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0.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诗一二句写诗人东望故园,因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由自主地泪雨滂沱。

B.杜诗首句“寻常”表现出诗人遇见李龟年的次数多,含蓄写出往昔繁华景象。

C.岑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感受,而杜诗善于通过时令特点抒情达意。

D.两首诗都是诗人在仕途转机相好时所写,语言平实,显得真切而又活泼明丽。

41.两首诗歌同样写不经意的重逢,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40.D 41.“东望”“路漫漫”写出了诗人思乡之情和旅途的艰辛;“报平安”表现了诗人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寻常见”“几度闻”写出了往昔的繁华,“落花时节又逢君”抒发了作者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解析】4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逢入京使》写于诗人34岁,他出塞任职。

这是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写于仕途转好之际;《江南逢李龟年》作于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抒发仕途的落魄。

两首诗语言平时,饱含真情、沉郁顿挫。

“都是诗人在仕途转机相好时所写”“活泼明丽”表述有误;故选D。

4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作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

《逢入京使》: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

《逢入京使》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逢入京使》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逢入京使》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有《岑嘉州集》。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次北固山下》《逢入京使》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王湾《次北固山下》鉴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有什么妙处?“正”字准确地表现出了风“顺”与“和”的特点。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如果风顺而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描绘了昼与夜、冬与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

(意思对即可)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问: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dié。

第二问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第二问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分别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6.(1)律诗讲究押韵。

该诗押(an)韵,韵脚有(前、悬、年、边)等字。

(2)律诗一般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该诗中的对仗句是(首联、颌联、颈联)。

7.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

A.本诗妙用形容词。

品析颔联中“平”“正”的妙处。

B.本诗巧用动词。

品析颈联中的“生”“入”。

[示例一]选A题。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与岸齐平,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

“风正一帆悬”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一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景十分传神。

《逢入京使》精品习题及解析

《逢入京使》精品习题及解析

《逢入京使》精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二、选择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C、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C)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逢入京使》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班级:姓名:说明:一线教师,自己给学生编辑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习题】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 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 “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A. 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 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 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 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龙钟:沾湿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

传语:捎口信。

创作背景本诗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诗人去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所作。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赏析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

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色。

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因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

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

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

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来。

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

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

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中考试题(含答案)本文介绍了唐代XXX的诗作《逢入京使》,描述了诗人在前往安西途中的思乡之感。

首联写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路途漫长,而在遇到入京使后,诗人默默凝视着东方,表达了思乡之情。

第二句中的“龙钟”形容了诗人眼泪沾湿了双袖,但脸上的泪水仍未干涸。

这种写法真实而朴素,表现了一个普通人思乡的真实情感。

逢入京使XXX的《逢入京使》写的是自己在赶往安西的途中,偶遇入京使者,想捎信回家报平安,但没有纸笔的情景。

诗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和妻子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朴素自然,充满了边塞生活气息,清新明快,余味深长,真挚感人。

1.诗人表达了对故园和妻子的思念,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通过入京使者传达对家人的问候和思念。

3.诗人在路上徒步行走,回望故园,长路漫漫,心情沉重。

4.这两句的描写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前两句用浓重的色彩描绘了诗人的心情,而后两句则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出他的希望和期盼。

5.“双袖龙钟泪不干”是借景抒情的手法,用诗人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6.这种理解不正确。

第三句表达的是诗人遇到入京使者时想捎信回家却没有纸笔的无奈之情。

7.这种理解与整首诗的主题不符,也没有考虑到诗歌中“马上相逢”和“无纸笔”的情景。

8.AB.诗句中的“龙钟”和“泪不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神态。

诗人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表达了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诗人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此时行者匆匆的口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的情感。

D.诗句中的“龙钟”和“泪不干”与“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并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

2023年最新的《逢入京使》阅读答案9篇逢入京使诗词阅读答案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答: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答:【答案】①(2分)不正确。

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 ②(3分)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

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阅读答案(2)逢入京使的阅读答案【篇一:2023年浙江省丽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ass=txt>一.语文知识积累(22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峦泊瑰丽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

