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课件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3.激发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
要点把握1.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课文的大意,背诵了文章。
现在请同学们来背一背全文,看谁背得既快又准。
预设:教师指名背诵课文,发现学生背得不熟练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时加强训练。
2.引导学生口头复述课文。
过渡:刚才的几位同学背诵得很流利。
哪位同学能用现代汉语将课文的第2自然段复述出来呢?预设:通过复述课文既能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记录下学生复述得不流利的地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二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③作者在第二句话中认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怎样的关系?④你怎样看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预设: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从教师出示的问题来看,主要是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来赏析第1自然段的文字。
(2)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推荐学生在班级交流讨论的结果。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问题一: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预设: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
①教师介绍《少年中国说》的内容概要。
《少年中国说》开篇以驳斥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国”的侮辱性的称呼“老大帝国”入笔,引出梁启超远大而美好的政治理想——“少年中国”。
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心胸,抚今追昔,在历数唐虞之治、秦汉雄杰、汉唐隆盛、康乾武功的基础上,笔锋顿挫,一转而至感慨万千:畴昔已随岁月流转为陈迹,“而今颓然老矣”!字里行间充满着痛心疾首的深沉焦虑与忧愁。
《少年中国说》 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文章感情充沛的特点。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由梁启超怎么会想到变法的思想这一悬念来阅读本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自己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1.重点字、词。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果真。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惟进取也,故日新:日图更新。
故常敢破格:打破常规。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本来、应当。
为缘:结为一体。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顶着;踏着。
2.正音。
恶wū澌sī硎xíng三、提出突破口。
师: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怎样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引导学生讨论。
四、朗读第一、二段导入。
1.少年人与老年人性格有何不同?(1)老年人:常思既往留恋心保守永旧。
少年人:常思将来希望心进取日新。
老年人:思既往照。
少年人:思将来破格。
(2)老年人: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少年人: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3)老年人:常厌事一切事无可为。
少年人:常喜事一切事无不可为。
(4)老年人:如夕照瘠牛。
少年人:如朝阳乳虎。
2.归纳。
用比喻、对比,将少年人与老年人的不同性格比喻国家的强弱,以整齐的句式层层深入,形象鲜明。
少年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敢于破格创新的性格就是少年中国的特点。
3.朗读,背诵。
注意语势,情感充沛。
五、重点研读第三段。
(一)朗读导入。
(二)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如何展望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的?1.分析这个段落层次。
2.把握关键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说说二三段的关系。
本段热烈讴歌少年中国,将希望寄托中国少年,层层深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ppt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为例2.体会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的关系;3.探究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辩证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创作手抄报。
三、教学重难点1.体会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的关系;2.探究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中国前途危在旦夕,作者在那时临危奋起的赤子之情。
2.通过配乐朗诵感受作者指明中国少年的责任和少年中国的光明前途,体会排比修辞的作用。
3.通过对比思考进一步理解“少年中国”“中国少年”与“国”的逻辑关系,进一步体会少年责任大。
4.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
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体会“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关系。
5.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2.《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美好祖国前程的展望都给当代少年带来了很大影响。
学生跨越了时代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直接抓住了文章的精髓,也成功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3.但我在朗读背诵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在文章第2自然段的结构上,部分学生的理解显得吃力,这也与此文属于文言议论文有很大关系,接下来还应探索更好的角度去剖析结构。
学习方法分享———做作业的科学方法七种做作业的技巧:1、先复习后做作业。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2、认真审题。
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意;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3、细心的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
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
中小学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
分析《少年中国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梁启超及其作品。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
讲解梁启超及其作品《少年中国说》。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少年中国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文本解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少年中国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解读《少年中国说》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采用解析法,分析《少年中国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采用解读法,解读《少年中国说》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4 教学步骤:回顾《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少年中国说》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解读《少年中国说》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少年中国说》中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与《少年中国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与《少年中国说》的联系。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4 教学步骤:引入案例: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背景。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与《少年中国说》的联系。
讨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四章: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将《少年中国说》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提供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少年中国说》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规划。
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12《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丰富积累。
3. 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丰富积累。
2.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向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查找字典,找到“说”这个字,并说出它的含义。
那,你对“少年中国”又有怎样的理解?同桌讨论交流,指名说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介绍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广东省广州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
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泻”“履”“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鳞”的写法和笔顺。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7课《少年中国说》27 少年中国说【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2 少年中国说(节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做的一篇演讲,节选部分主要描绘了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和少年们的责任。
本课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有启发性,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少年的担当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有自己的见解。
但同时,他们在理解较为深奥的文本时,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感受少年中国的伟大前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梁启超及其《少年中国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阅读结束后,进行简要的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白雪()明月()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体会感情充沛的特点。
难点:背诵。
三、教学准备1、查阅梁启超资料。
2、了解清朝末年(1900年)社会背景。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读懂课题1、今天让我们走近梁启超和他的《少年中国说》出示梁启超图片,板书课题。
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指名2人读。
师带读。
师: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少年中国/说)2、释题师:这是一篇文言文,“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说”是论述的意思。
