sensitization stage: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APC 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2、反应阶段reaction stage: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是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效应性淋巴细胞和效应分子的过程;3、效应阶段effect stage: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和效应分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而共同清除抗原物质的过程;十三、免疫失败与疫苗的关系疫苗因素:1、疫苗质量: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的量、佐剂失效、灭活不彻底等质量问题;对策:选择正规有资格的厂家生产的疫苗,选择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定做自家灭活苗;2、疫苗保存和运送对策:弱毒冻干苗应保存在-20℃以下,油佐剂、蜂胶佐剂灭活苗保存在2-8℃,不可冻结;3、疫苗选择不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动物选择不同毒力的疫苗;4、疫苗稀释剂:专用稀释剂,注意无菌;5、疫苗的使用:稀释方法、免疫途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等等;6、不同疫苗的相互干扰作用:避免二种以上疫苗同时使用,最好间隔一周以上;。
《动物免疫学基础》课件
![《动物免疫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84e4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d.png)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清除外来病原体 和体内异常细胞的功能,同时还能调 节免疫应答,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应答的类型与过程
01
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两种主要的免疫应答类型。
02
固有免疫应答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是快速而初级的,通过天然免疫细胞和分 子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03
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特异性、记忆性的,通过T细胞和B细 胞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02 抗原与抗体
抗原的种类与特性
蛋白质抗原
包括微生物、毒素和异种蛋白等,具有复杂的空 间结构,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核酸抗原
如病毒DNA和RNA,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其特 异性的免疫应答。
多糖抗原
通过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初步判断疫病的 可能病因。
实验室诊断
病理学诊断
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 ,确定疫病的类型。
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对病 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
02
01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相似病 症的疫病进行区分。
04
03
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
A
预防接种
特异性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它们能够识别并响应特定的抗原。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从而中和或清除这些抗原。
细胞因子的作用与功能
白细胞介素(IL)
IL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分子,能 够调节其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兽医免疫学》-免疫系统
![《兽医免疫学》-免疫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714165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0.png)
《兽医免疫学》-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骨髓是动物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骨髓产生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别主要是IgG,其次为IgA,骨髓也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
(2).胸腺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3).法氏囊(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的淋巴器官,是诱导B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既作为中枢免疫器官,又兼有周围免疫器官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1).淋巴结功能:过滤和清除异物;免疫应答的场所。
(2).脾脏红髓:生成红细胞和贮存红细胞,捕获抗原;白髓:产生免疫应答功能:滤过血液作用;滞留淋巴细胞的作用;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3).哈德氏腺存在于禽类眼窝内,在免疫雏鸡时,由于它对疫苗能产生应答反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对提高免疫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其他淋巴组织二.免疫细胞1.杀伤细胞(K细胞):抗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和移植物排斥反应、清除自身的凋亡细胞等。
2.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存在于外周血和脾脏中,为非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抵抗多种微生物感染及排斥骨髓细胞的移植,也有免疫调节作用。
3.抗原递呈细胞(APC)(1).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和杀伤作用、抗原加工和递呈、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2).树突状细胞(D细胞):来源于骨髓和脾脏的红髓,成熟后主要分布在脾脏和淋巴结中,结缔组织也广泛存在。
(3).B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在抗原刺激后具有免疫记忆功能。
4.其他免疫细胞(1).嗜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2).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反应,限制炎症过程。
