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MDT经典病例分析,你不能错过!
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
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1. 引言在医学领域中,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病例讨论是一个常见的会议形式,旨在通过不同专业医生的协作讨论,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制定最佳方案。
MDT会议通常由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包括内科、外科、肿瘤学、放射科等,并且每个专业的医生都会就患者的病情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MDT病例讨论模板是一种工具,帮助医生系统化地汇总和记录相关病例信息,并确保讨论过程能够高效、全面地进行。
2. MDT病例讨论模板的基本结构(1)患者基本信息:- 尊称、性别、芳龄;- 就诊日期、住院号;- 主要症状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结果:- 包括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如CT扫描、MRI、X光等。
(3)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4)诊断:- 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列出初步诊断或可能诊断。
(5)讨论和建议:- 每个参与MDT的专家都可以陈述自己对患者病情的观点和建议; - 参与专家之间可以展开互动、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或进一步的检查计划。
(6)最终决策和治疗计划:- 基于所有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制定最终治疗方案;- 涉及到手术治疗的患者,还应包括手术计划。
3. 使用MDT病例讨论模板的方法(1)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史等;- 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组织MDT会议:- 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与会议;- 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3)填写MDT病例讨论模板:- 在模板中逐项填写患者的相关信息;- 确保每个专家在会议前可以提前阅读模板。
(4)进行MDT病例讨论:- 在会议上,由主持人引导,逐项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 每个专家都可以就自己的领域发表意见和建议;- 鼓励专家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5)记录和总结讨论结果:- 由主持人或会议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并确保每个专家的观点得以体现;- 结合讨论结果,制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医院案例剖析之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让医患双赢协和大力发展MDT诊疗
最佳专科声誉排位 科室专家构成
1
பைடு நூலகம்
钱家鸣教授、朱峰教授、王莉瑛教授、吕红副教授、杨红副教授
疑难病会诊让医患双赢
北京协和医院大力发展MDT诊疗模式
疑难病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 多个科室,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费 用后仍无法确诊,致使病情延误。
2010年5月11日,协和特需疑难病会诊 中心正式挂牌。“以病人为中心”,让
病人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中心含八类复杂疑难病会诊,解决就诊 难、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困难,赢得
首诊科室医师 问诊患者
专家集中讨论 (患者回避)
专家提出书面 的诊断、治疗
意见
首诊大夫征得 患者同意,开 具会诊预约单
患者入场接受 问诊、体格检
查
专家告知患者 会诊意见,解
答问题
门诊部登记备 案,患者持预 约单挂号就诊
专家阅读病例 报告及资料
如需随诊,预 约至普通门诊
全国最早开展胰腺疾病多学科会诊,打破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以病种为单位的新机 制。通过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了诊治质量,从根本上 降低医疗费用,破解“看病难、花费高”的难题。年均接诊近400例。
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如检验科(微生物专业组)、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免疫内科、 感染内科和消化内科等参与会诊
2013年成立,主要会诊疾病为肠道疾病,其中以炎症性肠病为多。炎症性肠病被称为“绿色癌 症”,误诊率和漏诊率可达30%左右,且治疗困难,难治性IBD达30-40%。该病是免疫相关疾 病,疾病涉及基本外科、病理科、感染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因此多学科协作是诊治 该疾病的最优方式。
