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探索乐园》教案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探索乐园植树问题教学建议冀教版
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植树问题》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系。
教学建议:◆一侧植树1、师生谈话,教师提出例1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种树。
启发学生说出三种植树的方式。
2、提出问题(1)并出示示意图,教师介绍:每隔5米种一棵,也叫每两棵树间隔5米。
一共有几个5米,就说间隔数是几。
然后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先让学生数一数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得出结论:一端不种,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接着列出算式:40÷5=8(棵)3、提出问题(2),在问题(1)示意图的左端增加1棵树,让学生说一说:两端都植树,植树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解答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4、提出题(3),在问题(2)的示意图上去掉两端的树,其他活动同问题(2)。
5、讨论:上面三种植树方式,种树棵数和间隔数各有什么关系?怎样解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总结出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
◆两侧植树 1、提出例2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再让学生在例2计算的基础上写出算式:16×2=32(棵)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交流时,说一说植树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答案: 52÷4-1=12(棵) 第2题,植树问题的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根据“两端都摆”和“摆了9盆”可以求出什么(间隔数),再白己解答。
答案: 16÷(9-1)=2(米) 第3题,启发学生根据示意图想一想7根电线杆之间有几个30米,再解答。
答案: 30×(7-1)=180(米) 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解答。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9_冀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9_冀教版(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课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请你们猜一猜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
瞧,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师:老师看到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
谁知道,老师看到的这个“4”指的是什么?(4个“空”,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叫做“间隔”)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师:那么,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树与树间有间隔、电线杆之间有间隔、小草之间有间隔…..)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老师播放课件。
师:与间隔有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们愿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课件出示:为了绿化乡村,袁果庄准备在全长4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栽)。
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题目意思;(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4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
)师:还有补充吗?生:小路一边。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师:我们先来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师:到底是几棵呢?需要验证一下,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在黑板上来“种一种”吗?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生:20÷5=4 4+1=5(棵)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那两个5的意思一样吗?师:当在小路两边都植树呢/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并完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植树问题|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木性质,了解树的功能。
2.学会初步运用倍数和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3.能够在探究中体会“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树木性质,了解树的功能。
2.运用倍数和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5分钟)
•让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兔子问题,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2. 问题探究(25分钟)
•抛出问题:小明在植树的时候,每个月植树4棵,如果小明这个月植树12棵,那他之前植树了几个月?
•让学生先仔细阅读问题,思考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确定植树数量的变化量,通过除法来计算总共植树的月份数。
•让学生自己尝试做出问题,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结果。
3. 相关知识的讲解(1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树木的生长过程,从树苗到成树。
•介绍树木的功用,如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
•带领学生认识植树的目的,号召大家共同保护环境。
4. 拓展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自主完成拓展练习,加深对乘除法的熟练应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过程,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四、教学反思
此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探究,将阻力降至最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讲解树木生长过程、功用、环保的内容时,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年级数学上册九探索乐园教案4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有序的数法数出给定图形的个数。
2.经历探索活动,了解线段总数量与基本线段数的关系,掌握数图形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
重点:熟练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难点:数图形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导—课堂起点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小明邀请了他的3个好朋友一块开生日聚会,他们每2个人要握一次手,你们能帮小明算出他们4个人一共要握几次手吗?考虑2分钟,学生可能会说出6次。
师:那么如果有12个人,你们还用刚才的方法吗?这样会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简单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数图形,找规律(板书)。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图形中的知识,同学们要动脑筋,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并且能应用总结出的规律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2 导学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图形中的知识,同学们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并应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思—自读深思自主探索仔细观察完成表格三、议—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1、线段上点数与基本线段数有什么关系?2、说一说你是怎么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3、通过计算,观察每个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线段总数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展—激情展示1、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收获给大家分享一下?生1:线段上点数比基本线段数多1.生2:求线段的总数,我是数出来的,以图2为例,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所以一共有3+2+1=6条。