(3).嗜碱性粒细胞:舒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白细胞游走和吞噬活动,参与I型超敏反应,与IgE抗体结合。
(4).肥大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
三.细胞因子(CK)1.白细胞介素(IL):在白细胞间起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2.干扰素(IFN):分为I型干扰素和II型干扰素,I型干扰素包括IFN-α、IFN-β、IFN-τ、IFN-ω,II型干扰素即IFN-γ。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
![免疫学在兽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3a0db96edb6f1aff001fb6.png)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是只提取病原体的有效结构抗原成 分加佐剂制成的疫苗。亚单位苗比全病毒全菌苗 更安全,但制造较困难,价格较贵。
基因工程疫苗
应用工具酶,将病原微生物DNA中编码有效 蛋白抗原的基因切出,与质粒DNA重组,转入细 胞,通过细胞的大量繁殖,表达生产的重组亚单 位疫苗。
诊断液(diagnostic agent)
3.环境方面 微生物。
卫生不良,存在毒力强大的病原
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消毒和 病畜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动物机体良好的免疫应答,建立在良好的营养和 健康基础上,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也只是在一定的水平 范围内。若环境卫生差,存在传染源,散布出大量毒 力强大病原微生物的病死畜、免疫动物仍将感染发病。
熟悉疫苗
疫苗种类多,各有优、缺点,适用动物、品种、 年龄,保存条件,接种剂量、途径,免疫期,预防 的疾病、针对的血清型等。应用时应切实遵照疫苗 的说明。
选择疫苗
选择疫苗的原则是:1、本群或本地区的动物已有 过流行,或受到威胁,可能发生流行的传染病,应选 择相应疫苗进行接种。对当地从未发生也不可能有流 行的传染病,不必引进疫苗来接种,尤其不要引入那 些毒力较强的疫苗或强毒苗,例如鸡的传染性喉气管 炎强毒肛擦苗,这样将会引进并传播病原的危险。即 使引用弱毒苗,也将使以后发生可疑疫病时的血清学 诊断复杂化。2、对应该接种的疫苗也要根据动物品种、 年龄、疾病流行情况,病原的血清型选择合适的疫苗。
➢ 传统疫苗:弱毒苗、灭活苗、类毒素 ➢ 新型疫苗:亚单位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合成肽 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弱毒疫苗
弱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 弱毒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充分减弱的菌株或 毒株大量繁殖制成的疫苗。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兽医免疫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2ca6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0.png)
免疫增强剂的应 用前景:在动物 疾病防治、食品 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前景
免疫学新技术研究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免疫细胞多样性和功能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等疾病 疫苗研发:新型疫苗设计及生产技术
免疫学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疫苗研发:针对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新型疫苗研究 免疫机制:揭示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 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的人兽共患病检测方法研究 免疫预防:通过免疫手段预防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
免疫类型
主动免疫:通过 接种疫苗或接触 病原体,使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
被动免疫:通过 注射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使机体 获得特异性免疫 反应
细胞免疫:通过 T细胞识别并清 除病原体
体液免疫:通过 B细胞产生抗体, 中和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原检测:检测抗原的存在和数量 抗体检测:检测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细胞因子检测:检测细胞因子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球蛋白检测: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和数量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检测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学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兽药残留检测:检 测动物体内残留的 兽药成分
免疫学原理:利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 原理进行检测
免疫学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 荧光技术等
应用实例:检测动 物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激素等兽药成 分
兽医免疫学研究 进展
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疫苗类型:DNA 疫苗、RNA疫苗、 重组疫苗等
免疫治疗方 法:疫苗、 抗体、细胞 因子等
免疫调节方 法:免疫抑 制剂、免疫 增强剂等
免疫治疗与 免疫调节的 应用: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抗感染免疫课件PPT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抗感染免疫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1705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3.png)
抗细菌免疫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01
02
03
体液免疫
指通过抗体与病原菌结合 ,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或 溶解病原菌。
细胞免疫
指通过T细胞介导的细胞 毒作用和炎症反应,杀伤 被感染的细胞和病原菌。
黏膜免疫
指通过肠道、呼吸道等黏 膜部位的免疫系统,产生 分泌型IgA抗体,阻止病 原菌侵入机体。
抗寄生虫免疫
05
抗寄生虫免疫的机制与过程
抗寄生虫免疫的机制
寄生虫感染后,机体会通过天然免疫和适应 性免疫应答来清除寄生虫。天然免疫是机体 对所有病原体都具有的抵抗力,而适应性免 疫应答则具有特异性,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抗寄生虫免疫的过程