(1)居数月,胡马将胡骏马而归.(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4)尉果笞广.(5)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班级要制作“一代诗雄——岑参”的主题展板,请你协助。

【他的诗作】【他的“粉丝”】【注释】①岑嘉州:即岑参。

②胡床:一种坐具,也叫交椅。

③儿曹:孩子们。

④子美:杜甫。

⑤唐安:地名。

别驾:官名。

摄:临时代理某官。

犍为:嘉州别称。

【活动一】在布置展板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材料内容不理解,请你帮忙解答。

33.下列对两首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路漫漫”三字不仅陈述事实,且很自然地勾起“前途迷茫”这样的感触。

B.《逢入京使》整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C.“强欲登高去”中“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歌写作时间。

D.“无人送酒来”这一句,实际上写军旅生活凄凉,无菊可赏,更无酒可饮。

34.解释加点词。

35.下列对展板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至/酒醒或熟睡/乃已B.至酒醒/或熟睡/乃已C.至/酒醒或熟/睡乃已D.至酒醒/或熟/睡乃已36.把展板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令儿曹诵之。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活动二】请你完成“他的诗作”展板。

37.请你借鉴对《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点评,完成对《逢入京使》的点评。

【活动三】请你继续完成“他的‘粉丝’”展板。

38.陆游对岑参“英雄情怀”的崇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展板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33.A 34.①喜好、喜爱、喜欢②停止③了解、知道35.B 36.(1)我就让孩子们(或就让我的孩子们),吟诵岑参(他)的诗作。

(2)(我)曾经认为(岑参)是是继白、杜甫之后,最有才华的诗人。

37.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也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38.①动不动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歌,直到陆游酒醒或者睡熟才会(让他们)停止。

②陆游曾经认为,在李白和杜甫的后面,也就只有岑参一个(才华特别出众的)人罢了。

③自今年从唐安别驾任上临时代理犍为,既绘岑参画像在斋壁之上,又选取了世上留下的岑诗八十余首刻写在斋壁上,用来传给后世喜好诗词的人。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岑参阅读附答案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1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解析: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经典考试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经典考试题及答案逢入京使考试题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2、凭君传语报平安传语: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的这首《逢入京使》更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明明两眼饱含着泪水,由于不好意思当面洒落,就“双袖龙钟泪不干”,这一方面多少是一种掩饰,但另一方面却掩不住泪水的颗颗晶莹。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思乡之苦,而家乡路途遥远,显得多么漫长,诗人回头望,向东望,只觉长路漫漫,表现出心情的怅然若失。

“双袖龙钟泪不干”,这种夸张,这种渲染,似乎有点“过分”,但正是这“过分”之处,曲折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深挚。

四、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作者想到自己离开家园愈来愈远,不禁热泪盈眶,同时又一想,这一路上多是鞍马劳顿,马上又得备好马匹,寄书回家报平安了。

那么把这二者联系起来,请学生背诵岑参的诗《逢入京使》,然后设计岑参当时的心理活动,300字左右。

岑参回头向东看,看着自己的家乡越来越远,眼泪模糊了双眼。

他感叹自己离故乡越来越远了,心中难免有些难过。

但是他又想到,自己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许这正是他追寻自己梦想所付出的代价。

于是他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备好马匹,准备继续前行。

他想:我已经离开家人和故乡这么远了,我必须加倍努力,不断向前,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一天回到我的故乡,再次看到我的家人和朋友们。

岑参抬头看向远方,眼中充满了坚定和信心。

他深知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是他毫不惧怕。

因为他知道,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他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逢入京使》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逢入京使》赏析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逢入京使》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和赏析:1、A选项正确。

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强烈情感,同时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2、A选项正确。

诗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家的深情。

这句话中的“传语”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平安”则是家人最挂怀的消息。

诗歌真挚而朴素,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

3、A选项不正确。

诗中“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表达了诗人离家已经多日,回望___的漫漫长路。

而“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则强调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思念之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马上相逢无纸笔”这句话充满了行者匆匆的口气。

