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MDT经典病例分析,你不能错过!

合集下载

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

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

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mdt病例讨论模板及使用方法1. 引言在医学领域中,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病例讨论是一个常见的会议形式,旨在通过不同专业医生的协作讨论,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制定最佳方案。

MDT会议通常由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包括内科、外科、肿瘤学、放射科等,并且每个专业的医生都会就患者的病情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MDT病例讨论模板是一种工具,帮助医生系统化地汇总和记录相关病例信息,并确保讨论过程能够高效、全面地进行。

2. MDT病例讨论模板的基本结构(1)患者基本信息:- 尊称、性别、芳龄;- 就诊日期、住院号;- 主要症状和病史。

(2)影像学检查结果:- 包括各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如CT扫描、MRI、X光等。

(3)实验室检查结果:- 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4)诊断:- 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列出初步诊断或可能诊断。

(5)讨论和建议:- 每个参与MDT的专家都可以陈述自己对患者病情的观点和建议; - 参与专家之间可以展开互动、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或进一步的检查计划。

(6)最终决策和治疗计划:- 基于所有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制定最终治疗方案;- 涉及到手术治疗的患者,还应包括手术计划。

3. 使用MDT病例讨论模板的方法(1)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史等;- 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组织MDT会议:- 邀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参与会议;- 确定会议时间和地点。

(3)填写MDT病例讨论模板:- 在模板中逐项填写患者的相关信息;- 确保每个专家在会议前可以提前阅读模板。

(4)进行MDT病例讨论:- 在会议上,由主持人引导,逐项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 每个专家都可以就自己的领域发表意见和建议;- 鼓励专家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5)记录和总结讨论结果:- 由主持人或会议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过程,并确保每个专家的观点得以体现;- 结合讨论结果,制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医院案例剖析之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让医患双赢协和大力发展MDT诊疗

医院案例剖析之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让医患双赢协和大力发展MDT诊疗

最佳专科声誉排位 科室专家构成
1
பைடு நூலகம்
钱家鸣教授、朱峰教授、王莉瑛教授、吕红副教授、杨红副教授
疑难病会诊让医患双赢
北京协和医院大力发展MDT诊疗模式
疑难病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 多个科室,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费 用后仍无法确诊,致使病情延误。
2010年5月11日,协和特需疑难病会诊 中心正式挂牌。“以病人为中心”,让
病人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
中心含八类复杂疑难病会诊,解决就诊 难、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困难,赢得
首诊科室医师 问诊患者
专家集中讨论 (患者回避)
专家提出书面 的诊断、治疗
意见
首诊大夫征得 患者同意,开 具会诊预约单
患者入场接受 问诊、体格检

专家告知患者 会诊意见,解
答问题
门诊部登记备 案,患者持预 约单挂号就诊
专家阅读病例 报告及资料
如需随诊,预 约至普通门诊
全国最早开展胰腺疾病多学科会诊,打破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机制,建立了以病种为单位的新机 制。通过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了诊治质量,从根本上 降低医疗费用,破解“看病难、花费高”的难题。年均接诊近400例。
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如检验科(微生物专业组)、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免疫内科、 感染内科和消化内科等参与会诊
2013年成立,主要会诊疾病为肠道疾病,其中以炎症性肠病为多。炎症性肠病被称为“绿色癌 症”,误诊率和漏诊率可达30%左右,且治疗困难,难治性IBD达30-40%。该病是免疫相关疾 病,疾病涉及基本外科、病理科、感染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因此多学科协作是诊治 该疾病的最优方式。
1
朱朝晖教授、霍力副教授

从协和的一份病例分析看临床思维(支气管扩张鼻窦炎)

从协和的一份病例分析看临床思维(支气管扩张鼻窦炎)

从协和的一份病例分析看临床思维(支气管扩张鼻窦炎)我个人认为协和的病例分析是国内做的最好的之一,秉承了以病人为教材的传统!是目前临床医生学习的典范!希望大家多留意多学习!咳、痰、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李宁宁呼吸科留永健--------------------------------------------------------------------------------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因“咳嗽、咳痰8周,加重伴喘息6周。

