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导论共27页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察举、科举制度总括而言,考试科目方面,察举能应当时的需要、反之唐的科举则欠缺实用;取士标准方面,唐代的科举制虽较汉察举制为公平客观,但其「温卷制」亦有不足之处;又於汉代的察举以孝廉为标准,故其士风纯朴,而唐的科举制确能选到真正的人才,但由於科举制没有参看士子之德行,故所选之士则有欠缺德行之弊病;政权的体现方面,汉的察举和唐的科举制都能使政权开放,收到调和文化之效;察举制使孝廉充斥仕途,而唐科举亦使仕途拥塞增加国家的开支;结果,两个取士制度都导致朋党之争的出现。

共同点:不论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是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而且这两种途径都与举荐有关系,以期严谨。

无论是哪种选官制度都要对官员的行为道德进行考察。

不同:1、察举制将选官的权力分散于地方政府,地方主官实际上掌握着职官选拔的权力,很容易形成以他们为中心的宗派集团,对中央集权的体制维持构成一定的离心力量。

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之下,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进一步加强。

2、察举制考察标准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文字考试居于次要的位置,因此其随意性比较大,家世背景对选官有重要的影响。

而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子弟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

而考试成绩作为量化标准,远比察举制更能避免选任时个人的主观性,有利于政府运作过程的客观化和理性化。

3、察举制因难以避免为世家豪族所控制,所造就的是一个相对凝固的等级社会。

科举制实施之后,许多下层社会成员有机会通过考试改变身份,因而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构成,还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科举是一种官员,尤其是文官的选拔制度。

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名“科举”。

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中国自古在选拔官员时对出身的束缚,使得如魏晋时“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这样的由门阀士族所把持朝政的局面在中国几乎消失。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自然主义思想的渊源
•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在老子看来,“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与 规律,而“道”的本性与特征就是“自 然”。 • 因此,是不是出于自然、是不是合乎自然 就成了道家判断、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
老子的“自然”主张
• 就政治手段而言,老子主张“无为”。 • 就社会制度而言,老子推崇小国寡民的原 始社会。 • 从人生态度而言,老子推崇没有机巧智谋 的赤子之心 。
《陶征士诔》
• 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不任,藜菽 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
担任官职
• 江州祭酒,当时的江州刺史是王凝之。州 祭酒掌管的是一州内的兵戎、治安、田租、 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各个部 门。 • 桓玄幕僚。 • 镇军参军:刘裕幕僚。 • 建威参军:刘敬宣幕僚。 • 彭泽县令。
庄子
• 将这种人生态度发展为一种出于本人意 愿的、符合自我本性的、不受外物拘牵的 自由生活,如果执着于对名誉、权力、财 富的追求就都丧失了自我的本性。
魏晋时期自然主义思想的兴起
• 一、社会思想背景: • 东汉的礼教 • 以道德取士造成士林风气的败坏。
1、矫情
• 周泽:“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 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 王祥:卧冰求鲤。 • 邓攸:弃己子求弟子。
2、虚伪
• 赵宣:入墓道守墓二十年。 • 许武 分家。
魏晋两朝统治者崇尚不同
• 魏:出身庶族,三世立贱。曹操举止随便, “魏文慕通达”。 • 晋:河内司马氏自东汉司马钧以来,世代 为将军、守尹。 司马防有子八人:“诸子 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 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 也。”
清谈
• 源起于党锢之祸时的清议。“品覈公卿, 裁量执政 ”。 • 发展为对士人的品题。许劭的“月旦评”。 • 再发展就成为脱离具体问题的玄谈。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马克思的文化观给我们的启示1人类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以人类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人。

2自然物经人的实践活动的介入,成为“人化的自然”,并集中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人化的自然凝聚着文化的意义。

3自然界的人和人类自身的文化,是相互促进的,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人的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评价文化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价值目标。