两个行人相遇,却没有纸笔可以写信,于是诗人请求对方捎一个平安的口信回家。

___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心情十分复杂。

他一方面怀念___和故园,另一方面展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当时边塞诗派以___和___为代表,创作繁荣,为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对于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正确的是:B。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诗人回望来时的路,感叹路途遥远艰辛。

诗人即将再次离开故园去往西域,回望走过的漫漫长路,思念之情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双袖龙钟泪不干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则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仕途落魄,处境艰难,难以纸笔书写家书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话简洁明了,收束得干净利落,但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表达了他深情的心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亲之情。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心理。

《逢入京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逢入京使》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作者】岑参(715~770)唐代诗人。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父亲两任州刺史。

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

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

有《岑嘉州集》。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背景】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杨国夫人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杨国夫人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杨国夫人传》含答案阅读下列古诗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逢入京使①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丙】杨国者,故韩忠武王之妾也,梁姓,名红玉。

父祖皆行伍②,其生有神力,及长,以父罪并坐收③。

尝贺岁入衙过廊下见一黑虎伏地作鼾。

大惊,复视之,乃一军汉也。

异之,延④入幕,问其姓名,忠武王也,杨国以其必成大器。

靖康间,忠武以团练使兴义兵勤王⑤,杨国襄赞⑥军务,军中皆称“女团练”。

杨国自领一军,号“娘子军”,皆胜,威名动于天下。

八月丁卯战金人于淮水,遇伏。

身被⑦数创,肠自腹间出,以汗巾裹之,血透重甲。

乃突击。

敌以乱箭攒射,力尽落马而死。

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

(选自《杨国夫人传》,有删改)[注]①唐天宝八年,作者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

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②行伍:军队。

③坐收:因连坐而收监入狱。

④延:邀请。

⑤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⑥襄赞:辅佐帮助。

⑦被:同“披”,遭到、带着。

19.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尝贺岁入衙过廊下见一黑虎伏地作鼾。

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但.当涉猎②但.手熟尔B.①孰若.孤②若.躇步跐蹈C.①以父罪并.坐收②两狼之并.驱如故D.①尝.贺岁入衙②尝.射于家圃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

22.古诗讲究用词精当,请对《逢入京使》前两句中的“路漫漫”或“龙钟”进行赏析。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卖油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卖油翁》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文言文阅读《逢入京使》《卖油翁》含答案阅读下面两篇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24.《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句子是,,。

25.《逢入京使》作者用的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之情。

26.解其字·丰富思想:《卖油翁》中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睨之久而不去”中“睨”字可以体现出卖油翁什么样的心理?27.学其法·实践练习: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阅读以上两文,将下面空缺处补充完整。

《逢入京使》这首诗的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中的“望”字表达了诗人。

《卖油翁》中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由到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

【答案】24.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25.夸张形容泪流纵横的样子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26.“睨”表示斜眼看,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同时也表现了卖油翁对自己技艺的胸有成竹。

27.遥望漫长的路途,思乡情切之感忿然笑而遣之通过卖油翁的表演,陈尧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艺是无止境的【分析】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题干找出文中描写卖油翁展示倒油技艺的内容,如“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意思是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

25.本题考查对诗句修辞手法和词语含义及情感的把握。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两只袖子都已经湿淋淋的了,泪水还不停地流淌,怎么也擦不干。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①(节选)岑参十日过沙碛②田,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注释】①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属下判官。

②沙碛(qì):指沙漠。

③塞垣:边关城墙。

18.补写甲诗中所缺的诗句。

19.下列对乙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各个方面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路途遥远、天气恶劣、道路坎坷艰难。

B.“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了岑参对宇文判官以身许国、公而忘私精神的赞赏。

C.“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表现出戍边将士因思念家人而倍感痛苦无奈。

D.这首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20.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诗写边塞的苦寒,是为了突出了宇文判官及将士们的英勇。

B.乙诗中表现的宇文判官渴望报效国家的志向,也是岑参的追求。

C.甲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

D.这两首诗展现出了边塞生活的孤寂,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作者淡泊的心态。

【答案】18.①马上相逢无纸笔②凭君传语报平安19.C 20.D【解析】18.本题考查默写诗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纸”“凭”等字词容易写错。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C.“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意思是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直接揭示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