寄生虫感染后,机体会首先通过天然免疫来 清除寄生虫。如果寄生虫没有被清除,适应 性免疫应答将被激活,产生针对寄生虫抗原 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以清除寄生 虫。
THANKS.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01
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就具备的、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非特异性防御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的免疫力。天然免疫主要包括机体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
等。
02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后天接触特定抗原后才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
防御能力的免疫力。适应性免疫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
抗感染免疫的重要性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入 侵的第一道防线,对于维持机体的健 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与过程
抗感染免疫的机制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机制。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a529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c.png)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兽医免疫学课件
![兽医免疫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7016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4.png)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参与免疫应笞与免疫调节; 2.刺激造血功能; 3.细胞因子与神经- 内分泌-免疫网络
23
补体系统
1.概念
2.组成 按补体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将其分为四组:与 经典途径的组分、参与替代途径的组分、攻膜复合 体组分及调节因子组分。
3. 特点: 补体成分在动物体内的含量稳定 ,不受免疫的 影响(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引起改变);补体以 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 血清作为补体应用;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 结合而发生反应,其作用没有特异性 。
2. IgA 分泌型IgA对局部黏膜免疫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特别是对于经黏膜途径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因 此分泌型IgA是机体黏膜免疫的一道“屏障”。
18
各类抗体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
3. IgM 是动物机体初次体液免疫反应最早产生的 Ig,但持续时间短 ,不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 力,但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用。可通过检测抗体进行疫病的血清学早 期诊断 。IgM具有抗菌、中和病毒和毒素等免 疫活性。
㈡ 宿主生物系统 动物种类、同品系、不同个体对相 同抗原的应答也有所不同。动物的年龄、性别与健 康状态也是影响其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因素。
㈢ 免疫剂量与免疫途径 抗原的免疫剂量、接种途径、 接种次数及免疫佐剂的选择等都显著影响机体对抗 原的应答。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 之,肌内注射、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
4. IgE IgE在血清中的含量甚微,是一种亲细胞性 抗体,介导I型过敏反应 。IgE在抗寄生虫感染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 (PcAb)
无论细菌抗原,还是病毒抗原,均是由多种 抗原成分所组成,而即使纯蛋白质抗原也含 有多种抗原表位,由此获得的抗血清是一种 多克隆的混合抗体,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
兽医免疫学绪论兽医ppt课件
![兽医免疫学绪论兽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d12d4e52d380eb63946d12.png)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古老:免疫学在11世纪已萌芽,附属于微生 物学,没有微生物学就没有免疫学。
年轻:20年60年代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概括起来: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免疫学、
经典免疫学、近代免疫学和现代免疫学4个 阶段。
(一)经验时期(11世纪∽18世纪末)
Progression of Smallpox
20世纪60年代,在整个生命科学不断取得突破性进 展的背景下,免疫学的研究也开始迅猛发展,从器官、 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全面揭示了机体一个十分重要的功 能系统——免疫系统的存在。
1969年,国际免疫学协会联合会(IUIS)成立。
1971年,第一次国际免疫学大会在华盛顿召开,与 会代表一致认为免疫学应当自成体系,单独建立免疫 学科。自此,免疫学开始进入现代免疫学时期。
推翻了无生源论,创立了微生物学。 发现许多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 的,如炭疽、禽霍乱、狂犬病等。 灭菌方法的建立。 免疫预防方法的确立。
巴期德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无生源论, 证明了微生物来自微生物的种子。
巴期德著名的炭疽免疫试验
弱
毒
强
强
一个月后 毒
毒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这个时期免疫学的主要成就有:
动物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侧重点不一样
2.免疫学的内容
免疫学的基础理论
➢ 免疫应答的抗原
➢ 免疫应答的组织学基础—免疫 系统;
➢ 免疫应答的现象和机理;
➢ 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 以及它们与相应抗原的反应与 后果。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诊断。 ✓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二)现代免疫学的诞生
