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合集下载

高考第一轮复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习题+解析)

高考第一轮复习——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及等效平衡(习题+解析)

一、教学内容:阻碍化学平稳的条件及等效平稳二、教学目标:明白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稳阻碍的一样规律;把握勒沙特列原理及其应用;了解等效平稳原理;把握化学平稳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等效平稳原理和化学平稳图像题的解题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化学平稳的移动,条件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及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稳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稳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

也确实是说,化学平稳的移动是:平稳状态→不平稳状态→新平稳状态(1)浓度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说明:①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因此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可不能阻碍平稳状态。

②在可逆反应中,为了尽可能利用某一反应物,经常用过量的另一种物质和它作用。

③在生产中,也能够不断将生成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则平稳将不断向生成产物的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平稳体系中,增大压强使平稳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平稳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说明:①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稳的阻碍只针对有气体参加且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平衡体系。

关于固体或溶液间的反应,改变压强对速率和平稳没有阻碍;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保持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稳无阻碍。

②增大压强不管平稳移动方向如何,新平稳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稳状态的速率;减小压强不管平稳移动方向如何,新平稳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稳状态的速率。

③在反应体系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a、在恒温恒压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保持不变,但平稳混合气体的分压减小,可通过降低压强平稳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判定平稳移动方向;b在恒温恒容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的总压强增大,但平稳混合气体的分压保持恒定,因此,平稳不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可逆反应 N₂(g) + 3H₂(g) ⇌ 2NH₃(g),在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 2mol N₂和 6mol H₂,达平衡时,NH₃的浓度不可能达到()A 01mol/LB 02mol/LC 005mol/LD 015mol/L答案:B解析:假设 2mol N₂和 6mol H₂完全反应,生成 4mol NH₃,则NH₃的浓度为 04mol/L。

但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 NH₃的浓度一定小于 04mol/L。

而 02mol/L 接近完全反应时的浓度,所以不可能达到。

2、一定条件下,将 NO₂与 SO₂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₂(g) + SO₂(g) ⇌ SO₃(g) + NO(g)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₃和 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答案:B解析:A 选项,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B 选项,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 NO₂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选项,SO₃和 NO 都是生成物,且按照 1:1 生成,无论是否平衡,体积比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D 选项,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都表示的是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平衡状态。

3、对于可逆反应:2A(g) + B(g) ⇌ 2C(g) △H < 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 选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的百分含量降低,图像正确。

B 选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应该增大,图像错误。

C 选项,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不变,图像错误。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双基练习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C.a<b D.无法确定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T1T2WI2(g)ΔH<0(温度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

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确,B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错。

答案:AD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c?CO2?·c?H2?。

恒容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催化剂高温CO2+H2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2(g)+H2(g)催化剂高温CO(g)+H2O(g),D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2,其浓度会增大,B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项错误。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精品习题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精品习题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精品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4.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3C(g)+D(s)(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中曲线a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

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A.增大A的浓度B.扩大容器的容积C.加入催化剂D.升高温度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X(g)+b Y(g)c Z(g)+d W(g)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1.8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a+b)>(c+d)C.Z的体积分数变大D.X的转化率变小6.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 X和1mol Y 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完整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E .v 正(M)=v 逆(N)F .v 正(M)=v 逆(Q)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AB.BC.CD.D2.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左球气体颜色加烧瓶中冒气泡, 测得ΔH为ΔH、ΔH H与O的体积比约3.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向H2S 水溶液中加入N aOH 有利于S2-增多B.过氧化氢分解加催化剂二氧化锰,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增多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4.下列不能能用勒夏特烈原理解释的是( ) A .对2HI====H 2+I 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B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 2O===HBr+HBrO ,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C .反应2NO+2CO===2CO 2+N 2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正反应放热,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B .高温,使2N 和2H 转化为更多的3NH (△H <0)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 .增大压强,有利于2SO 和2O 反应生成3SO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A):n (B):n (C)=2:2:1。

