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古代汉语,在语法方面有许多特殊的现象,包括古汉语动词短语的分句结构、句子的排比结构、象声词和拟声词的使用、古文中常用的打油诗、重复和对仗等等。

1.动词短语的分句结构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短语常常采用分句结构。

例如,“枯松老树舍翠苔,小草葱茏辘轳回。

”这个句子中,分词“枯松老树”是由主语“树”和动宾前置的动词“枯松老”两个部分组成的。

2.句子的排比结构古代汉语的排比结构可能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经典的语法现象之一。

排比句是指多个子句以相同的结构排列在一起的句子。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句子的两个子句采用了相同的结构和语法。

3.象声词和拟声词的使用在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象声词和拟声词的使用。

象声词通过模拟声音,表达一定的感情、情节或者是描述某种状态。

例如,“咚咚咚”、“哗哗哗”、“嘶嘶声”等等。

拟声词则取材于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表现出对某种声音的模仿或者描述。

例如,“波涛汹涌”、“飞沙走石”、“轰轰隆隆”等等。

4.古文中常用的打油诗打油诗是指古文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用在某个情景或者剧情的描述上,以增强文字的情感效果。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个诗句常常被用在英雄壮烈牺牲的场合,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悼念之情。

5.重复和对仗在古代汉语的写作中,重复和对仗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重复是指在某个句子或者段落中,多次使用同一词语或者相同的结构以起到加强作用,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例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对仗则是指把句子前后两个小分句的语法结构一致,从而达到视觉对称的效果。

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种对仗可以增强文字的美感和节奏感。

总之,古代汉语具有许多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些现象和方式不但为文学作品的表达增添了魅力,也为人们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风貌提供了一种窗口。

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共51页

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共51页
古汉语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和 句式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三、倒装句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
18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 (余、吾、尔、自、之、是)+动
典型例题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特殊句式 19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 宾语代词前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 “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特殊句式
20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动 典型例题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 项是 答案: A A.吾属今为之虏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析: 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 C项“……者,……也”构成判断; D项“……者也”构成判断。
特殊句式 17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 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 10、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齐 策》)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2、宴婴,齐之喜辞者也。(《宴子使楚》)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 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

文言文复习——文言特殊现象

文言文复习——文言特殊现象

练 习---翻译下面这段话。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 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2.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之)斗厄酒。
五、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它 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 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 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 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 成,经久不变。
• 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安……乎”、“安……哉”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哪里……呢“。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以……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等。
• 5.公子怒,欲鞭之。 • 鞭---名作动,鞭打 • 6.六王毕,四海一。
• 一----数词活用为动词,统一
•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伏:动词活用为名词,伏兵
古今异义
• 汉语中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 词,即古今异义。
• 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 花源记》) •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 2.百川灌河 • 河----古义:黄河的专称 。 • 今义:泛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 道
通 假 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 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 例: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 道多助,失道寡助》 • 畔,通“叛”,背叛。 •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论语十则》 • 说,通“悦”,愉快,高兴。

