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麻疹病例监测的重要性、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一、麻疹病例监测的重要性。

麻疹病例监测是指对麻疹病例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系统性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发现疫情的变化趋势,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监测还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对麻疹病例进行有效的追踪和管理,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二、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1.建立麻疹病例监测网络,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麻疹病例监测网络,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实验室等,确保病例信息的及时报告和传递。

2.加强麻疹病例登记和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麻疹病例登记和报告制度,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并提供详细的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3.开展麻疹病例监测和调查,卫生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麻疹病例进行监测和调查,包括对病例的病情、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等,及时制定隔离和治疗措施。

4.加强麻疹病例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麻疹病例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及时通报疫情动态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公众提供科学的防护建议和指导。

三、相关注意事项。

1.加强宣传教育,卫生部门应加强麻疹病例监测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麻疹病例监测的重视和认识。

2.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疾控专业人员的麻疹病例监测和调查技术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

3.建立应急预案,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麻疹病例监测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四、结语。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有效控制和预防麻疹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麻疹病例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麻疹病毒引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麻疹发病率,但仍然存在麻疹的暴发和流行风险。

为了确保对麻疹疫情有准确的监测和控制,需要建立一套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国范围内的麻疹监测方案,以便及时掌握麻疹疫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监测对象全国麻疹监测的对象包括麻疹患者、麻疹疫苗接种人群以及潜在的传染源。

主要监测对象如下:1. **麻疹患者**:监测麻疹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传染性等,以及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居住地等)。

2. **麻疹疫苗接种人群**:监测接受过麻疹疫苗的人群中发生的麻疹病例,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3. **潜在的传染源**:监测可能存在的潜在传染源,如未接种疫苗的人、病毒携带者等。

监测内容全国麻疹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疹病例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报告发生的麻疹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治疗情况等。

2. **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监测麻疹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接种人群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效果等。

3. **病毒株分析**:对麻疹病例的病毒株进行分析,研究病毒株的变异情况、传播途径等,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4. **暴发疫情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调查,追踪病例的传播链条,找出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控制措施。

监测方法全国麻疹监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实时报告制度**:建立麻疹病例的实时报告制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上报麻疹病例的相关信息。

2. **样本采集与检测**:对麻疹病例的样本进行采集,并进行麻疹病毒的检测,以确认病毒感染和病例的归属。

3. **流行病学调查**:对麻疹的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对病例进行追踪调查、观察传染链条、分析传播途径等。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布麻疹疫情的报告,以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变化。

麻疹风疹监测方案

麻疹风疹监测方案
2.评估和优化麻疹和风疹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接种率。
3.减少麻疹和风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易感人群。
三、监测对象与范围
1.监测对象:全国范围内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
2.监测范围: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
四、监测内容
1.病例发现与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3.经费保障:合理安排监测工作经费,确保监测工作的经济支持。
4.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试剂、设备等物资,保障监测工作需求。
八、总结与评估
1.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每年对麻疹和风疹疫情进行评估,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和优化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疫苗保护效果。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麻疹和风疹监测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2.人员保障: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要配备足够的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3.经费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麻疹和风疹监测工作经费,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4.物资保障:各级疾控机构要储备足够的试剂、设备等物资,保障监测工作需求。
(2)评估疫苗接种率,分析疫苗免疫效果。
4.疫情分析
(1)定期收集、汇总、分析麻疹和风疹病例数据,掌握疫情趋势。
(2)针对疫情特点,提出防控建议。
五、监测方法
1.病原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疑似病例进行麻疹和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2.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疑似病例血清中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
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监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1. 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和病死率。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麻疹的传播,我国制定了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实施细节和目标。

2. 监测目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 - 监测麻疹的发病情况,掌握疫情动态; -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爆发、聚集性疫情; - 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3. 监测指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监测: - 麻疹发病率:每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 - 麻疹死亡率:每年麻疹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所有确诊麻疹病例数的比例; - 麻疹疫苗覆盖率:每年接种麻疹疫苗的人数与目标人群的比例; - 麻疹病例的时空分布:病例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分布情况。

4. 监测方法4.1 确诊和报告所有怀疑麻疹病例必须经过实验室确诊,确诊结果由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共同确认。

一旦麻疹病例确诊,医疗机构需立即向所在地的疾控部门报告,并按规定填写相关报告表。

4.2 疫情监测网络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疫情监测网络,所有医疗机构都应接入该网络,并按时报告当地的麻疹疫情。

疾控部门通过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动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3 抽样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麻疹病例抽样监测系统,每个省份都有相应的样本抽取比例,通过对抽取的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判断麻疹病毒的流行情况。

4.4 数据分析与报告疾控部门负责对全国麻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发布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中包括麻疹的发病情况、疫苗覆盖率、死亡率等指标,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5. 监测结果利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监测结果可以用于: - 综合评估当前疫情; - 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 监测疫苗接种效果; - 监测麻疹变异株的传播情况; - 提供数据支持,为麻疹的流行规律研究提供基础。

6. 结论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通过多种方式监测麻疹的发病情况和疫情动态,为全国麻疹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麻疹监测方案