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 、B 、C,则( ) A.平衡不移动B.再次达到平衡时,n (A):n (B):n (C)仍为2:2:1C.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高温②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 2转化为SO 3的速率④硫酸工业中,增大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8.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B 的浓度为0.6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新平衡时B 的浓度降为0.3mol/L 。

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O2(g)2SO3(g),△H=-QkJ·mol-1。

现有三个体积固定的容器I、II、III,体积分别为1L、1L和2L,其中I、II为绝热容器,III为恒温容器,各容器中充入的物质的量(mol)如下表:SO O2S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产生的总热量(只考虑热值,不考虑符号)小于Q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按起始加入的各物质的量将容器I与容器II无缝对接后,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量浓度与容器III平衡时浓度相同D.平衡后,SO2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I>III>II【答案】AD【解析】A、若为同温条件下容器I、II中反应为等效平衡,反应产生的热量为Q,但该容器为恒容,反应I为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变少;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吸收的热量变少,故容器I、II中产生的总热量小于Q,正确;B、容器I反应温度高于恒温容器III的温度,故平衡常数不同,错误;C、按起始加入的各物质的量将容器I与容器II无缝对接后,仍然有温度的变化,不与III等效平衡,错误;D、平衡后I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II吸热温度降低反应速率最小,故有I>III>II,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有关问题。

2.硫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

2SO2(g) + 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

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乙丙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乙 B.平衡时,SO2的转化率:α1<80%<α2C.该温度下,乙中平衡常数值为400 D.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答案】C【解析】A项,因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项,乙容器中增加氧气的量,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α1>80%,丙容器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α2>80%,错误;C项根据甲容器数据,利用三段法,可求得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2SO2(g) + O2(g)2SO3(g)初c / mol/L 0.2 0.12 0转c/ mol/L 0.2×80% 0.08 0.16平c / mol/L 0.04 0.04 0.16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a==400,因温度不变,乙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为400,正确;D项,丙中初始物质的量是甲的2倍,压强同时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SO3,则平衡时,丙中c(SO3)大于甲中c(SO3)的2倍,错误。

最新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及解析)

最新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平衡习题集1.把3.0mol M和2.5mol N混合于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M (g) + N (g) x P (g) +2Q (g),5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M的转化率为50%,P 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x=2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起始时的2倍C.向容器中再充入3.0molM和2.5molN,达新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减小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2.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 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mol/(L·min)B.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x=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3.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已知:(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42—(橙色)+H2O(2)步骤③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 一(aq)(3)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 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B.步骤①中当2v(CrO42 一)=v(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一离子,需要12 mol(NH4)2Fe(SO4)2·6H2O。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压力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动力学特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平衡的知识,以下是一些高三化学平衡的练习题及相应的答案。

练习题一:1. 下列反应哪个是属于平衡反应?A. HCl + NaOH → NaCl + H2OB. 2O3 → 3O2C. N2 + 3H2 → 2NH3D. CaCO3 → CaO + CO22. 对于下列反应,哪个条件能够增加产物的生成?A. 增加反应温度B. 减少反应物浓度C. 增加反应物浓度D. 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力3. 在反应N2 + 3H2 ⇌ 2NH3中,正确描述下列哪项?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正向反应速率等于反向反应速率C. 反应后体系中氨气的浓度将降低D. 反应后体系中氢气的浓度将增加4. 对于反应H2 + Br2 ⇌ 2HBr,以下哪个条件会偏向生成反应物(HBr)?A. 增加反应温度B. 减少反应物浓度C. 增加反应物浓度D. 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力答案:1. C2. A3. C4. C练习题二:1. 环状反应A ⇌ B ⇌ C中,正向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反向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

那么下列哪个等式为真?A. K1 = K2B. K1 > K2C. K1 < K2D. 无法确定2. 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反应平衡的位置?A. 反应物浓度B. 温度C. 压力D. 储存时间3. 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Le Chatelier原理来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A. 改变反应物的总量B. 改变反应温度C. 改变反应的催化剂D. 改变反应物的种类4.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体系中压力升高时,会对平衡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A. 偏向生成较少分子数的物质B. 偏向生成较多分子数的物质C. 不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D. 无法确定答案:1. A2. D3. A4. A以上是高三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