”入院。

患者8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绿色痰,伴黄脓涕、低热(最高37.8℃)。

6周前出现气短,伴阵发性喘息,夜间重,不能平卧;喘息时咳白色泡沫样痰,咳嗽加重,黄绿色脓痰量增加,伴畏寒、出汗,明显双下肢水肿。

外院X线胸片显示“双肺纹理重”;痰细菌培养:有2次铜绿假单胞菌、1次奈瑟菌。

先后予静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利复星)6天,克林霉素3天和头孢菌素治疗,患者喘息减轻,体温正常,但仍有较多脓痰。

此后间断用左氧氟沙星(可乐比妥)、庆大霉素、喘定、氨茶碱及糖皮质类固醇吸入等治疗,未见好转。

我院门诊行鼻窦CT“左上颌窦炎,右上颌窦黏膜厚”;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冷凝集试验(-);予头孢丙烯(施复捷)、阿奇霉素(希舒美)及吸氧治疗,患者喘息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可平卧,黄绿色痰量减少,但仍有低热,流黄涕,轻微活动后气短,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

既往史出生40天曾诊为“喘息性肺炎”,20年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平均每月1次);12岁患“鼻窦炎”;17岁患“缺铁性贫血”(近年来反复发作);6年前曾咯血,X线胸片诊为“支气管扩张”。

个人史:患者在烟灰厂附近居住17年,居住区内有人养鸽子。

父亲有类似病史。

入院查体双侧筛窦及上颌窦区压痛(右侧为著)。

胸廓对称,形态正常,胸骨无压痛,触觉语颤减弱,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和弥漫性哮鸣音,双下肺有较多细小爆裂音。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区均闻及S2亢进。

协和经典读片之二

协和经典读片之二
病例三
女 73岁,入院日期:04-5-12 咳嗽、活动后喘憋1月余,加重10余天 患者于3月底无诱因出现咳嗽、白粘痰,活动后喘憋,无发 热,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双下肢轻度浮肿,尿量 改变,抗炎治疗无效。 既往:20余年前患肺结核,高血压6年,阵发性房颤6年, 一直不规律服用可达龙治疗。 查体:BP:150/80mmHg,端坐位,口唇紫绀,右肺叩 诊浊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5次/分, 律齐,双下肢轻度浮肿。
24
病例三
D-dimer:0.62mg/L 肺V/Q显像: 双肺血流灌注未见明显 异常,双肺下叶放射性 分布减低 痰找癌细胞(-) 痰细菌学检查 痰培养(-) 痰找真菌(-) 痰找结核杆菌(-) ESR: 11mm/h PPD皮试(-)
25
26
27
病例三
什么病? 下一步?
28
病例三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中-高分化腺癌
22
04-4-22
04-3-29
Hale Waihona Puke 23病例三血常规: WBC: 9.8×109/L N:70% 血气(鼻导管5L/min) PH: 7.423 PO2: 56.2mmHg PCO2: 44.9mmHg SO2: 89.0% 胸水: 血性,比重:1.030 黎氏(+) 细胞总数:87000/mm3 白细胞数:8000/mm3 单核:50% 多核:50%
24小时痰检
29

乳腺癌MDT病例

乳腺癌MDT病例

辅助检查
•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 心电图,心超,胸片,肝 • B 超,钼靶
B超
左乳乳头下方低回声结节及左乳导管扩张伴其内低弱回 声,导管内病变? 左乳5-6点条状低回声,BI-RADS 4a,导管内病变不能排除。
钼靶
左乳头深面可见区域 内多发点状钙化影, BI-RADS 3
诊疗
• 2016-3-14行左乳导管剥离+区段切除+术 中冰冻+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辅助检查
• 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 心电图,心超,胸片,肝 • B超
B超
左乳7点可见范围约1.35*0.83cm的不均低回声区,BI-RADS 4a-4b,双腋下多发淋巴结可及。
诊疗
• 2016-1-13局麻下左乳肿块core穿活检术 • 病理提示:浸润性癌 • 2016-1-15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影像诊断: 标本类型:(左)乳改良根治标本
标本大小:20.4*15*5.6cm
肿瘤部位:距乳头0.7cm,3-6点
肿瘤大小:0.6*0.6cm,0.5*0.5cm,0.5*0.5cm
组织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级;部分导管原位癌
切缘:乳头及基底切缘阴性
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8)
免疫组化A片:ER(60%+) PR(40%+)
乳腺癌MDT病例
邵逸夫医院 肿瘤外科 金利丹
2016.3.31
病例1
• 患者郭meiqing,女性,63岁
• 因“体检发现左乳肿块半月余”于 2016.1.13 入院
现病史
• 半月余前外院钼靶检查提示:左乳内下象 限不规则形条片状高密度影伴多发散在砂 砾状钙化,外上象限可疑毛刺小结节, (BI-RADS 4b)建议进一步检查

