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病(包括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

合集下载

疾病分类国家临床版编码要点

疾病分类国家临床版编码要点

ICD-11的过渡版
临床版 S00.041 S00.051 S00.101 S00.104 S00.201 S00.301 S00.351 S00.352 S00.401 S00.451 S00.452 S00.501 S00.551 S00.552 S00.701 S05.201
诊断名称 头皮异物 头皮挫伤 眼睑挫伤 眼周区挫伤 眼眶区浅表损伤 鼻部浅表损伤 鼻部挫伤 鼻部血肿 耳浅表损伤 耳廓挫伤 外耳挫伤 口腔浅表损伤 唇挫伤 下颌挫伤 头部多处浅表损伤 外伤性玻璃体疝
• 2016年6月正式提出临床版
《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 国卫办医发〔2016〕24号)》 第六条 疾病诊断编码应当统一使用ICD-10,手术和操作编码应当统一使用ICD-9-CM-3。使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 院绩效评价的地区,应当使用临床版ICD-10和临床版ICD-9-CM-3。
脑脊液眼漏 创伤性脑脊液漏 脊髓蛛网膜粘连 蛛网膜粘连 马尾粘连 脊髓粘连 脑膜粘连 硬脊膜外粘连 椎管内胆脂瘤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 硬脊膜内囊肿 脑脊髓神经病 脑脊髓神经根病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统一内码
国家临床版
国标版字典表结构
主要编码 00代码 主要+附加编码 非00代码
附加编码 病原代码
临床表现代码
O98.400x011 O98.400x021 O98.400x031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 炎
分娩合并病毒性肝 炎
产褥期病毒性肝炎
A01.000x005+J17.0* 伤寒并发肺炎
A17.000x001+G05.0* 结核性脊膜炎
A17.000x005+G01* 蛛网膜结核病 A17.000x006+G01* 结核性脑膜粘连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近年来国际上对LPL/WM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1],而国内对LPL/WM认识较晚,对其诊断、治疗比较混乱,为提高我国临床工作者对LPL/WM的认识水平,规范其诊断及治疗,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一、定义LPL/WM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时诊断为WM[1]。

90%~95%的LPL为WM,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抗隆性免疫球蛋白[1,2]。

由于非WM型LPL所占比例低,相关研究较少,本共识仅探讨WM相关标准,非WM型LPL的治疗等参照WM进行。

二、诊断、分期、预后和鉴别诊断(一)WM诊断标准[3]1.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的IgM(不论数量)。

2.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不论数量)。

3.免疫表型:CD19 (+),CD20 (+),sIgM (+),CD22(+),CD25(+),CD27(+),FMC7(+),CD5(+/-),CD10(-),CD23(-),CD103(-)。

10%~20%的患者可部分表达CD5、CD10、或CD23,此时不能仅凭免疫表型排除WM。

4.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

5.有研究者报道MYD88 L265P突变在WM中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4],但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方法和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等有关,MYD88 L265P突变也可见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系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为其特征。

正常免疫球蛋白皆由多株(克隆)浆细胞所产生,所以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不均一性的波形。

发生浆细胞病时,异常浆细胞株增殖,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

因此在极大多数浆细胞病的血清或尿液中可找到结构单一、在蛋白电泳时呈现基底较窄而均一的单峰,称为M蛋白。

M蛋白有以下三种类型:①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其轻链仅一具种抗原性,不是K链即为λ链;
②游离的K或一链,即Bence Jones protein,或称凝溶蛋白;⑧仅有重链的片段而无相应轻链。

本组疾病包括:①骨髓瘤(孤立性、多发性、髓外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γ、α及μ)、原发性淀粉样变性;②未定性(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后者除有M蛋白外并无临床表现。

病情可能是良性的,也有个别多年后转化为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

(其中骨髓瘤是重点掌握内容)。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浆细胞疾病是一类罕见但却非常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浆细胞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产生抗体以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然而,当浆细胞异常增生或功能异常时,就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浆细胞疾病。

