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的临床诊治
手抖病的分析
手抖病的分析在精神紧张的瞬间,植物神经中的交感神经会突然兴奋,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使人全身发抖。
而汗毛在毛囊的一端附有竖毛肌,它属于平滑肌,其收缩与放松不受人们的意志支配。
当受惊吓而使交感神经突然兴奋时,竖毛肌会在神经内分泌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收缩起来,这样,汗毛就会突然竖立,并出现鸡皮疙瘩状。
而当你情绪稳定下来时,它又会自动放松。
这一点,想必谁都有所体会。
首先,对自己所面临的事物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精神准备。
对其性质、内容、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后果要有充分的估计和预见。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遇事才能沉着,不慌,应付自如。
第二,要对自己有所了解。
正确分析自己属于何种气质类型,是属于多血质型还是粘液质型,是属于胆汁质型还是抑郁质型,以此来正确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应付面临事物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心。
即使不具备应付能力也不会有心理负担,因是客观原因所致,这样就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面临事物,所谓知己知彼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精神要尽量放松,对面临事物有恐惧感的人往往吃不下,睡不着,惶惶不可终日,对其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在思想上不过分夸大事物与个人前途得失的关系;另外,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不要过分疲劳,大脑过度劳累会造成头昏耳鸣,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神经活动机能减退,加剧心理紧张程度。
第四,要保持情绪稳定。
对突如其来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关系重大的事情,人们开始面临它们时,生理上会发生急剧变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两手发抖,手心冒汗,这是由于过分焦虑和恐惧引起的。
这种过度紧张,使脑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丧失平衡,从而出现难以控制的心慌、不安、紧张,使思维处于抑制状态。
其实,适度的紧张对人是有一定益处的,它可以进一步调动人体的各种机能,使思维更加活泼,产生一种增力作用。
因此,在出现过度紧张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特发性震颤的中医治疗,推荐百草熄风饮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
年龄是本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高。
现代医学多采用普萘洛尔治疗,但其副作用大、作用强度较小,部分患者因其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而限制了使用。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特发性震颤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良好疗效。
在门诊治疗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很多都说百草熄风饮不错,兹将其介绍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病因病机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动静平衡失调,导致不能维系动与静的互相协调、互相约束的平衡关系,故发为肢体震摇不止;其疾病的发生及演变过程主要累及肝、肾、脑及筋脉。
其病因病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风气内动是本病之标。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病以肢体摇动为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病因是内风,病位在肝肾。
1.2特发性震颤本质为虚。
明代孙一奎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肝风致颤理论,其《赤水玄珠》云“木火上盛,肾阴不充。
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明确指出肝肾亏虚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本病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
《内经》有云:“年四十,阴气自半”无不与人的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
若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及肾,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更甚,不能滋养肝木,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故见四肢震颤。
肝肾同源,肾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乃成。
若水不涵木,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
若中焦脾胃受损,痰湿内生,土不载木,亦致风木内动。
1.3虚实夹杂为本病主要病理状态。
本病主要是脏气虚衰,肝肾阴虚为本。
短暂性肢体抖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C h i n J Ge r i a t rHe a r t B r a i nVe s s e l Di s , F e b 2 01 3 , V o l 1 5 , N o . 2
临床研 究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t r a n s i e n t
bo r a t o r y f i n di n gs,t r e a t me nt a nd pr o gn os i s w e r e r e t r o s pe c t i ve l y a n a l y z e d.Re s ul t s T he f i r s t
ZOU Yong — mi ng, CUI Xi a o — q i ong,W ANG We n - h on g
( Na n k a i Un i v e r s i t y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 Ti a n j i n 3 0 0 0 7 1, C h i n a )
1 i mb s h a k i n g s y n d r o me ( I S S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i t s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 Me t h o d s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内科是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监护和康复的学科。
