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讲解
(一)
(二)
(三) (四)
内容属性
再身性
存在状态 品味或管 理级别
自然~ 可再生性~ 现实~ 世界级~
人文~ 不可再生性~ 潜在~ 国家级~
社会~
省级~
市(县)级~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1.客观性(补充) 2.垄断性 3.多样性 4.定向性 5.易损性 6.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价值决定
•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1.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定义 • 从需求的角度认识 从供给的角度认识 • 旅游资源理论的核心——吸引力 • 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一个事物作为旅游资源的地位不是永恒的 • 旅游资源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 旅游资源定义:(p117-118)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
• 潜在旅游资源
九寨沟
雾凇 佛光
黄山怪石
故宫
祈年殿
世界之窗
世界公园
泼水节
火把节
工艺品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的含义 • 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
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 潜在的旅游资源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人为开发,
才能成为旅游地。
• 现实的旅游资源也需要“再生性”的旅游开 发。 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 瑞士:“世界的公园:瑞士、瑞士、还是瑞 士”
• 土耳其:“不是欧罗巴,胜似欧罗巴”
• 意大利:“露天博物馆”
• 埃及:“历史的金库”
• 澳大利亚:“年轻的、时尚的、多姿多彩的 国土”
• 旅游资源在开发时必须满足的八个条件 (1)经济贡献 (2)环境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竞争影响 (5)可行性 (6)遵循地方政策和发展战略 (7)旅游影响 (8)开发和经营者的能力
《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旅游学概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三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第四节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第三节旅游者的类别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三节旅游资源的特点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五章旅游业第一节旅游业概述第二节旅游业的产品第六章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第一节旅行社业第二节饭店与住宿业第三节旅游交通第四节旅游景区(点)第七章政府调控与旅游组织第一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第二节国家旅游组织第三节我国的旅游组织第四节国际旅游组织第八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第二节旅游市场细分第三节全球国际旅游市场状况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第九章旅游的影响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第二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第三节旅游的环境影响第四节可持续旅游发展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考核知识点: 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随着产品交换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之际,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产生。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人类最初的主动旅行外出,不是出于消遣性动机,而是出于现实的商贸目的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研究报告中曾指出“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辟了旅行的通路”。
★考核知识点: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推动性影响包括:(1)生活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4)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火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
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四章 旅游资源
1.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
3.工程建设对风景区自然美的破坏
如:苏州的拙政园周围盖上了6个工厂,烟囱、水塔、高楼等建筑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站在院内已不能见到雄伟挺立的北寺塔,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美。
4.“三废”污染,造成旅游环境恶化
如:空气的污染将导致酸雨的产生从而损坏旅游资源。如北京故宫、天坛等处的汉白玉浮雕、钢制品等现在正在受到酸雨的威胁。
2.对于由于旅游者的原因造成的破坏,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3.对于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如:关于污染、对树木乱砍滥伐、偷猎野生动物等,则必须采取法制措施予以解决。
★小常识:“水洗三孔”事件
六、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手
作业
2.目的:
是为了巩固、改善和提高其吸引力,创造出新的、更多更高的价值,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1.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前途、必要性和可能性、客源市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
2.研究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然后再进行实际的规划设计工作。
如蒙古包、陕北的窑洞、傣族的竹楼、北京四合院、客家的土楼
福建土楼
(4)节庆活动
如藏族的浴佛节、苗族的赶秋、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食节、绣球。
5.城镇风貌和纪念地
(1)城镇风貌
中国七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安阳、洛阳、开封、杭州;郑州(八大)
各国的国都,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埃及开罗、中国北京。
现代化城市 上海
1.建筑类
(1) 塔
西安大雁塔(建于唐代,是唐玄奘自印度返回后译经藏经的地方)杭州六和塔、延安宝塔(延安的象征)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指通过适当的方式, 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 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 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 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 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使其吸引力得 以有效发挥。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由于经过初始开发的旅游景点 或景区有其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 行再生性开发。
2、讲求经济的原则: (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 (2)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 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有重点的开发 (3)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 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环境的原则:
四川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 所建“东方佛都”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同时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的 设施,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 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 和汽车站、港口码头、照明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如医院、银 行、食品店、治安管理等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1)基于需求的角度: 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源,是旅游者访问活动的客