化学平衡试题类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B. 化学平衡是静态平衡C. 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D. 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答案:A、C、D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建立化学平衡的是()。

A. 可逆反应B. 不可逆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反应D.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反应答案:B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

A. 浓度B. 温度C. 压强D. 催化剂答案:A、B、C二、填空题1. 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各物质的浓度保持______。

答案:相等;不变2.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______方向移动,以减小浓度的变化。

答案:正反应3.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______原有的平衡状态。

答案:抵消三、简答题1. 描述化学平衡的特征。

答案:化学平衡具有以下特征:(1)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3)平衡状态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

2. 解释为什么催化剂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答案: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它对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影响是等同的,因此不会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从而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四、计算题1.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反应方程式为:N2(g) + 3H2(g) ⇌ 2NH3(g)。

初始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3 mol/L。

如果反应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为0.2 mol/L,求平衡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

答案: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和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0.05 mol/L,氢气的浓度为0.15 mol/L。

2.3.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含答案及解析】

2.3.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含答案及解析】

2.3.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变化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① 反应速率的变化② 浓度的变化③ 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④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⑤ 颜色的变化⑥ 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⑦ 转化率的变化⑧ 温度的变化A.①②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⑥⑦ D.③④⑦⑧2. 某温度下,反应H 2 (g)+I 2 (g) 2HI(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正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增大C.容器内I 2 (g)增多 D.容器内H 2 的质量分数增大3. 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 (g)+3H 2 (g) 2NH 3 (g) ,达到平衡时,若温度保持不变,增加N 2 的浓度,则A.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逆反应速率先减小 C.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D.化学平衡正向移动4.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在 t 1 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A . 2SO 2 (g)+O 2 (g) 2SO 3 (g) Δ H <0B . 4NH 3 (g)+5O 2 (g) 4NO(g)+6H 2 O(g) Δ H <0C . H 2 (g)+I 2 (g) 2HI(g) Δ H >0D . 2A(g)+B(g) 2C(g) Δ H >05. 将A与B的混合气体分别置于恒压容器甲和恒容容器乙中,发生反应: 2A(g) + 2B(g) 3C(g) Δ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速率均增大B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在相同温度下,甲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 ,乙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 ,若甲容器中反应经30 s达到平衡状态,则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是30 sD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容器分别进行如下反应。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1高三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考点内容: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平学平衡的涵义。

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本章命题以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① .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 来理解其概念:①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

