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oc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原因分析及调适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原因分析及调适作者:吴金萍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8期摘要:适应问题是每位大学新生都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若能尽快适应,并积极融入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和促进其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女生适应调适1.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1.1生活环境变化中学阶段,学生的重心就是学习,生活则由父母照顾的妥妥当当,尤其是一些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几乎没有经验,进入大学后,衣服要自己洗、喝水要自己打,每月的生活费要自己规划,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自己要给自己“管家”,身边再也没有父母的温馨提醒和完善的安排照顾,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这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1.2学习环境变化中学时代老师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每天密集的课程安排及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目标感很强的学习和紧张的氛围,让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很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启发式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分制大前提下,学习不学习是你个人的事情,老师不会面面俱到的叮嘱你,教育你,靠的是自觉的、主动的学习,很多刚入校园的大学新生们一时难以适应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变得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导致学习、生活缺乏规律性。
1.3人际交往变化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从中学时的“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简单环境进入了一个小社会,需要处理好师生、同学、室友、老乡、男女朋友等各类人际关系,其中最典型的是寝室关系,来自天南海北的几个人聚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学习,不同的方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城乡背景,这都需要几个同学很好的沟通,磨合,处理不好的就会出现寝室矛盾,个人孤独、自闭等问题。
1.4社会角色变化大学生与中学生虽然都是学生,但从社会角色意义上来说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做准备,而中学则是为了打好文化课基础,说白了就是为了高考出高分。
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从社会期待来看,要勇于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而兼具独立性、乐观积极、严于自律的特征,这个角色定位不准,生活、学习就会找不到目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上就会出现偏差,严重者以致对人生缺乏信心。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议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矫正题目: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心:学号: 20130427姓名:卫峰专业:机电一体化指导教师:李景昌教务处制诚信声明浅议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矫正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卫峰日期:2015年 8 月 15 日1浅议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矫正浅议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矫正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经历着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为核心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全方位变革或社会文化变迁,人们普遍地将这一变革或变迁的过程称为社会转型时期。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的改革,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必然地决定着人们在思想、观念、心理及行为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人们面临着对传统观念的变革,对价值体系坐标的选择,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等问题。
与此同时,这些变化又决定着人们必然地要进入一个情绪多变的时期。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群体,对时代精神及其发展最为敏感。
他们即将走向社会,构成未来社会各结构因素的主体部分,构成未来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状况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人格发展,并间接地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
大学生日常行为是指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语、行为活动的总和;是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分化重组、递升跃迁在学生身上的反映。
社会发展时期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反映在学生身上的行为亦不相同;社会转型时期,那些不健康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都或多或少的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上出现问题。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2000字随着高中阶段学习的结束,许多学生开始进入大学生活。
然而,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大学的学习环境和考试要求与高中阶段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大学新生往往会遇到适应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分别探讨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1.存在学习压力和焦虑感许多大学新生在迎接新环境和学科时,会产生焦虑感。
新生们要面对的是更高难度的学科、更大量的作业和更紧张的考试安排。
因此,学习压力将成为大学新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2.缺乏学习方法和技能大学新生可能没有足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应对课程任务和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此外,大学的学习方式和高中有所不同,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和主动性。
3.社交疏远适应新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新生们可能会忽略社交生活。
但是,人际交往在大学里是非常重要的,与他人联系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活,缓解适应困难。
二、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原因1.缺乏应对压力的经验和技能大学课程任务的难度和负担可能会让新生产生不适应和压力感。
许多学生在高中时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没有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和压力的技能。
2.文化差异和学科转化在国内高中学习体系中,教育重点通常放在记忆、应试技巧和提交作业上。
到了大学,这种教育方式就不再适用。
此外,许多新生在高中时开始有兴趣和专心于一个特定的领域,但在大学里必须学习许多其他的领域,面临转化的问题。
3.缺乏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意识许多大学新生从高中开始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形成自主管理意识和习惯。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尤其在需要对时间自主安排和掌握学习方法上。
三、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对策1.建立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为了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新生需要学习一些正确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这可以通过一些学术支持和学科的指导来实现。
同时,定期随机选择一些课程,了解并应用在不同的学科和任务上。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现状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大学的学习环境与高中有很大差别,这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现阶段,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面临如下情况:学业压力大大学的课程负担相对比高中更重,且所学内容更为深奥、广泛和复杂。