1
朱朝晖教授、霍力副教授
从协和的一份病例分析看临床思维(支气管扩张鼻窦炎)
从协和的一份病例分析看临床思维(支气管扩张鼻窦炎)我个人认为协和的病例分析是国内做的最好的之一,秉承了以病人为教材的传统!是目前临床医生学习的典范!希望大家多留意多学习!咳、痰、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李宁宁呼吸科留永健--------------------------------------------------------------------------------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因“咳嗽、咳痰8周,加重伴喘息6周。
”入院。
患者8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绿色痰,伴黄脓涕、低热(最高37.8℃)。
6周前出现气短,伴阵发性喘息,夜间重,不能平卧;喘息时咳白色泡沫样痰,咳嗽加重,黄绿色脓痰量增加,伴畏寒、出汗,明显双下肢水肿。
外院X线胸片显示“双肺纹理重”;痰细菌培养:有2次铜绿假单胞菌、1次奈瑟菌。
先后予静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利复星)6天,克林霉素3天和头孢菌素治疗,患者喘息减轻,体温正常,但仍有较多脓痰。
此后间断用左氧氟沙星(可乐比妥)、庆大霉素、喘定、氨茶碱及糖皮质类固醇吸入等治疗,未见好转。
我院门诊行鼻窦CT“左上颌窦炎,右上颌窦黏膜厚”;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冷凝集试验(-);予头孢丙烯(施复捷)、阿奇霉素(希舒美)及吸氧治疗,患者喘息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可平卧,黄绿色痰量减少,但仍有低热,流黄涕,轻微活动后气短,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既往史出生40天曾诊为“喘息性肺炎”,20年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每月1次);12岁患“鼻窦炎”;17岁患“缺铁性贫血”(近年来反复发作);6年前曾咯血,X线胸片诊为“支气管扩张”。
个人史:患者在烟灰厂附近居住17年,居住区内有人养鸽子。
父亲有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双侧筛窦及上颌窦区压痛(右侧为著)。
胸廓对称,形态正常,胸骨无压痛,触觉语颤减弱,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和弥漫性哮鸣音,双下肺有较多细小爆裂音。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区均闻及S2亢进。
协和经典读片之二
女 73岁,入院日期:04-5-12 咳嗽、活动后喘憋1月余,加重10余天 患者于3月底无诱因出现咳嗽、白粘痰,活动后喘憋,无发 热,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双下肢轻度浮肿,尿量 改变,抗炎治疗无效。 既往:20余年前患肺结核,高血压6年,阵发性房颤6年, 一直不规律服用可达龙治疗。 查体:BP:150/80mmHg,端坐位,口唇紫绀,右肺叩 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5次/分, 律齐,双下肢轻度浮肿。
24
病例三
D-dimer:0.62mg/L 肺V/Q显像: 双肺血流灌注未见明显 异常,双肺下叶放射性 分布减低 痰找癌细胞(-) 痰细菌学检查 痰培养(-) 痰找真菌(-) 痰找结核杆菌(-) ESR: 11mm/h PPD皮试(-)
25
26
27
病例三
什么病? 下一步?
28
病例三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中-高分化腺癌
22
04-4-22
04-3-29
Hale Waihona Puke 23病例三血常规: WBC: 9.8×109/L N:70% 血气(鼻导管5L/min) PH: 7.423 PO2: 56.2mmHg PCO2: 44.9mmHg SO2: 89.0% 胸水: 血性,比重:1.030 黎氏(+) 细胞总数:87000/mm3 白细胞数:8000/mm3 单核:50% 多核:50%
24小时痰检
29
乳腺癌MDT病例
辅助检查
•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 心电图,心超,胸片,肝 • B 超,钼靶
B超
左乳乳头下方低回声结节及左乳导管扩张伴其内低弱回 声,导管内病变? 左乳5-6点条状低回声,BI-RADS 4a,导管内病变不能排除。
钼靶
左乳头深面可见区域 内多发点状钙化影, BI-RADS 3
诊疗
• 2016-3-14行左乳导管剥离+区段切除+术 中冰冻+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辅助检查
•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 心电图,心超,胸片,肝 • B超
B超
左乳7点可见范围约1.35*0.83cm的不均低回声区,BI-RADS 4a-4b,双腋下多发淋巴结可及。
诊疗
• 2016-1-13局麻下左乳肿块core穿活检术 • 病理提示:浸润性癌 • 2016-1-15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影像诊断: 标本类型:(左)乳改良根治标本
标本大小:20.4*15*5.6cm
肿瘤部位:距乳头0.7cm,3-6点
肿瘤大小:0.6*0.6cm,0.5*0.5cm,0.5*0.5cm
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级;部分导管原位癌