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例1】可逆反应A (g )+ 4B (g ) C (g )+ D (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 A ==0.15mol/(L ·min)B. v B ==0.6 mol/(L ·min)C. v C ==0.4 mol/(L ·min)D.v D ==0.01 mol/(L ·s)[例2]某温度时,在2 L 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化学【2 】均衡演习题【例1】将3 mol A和1 mol B混杂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作为肇端前提,产生了如下反响: 3A(g)+B(g) 2 C(g)+D(g)达到均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答复⑴~⑸小题:(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中,均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A)6 mol A+2 mol B(B)3 mol A+1 mol B十2 mol C,(C)2 mol C+1 mol B+1 mol D(D)1 mol C+2mol D(2)保持原肇端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均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应按下列哪种配比向容器Q中充入有关物资( )(A)3 mol A+1 mol B(B)4 mol C十2 mol D(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D)以上均不能知足前提,(3)保持原肇端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和1 mol B配比在容器Q中产生反响,则均衡时C的浓度和w rml·L-1的关系是( )(A)>w (B)< w (C)= w (D)不能肯定(4)将2 mol C和2 mol D按肇端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V与w和叫的关系是( )(A) V>w (B) V<w (C) V=w (D)无法比较(5)保持原肇端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可使均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 ( )(A)1 mol C+0.5 m01 D .(B)3 mol A+2 mol B(C)3 mol A+1 mol B+1 mol D(D)以上均不能知足前提解析⑴略:答案为(A)⑵因容器P的体积可变,且正反响是体积缩小的反响,故相当于加压.而如今容器Q体积不变,前提不同了,不属等效均衡,无法断定.答案为(D).⑶本题所述前提相当于减压,均衡向逆反响偏向移动,C的浓度下降.答案为(B).⑷温度.体积不变时2mol C和1 mol D反响与3 mol A和1 mol B相当,属等效平衡.再加1 mol D时均衡将向左移动,V<w.答案为(B).⑸恒温恒容下n (A)=3 mol和n(B)=1 mol或n(C)=2 mol和n(D)=1 mol时均为统一均衡状况,属等效均衡.答案为(C).【例2】某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 mol H2,使反响N2+3H22NH3达均衡,均衡混杂气中N2.H2.NH3的浓度分离为M.N.G(mol/L).假如温度不变,只转变初始物资的参加量,请求M.N.G保持不变,则N2.H2.NH3的参加量用x.y.z表示时应知足的前提是:①若x=0,y=0,则z=;②若x=0.75 mol,则y=,z=;③x.y.z取值必须知足的一般前提是(用含x.y.z方程表示,个中一个含x.z,另一个含y.z).若将上述前提改为恒温.恒压,其它均不变,则a.若x=0,y=0,则z=;b.若x=0.75 mol,则y=,z=;c.x.y.z取值必须知足的一般前提是.解析因2 mol NH3完整分化时可得到1 mol N2.3 mol H2,故向统一容器中参加2 molNH3与参加l mol N2.3 mol H2的混杂气的肇端浓度状况完整雷同.①z=0,y=0时,N 2.H 2的物资的量为0,z=2 mol .②z=0.75 mol 可以为是N 2有0.25 mol 已反响失落,同时消费H2为0.75 mol,生成NH 3为0.5 mol,故而y=3-0.75=2.25( mol),z=0.5 mol.③依上述思绪知,生成z mol NH 3时必消费2z mol N 2,23zmol H 2,故而12=+z x 323=+z y如上述前提改为恒温.恒压,其它均不变时,只要n(N 2)︰n(H 2)=1︰3,n(NH 3)为随意率性 值,均是统一均衡状况,故而a .z=0,y=0时,z 为随意率性值.b .z=0.75(mol)时,y=0.75 ×3=2.25(mol),z 为随意率性值.c .x ︰y=1︰3,即y=3x 时z 为随意率性值.【例3】4如右图所示,将4 mol SO 2和2 mol O 2置于体积可变的等压容器中,在必定温度下产生反响2SO 2(g)+O 2(g)2SO 3(g),△H <0.该 反响达到均衡状况A 时,测知气体的物资的量为4.2mol,SO 2.O 2.SO 3的肇端物资的量分离以现a.b.c 表示.(1)向达到均衡状况A 的容器中通入少量O 2,系统中SO 2的体积分数(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要使SO 2的体积分数再变到与均衡状况A 雷同,可采取的措施是或.(2)若肇端时a=1.2mol,B=0.6mol,且达到均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均衡状况A 雷同,则肇端时c 的取值为.(3)要使反响开端时向逆反响偏向进行,且达到均衡后各气体的物资的量与均衡状况 A 雷同,则肇端时c 的取值规模为.解析 (1)考核了勒夏特列道理的运用.(2)考核了等效均衡中恒温恒压的情形.只需参加的反响物的物资的量之比与反响方 程式中对应物资的计量数之比一致即可,C 的取值为随意率性值.(3)联合均衡盘算考核反响偏向及均衡移动的偏向.2SO 2(g)+O 2(g)2SO 3(g)肇端时物资的量 4mol 2mol 0转化的物资的量 2x x 2x均衡时物资的量 4-2x 2-x 2x据题意有6-x=4.2,x=1.8 mol,2x=3.6 mol,3.6<C≤4时,方能知足使反响开端时向逆反响偏向进行的前提.答案 (1)通入适量的SO2给系统升温(2)随意率性值(3)3.6<C≤4〖巩固与运用〗【基本题】1.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参加2molA和1molB,产生反响:2A(g)+B(g3C(g)+D(g),达到均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肇端物资,达到均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A.4molA+2molBB.3molC+1molD+1molBC.3molC+1molDD.1molA+0.5molB+1.5molC+0.5molD2.在450℃.5.05×107Pa时,假如把1体积N2和3体积H2的混杂物通入一个装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时,得到含NH352%(体积分数)的混杂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体积N2和6体积H2,达到均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A.大于52%B.等于52%C.小于52%D.不能肯定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必定温度下,参加2molBr2,1molH2,产生反响:Br2(g) + H2(g) 2HBr(g),到达均衡时,HBr质量分数为W%,在雷同前提下,按下列情形充入物资到达均衡时,HBr的质量分数仍为W%的是()A.2molHBrB.3molHBrC.4molBr2+2molH2 D1molBr2+2molHBr4.在必定温度下的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里充入1molC和1mol水蒸气,产生反响:C(s)+H2O(gCO(g)+H2(g).