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策略[研究材料]

合集下载

2009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二)二线推荐药物


3.阿普唑仑是短效的苯二氮卓类制剂。 (1)用法:起始剂量为0.6mg/d,多数每天 3次给药,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d。 (2)疗效:减少25%-34%的震颤幅度,可 用于不能耐受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 酮的老年患者。 (3)不良反应:过度镇静、疲劳、反应迟钝 等,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性。
(二)二线推荐药物
(二)二线推荐药物




1.加巴喷丁是Υ-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属于新 型的抗癫痈及抗神经痛药物。 (1)用法:起始剂量300 mg/d,有效剂量为 1200-3600 mg/d,分3次服用。 (2)疗效:单药治疗可缓解症状,疗效可能与 普萘洛尔相似,作为其他药物的添加治疗并不 能进一步改善症状。 (3)不良反应:困倦、恶心、头晕、行走不稳 等。

根据循证医学的A、B、C级推荐水平,结 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ET的药物分 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
一、治疗原则

一线药物: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 二线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 替洛尔、索他洛尔、氯硝西泮; 三线用药:氯氮平、纳多洛尔、尼莫地平、A 型肉毒毒素。 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是治疗ET的首选 初始用药,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A 型肉毒毒素多点肌肉注射可能对头部或声音震 颤患者有效;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药 物难治性的患者。
谢谢
ET的诊断
一、临床特点

1.起病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人认为青少 年是另一发病高峰。家族性比散发性ET 患者起病早,多在20岁前起病。
一、临床特点

2.临床核心症状:以4-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 性震颤为主要特征,多数发生于手和前臂,也 可累及头部(如颈部)、下肢、声音等,偶尔累 及舌、面部、躯干等部位。震颤可以同时累及 多个部位(如前臂和头部)。日常活动如书写、 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多数患者饮酒后症 状减轻。随着病程的增加,震颤频率下降,而 幅度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震颤累 及部位可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出 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治疗原则
• 根据循证医学的A、B、C级推荐水平,结 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ET的药物分 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
一、治疗原则
• 一线药物: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 • 二线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 替洛尔、索他洛尔、氯硝西泮; • 三线用药:氯氮平、纳多洛尔、尼莫地平、A 型肉毒毒素。 • 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是治疗ET的首选 初始用药,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A 型肉毒毒素多点肌肉注射可能对头部或声音震 颤患者有效;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药 物难治性的患者。
• 2011特发性震颤新版临床指南解读 • 关注特发性震颤的非运动症状 •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美国神经病学学 会质量标准委员会2005年在ET治疗指南中指出[14],普萘洛尔( propranolol)和扑米酮(primidone)是ET药物治疗的一线和基本用 药,其中普萘洛尔是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惟一用 于治疗ET的药物。二者对肢体震颤的效果较好(A级证据)、疗效相 当(B级证据),且在大部分患者中疗效可维持1年以上,1年后视疗 效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C级证据);普萘洛尔与扑米酮也可同时使 用,对肢体震颤的疗效好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叠加(B级 证据);普萘洛尔对头部震颤可能也有改善作用(B级证据)。
• 其药物治疗原则为: • (1)轻度震颤无需治疗; • (2)轻到中度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 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 • (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到重度震颤,需 要药物治疗; • (4)药物难治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索注 射治疗。
(二)二线推荐药物
• 3.阿普唑仑是短效的苯二氮卓类制剂。 • (1)用法:起始剂量为0.6mg/d,多数每天 3次给药,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d。 (2)疗效:减少25%-34%的震颤幅度,可 用于不能耐受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 酮的老年患者。 • (3)不良反应:过度镇静、疲劳、反应迟钝 等,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性。

震颤的生理机制及诊断和肌电图特点

震颤的生理机制及诊断和肌电图特点

震颤的生理机制及诊断和肌电图特点
震颤是一种快速而有规律的肌肉振动,通常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引起。

