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无心出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 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 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 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 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 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 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 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 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峦连着山峦,幽谷连着幽谷,好象是一起奔赴 荆门。这里有个地方至今遗存着昭君生长的乡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昭君一离开宫室便走向北方遥远的沙漠,与匈奴结亲, 谁知她一去不返身死异域,只留下了一座长满青草的孤 坟,面对着大漠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一是眼界开阔,笔力雄健 • 二是隐含感叹自身流离漂泊命运的意味。
– 昭君空有国色不能得到君王赏识,在文人的眼 中,有了某种象征的意义。 – 杜甫选择昭君作为感慨身世的题材,除了经历 相近之外,也有这方面的影响。
文本分析
– 首句立意突兀奇崛 – 颈联用动静、生死的巨大反差表现出去 国之恨,留葬异乡之哀怨 – 颔联对仗惊警,倍增伤感气氛 – 末句含蕴深刻,回味无穷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 战争不断
甫 安史之乱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匡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 •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 “闭月”,是讲貂婵的故事。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 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zhù luó)村。天生丽质。春秋战国时期,吴 ••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子杨玉环被选进宫 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 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 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 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 来。杨玉环进宫后,常思念家乡。一天,她到 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 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 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 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 ……想 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 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 “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 忧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 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 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 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 拜月,为主人祈祷,愿为主人分忧。碰巧王允也来花 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 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 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 园散心,见到貂婵之举甚为感动,从此便和貂婵以父 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 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 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 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 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 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 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 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最终董卓被杀。传 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 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 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 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 说貂婵当时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 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 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 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景象正好被王允瞧见。王 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 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 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从此,昭君就得 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 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 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就是‘羞花’称号的由 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传说吴被灭后,与 了‘落雁’的代称。 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到云彩后面去 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来。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 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 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 【小结】显而易见,这两句与 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 上两句前后呼应,相互衔接。 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 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 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 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 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 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 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 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 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 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注:据《史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困于 会稽,派大夫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嚭,送宝器,美女 (西施在其中)到吴国求和,从此越王勾践获得了休养 生息的机会,其后终于灭掉了吴国。
1、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 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 合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 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才孕育出昭 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 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 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 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 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 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 岸,是较为和谐的。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一去 生 离 汉 宫

1对比
独留

2对比
紫台 连 朔漠
无边无际的北方大漠
青冢 向 黄昏
昏黄时分的天幕。
富丽繁华 3对比 荒凉冷落
死 葬 异 域
4对比
孤独的一座青冢
2、简要分析颈联的涵义。
“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 帝的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使 王昭君等人的命运完全由画工们 决定,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 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 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 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生 长的父母之邦。
• 貌美 正直 坚强 心与祖国同在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行为怨恨
根 本 原 因 :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 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 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 贬为华州司功。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 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 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两首诗都针对“红颜祸水”这一传 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反案,但立 意有深浅之别。请作简要分析
崔道融的诗同情西施,为西施个人鸣 不平,立意较浅。
罗隐的诗写出了“家国兴亡自有时” 的自然规律,立意较深。
两首诗的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时,所用的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两 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
崔诗“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 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 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 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 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刘诗“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景抒情、比喻 对比、反问
• 昭君故里即是今天的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 宝坪村,原名烟墩坪, 又名王家湾。它面临 香溪水,背靠纱帽山, 群峰林立,崖壑含翠, 橘林丰茂,山明水秀, 极富诗情画意。村内 有楠木井、娘娘井、 梳妆台、望月楼等遗 迹.
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
想当年皇上只从画图中粗心地辨认她的美丽姿容,致使 她含恨终生,死后仍思念故土,成为一缕身披环佩、月 夜归来的游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而今她用的琵琶仍旧弹奏着胡曲,千百年来,它分明在 诉说着她不的人物形象? 2.昭君在怨恨什么?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 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 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永远 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这两句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 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文本分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亮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 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 因没有实现梦想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学以致用: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 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3.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 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 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 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 (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人物形象
•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自恃美貌、高标自持, 不肯贿赂画工,而远嫁塞外,终其一生都 在思念故土,最终身死异国而只能魂归故 里的奇女子王昭君的形象。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 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 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 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 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秋兴(xì ng) 砧石( zhēn) 朔漠(shuò) 省识(xǐng) 渚 (zhǔ)
凋伤(diāo) 万壑(hè) 青冢(zhǒng) 环珮(pèi ) 霜鬓( bì n )
导入新课: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 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 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 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 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 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 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思考: 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3、分析颔联中“自”“空”的表达效
1.诸葛亮 2.诗人在诗中歌颂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和丰功伟绩,惋惜他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3.阶前的草独自呈现一片碧绿,隔叶的 黄鹂徒然地叫得好听。映阶碧草、黄鹂 隔叶,本来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 而一用“自”“空”所含之情大有转折, 写出了武侯祠冷清荒凉的特点。
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 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 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 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 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 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 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 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 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 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 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 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 写什么? 写景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 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 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 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
(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
(2)感伤兴衰
(3)劝勉警戒等等
拓展延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诗言志”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
“香草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昭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 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 悲也 —王嗣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