切缘:乳头及基底切缘阴性
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8)
免疫组化A片:ER(60%+) PR(40%+)
乳腺癌MDT病例
邵逸夫医院 肿瘤外科 金利丹
2016.3.31
病例1
• 患者郭meiqing,女性,63岁
• 因“体检发现左乳肿块半月余”于 2016.1.13 入院
现病史
• 半月余前外院钼靶检查提示:左乳内下象 限不规则形条片状高密度影伴多发散在砂 砾状钙化,外上象限可疑毛刺小结节, (BI-RADS 4b)建议进一步检查
MDT病例汇报材料
手术后治疗过程及复查
2015.05开始化疗 方案为(紫杉醇脂质体+环磷酰胺)4周期
化疗结束开始口服来曲唑治疗
并于肿瘤科行术区放疗
复查经过
术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乳腺及腋窝B超 每半年复查胸部CT及妇科B超,2016年ECT未见异常。 2017.05因颈部不适,完善ECT:C7-T3考虑转移瘤;
继续全身治疗
经远程会诊建议使用多西他赛+希罗达方案化疗6 周期,并坚持每月使用唑来磷酸。
使用唑来磷酸治疗1年半左右,出现左上肢肌力感 觉丧失;
目前临床表现
本次入院诉无法自主行走,仅能站立,无法久站 ,入院后第二天出现小便多次,无法憋尿。
查体双下肢肌力较前减弱,右下肢股四头肌肌力 III级,胫前肌、趾伸肌、趾屈肌IV-级,左下肢 股四头肌肌力III级,胫前肌、趾伸肌、趾屈肌II级,乳头水平下感觉麻木。左上肢肌力为零,右 上肢肌力正常。左上肢无感觉,右上肢感觉正常 。
当时患者无明显四肢不适症状,开始唑来磷酸治疗。 立即转入肿瘤科行局部放疗,更换内分泌方案 2017.05-2019.01使用唑来磷酸,每月一次 期间2018年6月左右出现左上肢感觉肌力丧失;未行治
疗。
新发病灶治疗:2018.04.13局麻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
切除
FISH报告 : 一、肿瘤异质性:有 二、Her-2信号分布情况:点状分布,计数 30个肿瘤细胞,Her-2/CEP17比值=1.81:1 三、Her-2基因 扩增情况:阴性 病理诊断 : “左侧乳腺癌术后”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性乳腺浸 润性癌,非特殊类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 免疫组化结果:ER(-) ,PR(-),Her-2(2+),CK7(3+),Mammaglobin(), CK20(-),CK5/6(-),P63(-),P40(-),TTF-1 (-),NapsinA(-),LCA(-) GCDP-15(2+),GATA-3 (3+),ki-67(+,40%-45%)。
MDT一例病例汇报
肿瘤标志物
目前诊断
1、胆管癌并多发转移 胸3及胸11椎体转移 腹 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3、胃癌术后。
讨论目的
下一步治疗方案。
议动态增强扫描;胆囊於胆,胆囊管迂曲扩张;胰管轻度 扩张。
2019-07-18 上腹部、胸部增强CT 胆囊管及胆总管壁局部管壁增厚,考虑占位,胆管癌
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折叠。胃术 后改变。双肺局限性肺气肿。双肺纤维灶。
2019-07-24 PET-CT
1、胆管癌并多发转移(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移)。
2、全身骨骼弥漫性糖代谢增高,考虑为系统性炎症改变; 胃癌术后改变;胆囊结石;前列腺钙化灶。
3、双肺纤维灶;双肺肺气肿;纵隔多发高密度淋巴结伴 糖代谢增高,考虑为慢性炎性改变。
4、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左侧侧脑室前角旁缺血灶;鼻 窦炎;左侧腭扁桃体结石或钙化灶;甲状腺内低密度,建 议结合超声检查。
术后病理:(胃窦及幽门管小弯侧)中分化腺癌,溃疡型, 5×3.5cm,侵达外膜,胃大弯侧淋巴结3/7及胃小弯侧淋 巴结9/31查见癌,切线及网膜组织未查见癌。
术后行“奥沙利铂150mg,CF0.5g,替加氟 5.0g”6周期化疗。
2019-07-16 MRCP增强 胆总管中下段管腔明显狭窄伴上段肝内胆管扩张,建
肝胆外科MDT一例
基本情况
患者盖xx,男,65岁。 因“查体发现胆管结石6天”入院。 入院诊断
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2、肝胆管扩张 3、胃癌术后
既往史
30余年前患溃疡并穿孔在钻井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
于2010年09月15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 大部切除+胃空肠侧侧吻合)
多学科病例讨论-高级别胶质瘤
手术治疗
• 患者于2017-03-10行唤醒开颅左颞枕叶大脑病损切除术。 • 结合术中B超及荧光造影,定位肿瘤前后界及深部范围,电
生理监测下避开功能区,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病灶。 • 术中冰冻提示“高级别胶质瘤”。 • 病灶广泛,累及语言功能区,与家属协商后予病灶部分切除。
2017-3-17术后1周
2017-8-17放疗结束1周
2017-9-19放疗结束1月
高级别胶质瘤诊疗流程解读
• 初始治疗 • 辅助治疗 • 挽救治疗
讨论
• 本例诊疗流程与中国指南的差距 • 胶质瘤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 影像学对假性进展如何判断 • 高级别胶质瘤再次手术后放疗与初次手术后放疗的比较 • 如何选择TMZ剂量密度方案,有何评价指标
高级别胶质瘤MDT治疗
--病例复习及指南解读
病例介绍
• 庄xx,男,58y,“头痛3小时”于2017-2-15入院。 • 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肌萎缩、触痛