此外,考试形式的改变和期末大作业的增加更是给大学新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学习成果不鲜明大学学习需要的是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还要具备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
对很多新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学习技巧欠缺很多大学新生在高中学习时,只是单纯记忆知识和应试技巧。
其结果是,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大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原因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教育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子女进入大学之前,仍以传统教育观念为基础。
他们过于重视分数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变革和创新,这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缺乏实践机会高中阶段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低,缺乏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这也是导致大学新生在应对实践类学科时产生适应困难的原因之一。
缺少学习指导少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时,初步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但由于缺少专业学习指导和辅导,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心并且产生恐惧感,这对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对策分析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和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学学习的核心能力是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大学新生需要具备批判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利用知识资源,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
这可以通过加强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来实现。
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知行合一”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原则。
因此,大学新生无论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上,都需要耐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此外,开设多种实践课程并将实践环节融入课程内容中,也是培养新生学习能力、提高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阶段、心理表现及调节方法探析
一、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阶段表现及不适应的心理表现(一)适应期的阶段表现1.兴奋期高考的成功,使同学们在入校后的一个时期内仍沉浸在喜悦激动之中。
处在这一阶段,往往情绪活跃,急于了解同学和周围的环境,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自信与幻想,但这时对将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足够的精神准备。
2.困惑期在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之后,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因而感到失落、焦虑、自卑、苦恼和困惑,心理上出现不平衡,有的同学甚至怀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调整期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同学,在经历一段困惑与消沉之后会重新振作起来。
通过反思,同学们会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确立奋斗的目标,查找问题的症结,确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新的探索和调整,不断获得新的进步和经验。
4.稳定期通过主观努力,解决了不适应的问题,熟悉和适应了新的环境,摆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情绪恢复平静,心理达到平衡,各方面关系趋向协调,学习、生活走向有序。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1年。
(二)常见的“不适应”心理表现1.地理阻隔——思乡情绪想家,几乎是每一位外地大学新生会遇到的,由于思念家乡、父母亲人、中学生活和昔日朋友,常常心烦意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随着对环境的适应、班集体的形成、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迁,思乡情绪会逐渐淡化。
一般在第一个寒假返校之后情况会有很大好转。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幻灭感部分同学没能考入自己钟爱的专业或学校,使职业理想难以实现。
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重新评价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自身条件,发觉与实际所学专业不一致,由此产生挫折感。
大学现实环境和生活与中学时代的想象存在反差,导致部分同学产生失望感。
解决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而造成的诸如专业思想、环境适应等问题,是应予重视的任务。
3.理想“间断”——迷茫感考大学的目标实现后,部分同学失去了新的目标和追求,出现“理想间歇期”,不愿意学习,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厌倦生活。
顺利渡过“理想间歇期”至关重要,因为“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需要鼓起理想的风帆。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 : 大学生 ; 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 因素
中 图 分类号 ; G 6 4 6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d - - 9 3 2 4 ( . 2 . 0 1 5 ) 1 2 - 0 0 6 6 - 0 3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 提高大学 生社 会适应能力 提 供 一定 的参考依据 。
一
人 ,未分化 1 7 7 人 ,分别 占调查人数的3 6 . 3 %、 1 4 . 6 %、 1 3 . 8 %% 、 3 5 . 3 %。( 2 ) 社会适应能 力诊断量表 : 由郑 日
昌教授主 编 ,是 目前最 常用 的社会适 应能力 测量 工 具, 信效度高 。 共 有2 0 个项 目, 总分越高代表社会适应
、
对象与方法
能力越 强 。其 中 : 3 5 ~4 0 分属 于社会 适应 能力 很强 、
2 9—3 4 分属 于社会适应 能力 良好 、 1 7~ 2 8 分属 于社会 适 应能力 一般 一 6~1 6 分属 于社会适 应 能力较 差 、 5 分
以下属于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 三) 统计分析
( 一)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随机 的抽样 方法 , 选取杭 州师 范大学 在校 学生作 为调查 对 象 ,将 所有专业 分为文
科、 理科 、 艺术 、 体育 、 医学 、 工科六大 类 , 然 后运用 随 机数字表从每大类专业 中随机 抽取一个专业 , 再在该 专业 I 3 年级 的每个年级 中各 选取一个班级 对 选 中
摘要 : 目的: 了解大 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的现状 , 分析其可能的影响 因素。方法 : 采 用分层 随机 整群抽 样方 法, 对杭 州师- 范- 大学5 0 i 名 大学生进行了问卷 调查。结果 : 多重线性 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 性别角 色类型、 是否 受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主要表现和对策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主要表现和对策摘要:一些大学新生面临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出现环境不适症状。
本文分析目前大学新生中存在的不适应状况,提出如何开展入学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尽快树立理想信念、克服困难,使大学新生在今后高校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新生环境适应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是高校中最活跃、思想成长最快的群体。
刚从熟悉的中学环境进入崭新的大学时,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等方面面临崭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些学生因自身心理和思想准备不足、成长经历和体验积累不够、学习目标和动力指向发散等原因,面对新环境、新要求产生不适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将是大学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大学新生不适应的主要表现(一)生活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生活无规律、自理能力弱、开支没有计划、人际交往不和谐、容易上当受骗、班级概念不明确、自我认识不全面,等等。
1.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不适应。
