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1.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求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运用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1)行政与行政法(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1.民法的墓本原则(1)民法的涵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1)自然人自然人的涵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4.民事责任(1)民事责任的种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案精选全文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合同的构成要素和订立过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劳动者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

2.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懂得劳动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解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教学难点: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学法:通过展示一张劳动合同霸王条款的图片,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2.案例教学法:学生研读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出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讨论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正确维护自己权益的途径和方式,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法:1.自主探究法:根据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2.分析讨论法:学会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课件展示一张劳动合同霸王条款的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不签合同就下岗根据展示的漫画,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漫画中的霸王条款违反了订立劳动合同的哪些原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逐一导出知识签订合同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出系统知识。

创设情境小王平时在单位工作时责任心不是太强,2021年先后迟到11次,一次因工作疏忽,将不合格品流入产线,全班组集体返工,造成10000元的经济损失,发年终奖时,小王比别的员工少拿1500元,他觉得自己的劳动权利被侵犯了,要求公司补发1500元奖金。

小组讨论(一)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同学们分成5组,每小组根据情境说明小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吗。

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5.2《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5.2《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课题第五课第2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型新授课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进取心和正当竞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解决就业的措施、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学难点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归纳法来总结就业的措施;用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可以通过讨论法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五课第2课时、《固学案》第五课第2课时。

2.不同劳动者劳动的图片。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

完成《导学案》P3《知识体系梳理》部分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情境导入老师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我们身边的劳动者。

旁白:请同学们看几幅劳动者劳动的画面,说出他们从事的职业。

要求学生思考:我们中学生属于劳动者吗?作为劳动者有哪些基本权利?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如果你是劳动者应该树立怎么的择业观?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学生观看图片,据老师的提问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PPT:不同劳动者劳动的图片第一层级环节一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2.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手填写P39《知识体系梳理》中的内容。

3.在教室走动观察学生阅读课文、填写内容的情况阅读课文,通过自学,填写《知识体系梳理》中的空白处环节二老师提出《导学案》P4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就业的意义是什么?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求学生同桌讨论,点同学回答问题并进行点拨、归纳根据P40《基础学习交流》中的问题阅读教材,同桌互学,完成问题,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通过黑板或投影仪逐一呈现问题和答案环节三针对《导学案》P40边栏中的《误区提示》,“ 1.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体现在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上。

劳动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关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法规,树立维权意识。

2.明确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内涵。

3.理解劳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1.明确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内涵。

2.理解劳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三、教学准备教师:PPT、百度、优酷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学生:课前网上查阅保护公民劳动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相关法律的相关条款。

四、教学方法自学交流、视频感悟、案例分析、归纳总结。

五、学习新课(一)成果共享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在课前查阅的保护公民劳动权利的法律名称以及相关条款。

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明确:在我国,保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

强调:劳动者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一个劳动者都要维权意识。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案例分析读课本P5的“相关链接”,回答以下问题:(1)公司为什么撤消了陈女士的主管职位?(2)公司为什么败诉?(3)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什么法?(4)陈女士的维权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2.自学明理读课本P3—5,掌握以下知识:(1)劳动权利的内涵是什么?(2)劳动者如何维权?3.视频感悟A.观看视频《高温立法,为劳动者维权》,回答以下问题:(1)视频中对“高温”的界定有哪些?(2)列为“工伤”的具体规定是什么?B.观看视频《领不到长假加班费,劳动者应学会维权》,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实行哪三种工时制度?(2)我国劳动者的计薪天数是多少?(21.75天)(3)一名月薪5000元的员工,如果他在“十一”长假期间一直在岗工作,那么他的加班费该怎样计算?[10月1日—3日:5000÷21.75×300%×3(天)=2068.97(元),10月4日—7日:5000÷21.75×200%×4(天)=1839.08(元)] 4.小组合作教师PPT出示劳动者基本权利内涵、劳动者义务的内涵所包括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一谈自己的理解。

高中高一下册政治教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高中高一下册政治教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高中高一下册政治教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材分析]《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第四课第二节的第一框。

劳动者是生产领域的一大主体,教材从第三课开始在介绍完整个经济活动的第一环节:生产领域的产业、企业、经营者后,接着介绍劳动者,因为不管是产业、企业还是经营者,离开了劳动者,其存有都失去了意义。