体和对象。
(2)基于供给的角度: 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定义: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
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1.基于内容属性的分类
1.1 自然旅游资源
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A.经济建设成就: 如: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 长江三峡大坝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 源的特
征
①旅游资源的广阔性和地域性 ②旅游资源的审美性和文化性 ③旅游资源的变化性和时令性 ④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和独特性 ⑤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排他性 原则
系统性 原则
可操作 原则
资源的 景观属性
资源的 特征
资源的 差异性和 相似性
概念 特征 分类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 源的概
念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 者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的活动的 核心条件,了解和明确旅游资源的特 征,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旅游资 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以下如下方面。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现场调查 与核实
保证成果 的质量
分区域与 专门调查
产业的 敏感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
①旅游资源 专门调查
调查目的与范围
调查人员的准备
调查方法与信息 调查报告与论证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
调查目的与范围 调查人员的准备
实地调查与分析 综合分析与报告
②区域旅 游资源综 合调查
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述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性质、状态、 功能分类
按景观组合分类
地文景观、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气象景观 遗址景观、建筑设施 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自然旅游景观资源 历史遗产景观资源 现代人文景观资源 社会风情景观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
旅游学概论(李天元)
2.战后旅游需求迅速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
世界人口迅速增加――战后短短的20年 中,世界人口增加了44%,从而成为战后 旅游人数迅速增多的基础。
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支付 能力提高。
二战前后部分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变化情况(%)
三、学习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旅游发展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游的政策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以致用 借鉴国际经验,同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共识性成果接轨
返回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第五节 现代旅游 第六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 ❖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1997年以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返回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旅游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性质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二、关于旅游学的定义
旅游学: 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
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 的科学。
“Tourism is a study of man away from his usual habitat, of the
industry which responds to his needs, and of the impacts that both he and the industry have on the host socio-cultural, economic,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 (Jafari, 1977)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四、基于品味或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以及被列 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于1985年11月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正式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6年,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8年,江西三清山,福建客家土楼 ➢2009年,山西五台山 ➢2010年,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丹霞 ➢2011年,杭州西湖历史文化遗产 ➢共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西班牙(43处),
位列世界第三
➢此外,中国还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 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拥有)、中国蚕 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 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 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 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 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
➢1991年缔约国第11次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世界遗产 委员会成员。
➢1992、1993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两次当选 为副主席。
➢从1987年起,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 产名单。当年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 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风景 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其后,中国又有多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一)知识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二)能力目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际旅游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通过问题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掌握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广泛阅读了旅游相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本课程通过多学科角度认识旅游,广泛阅读,案例分析等突进,培养学生较宽泛的综合人文素质、综合辩证思维素养,培养紧跟旅游时代变化创新,不断进取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使用和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团队职业素养,激发爱国情操和使命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卫生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五、课程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旅游本质的内涵及其发展表现分类分为四大板块: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基本概念与分类、旅游活动构成或参与要素、旅游活动的影响。