MDT病例汇报材料

MDT病例汇报材料

手术后治疗过程及复查
2015.05开始化疗 方案为(紫杉醇脂质体+环磷酰胺)4周期
化疗结束开始口服来曲唑治疗
并于肿瘤科行术区放疗
复查经过
术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乳腺及腋窝B超 每半年复查胸部CT及妇科B超,2016年ECT未见异常。 2017.05因颈部不适,完善ECT:C7-T3考虑转移瘤;
继续全身治疗
经远程会诊建议使用多西他赛+希罗达方案化疗6 周期,并坚持每月使用唑来磷酸。
使用唑来磷酸治疗1年半左右,出现左上肢肌力感 觉丧失;
目前临床表现
本次入院诉无法自主行走,仅能站立,无法久站 ,入院后第二天出现小便多次,无法憋尿。
查体双下肢肌力较前减弱,右下肢股四头肌肌力 III级,胫前肌、趾伸肌、趾屈肌IV-级,左下肢 股四头肌肌力III级,胫前肌、趾伸肌、趾屈肌II级,乳头水平下感觉麻木。左上肢肌力为零,右 上肢肌力正常。左上肢无感觉,右上肢感觉正常 。
当时患者无明显四肢不适症状,开始唑来磷酸治疗。 立即转入肿瘤科行局部放疗,更换内分泌方案 2017.05-2019.01使用唑来磷酸,每月一次 期间2018年6月左右出现左上肢感觉肌力丧失;未行治
疗。
新发病灶治疗:2018.04.13局麻行左侧锁骨上淋巴结
切除
FISH报告 : 一、肿瘤异质性:有 二、Her-2信号分布情况:点状分布,计数 30个肿瘤细胞,Her-2/CEP17比值=1.81:1 三、Her-2基因 扩增情况:阴性 病理诊断 : “左侧乳腺癌术后”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淋巴结转移性乳腺浸 润性癌,非特殊类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 免疫组化结果:ER(-) ,PR(-),Her-2(2+),CK7(3+),Mammaglobin(), CK20(-),CK5/6(-),P63(-),P40(-),TTF-1 (-),NapsinA(-),LCA(-) GCDP-15(2+),GATA-3 (3+),ki-67(+,40%-45%)。

MDT一例病例汇报

MDT一例病例汇报

肿瘤标志物
目前诊断
1、胆管癌并多发转移 胸3及胸11椎体转移 腹 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3、胃癌术后。
讨论目的
下一步治疗方案。
议动态增强扫描;胆囊於胆,胆囊管迂曲扩张;胰管轻度 扩张。
2019-07-18 上腹部、胸部增强CT 胆囊管及胆总管壁局部管壁增厚,考虑占位,胆管癌
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胆囊体积增大,胆囊折叠。胃术 后改变。双肺局限性肺气肿。双肺纤维灶。
2019-07-24 PET-CT
1、胆管癌并多发转移(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移)。
2、全身骨骼弥漫性糖代谢增高,考虑为系统性炎症改变; 胃癌术后改变;胆囊结石;前列腺钙化灶。
3、双肺纤维灶;双肺肺气肿;纵隔多发高密度淋巴结伴 糖代谢增高,考虑为慢性炎性改变。
4、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左侧侧脑室前角旁缺血灶;鼻 窦炎;左侧腭扁桃体结石或钙化灶;甲状腺内低密度,建 议结合超声检查。
术后病理:(胃窦及幽门管小弯侧)中分化腺癌,溃疡型, 5×3.5cm,侵达外膜,胃大弯侧淋巴结3/7及胃小弯侧淋 巴结9/31查见癌,切线及网膜组织未查见癌。
术后行“奥沙利铂150mg,CF0.5g,替加氟 5.0g”6周期化疗。
2019-07-16 MRCP增强 胆总管中下段管腔明显狭窄伴上段肝内胆管扩张,建
肝胆外科MDT一例
基本情况
患者盖xx,男,65岁。 因“查体发现胆管结石6天”入院。 入院诊断
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2、肝胆管扩张 3、胃癌术后
既往史
30余年前患溃疡并穿孔在钻井医院行“胃穿孔修补术”。
于2010年09月15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 大部切除+胃空肠侧侧吻合)