“劳动最光荣”,所以教材势必介绍劳动者这个主体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应履行哪些义务,只有知道这些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与以前制度下的劳动者的区别。

知晓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才能懂得订立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所以教材把这个框放在了这个节的第一框。

[ 学生分析]劳动者是现实中最普遍的生产主体,对农村学生来讲,本身他们的父母大多就是劳动者,所以学生心理上与这个大主体也比较接近,理解这个框的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差别,甚至往往会产生共鸣; 学生在学习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后,也会很自然的想去知道在三大产业中的广大劳动者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他们有没有保障。

[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者的含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知识; 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劳动者权利; 懂得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等是劳动者应尽的基本义务;2. 水平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去注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并培养注重人生、注重社会,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判断问题的习惯和水平。

3. 情感和态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探究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自爱、自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 通过辨明事实真相,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及准确的价值取向。

[ 教学重点、难点]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 提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尽的义务[ 教学设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遵循问题式教学模式,即创设初始情境T隐含问题T解决问题;推动情境T再设问题T解决问题;再推情境T拓展问题T解决问题;贯穿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方式,来获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升水平,进而升华内心情感。

《劳动法教案》课件

《劳动法教案》课件

《劳动法教案》课件一、教案基本信息1.1 科目:劳动法1.2 课时:45分钟1.3 年级/年级段:高中1.4 教学目标: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认识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2.2 教学难点:劳动法具体条款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劳动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法的应用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劳动法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劳动法》4.2 课件:制作劳动法教案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4.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劳动法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新闻报道或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法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2 讲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劳动法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5.3 讲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劳动者的义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者权益的具体内容和保障途径。

5.4 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内容要求、解除和终止条件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具体操作和法律规定。

5.5 讲解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规定,并强调合法维权的重要性。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劳动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保护作用。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劳动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劳动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如何维权。

劳动课教案20篇

劳动课教案20篇

劳动课教案20篇第一篇制作纸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花的制作过程,学会基本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体验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内容:1. 纸花的基本结构和种类介绍。

2. 纸花制作的常用工具和材料。

3. 纸花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纸花的折叠技巧,做到形态逼真。

重点:纸花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纸花样品若干。

2. 制作纸花的工具和材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纸花制作的视频教程。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手工制作知识,与纸花制作进行联系。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3. 学生活动:小组内共同完成纸花制作,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春天的花园里,各种花朵争相开放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纸花的兴趣。

2. 讲授新课:展示纸花样品,介绍纸花的基本结构和种类;通过投影仪播放纸花制作的视频教程,配合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自己制作纸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归纳小结:总结纸花的特点和制作要点,表扬优秀作品,鼓励大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提问和小组报告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自己的纸花作品。

2.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制作技巧,尝试制作出更有创意的纸花。

3. 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制作过程和感受。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讲解和示范都很到位,学生参与度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指导,尤其是折叠技巧方面需要更加细致的教学设计。

下次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

第二篇学做家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务的重要性和基本技能。

劳动法教案

劳动法教案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教案课程名称:劳动法开课系(部):人力资源、工商管理制定人:邹火英审核人:制定时间:2011-9-21广州东华职业学院教务处制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授课对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专业学时与学分:3学分48小时使用教材:郭英杰安淑珍,《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教材:关怀,《劳动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让学生熟悉劳动法的相关法律知识,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等相关内容,以便在工作中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三、教学安排与组织第1次课 2学时本次课教学重点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以及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本次课教学难点劳动法的调整对象的确定。

本次课教学内容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学科意义上的劳动法: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以职业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保障劳动者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独立的法部门。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狭义”劳动关系★狭义劳动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1)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2)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隶属关系)和横向关系(平等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案例分析:什么是劳动关系?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8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

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

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

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王某不应当享受工伤待遇。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2

