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四个意识 适应新教材教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四个意识适应新教材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它们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实验教科书,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好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等等一些错误倾向,从而树立和强化一些新的教学意识,真正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以便创造性地为教学服务。

一、人文意识

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是新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人文意识。

1、应善于引领学生,使其愿意亲近文学。如果说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入口处的话,那么文学教育就是语文教育的入口处。当代作家赵丽宏说:“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我爱文学”活动,出墙报,办导刊,诵读、赏析诗词,推荐、阅读名著名篇等等。在班级中,真正掀起了一个热爱文学的热潮,将学生们领进文学的殿堂,漫游文学的大世界。

2、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人文素质需要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是必须积累的,我于是多引导学生背诵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篇、名段,除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大量名家作品外,还另外推荐了一些诗辞歌赋,掀起第二个热潮——背诵热潮。这样增强了文化底蕴,对提高学生人生品位和人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3、挖掘出教材中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内涵。让其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导向制约作用,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让学生区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懂得个体与群体的融合,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如《周处》中古人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观点,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猫》中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斑羚飞渡》中所展示的动物世界的整体精神、群体意识,《心中的鹰》昭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例子。

二、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更是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视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一般从三方面入手:

1、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提倡养成“四问“习

惯,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写得更好吗?通过引导学生多问会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创新的能力

2、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造的潜能。一是在阅读中激发想象,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或自己设计习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教《静夜》诗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和鲛人流珠的传说,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观察夕阳西下时天边的云彩,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话。”……二是引导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优化创新精神永不枯竭的重要手段。

3、进行一点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的做法是:将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转换成研究课题,或学完一个单元后设计专题研究。如学完第三册三单元后,设计研究性练习“寻求动物精神的闪光点”,让学生去观察查阅各种动物的习性、群居生活的情景等,然后做成资料小卡片,在班上交流总结,让他们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激发创造的热情。

三、活动意识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更加高远的视角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学生的活动成了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理念,通过析读课文、研读课文、赏读课文、巧读课文等方法和技巧,有理、有趣、有效地进行学生课堂活动设计。简单地说,要将教师“教的活动”科学地、巧妙地变为学生学的活动,教师讲析的主要内容应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教《社戏》时,我组织了“评优秀板书”活动,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己设计板书,评选出最佳板书,理清课文脉络,培养阅读能力。“人物评说”活动,通过大家评说文章中的人物,聪明、机灵、能干的双喜,淳朴、无私、憨厚的阿发,宽厚、淳朴、热诚、好客的六一公公在同学们的心中更加栩栩如生,自然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背诵比赛”活动,背诵也可搞得活泼有趣。如让两组学生进行接力背诵比赛,即每组由第一人开始,若有背错处,立即坐下,后一人接着往下背,依此类推,直到背完全部内容,最后看哪组接力的人少,哪组为胜。又如教《乡愁》时,我组织了演读活动,有男领、女领、男合、女合、众合,真是一唱三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准备辛辛苦苦要讲的内容,学生在如痴如醉地朗读中都领悟到了。再如教《斑羚飞渡》时,我组织了“精彩场面叙说”活动和“思绪放飞”活动……我想,只要教师树立了活动意识,认真钻研了教材,就会想出许多紧扣课文内容的活动。活动意识不只局限于课内,更应该延伸到课外,如教材中为我们设计的“语文知识抢答赛”、“说成语故事比赛”、“普通话讲演比赛”、“社会采访”等活动都应认真、精心地组织。并且教师还可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如“吟诗作对中秋晚会”、“读书卡片展览”等等,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

四、体验意识

高级教师曹书德说过,文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品味、涵咏、熏陶、感染。教学文学作品时,要让学生深入到作品中去体验作品的优美语言、浪漫气质,去体验作品中的感情、主人公的思想,去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帮助体会和领悟作品。也就是说,要树立一种体验意识。具体做法如下:

1、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动作、神态再现作品。如教《皇帝的新装》时进行课本剧的表演,从而体验文中角色。

2、可以挖掘自身生活体验来领悟课文内容。如教《社戏》时让学生完成探究练习: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觉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甜蜜、美好的童年生活在“我”的心目中永远珍藏,是无法替代的。教《阿长与山海经》时,做探究练习:作者先写他憎恶阿长,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你的身边有像阿长这样的人吗?通过挖掘出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体验文中“我”的感受。

3、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体验创作的美妙。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学用兼顾,巧训勤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他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成立了“小小诗社”,办起了“文学新星”周刊,编自己的文集,让他们的作品有展示传阅的机会,使创作成为语文教育的体验途径。

“意识源于存在,思想指导行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愿我们的课堂可以听到欢声笑语,可以看到精彩表演,愿学生和老师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无穷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