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同学老师及新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全新的大学生活环境,从生活全由父母包办,一心只为高考的状态,到需要集体住宿,一日三餐、洗衣、日常作息等事事皆要操心,不知道如何支配生活费,有人一周便花光一个月的钱,经常入不敷出,产生不适应感。
同时远离父母,新的朋友圈尚未建成,安全感与精神依托无处安放,对突如其来的独立自主的新生活方式感到难以适应。
2.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不适应。
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及老师相处、交流,而把自己与他人和集体分开,有的甚至封闭自己;由于缺乏分辨真伪的能力,每年都有不少新生上当,经济损失不小;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上课群体,从而没有了明确的班集体概念,没有集体观念,等等。
3.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的不适应。
大学之前,评价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成绩上,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对自身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
上大学之后,评价标准从单一的学习成绩变成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导致部分大学新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特别当考试分数失去原有优势时,自负感自卑感交织,情绪极不稳定。
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以及原因初探
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以及原因初探随着高考的结束,许多学子即将迈入大学的校园,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生活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生需要面对许多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初步探讨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
大一新生适应问题一:学习压力在大学里,学习的压力是新生们面临的头号问题。
相比高中,大学的学习节奏更快,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复杂,新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而且,大学的学习方式也不同于高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这些都会给新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除了学习压力,新生们还需要适应新的生活习惯。
在大学里,他们需要独立生活,自己打理一切生活琐事。
这对许多新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有些新生可能会出现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作息紊乱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态。
生活习惯的调整可能是因为新生们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他们可能习惯依赖父母和老师的指导和监督,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缺乏自主能力。
而在大学里,他们需要逐渐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适应独立生活的要求。
社交压力也是大一新生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在大学里,新生们需要面对各种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有些新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不适应,难以融入新的社交环境。
而且,在大学里,社交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软实力,新生们需要适应多样化的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
大一新生需要面对学习压力、生活习惯的调整和社交压力等适应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学习方式的转变、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和社交能力的欠缺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生们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新生的关怀和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生们也应该主动适应这些挑战,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
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相关推荐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摘要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现实性、独立性、多元性等特点,这些都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挑战,本文从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接受规律的遵循、教育内容的创新及教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健词社会转型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也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变化必然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1.1 政治思想的矛盾性、现实性当代大学生总的来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关心党风和社会风气,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同时,他们对社会腐败、社会不公、贫富分化又愤愤不平,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混乱和矛盾。
1.2 个人意识的独立性当代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事物的判断、学习生活安排、职业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比较鲜明的个性。
根据对青年思想道德状况的一项调查表明有55.6%的青年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评论’为自己的信条。
”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要显示出自身价值的存在,在消费上突出个性,在生活方式上也注重独立性。
1.3 价值取向多元性转型时期的大多数大学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勤奋学习、追求新知、积极进取、立志成才,同时崇尚奋斗、奉献。
但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也存在许多困惑、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错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抬头,对精神生活、集体利益冷漠;价值目标取向实用化、短期化;他们或是随大流赶时髦,或是固执己见,或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唯一的标准。
1.4 心理问题多发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裘慧冬,徐一梅,陈珊珊,潘玲雁,吴央,吴茵茵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杭州师范大学50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角色类型、是否受老师重视、参加集体活动程度与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关联(P<0.05)。
结论学校、家庭应积极引导培养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加强对学生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Study of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the Influencing FactorsQIU hui-dong,XU yi-mei,CHEN shan-shan,PAN lin-yan,WU yang,WU yin-yin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Zhejiang 31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U yin-yin, E-mail: hyde.hishi@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nd 501 students i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ex role types, teacher attention, collective activitie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school, the family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androgyny type, pay more attention on students, and to encourag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collective activities more.Keyword: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通过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首先阐述了转型期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特征,然后分析了影响其社会适应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接着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为研究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转型期大学新生成为社会适应的重要阶段,并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社会适应机制对大学新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社会适应问题,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影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阶段、社会适应机制、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转型期大学新生是指进入大学阶段,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适应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转型期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人际关系。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入大学阶段的过程中,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