其生理机制涉及神经元放电和肌肉收缩的紊乱。

大部分震颤可以分为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两种。

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如静止状态时手指、下颚、舌头或声带的震颤。

此外,神经影像学检查(如核磁共振)可以用于排除其他病因。

动作性震颤可分为特发性震颤和继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指没有明确原因引起的震颤,最常见于肢体震颤(如手颤)。

诊断特发性震颤时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震颤的原因。

继发性震颤则是由特定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震颤,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中毒等。

肌电图(EMG)是诊断和评估震颤的主要方法之一。

肌电图
特点可以根据震颤的类型和病因而有所不同。

静止性震颤的肌电图显示出高频、低幅度的、持续性的放电。

而动作性震颤的肌电图显示出特征性的谐波结构,频率通常较低。

肌电图的结果可以帮助确定震颤的类型和病因。

除了肌电图,医生还可能会使用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脑电图等)来进一步评估震颤的原因和诊断。

手颤抖的病例分析与判断

手颤抖的病例分析与判断

手颤抖是怎么回事?问:我母亲今年73岁,她每天都要完1-2小时的扑克,近半年来,发现手颤抖拿不住扑克还往地下掉,非常苦恼,到医院看过医生让她吃天麻丸,吃了有一段时间了没见好,有谁能知道应该怎么办吗?(她本身颈椎也有毛病)回答:帕金森病一静止性震颤震颤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约75%病人首先出现该症状。

震颤是由于肢体的协同肌与拈抗肌连续发生连续的节律性的收缩与松弛所致。

帕金森病典型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安静状态或全身肌肉放松时出现,甚至表现更明显。

震颤频率为4~6Hz,震颤常最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九样”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最后受累。

上、下肢均受累时;上肢震颤幅度大于下肢。

只有极少数病人震颤仅出现于下肢。

静止性震颤是一种复合震颤,常伴随着交替的旋前一旋后和屈曲一伸展运动,而且不会单纯以一种形式出现,通常是可变的。

发病早期,静止性震颤具有波动性,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暂时消失,但数秒后又出现;至后期震颤在随意运动时仍持续存在,情绪激动、焦虑或疲劳时震颤加重,但在睡眠或麻醉时消失。

目前,肌电图,三维加速测量计等技术可用于观察震颤的节律与频率,但尚无一项技术可作为客观评估震颤的标准。

二肌僵直肌僵直是指锥体外系病变而导致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同时增高。

病人感觉关节僵硬以及肌肉发紧。

检查时因震颤的存在与否可出现不同的结果。

当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各方向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使检查者感到有均匀的阻力,类似弯曲软铅管时的感觉,故称“铅管样强直”;如病人合并有震颤,在被动运动肢体时感到有均匀的顿挫感,如齿轮在转动一样,称为“齿轮样强直”。

僵直不同于锥体束损害时出现的肌张力增高(强直),不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阴性,关节被动活动时亦无折刀样感觉。

僵直可累及四肢、躯于、颈部和头面部肌肉,而呈现特殊的姿势。

震颤分析在震颤症状相关疾病中辅助诊断的应用

震颤分析在震颤症状相关疾病中辅助诊断的应用

四、常见的震颤类型
• 1、帕金森病震颤: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
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 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分型:震颤型、强直型、混合型。
四、常见的震颤类型
• 1、帕金森病震颤:
四、常见的震颤类型
伸肌
屈肌
三、震颤分析介绍
三、震颤分析介绍
• 2、主要的参数 主要分析的参数:峰频率、振幅、频谱、肌肉收缩模式 震颤分析三种状态:静止时、固定姿势、负重 帕金森病震颤频率稳定在4-6Hz、特发性震颤频率 6-12Hz、
生理性和增强生理性震颤频率为8-12Hz。帕金森病震颤与特发性 震颤频率有重叠部分,但ET多以姿势性震颤为主。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Western Theater Command
平等 友爱 团结 拼搏
震颤分析在震颤症状相关疾病中辅 助诊断的应用
一、震颤的定义
• 震颤(tremor):是一种节律性、交替性的快速摆动动作,由两 组相互拮抗的肌肉群交替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运动所形成。
四、常见的震颤类型
• 2、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多见于40岁以
上中老年人。往往震颤是唯一症状,主要表现为姿 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多见于上肢和头颈部,下 肢较少受累。
四、常见的震颤类型
• 2、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震颤频率在 6-12Hz。
Diagnosis
Classical essential tremor
• 2、特发性震颤
特帕发金性森震病颤震肌颤电肌同电步交爆替发性爆发