山东自考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06011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1.原始社会早期的迁移活动有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
2.人类早期的旅行是出于商贸目的,最初的年代中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
3.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西方代表罗马帝国东方夏商春秋时期)4.奴隶制时期旅行发展的两点基本结论:●就整个世界的情况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所有这些变化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有关。
世界各地在旅行发展方面出现差异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同旅行活动的最初产生并不是出于消遣性目的一样,就旅行活动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发展而言,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同样也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多是人们出于外出易货经贸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5.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中国):文史考察旅行司马迁、公务旅行张骞、士人漫游李白杜甫柳宗元陆游等人、宗教旅行玄奘和鉴真、航海旅行郑和、药物考察李时珍、地学考察徐霞客(这个时期占据支配地位的旅行活动始终是商贸旅行)(西方)英国威廉特纳发现温泉疗效。
18世纪起温泉在上层社会中很时髦。
6.封建社会时期旅行发展的特点:7.综上,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普遍都表现出以下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地讲在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的和平时期,旅行活动便会朝向新的广度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旅行活动的规模和类型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人口占绝对统治地位。
传统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乡村居民普遍缺乏对外出旅行或度假的要求。
●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活动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而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并不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04章 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 第七版)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2010年8月1日傍晚,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根据遗产遴选标准(7)(8),审议通 过了将“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标准(7):中国丹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和独特的山水自然之美。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 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 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 标准(8):中国丹霞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发达的红岩地貌,如峰、塔、台、单面山、悬崖、峡谷、洞穴和 拱门。中国丹霞集地质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珍奇性于一体,其突出记录了中生代白垩纪 以来欧亚板块华南区域陆壳断陷盆地的地质历史和地球中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及古气候变迁历史。展示了早 白垩世陆相火山爆发、晚白垩世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膏盐沉积、风沙堆积和恐龙灾难、盆地隆升与地壳形 变等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证据。
资料来源:/Detail.aspx?Id=1858
旅游学概论 贵州商学院旅游学院· 唐明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3年, 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遗产遴选标准(7),新疆天山的托木尔峰(阿克苏地区)、 喀拉峻-库尔德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布鲁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达(昌吉回族自治州)4个片区以“新疆 天山”名称成功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标准(7):天山是一个在中亚绵延约2500公里大型山脉。它是世界上温带干旱地区最大山脉,和全球最大独立东西向山脉。 新疆的天山之美不仅在于其壮观的雪山和冰川覆盖的山峰,美丽的森林和草地,清澈的河流、湖泊和红层峡谷,山与广袤的沙 漠对比。南部斜坡裸露的岩石和北方繁茂的森林和草地形成了鲜明差异,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视觉对比,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 干与湿、荒凉与繁茂异常美丽。 标准(9):新疆天山是正在进行生物和生态进化过程中温带干旱区一个突出的例子。地貌和生态系统,因为由于天山两大 沙漠和中亚干旱大陆性气候,这是新世纪以来世界上山地生态系统中独一无二一直保存的。新疆天山具有所有典型的山地垂直 带温带干旱区,反映不同海拔,坡度和斜坡的水分和热量的变化。该遗产是在山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演替在干旱区经历全球气 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新疆天山也是在帕米尔-天山高原生物和生态演化的杰出代表。植被垂直分布,北部和南部 的斜坡的显着差异,多样性的植物,都说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生物生态演化。新疆天山也是孑遗物种和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 以及特有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它代表整个过程,其中原暖湿植物已逐渐被现代旱生地中海植物区系取代。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范本模板】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1。
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
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二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问答)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
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
”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问答)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1。
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1重大影响:(问答,选择)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
2020/10/27
•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20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13 •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
• (一)南开版教材 :
•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的各种客观 事物均可构成旅游 资源。
2020/10/27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各种事物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国
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标准)
泰黄 山山 天天 下下 雄奇
华峨 山眉 天天 下下 险秀
2020/10/27
武陵天下妙
青城天下幽
2020/10/27
趣味思考:
泰山 万仙 楼北 侧盘 路之 西的 一块 摩崖 刻石
• 3、经济性原则 • 1)经济贡献。 • 2)竞争影响。 • 3)尽量利用本土
资源。
生态文明特色旅游乡村示范点 景区原住民
2020/10/27