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等挑战。
了解转型期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特征,可以帮助学校和家长更好地指导新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研究影响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因素,可以找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新生社会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加强对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分析,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适应机制,推动转型期大学新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转型期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支重要力量,其社会适应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包括消费水平增加、社交媒体过度依赖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社会责任感等途径来解决。
未来,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应该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
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日常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日常行为、社会转型、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未来发展方向、影响、结论1. 引言1.1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当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越发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大学生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社交挑战和就业压力的往往也面临着一系列行为问题,如缺乏自律意识、沉迷网络、追求消费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他们更加焦虑和无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的注意力被不断分散,沉迷网络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消费主义的影响也使得一些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理性消费和节俭的重要性。
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的频发。
对于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我们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就业压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 正文2.1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日常行为问题愈发凸显。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逐渐趋向浮躁和攀比,导致过度消费和负债累累。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缺乏有效的调节方式,往往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心理问题增多。
大学生社会适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页word资料
大学生社会适应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引言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与社会希望,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竞争力。
正因为此,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努力向素质化教育转变,着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然而,现实中不少大学生还存在着社会适应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主要表现为频繁跳槽、不愿从基层做起、抗挫折能力较弱等。
面对竞争激烈社会环境,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人才能获得更充分生存与发展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一员,必须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
因此,发现大学生社会适应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预防性教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适应基本内涵大学生社会适应包括狭义与广义两层涵义。
狭义大学生社会适应指是大学生在毕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阶段,通过社会互动,努力与社会达到一种与谐状态角色转换过程。
广义社会适应不仅包括毕业后社会适应还包括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各种适应,如学校生活环境适应、学校学习环境适应、学校人际环境适应等等,并在大学期间找到与社会衔接点。
已有研究表面,大学生社会适应好坏主要取决于其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强大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新学习与生活环境。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学校与在社会生活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与谐状态而必须具备一种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社会适应存在问题大学生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与谐平衡关系过程,实现个体社会化过程。
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发展及其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社会认知偏见与情绪发展不稳定性,容易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与自我意识矛盾性。
(一)大学生总体心理适应不良大学有着众多区别于中学特征,在适应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一些适应不良现象。
首先是学习适应不良。
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中阶段有明确升学目标,而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就没有了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生活作风散漫,学习兴趣淡漠,逃旷课现象十分常见。
二是学习方法不当,不善于科学用脑,不注意劳逸结合,学习无计划,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时间。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汪小红贾圣燕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2期[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2-0061-03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要求,帮助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摆脱困境,进而提升其适应能力和水平,这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大学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时期,入学初期由于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缺少充分的外部支持,自身准备不充分,缺乏经验,部分新生可能因此在生活、学习、人际、情感等方面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给新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乃至整个大学生涯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考察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水平,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学界已有大学新生的适应性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然而,进一步来看,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在个人和家庭特征尤其是受社会支持、利用以及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仍有一个待于厘清的问题。
