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解释洋流概念,按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洋流的成因与盛行风的关系,最后结合风带分析洋流的形成,结合洋流模式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第二部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1承上:风带气压带、全球气候类型自然界的水循环2启下: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选修海洋地理二:目标分析知识技能:1、了解洋流的性质和成因2、能画出全球洋流的分布模式图过程与方法:探究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三:学情分析个性:求知欲好奇心强乐于探索知识基础:日常生活关于海洋知识的的积累不足:空间想象力不足认识(地图)水平有限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利用洋流图,分析洋流分布规律。
五:教法和学法:地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归纳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
它第一次从欧洲出发用了37天:第二次用了20天。
提出问题:同学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呢?(可以引导:如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呢?)【设计意图】通过例子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强调洋流运动是有方向性的。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自学与交流:1、洋流的定义?2、洋流分类?展示“洋流图”,区别寒、暖流及时演练3、洋流成因?学生回答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海水运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画出全球风带分布图,分析讲解: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形成洋流的重要原因。
展示与提升【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讨成因。
1,分组绘制洋流模式图——与“洋流图”对比——探究洋流分布规律2,利用世界地图的简图大致绘出主要的洋流名称总结与反馈对洋流图所体现出来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并与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比对,并进行补充说明。
2022年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上来看: 高一学生新奇心强,对自然界中的地理现象觉得神奇,有肯 定的探究,渴望获得新学问。 2、从学问储备上来看: 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殊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 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
点评总结 :老师依据学生完成状况作适当点评,并赐予激励 确定,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念;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 生对学问的印象更加深刻。
(5)例题示范,突破难点 案例分析(解开大黄鸭漂流记”之谜) (6)探究拓展,引申迁移 拓展运用:案例 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 14 年》,见 附文。 假设学生若也是其中的一只鸭子,那他将会在 14 年的狂滔怒
第9页 共36页
海中度过其漫漫的历险航行,结合案例说明,“鸭子们”如何远 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试在附图 2 中设计其可能的漂流路途, 作为课后家庭作业。
附案例 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 14 年 “鸭子舰队”引发全球寻鸭热 据英国媒体报道,1992 年,一艘从中国动身的货船在太平洋 上遭受剧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 2.9 万只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 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 1 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 队”在海洋上漂流了 14 年、3.5 万公里之后,可能于明年抵达英 国海岸。 船只失事造就“鸭子舰队” 据报道,“鸭子漂流记”是从 1992 年起先的。一家玩具工厂 的货船从中国动身,准备穿越太平洋到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 但是动身 6500 公里之后,货船在国际日界线旁边的海洋上遇到猛 烈风暴,一个装满 2.9 万只浴缸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 并摔裂,令全部玩具、包括海狸、海龟、青蛙和橡皮鸭子等各种 玩具漂移在海面上,由于鸭子的数量较多,因此形成一只浩大的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本节课涉及到洋流的概念,以及按性质对洋流分类,着重讲述了洋流的成因和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
洋流的成因是建立在前面所学内容《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基础之上的,学好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对于后面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又起到良好的知识铺垫;所以,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好高中阶段自然地理知识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综合地理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知识,对于海洋有了初步认识,这对洋流名称、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帮助。
在必修一第二章,学生又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这样在知识的理解上层层递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跳一跳就能够着的要求。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球圈层结构知识,初步建立了有关大气圈和大气运动规律,水圈和水循环的较为完整的综合性思维区域认知能力,这对于学习本节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洋流的概念,能判断洋流性质,同时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培养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能力。
(综合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海洋探索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海洋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洋流的概念,能判断洋流的性质和理解洋流分布规律。
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动画演示。
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尤其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学,能够很形象的理解广阔海洋上的洋流运动。
六、说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关键词: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洋流、梵高、星空导入没有选择大众化的讲故事的方式,而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创造震撼学生心灵和激发学生迫不及待探索蓝色海洋的好奇心理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激情进入课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
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与前面所学的全球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对洋流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
此外,洋流的知识还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洋流的概念。
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③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动手画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置疑探究和对比分析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
②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学案导学法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教师展示泰坦尼克号相关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主人公美好的爱情以及轮船沉没的悲伤,从而产生探究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的兴趣。
环节二:展示目标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的三个目标知识,即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把握学习目标。
环节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洋流的概念和分类”(这部分是了解性的内容,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组内合作探究“寒流和暖流在流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这个探究问题的设置有两个考虑:一是让学生在对寒暖流概念的理解上更加深入,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那么从纬度上讲,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所以寒流应该是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北半球为自北向南,南半球为自南向北;暖流是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南半球为自北向南,北半球为自南向北。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
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
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纬度,建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说学情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
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三、说教法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课程篇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的确定从2017版的课程标准来看,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个内容被纳入了选择性必修1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升学考试或就业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处理的梯度。
依据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虑到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中的衔接性,并结合现有教材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我将在本节课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以下内容:1.洋流的定义、类型和成因;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于从狭隘的教材观向广阔的课程观转变的思想,我将以新课标为导向,以现有教材为蓝本,并适当引入相关的课外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