师:在数的过程当中要注意什么呢?(要有规律,不要重复,不要遗漏)生3:我也是数的,但与他数的不一样,基本线段有AB、BC、CD三条,两条基本合起来有AC、BD两条,三条基本线段合起来有AD一条,所以一共有3+2+1=6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探索乐园》(探索规律)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探索乐园》(探索规律)教学建议冀教版《探索规律》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数线段1、出示标有A、B、C、D四个点的线段,先复习一下如何用字母表示线段,然后提出活动(1)的要求,给学生独立数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的时间。
2、交流学生数线段的方法和结果,对按规律数线段的同学给予表扬。
教师随学生交流在线段上面线表示出数线段的顺序,最后写出计算线段条数的算式:3+2+1=6(条)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线段图,说一说每个图上有几个用字母表示的点,然后提出活动(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
4、交流学生填的结果。
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线段的条数是怎样用算式表示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只要能写出算式,用语言描述出规律就可以,不总结关系式。
5、提出活动(3)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自己数角,并填表。
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然后提出第(2)个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角的个数和射线的条数之间的规律。
只要学生能说明白意思就可以。
第2题,数三角形的方法与数线段、数角相同,由学生自己完成,再交流。
答案:3个、6个、10个、15个第3题,数大长方形中的小长方形,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小长方形都可以组成大长方形,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要给予指导。
答案:3个、9个、18个第4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答案:6个。
最新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乐园》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探索乐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情景辨认出在一条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两种基本情况,80%的同学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70%的同学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动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沟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基本情况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70%的同学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那你会不会排队呢?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
(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排队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队伍排得不错。
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现在有3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这三个同学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了这样子的,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什么?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五个同学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
数一数,你表示的是几个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队伍长几米。
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二、揭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1、例1: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
植树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若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1苗呢?(1)一头不种,另一头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议一议: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种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
)(2)两头都种树,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乐园》教案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两端不种、只种一端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通过动手画、动手摆、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从中渗透数形结合、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出示课件图片)看老师带来的这组图片。
生:雾霾,生:沙尘暴。
师: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怎么解决这样的天气?师:同学们看,这一排排的树多么漂亮,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同学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量。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50米的小路上植树,需要同学么帮着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课件出示设计要求)小组合作: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师:在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在一条长50米的小路上,一侧,每隔5米种一棵树。
(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大多数小组已经完成了,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小组汇报)师板书。
①两端都种②只种一端③两端不种④封闭的路过渡语:由于植树的具体情况不同,植树的棵数肯定也不相同。
小小的植树问题,却也蕴藏着这么的数学知识,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有趣的植树问题吧!(二)师:现在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一下两端都种生1:我们小组通过画图发现种了10棵树。
在一条长50米的路上,开始先种一棵,然后隔5米种第二棵,再隔5米种第三棵。
再隔5米种第五棵。
生2:我们小组通过计算也种了10棵树。
冀教版数学教案(四上) 探索乐园
第9单元探索乐园第1课时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例1、例2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数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利用模型思想求出植树的棵数。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方法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不足之处] 把学生估计得过高,我以为只要学生弄懂了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解决植树问题就应该很简单了,但事实出乎我的预料,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了全长和间距不会求间隔数,我以为这是学生早已经学过的而且是经常用到的,所以没特别的复习,导致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从下手。
[再教设计] 注重实践体验。
教学中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
第2课时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例3及练一练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算的过程,获得探索的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有规律地数线段条数,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9单元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中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用“植树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解答简单问题。