神经内科的临床诊疗指南是医务人员进行神经内科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
在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掌握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下面将介绍有关技术操作规范的具体内容。
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规范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掌握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情况,并检查患者的症状、体征等。
2. 体格检查前,应让患者放松身体,逐一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3.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形态检查,包括外形、颅内压力、洛依斯体征、震颤、意识等检查;切断感觉通路、神经束(又称萎缩性麻痹型面肌痉挛)的检查;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包括运动、感觉、反射、共济等检查。
4.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时,应使用专业设备,如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头部影像学等设备,以辅助检查。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1. 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前,应告知患者采用哪种影像学检查,准备要求,如饮食、睡眠等方面。
同时,应询问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告知其他细节。
对于无意识患者,应事先进行肛门排气、膀胱排尿等操作。
2. 检查前,应使用专业设备检查病人的心脏、呼吸、脉搏等重要指标。
依赖电子器材的设备操作应开启电源和搜寻网络。
3. 检查程序应符合规范,具体包括调整好检查设备的设置,例如调整好CT扫描位置,正确定位等。
4. 对于无创性检查,如CT、MRI等,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检查内容及检查时注意的事项,给予充分的配合,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影响正常检查。
5. 对于需要使用有创性技术进行的检查,如脑脊液检查、脑室造影等,必须告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并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体液检查操作规范1. 体液检查包括血液、脑脊液等,应确保血液、标本采集和传输的质量,以保证检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采血前,应选择好适宜的采血地点,并确定采血的部位,即防止采血失败及其不可预料的后果,例如淋漓不停。
韦尼克脑病诊治进展
韦尼克脑病诊治进展
韦尼克脑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
目前,韦尼克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1.临床表现
韦尼克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肌张力增高、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韦尼克脑病的症状往往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即病人在某个时刻的症状并不一定代表其真实病情。
2.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于韦尼克脑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CT、MRI等。
3.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可以用来判断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维生素B6缺乏等情况,从而协助韦尼克脑病的诊断。
目前,韦尼克脑病的治疗尚无根治方法,相关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病人的症状来加以控制。
1.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是韦尼克脑病的一种常规治疗方式。
其中,最常见的治疗药物是苯巴比妥(Phenytoin)和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肌张力增高、震颤等症状。
2.手术治疗
当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脊髓刺激和深部脑刺激等,这些手术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采用传统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韦尼克脑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调理营养、加强锻炼等方法来改善病人的症状,取得一定的效果。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韦尼克脑病病因的深入了解,韦尼克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将逐步完善,为病人带来更好的保障。
临床诊断学——检查(预防医学)
问诊1.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言简意赅,注意礼貌和称呼2.一般项目: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文化程度、出生地、籍贯、住址、婚否、联系人姓名和电话3.主诉:主要症状、时间,是否加重,注意追问起病、新的关键点4.现病史1)起病情况(急骤、缓慢、渐进式加重)与诱因。
2)主要症状的特点:如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持续时间和缓解因素、疼痛是否向它处放射。
3)病情发展与演变:如加重、减轻、频次的增多或减少。
4)伴随症状5)诊治经过:接受过的检查、结果;哪些诊断;使用过的药物、剂量、疗程和疗效6)一般情况:饮食、睡眠、精神、大小便、体力、体重5.既往史1)整的系统回顾: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和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2)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过敏史、传染病史6.个人史:吸烟、饮酒、毒品接触史、冶游史、疫区接触、居住环境7.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注意提问方式合理、温和,看清题卡上的性别年龄,中年女性先问是否停经8.家族史9.总结病情+感谢病人:简短的总结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和适当的鉴别,提出未来计划,安慰并感谢。