特发性震颤诊断与治疗PPT

特发性震颤诊断与治疗PPT

治疗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注意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康复治疗: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注意康复的效果和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注意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对特发性震颤的影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误诊原因:特发性震颤症状 与其他疾病相似,如帕金森 病、小脑疾病等
防范措施: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 他疾病
误诊原因:特发性震颤症状 可能被误认为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防范措施:进行心理评估, 排除心理因素影响
误诊原因:特发性震颤症 状可能被误认为药物副作 用,如抗精神病药物、抗 癫痫药物等
防范措施:详细询问用药史, 排除药物因素影响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用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扑米酮等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震颤具有持续性,即震颤不 会自行消失
震颤具有特发性,即没有其他 神经系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震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手部、头 部、声音等震颤
病史询问:家族史、 饮酒史、药物史等
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神经系统 检查、肌电图等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 查、基因检测等
鉴别诊断:帕金森病、 小脑疾病、甲状腺功能 亢进等
诊断标准:符合诊断 标准即可确诊
特发性震颤诊断与治疗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 特发性震颤的治疗 特发性震颤的预防与康复 特发性震颤的最新研究进展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改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改
头部
一、临床特点
日常活动如书写、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 饮酒后症状减轻 病程的增加;震颤频率下降、幅度增加 累及部位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 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一、临床特点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特发性震颤研究小组提出
临床表现
ET的另一个特征是震颤的躯体皮层定位会随时间推 移而扩展;从手部到头部;以手部开始的震颤数年后 典型地发展为头部震颤;然而从头部扩展到手部的震 颤较少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1年龄确定因素;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增长 2种族白种人>黑种人 3家族史
流行病学
病原学 l 基因突变17%~10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同源染色体3q13和2p22连锁 特殊基因尚未确定 l 环境因素 1 震颤在家族内部存在发病年龄及严重程度的差别;也说明环境因素可影 响ET表型& 2 两个双胞胎研究里;在单卵双生的双胞胎中配对的一致性是60-63%;而在 双卵双生中是27-42%;这同样也说明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3 环境因素毒物:β-咔啉生物碱和铅 β一咔啉生物碱可自然存在于食物链中;特别是当肉类经长时间高温烧煮 后&
二、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核心标准
双手及前臂明显且持续的 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 可仅有头部震颤 不伴有肌张力障碍
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支持标准
病程超过3年 有阳性家族史 饮酒后震颤减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排除标准
存在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 起病前3个月内有神经系统外伤史 有精神性心理性震颤的病史或临床证据 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病例二
患者耿某某;男;45岁;主因双手不自主震颤1年;加重1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自主颤动;呈意向性震颤;休息 及静止时震颤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近1个月来震颤加重;无活动障碍& 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长期口服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马来酸依那普利; 血压控制欠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年& 查体:双手意向性震颤;震颤幅度<2cm;震颤频率约10Hz;四肢肌张力无障碍; 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共济运动正常& 辅助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Hp+++;头颅MR示:右侧小脑半球软化灶;右 侧小脑半球、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灶&糖化血红蛋白7.11%& 治疗:尼莫地平20mg 3/日;盐酸普萘洛尔片10mg 3/日;降压;改善循环;抑酸 等& 用药后第4天症状逐渐减轻;双手可以完成吃饭、喝水等简单动作;自动出院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改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改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1年龄(确定因素,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 2种族(白种人>黑种人) 3家族史
流行病学
病原学 l 基因突变(17%~10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同源染色体3q13和2p22连锁 特殊基因尚未确定 l 环境因素 1 震颤在家族内部存在发病年龄及严重程度的差别,也说明环境因素可影 响ET表型。 2 两个双胞胎研究里,在单卵双生的双胞胎中配对的一致性是60-63%, 而在双卵双生中是27-42%,这同样也说明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3 环境因素(毒物):β-咔啉生物碱和铅 β一咔啉生物碱可自然存在于食物链中,特别是当肉类经长时间高温烧 煮后。
或在停顿数秒后出现),但是伴随静止性震颤伴随动作性震 颤或姿势性震颤是轻度的、温和的。同样尽管静止性震颤可 发生在ET中,但是它一般发生在长时间严重的动作性震颤或 姿势性震颤后。 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大约20-30%的患者有类似于ET的姿势性 震颤,但是不规则的、急速的震颤,而不是有规律的震动, 而且它可能还有一个零点,那就是患者发现自己的一只手或 手臂的位置后可导致震颤短暂消失。
一、临床特点
日常活动如书写、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 饮酒后症状减轻 病程的增加,震颤频率下降、幅度增加 累及部位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 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一、临床特点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特发性震颤研究小组提出
临床表现
ET的另一个特征是震颤的躯体皮层定位会随时间推 移而扩展,从手部到头部,以手部开始的震颤数年 后典型地发展为头部震颤,然而从头部扩展到手部 的震颤较少
ET的诊断
一、临床特点
各年龄均可发病