九年级语文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

九年级语文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

• 3.宾语省略 •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 4.介词省略 •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
“东郡河决,流漂二州,校尉廷世堤防三旬立塞。其以五年为河平元年。卒治河者为著外繇六月。惟延世长於计策,功费约省,用力日寡,朕甚嘉之。其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后二岁,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治 之。杜钦说大将军王凤,以为“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如此,数郡种不得 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於事。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商、延年皆明计算,能商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凤如钦言,白遣焉等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 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后九岁,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镌广之”上从其言,使焉镌之。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於故。是岁,勃海、清河、信都河水湓溢,灌县邑三十一,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史孙禁共行视,图方略。 禁以为“今河溢之害数倍於前决平原时。今可决平原金堤间,开通大河,令入故笃马河。至海五百馀里,水道浚利,又干三郡水地,得美田且二十馀万顷,足以偿所开伤民田庐处,又省吏卒治堤救水,岁三万人以上”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有徒骇、胡苏、鬲津,今见在成平、东光、 鬲界中。自鬲以北至徒骇间,相去二百馀里,今河虽数移徙,不离此域。孙禁所欲开者,在九河南笃马河,失水之迹,处势平夷,旱则淤绝,水则为败,不可许”公卿皆从商言。先是,谷永以为“河,中国之经渎,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今溃溢横流,漂没陵阜,异之大者也。 修政以应之,灾变自除”是时,李寻、解光亦言“阴气盛则水为之长,故一日之间。昼减夜增,江河满溢,所谓水不润下,虽常於卑下之地,犹日月变见於朔望,明天道有因而作也。众庶见王延世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 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跳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而用财力寡”於是遂止不塞。满昌、师丹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哀帝初,平当使领河堤,奏言“九河今皆寘灭,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雍塞之文。河从魏郡以东,北多溢决,水迹 难以分明。四海之众不可诬,宜博求能浚川疏河者”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部刺史、三辅、三河、弘农太守举吏民能者,莫有应书。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古首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汙泽,使 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蹄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为川者,决之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盖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雍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 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今堤防陿者去水 数百步,远者数里。近黎阳南故大金堤,从河西西北行,至西山南头,乃折东,与东山相属。民居金堤东,为庐舍,往十馀岁更起堤,从东山南头直南与故大堤会。又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往十馀岁太守以赋民,民今起庐舍其中,此臣亲所见者也。东郡白马故大堤亦复数 重,民皆居其间。从黎阳北尽魏界,故大堤去河远者数十里,内亦数重,此皆前世所排也。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馀里间,河再西三东,迫 厄如此,不得安息。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难者将曰“若如此,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万数,百姓怨恨”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堕断天地之性。此 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以业所徙之民,遵古圣之法,定山川之位,使神人各处其所,而不相奸。且以大汉方制万里,岂其与水争咫尺之地哉。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上策。若乃多穿漕渠於冀州地, 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难者将曰“河水高於平地,岁增堤防,犹尚决溢,不可以开渠”臣窃按视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口,乃月金堤,高一丈。自是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亭,高四五丈。往六七岁,河水大盛,增丈七尺,坏黎阳南郭门,入至堤 下。水未逾堤二尺所,从堤上北望,河高出民屋,百姓皆走上山。水留十三日,堤溃,吏民塞之。臣循堤上,行视水势,南七十馀里,至淇口,水适至堤半,计出地上五尺所。今可从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初元中,遮害亭下河去堤足数十步,至今四十馀岁,适至堤足。由是言之, 其地坚矣。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以卜之,其水门但用木与土耳,今据坚地作石堤,势必完安。冀州渠首尽当卬此水门。治渠非穿地也,但为东方一堤,北行三百馀里,入漳水中,其西因山足高地,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旱则开东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 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民常罢於救水,半失作业。水行地上,凑润上彻,民则病湿气,木皆立枯,卤不生谷。决溢有败,为鱼鳖食:此三害也。若有渠溉,则盐卤下湿,填淤加肥。故种禾麦,更为粳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转漕舟船之便:此三利也。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 薪石之费岁数千万,足以通渠成水门。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民田适治,河堤亦成,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此最下策也。王莽时,征能治河者以百数,其大略异者,长水校尉平陵关并言“河决 率常於平原、东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恶。闻禹治河时,本空此地,以为水猥,盛则放溢,少稍自索,虽时易处,犹不能离此。上古难识,近察秦、汉以来,河决曹、卫之域,其南北不过百八十里者,可空此地,勿以为官亭民室而已”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 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今西方诸郡,以至京师东行,民皆引河、渭山川水溉田。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雨多水暴至,则溢决。而国家数堤塞之,稍益高於平地,犹筑垣而居水也。可各顺从其性,毋复灌溉,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 之害矣”御史临淮韩牧以为“可略於《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宜有益”大司空掾王横言“河入勃海,勃海地高於韩牧所欲穿处。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渐矣。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周谱》云定王五,年 河徙,则今所行非禹之所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其都,决处遂大,不可复补。宜却徙完平处,更开空,使缘西山足乘高地而东北入海,乃无水灾”沛郡桓谭为司空掾,典其议,为甄丰言“凡此数者,必有一是。宜详考验,皆可豫见,计定然后举事,费不过数亿万,亦可以事诸浮食无产 业民。空居与行役,同当衣食。衣食县官,而为之作,乃两便,可以上继禹功,下除民疾”王莽时,但崇空语,无施行者。赞曰:古人有言“微禹之功,吾其鱼乎”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四渎,而河为宗。孔子曰“多闻而志之,知之次也”国之利害,故备论其事。[标签:标题]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201912)

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201912)
•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 尉《陈涉世家》
• 3.宾语省略 •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 4.介词省略 •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2.借助于“乃”、“是”、“为”、“则”、 “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二、省略句
• 概念: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 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 1.主语省略 •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
章《捕蛇者说》 •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 2.谓语省略
•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曹刿论战》
古代汉语中常见 几种语法现象举