●体格检查✓名词解释·意识指人对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觉察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引起,一般分为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昏迷五个程度。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
·Koplik斑(麻疹粘膜斑)在第二磨牙的颊黏膜处出现的针头大小白色斑点,为荨麻疹的早期特征。
·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
·颈后三角胸锁乳突肌外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汞柱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方法1.测量前休息5~10分钟,脱去被测肢体的衣袖使血循环通畅2.病人体位: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坐位时与右心房同高,卧位时与腋中线同高、外展40°3.袖带:袖带下缘应距肘弯横纹上2~3cm4.听诊器:放在袖带下缘肘窝处肱动脉上5.袖带气囊充气:向袖带内打气,待触诊肱动脉或桡动脉博动消失,再将汞柱提高20-30mmHg6.袖带气囊放气:缓慢放出袖带中空气7.确定血压数值(korotkoff分期法):听到第一声所示的压力值是收缩压,舒张压判定取动脉音消失时的压力值。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全身肌肉震颤伴麻木感一例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全身肌肉震颤伴麻木感一例作者:张伟颜慧兰隋晓娜宋霜霜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08期【摘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用于全身和(或)局部感染,包括软组织感染、细菌性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多重细菌感染,可疑感染部位存在的各种细菌感染,为烧伤与创面治疗常用抗炎药物,其不良反应常见有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及过敏反应,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或麻木等则极为罕见。
结合该例病历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全身肌肉震颤伴麻木感的临床诊治进行总结报道,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同时提高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肌肉震颤;临床分析A case report of systemic muscle tremor and numbnes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Zhang Wei△, Yan Huilan, Sui Xiaona, Song Shuangshuang.△Department of burn and wound repair surgery, 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Ji’nan 25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 Huilan, E-mail:151****************【Abstract】 Injection of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can be used for systemic and/or local infections, includ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 bacterial septicemia, bone and joint infection, multiple bacterial infection (va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suspected infection sites). As a commonly used anti-inflammatory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burns and wound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are skin reactions,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anaphylaxis. Howeve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such as convulsion or numbness, are extremely rare. In this articl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ne case of systemic muscle tremor and numbness induced by injection of 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were reported, aiming to captivate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this kind of drug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outcomes.【Key words】 Injection of piperacillin sodium tazobactam sodium; Muscle tremor; Clinical analysis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钠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性价比较高的常用抗菌药物,该药物的有效组分由哌拉西林钠和他唑巴坦钠组成。
帕金森病介绍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强直和体位不稳定为临床特征,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和路易小体形成。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PD非单因素引起,应为多因素共同参与所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年龄老化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高达1%,而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年龄老化可能与发病有关。
有资料显示在30岁以后多巴胺能神经元在纹状体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与黑质细胞的死亡数成正比。
实际上,只有当黑质细胞减少至15%~50%,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80%以上,临床上才会出现PD症状。