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进行一些特定检查,如指鼻试验 、跟膝胫试验等,以评估小脑功
能。
鉴别诊断和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如 药物性、中毒性、脑炎等。
鉴别原发性震颤与其他神经系 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 障碍等。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 常规、肝肾功能、脑电图等。
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图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
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
通过多中心临床试验,对新型药物与其他药物进行对比研究,为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提供科学证据。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的研究
探索基因突变与震颤发生的关系
通过对震颤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寻找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细胞治疗的潜力
研究利用干细胞等细胞资源,通过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改善震颤症状。
疾病机制和病因学研究
深入研究大脑神经网络机制
原发性震颤的病因复杂,涉及大脑神经网络的多个环节,深 入研究大脑神经网络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
探讨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预防策略和早期干 预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研究
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探索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探索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 治疗指南
汇报人 治疗方法 • 疾病管理和预防 •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CHAPTER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分类
•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ET可呈家族性或散 发性,家族性ET通常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散发性ET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于会艳秦斌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37期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核心诊断标准①双手及前臂明显且持续的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②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但可以有齿轮现象;③可仅有头部震颤,但不伴有肌张力障碍。

支持诊断标准①病程>3年;②有阳性家族史;③饮酒后震颤减轻。

排除标准①存在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②正在或近期使用过致震颤药物或处于撤药期(戒断症状);③起病前3个月内有神经系统外伤史;④有精神性(心理性)震颤的病史或临床证据;⑤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对震颤症状的临床诊断要点临床上诊断特发性震颤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鉴别。

震颤可分为生理性震颤、心因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后者可南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引起的震颤、药物源性震颤等,各种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不同,准确鉴别至关重要。

鉴别各种原因的震颤需要从病史的采集、震颤特点的观察以及体格检查来综合分析。

采集病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震颤的起始部位及发展情况,特发性震颤以4—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多数发生于手和前臂,也可累及头部(如颈部)、下肢、声音等,偶尔累及舌、面部、躯干等部位。

震颤可以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如前臂和头部)。

日常活动如书写、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多数患者饮酒后症状减轻。

随着病程的增加,震颤频率下降,而幅度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

震颤累及部位可逐步增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

②发病年龄:特发性震颤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的中老年人,也有人认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

家族性比散发性特发性震颤患者起病早,多在20岁前起病。

③震颤的演变,是逐渐进展、相对静止、还是突发骤止。

④震颤的促发或缓解因素,少量饮酒可使特发性震颤明显缓解,却可使小脑性震颤加重,但多数类型的震颤可因焦虑和疲劳而加重。

原发性、继发性震颤(颤症)的中医辩证,传承精髓,治病达本

原发性、继发性震颤(颤症)的中医辩证,传承精髓,治病达本

原发性、继发性震颤(颤症)的中医辩证,传承精髓,治病达本引起手抖的原因,一般分为这么几种:1.生理性的,这种只是偶尔的,比如特别紧张时候出现的2帕金森,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属于老年性疾病3.受伤了,比如撞了碰了嗑了。