当反响达到均衡时,测得水蒸气的浓度为Wmol/L,假如肇端按下列配比填料,均衡时水蒸气的浓度不为Wmol/L的是()A.2molC+1molCO+1molH2B.1molCO+1molH2C.2.5molC+2molH2O(g)D.0.5molH2O(g)+0.5molH2+0.5molCO+0.5molC5.可逆反响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假如向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在某温度下达到均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C,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均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准确的是()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6.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产生反响:2A(g)+B(g)xC(g),达到均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保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肇端物资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达到均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A.只能为2 B.只能为3C.可能为2,也可能为3 D.无法肯定7.体积雷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离充有等物资的量的SO2和O2,在雷同温度下产生反响:2SO2+O22SO3并达到均衡.在这进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断定8.在雷同温度下,有雷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 N2和1g H2,乙容器中充入2gN2和2g H2.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响速度:乙>甲B.均衡后N2的浓度:乙>甲C.H2的转化率:乙>甲D.均衡混杂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9.某恒温恒压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L A和2 L B,产生如下反响:3A(g)+2B(g)xC(g)+yD(g)达到均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 L A.0.4 L B,4 L C.0.8 L D作为肇端物资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均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y的值分离为()A.x=3,y=1B.x=4,y=1C.x=5,y=1D.x=2,y=310.在必定温度下,把2molSO2和1molO2经由过程一个必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产生如下反响:2SO2(g) + O2(g) 2SO3(g).当此反响进行到必定程度时,反响混杂物就处于化学均衡状况.如今该容器中保持温度不变,令a.b.c分离代表初始时SO2.O2和SO3的物资的量(mol),若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知足必定的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均衡,反响混杂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均衡时完整雷同,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2)若a=0.5,则b=,c=.(3)若a.b.c取值必须知足的一般前提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个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才能题】11.甲.乙两容器,甲的容积固定,乙的容积可变.在必定温度下,向甲中通入3mol N2和4molH2,反响达到均衡时,生成NH3的物资的量为amol.(1)雷同温度下,向乙中通入2molNH3,且保持容积与甲雷同,当反响达到均衡时,各物资的浓度与甲均衡中雷同.肇端时乙中还通入了____mol N2和____mol H2.(2)雷同温度下,若向乙中通入6mol N2和8mol H2,且保持压强与甲相等,当反响达到均衡时,生成氨的物资的量为bmol,则a∶b______1∶2;若乙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达到均衡时,生成氨的物资的量为cmol,则a∶c_____1∶2(填“>”.“<”或“=”).12.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必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响:N2+3H22NH3.已知参加1mol N2和4mol H2时,达到均衡后生成a mol NH3(见下表已知项).在雷同温度.压强下,保持均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况,填写表中空白.已知编号肇端状况物资的量 n/mol 均衡时NH3的物资的量n/molN2H2NH31 4 0 a① 1.5 6 0② 1 0.5a③m g(g≥4m)13(2003广东)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产生如下发应:A(气)+B(气)C(气)(1)若开端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均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资的量为mol.(2)若开端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均衡后,生成C的物资的量为mol.(3)若开端时放入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均衡后,A和C的物资的量分离是ymol和3 amol,则x=mol,y=mol.均衡时,B的物资的量(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作出此断定的来由是.(4)若在(3)的均衡混杂物中再参加3molC,待再次到达均衡后,C的物资的量分数是.II.若保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响前肇端体积雷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产生上述反响.(5)开端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均衡后生成b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选填一个编号).(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作出此断定的来由是.【易错题】14.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参加1molN2O4产生如下反响N2O42NO2当达到均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N2O4气体,则均衡向移动?N2O4转化率若何变化?15.必定温度下,向一固定体积为V的容器中参加4molNO2.产生如下反响:2NO2N2O4当达到均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molNO2气体,则均衡向移动?NO2的转化率若何变化?16.在一固定体积为V的容器中,参加1molA和1molB产生如下反响:A(g)+B(g)2C(g)达到均衡后:(1)假如再参加1molA则均衡向移动?均衡时B的转化率若何变化?A的的转化率若何变化?(2)在反响(1)的基本上再参加1molB则均衡向移动?均衡时A的转化率若何变化?B的的转化率若何变化?(与反响(1)比拟较)(3)(2)的均衡状况与原均衡状况比拟,A.B的转化率若何变化?17.在T K.pkPa时,向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 mol A和1 mol B.