2、探索并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类似的数图形的问题。
3、在借助直观图探索植树问题和数线段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白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和推理能力。
4、了解分析植树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总结、归纳解题规律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册教材“探索乐园”安排两个主题内容:一是植树问题,探索并总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二是数图形问题,探索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总结数线段的方法和规律。
结合这两个主题内容,还设计了一些用类似方法解答的其他问题。
本单元的两个主题内容,从表面上看,一个是数与代数中的典型问题,一个是几何与图形问题,但是,从直观图示看,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线段上的点就相当植数问题中两端都种树的情况,线段上相邻两个字母组成的线段就相当于植树问题中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具体内容编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94页、95页),植树问题。
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l,以学生熟悉的教学楼为背景,用文字和教师的话给出了问题情境:学校计划在长是40米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接着用丫丫的话“植树可有不同的方法呀”引出三个问题,也就是植树的三种情况。
问题(1):一头不种,另一头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教材给出“每隔5米植一棵树”的示意图,“说一说”提出: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亮亮回答:种树的棵数等于间隔数,并给出了算式:40÷5=8(棵)。
问题(2):两头都种,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教材同样给出了植树示意图,并特别显示比问题(1)多种1棵。
四年级数学上册九探索乐园教案5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利用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数学思维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归纳出植树问题中三种植树类型中的棵数、间隔数、间距、总长之间的规律,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难点:引导、帮助学生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我们先来猜个字谜,看谁的思维更敏捷,谜面是“又到村中”。
(树)同学们看,我们学校四周种了很多树,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植树,这里面还包含着十分有趣的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讲授】合作探究一)基本关系出示课件: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小路一侧种一排玉兰树,每隔5米种一棵,有几种栽法?各栽几棵?这里的40米是这条小路的什么?(板书:总长)那这个5米呢(每两棵数之间的距离),简称为间距(板书:间距)。
那你们知道这条40米长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树可以分成几段来栽呢?(8段)怎样列算式?(40÷5=8)好,在植树问题中,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一个间隔。
也就是每两棵树之间或树与端点之间的空隙叫做间隔。
那这条小路可以分成几个间隔?(8个)我们把间隔的数量叫做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通过这么简单的一个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吗?那就是:(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那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说出另外的两个吗?总长÷间隔数=间距间距×间隔数=总长师:同学们举一反三的本领真让老师佩服。
四年级数学上册九探索乐园教案2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交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只种一头”“两头都种”和“两头都不种”的“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规律,使抽象的树与间隔的对应关系具体化,使学生经历棵树与间隔在不同情况下的数量关系模型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能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谜语引入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
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师: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有根只手指?几个空?生:5根手指,4个空。
(设计意图:从学生真是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以“手”为载体,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介绍间隔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叫做“间隔”。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你们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如窗户护栏间隔,暖气片间隔,植树间隔,路灯间隔。
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图片,同学们找一找哪里有间隔?有几个间隔?【讲授】二、新课研究1、出示例题招聘启事为了美化校园,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
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新华小学 2015年1月2、同学们尝试计算并设计3、学生汇报只中一头, 45÷5=8(棵)结论:棵数=间隔数两头都种, 45÷5=8(棵)8+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两头都不种, 45÷5=8(棵)8-1=7(棵)结论:棵数=间隔数4、总结师:假如你被选上当咱们学校的绿化设计师,你怎样和校长汇报呢?生总结:只中一头,棵数=间隔数,需要8棵树苗。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一、课前小游戏:“秘境寻宝”1.教师做自我介绍。
谈话引出“秘境寻宝”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把宝物藏起来,请一名同学寻宝,其他同学拍手提示:寻宝的同学离宝物越近,拍手声越大,寻宝的同学离宝物越远,拍手声越小。
2.学生找到宝物后打开:一个笑脸。
教师谈话,鼓励学生,进入课堂。
师:“这是一个笑脸,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也是送给大家的一个礼物,希望我们今天能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40分钟。
”注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再正式开始游戏。
【设计意图:“秘境寻宝”游戏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导入】二、教学“间隔”1.教学“间隔”的含义。
教师谈话,以张开的五指的“空隙”教学“间隔”。
2. 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请学生举几个生活中的“间隔”的例子。
(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3. 了解“间隔数”。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找到的生活中的“间隔”的例子。
(1)公园里的小路一侧有一些树,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5棵)(2)美术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要去参加活动,他们之间的间隔数是几?有几名同学要去参加活动?(9名)4. 引入课题教师谈话引入“植树问题”。
【讲授】一、构建模型1. 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师提出例1的植树问题:“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
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2. 了解“间隔数”的计算方法,讨论种树方案。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探索乐园》教案
探索乐园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图形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发现图形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发现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探索活动的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两块小黑板画出探索活动的两组图。