觉减退,双病理征未引出。 • 头颅CT、MRHale Waihona Puke :左颞枕叶占位,考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2017-4-22化疗后1月
二次手术
患者在第一次化疗后出现头痛、 认知障碍、右侧肢体肌力下降, 病情逐渐加重。 复查MR提示病灶范围进展。 2017-6-7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去 骨瓣减压。 术后病理:符合间变型星形细胞 瘤(WHOⅢ级)
辅助治疗
• 二次术后一周开始予“替莫唑胺 200mg qd *5天”方案化疗 。 • 经家属同意请放疗科会诊拟术后放疗。 • 2017-7-4开始放疗并“替莫唑胺 120mg qd Q28”同步化疗 。 • 2017-8-11放疗结束。 • 2017-9-20继续“替莫唑胺 200mg/m2,d1-5”方案化疗 。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第四阶段(全面进展后,2019.01--)
2019-01因出现呼吸困难、颈部、颜面部肿大入院治疗, 考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
诊断
1.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对症处理
入院后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甘露醇 、激素、甘油果糖等对症处理后呼吸困难 症状好转。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第一阶段(2017.6--)
郭xx,男性,40岁。 主诉:咳嗽咳痰20天,发现右肺肿块2天于2017.6.3入院
。 现病史: 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至社区医
院抗感染治疗10余天,症状缓解不明显,2天前遂至当地 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有右肺肿块。 既往史及个人史:长期吸烟史,1-2包/日。 查体:
身高163cm,体重53Kg。体表面积1.55㎡。PS 1分。全 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 、肝、脾无特殊。
2017.6.5右肺门不规则肿块,大 小约40*43mm,包绕下叶支气管及 下肺动脉;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 结,部分融合,大者短径约30mm; 伴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骨显像:未见肿瘤 骨转移征象;右侧2、 3前肋骨质表现,考 虑良性病变。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初始治疗
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21天/周期×2
2周期后CT评价:
2017.7.31右肺门肿块较前明 显缩小,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较前明显吸收,原纵隔肿大 淋巴结已消失。
再继续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7.10.31:右肺门未见肿块。
MDT病例
辅助检查
消化系统肿瘤六项 (AFP,CEA,CA199,CA72-4,CA125,FER) : 2020.03.12
糖类抗原72-4: 11.07KU/L(略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 2020.03.15
左肺下叶结节,左肺下叶 微小钙化灶。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静脉期) 2020.03.15
肝脏穿刺结果:局部炎 症坏死,脂肪变性。
治疗经过
手术日期:2020年03月19日 手术名称: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雷替曲塞灌注化疗 术后诊断: 回盲部结肠癌伴肠系膜根部转移 术后第9天,恢复良好,出院。
谢谢
肝右叶异常低密度灶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平扫) 2020.03.15
回盲部病变伴周围小淋 巴结。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 肠镜及病理 2020.03.16
回盲部见一约1.5cmx2.0cm 类圆形的深溃疡,边缘活 检3块,易出血;病理示: 粘液腺癌。
诊断
诊断:回盲部结肠癌; 结肠癌肝转移? 阑尾切除术后状态; 胆囊切除术后状态。
神志清晰,精神一般,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四肢 活动自如,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
腹平坦,右上腹部及中下腹部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胃 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右下腹可触及 一大小约5cm*5cm包块,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右下腹部 深压痛,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 音正常,约4次/分。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直肠指诊未见异 常。
分期:T4bNxM1?