• 对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也按同一 方法计算出权重,根据权重 排序结果, 再以100 分赋予各个因素以分值,就可 得每一项目和每一因子在100分中占据多 少分值。
2020/10/27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权重分配表
2020/10/27
• 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因素的权重后,还 需对每一因素按一定分级给定记分标准 。例如采用模糊数学十分制记分法,记 分标准如下表。对于各个评价单元的模 糊得分,通过专家评分法来求得。
旅游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七版李天元)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活动主要是贸易经商2.据研究,“观光”一词来源于古文“观国之光”,最早出自《易经》3.中国封建时代的水路交通有大运河,陆路交通,秦朝有驰道、直道、新道、五尺道,以及传递官方文书的馆舍机构驿站。
古罗马帝国也修筑了许多宽阔的大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由于交通便利,夏季不少当权者或富有者都会外出旅行,一般都是离开城市前往沿海地区避暑和游览。
4.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旅行活动有:文史考察旅行(如:司马迁)公务旅行(如:张骞通西域)、士人漫游(如李白杜甫)、宗教旅行(如鉴真、法显、玄奘)、航海旅行(郑和下西洋)和科学考察旅行(李时珍、徐霞客)。
欧洲封建时期典型而明显的旅行活动,是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
5.封建时代中外旅行活动,消遣性质或非经济目的旅行活动的参加者一般为统治阶级6.蒸汽动力用于交通工具,铁路运输的出现,对旅游活动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乘坐火车旅行有明显的优点: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大7.托马斯·库克一系列与旅游有关的活动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将多达570人的游行者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送往拉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
这次活动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因此,他本人也就成为旅行社代理业务的创始人。
它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火车组织的团体旅游,它是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
1845年托马斯·库克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尝试从事具有商业性的旅游组团业务代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
同年夏,首次出于商业赢利目的,他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
这次团体旅游是从莱斯特出发途中经过若干地点停留访问,最终目的地是英格兰西部的海港城市利物浦。
并编发了导游手册—《利物浦之行手册》分发给旅游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
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现代包价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资源课件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第四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第四节旅游资源的开发第五节旅游资源的保护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一) 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二) 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三) 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本书定义: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学 者定 义陈钢,1987指一切足以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李天元,1991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保继刚,1992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楚义芳,1992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国家旅游局,1993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罗贝尔·朗加尔,1995旅游资源即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或工艺等资源的旅游遗产,它吸引着旅游者,刺激着他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学 者定 义唐学斌,1982观光资源,系指实际上或可能为观光旅客提供观光的地区及一切事物。
换句话说,凡是可能吸引外地人来此旅游之一切自然、人文景观或劳务及商品,均称为观光资源郭来喜,1984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6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学 者定 义黄辉实,1985旅游资源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张凌云,1988旅游资源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效益的因素和条件孙文昌,1989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尚清,1990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均可称为旅游资源魏小安,1996旅游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初步定义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国家旅游局,1996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第一节旅游资源的概念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 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二) 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三) 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四) 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三、旅游资源的特点按景观属性分类自然风景;人文风景;综合风景按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1、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
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
壶
口最
瀑
雄 壮
布
的 瀑
布
庐山瀑布——最诗意的瀑布
九寨沟五绝之一叠瀑之诺日朗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七色水帘
尼亚加拉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澳 大 利 亚 乌 鲁 鲁 瀑 布
摩 特 诺 玛 瀑 布 , 俄 勒 冈
罗 马 尼 亚 的 独 特 的 瀑 布
4.海洋与海滩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众多的海滩,三 亚、青岛、大连、普陀山、厦门等。
念地
(二)人文旅游资源
定义: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指以社会文 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人文旅 游资源有时也被称作人造(man—made)旅 游资源,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的旅游研究中 更是如此。人文旅游资源的构成比较复杂 ,包括有形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无形的人文 旅游资源两种。此外,在有形的人文旅游 资源中,又可分为历史的人造资源和当代 人有意识兴建的当代人造旅游资源。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
极 光
极光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四)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既可单独作为旅游资源,也 可与特定的地貌、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旅游 资源。
➢广州番禺的长隆野生动物园,就是利用动 植物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成功范例。
➢中国的大熊猫、金丝猴 [中国金丝猴分川金 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和2012年新近 发现的“怒江金丝猴”(暂定名)] ;澳大 利亚的考拉熊、袋鼠;非洲的原始森林等 都是旅游者所喜爱的动植物旅游资源。