教学方案:通用教案个性化教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谈话引入教师谈话引入“探索乐园”的学习。
师: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的内部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特别是一些数学现象和知识中蕴含的规律更是奇妙无穷。
今天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探索乐园”,寻找图形中隐含的规律,感受探索的快乐吧!二、探索活动Ⅰ1.探索图形排列规律。
先出示上面三个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找出其中小正方形的排列规律。
师:现在从大家熟悉的用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开始今天的探索活动(出示书中第一个例子的前三个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看看图中正方形有什么规律。
给学生一定观察、思考时间。
2.交流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找出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规律:(1)图形直的两条边上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3;即逐次增加1个。
(2)三个图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1+2+3;即第几个图形,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从1到几的数的和。
(3)三个图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3、6;从第二个图开始,小正方形依次增加个数是:2、3……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说:●看图形的两条直边,小正方形的个数相等,并且是1、2、3,依次增加1个。
●第一个图中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就是1+2个小正方形;第三个图形有6个小正方形,就是1+2+3个小正方形。
第几个图形,就从1加到几。
●第一个图中有一个小正方形,第二个图中有3个小正方形。
第一、二两个图中小正方形的差是2;第二、三个图中小正方形的差是3……。
即:从第二个图中开始依次增加2、3……3.选择图形填空。
指名说一说选哪个图形,为什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提法的机会。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这么多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探索乐园-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探索乐园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乐园”章节,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应用,通过设置丰富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认识多边形、角的分类、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多边形,理解角的分类,掌握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多边形特征的抽象理解:学生对多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抽象理解能力。
2. 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在具体问题中应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挂图、模型等。
学具: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多边形,引起学生兴趣。
2. 新授:介绍多边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多边形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3. 探究活动:分发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折叠、剪裁等方法,探索多边形的性质。
4.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不同多边形,让学生快速识别,并进行角的分类和面积估算练习。
5. 实际应用:设置生活情境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课程内容,清晰展示多边形的概念、角的分类、面积计算公式等关键知识点。
同时,辅以图表和示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多边形和面积计算的基础知识。
2. 选做题:设计一份关于多边形主题的手抄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上课程进度。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例1:公园的一条路长42米,从一端开始,每隔7米摆一张石凳,共要摆多少张石凳?如果在相邻的两张石凳之间摆3盆菊花,共要摆菊花多少盆?解析:此题考察了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两头都放花盆,相当于两头都种树,用总长度÷间隔的长度+1=盆数,即42÷7+1=7(张)。
在两张石凳之间摆菊花,相当于在间隔间摆花,间隔数=盆数-1,即7-1=6(个),菊花的盆数3×6=18(盆)答案:石凳:42÷7+1=7(张),菊花:3×(7-1)=18(盆)例2: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图1 图2 图3 图4解析:此题考查了数线段的规律。
根据题意,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顒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
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可知: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图2中有三角形1+2+3=6(个)图3中有三角形1+2+3+4=10(个)图4中有三角形1+2+3+4+5=15(个)答案:图1中有3个,图2中有6个,图,3中有10个,图,4中有15个。
【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探索乐园》教案设计第1课时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94~95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知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
3、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的含义,能求出间隔数并根据两端植树的情况,求出植树的棵数。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答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现在,学校为了改变校园环境,要在校园内种上一些树,校委会决定诚聘环境设计师。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我们校园的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的具体要求吧!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1学校计划在40米长的教学楼前种一排玉兰树。
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呢?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获得哪些信息?4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 米种一棵)师:每隔5 米是什么意思?生: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 米。
2、设计植树方案师:现在,请4 个同学为一组开始设计。
(教师巡视)3、展示设计方案,方案一:一端不种,另一端种。
我们是把40÷5=8,棵,,有8个间隔,我们只种一头,另一头不种,所以我们只用8棵树。
方案二、两端都种我们把40÷5=8棵,就说明有8个间隔,为了让我们的学校更美,我们在两头都种上树,所以我们再用8+1=9棵树。
方案三、两端都不种我们也是把40÷5=8棵,,有8个间隔,我们想学校的树已经很多了,为了让我们的活动范围更大,所以在两头都不种树,所以把8-1=7棵。
4、总结规律:师:同学们设计的真不错,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三个设计方案中种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第一方案是一端植树,另一端不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只栽一端时,种树棵数=间隔数第二方案是两端都植树,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板书:两端栽树时,种树棵数=间隔数+1第三方案是两端都不种,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板书:两端都不种,种树棵数=间隔数-1师:同学们,植树是一项环保活动,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
在我们刚才设计植树方案中我们发现了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5、教学例21,我们一起来年看个生活中的例子(课件显示)同学们在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大家一起把题读一遍,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两端各种一棵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一下,怎么计算?2,展示交流90÷6+1=16棵,同学们真棒,什么也难不倒你们。