一、判断句
• 概念: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 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借用“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 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要机遇对句子意 思的理解)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哪些?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哪些?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哪些?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使用的语言形式,其语法体系有以下特点:
- 文字表现形式:古代汉语以篆书和隶书为主要书写形式,篆书含有多个繁琐的句读符号,语言格式较为严谨,而隶书用笔划较为简洁,语法稍有宽松。

- 词序:古代汉语词序较为灵活,不像现代汉语那样依赖于固定的词序。

语言发展早期,以时间-地点-主语-谓语-宾语-方式为基本的语序,但在进一步演变中出现了各种排列方式,追求韵律和平衡的语言表达。

- 现象动词:古代汉语常采用现象动词来表达情境或场景。

比如,“矧(shěn)”、“则(zé)”、“夫(fú)”、“又(yòu)”等词语起到了引导作用,帮助表达语言的流畅性。

- 主谓宾:在古代汉语中,主语与谓语之间常有兼语或者附加语成分作为补充。

主谓宾的语法结构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固定,容易出现换位。

另外,在宾语与谓语之间常有修饰语作为限定。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语法特点主要为词序灵活、现象动词、主谓宾结构不固定等。

这些语言特点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古汉语特别句式及例句一、判断句形式及例句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一定或有所否认的句子。

能够分为两个系列:" 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 者,也 " 系列: "者,也 " 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②战无不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③栗者,民之所种。

(者, )④虢,虞之表也。

(,也 )⑤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 )⑥刘备天下枭雄。

()文言判断句,又常用 " 乃" 、" 为" 、" 即"、"则"、"是" 、"非" 来表示,组成又一个系列。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⑤审谛之,顿非前物。

二、被动句的形式及例句1、“于”字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吾不可以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为”字句:①身故人手,为天下笑。

“为所”式: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见”字句: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于”式: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形式及例句。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 (是蛇 )黑质而白章; (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 (蛇 )以啮人, (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 ]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鼓 )而 (气 )衰,。

[ 省谓语、主语 ]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吾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 ②行一不义 (事 ),杀一无罪 (人 ),而得天下,不为也。

[ 中心词的省略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①(赵括 )尝与其父言兵事, (赵 )奢不可以难 (之 ),然不谓 (之 )善。

九年级语文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

九年级语文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

ɡhuā比喻所写的文章非常优美。 【不刊之论】bùkānzhīlùn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如肺的某一部分被结核菌
破坏,毕不了业。miɑn撑场面。【避孕】bì∥yùn动通过工具(避孕套、阴道隔膜、子宫环等)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 脚心逐渐变成扁平的脚,
【残忍】cánrěn形狠读:手段凶狠~。【财势】cáishì名钱财和权势:依仗~, 【不善】bùshàn①形不好:处理~|来意~。【编列】biānliè动①编排
•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 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要机遇对句子意 思的理解)
•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 说》
•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 书说》
hánɡōnɡzhéɡuì科举时代比喻考取进士。【抄手】2chāoshǒu〈方〉名馄饨。日子:良~美景|诞~。【裁编】cái∥biān动裁减编制:~定岗。
间的距离; 吃细菌、水藻等。那; 【成婚】chénɡhūn动结婚。互不冲突。 从人和动物的血管采取血液。 多指不正当的打算或计谋不敢公开说出来。
堵住耳朵,【不落窠臼】bùluòkējiù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变温动物】biànwēndònɡwù没有固定体温的动物,【裁酌】cáizhuó动斟酌决定:
放在谓语前。
• (1)投以骨《狼》 •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练习
•1 •2 •3 •4 •5 •6 •7 •8
衣物不易走样。【稨】biǎn见82页〖扁豆〗(稨豆)。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察觉】chájué动发觉; shi)。 【遍】(徧)biàn①动普遍;
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较小,【伯婆】bàpó〈方〉名①伯祖母。指土地、房屋及附着于土地、房屋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如树木、水暖设备等)。③类别:性~ |职~|派~|级~。⑦控制;落叶乔木,看谁做得又快又好。zi)名妓女(多用作骂人的话)。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残缺】cánquē动缺少一部分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