文化范畴中的几组关系1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的机构。

2文化的外显模式与内隐模式外显模式包括哲学、法律、历史等,以文字等符号系统活人的具体行为为载体。

内隐模式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人们在文化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深层的东西。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在长期的共同地域、语言等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创造精神。

现代的中国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所以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又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其形式和内容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既有流动性的特征,同时又有恒常性的一面。

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1地理环境一面临海,其他三面与域外陆路交通极不便利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虽然妨碍了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但也保护了中国文化按其自身规律而自我发展。

2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秩序统一的体现。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人文性人文性的特征使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非宗教性倾向,也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2包容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至今,在于它的兼容并包的胸襟,在于对不同区域或民族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求得顽强的生存与发展。

3伦理型历代统治者视道德感化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强调个人的伦理义务和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语言、节日、民俗、科学技术、文学艺 术等。
中国传统文化?
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 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 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 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 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 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是全盘否定论
二是儒学复兴论 三是 综合创新论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1、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的历史形成
萌芽阶段:5500多年文、道家、法家、 名家、墨家、阴阳家、 杂家、农家、纵横家
儒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推崇孔子
学说,影响最为深远。自汉至“五四运动” 前,一直在中国思想界占重要地位。
30
中 国 现 代 病
“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让我无论走 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 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 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 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 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 在美。”
传统?
传统就是对一个国家、民族等团体的极 其重要的东西的传承。只有传承这个重 要的统,才能成为国家或民族。
纵观人类历史,大凡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 必先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抹除这个民族的记 忆,把它的历史割裂开,把它的文化消灭掉。 (康纳顿)
传统文化?
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 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超越和平》
1988年巴黎国际研讨会:
“人类如何面向21世纪?”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 孔子的智慧。”

中国文化导论

中国文化导论

• 3、简述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 (一)农耕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早熟是指早在秦汉时期土地就 可以自由买卖了,唐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剥削形式是租佃式,同时劳 役实物和货币地租长期并存,以上各种现象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所 以说:“早熟。”所谓中国社会经济不成熟是指中国农耕经济受多元 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比如:明清时期,特别是 近代。许多工业和商业是官僚办的,官僚、地主与富商互相转化,官 商甚多,表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是纯粹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中 国传统社会里一直没有走上成熟的道路。 • (二)恶性经济循环 • 1.封建政策对经济的人为破坏。 • 2.人口控制对经济的阻碍。 • 3.战乱对经济发展的毁灭破坏。 • 4.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
简答题
• 9、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 • ①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过于讲究实用而 轻视理论的探讨,使科技在经历了一定的 发展之后很那跃入新的水平。② 重政轻技 、重道轻器、传统伦理道德等观念的束缚 。 ③封建制度的扼制:科技人员社会地位 低下;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封 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 科技的发展。
5、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 漫长。 2.经济基础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4.对人身控制严密。
6、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一)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建起祭天、祭祖、 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在皇宫设计上 ,强调中轴对称,重视平面构图。 (三)以家长为核心的家族思想——四合院的正房 与厢房。
名词解释
5、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 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 、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 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 写于黄色纸、帛上。符箓是天神的文 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 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导论1、四大文化系统:中华文化系统、印度文化系统、阿拉伯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

2、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易经 系辞下》、程颐、宋濂、刘向《说苑 指武篇》。

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4、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时代,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文化。

现代文化产生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首先,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在长期的共同地域、语言、心理等基础上所形成的民族创造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传统文化一经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其形式和内容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也有负面,我们认识和弘扬优秀的,同时不回避了解其拙劣的并加以摒弃,避免被某种优秀所征服,避免被简单的道理说服。

5、地理环境 P56、农耕经济:考古发掘证明,在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已见谷类遗痕或稻谷遗迹,发现了石镰、石锄等。

在南方的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立国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赖以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北方则生活着游牧民族,发展着游牧经济。

7、传统农业模式风格特征:农民大多聚族而居、自给自足、安土重迁。

8、中国文化的基本有四大特征:人文性、包容性、伦理型、和谐型。

(务实精神)第一编制度文化第一章 经济制度1、经济结构特点:1、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手工业只是维持生计的补充手段。