“因思念家人而倍感痛苦无奈”错误,故选C。

20.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D.《逢入京使》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

《逢入京使》诗歌练习与答案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下列对《逢入京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A.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

B.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所以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C.诗中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归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D.该诗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

2.下列关于《逢入京使》一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夸张)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没有丝毫夸张的意味。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3.选出对《逢入京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A.第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颈联和尾联表明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难以自已。

D.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在无纸笔顾不上写信的情景之下,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逢入京使》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5.下列与本诗体裁不同的一项是()A.《少年行》B.《南园十三首》(其五)C.《落第长安》D.《立春日感怀》16.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小雅认为诗中“双袖龙钟泪不干”有些不真实,你怎么看?17.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要懂得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候就很难把它懂透。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深入体会诗人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答案】15.D 16.我认为这句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泪如雨下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

17.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故园、亲人相思眷恋的柔情,也有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

诗中隐含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豪情与柔情相互交织,可谓感人至深。

(说出诗人复杂、矛盾的感情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诗词体裁辨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

A.《少年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B.《南园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C.《落第长安》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诗,与《逢入京使》体裁相同;D.《立春日感怀》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与《逢入京使》的五言古诗体裁不同;故选D。

16.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诗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可知,诗人岑参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龙钟”通常用来形容年老体衰或疲倦不堪的样子,但在这里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泪流满面,连衣袖都湿透了。

“泪不干”更是夸张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因此,尽管这种描述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真实,但在诗歌中,它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诗人的心情。

《逢入京使者》诗歌赏析题

《逢入京使者》诗歌赏析题

《逢入京使者》诗歌赏析题简介《逢入京使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

该诗以杜甫逢皇帝入京的官员的身份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思考。

主旨诗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 祖国动荡不安:诗人逢入京使者时正值战乱缠绕的时期,他感叹着祖国的动荡和不安。

诗中描绘了山河破败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 忧心忡忡的诗人:诗人身为官员,深知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困苦,他内心深感忧心忡忡。

诗中诗人用“问君何能尔”、“尽日不归舟”等表达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牵挂和愿望。

- 对官员的自责:诗人自己身为官员,也承受着一定的责任。

在诗中,他自省自责,感叹官员们不能履行职责,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构与语言《逢入京使者》由四首五言绝句组成。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以及扣人心弦的押韵和节奏感。

通过短小精悍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首篇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离别场景和乱世动荡的氛围。

接着,诗人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语言描写,表现出自己对战乱和动荡局势的触动和思考。

第二篇以“如今万里觅封侯,百日闻名遍九州”为开头,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自己作为官员的无力和失望。

接着,诗人运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尽日不归舟,江晚正愁楚客愁”等表达方式,呈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和忧虑。

第三篇以“无端令落户,封作青楼客”为题,诗人以自己被贬官的遭遇,表达了对官员的自责和失望。

通过对自己遭遇的描写,诗人也批评了官员们不能履行职责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现实。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通过描写和比喻,表达了杜甫对动荡时期、国家和人民的思考和关心。

总结《逢入京使者》是杜甫在唐代动荡时期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述自己作为官员的心境和对国家动荡的关切,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愁和希望。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和情感,被视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入京使》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2.主旨、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

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

4.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这首诗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

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沽湿了双袖。

5.请自选角度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的表达效果。

答:①(人物形象)写眼前的实景,塑造出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②(表现手法)寄情于事,寓情于景,叙事写景,不言情,但情感自生。

③(炼字)“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诗人回望东边
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6.请自选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的表达效果。

答:①(修辞手法或炼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7. 请展开联想与想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答: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8. 请自选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表达效果。

答:①(情境)这两句诗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②(炼字)“逢”字点出了题目;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触发了诗人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

③(寓意)“凭君传语报平安”,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诗人是抱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所以心情复杂,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9.一二句“龙钟”“泪不千”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0.请简要谈谈这首诗的妙处。

答: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