《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1.1 劳动法的定义解释劳动法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强调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之相关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1.2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阐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内容分析劳动法调整的对象的范围和性质第二章:劳动法的宗旨与原则2.1 劳动法的宗旨解释劳动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目的强调劳动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劳动平等、劳动保障、劳动保护等分析劳动法原则在实际劳动关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三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3.1 劳动者的权益列举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劳动就业权、工资权、休息休假权等解释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3.2 劳动者的义务阐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如履行劳动合同、遵守劳动纪律等分析劳动者义务的履行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四章: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与解除4.1 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释劳动合同的签订、生效和终止的条件强调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建立中的重要作用4.2 劳动关系的变更阐述劳动关系变更的情形和程序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变更的规定及其意义4.3 劳动关系的解除列举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解释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解除的程序和补偿要求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5.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劳动争议的含义和特点列举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如工资争议、加班费争议等5.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阐述劳动争议处理的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及其作用《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6.1 劳动保护的含义与内容解释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列举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如劳动条件、劳动环境、职业健康等6.2 劳动安全的原则与措施阐述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等分析劳动法对劳动安全的措施规定及其实施第七章: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7.1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解释女职工特殊保护的含义和目的列举劳动法对女职工特殊保护的规定,如哺乳时间、产假等7.2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阐述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分析劳动法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措施,如就业岗位限制、工种限制等第八章:劳动时间与休息休假8.1 劳动时间的规定解释劳动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及其意义8.2 休息休假的权利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分析劳动法对休息休假的规定及其保障第九章: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9.1 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工资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工资制度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9.2 工资权益的保护阐述劳动法对工资权益的保护措施分析工资权益保护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章: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10.1 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社会保险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0.2 福利制度的内容与规定列举劳动者的福利制度内容分析劳动法对福利制度的规定及其意义《劳动法学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1.1 劳动法律责任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法律责任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1.2 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争议处理的实际程序和方式第十二章:劳动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12.1 劳动监督检查的含义与职责解释劳动监督检查的基本概念和职责强调劳动监督检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12.2 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阐述劳动法对劳动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规定分析劳动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第十三章: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13.1 集体合同的含义与类型解释集体合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集体合同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13.2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分析劳动争议预防的实际措施和处理方式第十四章:劳动派遣制度14.1 劳动派遣的含义与类型解释劳动派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强调劳动派遣在现代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4.2 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与争议处理阐述劳动法对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定分析劳动派遣中出现的争议处理方式和实际应用第十五章:劳动法的国际视野15.1 劳动法的国际标准与实践解释劳动法的国际标准,如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等分析劳动法的国际实践和影响15.2 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与差异阐述我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动法的衔接和差异讨论我国劳动法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劳动保护与劳动安全、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资制度与工资权益保护、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集体合同与劳动争议预防、劳动派遣制度、劳动法的国际视野。

六年级劳动教案(上册)

六年级劳动教案(上册)

六年级劳动教案(上册)第一章: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种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 劳动的意义:创造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3. 劳动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自我成就感。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劳动,并展示劳动成果。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规律性、责任感、勤奋性。

2. 劳动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引导他们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方法和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第三章:家庭劳动教育1. 让学生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劳动的情感,提高家庭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家庭劳动的种类:家务劳动、农田劳动、照顾家人。

2. 家庭劳动的意义:培养责任感、团队合作、家庭和谐。

3. 家庭劳动技能的培养:家务操作技能、农田劳动技能、照顾家人的技能。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庭劳动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家庭劳动,并展示劳动成果。

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庭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家庭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

第四章: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的责任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劳动的情感,提高学校劳动技能。

教学内容:1. 学校劳动的种类:环境卫生、课堂教学、学校活动。

简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简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简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劳动合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劳动关系的基础。

劳动者的权利包括:
1. 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 获得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3. 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
4. 获得保护个人隐私和尊严的权利;
5. 获得参加工会组织和集体谈判的权利;
6. 获得法定休假和带薪假期的权利;
7. 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包括: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
2.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尊重上级领导和同事,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
4. 保守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5. 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6. 不泄露商业机密和技术秘密;
7. 不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在双方共同遵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劳动法的教案

劳动法的教案

劳动法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增强法律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难点: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和维权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介绍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权益受损情况,引发学生对劳动法的关注。

2. 教材讲解: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法的相关章节,详细讲解劳动者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等方面的内容。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劳动法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劳动者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以及如何运用劳动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劳动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维权经验。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深入了解劳动法相关法律法规,寻找身边的维权实例,并结合实际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身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情况,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劳动法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劳动法维权。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劳动法的重要性,提高维权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2. 劳动保护3. 劳动时间4. 劳动报酬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中,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报酬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

《劳动法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劳动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2. 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劳动法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2.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诚实信用的原则合法有序的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法的基本理解和看法。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法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劳动者的权益与义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掌握劳动者的义务。

3. 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 劳动者的义务3. 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程序。