1. 免疫系统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免疫学上的一件大事。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PPT:免疫学技术概论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PPT:免疫学技术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b7db700c22590103029d6e.png)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基、氨基 等),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和因而失去亲 水性,变为憎水系统。此时易受电解质的作用失去电荷而 互相凝集、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
温度:通常在37度 酸碱度:常用pH为6-8
三、细胞免疫技术的种类
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类技术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技术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 体内细胞免疫试验
位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的数量、性质和距离, 可分为高亲和力、中亲和力和低亲和力抗体。
抗原与抗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发生结合反应。
但对于血清反应,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 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可见反应,在最适比例 时,可见反应最明显
Ag –Ab
前带 等价带 后带
复
合
物
Ag浓度
免疫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免疫学技术概论
第1节 概 述 一、免疫学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 建立的各种检测与分析技术,以及建立这些技 术的各种制备方法。
分为
免疫血清学技术 免疫制备技术 细胞免疫技术
二、免疫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般特点 特异性与交叉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力 最适比例性 反应的阶段性
第3节 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 如细菌的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 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等
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precipitation test)
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沉淀试验可分为液相沉淀试验和固相沉淀试验
液相沉淀试验主要有环状沉淀试验和絮状沉淀 试验等。
影响因素 电解质 温度 酸碱度
特异性与交叉性
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如抗猪瘟病毒的 抗体只能与猪瘟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口蹄疫病 毒结合。
《兽医免疫学教学资料》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doc
![《兽医免疫学教学资料》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d4519ae6ddccda38376baffc.png)
兽医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要求]1、掌握免疫及免疫学的基木概念2、掌握免疫的基木功能3、免疫学发展简史4、免疫学分支学科5、熟悉免疫学在兽医学和生物医学发展屮的作用6、熟悉兽医(应用)免疫学[重点]什么是免菽、免疫的三大功能(包括异常情况)有哪些?2、免疫学在兽医学小的重耍地位。
第二章免疫系统[要求]1、掌握畜、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分类;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及应用。
4、掌握补体的概念、组成及命名;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5、熟悉补体激活的基本过程。
6、了解补体激活的调节及补体的受体系统。
7、常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重要细胞因子的功能。
8、熟悉细胞因了的分类。
9、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概念10、熟悉门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的功能11、掌握MHC/HLA的概念;MHC分子的结构、分布及功能。
12、了解MHC在医学上的意义。
13、掌握免疫细胞的概念,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T、B细胞表面重要的抗原及受体, NK 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重点]1、畜、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2、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3、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是什么?4、什么是抗体、免疫球蛋门、抗体的调理作用?5、免疫球蛋口分子的基本结构如何?各功能区有哪些生理功能?6、免疫球蛋白有哪些生物学功能?7、什么是补体?8、补体激活的细典途径是什么?9、补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10、什么是细胞因子?什么是干扰素?11、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哪些?12、细胞因了有哪些共同特性?13、什么是门细胞分化抗原?各有什么功能?14、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MHC的分子结构、分布、主要功能和意义。
16、什么是抗原提呈细胞?什么是免疫细胞?什么是ADCC?17、T细胞有哪些表面膜分子?其主耍功能是什么?18、B细胞有哪些表面膜分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9、NK细胞的功能有哪些?巨噬细胞的作用是什么?20、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第三章抗原和抗原提呈[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半抗原、完全抗原、抗原表位、T、B 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佐剂概念。
兽医免疫学重点总结归纳
![兽医免疫学重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eff91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c.png)
兽医免疫学重点总结归纳Veterinary immunology is a crucial aspect of animal healthcare. Understanding the immune system of animals is essential for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various diseases that affect them. Through the study of veterinary immunology, veterinarians can develop vaccines to protect animals from illnesse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health.兽医免疫学是动物保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了解动物的免疫系统是诊断和治疗影响它们的各种疾病的关键。