本文将按类别介绍浆细胞疾病,帮助读者了解这些疾病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第一类: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是一类恶性疾病,其中浆细胞过度产生,导致破坏性骨病、肾损害和贫血等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它影响骨髓,导致恶性浆细胞的产生和骨质破坏。

另一种类型是Waldenstrom的巨球蛋白血症,这种疾病导致体内过度产生一种名为IgM的免疫球蛋白。

最后一种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是重链病,它也是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生,但不同于Waldenstrom的巨球蛋白血症,它只涉及IgG、IgA、IgD或IgE免疫球蛋白的重链。

治疗:治疗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多种多样,包括化疗、放射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骨髓移植可能是最适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方案。

第二类: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免疫球蛋白沉积病是一种罕见疾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在身体内过度沉积,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损害。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AL淀粉样变,其中免疫球蛋白AL类型过度沉积在组织中,损害器官的功能。

治疗:治疗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的主要是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某些病例,骨髓移植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第三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一类疾病,其中浆细胞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不同。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包括多少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轻链颗粒病和姗姗木疹。

治疗:治疗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某些病例,骨髓移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结来说,浆细胞疾病是一组罕见但却极其严重的疾病。

按类进行分类,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是其中最常见的三种。

虽然这些疾病没有治愈方法,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总结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带状疱疹的护理,继发性贫血的护理,感染控制和输液港的护理等。

经过26d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标签: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带状疱疹;贫血;感染;护理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 WM)是一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M)分泌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是一种少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90%以上的LPL为WM。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高粘血症、血细胞减少症、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其他脏器肿大、溶血性贫血、周围神经炎、冷球蛋白血症并伴随B症状[1]。

2018年10月8日,我科收治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患者,患者行硼替唑咪加地塞米松化疗后出现重度贫血,合并带状疱疹感染。

经过26d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双下肢浮肿2年余”入院;既往有白癜风病史,入院体检:T:36.2℃,HR:74次/分,BP;120/65mmHg,R:19次/分,皮肤及巩膜黄染严重,脾脏大小脐水平以下,质地较硬,胸骨有压痛,腹部饱胀感,腹部硬,颜面部轻度水肿,双下肢浮肿。

骨髓检查提示CLPD(淋巴细胞占56.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3+IgG强阳性,FISH检查提示:14q32扩增或者分离,基因检查提示:Ig基因及TCR存在单克隆峰,存在多种细胞来源或者原始淋巴细胞来源的克隆性细胞全体,免疫分型检查提示:有核细胞中,29.87%为表型异常的单克隆成熟小B细胞;多次查血常规显示:HB50g/L左右。

免疫固定电泳:IgM-k型;患者诊断为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K型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行5次化疗后,患者出现右侧腰背部大片疱疹,成簇分布,疼痛,给予更昔洛韦0.25g ivdrip Q12h,阿昔洛韦乳膏涂擦患处tid,疱疹逐渐好转,疱疹处仍疼痛,给予泰勒宁1片Q6h,双氯芬酸钠栓1/2颗直肠给药,21/10行BD方案化疗(硼替唑咪1.95mg D1、4、8、11,地塞米松针20mgD1、2、4、5、8、9、11、12)。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诊断标准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诊断标准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诊断标准
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罕见的淋巴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特点是血液中异常增高的巨球蛋白水平。

虽然该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已经提出了以下的诊断标准,用于辅助医生做出诊断: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伴有浸润性疼痛等。

2. 血液检查:
a. M蛋白: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显示单克隆IgM蛋白或IgM蛋白部分,浓度≥30 g/L (或者≥3 g/dL)。

b. 骨髓涂片: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有淋巴样浆细胞克隆病理特征(至少占骨髓核细胞浆细胞的10%以上)。

c. 骨髓活检:骨髓组织病理学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有淋巴样浆细胞克隆病理特征。