因此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不足以引起本病,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只是PD 的促发因素。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接触杀虫剂、除草剂或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加州一些吸毒者因误用一种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毗啶(MPTP)以及给猴注射后,发生酷似人类PD的临床病征。
MPTP本身并无毒性,但在脑内经B型单胺氧化酶(MAO-B)作用转变成有毒性的甲基-苯基-吡啶离子(MPP+),后者被多巴胺转运载体选择性摄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型活性,抑制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故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和农业毒素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本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有报道10%左右的PD病人有家族史,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细胞色素P4502D6(CYP 2D6)型基因可能是PD 的易感基因之一。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炎、外伤、中毒、基底核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等所产生的震颤、强直等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常为60岁以后发病,男性稍多,起病缓慢,进行性发展。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小知识点【精选文档】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4、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5、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症状与体征可单独出现也可共存,两者结合,对疾病的诊断起主导作用。
6、体格检查: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详细来说,是检查者通过手与被检查者体表局部接触后德感觉或被检查者的反应,发现其身体某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的部位有无异常。
4、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5、听诊:是以听觉(用耳或借助于听诊器)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有运动舒缩能力及气体或血流活动的脏器)并判断其正常与病理状态的一种诊断技术。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
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1、发育:发育状态应通过患者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
发育正常者,其年龄、智力与体格成长状态均衡一致。
2、营养: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好坏可作为鉴定健康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
帕金森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帕金森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英文名称:parkinson disease,PD其它名称:震颤麻痹相关中医疾病:颤证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主要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有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脑积液常规、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经颅超声(TCS)、嗅棒测试、心脏间碘苯甲胍(MIBG)闪烁照相术重要提醒:患者应及早进行治疗,避免疾病发展至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帕金森病的发病特点三、帕金森病的病因病因总述: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但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有关。
基本病因:1、遗传因素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为散发性。
2、环境因素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一种嗜神经毒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可诱发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
环境中与 MPTP 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如某些杀虫剂、除草剂、鱼藤酮、异喹啉类化合物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3、神经系统老化帕金森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前发病相对少见,提示神经系统老化与发病有关。
有资料显示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开始呈退行性变,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减少。
尽管如此,但其程度并不足以导致发病,老年人群中患病者也只是少数,所以神经系统老化只是帕金森病的可能病因之一。
迟发性运动障碍诊治指南
迟发性运动障碍诊治指南
迟发性运动障碍(late-onset movement disorder)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
疾病,表现为运动失调、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诊治该疾病的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神经系统中多巴胺水平的改变有关。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作用。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运动失调、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手部不自主动作、步态异常、言语障碍等。
诊断
诊断迟发性运动障碍需综合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等多方面因素。
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脑电图、脑磁共振等检查手段协助诊断。
治疗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主要以调节多巴
胺水平为主,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与护理