多学科病例讨论-高级别胶质瘤

多学科病例讨论-高级别胶质瘤

手术治疗
• 患者于2017-03-10行唤醒开颅左颞枕叶大脑病损切除术。 • 结合术中B超及荧光造影,定位肿瘤前后界及深部范围,电
生理监测下避开功能区,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病灶。 • 术中冰冻提示“高级别胶质瘤”。 • 病灶广泛,累及语言功能区,与家属协商后予病灶部分切除。
2017-3-17术后1周
2017-8-17放疗结束1周
2017-9-19放疗结束1月
高级别胶质瘤诊疗流程解读
• 初始治疗 • 辅助治疗 • 挽救治疗
讨论
• 本例诊疗流程与中国指南的差距 • 胶质瘤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研究进展 • 影像学对假性进展如何判断 • 高级别胶质瘤再次手术后放疗与初次手术后放疗的比较 • 如何选择TMZ剂量密度方案,有何评价指标
高级别胶质瘤MDT治疗
--病例复习及指南解读
病例介绍
• 庄xx,男,58y,“头痛3小时”于2017-2-15入院。 • 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肌萎缩、触痛
觉减退,双病理征未引出。 • 头颅CT、MRHale Waihona Puke :左颞枕叶占位,考虑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2017-4-22化疗后1月
二次手术
患者在第一次化疗后出现头痛、 认知障碍、右侧肢体肌力下降, 病情逐渐加重。 复查MR提示病灶范围进展。 2017-6-7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及去 骨瓣减压。 术后病理:符合间变型星形细胞 瘤(WHOⅢ级)
辅助治疗
• 二次术后一周开始予“替莫唑胺 200mg qd *5天”方案化疗 。 • 经家属同意请放疗科会诊拟术后放疗。 • 2017-7-4开始放疗并“替莫唑胺 120mg qd Q28”同步化疗 。 • 2017-8-11放疗结束。 • 2017-9-20继续“替莫唑胺 200mg/m2,d1-5”方案化疗 。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2019.01.15右肺门肿块较前增大, 右肺下叶出现新发病灶。
第四阶段(全面进展后,2019.01--)
2019-01因出现呼吸困难、颈部、颜面部肿大入院治疗, 考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所致。
诊断
1.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对症处理
入院后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甘露醇 、激素、甘油果糖等对症处理后呼吸困难 症状好转。
小细胞肺癌MDT病例讨论
第一阶段(2017.6--)
郭xx,男性,40岁。 主诉:咳嗽咳痰20天,发现右肺肿块2天于2017.6.3入院
。 现病史: 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至社区医
院抗感染治疗10余天,症状缓解不明显,2天前遂至当地 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有右肺肿块。 既往史及个人史:长期吸烟史,1-2包/日。 查体:
身高163cm,体重53Kg。体表面积1.55㎡。PS 1分。全 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 、肝、脾无特殊。
2017.6.5右肺门不规则肿块,大 小约40*43mm,包绕下叶支气管及 下肺动脉;纵隔内可见肿大淋巴 结,部分融合,大者短径约30mm; 伴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骨显像:未见肿瘤 骨转移征象;右侧2、 3前肋骨质表现,考 虑良性病变。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 2017版
初始治疗
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21天/周期×2
2周期后CT评价:
2017.7.31右肺门肿块较前明 显缩小,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较前明显吸收,原纵隔肿大 淋巴结已消失。
再继续EC方案: 依托泊苷100mg d1-3 +卡铂 400mg d1 7.10.31:右肺门未见肿块。