保持恒温恒压,反响A(g)+B(g)芦兰C(g)达到均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若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2 tool B,则反响达到均衡时容器的体积为,C的体积分数为.参考答案1C 2B 3CD 4C 5C 6C 7B 8D 9C10.答案:(1)2 (2)0.25 1.5 (3)a+c=2 2b+c=211.(1)当乙的容积与甲保持雷同时,要达到等效均衡,则应知足乙中的投料量与甲中相等,将2mol NH3全体归到均衡的左边相当于1mol N2与3mol H2,是以还差2mol N2和1mol H2.(2)当乙的压强与甲保持雷同时,只要乙的投料方法中N2和H2的物资的量之比与甲中相等即可达到等效均衡.是以向乙中通入6mol N2和8mol H2,达到均衡时,生成氨的物资的量浓度与甲中相等,而氨的物资的量物资的量b=2a,所以a∶b =1∶2;若乙的容积与甲保持相等,则相当于在原均衡的基本上使压强增大2倍,则均衡要向右移动,所以均衡时氨的物资的量物资的量c>2a,即a∶c<1∶2.12.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响,在恒温恒压前提下,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均衡式阁下双方统一边物资的物资的量之比与原均衡雷同,则达均衡后,与原均衡等效.①因为从题干可知n(N 2)∶n(H 2)∶n(NH 3)均衡=1∶4∶a,所以①状况下n(N 2)∶n(H 2)∶n(N H 3)均衡=1.5∶6∶1.5a.②肇端状况时,有1molNH 3,则相当于肇端时有N 2和H 2分离为0.5mol 和1.5mol,按n(N 2)∶n(H 2)∶n(NH 3)均衡=1∶4∶a,可得②状况时n(N 2)∶n(H 2)∶n(NH 3)均衡=0.5∶2∶0.5a,所以原有N 2和H 2分离为0和0.5mol.③设肇端时n(NH 3)为x mol,则相当于N 2和H 2总量分离为(m +2x )mol 和(g +23x )mol,则(m +2x )∶(g +23x)=1∶4,即可得x =2(g -4m)设为n(NH 3)均衡y mol,可得:4∶a =(g +23x)∶y,即:y =(g -3m )·a.13.(1)(1-a ) (2)3a (3)2 3-3a 丁若3a >1,B 的物资的量小于2mol;若13=a ,B 的物资的量等于2mol;若3a <1,B 的物资的量大于2mol(4)a a-2(5)乙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响,故反响达到均衡后a >b.14.均衡向正反响偏向移动 .N 2O 4转化率减小15.均衡向右移动.NO 2转化率增大16.(1)参加A 则增大反响物浓度,均衡正反响偏向移动,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转化率减小.(2)再参加B 则均衡向正反响偏向移动,A 的转化率增大,B 的转化率减小.(3)若与原均衡比拟,则A.B 的转化率不变.10V17.原文解析略答案:740%。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反应中,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时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CO+H2O(气)⇌CO2+H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2SO3(气)⇌2SO2+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2HCI(气)⇌H2+Cl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CaO+CO2⇌CaC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D2.可逆反应2HI(气)⇌H2(气)+I2(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为( )A.减小容器体积B.降低温度C.充入HI气体D.加入催化剂答案:AC3.化学反应C(固)+H2O(气)⇌CO(气)+H2(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固体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水蒸气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扩大容器的容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D4.反应mA+nB⇌PC,A、B、C代表气体物质的分子式,m、n、p为系数,若反应生成物的浓度在温度升高、压强降低时增大,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m+n>p(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m+nC.m+n>p(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m+n答案:B5.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由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D.煅烧粉碎的硫铁矿利于SO2的生成答案:BD6.在下列平衡体系中,采用括号内的措施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N2(气)+O2(气)⇌2NO(气)(加压)B.N2(气)+3H2(气)⇌2NH(气)(移出NH3)C.2SO3(气)⇌2SO2(气)+O2(气)(降温)D.2NO2(气)⇌N2O4(气)(加压)答案:D7.在1 000℃以上的高温,存在下列平衡: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采取什么手段来抑制CO的生成 ?其答案是( )。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 2NO2(g)+O3(g) N2O5(g)+O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0~3s内,反应速率t时仅加入催化剂,平到达平衡时,仅改变x,【答案】A【解析】A、该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逆反应的进行,则平衡常数减小,正确;B、根据图像可知,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1.0-0.4)mol/L/3s=0.2mol/L/s,单位错误;C、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错误;D、若x为O2,则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降低,与图不符,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反应的热效应、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判断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图甲图乙图丙图丁A.由图甲表示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该反应的ΔH>0B.图乙表示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入水后溶液pH的变化,其中曲线a对应的是醋酸C.图丙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图丁表示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生成CO2与所加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答案】B【解析】A、图甲中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这说明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因此该反应的ΔH<0,A不正确;B、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