早期发现病情、规律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
的发生。
患者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心态。
迟发性运动障碍虽然疾病较为罕见,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通过本指南,希望医务人员可以更加了解该病症,提高对患者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斜视的临床分析
查 头 位扭 转 角 、眼球 运 动 状态 ,0g 1 c阿托 品 眼膏 散 瞳查 眼 /
底 除 外 视 障 性 眼球 震 颤 , 球 震 颤类 型 及 震 颤 值『 眼 弧形 视 野 计 测 量 扭 转 角 , 震 颤 值 为 正 前 方 与 中 间 带 之 间 的 距 离
【 作者简 介】 焦贵昕 (9 8 )男 , 贯 : 16 一 , 籍 辽宁省辽 阳市 ; 最高学历 : 本科 ; 职
st n t mp o e t e sr b s s Re u t :P so e ai e v s a r n ,sn l i o u a ii n we e i r v d fe ln e n i o o i r v h ta imu . i sl s o tp r t iu fo t i ge b n c l r v so r mp o e r e a d r2 i v l 2 a e , n r a e o lk r n 9 c s s n h n e i a e . o t p r t e f l w— p 3 t 2 mo t s t e h a o iin 3 c s s i c e s f4 wa e i a e , o c a g n 3 e s s P s o e ai o l s v o u o 1 n h , h e d p st o
院 收治 的 3 5例 先 天性 眼球震 颤 患者 的 临床资 料 , 组患者 均 采用 手术 治疗 , 该 在改 善代 偿头 位 的基础 上改 善斜 视 。 结 果: 术后 患者视 正前方 , 、 眼视力 均较术前 提高 2行者 2 单 双 3例 , 提高 4行者 9例 , 变化 者 3例 。手术后 随访 3 1个 无 ~2 月 , 位 消除 , 观满 意者 2 头 外 9例 , 8 . , 有患 者双 眼 正前 方 眼球 无震 颤 或 眼颤很 轻 微 。结 论 : 理 的手术 设计 占 2% 所 9 合 是 治疗 先天 性 眼球震 颤 的关键
于振宣教授从肝肾论治震颤经验
・2934・光明中医 2019 年 10 月第 34 卷第 19 期 CJGMCM October 2019. Vol 34. 19【薪火传承】于振宣教授从肝肾论治震颤经验**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No. JJ2016-82)作者单位:1.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088);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91)△通讯作者李艳梅'于江"赵迎盼2 丛伟红2摘要:于振宣教授认为颤证的病机总与肝肾阴血亏虚,经脉失养,虚风内动密切相关。
肝肾乙癸同源,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下虚则高摇。
故治疗应以扶正为本,以补肝肾为根本要务,同时注重平调气血、兼顾脾胃,并佐以祛风止痉之品,标本同治。
对药的应用乃于师治疗震颤的一大特色。
除药物治疗外,尚应重视生活调护及心理疏导。
关键词:于振宣;颤证;帕金森病;中医药疗法doi :10.3969/j. issn. 1003-8914.2019. 19.013 文章编号:1003-8914(2019)-19-2934-03于振宣教授系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 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疑难杂病中医临床诊疗、教学、科研 工作40余年。
震颤西医称之为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 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 “颤证”范畴⑴。
于教授在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震颤方 面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3年,受益良多,现将于振宣教授治疗震颤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震颤又称颤证,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播动颤抖,不能 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轻着仅有手颤或肢体轻微颤动,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颤动明显 或筋肉僵硬,活动不能,卧床不起,影响日常生活活 动⑵。
震颤包括西医的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老年 性震颤等。
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1)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而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
(2)两次发作的间歇期,除了害怕再发作外,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3)发作的典型表现常是病人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出现强烈恐惧,好像即将要死去(濒死感)或即将失去理智(失控感),使病人难以忍受。
同时病人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跳出来,有胸闷、胸痛、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
有的伴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如过度换气、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也可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
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作的经过。
此种发作虽历时较短暂,一般5~1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仍如常人,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
病人发作频繁,1个月内至少有3次,或者首次典型发作后继之以害怕再发作的焦虑常持续1个月以上。
(5)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况或某一类环境(不可预测性),大多数病人在间歇期因担心再次发病而紧张不安,并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症状,称为预期性焦虑。
在发作间歇期,多数病人因担心发作时得不到帮助,因此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所、不愿乘车旅行等,或出门时要他人陪同(此时并有广场恐惧症)。
惊恐发作病人也可并有抑郁症状,有的有自杀倾向,需注意防范。
(6)惊恐发作作为继发症状(惊恐发作综合征),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等,并且需要与某些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等鉴别。