3. 非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恶性淋巴瘤的排除:需要排除非IgM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和淋巴瘤等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

4. 骨骼影像学检查:了解病情分期、确定是否存在相关骨骼破坏、淋巴结转移等。

诊断WM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液检查、骨髓涂片和活检结果以及骨骼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确保准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请在遇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医,并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waldenstrom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waldenstrom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NCCN Staff Rashmi Kumar, PhD Dorothy A. Shead, MS NCCN Guidelines Panel Disclosures
®
Continue
† Medical oncology ‡ Hematology x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Surgery/Surgical oncology § Radiotherapy/Radiation oncology € Pediatric oncology Þ Internal medicine * Writing committee member
NCCN Guidelines Index WM/LPL Table of Contents Discussion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
®
Waldenstrom’s ¨ Macroglobulinemia /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Printed by Ho Xuefeng on 1/15/2013 8:42:44 AM.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13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All recommendations are Category 2A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See NCCN Categories of Evidence and Consensus

浆细胞病分类

浆细胞病分类

随访策略制定和执行情况
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随访项目 等。
随访内容
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 室检查等,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情况。
随访方式
可通过门诊、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 进行随访,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 管理。
随访结果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的结果,并进行分 析,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随访计 划。
预后评估
浆细胞病的预后因疾病类型、治疗反应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以及良好的治疗反应有助于改善预后。同时,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 并发症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02
常见浆细胞病类型
多发性骨髓瘤
起源与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 病,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属
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一种。
诊断方法
浆细胞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蛋白 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 用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
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
治疗原则
浆细胞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制定。
患者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改善措施
心理支持
浆细胞病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需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 友保持联系,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和情感支持。
生活质量改善
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方式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 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专业机构支持

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

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

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浆细胞疾病是一类涉及浆细胞(一种产生抗体的白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轻链型淋巴浆细胞病和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等。

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浆细胞疾病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

一、临床表现1.骨痛和骨折: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疾病之一,患者常常出现骨痛和易发生骨折的症状。

2.贫血和感染:浆细胞疾病患者会出现贫血和易感染的表现,这是因为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干扰了正常造血功能。

3.肾功能损害:部分浆细胞疾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的症状,包括蛋白尿、高钙血症等。

二、实验室检查1.免疫固定电泳:可检测血清或尿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对于诊断浆细胞疾病和确定病情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2.血液学检查:包括血象检查、骨髓穿刺等,可以发现浆细胞异常增殖和造血功能受损的表现。

3.肾功能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指标等,对于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至关重要。

三、影像学评估1.骨骼X线片:可以显示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等表现,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CT或MRI:可对淋巴结、脏器等部位进行精细扫描,帮助确定病变范围和大小。

3. PET-CT:通过核素标记的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浆细胞疾病的全身病变情况。

浆细胞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在诊断浆细胞疾病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结果,从而确诊疾病类型和分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浆细胞疾病是一组以浆细胞克隆增殖为基础的多种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和轻链沉积病等。