鉴于此,以创新视角通过考察N大学的新生群体,对其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大学新生适应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方式进行探讨。
二、研究假设(一)H1:大学新生的个体特征及家庭背景对其适应水平產生的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既指适应的过程,又指适应的结果,体现出大学生针对高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种种变化而做出的包括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生活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新的动态平衡。
根据Weidman的本科生社会化理论可知,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受到大学生背景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如父母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等[1],国内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会对大学生的适应水平产生影响[2]。
研究论文: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7572 社会其它论文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国外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的某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已经形成若干有影响的理论或模式,诸如脱离理论、活动理论等。
按照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的观点,大学新生要适应熟人社会的脱离,与同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承担公民的社会义务、提高大学学习能力。
米楔尔认为所谓的适应指针是:现在生活很愉快;有健康的身体;与家人、同学和教师的融洽关系、情绪都觉得愉悦;喜欢大学学习或活动;学习积极上进。
对大学新生群体来说,个体社会适应的研究分为“生存性社会适应”与“发展性社会适应”两大类。
生存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独立生活、积极学习的程度;发展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社会和高校中,能够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
陈勃教授研究发现良好的发展性社会适应能提升大学新生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积极性继而促进生存性社会适应。
同时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和突发事件下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与特定社会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态。
对不同的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
社会学家刘伟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大学新生脱离中学教育后,面对新的大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习惯、认同和满意程度。
本文在研究该领域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定义为大学新生在自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社会适应、通过心理调试改变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大学新生与大学新环境的协调关系。
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维度分为三个:大学新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心理适应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体现(一)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其精神生活丰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高。
欧阳雪莲等学者提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定,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新生也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大学新环境,尤其是远离家庭居住地的大学新生具体生活中的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基于对xx3所高校XX级新生学习适应情况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等维度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二级新生学业指导机制,广泛发动专业教师、各职能部门教师、高年级优秀学生等,分阶段、分类别、分专题对新生提供指导,以便更好地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适应期,为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新生学习适应适应问题学业指导一、引言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美国AcT的统计发现,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新生适应期的情况)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成就及以后的差异分化影响巨大,其贡献率占了整个大学影响的53%。
①但是现有的高校新生教育着重于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各类校纪校规、资源情况等,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管理学生。
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加上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之间的巨大差异,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了解当今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厘清影响新生适应困难的因素,建立有效的学业指导体制机制,以便更有效地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这些都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基于对xx3所高校XX级新生适应情况调查和部分学生访谈,从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等维度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提出了建立以学院为主体的、校院二级新生学业指导机制,广泛发动专业教师、各职能部门教师、高年级优秀学生等,分阶段、分类别、分专题对新生提供指导,以便更好地帮助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适应期,为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调查概况本次调查基于冯廷勇等人开发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②,开发了针对本研究实际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基本情况、高中学习状况、学习适应情况等。
大学生环境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环境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适应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开展环境适应能力训练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大学生环境适应量表,对山东大学医学、文科和理工科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文科学生环境适应性比医学和理科适应性强;年级越高,学生环境适应性越强。
学生性格特征、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担任职务,获得荣誉情况、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兴趣爱好,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大学生适应环境得分高低的影响因素。
而双亲状况、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性别是大学生是否适应环境的影响因素。
结论:充分发挥各种环境对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积极作用,合理实施各种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全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环境适应广义线性模型本研究使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山东大学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大学生适应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环境适应能力训练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6月从山东大学医学、文科、理科、工科四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