2.广泛性焦虑的临床表现(1)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自由浮动性焦虑),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过分担心的期待)为特征。
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病人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
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诱因。
(2)病人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
(3)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心跳加速、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阻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胀、腹泻、尿频等植物性焦虑。
帕金森病:病例特点、定位诊断、定性诊断、治疗等(医学技术)
2
医疗技能
目录
1
病例特点
2
定位诊断
3
定性诊断
4
鉴别诊断
5
治疗
3
医疗技能
病例汇报
➢ 患者贾淑侠,病历号:21642922,女,64岁,因“左侧肢体 颤抖一年加重一月”入院。
➢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下肢抖动症状 ,安静休息时明显,活动及睡眠时减轻或消失,肢体活动尚灵 活,夜眠可,初未在意,近日肢体颤抖症状加重时有持物不 稳,不能独自端碗进食,现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到本医院就 诊,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病程中无肢体无力,活动 不灵活,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用药,有血糖升高病史。 无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药物过敏史。
4
医疗技能
入院查体
查体:心率:80次/分,血压:136/82mmHg。神志清楚, 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眼动充分, 未见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软腭抬举正常,悬雍 垂居中,咽反射灵敏。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左侧 为著,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巴宾斯基征(-,-),跖反射存 在,感觉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左侧肢体静止性震颤,共济运动 可,颈软,克氏征(-)。
16
医疗技能
教学查房小结
17
医疗技能
Objective
1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
2 Standard and skillful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颤的临床诊治一.基本介绍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症状,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也可使患者害羞而引起社交障碍。
虽然震颤很容易识别、诊断,但由于有很多因素和疾病可引起此表现,所以临床上常致病因分析和疾病有一定难度。
二.机制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1]颇为复杂,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包括有机械性振动(mechanical oscillations)、反射性振动(oscillations based on reflexes)、中枢神经元性振动(oscillations due to central neuronal pacemakers)、反馈环路异常的振动(oscillations because of disturbed feedforward or feedback loops)等。
三.分型震颤表现为身体某部位节律性震动,根据其表现可根据发作形式(静止性、动作性、姿位性)分型,也可根据症状分布(肢体、头、舌、发声、躯干)或相关生理参数(包括频率、幅度、EMG类型)分型。
四.震颤的临床特征[1-3]虽然病理性震颤很容易观察到,但对确定病因和最有效治疗却具有一定挑战性。
已判明十多种有不同发病形式和进展程度的震颤类型,对其潜在疾病机制还不能很好认识,由此也导致对特别震颤的归类和治疗会有不同意见;而且,同一病人的震颤可有多种类型表现。
1.生理性震颤可见于所有人,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出现相对固定频率而幅度可变的节律性振动性运动,频率可达8-10Hz,多数病人并不能意识到其有震颤,肉眼不能观察到,而肌电图检查可察觉。
但是,有一些因素可加剧原有的生理性震颤增加至可察觉程度,甚至导致功能障碍,成为生理性震颤的强化;通常强化原因解除后,震颤表现减轻。
这些因素的多数可增加交感活性,包括药物、毒素和生理或情感状态,如恐惧或焦虑、极度疲劳、运动后、饥饿、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戒断、代谢紊乱、中毒、发热等。
2.静止性震颤(rest tremor)出现于受患身体部分松弛、静止时发生,在活动时减弱或消失。
因为静止性震颤不影响随意运动,所以通常不会限制病人的功能能力,只是可让病人的运动活动复杂化包括暂停而感到难堪如用餐具或写字时。
PD是静止性震颤的最常见原因。
3.动作性震颤(action tremor)出现在肌肉收缩、运动时,进一步又可分为姿位(postural)、等轴性(isometric)和活动性(kinetic)震颤类型。
姿位性震颤发生在受患肢体克服重力维持其位置时;等轴性震颤发生于肌肉克服静止性物体的收缩时;活动性震颤与肢体活动相关联,可再分为单纯性震颤(simple tremor,发生于任何运动时)和意向性震颤(intention tremor,发生于有目的活动时),后者的震颤表现出在手活动靠近目标时震颤加重,这也是与姿位性震颤和等轴性震颤不同之处。
临床上,动作性震颤常见有姿位性震颤和意向性震颤。
虽然这些分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震颤的认识,但临床上还是有一些震颤表现很难归类,例如一些姿位性震颤在肢体被支持后仍持续存在,就很难分为姿位性和静止性。
仔细询问病史和全身体检队精确诊断和随后治疗确定极为重要,包括对震颤本身特征、家族史、其社会活动、以及所有的医疗和用药史等。
对震颤临床诊断应仔细分析该表现的各种参数,包括对称程度、节律性(规则性或无规则的振动)、部位(近段或远端)、幅度(肢体不随意肌肉收缩的程度)、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虽然对这些数据精确测定需电生理仪器,但粗略评估业有利于诊断,例如频率可分为慢(2-5Hz)、中等(5-10Hz)和快(10-18Hz),幅度也可分为精细、中等或粗糙。
五.震颤的临床类型1.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3-7]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多有家族史,患病率约在0.008-22%,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ET多为非对称性姿位性或动作性震颤,典型表现为手部主动活动时出现震颤,也可影响及头部(可以是上下性或前后性活动)、声音、躯干、或腿部;手、头、声音和腿发生震颤表现率可分别为90%、41%、17%和14%;震颤常为本病惟一表现。