MDT讨论
注:疫情期间,非现场图片
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MDTCas...
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MDTCas...患者女性,68岁,因“面容改变10年,发现垂体占位1个月”入院。
患者嘴唇增厚,下颌肥厚突出,发音变粗,多汗,手足肥大近10年,未就诊。
半年前出现腰痛、手指麻木,首诊骨科,考虑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滑膜炎,骨科医生观察到患者面容改变,建议内分泌科就诊。
既往:高脂血症20年,未规律治疗;高血压病6年,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可;半年前发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未行特殊治疗。
图1. 体格检查:轮椅入室,面部长、宽,额头、眼睑纹理多;双侧鼻翼肥厚,舌体肥大,呈牛肉舌表现;下颌突出,上下牙槽反咬合,牙齿疏松(图1);双手十指关节增粗,指尖圆钝;双足肥大,足趾关节粗大;腰椎叩击痛。
图2. 鞍区增强MRI示:蝶鞍扩大,增强扫描可见垂体左翼强化减低区,部分包绕左侧颈内动脉,Knosp分级III级(图2A、2B)。
实验室检查: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OGTT试验):OGTT: 0 30 60 120 180 minGlu: 6.5 11.4 16.3 12.2 7.7 mmol/LGH: 8.7 6.87 30.1 32.1 20.1ng/mlIGF-1: 998 ng/ml↑;垂体-肾上腺轴:F:16.4ug/dl, ACTH:41.9pg/ml,UFC/24hr:85ug;垂体-甲状腺轴:FT3:3.26pg/ml, FT4:1.38ng/dl, TSH:0.938uIU/ml;垂体-性腺轴:LH:19.5mIU/mL, FSH:53.4mIU/ml, E2:22.7pg/ml, T:41.2ng/dl;糖化血红蛋白:6.5%↑;血脂四项:TC:4.58mmol/L,TG:0.8mmol/L, HDL-C:2.09mmol/L, LDL-C:2.06mmol/L。
并发症检查:心电图示:心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急性前壁梗塞,aVL、V6导联ST-T段异常,右心房增大,QT缩短,轻度左心电轴偏转。
mdt会诊记录范文
mdt会诊记录范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以“MDT 会诊记录”为主题的作文,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在医院这个充满着生死较量和希望交织的地方,MDT 会诊就像是一场为患者精心策划的“战斗策略会”。
今天,我就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样一次特别的 MDT 会诊。
患者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大爷,姓张。
张大爷之前一直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早上都能在公园里打上一套太极拳。
可最近一段时间,他却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了。
先是胃口变得很差,吃啥都不香,接着整个人迅速消瘦下来,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家里人一看这情况,赶紧把他送到了我们医院。
经过初步的检查,发现张大爷的问题可不简单。
他的腹部有个肿块,肝脏上也有一些异常的阴影,而且血液检查的指标也有很多不正常的地方。
这下可把主管医生给难住了,单靠一个科室的力量,很难确切地诊断出到底是什么病,更别说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了。
于是,一场MDT 会诊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安排上了。
会诊的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各个科室的专家。
有肿瘤科的主任,一脸严肃,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病历资料;有消化内科的专家,目光专注,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还有影像科的医生,面前摆着张大爷的各种片子,正仔细地对比着。
我作为一名小跟班,缩在角落里,心里既紧张又好奇,不知道这场会诊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首先发言的是主管医生,他详细地介绍了张大爷的病情和目前已经做过的检查结果。
听着他的叙述,我心里暗暗佩服,这几天他为了张大爷的病,可真是没少下功夫,每一个细节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接着,影像科的医生拿起片子,走到投影仪前。
“大家看啊,这腹部的肿块边界不是很清晰,而且和周围的组织似乎有粘连。
肝脏上的阴影呢,密度也不均匀。
从这些影像表现来看,我觉得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一边指着片子上的各个部位,一边认真地解释着。
肿瘤科的主任点了点头,“嗯,从影像上看是有这种可能。
但我们还得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说着,他转过头问消化内科的专家,“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你们怎么考虑?”消化内科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说道:“患者胃口差、消瘦,可能是肿瘤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