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因此稀释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盐酸溶液的pH变化程度大,所以图乙中曲线a对应的是醋酸,B正确;C、图丙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不正确;D、向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与图像不符合,D不正确,答案选B。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及影响因素练习题一、单选题1.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AB.BC.CD.D2.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之一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左球气体颜色加烧瓶中冒气泡, 测得ΔH为ΔH、ΔH H与O的体积比约3.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向H2S 水溶液中加入N aOH 有利于S2-增多B.过氧化氢分解加催化剂二氧化锰,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增多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4.下列不能能用勒夏特烈原理解释的是( ) A .对2HI====H 2+I 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B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 2+H 2O===HBr+HBrO ,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C .反应2NO+2CO===2CO 2+N 2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正反应放热,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B .高温,使2N 和2H 转化为更多的3NH (△H <0) 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D .增大压强,有利于2SO 和2O 反应生成3SO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A):n (B):n (C)=2:2:1。

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 、B 、C,则( ) A.平衡不移动B.再次达到平衡时,n (A):n (B):n (C)仍为2:2:1C.再次达到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增大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①工业合成氨,反应条件选择高温②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③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 2转化为SO 3的速率④硫酸工业中,增大O 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8.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c C(g)+d D(g)达到平衡时,B 的浓度为0.6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新平衡时B 的浓度降为0.3mol/L 。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1.[2022·浙江1月]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 (s )+2B (g )⇌3X (g ),c (B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a 、c 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 到c 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B .从b 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C .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 (B )=3v (X )D .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 (B )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答案:C解析:由a 、c 两点的横、纵坐标可得到Δt 和Δc (B ),则a 到c 的平均反应速率v =Δc (B )Δt,A 项正确;当a 点无限接近b 点时,b →a 的平均反应速率即为b 点的瞬时速率,故从b 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B 项正确;在不同时刻都有v (B )2 =v (X )3,C 项错误;其他条件相同,加入催化剂,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 项正确。