(3)两侧都种提出议一议:如果这条路的两侧都植树,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使学生明白,要求出两侧都种树苗的棵数,只要求出一侧种树的棵树,再乘2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显示:1、工人叔叔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一共安装了6座,从第一座到最后一座一共有5个间隔。
2、排同学之间有7 个间隔,第一排有8个同学。
3、小红住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从二楼到四楼要走40个台阶。
4、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同学们完成的特别好,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让你们帮忙(课件显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种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几棵树?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找间隔数,两端是动物馆,这是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小路两旁要栽应该怎么办?四、课堂小结做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才不会出错,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五、布置作业课后95页1、2、3、4题。
板书设计:植树问题方案一(一)端不种,另一端种种树棵数=间隔数方案二、两端都种种树棵数=间隔数+1方案三、两端都不种种树棵数=间隔数-1教学反思: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我这节课重点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第九单元探索乐园第2课时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3、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尝试体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新课前,我们来做两道填数练习。
请看屏幕: (电脑屏幕展现题目)你能根据每组数列中给出的数,再往下填三个,使每列数成为有规律的数列吗?1. 1,3,□,□,□…2.1,4,5,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让这两组数列变得有规律了。
其实根据老师给出的数,同学们还有能力设计出更多有规律的数列,想不想更上一层楼?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索数线段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深入探究,寻求规律。
1、由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6个点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1)尝试画师:你看到这道题有什么想法?画画看。
(2)初填表格。
师:就是6个点所得出的线段数,都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哪出错了,还是让我们从2个点开始研究,看能不能找到点数与线段数的规律。
老师手中有一张空的表格,发给你们,看能不能通过填写表格得出规律。
在填写的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参照课本第96页,也可以和同桌或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生: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
(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一条线段,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生:如果增加1个点,就有3个点。
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2条线段,课件动态连出增加的2条线段。
那么3个点就连了3条线段。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
(课件动态演示)生:如果再增加1个点,就会增加3条线段,现在有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
同样的道理,5个点就可以连出10条线段,6个点就可以连出15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⑷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引导学生明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尝试回答出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
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生:2条。
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生:3条。
点数是5时呢?4条。
6时呢?5条。
那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生:我们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2、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规律。
⑴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6个点可以连15条线段,现在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8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吗?(尝试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从7个点连线的情况去推理8个点的连线情况。
)师追问:如果当点数再大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师:我们先来看看,3个点时,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个点连1条线段,增加一个点,就增加了2条线段,1+2=3条,所以3个点就连了3条线师:接着想想4个点共连了6条线段,又可以怎么计算呢?生:计算3个点连出的线段数时,我们用了1、2、再增加1个点,就再增加了3条线段,我们就再加3,所以列式为1+2+3=6条。
师:那么按着这个方法,你能列出5个点共连线段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动态演示:(1+2+3+4=10)(2)观察算式,探究算理。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生1:计算3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计算4个人的总线段数是1、2、3、计算5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4,它们都是从1开始依次加的。
生2:我觉得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
生3:比如3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加到2、4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到3、5个点时,就是1一直加到4、这样推理下去,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数减1的那个数。
师:那么你说的点数减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生: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增加的线段数。
⑶归纳小结:应用规律。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点数是几,就从1开始,依次加到几减1、所得的和就是总线段数。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师:下面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共连的线段数。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之后学生交流算式集体评议.3、应用规律,灵活列式,得出算法。
(1)归纳8个点的算法,引出高斯算法。
师:计算8个点的线段数是从1加到7,一共可以连出28条线段,你是怎么算的呢?生1:我是一个个加的。
生2:我想1+7=8,2+6=8,3+5=8,中间还有一个4,3×8+4=28。
生3::我发现中间数“4”是这一列数的平均数,4×7=28师:你们用依次计算、配对求和、找平均数的方法求出了8个点连出的线段数。
想想如果是101个点,你会怎么计算?(播放音画,引出高斯算法) 师:1+2+3+4+5+6+7如果用高斯的算法,应该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3+4+5+6+7+7+6+5+4+3+2+1=8×7÷2=28(2)运用高斯算法算21个点的线段数。
(3)归纳n个点的线段数。
板书:1+2+3+4+5+…+(n-1)=(n-1+1)×(n-1)÷2=n×(n-1)÷2(4)实际运用。
师:有10个好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三、巩固练习课本97页第一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探索数线段的规律有什么感想?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一练”2、3、4题。
板书设计:探索数线段的规律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