例如:唐朝诗人韩愈的《马说》是写马的;宋朝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写莲花的。
猜一猜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齐读课题)师:何谓少年中国?(年轻的中国)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二、检测预习,感知文章大意。
过渡: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搜集资料,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1、汇报预习结果。
(写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2、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快速读一读课文在文中找到。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指名1人读。
指导朗读:①文言文的朗读要注意停顿,“故”是所以的意思,读时要停顿(出示停顿)。
再读。
指名1人读。
4、点红“今日”。
“今日”是什么时候,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谁来说说?师小结板书:结合资料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板书:结合资料)5、师出示图片介绍年代背景:120年前的中国,国家极其贫穷、落后。
人民生活贫苦、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他们嘲笑中国是年老腐朽的国家,想趁中国落后来瓜分中国,甚至有言论说,任何一个列强三天之内就可以灭了中国。
国家危在旦夕,民族危在旦夕,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为唤醒国人爱国热情写下,读(出示:故今日之责任……)6、理解“责任”。
师:今日之责任是什么责任?(板书:少年中国)梁启超渴望创造一个怎样的少年中国?7、出示剩下的句子,指读(生汇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案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写于1900年,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做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目标】1.会认“泻、皇、胎”等6个生字,会写“潜、渊、鳞、履、疆,”等9个生字。
借助注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 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及作者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
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特色和反复对比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品格培养目标】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生交流背诵搜集的爱国诗歌【预设评价】你背诵得很有感情,声音再放开一点就好了【预设评价】你背诵的诗歌真多,显示出你有很高的语文素养。
小主持讲安全:不满12周岁,严禁骑自行车上路。
【设计意图】日日讲安全,安全记心中。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少年中国说》,学生谈感受。
2.导入语: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①字音:潜(qián)龙腾渊鳞爪(zhǎo)飞扬干将(jiānɡ)发硎②字形: “惶”是竖心旁,“鹰”里面是两个单人旁,“矞”上方是个“矛”;“履”里面是一个双人旁三、研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过渡: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用原文来回答。
1.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13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13少年中国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少年中国说”的含义,掌握关键字的读音与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词汇理解:掌握“少年”、“中国”等核心词汇的意思。
3. 文意理解:理解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期望和自身的责任。
4. 文化内涵:了解“少年中国说”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朗读、关键字的理解、文意的把握。
2. 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文PPT、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与“中国少年”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少年中国说”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等。
学生查找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同学讨论。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关键词汇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对话。
教师点评,强调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6.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作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和使命。
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责任与使命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2. 预习下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如何承担责任。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3《少年中国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3.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中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难点:能结合资料,体会文章中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出课题(一)齐读课文,复习内容1.齐读课文,回忆内容4.指名回答,概括大意(二)结合注释,回顾文意上节课我们还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请三位同学来带领我们回忆课文的意思。
二、明晰“今日责任”(一)知责任1.抓关键词,了解责任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那么中国少年的责任是什么呢?谁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来说说你的发现?5.借助句意,读好停顿(1)个别读,发现长句子(2)借助句意,读准停顿(3)自主练习,读好停顿6.合作读文,引发质疑师引读:国家的智慧在,学生答:少年国家的强大在,学生答:少年国家的富强在……学生答:少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小小的少年,单薄的肩膀,为什么要承受如此重大而又艰巨的责任?(二)理解“责任在少年”(1)借助资料,理解“责任在少年"想要知道梁启超先生为什么将这沉甸甸的责任赋予在少年身上,我们还要结合资料来帮助我们寻找答案。
补充资料:资料一:1840年英国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1840到1900年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其中,以辛丑条约为例,清政府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相当于650亿人民币,清政府不仅流失了大量的金钱,国土还被侵占,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也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
当时帝国主义还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民族危机空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言论,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少年中国说的节选,资料二:前文还有这样的内容:《少年中国说》前文“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3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一、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上课伊始,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段视频颂读的是哪篇文章吗?你们知道《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谁吗?谁能介绍一下梁启超,就在语文书的小资料中,谁能读一读。
大家知道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预习本课,那你对课题是如何批注的。
“少年中国”的中心词是什么?“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说”是什么意思?(“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说”这种文体可以用于记叙、说明、议论。
我们以后上中学还会学到这种文体的文言文,像《爱莲说》《师说》《马说》等。
本文是节选(板书),节选是什么意思?(节选就是原文很长,从原文中选一段。
)那你知道原文有多长吗?(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原文近3000字,本文节选于《少年中国说》最后一段。
)2、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下面的朗读提示,指生读提示。
下面大家先自由读一读。
谁能给大家读读这篇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受情感(一)第一小节1、读中理解同学们,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下面大家再来齐读一遍课文。
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了?课件引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中国少年。
”这也是作者的观点。
在这段话中“故”是什么意思?(所以的意思。
)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那中国少年与少年国家又是怎样的息息相关呢?我们来看作者的论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请同学们在“故”的上面标上“所以”,听别人的发言做笔记,这也是作批注。
“则”字在本段中出现了很多次,怎么理解这个字?(“则”就是“就”的意思。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指导朗读。
1、师: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作者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的句子你知道是哪些吗?(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师: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有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3、师:这句一自然段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在内容上又是层层关联,层层递进的。
)4、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细细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
这样我们就可以读出——节奏。
(相机板书)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更加有挑战,更加有难度。
读第二段的时候我们就要结合书本上的注释和课前查阅的资料来理解(出示自读要求),下面请打开语文书,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来读一段第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理解句意,指导朗读教师出示文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1)师:在这一部分当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哪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少年中国说》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累计38节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二、总体把握内容1、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本文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五、指导写字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累计39节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层次。