MDT病例

MDT病例

辅助检查
消化系统肿瘤六项 (AFP,CEA,CA199,CA72-4,CA125,FER) : 2020.03.12
糖类抗原72-4: 11.07KU/L(略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 2020.03.15
左肺下叶结节,左肺下叶 微小钙化灶。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静脉期) 2020.03.15
肝脏穿刺结果:局部炎 症坏死,脂肪变性。
治疗经过
手术日期:2020年03月19日 手术名称: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雷替曲塞灌注化疗 术后诊断: 回盲部结肠癌伴肠系膜根部转移 术后第9天,恢复良好,出院。
谢谢
肝右叶异常低密度灶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平扫) 2020.03.15
回盲部病变伴周围小淋 巴结。
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 肠镜及病理 2020.03.16
回盲部见一约1.5cmx2.0cm 类圆形的深溃疡,边缘活 检3块,易出血;病理示: 粘液腺癌。
诊断
诊断:回盲部结肠癌; 结肠癌肝转移? 阑尾切除术后状态; 胆囊切除术后状态。
神志清晰,精神一般,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四肢 活动自如,病理征未引出。
专科情况
腹平坦,右上腹部及中下腹部见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胃 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右下腹可触及 一大小约5cm*5cm包块,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右下腹部 深压痛,全腹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 音正常,约4次/分。双肾区叩击痛阴性。直肠指诊未见异 常。
分期:T4bNxM1?
MDT讨论
注:疫情期间,非现场图片

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MDTCas...

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MDTCas...

病例讨论北京协和医院MDTCas...患者女性,68岁,因“面容改变10年,发现垂体占位1个月”入院。

患者嘴唇增厚,下颌肥厚突出,发音变粗,多汗,手足肥大近10年,未就诊。

半年前出现腰痛、手指麻木,首诊骨科,考虑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滑膜炎,骨科医生观察到患者面容改变,建议内分泌科就诊。

既往:高脂血症20年,未规律治疗;高血压病6年,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可;半年前发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未行特殊治疗。

图1. 体格检查:轮椅入室,面部长、宽,额头、眼睑纹理多;双侧鼻翼肥厚,舌体肥大,呈牛肉舌表现;下颌突出,上下牙槽反咬合,牙齿疏松(图1);双手十指关节增粗,指尖圆钝;双足肥大,足趾关节粗大;腰椎叩击痛。

图2. 鞍区增强MRI示:蝶鞍扩大,增强扫描可见垂体左翼强化减低区,部分包绕左侧颈内动脉,Knosp分级III级(图2A、2B)。

实验室检查: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OGTT试验):OGTT: 0 30 60 120 180 minGlu: 6.5 11.4 16.3 12.2 7.7 mmol/LGH: 8.7 6.87 30.1 32.1 20.1ng/mlIGF-1: 998 ng/ml↑;垂体-肾上腺轴:F:16.4ug/dl, ACTH:41.9pg/ml,UFC/24hr:85ug;垂体-甲状腺轴:FT3:3.26pg/ml, FT4:1.38ng/dl, TSH:0.938uIU/ml;垂体-性腺轴:LH:19.5mIU/mL, FSH:53.4mIU/ml, E2:22.7pg/ml, T:41.2ng/dl;糖化血红蛋白:6.5%↑;血脂四项:TC:4.58mmol/L,TG:0.8mmol/L, HDL-C:2.09mmol/L, LDL-C:2.06mmol/L。

并发症检查:心电图示:心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急性前壁梗塞,aVL、V6导联ST-T段异常,右心房增大,QT缩短,轻度左心电轴偏转。

mdt会诊记录范文

mdt会诊记录范文

mdt会诊记录范文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以“MDT 会诊记录”为主题的作文,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在医院这个充满着生死较量和希望交织的地方,MDT 会诊就像是一场为患者精心策划的“战斗策略会”。

今天,我就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这样一次特别的 MDT 会诊。

患者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大爷,姓张。

张大爷之前一直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早上都能在公园里打上一套太极拳。

可最近一段时间,他却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了。

先是胃口变得很差,吃啥都不香,接着整个人迅速消瘦下来,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家里人一看这情况,赶紧把他送到了我们医院。

经过初步的检查,发现张大爷的问题可不简单。

他的腹部有个肿块,肝脏上也有一些异常的阴影,而且血液检查的指标也有很多不正常的地方。

这下可把主管医生给难住了,单靠一个科室的力量,很难确切地诊断出到底是什么病,更别说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了。