病例讨论乳腺癌与卵巢癌.优秀精选PPT
乳腺癌风险降低(得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粪便常规 及潜血均 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卵巢切
CA125
3,705
U/mL,CA724
36.96 U/mL,胸部及腹部CT未及明显异常
病史(3)
❖ 药敏(-)。G1P1,1992年剖腹产史。IUD避孕 ❖ T 37.5℃ , 心 、 肺 均 ( - ) , 腹 平 软 , 压 痛 及 反 跳 痛 均
(-)。妇检同前
家族性或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
❖ Familial or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FOCS or HOCS ❖ 详尽的家谱分析是诊断HOCS最基本的手段 ❖ 发病年龄早是HOCS的一个重要特征 ❖ 在普通人群中卵巢癌发病的中位年龄是56岁,而在HOCS家族中则提前到
病例讨论: 乳腺癌与卵巢癌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妇科肿瘤专业组
路思思 李雷 年3月
病史(1)
❖ 刘云峰 1561171 ❖ 入院日期: 年1月18日 ❖ 44岁,LMP 2007年8月,G1P1 ❖ 乳腺癌术后1年余,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
病史(2)
❖ 乳腺导管腺癌II期术后1年余,服用他莫昔芬10 mg bid计1
对于HNPCC高危妇女,子宫内膜癌是仅次于结肠癌的好发癌肿;
区囊实性占位,直径5-7 cm,血流信号丰富 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超过80% ,卵巢癌的危险性超过40%
常规随诊乳腺及盆腹腔超声。
。
血清CA125、
预防性卵巢切除(BPO)的方法:Dana-Farber癌肿研究所建议BSO手术时常规探查整个腹膜、盆腔灌洗细胞学检查、大网膜活检、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和MDT经典病例分析,你不能错过!丁香智汇中高级医生的学术加油站关注作者:夏鹏1,马莹1,张磊1,李明喜1,陈丽萌1,李雪梅1,张路2,冯俊2,李剑2,郭潇潇3,程中伟3,李秉璐4,宋锴澄5,冯瑞娥6,甘佳 7,王勤8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 肾内科,2血液内科,3心内科,4基本外科,5麻醉科,6病理科,7输血科,8放射科通信作者:张磊本文即刊登于《协和医学杂志》2019 年第 1 期贫血,肾病综合征,心肌淀粉样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腹腔占位1病人简历患者女性,48 岁,因「乏力 7 年,腹胀 4 年,血肌酐升高 2 个月」于 2017 年 6 月 30 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1现病史患者2010 年出现乏力,伴面色苍白,活动耐量减低。
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Hb)最低 30~40 g/L,予铁剂治疗后可维持在60~70 g/L。
2013 年起患者自觉上腹胀,可触及剑突下质韧肿块,边界不清,无恶心、呕吐、腹痛,未详细诊治。
2017 年4 月患者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自觉尿量减少(约500~800 ml/d),尿色正常,尿中泡沫增多,无发热、喘憋。
当地医院查血肌酐>300 μmol/L,予中药治疗 2 周后尿量恢复至约 1500 ml/d,水肿减轻,无夜尿增多。
2017 年 5 月 9 日患者周身无力伴眩晕、心悸、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随后晕厥伴短暂意识丧失,醒后无法回忆,无抽搐、双眼上翻等表现。
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心率40 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2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5.71×109/L,Hb 61 g/L,血小板(PLT)418×109/L;血生化示白蛋白23 g/L,球蛋白 72 g/L,血浆二氧化碳总量 17.9 mmol/L,血钙 1.91 mmol/L,乳酸脱氢酶 159 U/L,血钾 7.3 mmol/L,血肌酐158 μmol/L;予对症、输血、降钾治疗后 Hb 升至 109 g/L,血钾降至 4.8 mmol/L,血肌酐降至78.8 μmol/L,患者心率、神志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
进一步完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6.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4.3 s,国际标准化比值 1.37,D-二聚体509 μg/L;尿常规+尿沉渣检查示隐血(+),尿蛋白(+++),尿红细胞12.4 个/μl;24 h 尿蛋白定量 4.17 g。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均质型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膜抗体(-)。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gG、C3d(+),补体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 46 mm/h,超敏 C-反应蛋白 148 mg/L。