麻疹监测方案

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疫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一定威胁的传染病之一,为提高对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麻疹监测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针对麻疹疫情监测的方案。

一、监测对象和对象选取:1.监测对象:麻疹发病病例。

2.对象选取:根据疾病监测的需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单位作为监测点,对麻疹发病病例进行监测。

二、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1.监测内容:监测麻疹发病的情况,包括发病人数、年龄分布、地域分布等。

2.监测指标: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设立监测指标,包括麻疹发病率、发病年龄结构、感染人群所在地域等。

三、监测方法和监测手段:1.监测方法:采用定点监测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定点监测是指对某些特定地区或单位进行持续监测,重点监测是指对部分病例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监测手段: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病例回顾、血清学检测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四、监测流程和监测周期:1.监测流程:包括麻疹病例的报告、核实、记录、统计、分析和汇报等环节,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监测周期:每年进行麻疹疫情监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缩短或延长监测周期。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利用:1.监测结果的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麻疹发病的趋势、高发地区、高发年龄段等,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结果的利用: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监测结果,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六、监测方案的改进和完善:1.及时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不断优化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能。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跟进和调整防控措施,提高对麻疹疫情的应对能力。

通过上述科学可行的麻疹监测方案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麻疹疫情的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麻疹的传播和暴发,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1. 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感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高热、咳嗽、鼻塞、皮疹等症状。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麻疹的流行,制定了麻疹监测方案。

本培训课件将介绍麻疹监测方案的背景、目的、程序和相关指标。

2. 背景麻疹是一种人类可预防疾病,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高发病情况。

为了追踪麻疹的流行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需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

麻疹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发现麻疹的流行情况,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监测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评估疫苗的保护力和有效性。

•为麻疹病例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3. 目的麻疹监测方案的目的是追踪和监测麻疹的发病和传播情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麻疹的流行。

具体目标包括:•及时发现麻疹病例,确诊和报告。

•追踪和记录麻疹疫苗接种情况。

•收集和分析麻疹疫情数据,提供报告。

4. 程序4.1 麻疹病例报告所有怀疑麻疹的病例应立即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

疾病监测中心将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报告,并定期发布疫情报告。

4.2 麻疹病例调查对于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详细的病例调查是必要的。

调查应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症状、疫苗接种情况、暴露史等内容。

调查结果将帮助判断病例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3 疫苗接种调查麻疹疫苗接种调查主要针对已报告的病例和疑似病例。

通过调查疫苗接种史,了解接种的时间、剂量和接种者的基本情况。

这将有助于评估疫苗的接种效果和监测疫苗的保护力。

4.4 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的麻疹监测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相关的报告。

报告中包括疫情摘要、病例分布图、疫苗接种情况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将定期发布,供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参考。

5. 相关指标麻疹监测方案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麻疹发病率:按特定时期和地区计算的麻疹发病人数。

•疫苗接种率:某特定人群接种麻疹疫苗的比例。

•疫苗有效性:疫苗接种后防止麻疹感染的能力。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年来,麻疹疫情在一些地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行态势,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安全。

为了及时发现、控制和防范麻疹疫情的发生,制定和实施麻疹病例监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监测对象范围。

麻疹病例监测的对象范围应包括所有可能感染麻疹病毒的人群,特别是以下重点人群:1. 疑似麻疹病例,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的人员;2. 确诊麻疹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麻疹的患者;3. 与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1. 病例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麻疹病例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发展、密切接触者情况等;2. 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暴发地区和疫情高发地区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的传播规律和变化趋势;3. 实验室检测,对疑似和确诊麻疹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保病毒的准确鉴定和病例的及时诊断;4. 密切接触者追踪,对与麻疹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人员进行追踪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并采取隔离措施。

三、监测机制和责任。

1.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麻疹病例监测机制,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责任分工;2.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及时上报和交流病例信息,确保疫情的快速响应和处置;3. 强化监测责任,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麻疹病例监测的责任意识,做好病例的及时报告和信息汇总工作。

四、监测结果分析和应对措施。

1. 监测结果分析,各级卫生部门应定期对麻疹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2. 应对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和调整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防护措施等。

五、监测工作评估和总结。

1. 监测工作评估,各级卫生部门应定期对麻疹病例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完善监测机制;2. 工作总结,定期总结麻疹病例监测工作经验,推广和应用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措施,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4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2.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质量评估: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信息反馈与交流: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加强各级疾控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五、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收集:各级疾控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麻疹监测数据。
2.数据分析: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麻疹流行趋势、病毒基因型别等特征。
八、评估与总结
1.定期评估:各级疾控机构应定期对麻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政策调整: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麻疹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3.成果分享:总结麻疹监测工作经验,分享国内外先进做法,推动麻疹防控工作深入开展。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各级疾控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确保全国麻疹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2.政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成果分享: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疾控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全国麻疹监测工作取得实效。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4.信息共享:加强麻疹监测数据与其他相关业务数据的共享,提高监测效果。
六、预警与应对
1.预警指标:根据麻疹疫情特点,设定病例数、聚集性疫情、病毒基因型别等预警指标。
2.预警发布: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做好防控准备。
3.应急处置:各级疾控机构应建立健全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发现疫情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病例核实:县级疾控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及时进行核实,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标准化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经过、接触史、旅行史等。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印发final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印发final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ppt课件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ppt课件