于是,一场MDT 会诊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安排上了。

会诊的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各个科室的专家。

有肿瘤科的主任,一脸严肃,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病历资料;有消化内科的专家,目光专注,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还有影像科的医生,面前摆着张大爷的各种片子,正仔细地对比着。

我作为一名小跟班,缩在角落里,心里既紧张又好奇,不知道这场会诊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首先发言的是主管医生,他详细地介绍了张大爷的病情和目前已经做过的检查结果。

听着他的叙述,我心里暗暗佩服,这几天他为了张大爷的病,可真是没少下功夫,每一个细节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接着,影像科的医生拿起片子,走到投影仪前。

“大家看啊,这腹部的肿块边界不是很清晰,而且和周围的组织似乎有粘连。

肝脏上的阴影呢,密度也不均匀。

从这些影像表现来看,我觉得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一边指着片子上的各个部位,一边认真地解释着。

肿瘤科的主任点了点头,“嗯,从影像上看是有这种可能。

但我们还得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说着,他转过头问消化内科的专家,“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你们怎么考虑?”消化内科的专家推了推眼镜,说道:“患者胃口差、消瘦,可能是肿瘤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

病例讨论乳腺癌与卵巢癌.优秀精选PPT

病例讨论乳腺癌与卵巢癌.优秀精选PPT
CA724均升高 膈细胞学涂片检查,对任何腹膜可疑病灶活检
乳腺癌风险降低(得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粪便常规 及潜血均 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卵巢切
CA125
3,705
U/mL,CA724
36.96 U/mL,胸部及腹部CT未及明显异常
病史(3)
❖ 药敏(-)。G1P1,1992年剖腹产史。IUD避孕 ❖ T 37.5℃ , 心 、 肺 均 ( - ) , 腹 平 软 , 压 痛 及 反 跳 痛 均
(-)。妇检同前
家族性或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
❖ Familial or 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FOCS or HOCS ❖ 详尽的家谱分析是诊断HOCS最基本的手段 ❖ 发病年龄早是HOCS的一个重要特征 ❖ 在普通人群中卵巢癌发病的中位年龄是56岁,而在HOCS家族中则提前到
病例讨论: 乳腺癌与卵巢癌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妇科肿瘤专业组
路思思 李雷 年3月
病史(1)
❖ 刘云峰 1561171 ❖ 入院日期: 年1月18日 ❖ 44岁,LMP 2007年8月,G1P1 ❖ 乳腺癌术后1年余,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个月
病史(2)
❖ 乳腺导管腺癌II期术后1年余,服用他莫昔芬10 mg bid计1
对于HNPCC高危妇女,子宫内膜癌是仅次于结肠癌的好发癌肿;
区囊实性占位,直径5-7 cm,血流信号丰富 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超过80% ,卵巢癌的危险性超过40%
常规随诊乳腺及盆腹腔超声。

血清CA125、
预防性卵巢切除(BPO)的方法:Dana-Farber癌肿研究所建议BSO手术时常规探查整个腹膜、盆腔灌洗细胞学检查、大网膜活检、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和MDT经典病例分析,你不能错过!丁香智汇中高级医生的学术加油站关注作者:夏鹏1,马莹1,张磊1,李明喜1,陈丽萌1,李雪梅1,张路2,冯俊2,李剑2,郭潇潇3,程中伟3,李秉璐4,宋锴澄5,冯瑞娥6,甘佳 7,王勤8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 肾内科,2血液内科,3心内科,4基本外科,5麻醉科,6病理科,7输血科,8放射科通信作者:张磊本文即刊登于《协和医学杂志》2019 年第 1 期贫血,肾病综合征,心肌淀粉样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腹腔占位1病人简历患者女性,48 岁,因「乏力 7 年,腹胀 4 年,血肌酐升高 2 个月」于 2017 年 6 月 30 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1现病史患者2010 年出现乏力,伴面色苍白,活动耐量减低。

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Hb)最低 30~40 g/L,予铁剂治疗后可维持在60~70 g/L。

2013 年起患者自觉上腹胀,可触及剑突下质韧肿块,边界不清,无恶心、呕吐、腹痛,未详细诊治。

2017 年4 月患者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自觉尿量减少(约500~800 ml/d),尿色正常,尿中泡沫增多,无发热、喘憋。