2. 掌握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

3. 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2.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主要条款和解除法律规定。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法律规定。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劳动争议的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2.掌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劳动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劳动有关的权利–个人权利–社会保障权利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劳动任务–维护职工权益–维护企业利益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自身曾经的劳动经历,并提问:你在工作中有哪些权利?2. 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然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整理后的权利列表如下:•相应的劳动待遇和福利•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终止权利•劳动条件的合理要求权利•劳动时间和休假权利•享受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权利•参与劳动权益协商和集体谈判的权利•接受劳动培训的权利3. 讲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5分钟)通过讲解PPT,依次介绍劳动者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含义和保障情况,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重点强调劳动者应当了解、维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4. 案例分析(10分钟)以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如何维护权利等问题。

第二课时:劳动者的基本义务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出劳动者的基本义务,让学生思考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责任意识。

2. 了解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劳动者的基本义务,然后进行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整理后的义务列表如下:•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劳动任务•维护职工权益•维护企业利益3. 讲解劳动者的基本义务(15分钟)通过讲解PPT,依次介绍劳动者的各项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实际应用。

重点强调劳动者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4. 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劳动者,另一组扮演雇主,进行角色扮演。

劳动关系的教案

劳动关系的教案

劳动关系的教案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

它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与用人单位相互协作、互相权利义务联系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点1. 劳动关系是一种劳动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劳动关系涵盖了雇佣关系、聘用关系、用工合同关系等不同形式的劳动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双向性和相互性,既包括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也包括了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4. 劳动关系是在法律规范下产生和发展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1. 平等协商原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应当平等协商,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解决劳动纠纷。

2. 诚实信用原则:双方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不得恶意违约,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3. 安全保护原则: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4. 劳动报酬原则: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四、劳动关系的管理1.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利、义务,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管理。

2. 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建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五、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劳动关系将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重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推动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与特征1.1 劳动法的定义1.2 劳动法的特征1.3 劳动法的性质和作用1.4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关系第二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2.1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2.2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3 特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2.4 劳动者权益的实现与保障第三章: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3.1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特征3.2 劳动合同的签订3.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管理3.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四章:劳动争议的处理4.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分类4.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4.3 劳动仲裁的概念与特征4.4 劳动仲裁的程序与法律效力第五章: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与制度5.1 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特征5.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5.3 我国社会保障法的体系结构5.4 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管第六章:社会保险法律制度6.1 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类型6.2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6.3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6.4 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第七章:社会福利法律制度7.1 社会福利的概念与内容7.2 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7.3 公共福利与特殊群体福利7.4 社会福利的发放与管理第八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法律制度8.1 劳动保护的概念与内容8.2 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8.3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8.4 劳动保护与职业卫生的监管与实施第九章:劳动就业法律制度9.1 劳动就业的概念与原则9.2 就业促进政策与措施9.3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9.4 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第十章:劳动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10.1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与承担10.2 劳动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0.3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10.4 劳动法律责任的执行与监督第十一章: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与exceptions 11.1 劳动法的适用对象11.2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11.3 不适用劳动法的情况11.4 例外情况下的劳动关系处理第十二章:劳动法的修订与更新12.1 劳动法的修订背景12.2 劳动法的修订过程12.3 劳动法的最新变化12.4 劳动法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国际比较13.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国际现状13.2 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比较13.3 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发展第十四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施与监督14.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实施机制14.2 政府部门在实施与监督中的作用14.3 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参与14.4 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惩罚第十五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育与培训15.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的重要性15.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的目标15.3 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15.4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育与培训的实施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劳动法的定义与特征: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把握劳动法的特征,如劳动法的社会性、强制性、综合性等。

劳动教育教案15篇

劳动教育教案15篇

劳动教育教案15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教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的1.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教育。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_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3.通过“三爱”教育,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投身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明确“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争做优秀学生。

2、认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做“三爱”学生。

三、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对“三爱”主题的认识。

2.学生准备:查找关于“三爱”的资料。

3.教室布置:教室大屏幕显示班会主题,配以背景图案。

4.活动形式:介绍、讲解、四、教学内容(一)导入部分对于当代青少年打好知识根底、提高业务技能、塑造优良品格,锻炼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班会活动过程师:今天,我们班同学召开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学生讲述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2、学生讲述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3、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热爱学习,因为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高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主要义务;理解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防止看问题的片面性。