2、中国古代除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外,又存在城市经济结构。

3、出现游牧经济结构,占第二主导地位。

2、商品经济难发展的原因:1商品经济不能摆脱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和牧业社会经济结构的 制约2,官商盛行;3,城镇中形成的手工业行会制度,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家族性。

4商人经商致富后,往往喜好置田产、开当铺、或放高利贷使利润增值。

3、中国传统经济思想:重本抑末、重义轻利。

广开《中国文化通论》

广开《中国文化通论》

广开《中国文化通论》“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二是生成,三是造化。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中国”的内涵从未改变过。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中国文化没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在原始先民宗教崇拜的对象方面,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上古文化分布为两个集团:华夏文化集团、苗蛮文化集团。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周朝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9战国“四君子”即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对错题目10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大为兴盛。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北朝的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西晋太医王叔和著《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唐代的文学被称为“魏晋风骨”。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洛神赋图》乃顾恺之所作。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朱熹是清代人.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窦娥冤》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对错题目9汉代人们所采用的记事方法主要有结绳、木刻、图画、以及在器物上划刻。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0甲骨文不是最古老的汉字,但却是现存的最可识的文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金文是周代的代表文字。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篆文起源于周代末年,流行于秦国,到汉武帝时达到鼎盛。

对错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隶书在秦代是民间创造的一种篆书的简化体.对错正确的答案是“对”。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6
中国现代文化变迁与展望
Chapter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冲击
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 生深远影响。
生活方式的变化
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如服装、饮食、娱乐等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 常生活。
文化产业的兴起
西方文化产业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祭祀演变而来,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大扫除、贴春 联、吃团圆饭、放烟火等庆祝活动。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 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其他节日 如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仍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相关的庆祝 活动。
医学
古代中国医学以中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如望闻问切、针 灸推拿等,至今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药学
古代中国药学以《本草纲目》为代表,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记述,为后世药物 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建筑与水利工程
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布局和美学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建 筑风格,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文化多元化与冲突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成为热点话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当代中 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1 2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和更多的机遇。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三、文化分层: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物态文化,或称“物质文 化”。
所谓“物态文化”,是由“物化的知识力 量”所构成的,包括人类加工创制的各种 器具,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物质 实体的文化,也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第二个层面为制度文化
所谓“制度文化”,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 中组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 形式所构成的。制度文化所反映的是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 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 等。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柏拉图 (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以及 十六世纪的法国学者博丹(Jean Bodin)都 曾有过或多或少的讨论,但真正系统地谈
论这一问题的,无疑还要数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
第三个层面为行为文化
所谓“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尤 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往往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 行为规范。
第四个层面是心态文化
或称“精神文化”、“社会意识”。所谓 “心态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 和意识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 格等。这些都是文化整体中的核心部分。
主要观点:
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 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 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 。 在宗教信仰的研究方面,反对万物有灵论 和自然崇拜论,用“集体意识”和“集体 表象”解释宗教起源 。
第二节:“中国”的含义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文化?2.六书具体是指哪六书?【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3.什么是甲骨文?4.什么是丝绸之路?二.简单题:1.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何时,区别是什么?【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域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缘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前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称为“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

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还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2.举例说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维、行为、手段极其最后的成果。