当地医院查血肌酐>300 μmol/L,予中药治疗 2 周后尿量恢复至约 1500 ml/d,水肿减轻,无夜尿增多。

2017 年 5 月 9 日患者周身无力伴眩晕、心悸、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随后晕厥伴短暂意识丧失,醒后无法回忆,无抽搐、双眼上翻等表现。

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心率40 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2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5.71×109/L,Hb 61 g/L,血小板(PLT)418×109/L;血生化示白蛋白23 g/L,球蛋白 72 g/L,血浆二氧化碳总量 17.9 mmol/L,血钙 1.91 mmol/L,乳酸脱氢酶 159 U/L,血钾 7.3 mmol/L,血肌酐158 μmol/L;予对症、输血、降钾治疗后 Hb 升至 109 g/L,血钾降至 4.8 mmol/L,血肌酐降至78.8 μmol/L,患者心率、神志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

进一步完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16.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4.3 s,国际标准化比值 1.37,D-二聚体509 μg/L;尿常规+尿沉渣检查示隐血(+),尿蛋白(+++),尿红细胞12.4 个/μl;24 h 尿蛋白定量 4.17 g。

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均质型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肾小球基膜抗体(-)。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gG、C3d(+),补体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 46 mm/h,超敏 C-反应蛋白 148 mg/L。

免疫球蛋白:IgG 49.2 g/L,IgA4.67 g/L,IgM 3.46 g/L。

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游离轻链κ 267.7 mg/L,λ 139.82 mg/L,κ/λ1.91,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因诊断困难,于2017 年6 月至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血清IgG 亚类:IgG1 35 300 mg/L,IgG2 9670 mg/L,IgG3 1410 mg/L,IgG4 3840 mg/L;抗核抗体18项: 抗核抗体1∶80(+),余(-)。

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

大便 1~2 次/d。

2 个月前体重下降 5 kg,有活动后乏力,平地持续行走距离不足300 m、上楼梯1~2 层即感胸闷。

2既往史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余无特殊。

3入院查体体温36.8 ℃,呼吸20 次/min,心率70 次/min,血压90/60 mmHg。

体型消瘦,体质量指数 15.4 kg/m2。

舌体无胖大,心、肺听诊无特殊。

腹壁可见散在血管瘤样皮疹,腹软,左肋缘、剑突下可及质韧肿块,直径约 6 cm,有轻度压痛,无明显肌紧张,肝、脾触诊边界不清晰,麦氏点、双输尿管点无压痛。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90×109/L,NEUT1.82×109/L,Hb 7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90.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8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2 pg,PLT 222×109/L,网织红细胞2.48%。

血生化:白蛋白19 g/L,二氧化碳总量19.7 mmol/L,尿素10.21 mmol/L,肌酐134 μmol/L,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涂片检查正常。

心脏指标:心肌肌钙蛋白0.190 μg/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22948 pg/ml,脑尿钠肽1259 ng/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6.6 s,国际标准化比值1.4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6 s,D-二聚体0.40mg/L FEU;1∶1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纠正试验部分纠正;便潜血(-)。

尿常规+尿沉渣检查:隐血试验红细胞25个/μl,尿蛋白浓度1.0 g/L。

24 h尿总蛋白定量4.84 g。

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115 mm/h,超敏C-反应蛋白88.92 mg/L。

免疫球蛋白:IgG 46.38 g/L,IgA4.79 g/L,IgM 3.09 g/L。

铁四项检查:血清铁49.2 μg/dl,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98μg/dl,铁饱和度24.8%,转铁蛋白饱和度25.1%,血清铁蛋白624 ng/ml。

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抗β2糖蛋白1 抗体24 RU/ml,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均(-)。

感染指标:EB病毒、巨细胞病毒、输血8项(乙肝五项、丙肝、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ORCH-IgM均(-)。

血、尿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血游离轻链检查示无明确M蛋白证据。

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肾10.9 cm×4.4 cm×5.5cm,左肾11.5 cm×5.4 cm×4.8 cm。

骨髓涂片检查:大致正常。

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 257.0 pg/ml,肿瘤坏死因子-α 17.4 pg/ml,IL-8及IL-10正常范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871 pg/ml;人类疱疹病毒8型DNA(-)。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V3~V6导联T波倒置。