➢民俗、民情是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在长期 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形成的特殊风俗习 惯,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1.民族风情:不同的民族大都有其特有的 风俗民情,如宗教仪式、婚丧嫁娶、待客 礼仪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 “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 美的三大丹霞地貌”。
➢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 (新疆)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 (新疆),又称龙城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 (新疆)。
雅丹地貌景观
★小常识:喀斯特地貌景观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 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 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 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连 州 地 下 河
(三)气候风景资源
➢北方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 季,许多地方气候凉快,是南方人避暑胜 地。
➢南方的冬季气候温和、花草树木繁茂、是 北方人避寒的到地方。
➢四大避暑胜地:河北北戴河、河南鸡公山 、浙江莫干山、江西庐山
哈尔滨雾松
青海湖的春天
海南岛阳光
Hale Waihona Puke 泰山日出云山雾海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
极 光
极光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四)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既可单独作为旅游资源,也 可与特定的地貌、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旅游 资源。
➢ 中国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 泽湖、巢湖
➢ 美国和加拿大边境上的五大湖:包括苏必利尔湖 、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其中 密歇根湖属美国,其余4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 苏必利尔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 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五大湖湖水汇 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
➢世界上作为旅游胜地的海滩有西班牙的希 洪海滨浴场、美国的夏威夷岛、意大利的 斯培西亚海滨、法国的尼斯海滨、南斯拉 夫的斯布利特海滨、泰国的宋卡海滩、新 西兰的奥克兰湾等等。
三 亚
5.泉、 天池
➢西安骊山温泉、青岛崂山矿泉、南京的汤 山温泉、杭州虎跑泉。
➢济南的四大泉群:趵突泉、黑虎泉、珍珠 泉、五龙潭。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其中以广西 、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 大的喀斯特区之一。
喀斯特地貌景观 ——兰溪地下长河
肇云桂庆南林七石山星林水岩
2)峡谷
➢是指陡峭的两坡相夹而成的谷地。长江山 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黄河壶口 瀑布的龙门峡、北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新疆天山天池、吉林长白山天池。
6.溶洞
➢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亿万年前大自然 的杰作。气势壮观,洞内钟乳累累,石笋 林立,奇石斗秀,清泉潺潺。
➢桂林溶洞 ➢贵州安顺龙宫风景区 ➢织金洞 ➢连州地下河
➢中国现知最长的溶洞是湖北利川县腾龙洞 ,长约40千米;最深的为贵州水城吴家大 洞。深430米。
织金洞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水文风景资源
1.河流 ➢长江、黄河、黑龙江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千米
。多瑙河为第二大河,西欧第一大河莱茵 河、法国北部大河——塞纳河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 ➢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中国最长的三大河流? ➢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
2.湖泊
➢ 杭州西湖、青海的青海湖、昆明的滇池、
一、旅游资源分类含义及体系 (一)旅游资源分类的含义
旅游资源分类,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共同 特点和存在的差异进行归并,划分出具有 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型)的工作 过程。 (二)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颁发的《旅游资源分 类、调查和评价》(GB/18972-2003)国 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8主类、31亚类、 155种基本类型。
➢ 日本的琵琶湖
从芝加哥约翰·汉考克中心俯瞰密歇根湖
断 桥 残 雪
苏堤春晓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九寨五绝 之一翠海
神奇九寨沟
3.瀑布
➢瀑布大都是山水结合,它飞泻千仞,极其 壮观。
➢中国有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庐山 瀑布
➢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分别是: ➢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 ➢赞比亚的维多利亚瀑布 ➢南美的伊瓜苏瀑布
二、旅游资源分类
➢一)自然旅游资源 定义: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大自然 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地貌风景资源
自
然
水文风景资源
旅
游
资
气候风景资源
源
动、植物资源
1.地貌风景资源
➢1)山地 在地里学上把山岳和丘陵通称为 山,山体包括的整个隆起范围及直接坡积 的外围,通称为山地。如五岳、庐山、黄 山、珠穆朗玛峰等 黄山迎客松
黄果树瀑布——中国最大瀑布
壶
口最
瀑
雄 壮
布
的 瀑
布
庐山瀑布——最诗意的瀑布
九寨沟五绝之一叠瀑之诺日朗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七色水帘
尼亚加拉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澳 大 利 亚 乌 鲁 鲁 瀑 布
摩 特 诺 玛 瀑 布 , 俄 勒 冈
罗 马 尼 亚 的 独 特 的 瀑 布
4.海洋与海滩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众多的海滩,三 亚、青岛、大连、普陀山、厦门等。
丹霞景观——丽水东西岩 丹霞景观——武夷山
★小常识: 雅丹地貌景观
雅丹,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这种地质 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我国新疆地 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 。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 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 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 时间ぃㄒ荒昕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 ,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 气的消息。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 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 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
自 古 华 山 一 条 道
➢广东四大名山:
➢丹霞山、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 “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 美的七大丹霞” 。丹霞山、武夷山、大金 湖、龙虎山、资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 貌、张掖丹霞地貌、赤水丹霞地貌。
泰山
★小常识:丹霞景观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 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 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 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 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景 观特征为“丹崖赤壁,峡谷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