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3.简述孔子、孟子的思想核心4.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现的文化特征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四.选择题:1.文化有四个层次,不属于物质文化层的是?2.易经:“物相杂,故曰文”中文的意思:3.从地域角度,今天河北省属于哪个文化区?4.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属于哪个文化层?【行为文化层】5.中国古代绘画中在哪一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完美结合?6.从秦汉到隋朝的政治体系是?【郡县制】7.中国历史传说中,观察天象、地理、八卦的人物是哪一位?8.属于长江古文化的是?9.中国古代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10.中国古代以画墨梅出名的是?五.填空题:1.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是【】2.在商朝服饰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身称为衣,下身称为【裳】3.中国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被称为【】4.墨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是【】5.孟子的思想核心是良知和【】6.造字法的描述“画成其物,....。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章节副标题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与魅 力
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 地位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 的贡献
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歌赋:古代音乐与文学的结 合,包括歌曲、赋诗等多种 形式
代表作品:《诗经》、《楚 辞》、《唐诗宋词》等
特点: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语言优美
书法艺术
起源与发展:简要介绍书 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各 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代表人 物和作品
特点与风格:阐述书法的 特点,如笔法、结构、章 法等,并介绍不同书法流 派和风格
《中国文化导 论》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文化概述
04
中国古代思想Βιβλιοθήκη 化0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06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的定位和目标
课件的特点和亮点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 课件的适用对象和使用方法
中国文化的定义
狭义: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广义:指中国历史长河中所 有文化现象的总和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内容:思想、道德、艺术、 科技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
添加标题
原始文化:包括原 始宗教、神话传说 等
添加标题

导论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导论  中国文化通论课件
【本节要点】
1.地理环境
• 一面临海,其他三面与域外陆路交通极不便 利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 的状态,一方面妨碍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文 化交流,另一方面也保护了中国文化按其自 身规律而自我发展。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 的碰撞中,虽数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却 表现出对异质文化的巨大涵摄能力,最终将 其融入本土文化中,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 中国与外部世界虽相对隔绝,但疆土广袤, 腹里纵深,有着极为宽绰的回旋余地。
文化范畴中的几组关系
四、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
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真理体系,而是一个糟粕 与精华并存的复杂的文化系统,因此,整体的转换 或不加批判、改造的继承,显然不能适应现代文化, 只有批判、扬弃传统文化中的内在局限,继承、改 造其合理内核,才能重新融铸和发展民族的新文化。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或范畴,有的在历史上 就体现出鲜明的封建性特征,本来就是消极落后的 东西,有的则超乎阶级或阶层之上,具有历史的合 理性,经改造与继承,在今天仍有提倡和弘扬的价 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文化遗产时,要体现出历 史意识、民族意识、时代意识和世界意识。
二、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本节参考文献】
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 本)(第一章)商务印书馆,2000。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本节要点】
1 人文性
① 人文性的特征使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非 宗教性倾向,重人道轻神道。
② 人文性特征也体现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 现。它不主张人去追求灵魂的不朽,而 是要求人们关注现实人生,把内在的道 德修养和外在的道德实践,即“内圣” 和“外王”结合起来,努力地立德、立 功、立言,从而实现理想人格。
一、文化的含义
【本节关键词】
• 文化 • 广义文化 • 狭义文化 • 文化的外显模式 • 文化的内隐模式

中国文化导论

中国文化导论

1.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

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

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

包括魏,晋,南北朝。

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

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

包括明,清两代。

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第二、伦理本位。

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第三、天人合一。

天,在此指自然。

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尊君重民。

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第五、尚中贵和。

中者,中庸;和者,和谐。

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①试述儒家所提倡的“礼”中华五千年的社会,是礼乐社会,儒家治国的方式就是礼制。

礼的本体是真心,儒家讲诚意、正心,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这个就叫做礼。

所以礼有体有用,就是礼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诚心待人接物,因此他要从敬开始,要从敬做起。

在礼经,中国礼经通常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我们讲对社会有贡献,要对社会怀感恩的心,父母、师长、国家,以及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

你要想真正讲到报恩,必须要从自己本身,从礼敬做起,这是真正的报恩。

别人不守礼,我要守礼,所以儒家著重在礼敬。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PS:试述儒家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

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明确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思想。

他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被贵族所垄断。

这一教育思想地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地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