第二十章 浆细胞病

第二十章 浆细胞病

链或λ 链,即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③某
种重链的片段。
3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MM)
概 述
多发性骨髓瘤 是骨髓内浆细胞单克隆异常
增生的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约为1/10万,多发生
于50~70岁之间,男女之比约3︰ 1。
4
临床表现
1.骨骼损害:最常见而突出。腰背部最为多见,其次为 胸骨、肋骨及四肢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质破坏,可 产生高钙血症,X线检查可见骨骼有溶骨性损害或广泛性骨质 疏松。 2.高粘滞综合征:由于浆细胞的恶性增生,分泌大量异 常的单克隆Ig,或称副蛋白,使血液粘滞度增加,致微循环障 碍,出现头痛、头晕、视力障碍、意识丧失等症状。 3.肾脏损害:常见而重要的症状。由于异常Ig重链和轻 链合成失去平衡,过多的轻链(凝溶蛋白)从肾脏滤过,造成 肾小管损害,加上高钙血症等因素对肾脏的损害,因此出现腰 痛、下肢浮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表现,可造成肾功能 不全,常是该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造血功能障碍的表现:①贫血。常为中度。②感染。 常见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是 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③出血。 5
2.巨球蛋白血症所致的症状:因血液粘滞性过
高,高粘滞综合征的症状比多发性骨髓瘤更常见而明显; 遇冷时因部分巨球蛋白沉淀可产生雷诺现象(肢端间隙性 发白与紫绀);因巨球蛋白干扰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 引起出血倾向。
15
实验室诊断
1.血象:正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淋巴和单核细胞可增多。可出现少量(一般小于 5% )淋巴样 浆细胞(不典型幼稚浆细胞),颇似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紧密 ,含1~2个核仁,胞质少,嗜碱性,在细胞一侧稍多。血片中 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形成。血沉增快,血液粘度增高。 2.骨髓象:骨髓穿剌可呈干抽,主要特征为淋巴样 浆细胞的增生,占10%~90%。可见数量不等的呈裸核的小淋 巴细胞及浆细胞,还有嗜碱性粒细胞和组织嗜碱性细胞散布于 异常细胞之间。

浆细胞病_精品文档

浆细胞病_精品文档

(2)抗人球蛋白试验:部分患者可呈 阳性。
(3)冷凝集素试验:部分患者可呈阳 性。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征可作 出诊断。发病年龄大、血清中单克隆 IgM大于30g/L,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 增生、无明显骨痛和溶骨性损害是诊 断本病的必要依据。
③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损害或广泛性骨质疏 松。
④40岁以上,有骨痛、贫血、血沉增快、高 钙血症等表现。
鉴别诊断
1.原因不明的单克隆丙球蛋白病(MGUS) 过 去称 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病(BMG)。主要特点 有
血清中M蛋白小于30g/L 骨髓中浆细胞小于10%。 无贫血、肾功能不全及高钙血症。 无溶骨性损害 骨髓浆细胞标记指数(PCLI)小于0.1% 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 尿轻链蛋白小于0.5g/24h
(2)尿液检验:
有较大诊断价值的Bence-Jones(本一周) 蛋白,亦称凝溶蛋白。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①骨、髓中浆细胞增多>15%,若为典型的 骨髓瘤细胞,5%~15%也可考虑此病,或骨 髓活检有骨髓瘤的证据
②血清有大量:M蛋白或尿本周蛋白为> 1g/24h
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是指浆 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过度增殖 所引起的一组疾病,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 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 为其特征的一组疾病。
浆细胞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具 有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的恶性浆细胞 病。
另一类为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良性浆细胞病, 其中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良性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血症。
2.其他能产生M蛋白的恶性病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B细胞型 原发性淀粉样变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分类
浆细胞疾病是一组由异常增殖的浆细胞引起的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病、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等多种类型。

根据浆细胞瘤细胞类型、分泌物类型、免疫球蛋白类型等不同特征,可将浆细胞疾病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
1. 多发性骨髓瘤:是最常见的浆细胞疾病,由克隆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引起。

典型的症状包括骨痛、骨骼破坏、贫血、高钙血症等。

2. Waldenstrom病: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由克隆性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M引起。

典型的症状包括贫血、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

3. 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包括AL型、AH型、AA型等不同类型,是由克隆性浆细胞分泌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引起的疾病。

不同类型的沉积病对应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4. 转化性浆细胞瘤:是指由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浆细胞疾病转化而来的B细胞淋巴瘤。

5. 非典型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疾病,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太清楚,通常表现为贫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以上是常见的浆细胞疾病分类,随着对浆细胞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还会发现新的浆细胞疾病类型。

- 1 -。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

1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1. 引言1.1 疾病概述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存在异常的大量巨球蛋白。

巨球蛋白是一种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但在患有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的个体中,巨球蛋白的合成过程出现异常,导致其积累在血液中并引起多种症状。