5年
1998/2003/09/14版麻疹监测方案比较
•1998版
•2003版
•2009版
•2014版
31省分为三类四组, 31省改为两类,
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
所有省个案监测 所有麻疹病例
所有省个案监测 所有麻、风疹病例
只2个一类省开展 个案监测-京沪
麻疹病例定义 统一个案表 调查麻疹病例 采血实验室诊断
+ 临床符合风疹病例
–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 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 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
+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排除 麻疹风疹病例
– 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 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 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 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 监测病例定义 发热、出疹,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
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重症状之一者;或传染 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 监测病例分类
– 实验室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 暴发疫情监测 – 风险评估与预警
病例报告
+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监测病例,应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流行病学监测
+ 病例调查
– 每例监测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 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监测病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1. 引言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近年来,世界各地麻疹病例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和防止麻疹的传播,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2. 目的和意义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麻疹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麻疹疫情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的疫情预警和防控措施,最终实现麻疹的预防和控制。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对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掌握,利用数据为麻疹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报告麻疹疫情,确保信息快速传递和卫生应急响应;•了解麻疹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动态调整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3. 监测方法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麻疹疫情监测:3.1 麻疹病例报告各级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确认的麻疹病例。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病例诊断情况(如确诊或疑似麻疹等);•病例发病时间、地点和流行病学史;•病例接触史和传播途径等。

3.2 麻疹病例调查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获取更详细的流行病学信息。

调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病例的个人信息和既往病史;•确诊前后与病例接触的人员和地点;•病例旅行史和活动轨迹等。

3.3 麻疹病毒检测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麻疹病毒的检测,以确诊病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3.4 麻疹疫苗接种监测监测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包括疫苗接种人数、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等。

通过对接种数据的分析,评估麻疹疫苗接种效果和覆盖率,为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4. 数据管理和分析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建立了麻疹病例监测数据库,对报告的麻疹病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病例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特征;•病例的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病例的追踪和转归情况等。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

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培训课件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使得麻疹监测方案成为防控麻疹的重要工具。

本篇文章将介绍麻疹监测方案的培训课件,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麻疹疫情。

一、麻疹疾病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鼻塞、结膜炎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麻疹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对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二、麻疹监测方案的目的和重要性麻疹监测方案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报告和调查麻疹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监测方案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保护公众健康。

三、麻疹监测方案的基本原则1. 病例的定义和分类:明确麻疹的病例定义和分类标准,以便准确识别和报告病例。

2. 病例的报告和通报:建立健全的病例报告和通报机制,确保病例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3. 病例的调查和追踪:开展病例调查和追踪工作,确定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切断传播链。

4. 实验室检测:建立麻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鉴别。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及时评估疫情形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麻疹监测方案的实施步骤1. 建立监测网络:建立麻疹监测的网络体系,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确保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2. 培训和培养人员:开展麻疹监测方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意识。

3. 病例报告和通报:建立病例报告和通报机制,确保病例信息的及时上报和传递。

4. 病例调查和追踪:开展病例调查和追踪工作,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5. 实验室检测和诊断:建立麻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鉴别。

6.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及时评估疫情形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五、麻疹监测方案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方案的实施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麻疹监测方案
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

(二)监测病例分类。

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

1.实验室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

2.临床诊断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3.排除病例
(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三、监测内容
(一)病例报告。

临床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

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卫生院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二)病例监测。

1.流行病学监测
(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卫生院防保科人员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麻疹疑似病例,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

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要求组织采集出疹早期病例的鼻咽拭子、尿液等标本,及时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
每例麻疹疑似病例卫生院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报告单位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和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麻疹传播情况。

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3)主动监测
卫生院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相关村卫生站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况。

(三)暴发疫情监测。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

现阶段麻疹暴发定
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当麻疹疑似病例数符合暴发疫情标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疫情报告
卫生院发现或接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果暴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级别,应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

2.病例调查与核实
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卫生院提供最大协助。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现或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

麻疹暴发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模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参与调查;疫情规模达到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参与调查。

对每起麻疹暴发疫情的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至少采集5例暴发早期病例血清学标本(5例以下应全部采集),采集的标本应立即送到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进行检测,核实麻疹暴发。

同时在每起暴发中根据相关的要求,采集5例左右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

3.主动搜索
卫生院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镇病例主动搜索;对出现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要核查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记录;对发生疫情的用工单位,应核查其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

4.流行因素调查
参与现场调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评估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病例免疫史、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病例居住环境、当地人口流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综合分析暴发原因。

四、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
(一)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麻疹疑似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单位录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调查完成后2日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有关工作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制定);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最终分类。

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保存,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单位保存。

(二)信息交流与反馈。

卫生院应定期对当地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当地接种率和人群免疫水平,及时将监测结果与意见反馈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

五、卫生院职责
负责麻疹病例的报告和就诊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工作;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斗门镇中心卫生院
2017年1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