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

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

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知识课件

人神分离是神话历史化的前奏,也是神 话与巫术融合的前奏。神离开了人之后, 唯一能与之联系的就是巫。巫的出现,是 由于殷代祭祀的需要。他们的职能,是把 人的意愿报告给神,然后把神的指示带给 人类。在神降临时,他们就以歌乐鼓舞以 乐诸神。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也可知,巫与神是紧 密相连的。“巫”在神话与殷代巫术的融 合中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他们的作用就像 远古时期的重黎是专门联系人神的介绍人。 我们从屈原的《九歌》中也可看到巫既是 迎神的主人,又是神的朋友和恋人。这些 都表明,神进一步具体化和人格化了,神 与巫术也进一步融为一体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氏族集 团,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也出现了从对自然 的崇拜而发展成的祭祀活动。例如周族的 始祖是后稷,专管五谷的种植;楚人的始 祖是祝融,专管火。这些神由于已为氏族 所专有而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由于氏族专有权的划分 ,在“神”的 家族里也出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谱”。 例如,商的始祖简狄生了契,契又生了昭 明,昭明又生了土,土的孙子又是植物神 季,季的儿子又是畜牧神亥,等等。
《周易》是一部西周时期占卜用的书 。 相传这部书的卦辞是周文王所做,爻辞是 周公所做,西周人把世界万物的变化都归 之于阴阳变化,由此推演出了八卦。这种 把事物变化归之于客观存在的阴阳之变, 是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的。
第一章. 远古至战国概况
一。神话
原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 然界复杂的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解释,便 想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世界,这 就是后来所谓的“神”,围绕“神”所构成的故 事,就是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是最古老的口头 文学,有着极丰富的内容,在艺术上开创了浪漫 主义的先河。
随着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入,神话中 虚幻、怪诞的形象逐渐被现实的、富于人 情味的形象替代。例如西王母本是人身、 豹尾、虎齿的瘟神,但后来演变为昆仑山 上一个温柔美丽的女神。人类始祖女娲, 神话中本是人首蛇身,后来渐渐变成了抟 黄土做人、炼五色石补天的女神。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PPT文档共35页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PPT文档共35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பைடு நூலகம்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中国文化导论》课件

03
中国现代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现状
文化多元化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 、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又与现代文化 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当代中国文化在融入国际文化潮流的同时,也注重保持本土文化的 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05
中国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01
02
03
04
春节
农历新年,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吃
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有赏花灯、吃 元宵等习俗。
清明节
农历四月初五,有扫墓、祭祖 等习俗。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有赏月、吃月 饼等习俗。
中国民间艺术
01
02
03
剪纸
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 刻等手法创作出各种图案 和形象的艺术形式。
诗词文化
总结词
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表达情感、 描绘景物、传承文化。
详细描述
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词的 形式表达情感、描绘景物、传承文化。中国诗词注重意 境和韵味,强调意象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诗词文化不仅 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如李 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之一。
鼓励文化创新,推动中国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
特色的文化成果。
03
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中国

中国文化通论导论共29页文档

中国文化通论导论共29页文档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国文化通论导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

中国文化概论导论

狭义的文化(小文化), 排除广义文化概念中的物质性 部分,将文化限定在人类精神 活动及其结果方面,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教养、人 格、法律、习俗等。
二、何为“中国文化”
1,华夏与中国
汉族古称华夏族,建国于 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 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 称为四方。
2,商周文化:华夏文明的曙光
无用之用


文化 / 中国文化
一、何为“文化”
1,说“文”谈“化”
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改易、生成、造化
《周易》:“物相杂,故曰
文。” 《礼记》:“五色成文而不 乱。”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象交文。”
《庄子》:“化而为鸟,其名
曰鹏。” 《周易》:“男女构精,万物 化生。” 《礼记》:“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
本 课 程 阅 读 书 目
一、指定教材

李建中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指定参考书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建中:《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建中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 (共六种),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
修其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
恭、子孝) 亲其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 二)
道德学说成为众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政治学:道德评判 文学:文以载道(韩愈)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教育:首孝悌,次见闻(《三字 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哲学:舍人生哲学外无学问,舍人格 主义外无人生哲学。(梁启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