免疫球蛋白:IgG 49.2 g/L,IgA4.67 g/L,IgM 3.46 g/L。
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游离轻链κ 267.7 mg/L,λ 139.82 mg/L,κ/λ1.91,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因诊断困难,于2017 年6 月至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血清IgG 亚类:IgG1 35 300 mg/L,IgG2 9670 mg/L,IgG3 1410 mg/L,IgG4 3840 mg/L;抗核抗体18项: 抗核抗体1∶80(+),余(-)。
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
大便 1~2 次/d。
2 个月前体重下降 5 kg,有活动后乏力,平地持续行走距离不足300 m、上楼梯1~2 层即感胸闷。
2既往史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余无特殊。
3入院查体体温36.8 ℃,呼吸20 次/min,心率70 次/min,血压90/60 mmHg。
体型消瘦,体质量指数 15.4 kg/m2。
舌体无胖大,心、肺听诊无特殊。
腹壁可见散在血管瘤样皮疹,腹软,左肋缘、剑突下可及质韧肿块,直径约 6 cm,有轻度压痛,无明显肌紧张,肝、脾触诊边界不清晰,麦氏点、双输尿管点无压痛。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90×109/L,NEUT1.82×109/L,Hb 7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0.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8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2 pg,PLT 222×109/L,网织红细胞2.48%。
血生化:白蛋白19 g/L,二氧化碳总量19.7 mmol/L,尿素10.21 mmol/L,肌酐134 μmol/L,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涂片检查正常。
心脏指标:心肌肌钙蛋白0.190 μ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22948 pg/ml,脑尿钠肽1259 ng/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4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D-二聚体0.40mg/L FEU;1∶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纠正试验部分纠正;便潜血(-)。
尿常规+尿沉渣检查:隐血试验红细胞25个/μl,尿蛋白浓度1.0 g/L。
24 h尿总蛋白定量4.84 g。
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115 mm/h,超敏C-反应蛋白88.92 mg/L。
免疫球蛋白:IgG 46.38 g/L,IgA4.79 g/L,IgM 3.09 g/L。
铁四项检查:血清铁49.2 μg/dl,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98μg/dl,铁饱和度24.8%,转铁蛋白饱和度25.1%,血清铁蛋白624 ng/ml。
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抗β2糖蛋白1 抗体24 RU/ml,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
感染指标:EB病毒、巨细胞病毒、输血8项(乙肝五项、丙肝、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ORCH-IgM均(-)。
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血游离轻链检查示无明确M蛋白证据。
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10.9 cm×4.4 cm×5.5cm,左肾11.5 cm×5.4 cm×4.8 cm。
骨髓涂片检查:大致正常。
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 257.0 pg/ml,肿瘤坏死因子-α 17.4 pg/ml,IL-8及IL-10正常范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871 pg/ml;人类疱疹病毒8型DNA(-)。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V3~V6导联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心肌病变,双房明显增大,左右室壁均增厚,心肌回声增强,右室收缩功能正常低限,下腔静脉吸气变化率<50%,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69%。
经心内科会诊进一步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房扑?可见室性心搏10次,单个室性早搏7次,室性心动过速1次。