患有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常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全身乏力等症状。

另外,由于异常的巨球蛋白在血液中沉积,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病情。

合并带状疱疹的情况下,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因为带状疱疹会导致瘙痒、疼痛、炎症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因此,对于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全面的护理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2 护理重要性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合并带状疱疹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适。

护理在这种疾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

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疾病恶化,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病情的发展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工作。

只有重视护理,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的轨道。

护理是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病情观察及记录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带状疱疹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及记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程度、皮肤状况、营养情况等。

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的典型表现,如巨球蛋白沉积、皮肤溃疡等。

浆细胞病、副蛋白血症与肾疾病相关性

浆细胞病、副蛋白血症与肾疾病相关性

浆细胞病分类
────────────────────────── 肿瘤性 浆细胞瘤:孤立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 轻链沉积病:浆细胞骨髓瘤或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 肾小球硬化症、骨髓瘤肾病或管型肾病) 骨髓瘤导致肾内浆细胞浸润 轻链沉积导致的AL型淀粉样变性病 重链沉积病 轻链-重链沉积病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纤维样肾小球病 非肿瘤性 意义未明单克隆球蛋白病 冷球蛋白血症 系统性Castleman病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
重链病(HCD)和重链沉积病(HCDD) 是一组罕见的B淋巴和浆细胞增生性疾病。
肿瘤细胞分泌单克隆的有缺陷的重链 蛋白。根据这些重链蛋白不同结构,分 为αHCD、γHCD、μHCD、δHCD和 εHCD五种。以αHCD常见。
αHCD主要分肠型和呼吸型。主要病变 为淋巴结、肝、脾、胃肠道、呼吸道的 肿瘤细胞浸润,HC沉积。
──────────────────────────
多发性骨髓瘤或浆细胞骨髓瘤是B细胞 来源的、克隆性增生的、播散性的恶性 浆细胞瘤。
恶性细胞的增生、聚集可导致贫血、 出血、骨破坏、高钙血症等。
恶性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单克隆球蛋白 和异常的重链、轻链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高粘滞综合征等。
通过轻链、重链蛋白、淀粉样蛋白沉 积、恶性细胞浸润等,导致肾损伤。
浆细胞病、副蛋白血症与肾疾病
Plasma Cell Dyscrasia and Paraproteinemia associated Nephropathy
浆细胞病特指浆细胞增生失调所引起的一组
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 链病、AL型淀粉样变性病、良性单克隆γ球蛋 白血症等。
异常的浆细胞可以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或M蛋白, 又称副蛋白,患者血和尿内出现与正常浆细胞 产生的多克ia)

CTA检查操作技术 常规 CTA 包括

CTA检查操作技术  常规 CTA 包括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 包括:冠脉、头颈部、肺动脉、主动脉、腹部、肾脏、下肢 1.冠脉CTA 2.头颈部CTA 药量:40-60ml 、注射速率:4-5ml/sec 、ROI感兴趣区设置在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阈值:100-150 3.肺动脉CTA 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4.0 –5.0ml/sec 的注射速率、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阈值:100-150 4.主动脉CTA 全主动脉及胸主动脉扫描:ROI感兴区设定在降主动脉上5.腹部,肾脏,下肢CTA 腹主动脉:ROI感兴区设定在腹主动脉上肾动脉:ROI感兴趣区设定在肾动脉水平处附直接增强扫描参数: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浆细胞病优选文档

