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战后派文学之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论文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年级:12级 专业(班级):日语 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成绩: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日语语言文化讲座 学 分:2分 论文名称:简述日本战后派文学之影响

----------------------------------------------------------------------------------------------------装

-----------------订

----------------

线------------------------------------------------------------------------------------ 警 示

简述日本战后派文学之影响

关键词:日本战后文学、战后派作家

1946-1950年间,在日本陆续出现了一批新人作家,他们战前大多默默无闻,战后突然成为“战后文学”的主流。代表作家有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中村真一郎、福永武彦、加藤周一、武田泰淳、埴谷雄高、大冈升平、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等。从总体特征来看,这批作家的经历、禀赋、思想基础各不相同,共同之处仅在于共有的舞台背景——战后的败军、俘虏、监狱、废墟、殖民地、饥饿等种种物象。这些涉及世人生死存亡、心理情感以及伦理道德的物象,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他们得以通过描述特殊体验来表达普世的人类观念,给刚刚打破了沉闷凝重的战后初期日本文坛带去了一缕清风。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过《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日本纳入了其远东战略体制圈内,日本政治、社会转向反动。加上战后废墟时代不知不觉成为过去,人们又重新返回到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战后派文学在短短五年内便从兴起走向了消亡。然而,这一股文学思潮反映了日本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状况,探究其产生的影响,对于了解战后的日本社会和文学,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文学、精神、历史三个层面对战后派文学的影响进行简述。

(一)文学层面

在战时体制下,日本作家或出于自愿或出于被迫,几乎都有支持、配合、协助军国主义的行为。桥川文三指出:当时的日本“无疑是法西斯和战争的年代,就整体而言,是日本文学史上空前的荒废时期。文学已成为遂行战争的宣传工具,全体文学家的生活都被纳入由国家权力掌控的统一机构之中。拒绝将意味着写作被禁止或遭到预防拘禁,而这一结果会立即导致个人生活无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独立已不复存在,而那些非文学的追随国策的作品以及配合宪兵和特务政治的言论则大行其道”。1①日本文学日益凋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有那些“非文学”,即称不上文学的文学了。

战后派文学的诞生,无疑重振了日本文坛。这一批作家新秀,既不赞同传统“私小说”的写作方法,也反对中野重治等无产阶级作家的“政治优先论”,试图确立现代的自我意识。“他们一扫自然主义以来方法意识乏善可陈的局面,勇于尝试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表现技法并巧妙地贯通融会日本的审美感觉,在用字构句、修辞和艺术构思上打破传统,脱离常识。他们不再是必然地在作品上还原现实世界的秩序和逻辑,在行文走笔中更多地遵从人物飘忽不定的思绪流动,透过对文学方法的精巧驾驭来实现对错综复杂的精神世界的阐发与架构,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态度和思维理念,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新的可能性”。②

例如,在野间宏的作品《阴暗的图画》中,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描写,也有现代主义的心理追求、内心世界和意识流描写,这种勃鲁盖尔式的画像般的文体得到了宫本百合子的赞许。他“不满于传统的写实主义方法,倡导整体小说,主张从整体结构

①胡连成《昭和史的证言——战时体制下的日本文学》197

②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下)》539

③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下)》539

④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51

把握作品的气脉”。③中村真一郎“试图开发人的精神世界,试图用现代西方意识流手法来改造、取代日本传统的私小说。通过作家主体的构思力、想象力来创作作品”。④他的这种大胆的追求和创作手法对日本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代表了战后文学现代主义的发展趋势。大冈升平“用西方文学创作手法指导创作,成功地把西方文学移植到日本文学创作中,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思想上追求人道、人性、自我”。⑤岛尾敏雄“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作者的内心感受,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人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他的文学创作手法给私小说提出了新的课题”。2①安部公房的短篇小说《墙-S·卡尔玛尔的犯罪》“大胆借鉴西文现代主义的象征表现形式,运用离奇的情节设置,深刻地揭露了现代人的疏离与孤独困境,开创了有别于传统日本文学的充满新奇色彩的新路线”。②

战后派作家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文学主张,兼具方法、内容两方面的革新热情,将所谓的“文学的革命”和“革命的文学”体现在独自的创作中。此外,他们还将目光扩大到了人类世界、思想、革命乃至上帝等诸多领域,使写作题材更加广泛,在日本文学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精神层面

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国家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难以愈合的伤痛,维持了近十年的战争体制和政治秩序的一朝崩溃也使得许多日本人瞬时在社会生活和心理意识上失去了重心和方向,思想和精神上产生了极大的混乱与虚脱。因此,“战后初期,日本民众虽然饥肠辘辘,但是对文学作品的需求却异常强烈,人们经常排长队在书店和杂志社前购买书籍和杂志,甚至有的人用‘黑市’的大米换杂志”。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日本文学家给予人类的精神领域以极大的关注,写出了许多反映战后初期人们的内心世界的作品。

例如安部公房在《沙丘中的女人》一文中,将现实中的矛盾荒诞化,暗示了人与

“人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恶化以及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与沙搏斗,寓意人在混乱的社会中孤独、迷惘,寻求寄托的彼岸”。④椎名麟三“相继创作了《在浊流》、《深屋正治的手记》和长篇小说《永远的序章》,在爱、自由、幸福和革命的主题下,深度透视和挖掘了战后精神的虚无与倦怠的现实”。⑤三岛由纪夫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反对传统道德、秩序、价值束缚的倾向,反映了战后变动时期人们的深层社会心理,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和死亡的情感体验和深邃思考”。⑥

此外,在战争中受到痛苦和苦难、参加左翼运动受到迫害、因“转向”而感到内疚等经历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普通大众的内心世界,也同样地影响了战后派的作家。例如,野间宏在《阴暗的图画》中“试图表现革命进步活动与个人自我追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知识分子在法西斯的黑暗统治下的迷惘、苦恼,在黑暗中寻求保存自我、完善自我的道路”。⑦

在日本战败这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战后派作家写出了许多反映出在废墟上人们失落、绝望与希望的矛盾心理的文学作品,为当时受到极大冲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带

①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66

②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下)》552

③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20

④曹志明《日本战后文学史》69

⑤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下)》543

⑥张龙妹、曲莉《日本文学(下)》5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