(二)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综合思维: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要素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能力;3.人地协调观:通过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4.地理实践力:通过多媒体情景模拟、动手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等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情景中观察、感知和理解洋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教学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二、教法分析1.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析图、绘图,从而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洋流的运动,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3.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有更形象具体的感知;4.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法指导为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情境,并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增进能力。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在本单元开始已经了解了自然界的水循环,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束。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1、说出洋流的概念【教师讲解】海洋中的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其中注意的关键词是:常年、沿一定的方向、大规模,同时,这些也是洋流的特点。
2、认识与理解洋流的性质分类有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后先说出按照洋流性质对洋流的分类,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加以讲解深入。
【教师讲解】按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大家注意,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
【教学活动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在等温线地图上洋流属性判断的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看等温线递变方向因为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所以越往北水温越低,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②判断寒、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水温比同纬度海区高,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练习讲解】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来做这个题目,同学们先思考,等下我让一个同学起来回答根据洋流流经某海区的海水表面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 此图表示(南)半球图(2) 按性质分类,此洋流是(寒)流(3) 在图中标出该洋流的方向。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①凸高为低,凸低为高②暖流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水温比两侧高;寒流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③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师的指导,分别找出洋流概念的关键词让学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阅读课本第57页第二段,分析并归纳寒、暖流概念。
学生先按照老师对洋流属性分类的讲解对练习题中的洋流属性进行判断,之后再总结出判断洋流的方法【过渡设问】这些性质不同、分布各异的洋流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来学习洋流的成因。
3.洋流的成因【教学活动3】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主要的内容有:1、由学生阅读课本p58,找出洋流形成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解释洋流成因。
【教师讲解】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辛苦了!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的内容,课型是新授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个五方面分析说明。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讲述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特征,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形成的洋流类型,并指出洋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独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是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按照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形成及分布,着重讲中低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于是结合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与气压带、风带知识的联系,对地图的观察比较分析,提高知识迁移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概念图归纳知识要点,养成用彩笔或有区别的符号描绘地图来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说课稿
《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说课稿《规模的海水运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提升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依据:此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有知识缺陷五、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地理科教学特点以及有关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由宏观掌握到微观掌握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材分析:教材第一部分的顺序是: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
并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
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提供材料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
重难点分析:●重点: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②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①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②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③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④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②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③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④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③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学情分析: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
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3.5分析洋流影响地理环境。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一盆水,一个乒乓球,吸管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情况可以细化故事情节)
播放企鹅版的小苹果舞蹈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南极大陆土生土长的企鹅体内怎么会出现人类的杀虫剂DDT?(引出课题)
[学习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湛师附中诗惠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这条标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学习应该落实在地图上2、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洋流基础知识,从而理解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在掌握了关于洋流的基础知识以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而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容是在学习完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后,进一步对海水运动的研究,同时在洋流模式的学习上又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气压带风带等知识以及初中区域地理的知识,具有一个承上的作用;同时,掌握了洋流的基本知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是为选修模块二海洋地理中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容还有启下的作用。
2、容结构教材容主要为三个方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主要分为两课时讲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为第一课时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课外拓展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为第二课时容。
二、说学情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区域地理以及前面两章容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地球气压带风带、世界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为学习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地球气压带风带的部分容难度大,学生掌握程度差距较大,世界洋流的分布图较为复杂。