浆细胞病优选文档

2.高粘滞血症
IgA分子易形成多聚体,IgA型更易发生此症。
3.出血倾向
M蛋白被血小板吸附,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第3因 子释放失常有关。
4.肾功能损害
40-60% 蛋白尿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中本周氏蛋白阳性发生率是无本
周氏蛋白的2倍)
5.淀粉样变
10-20%,IgD型常见,有淀粉样变者生存<1年, 多死于心脏病。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ultiple Myeloma
Overproliferation of plasma cells can cause:
– Risk of infection – Osteolytic bone lesions – Hypercalcemia –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pancytopenia) – Renal complication risk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M proteins causes:
– Decreased levels of normal immunoglobulins – Hyperviscosity
/pdfs/ph07-eng_f2.pdf
骨骼扫描
溶骨性损害 病理性骨折 高钙血症
浆细胞病
(优选)浆细胞病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
定义:
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所引起 的一组疾病。
本疾病可分为两型
骨髓瘤(孤立性、多发性、髓外浆细胞病、浆细胞白 血病);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原发淀粉样变性。
隐性浆细胞病
免疫球蛋白电泳:定量测定24小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浆细胞病(包括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病(即浆细胞疾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症)是指单株(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殖并产生大量异常抗体的一组疾病。

浆细胞源于白细胞中的一种淋巴细胞,并能正常地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御感染。

正常机体有数千种不同种类的浆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和淋巴结中。

每个浆细胞分裂增殖形成一个克隆,每个克隆由众多完全相同的细胞组成。

一个克隆的浆细胞只产生一种类型的抗体。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浆细胞增生失调性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病理和生化改变。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有关。

浆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 在外周血液中,一般不见浆细胞,风疹麻疹、水痘、血清病、慢性感染与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的血液中偶可发现。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晚期的血液中可出现大量浆细胞,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

浆细胞存在于淋巴结、脾、胸腺、骨髓、肠粘膜等组织中,在正常骨髓中占全部有核细胞的3%以下。

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经抗原的刺激,致活的B细胞发育成能制造并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的抗原专一地结合,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蛋白质,统称丙种(γ)球蛋白。

196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用Ig表示动物体内具有抗体活性或与抗体有关的各种球蛋白。

Ig由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淋巴细胞)合成。

每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特异的Ig,具有相同的免疫特异性,称为单细胞系或单克隆Ig。

正常血清中抗体是5类Ig的混合物,每一类Ig都是成千上万个在结构上既相似又有差别的混合物。

浆细胞病的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殖,并大量产生一种类型的类似抗体的分子物。

由于这些浆细胞和它们产生的抗体均是异常的,故不能帮助机体防御感染。

此外,正常抗体的产生通常减少,使机体更易招致感染。

数目不断增加的异常浆细胞能侵犯并损害各种组织和器官。

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增多症的浆细胞异常但非肿瘤性(恶性)。

病人产生大量异常抗体但通常不引起明显临床表现。

该病常可以稳定多年,一些病人长达25年,而无需治疗。

该病更多见于老年人。

由于尚不清楚的原因,其中20%~30%的病人可发展成为浆细胞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可以突然发生,并常常需要治疗。

另一种浆细胞病巨球蛋白血症也可以由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增多症发展而来。

分类分恶性与性质未明两类:①恶性。

多发性骨髓瘤,典型病例有IgG型,IgA型,IgD型,IgE型,游离轻链型;不典型病例如孤立性骨骼浆细胞瘤,骨髓外浆细胞瘤,浆细胞白血病,不分泌型瓦尔登斯特伦氏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淀粉样变性。

②性质未明。

良性单克隆γ种球蛋白病;并发于其他恶性疾病,尤其是肠道癌、胆道癌、乳腺癌、肾癌;并发于慢性感染,如骨髓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理和临床表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增多和/或其组成部分由体内排出,其病理生理改变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表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病理生理学与临床表现])。

诊断活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与骨髓液涂片的血液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血清中Ig的测定对诊断具有特异性,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血清总蛋白量。

应用折射计能测量血清中蛋白质总量是否增多(包括Ig 在内)。

②血清蛋白电泳。

将患者血清置于乙酸纤维素或琼脂糖介质中,调节其pH值为8.2~8.6。

通电以后,除IgG外,全部血清蛋白均带负电荷,向阳极泳动,而IgG则停留在原处或向阴极泳动。

据各种蛋白泳动速度的不同,使各成分分开,染以与蛋白结合的染料,即可辨认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β与γ等五部分(见图[正常人与浆细胞疾病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③免疫电泳。