心肌灌注延迟成像动态磁共振成像示左心房增大;室间隔心肌增厚,室间隔、左室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心肌中层片状延迟强化;左室及右室心内膜下、右房及房间隔线样延迟强化,心肌病变可能,淀粉样变性不除外。
影像学检查:腹部盆腔增强CT+三维重建(图1):肝胃间隙软组织肿物,边缘光滑,最大截面约77 mm×50 mm×66 mm,平扫CT值约为46 HU,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多发点状及结节状钙化。
增强CT扫描,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肿块由脾动脉分支、肝固有动脉分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静脉回流至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
肿块后缘与胰腺前缘局部脂肪间隙模糊,分界欠清;腹膜后、腹腔肝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躯干+头部PET/CT示肝胃间隙见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6 cm×5.4 cm×7.6 cm,内见点状高密度影,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标准摄取值最高约4.6;肝大,脾大。
回盲部局部肠壁增厚,放射性摄取增高,范围约3.3 cm×2.5 cm×2.9 cm,标准摄取值最高约4.0。
图 1 腹部盆腔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肝胃间占位.A.冠状位(箭头所示为肿物);B.门脉期(箭头所示肿物静脉由门静脉属支引流);C、D.动脉期(箭头所示肿物分别由脾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E.平扫期(箭头所示肿物内存在钙化)消化内镜检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镜见回肠末段黏膜光整,盲袋结构正常,阑尾开口清晰,回盲瓣呈唇形,未见溃疡、糜烂及新生物。
2第一次多学科讨论1放射科根据腹部盆腔 CT 影像分析:患者肝、脾明显增大,肝脏强化不均,呈「龟背样」表现,可为肝淤血所致;双侧肾脏肿大,右肾为著,皮髓质分界欠清,实质强化明显减低、延迟;肠系膜密度混浊,伴腹部盆腔积液。
最突出的异常为肝胃间的巨大占位,该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内可见点线状钙化,增强后呈偏均匀的中等强化,未见明确坏死区。
此处占位需考虑的鉴别诊断包括:淋巴增殖性疾病、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等。
后两者在病变较大时常出现坏死区,故密度及强化不匀,与本例表现不符。
三维重建显示肿块与胃部无明显相连,血供丰富,由脾动脉分支、肝固有动脉分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引流静脉主要是脾静脉和门脉的属支。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首先考虑Castleman 病(Castleman's disease,CD)。
CD 影像学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可合并淋巴结肿大,也可孤立存在,平扫密度均匀,少有中央坏死区,增强后强化明显且较均匀,其中透明血管型强化最为显著(可近似动脉强化程度),浆细胞型强化程度稍低,混合型强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如果病变内有粗大或分支状钙化,对于诊断本病有提示意义。
2血液内科患者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临床呈现多器官受累,表现为贫血,多克隆/反应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包括 IL-6 在内的多种炎症指标显著升高,腹腔存在巨大占位,不除外淋巴增殖性疾病。
CD 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不同,将 CD 分为单中心型 (UCD) 和多中心型 (MCD)。
腹腔的巨大淋巴结是常见发病部位,多伴有明显炎症状态,偶而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本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无明显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升高,血涂片正常,整体考虑是长期高炎症状态引起的慢性病贫血可能性大,溶血性贫血证据不足。
尽管PET/CT 提示回盲部有高摄取,但消化内镜检查无明确异常提示。
综合分析,考虑CD 可能性大,建议完整切除腹腔占位,对于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至于凝血异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对检测有干扰,目前1∶1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纠正试验部分纠正,根据手术需要,可在围手术期补充血浆以降低出血风险。
3心内科患者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长期活动耐量减低,近期加重,结合脑尿钠肽显著升高,考虑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