3、情感和思想意识目标: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提高职业技能的紧迫性和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从思想上、知识上、身体上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4、品德目标:主要是从现在就培养每个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法课型:授新课教学环节:组织教学(1分钟):了解学生出席情况课堂教学课程(44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来问你们一个问题:1994年7月5日,这是一个劳动工作编年史上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企盼已久的一部法律诞生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法律是什么吗?〔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这也表明同学们都很认真的预习过课本了,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发扬下去)〔教师〕这部劳动法从起草到颁布历经了15年,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长期缺乏劳动基本法律的落后状态从此结束,并开始逐步走向完整的劳动法律体系的新局面。

劳动法是一部全面规定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又是怎样的呢?授新课:(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学习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怎样的,这对下面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

)(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我国,劳动者在国民经济的某个部门、某个行业中工作,虽然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但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

虽然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岗位不同,植物也有高低之别,但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

(那劳动者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二)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者的权利的含义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难以实现。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这些都是劳动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

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其实,这些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现在我就来出几个事例来巩固一下同学们的这方面的知识)事例一: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造成几千万人下岗。

对于下岗问题,国家极为重视,采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

经过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岗职工70%实现了再就业,但还有30%没有工作。

事例二:某年的7月16日中央2台的经济、生活、服务节目。

其主要内容是江西赣州虔诚大酒店的管理层与酒店内的100余名职工长期以来一直未签定劳动合同,两者相安无事。

但近年,虔诚大酒店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对酒店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撤掉了酒店内的两个部门,节目中的主人公童先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下岗了,下岗后,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教师〕上述两则事例中涉及的情况是否都侵犯了劳动者的第一项权利,为什么?〔学生〕略〔教师〕国有企业下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外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下岗问题,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国家确实是在采取措施,确保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以真正实现。

所以材料一涉及的问题不属于侵犯劳动者的第一项权利。

材料二涉及的虔诚大酒店的行为则属违法行为。

事例三:(让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6页第二自然段的事例。

)〔教师〕这一则事例中涉及的情况侵犯了劳动者的哪一项权利呢?〔学生〕劳动者享有的休息、休假的权利〔教师〕《劳动法》中的有关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不超过36小时。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因而劳动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是要以履行义务为前提,这一点我们在下面我们讲得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时就会讲到,那劳动者的义务又是什么呢?)(三)劳动者的义务1、劳动者的义务的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

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高、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具体来说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有: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对于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我们重点学习的是提高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学习)(1)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教师〕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什么重要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6—118)〔学生〕①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教师〕①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职业技能作为劳动者的技术素质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从事生产劳动的手段,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技能实力甚至是生产力的水平。

处在经济发展新起点上的中国,面对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必须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同学们看一下教材中117页得第二自然段就可以知道中国对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了,这是不用老师多说了。

)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21世纪的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这就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新技术适应能力更强具备计算机应用和跨国语言沟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劳动者是否光有技术就行了呢?是否不必讲什么道德原则了?其实不然,21世纪的劳动者应该成为受教育程度更高、适应能力更强的全面人才。

人才首先应该是人,然后成才,应德才兼备。

身体极差不能劳动是"废品",没有文化、技术(才能)是"次品",无德则是"危险品",因而作为劳动者除了要提高职业技能外还须遵守职业道德。

)(2)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①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每个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应该要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从而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职业要求。

事例:有两个人分别是小李和小王同时去某公司求职,两人都递交了个人档案,小李的个人档案中学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等比小王略有优势,但同时其档案中有工作“不良”记录。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是代表公司的一方你们觉得应该录用谁啊?为什么?〔学生〕录用小王。

原因略〔教师〕的确是这样的最后公司录用了小王。

原因是小李在职业道德中有一定的问题,从他有工作的“不良”记录可以看出。

他违反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中的“诚实守信”这个要求。

③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A、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

B、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

(关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的这两点教材中也做了详细的讲解了,同学们自己看一下教材118—119页就行了。

)(到这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我们都学习完了,前面老师也提到了劳动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是要以履行义务为前提,那真正的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不是这样的呢?欲知者,请听下面分解。

)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统一的。

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一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

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只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同学们,看一下教材116页得想一想: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就使劳动者权利和义务得到了统一。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课堂小结:(1分钟)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未来的劳动者,大家要努力学习,严于律己,要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劳动者,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二)劳动者的权利1、劳动者的权利的含义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三)劳动者的义务1、劳动者的义务的含义2、劳动者的基本义务(1)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2)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