因而在课堂上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同时要适当引导学生读图,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洋流,难以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提供大量的案例信息,使其从信息中提取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多关注地理时事新闻,体会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以及课标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说出洋流的概念;2、根据给出的一些已知条件,能够区分寒流暖流;3、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画出洋流分布模式,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4、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其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
5、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分析全球洋流模式,归纳三大海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洋流分布规律。
2、通过案例学习,理解并掌握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污染物、航运等的影响,理解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以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习得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2、通过大量新闻案例素材的学习,学生形成关注地理新闻的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洋流形成以及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其重点部分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但是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必须先清楚了解洋流的形成及以及分布规律,在这基础上再去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部分容呈现的地理空间围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对于风带的有关旧知识掌握不牢,风带本身即为难点知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洋流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
故确定其为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重点难点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本节容信息量大,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本节世界洋流等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
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将本节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学法指导]俗话说,“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本节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1.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本节课中,比较法主要应用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中,通过理想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各海区的对比,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总结规律,寻找不同的原因,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2.读图分析法本节容的课标有一前提“运用地图”,可知在本节课中地图的一个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渔场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在地图上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3.综合归纳法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会呈现大量的实例,学生必须通过对材料综合分析,归纳出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综合考虑。
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实际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验。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以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情境导入设计:播放鸭子漂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将落到海洋里的鸭子送到各地去?里面提到的“洋流”是什么意思?2、认识洋流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洋流?”海水的流动?并结合视频,分析怎么的海水运动才叫洋流。
依据: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利用生动的影片,能够迅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新课堂。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获得地理知识,并获得了情感体验,这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洋流的性质分类设计:利用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提出问题:①图上红、绿两色箭头各代表什么洋流?②这两种洋流有什么区别?依据:主要是根据课标要求以及结合地理学科这一特点,让学生多接触地图,养成多读图的好习惯,创设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读图。
4、探究世界洋流模式设计:结合实际生活,以一简单词语“风平浪静”,来引出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引导学生去理解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回顾气压带风带的知识,并让学生画出理想洋流模式图洋流流动的方向。
绘图设计在右图中绘出全球不同纬度的风带的风向,在左图中绘出相应风带洋流的流向。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
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过的气压带风带、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去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5、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设计: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让学生明白现实中的海陆分布并不是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洋,而是海洋被陆地分成了很多海域。
从而提出问题:那现实的世界洋流的存在是否有规律可循?与理想洋流模式有何异同?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让其分别结合洋流模式图画出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海域的洋流分布。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洋流模式图及各大洋洋流分布特征,可联想为中间视为赤道,上面“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下面的“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
补充介绍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气候,引导学生通过季节风向的变化,总结出洋流的季节变化,从而理解季风环流这一概念。
最后,将完整的洋流分布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阅读,认真观察中高纬度大陆两岸的洋流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依据: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因此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画各海域的洋流分布,而教师为主导,给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过渡设计:同学们都知道,地球表面71%的面积都是海洋,那么如此巨大的洋流网络会给地理环境乃至我们人类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依据:开门见山,问题导入,引发思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课堂。
2、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案例一“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提问:这两股不同性质洋流给流经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带来什么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再结合案例进行补充分析。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而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3、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设计:提供案例二:是世界上四大渔场之一,鱼产丰富,种类繁多,年平均捕获量3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捕获量的5%,鲱鱼和鲐鱼几占总捕捞量的一半,其他有鳕鱼、鳘鱼和比目鱼等。
还盛产龙虾、牡蛎和贝类,附近各国沿海人民均以渔业为主要工业。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并读“世界渔场分布图”,找到渔场,通过合作学习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找到渔场的位置进而找出附近的洋流。
引导学生分析渔场的成因,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三大渔场及其附近的洋流,验证结论。
同时补充秘鲁渔场的成因。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设计:展示案例三:材料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用了37天才到达大洋彼岸;1493年,哥伦布再次作环球旅行,从欧洲出发后,他先向南航行了10个纬度,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
结果,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横渡的全部航程。
(附图)材料二北大西洋西北部从加拿大北极群岛与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南下汇聚成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海域同墨西哥湾暖流相遇。
冷暖海水交汇,使这里经常存在一条茫茫的海雾带。
它还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每年带来数百座高大的冰山,漂浮市下,有许多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给海上航行带来严重的威胁。
思考问题:洋流给航行带来哪些有利以及不利的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总结。
5、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设计:播放视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
”(容介绍: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升级,污染区域6天登陆美国东海岸,2010年4月20日,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海面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
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
火势持续大约36小时后,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自4月24日起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