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填写。
共发放问卷2306份,获得合格问卷,即对适应环境量表各条目均无缺失值的有2279名,有效率为98.8%。
1.2方法本次调查问卷使用傅茂笋、寇增强等编制的大学生适应量表。
该量表共有条目56个,包括六个维度:学习和生活控制性、学校和专业满意度、集体生活适应性、自我意识、学习和考试负担、人际交往适应性。
数据收集,整理,并进行编码后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纠错。
数据分析使用SAS 9.1.3。
计算量表总得分和各个维度得分后,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并使用SNK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采用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总量表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医学参考值及其95%的下限参考值制定常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口的不断增多,且不可不免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新生自身的缺少正确角色定位、良好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综述
一、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
国外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的某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已经形成若干有影响的理论或模式,诸如脱离理论、活动理论等。
按照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的观点,大学新生要适应熟人社会的脱离,与同龄人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承担公民的社会义务、提高大学学习能力。
米楔尔认为所谓的适应指针是:现在生活很愉快;有健康的身体;与家人、同学和教师的融洽关系、情绪都觉得愉悦;喜欢大学学习或活动;学习积极上进。
对大学新生群体来说,个体社会适应的研究分为“生存性社会适应”与“发展性社会适应”两大类。
生存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独立生活、积极学习的程度;发展性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新生在社会和高校中,能够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
陈勃教授研究发现良好的发展性社会适应能提升大学新生的生活态度与学习积极性继而促进生存性社会适应。
同时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和突发事件下大学新生的社会适
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与特定社会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态。
对不同的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
社会学家刘伟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中将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界定大学新生脱离中学教育后,面对新的大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习惯、认同和满意程度。
本文在研究该领域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定义为大学新生在自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社会适应、通过心理调试改变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大学新生与大学新环境的协调关系。
把大学新生的社会适应维度分为三个:大学新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心理适应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体现
(一)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
社会适应能力强的老年人,其精神生活丰富、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高。
欧阳雪莲等学者提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自己对自己生活的一种评定,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大学新生也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但是大学新环境,尤其是远离家庭居住地的大学新生具体生活中的社会适应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在不同的方面其社会适应也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学习方式适应、实践活动适应、人际交往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大学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地影响,而社会整体变化的适应性对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二)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与精神生活,学者刘颂指出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即是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关键,良好的社会适应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良好是成长成才的目的,而表现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则是实现社会适应良好的前提和条件,更是推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
三、影响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维度分析
绝大部分关于大学新生的研究是将其看作一个客体,是一个需要帮助和照料的群体。
关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内容、不同个体具有社会适应差异性的原因及其社会适应对大学新生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这二个方面。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所关注的适应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社会角色的适应、心理适应及大学新生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三个方面。
(一)大学新生对社会角色定位的适应
单位个体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经历不同的任务分分工,会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以往的工作或认知角色发生转变,必定在社会角色定位上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性。
学者姜德珍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视角下分析了大学新生对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适应,大学新生新的社会角色的适应是提高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陈勃在《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指出,大学新生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成熟度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角色的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困难,在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角色转化等大学新生需要适应的内容中,最主要的是对新角色的适应。
(二)大学新生心理调试的适应
大学新生处于人生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个人的身体、心理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精神和智力衰退,大学新生应该积极的心理调试,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专家高之旭在研究大学新生生活质量中发现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内容应是心理健康,具体有身体、智力、情绪协调,人际关系良好,有幸福感和有效率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的应对这些变化是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最重要内容。
四、结语
现存关于社会适应的研究大多立足于青少年、其他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
从研究维度上看,对青少年和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关注的是个人的再社会化的适应性,对农民工等流动性人口的社会适应研究主要关注地域空间的转变。
在梳理已有的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研究中可以看出,个人心理控制理论来研究这个问题已成为主流。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努力来提高大学新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是增强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一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