统编版少年中国说公开课教学课件配套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教科书五语上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统编教科书五语上
结合资料 了解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写于1900年,
即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时期。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
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
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
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
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
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
统编教科书五语上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 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 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 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特点?它们分别象征着 什么?
统编教科书五语上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 么联系?你是怎样理解的?
统编教科书五语上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 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 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 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 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 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 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 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少年中国说》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他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干预国事,要求维新变法,拯救国家。
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是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物,时人称“康梁”,建议支持光绪皇帝实行新政。
由于维新派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触犯了封建官僚的利益,而且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权威,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
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也由天津东渡逃亡日本。
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康梁等爱国知识分子怎么会产生变法思想呢?105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3、出示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一)朗读课文: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提出要求:1、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2、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只有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 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 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 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 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 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 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 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已然经历过 日渐更新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 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 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 可为者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 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 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 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 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 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 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 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Jí 瘦弱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大概情形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本来 应该这样
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第二段,论证观点
老 年 人
对比、比喻
思既往—留恋—保守—永旧—已经者— 照例
尽 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时间短,轻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 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比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第三段,展望前景 对中国少年肩负兴国中国寄予厚望
对少年中国勃勃英姿由衷地赞颂
对少年中国光辉灿烂前程的展望
推荐阅读
《论青年与老年》 ——培根
*春节舞台精彩纷呈,许多名家一起登台表演。 ——联袂登台 *多数农民以金丝猴为捕猎对象,主要是陋习使他们这 样的。 ——陋习使然 *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生吴晗与黑暗势力抗争的武器是那 么有限。 ——一介书生 *越到老年他的思乡之情越不能控制自己。 ——不能自已 *母校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大。 ——名声日隆
罪过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 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 也。
值得 他们
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 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假使 少年人 是 少年英豪
结为一体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 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全 估量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 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sǔn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 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顶着 踏着 磨刀石 兴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正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国少年,与国无疆。
极限,尽头
比 喻 ‘’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蒸蒸日上、前程灿烂 。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潜力无穷,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 表示少年中国的必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 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 比作少年中国初试锋芒,必将奋发有为
称雄 在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 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 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 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 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 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 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 yù 收缩扩大
梁启超
梁启超: 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 室主人,戊戌维新运动领袖 之一。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 新变法,时人合称“康梁”, 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 想的积极宣传者
考考你
不看课文,你能读出句子中 停顿、重音、语气吗?
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 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 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 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 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歌颂少年人敢于破格,改造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
少 年 人
结论: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以人喻国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 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 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 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 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 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 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 待也
老朽衰败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 曰老大帝国。这 沿袭 难道果真源自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表感叹,有反对的意思
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第一段,提出论题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论 点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 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 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 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 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 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 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 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