分析经电泳法分开的各种蛋白,可用免疫沉淀法。

将病人血清进行蛋白电泳,然后用多价抗血清(正常人血清免疫实验动物后的血清)弥散入电泳线中,可出现一系列沉淀线,用以辩认各种Ig。

④比浊法。

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只能定性。

若对各类Ig定量,则采用免疫沉淀技术。

原理是抗原(待测定的Ig)与一定量特异抗Ig抗体作用后,产生与标本中抗原量成比例的沉淀物。

此法比较简单,可以自动化。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gA的缺乏偶可被遗漏。

此法的另一缺点是不能鉴别单克隆或多克隆Ig。

如测定的结果是IgG2000mg/dl可能是多克隆IgG的增多。

如在慢性感染中所见,也可能是浆细胞瘤所产生的单克隆IgG。

实际上,蛋白电泳是用以建立并继续观察单克隆蛋白的变化过程,而比浊法则用以确定单克隆蛋白的种类。

⑤其他方法,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虽无特异性,但对了解血液中Ig增多的情况也有所帮助。

如血浆中红细胞沉降率可由于IgG、A 或M增多使红细胞易成钱串状而增高,增高的程度与Ig的增多成正比。

根据血清流经刻度毛细管的速度可以测定患者血清粘滞度。

治疗本类疾病至今尚无根治办法。

用化学药物可杀伤不断增殖的恶性细胞,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生产。

苯丙氨酸氮芥、氮甲、环磷酰胺、泼尼松、甲基苄肼、阿霉素、卡氮芥等均有一定疗效,联合用药的效果比较好,现已证明对多发性骨髓瘤与巨球蛋白血症的患者确能延长生存期。

对已有骨骼侵犯的患者,局部放射治疗能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血浆置换能暂时使血浆中异常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使有关症状于短期内减轻或消失。

维持经常性体力活动与液体的适当摄入量,不但能防止骨骼的并发症,亦可预防或减轻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与氮血症的症状。

诱发症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单克隆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在骨髓中形成肿瘤并产生大量异常抗体堆积于血液或尿液中。

在美国,多发性骨髓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每年约有12500例新发病人。

这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男女累及比例相当并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

病因尚不清楚。

浆细胞瘤最常累及骨盆、脊柱、肋骨和颅骨。

偶尔,累及其他部位,特别是肺部和生殖器官。

异常浆细胞几乎总是产生大量异常的抗体,而正常抗体的产生又减少,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特别容易发生感染。

异常抗体的片段常常由肾脏排出,并可损害肾脏,有时引起肾功能衰竭。

异常抗体的片段沉积于肾脏或其他器官可引起另一种严重疾病淀粉样变(见第142节)。

尿液中的异常抗体片段称作本-周氏蛋白。

. 症状和诊断有时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在病人有症状之前被诊断,例如,由于其他原因进行X线摄片时发现本病典型的骨骼虫蚀样改变而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常常引起骨痛,尤其是脊柱和肋骨,以及引起骨质脆弱,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尽管骨痛常是初始症状,本病偶尔也可以由于贫血(即红细胞过少)、反复细菌感染或肾功能衰竭而被诊断。

贫血是由于异常浆细胞占据了骨髓中生成红细胞的正常细胞的位置。

细菌感染是因为异常抗体不能有效地防御感染。

肾功能衰竭则是由于异常抗体的片段(即本-周氏蛋白)损害了肾脏。

少数病例由于血液粘稠(高粘综合征),病人的皮肤、手指、脚趾和鼻部的血供受到影响。

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神经症状,比如意识模糊、视觉异常和头痛。

一些血液学实验有助于诊断本病。

全面的血细胞计数能发现贫血和红细胞形态异常。

反映红细胞沉降于试管底部快慢程度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通常异常升高。

本病1/3的患者由于骨骼病变导致钙释入血液而出现血钙升高(见第137节)。

然而,最关键的诊断性实验是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电泳,可用于发现和鉴定最能说明问题的异常抗体。