ET进展很慢,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段,而以在青少年和60岁以上发病常见。
震颤频率为4-12Hz,幅度在焦虑或疲劳时以及在极接近目标的活动末期时增加。
ET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连锁分析研究已判定除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Ser9Gly)外,至少还有三个基因位点(3q13的ETM1、2p24.1的ETM2和6p23)与本病有关,但对此在不同人群中未能统一证实。
也有不少研究发现ET表型与其它神经疾病包括PD间有交叉重叠,但至少在意大利人群中已排出了parkin和synuclein基因突变的原因。
虽然对ET常采用“良性病程”描述之,也曾被称为“良性震颤”,但本病还是有可能具有致残性的。
此非“良性”的原因可能与本病少数患者并非为单一症状的疾患有关,可伴发与其他运动异常(帕金森症候群、肌阵挛、肌张力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还可有其他功能障碍如听觉功能障碍,特别是近期研究发现ET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测试不佳,且患痴呆的危险性增加。
ET在临床、遗传以及病理上有明显的异质性,大多数ET患者的小脑可有病理改变,少数患者脑干可表现有Lewy小体,病理学研究支持ET可有橄榄-小脑-皮层环路的功能障碍,但ET 极少会发生姿位稳定性的改变。
ET的药物治疗还不能令人满意。
心得安和扑痫酮对减轻肢体震颤很有效,其它药物如阿普唑仑、加巴喷丁、托吡酯、氯硝西泮、氯氮平也可能有一定效果,肉毒素注射可减轻头部震颤。
酒精可以使ET症状减轻,但相关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近期初步研究显示左乙拉西坦和唑尼沙胺对此症状无治疗作用,作用于GABA能机制的新药作用尚在研究中。
由此,对多数严重ET患者还需功能神经外科处理,丘脑腹内侧核(VIM)的DBS治疗对肢体震颤作用优于对头部/发声的震颤,且这种治疗的长期作用效果已得到确定,只是对意向性震颤的控制作用不如对姿位性震颤作用好。
对刺激核团的选择甚为关键。
2.帕金森病性震颤(Parkinsonian tremor或tremor in Parkinson's disease)[3,8-10]帕金森病(PD)的特征性症状为不对称性运动迟缓、震颤、僵直和姿位不稳,运动迟缓是诊断的必有成分,表现为活动减慢或启动减慢。
但PD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一侧上肢4-6Hz的静止性震颤,表现为“搓丸征”,占75%的PD患者。
震颤多从累积单侧上肢开始,也可累及腿、唇、下颌、颏部和舌,但不会影响及头部,可作为与ET鉴别。
僵直可表现为齿轮样或铅管样,其他伴发的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在床上翻身困难、曳行步态、写小字征以及包括睡眠障碍、嗅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心境障碍等非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震颤表现类似PD患者。
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PD一般认为预后较好。
虽然左旋多巴对本病治疗有效,但对PD的静止性震颤的治疗药物学较为复杂,其他药物如抗胆碱能药、普拉克索、氯氮平、布地品(丁双苯哌啶)有抗震颤作用,但也有些病人的震颤对药物有抵抗性。
下颌部震颤以A型肉毒素注射可起很好效果,丘脑腹内侧核或下丘脑核的DBS外科治疗主要适于以严重震颤为PD主要症状的患者,特别是对下丘脑核靶点的DBS由于其对PD全部症状的有效作用更作优选。
3.肌张力障碍性震颤(dystonic tremor)[11-13]为在表现有肌张力障碍的身体部分发生姿位性或活动性震颤,典型的例子是震颤性痉挛性斜颈。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有时可以出现“零点null point”的特征,以与\与其他类型震颤鉴别,所谓“零点”表现为在保持中性位置时可减轻震颤程度,如颈部肌张力障碍,在头保持某一特别位置时头部震颤减轻,而改变此位置如将头转向另一侧,则震颤加重。
另外,拍打或按摩受累或其邻近肌肉,可减轻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的震颤幅度。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的幅度和频率可无规律(一般为< 7 Hz),且可无规律性发作,完全放松时可震颤症状减轻;可伴发有肌阵挛样动作(抽搐性急跳样运动,jerky),睡眠时消失,局部受累肌肉可表现出肌肥大和疼痛,如痉挛性斜颈的胸锁乳突肌肥大。
Wilson 病患者表现的震颤也多可为此类型。
肌张力障碍行震颤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起源于基底神经节Meynert核,但具体机制还不清楚,对此也有个案报道认为是由于丘脑前部病损所致。
临床上对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的认定有时有一定难度。
须注意另一观念“肌张力障碍伴发震颤(tremor associated with dystonia)”的命名不同与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是指肌张力障碍患者在其非肌张力障碍身体部分出现震颤。
除震颤表现外,肌张力障碍患者还可表现出“感觉诡计(sensory tricks)”(病人用手轻微触摸身体的某一部位可以明显地控制肌肉痉挛和姿势异常,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以及对包括以局部注射肉毒素A等抗肌张力障碍治疗敏感的临床特征,有助于与ET鉴别。
外科治疗(如苍白球切开术或DBS)的作用效果还不确定。
4.小脑性震颤(cerebellar tremor)[3,14,15]多由脱髓鞘、脑卒中、脑外伤和脑干肿瘤、遗传性或中毒性小脑变性等病理损伤累及齿状核、小脑上脚以及与小脑纤维联系的脑干等结构所致,单侧小脑结构损伤可致同侧肢体震颤症状。
病人表现出慢的(4-6Hz)的意向性震颤,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肢体,尤其是在肢体在接近目标时加重。
病人可诉在吃饭时、特别是将食物送入口中或从杯中饮水时震颤。
患者同时可表现出小脑功能障碍包括步态不稳、言语不清、或异常眼球运动,蹒跚或头颈前后活动也可见于小脑肿瘤。
Holme’s震颤(红核或中脑性震颤)是小脑震颤的严重类型,影响近段肌肉(头、肩、颈)比远端肌肉多,表现为低频率(2-4Hz)和大幅度、慢速的粗大震颤,临床似以脑干卒中导致多见。
小脑性震颤的表现比较复杂,除肢体以意向性震颤为主的表现外,患者可合并有共济失调症以及头或躯干的震动性蹒跚(特别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直立时,头部和躯干可表现出粗大的摇晃样(titubation)震颤,平卧后可消失。
小脑性震颤的药物治疗令人失望,对多发性硬化中严重性、致残性的震颤可建议立体定向神经外科(丘脑切开术或DBS),但临床效果还不肯定,不能达到对PD震颤的效果,靶点选择也仅依靠经验,近期也有提出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结果待观察。
5.直立性震颤(orthostatic tremor)[2,3,16,17]本病相对少见,其震颤频率较高(多为13-18Hz),典型表现为站立时以下肢为主甚至可波及躯干的同步性震颤而坐位或行走时消失,可造成站立不稳甚至姿势不稳,但很少会致病人跌倒;弯腰姿势时上下肢可相似程度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