4.特发现震颤。

第一个好理解,这个可以不治疗,偶尔的属于正常现象。

第二三个很好理解,根据自己自身情况或者检查就能知道。

第四个特发现震颤,检查不出来,一切正常,根据咱们以前治疗过的患者多数是家族遗传,但也有很多年轻人由于年龄小的由于生活习惯,熬夜,压力大,外伤,病毒感染,酒精等等原因诱发,发病年龄也不同,发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本身体质比较好,但多数遗传的在四十岁以后发病,期初比较不明显,只有做精细动作才会出现,很多人容易忽视。

从发病开始,大概十年一个阶段,也就是三五年可能发展没有那么大变化,十年以上病程的基本都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喝水吃饭都困难。

1.现在很多西医三甲医院大夫不专项研究特发现震颤,因为属于西医上神经系统基本也是疑难杂症,仪器检查不出来。

2.很多大夫不主治这个病,对手抖震颤概念模糊。

只知道是神经系统疾病,只能用营养神经的维生素甲钴胺类的,并没有好的缓解效果。

3.治不了,即使懂也不会对患者说啥。

很多患者,刚开始也是,去上海北京大医院看,医生啥也没说,就开点营养神经的打发走了,他治不了这个病,没办法往深了说,说重了像危言耸听,说轻了这个病也不轻,谁也不想因为这个影响生活工作以及社交。

并且会遗传。

如果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肿瘤等),检查只是辅助性的,排除其他一些器质性病变,比如脑部损伤,已经确诊特发现震颤。

中医在治疗这方面疾病的,结合检查报告确定没有器质性病变,还要结合患者情况。

通过症状可以确诊特发现震颤,特发现震颤中医并没有这个名称,中医称之为“颤症”,属颤症范畴,中医讲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导致肝之虚热或实热,脾胃虚弱,心肾虚衰,或夹痰、夹瘀,实热积滞等。