《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文言文的特殊词类有哪些

文言文的特殊词类有哪些

文言文的特殊词类有哪些1. 古文的特殊句式都有那些“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本”等词构成,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是”,[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用“为……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悉”。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者”.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疑问代词作宾语,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为”.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则”.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为所”表示被动。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 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 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 四、省略句 •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 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文言文中语言表 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 翻译这种句子时,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补”——补出省 略的成分。 • 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省略主语 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 相如列传》“伐齐”前面省略主语“廉颇” • 特别提醒:有时省略的主语不是同一对象,翻译这类句子 时,要注意把省略的不同主语都补出来,表意才不至于混 乱。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
• 2、“……,……也”表判断 • 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译:和氏璧,是天下人一起传 颂的宝贝。(和氏璧,是天下人公认的宝 贝) •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他的实际/真相)汉 贼也。《赤壁之战》译:曹操虽然自称汉 朝的丞相,其实骨子里却是一个想要夺取汉 家天下的贼。
•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 ——君子的本性不是不同于一般人,只是善于利用外 物罢了。 • 3、……者,……。 •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 “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句式 比少。如: • 1.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 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 父。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1. 古文语法一些关于古文的语法知识,像什么定语后置呀,判断句呀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被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冯(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 至。《战国策·燕策一》 指使:用手指。 2.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华佗传》 书呼:用书信召唤。 3.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 汉法:依照汉代法律。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舟:用乘船的方式
(二)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三)表示对人的态度。这种用法,其实 就是把动词宾语所指之人,当作这个用作 状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例 如: 1.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鸿门宴》 兄事之: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 客待之:像对待贵客一样招待他。
(四)表示比喻。这种用法还留存在现代汉语的一些 成语和固定词汇中,例如“风起云涌”、“星罗棋 布”、“蜂涌而出”、“席卷”等等。例如: 1.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斗、蛇:像北斗、蛇一样 2.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蚕食:像蚕吃食物一样(逐渐达到目)。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过秦论》 席、包、囊:像用(席、包、囊)包裹起来一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 影:像影子一样 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通过谓语动词具 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在现代 早已被“使(令、让、叫)……”这类递系结构 (又称兼语式)所替代。但在古代汉语中,递系 结构比较少见,动宾结构的使动用法则很多。因 此,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概括而言,就是用动 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今天递系结构的内容。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其基本意义是使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Βιβλιοθήκη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之:使他们安居乐业。
2.大王必欲急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臣着急。
3.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荣:使你荣耀。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种树郭橐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名事物。例如: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大同》 亲其亲:把(自己的)亲人看作是亲人。 子其子:把(自己的)子女看作是子女。 2.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客我:把我当作客人看待。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 侣鱼虾:把鱼虾当作伴侣。友麋鹿:把麋鹿当作朋友。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师:以……为师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鉴:以…为镜子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主语通过谓 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觉得、 感觉、视为等)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表现的是个人的主观看法,客观事 实则不一定如此,这正是与使动用法 的根本区别。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 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 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基本意思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
驼传》 硕茂之:使它们(指果树)长得高大茂盛。
5.始速祸焉 《六国论》
使…加速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兴旺、灭亡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使动的情况相对较少,其
基本意义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 记·项羽本纪》) 王我:让我当他们的君王。 2.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 肉骨:使枯骨长出肉来,即使死者复生。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 称王。 4.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序:使… 有秩序。
此项要求侧重于理解古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 和句式。概括而言,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 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都属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 用现象;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 特殊语序问题;判断句和被动句则反映出古今汉 语不同的句式特点。显然,对于大纲明确指明的 这些语法现象和句式,我们不仅应从理论上了解, 还应运用于对具体课文的理解之中。历年试卷中 的词语解释题和翻译题,这些问题都是重点考核 内容。然而在复习考试大纲的各部分中,都缺少 对这些典型问题的总结和概括,为帮助大家掌握 有关知识,下面分别作些扼要的介绍。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 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 不同,用作使动的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 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基本意义是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 为,可分为及物动词使动和及物动词使动两类。在古 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常见,例如: 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来:使之(指远人)来归降。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 止:使…停止。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从:使…从。 4.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走:使(之)逃跑。 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舞:使(蛟龙)舞;泣:使(嫠妇)泣
三、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通常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 状语,一般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比较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普通名 词也可以当作副词使用,充当句中动词性 结构的状语成分,这是古今汉语的不同之 处。一般名词用作状语,可表示多种意义, 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这主要 可分为四类:
(一)表示工具或依据。例如:
具有了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小鲁:觉得鲁国变小了。小天下:觉得天下变小了。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秋水》 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见闻不广博。 轻伯夷之义:认为伯夷的节义不崇高。 3.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史记·李将军列传》 怪之:觉得奇怪。 4.于身也,则耻师焉。《马伶传》耻:以…为耻辱。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以…为老 幼:以…为幼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庄子.秋水》)
东行:向东去;东面:脸朝东。
2.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谏逐客书》
西向:向西来。
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庙礼之:在宗庙里隆重地接待他们。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
《过秦论》
内:在国内。外:在国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