85%的本病患者能发现这种异常抗体。

另外,尿液的电泳和免疫电泳检查能发现30%~40%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本-周氏蛋白。

X线检查常常显示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和骨骼虫蚀样破坏。

用细针和注射器采取骨髓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即骨髓活检(见第152节),可以显示大量浆细胞呈片状和簇状异常排列,浆细胞形态异常。

治疗治疗目的是防止和减轻症状和并发症,杀灭异常浆细胞,以及延缓疾病进展。

强烈的止痛药和针对受累骨骼的放射治疗有助于减轻严重的骨痛。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特别是尿液中查见本-周氏蛋白的,需要大量饮水以稀释尿液,防止可能加重肾功能衰竭的脱水。

保持活动非常重要,过久卧床休息只会加重骨质疏松,更易发生骨折。

但是,由于患者骨骼脆弱,应避免跑步和负重活动。

有发热、寒战或皮肤发红等感染表现的病人应当立即就医,因为需要抗生素治疗。

尽管红细胞生成素--一种刺激红细胞生成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一些病人的贫血,但是严重贫血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

高钙血症可以使用强的松和静脉输液治疗,有时也采用降钙药物双磷酸盐治疗。

别嘌呤醇有益于高尿酸血症患者。

化疗通过杀死异常浆细胞而延缓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最常用的化疗药物是马法兰和环磷酰胺。

由于化疗杀死异常细胞的同时也能降低正常细胞数,故应当密切监测血象。

当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数下降太明显时,应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

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也能作为化疗药物的组成部分。

对化疗反应性好的病人,干扰素能使反应更持久。

大剂量化疗联合放射治疗还处于实验阶段。

由于联合治疗毒性反应太大,应当在治疗前通过病人的血液或骨髓采集造血干细胞,治疗后又回输回病人体内。

一般来讲,这种治疗方法仅保留给50岁以下的病人。

目前,尚没有办法能够治愈多发性骨髓瘤。

但是,上述治疗能延缓超过60%以上的患者的病情进展。

本病诊断后对化疗有反应的病人可望存活2~3年,有时更长。

偶尔也有成功治疗存活多年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发展为白血病或骨髓中出现纤维化。

此种晚期并发症可能与化疗有关,并常常引起病人严重的贫血和感染易感性增加。

巨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又名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ǎm's macroglobulinemia)是血液中堆积有浆细胞产生的大量巨球蛋白(即巨大抗体)的一种疾病。

巨球蛋白血症源于异常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克隆性增殖。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5岁。

病因尚不清楚。

. 症状和诊断多数巨球蛋白血症病人没有任何症状。

其他一些由于血液中有大量巨球蛋白,血液变粘稠(高粘综合征),可以出现皮肤、手指、脚趾和鼻部血供减少以及各种其他症状,包括)、疲劳、虚弱、头痛、头晕,甚至昏迷。

粘稠的血液也可以加重心脏病以及引起颅内压升高。

眼睛后面的小血管发生充盈、出血,导致视网膜和视力受损。

巨球蛋白血症病人也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长大、反复细菌感染和贫血。

巨球蛋白血症常常引起冷球蛋白血症--以冷球蛋白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冷球蛋白系异常抗体,在冷至正常体温之下时在血中发生凝集(形成固体颗粒),加温后又溶解。

冷球蛋白血症病人对寒冷非常敏感,会发生雷诺现象,当病人的手和足暴露于寒冷天气时会变得非常疼痛和苍白。

血液学实验能发现巨球蛋白血症病人的异常表现。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降低,而反映红细胞沉降于试管底部快慢的红细胞沉降率(血沉)通常加快。

血液凝固实验结果异常,其他实验可以检出冷球蛋白。

尿液中能查出本-周氏蛋白(异常抗体的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