通过对兽医免疫学的研究,兽医可以开发疫苗来保护动物免受疾病的侵害,并改善它们的整体健康。
The immune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in protecting animals from pathogens such as bacteria, viruses, and parasites. It also helps in clearing out dead or damaged cells,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and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Veterinary immunologists study how the immune system functions in various animal species and how it responds to different antigens.免疫系统在保护动物免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现代的免疫概念: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能将非己物质清除的复杂的生理学反应。
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己和非己 (recognition of self and nonself ):是免疫应答的基础2.特异性(specificity) 即针对性,指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记忆产生的根源是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免疫的基本功能1. 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ce):即抗感染免疫,针对的是病原微生物。
2. 免疫自身稳定(homeostasis):指清除变性、损伤及衰老细胞的功能。
3.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指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功能。
针对的是机体内部的敌人——肿瘤细胞。
英国医生Jenner发现牛痘预防天花Vaccine :牛痘苗,现泛指“疫苗”。
Vaccinate :免疫接种牛痘苗现泛指免疫接种。
Vaccination :牛痘接种今译为“(疫苗)接种”。
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认为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抗体产生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胎生期免疫细胞与自己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体动物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因之可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学技术在兽医学中的应用:(1)免疫学诊断(2)免疫学预防(3)免疫治疗2.免疫学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1)免疫学理论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促进(2)免疫学技术队生命科学研究的推动第一章1.抗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致敏L-C和(或)抗体,并能与相应的致敏L-C和(或)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灭活苗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反应原性(reactigenicity) 又称为,免疫反应性。
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抗原性=免疫原性+反应原性2.完全抗原:又称免疫原(immunogen):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半抗原不属于免疫原。
3.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又称半抗原(Hapten),单独存在时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大多数的多糖、类脂、药物等如二硝基酚、青霉素。
复合半抗原:无免疫原性,但有免疫反应性。
简单半抗原:无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只有结合与初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的载体是,才能引起再次免疫反应称载体效应,其证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主要和免疫原的载体相互作用,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则和完整抗原的半抗原决定簇相互作用。
载体:是能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
即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常用载体:BSA(牛血清白蛋白)OVA(卵清白蛋白) HSA(人血白清蛋白)构成抗原的条件一、异源性(foreignness)异源性又称异物性,是构成抗原的首要条件。
二、大分子有机物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其分子大小密切相关三、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像的复杂性•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复杂者抗原性强。
•对蛋白质抗原来说,凡是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抗原性较强,如酪氨酸。
•多肽链中的二硫键也起重要作用。
(形成环形结构)四、物理状态及可降解性1.抗原的物理状态:一般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
一些免疫原性弱的可溶性抗原,可由于分子的聚集增加质点的大小或吸附在颗粒表面,从可增加或使其获得免疫原性。
2. 抗原分子的可降解性对免疫原性有明显影响1.免疫三大特点:识别自己和非已、特异性、记忆性,其中最大特点是特异性.2.特异性的含义所谓特异性(Specificity)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性、针对性、专一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又称为抗原表位(epitope),既是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部位,又是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相结合的部位。
交叉反应:抗原除了能与自身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其它的抗血清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抗体的反应就是交叉反应。
