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刘国栋,是胶南市第八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

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

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
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样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知识回顾本册二单元第三、四、五课中关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区别于西画的主要特点,接着展示20世纪以来的多幅中国画作品,提出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与传统绘画相比有何不同?
引出课题—板书:《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20世纪中国画创新与继承的历史背景
A、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

B、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1、写实改造中国画——中西融合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提出“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主张引进西方绘画观念与方法,使其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或“协调”,以振兴中国绘画。

代表画家: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等
A、徐悲鸿:
(1)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2)《泰戈尔像》与黄慎人物画比较,学生讨论并回答两者的异同
黄慎人物画:写意,运用线条塑造形象,强调了用笔的书法式表现和韵律感
《泰戈尔像》:写实,中国画笔墨与西方解剖、明暗相结合,注重对形象特征的刻画。

(3)欣赏《愚公移山》
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4)《群马图》与古代绘画比较
B、蒋兆和:直接表现现实生活苦难的艺术家
其代表作品《流民图》:高2米、长12米,称得上是巨幅长卷,通过一百多个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浓缩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

《流民图》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也体现了蒋兆和的大智大勇。

C、林风眠:受印象主义影响,提倡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将墨与色大胆结合,“弃写求画”。

(1)代表作品《山村》与董其昌作品比较,讲述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皴法
折带皴、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等
2、继承传统又秉承时代新精神的画家——借古开今
以齐白石为代表的艺术家,在坚守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拓个性化的情感形式,成为“借古开今”的开拓者。

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等
A、齐白石、黄宾虹简介
B、齐白石作品欣赏:绘画强调“似与不似”之间。

C、黄宾虹作品欣赏:以“黑、密、厚、重”的用笔为特点。

D、李可染作品欣赏:把光线引入画面,形成了“境深象实”山水艺术图式,具有新鲜、浓郁的时代气息。

E、潘天寿作品欣赏:以构图险峻而著称,擅长以生活中常见花草入画,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新生代画家作品欣赏讲解
三)、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
动手创作:
听一段乐曲,感受旋律,自己创作一幅现代派的绘画
要求:以客观的现实为依托,运用变形、夸张等现代派手段,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内容要新颖,大胆创新,并能向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利用表格回顾本课知识。

板书设计: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历史背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
2、中西融合
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为代表“写实改造中国画的观点”融合性绘画——振兴中国绘画
3、借古开今
坚守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开拓个性化的情感形式
代表画家: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等
4、小结
利用表格回顾本课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