在中医里,震颤最大的病因要数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静止性震颤
➢ 动作性震颤
① 姿位性震颤——发生在受累肢体克服重力维持其位置 时;
② 等轴性震颤——发生在肌肉克服静止性物体的收缩时
③ 活动性震颤——与肢体活动相关联,可再分为单纯性震 颤(发生于任何运动时)和意向性震颤(发生于有目的的 活动时) 。
峰谷书屋
4
三、震颤的分类
• 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学会分类标准, 并结合病
因、临床表现对震颤分类如下:
➢强化的生理性震颤
➢经典的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PD )性震颤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小脑性震颤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
峰谷书屋
5
三、震颤的分类
• 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学会分类标准, 并结合病
因、临床表现对震颤分类如下:
➢任务执行和位置性特异性震颤
➢Ho lme’s震颤(以前称为红核性或中脑性震颤)
” (患者用手轻微触摸身体的某一部位可以明显地控制
肌肉痉挛和姿势异常, 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峰谷书屋
10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5. 小脑性震颤
➢ 患者表现出慢的( 4~ 6H z)意向性震颤, 可累及单 侧或双侧肢体, 尤其在肢体接近目标时加重。
➢ 通常伴有其他小脑体征如眼球震颤、构音困难 和共济失调步态。
➢ 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为原发性书写痉挛症
峰谷书屋
13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8. Holmes 震颤
➢ Holmes 震颤为少见却独特的震颤,由小脑与脑 干上部及丘脑的联络损害引起。
➢ 其震颤幅度很大但频率较低,主要累及肢体近 端,有时累及头部、躯干及肢体。可出现于静 止时,姿势变化时更明显。
➢ 最常见病因为多发性硬化和严重头创伤。
震颤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策略
张映琦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峰谷书屋
1
一、定义
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症状, 是身体 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节律性或 无节律性的颤动, 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峰谷书屋
2
二、震颤的诊断
• 震颤的临床诊断除识别震颤的具体表现外, 还应仔
➢周围神经病性震颤
➢药物诱发性和中毒性震颤
➢心因性震颤
➢腭肌震颤
峰谷书屋
6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1. 生理性震颤
➢ 正常情况下仅在维持某种姿势时出现,在某些 情况如焦虑、紧张、恐惧、低血糖或使用特殊 药物时,可加重并成为一种症状,频率为6 ~ 12 Hz,一般有相应的心理或病史特点,去除触 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峰谷书屋
8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3. PD性震颤
➢ 典型PD 震颤是单侧、不对称性上肢静止性震颤 ,频率(4 ~ 6 Hz) 显著低于多数ET,中等强度 ,常见搓丸样动作。
➢ 震颤多从单侧上肢开始, 也可累及腿、唇、下颌 、颏部和舌, 但不会累及头部, 可作为与ET的鉴 别点。
➢ 除震颤外,PD 还有运动迟缓、强直和姿势不稳
似。
峰谷书屋
16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10.心因性震颤
➢ 属于转换性精神障碍范畴, 其表现形式有很大变 化
➢ 急性发病、波动性病程、自发性缓解和注意力 涣散可作为本病的诊断标准
峰谷书屋
17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11.腭肌震颤
为慢性病程, 表现为短暂性、软腭节律性不自主 运动 ➢ 症状性( SPT) (常伴发于小脑疾病) ➢ 特发性( EPT) (腭震颤为仅有症状)
峰谷书屋
18
谢 谢!
峰谷书屋
19
等特征性表现。
峰谷书屋
9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4.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 为在表现有肌张力障碍的身体部分发生姿位性或动作性 震颤, 典型的症状是震颤性痉挛性斜颈。
➢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有时可以出现“ 零点”的特征, 以与 其他类型震颤鉴别, 所谓“零点”表现为在保持中性位 置时可减轻震颤程度,
➢ 除震颤表现外, 肌力障碍患者还可表现出“感觉诡计
峰谷书屋
7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2. 特发性震颤(ET)
➢ 多有家族史
➢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而以青少年和60岁以上发 病常见,进展很慢
➢ 多为非对称性姿位性或动作性震颤;震颤频率 为4~12H z,震颤是ET 的惟一表现
➢ 少量饮酒后ET 症状可适当改善,但饮酒者发生 酒精依赖的风险增加。
峰谷书屋
14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9. 周围神经病性震颤
➢ 为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常见于C IDP 、遗传性感 觉运动神经病(HMSN) , 特别是异常丙种球蛋白 性周围神经病
➢ 症状限于周围神经受累区域, 随周围神经病的好 转, 震颤范围及程度可减轻。
峰谷书屋
15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10.药物诱发性震颤
➢ 可诱发震颤的药物很多, 分以下主要类别:
① β肾上腺素能药物: 茶碱类 ②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③ 抗抑郁药: SSR Is、锂剂 ④ 抗癫痫药 :丙戊酸
⑤ 抗生素
⑥ 化疗药
➢ 通常, 药物可导致对称性姿位性和意向性震颤,
频率为6~ 10 H z, 与ET 和强化的生理性震颤相
峰谷书屋
11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6. 直立性震颤
➢ 多见于50 岁以上人群 ➢ 典型表现为站立时以下肢为主甚至可波及躯干
的同步性震颤, 而坐位或行走时消失 ➢ 其震颤频率较高(多为13~ 18H z)
峰谷书屋
12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7. 任务执行或位置特异性震颤
➢ 表现为在执行特别动作时发生震颤, 有动作高度 特异性的特点
细观察和分析该表现的各种参数,包括:
➢ 对称度 ➢ 节律性(规则性或无规则的颤动) ➢ 部位(近端或远端, 特别注意首发部位) ➢ 幅度(肢体不随意肌肉收缩的程度) ➢ 频率(每秒颤动的次数) ➢ 变化(体位变化、外界因素、精神状态等对震颤的影响)
峰谷书屋
3
三、震颤的分类
根据震颤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静止性和动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