医学意义:1)利用交叉反应推测物种进化的亲缘关系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病因的探析。
2)影响免疫诊断的结果。
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通过有效的免疫应答,机体得以维护内环境的稳定。
初次应答:是机体第一次接触某一抗原物质所发生的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机体第二次接触同样的抗原而发生的免疫应答。
初次应答其特点:初次应答刺激幼稚B细胞,比较缓慢柔和,产生抗体的潜伏期长,产生的抗体滴度低,维持的时间短且多为亲和力较低的IgM。
再次免疫应答特点:再次应答刺激记忆B细胞,较快速激烈。
产生抗体的潜伏期短,产生的抗体滴度高,维持的时间长且多为高亲和性IgG等其他类抗体。
1、半抗原-载体现象: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当与大分子物质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2、载体效应:半抗原只有结合在与初次免疫所用的载体相同时,才能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1.小分子半抗原可通过与载体大分子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获得特异性抗体2.载体不仅增加了半抗原分子的大小,使之获得免疫原性,而且在再次应答的免疫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再次应答由载体决定。
3.大多数天然抗原都可看作是半抗原-载体复合物,半抗原实质上就是抗原决定簇,而其余部分则为载体。
4.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决定于载体,而体液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决定于半抗原。
类属Ag:指存在于同属生物中的共同Ag。
如A群沙门氏菌有OAg1、2、12三种不同的AD。
D群OAg有9、12二种不同的AD。
O1、O2为A群特异的Ag,O9为D群特异的Ag。
O12为A、D群类属Ag 。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指不同种系或无亲缘关系的生物之间共同具有的Ag。
属于共同Ag的特殊情况。
异嗜性抗原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病之因。
抗毒素(antitoxin):外素毒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称之为抗毒素。
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脱毒而保留原有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
1.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需Th协助的Ag,称TDAg或T细胞依赖性Ag。
如:异种组织、微生物等。
2.非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TH协助,直接刺激B-C分化成浆细胞的抗原。
如细菌脂多糖(LPS)、肺炎球菌荚膜多糖(SSS)、PVP等。
TD抗原与TI抗原的区别结构特点载体表位无载体表位T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免疫应答体液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多种 IgM免疫记忆有无第二章抗原抗体(antibody,Ab):在抗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由B淋巴细胞转化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包括IgG、IgM、IgA、IgD、 IgE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的结构:分子巨大,所有抗体都是有1个或多个单体组成.单体:由四条多台链和几对二硫键接成的一个基本单位成为Ig单体四肽链结构所有Ig的基本单位都是四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
重链(heavy chain,H链)其中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由446个aa组成,结合有不同含量的糖,故Ig属糖蛋白。
轻链(light chain,L链)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由214个aa组成。
重链和轻链二硫键连接稳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肽链aa组成和排列相对恒定区域,称为稳定区,决定着抗体分子的多种生物活性,由L的1/2、H的3/4组成。
根据H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分为:重链分5类:αγδεμIg: IgA IgG IgD IgE IgM根据L链恒定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同分为:两型:κ、λ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抗体分子肽链N-端,L链的1/2和H链的1/4的aa组成和排列顺序多变,故称可变区。
是识别AD和决定抗体特异性的部位。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在V区内,重链与轻链各有3个特殊区域,在这些区域aa排列顺序变化大大超过V区的其他部分,这些区域称为超变区或高变区,又叫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g region , CDR)。
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FR):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FR1,FR2,FR3,FR4每条L链和H链的高变区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单一的抗原结合位点。
每个IgG分子有2个抗原结合位点,在功能上称为双价抗体。
抗体的免疫学功能1.调理吞噬作用:与具有FcR的吞噬细胞结合,可提高其吞噬能力。
免疫学上称为调理作用,这类抗体称为调理素(opsonin)。
这类亲细胞抗体在与抗原结合前或后都能与细胞结合,只是在与抗原结合后,增加了与细胞的结合能力2.ADCC作用抗体依赖性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当抗原为细胞且效应细胞为K-C或NK-C等时,靶细胞与相应的抗体结合,K-C或NK-C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G的Fc片段结合,从而被活化,释放溶细胞因子,裂解靶细胞。
3.引起过敏反应效应细胞为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时,引发Ⅰ型过敏反应。
4.免疫调节作用 B-C的BCR与sIg都能与同一种抗原结合,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同一种抗原的关系,由sIg结合的抗原通过与B-C Fc受体结合,导致B-C释放抑制因子,抑制其活化,而抗原与BCR的结合则导致B-C的活化。
5.与IgG选择性通过胎盘有关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与Fc片段及Fc受体有关。
(二)胃蛋白酶水解1.酶解位点 H链间二硫键近C端2.酶解片断 1、个大分子—— F(ab') 2、几个小分子—— pFc′3. 酶解片断的生物学活性F(ab′)2(1)具有双价抗体活性,因而与抗原结合能够形成沉淀,可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