超声心动图:心肌病变,双房明显增大,左右室壁均增厚,心肌回声增强,右室收缩功能正常低限,下腔静脉吸气变化率<50%,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69%。

经心内科会诊进一步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房扑?可见室性心搏10次,单个室性早搏7次,室性心动过速1次。

心肌灌注延迟成像动态磁共振成像示左心房增大;室间隔心肌增厚,室间隔、左室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心肌中层片状延迟强化;左室及右室心内膜下、右房及房间隔线样延迟强化,心肌病变可能,淀粉样变性不除外。

影像学检查:腹部盆腔增强CT+三维重建(图1):肝胃间隙软组织肿物,边缘光滑,最大截面约77 mm×50 mm×66 mm,平扫CT值约为46 HU,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多发点状及结节状钙化。

增强CT扫描,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明显强化;肿块由脾动脉分支、肝固有动脉分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静脉回流至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

肿块后缘与胰腺前缘局部脂肪间隙模糊,分界欠清;腹膜后、腹腔肝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躯干+头部PET/CT示肝胃间隙见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6.6 cm×5.4 cm×7.6 cm,内见点状高密度影,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标准摄取值最高约4.6;肝大,脾大。

回盲部局部肠壁增厚,放射性摄取增高,范围约3.3 cm×2.5 cm×2.9 cm,标准摄取值最高约4.0。

图 1 腹部盆腔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可见肝胃间占位.A.冠状位(箭头所示为肿物);B.门脉期(箭头所示肿物静脉由门静脉属支引流);C、D.动脉期(箭头所示肿物分别由脾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E.平扫期(箭头所示肿物内存在钙化)消化内镜检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镜见回肠末段黏膜光整,盲袋结构正常,阑尾开口清晰,回盲瓣呈唇形,未见溃疡、糜烂及新生物。

2第一次多学科讨论1放射科根据腹部盆腔 CT 影像分析:患者肝、脾明显增大,肝脏强化不均,呈「龟背样」表现,可为肝淤血所致;双侧肾脏肿大,右肾为著,皮髓质分界欠清,实质强化明显减低、延迟;肠系膜密度混浊,伴腹部盆腔积液。

最突出的异常为肝胃间的巨大占位,该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内可见点线状钙化,增强后呈偏均匀的中等强化,未见明确坏死区。

此处占位需考虑的鉴别诊断包括:淋巴增殖性疾病、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及胃肠道间质瘤等。

后两者在病变较大时常出现坏死区,故密度及强化不匀,与本例表现不符。

三维重建显示肿块与胃部无明显相连,血供丰富,由脾动脉分支、肝固有动脉分支及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供血;引流静脉主要是脾静脉和门脉的属支。

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首先考虑Castleman 病(Castleman's disease,CD)。

CD 影像学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肿块,可合并淋巴结肿大,也可孤立存在,平扫密度均匀,少有中央坏死区,增强后强化明显且较均匀,其中透明血管型强化最为显著(可近似动脉强化程度),浆细胞型强化程度稍低,混合型强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如果病变内有粗大或分支状钙化,对于诊断本病有提示意义。

2血液内科患者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临床呈现多器官受累,表现为贫血,多克隆/反应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包括 IL-6 在内的多种炎症指标显著升高,腹腔存在巨大占位,不除外淋巴增殖性疾病。

CD 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不同,将 CD 分为单中心型 (UCD) 和多中心型 (MCD)。

腹腔的巨大淋巴结是常见发病部位,多伴有明显炎症状态,偶而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本患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无明显网织红细胞、胆红素升高,血涂片正常,整体考虑是长期高炎症状态引起的慢性病贫血可能性大,溶血性贫血证据不足。

尽管PET/CT 提示回盲部有高摄取,但消化内镜检查无明确异常提示。

综合分析,考虑CD 可能性大,建议完整切除腹腔占位,对于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至于凝血异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对检测有干扰,目前1∶1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纠正试验部分纠正,根据手术需要,可在围手术期补充血浆以降低出血风险。

3心内科患者为中年女性,慢性病程,长期活动耐量减低,近期加重,结合脑尿钠肽显著升高,考虑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