2.[2022·江苏卷]用尿素水解生成的NH 3催化还原NO ,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

反应为4NH 3(g )+O 2(g )+4NO (g )⇌4N 2(g )+6H 2O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ΔS <0B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c 4(N 2)·c 6(H 2O )c 4(NH 3)·c (O 2)·c 4(NO )C .上述反应中消耗1 mol NH 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 .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 答案:B解析:A 项,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即熵增大,ΔS >0,错误;C 项,该反应中O 2、NO 为氧化剂,NH 3为还原剂,NH 3转化为N 2,N 由-3价转化为0价,则消耗1 mol NH 3,转移3 mol 电子,错误;D 项,当加入的尿素过多时,产生的过量的NH 3也会污染空气,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双基练习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A.a>b B.a=bC.a<b D.无法确定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

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T1T2WI2(g)ΔH<0(温度T1<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

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高温CO 2+H 2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

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CO 2(g)+H 2O(l)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3(aq)HCO-3(aq)H+(aq)+CO2-3(aq)Ca2+(aq)+CO2-3(aq)CaCO3(s)澳大利亚学者经研究发现,夏季给鸡喂下列饮料会使蛋壳变厚。

该饮料是()A.淡盐水B.碳酸水C.蔗糖水D.澄清石灰水解析:鸡过度呼出CO2,会使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那么要使蛋壳变厚,应该使平衡右移,应补充CO2,故用溶有CO2的碳酸水。

答案:B5.反应2A(g)+B(g)2C(g)ΔH>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解析: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会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

答案:C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大,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

减小压强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

答案:B7.如右图所示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正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此坐标的纵轴表示的是NO的转化率,横轴表示温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此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转化率,从c 点作纵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这表示若想达到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状态,需要转化更多的NO,表示c点未到平衡状态,即v正>v 逆。

答案:C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解析:若增大氧气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突然变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变大,A选项不正确;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倍数的增大,但平衡不移动,B选项正确;观察图Ⅲ,达到平衡时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相等,故甲、乙两条曲线不可能是由催化剂引起的,C选项不正确;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D选项不正确。

答案:B9.NO2蒸气易形成N2O4:2NO2(g)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现欲较准确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解析:题目要求准确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而NO2(g)易形成N 2O 4(g),不利于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要准确测定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就必须使上述平衡向生成NO 2的方向移动,由于上述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应采取高温、低压的措施才行。

答案:A10.1 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 )A .a =1,b =1B .a =2,b =1C .a =2,b =2D .a =3,b =2解析:据题意可有如下“平衡模式”X(g) + a Y(g)b Z(g)起始/mol 1 a 0变化/mol 1×50% 0.5a 0.5b平衡/mol 0.5 0.5a 0.5b因为密度与气体体积成反比,而体积比又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据题意有平衡混合气的物质的量总和与起始时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总和之比为34,即0.5+0.5a +0.5b 1+a=34,可得1+a =2b 。

最后将所给四组数据代入关系式便知A 、D 两组数据均符合题意。

答案:AD1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2CO(g)ΔH >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1)增加C,平衡__________,c(CO)__________。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CO2)__________。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CO2)__________。

(4)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_,c(CO)__________。

解析:(1)C为固体,增加C,其浓度并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2)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3)通入的N2不参加反应,并且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时,各物质的浓度并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4)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答案:(1)不移动不变(2)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3)不移动不变(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12.如下图所示,烧瓶A、B中装有相同浓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止水夹K夹紧,烧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的HCl 的溶液中放入25 gNaOH固体,同时向烧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体,搅拌使之溶解。

(1)A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气体颜色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aOH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故使平衡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向左移动,气体颜色变深;NH4NO3溶于水要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

答案:(1)变深甲中NaOH溶解放热,中和HCl也放热,使溶液及A中气体温度升高,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变浅乙中NH4NO3溶解吸热,使溶液及B中气体温度降低,使反应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颜色变浅13.(20xx·福建高考)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铅后,c(Pb2+)增大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D.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解析:金属活泼性Sn>P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铅后,c(Pb2+)不变,A错误;加入少量Sn(NO3)2固体,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Pb2+)增大,B错误;升温c(Pb2+)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C错误;由方程式和图示数据得平衡常数K=c(Sn2+)c(Pb2+)=0.220.1=2.2,D正确。

答案:D14.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_,E2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