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规律
区别
①规律是内在的、相对稳定、深刻的本质联系 ②要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不能用肉眼把握的
联系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 但规律不等于规律性现象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答案:C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
2.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过关训练
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 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 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 )
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 服务 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们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③要尊重客 观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④人定胜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材料表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不断克服 困难,掌握新技术,故选D项。规律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始终受客观规律制约,人定胜天的说法不正确,② ④排除。
(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 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 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高中政治 《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1)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 1 -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 - 4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辨析] 有人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而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完整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外延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地位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教案 探究世界的本质
教师活动3:精讲物质的本质——客观实在性,并让学生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是客观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都在人的意识之外,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之后,请学生思考:人的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呢?
学生活动2:思考、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并得出简单结论:人的意识可以认识和反映物质,应该树立可知论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前面所学知识,顺利引导学生对物质概念的关注。
2.展开新课
(1)物质的概念
教师活动1:在自然界中,既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湖海,也有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事物,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学生活动1:学生讨论可能会涉及到物质看得见、摸得着、一直存在等
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1:复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回答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学生活动1:讨论、回答。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教师活动2:引出“物质”话题。提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在性于它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4:请同学们找找这一句子的主干,并进一步思考哲学上讲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学生活动3:从语文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教师活动5:比较二者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
A.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1:介绍教材P28“上帝创世说”。并请同学们讨论:“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所
哲学第四课1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运动、静止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一)整体感知: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运动认识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重点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2、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什么是运动?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静止?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梳理教材,准确、系统把握)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任何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命题点 6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对点金题❻】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 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 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 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 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 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2009年江苏卷,26)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 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考点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既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又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高二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人是类按产照生以自后身大所自然固处有处的留下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了有人自类己活动的的起痕源迹,和那发么展人类 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产有物生没质之有世后以自人界然的的界意组的志存为成在转部与移分发?展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圣经》上说,上帝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 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植 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 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 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复习第三课 一: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哪个派别
①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④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⑥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 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⑾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⑿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3)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 没有意识。
得出结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上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情分析:从本课起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知识范围,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共性与个性,逐步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概括出哲学的物质概念;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逐步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并非一成不变的,而且它的运动并非无章、无序的,而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3、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物质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过程设计:考点明确: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考点解答:一、关于物质概念的认识(重点解答)1、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②③(1)明确:①体现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界线;②体现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③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2)易错易混知识点:①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属性、一般属性②注意区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③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注意: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注意: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关于运动概念的认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我们生活在这个广袤而神秘的世界中,每一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和变化。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深奥而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世界本质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永恒不变的理念,而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只是这些理念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但形式赋予了物质以特定的性质和目的。
在近代哲学中,笛卡尔主张通过怀疑一切来寻找确定无疑的真理,最终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结论,强调了思维的重要性。
康德则试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概念,认为人类的认识既有先天的形式,又离不开经验的内容。
而在现代哲学中,存在主义者如萨特强调人的自由和选择,认为人在世界中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赋予世界意义。
物理学的发展也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牛顿力学曾经统治了物理学领域很长时间,它认为物体的运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用数学公式精确地描述。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同时,它还指出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可以相互转化。
量子力学则更加神秘和令人费解,微观粒子的行为表现出了不确定性和波粒二象性,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些物理学的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熟悉的宏观世界的规律在微观和高速领域可能不再适用,世界的本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奇妙。
生物学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演变而来的。
生命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发展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从低级到高级,展现出了一种不断进化的趋势。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解析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标要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备考策略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议题,探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增强对这一思想路线的政治认同;结合党和政府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方针政策,阐释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备考指南1.以文化中的哲学智慧、宇宙新发现等为背景,通过简单情境的呈现,考查世界的物质性2.通过高质量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布局等情境呈现,考查运动的规律性3.以科幻作品等为载体,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速记卡片1个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个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个特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3个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三个要求。
考点研析微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思维脉图】【考点解读】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比较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特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有生有灭,可以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包括感性认识形式,还包括理性认识形式。
这两种形式虽然是主观的,便反映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思维脉图】【考点解读】1.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①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探究世界的本质
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过程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别 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二、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论证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基本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 界和谐相处。(如,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3.规律客观性、普遍性
方法论意义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 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造福人类。
4.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2.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 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2.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脱离物质的 运动是不存在的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
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世界是一个充满奥秘和神奇的存在,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世界本质的探索。
那么,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极其深奥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世界本质的思考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永恒、完美的,而我们所生活的现象世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和投影。
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分析,他提出了实体、形式和质料等概念来解释世界的构成。
在东方哲学中,道家的老子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里的“道”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存在,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和法则。
佛教则强调“缘起性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
物理学的发展也为我们揭示了世界本质的一些方面。
经典物理学中,牛顿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相对论打破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认知。
爱因斯坦指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同时,质能等价原理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让我们认识到物质和能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量子力学则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现象。
粒子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直到被观测时才确定下来。
这种“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纠缠等现象让我们对世界的确定性和因果性产生了新的思考。
生物学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世界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基础是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决定了生命的特征和发展。
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决定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本店铺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供高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及方法论
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及方法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世界的本质和原理进行探究和思考,古代哲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思考人类行为,提出了各种关于世界本质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日益深刻,探究世界的本质原理及方法论也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现代对世界本质和原理的认知,以及探究世界的方法论。
我们需要了解世界的本质和原理是什么。
在哲学上,世界的本质是指世界存在的最基本根源和原因,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而世界的原理则是指世界存在和运行的规律和道理。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各自的世界本质理论,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世界的本质在于物质存在。
在中国,老子和庄子等哲学家也对世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本质和原理的认知有了新的进展。
现代科学认为,世界的本质和原理是由自然规律和物质构成的。
物理学、化学、生物等学科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规律,揭示了物质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物理学通过研究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世界存在的基本规律,如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等。
化学则深入探究了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和性质,生物学则研究了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学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究世界的方法论。
探究世界的方法论是指为了了解世界的本质原理而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科学方法论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建模等。
观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基础和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科学家能够发现规律和真理。
推理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等方式来解释和理解现象,建模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来模拟和预测自然现象。
科学方法论还强调严谨、可重复性和客观性,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示世界的本质原理。
除了科学方法论,哲学、数学和文化等方面也为探究世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知识点整合:(一)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原理1、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总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物质的含义:哲学上的物质是例1、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例2、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例3、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④(二)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区别):(1)含义不同(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例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四)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普遍性,。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背规律受到惩罚。
(4)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例5、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例6、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度撞击”号经过170多天的飞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外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内核。
“深度撞击”被比喻为“在高速飞行的针上穿线”。
撞击的成功,表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为人类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C.人类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实验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例7、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3、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例8、水利专家说,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也就是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认洪水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设施,力争将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材料中淮河领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
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洪水有其特有的规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治水思路的转变说明人们对洪水规律认识的深化,并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规律办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难点解疑1. 哲学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说物质的本质。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4、“规律”和“规则”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它、消灭它或者改变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废除它或者修改它。
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它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实战演练:1.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3.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一种社会制度从它产生到灭亡,社会性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没有任何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都在不断地变化。
材料中的事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事物都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005年9月,太阳表面出现大黑子,直径10万千米。
据此回答5-6题。
5.此次黑子的出现,是太阳活动剧烈的标志,可能随时出现耀斑爆发,放射大量的强力射线,同时放射大量的带电粒子。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6.、伴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工作草图的宣告完成,将来人类可以通过生物工程来改造生命。
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物质性理论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是对“神创论”的有力打击③随着科学的发展,意识的反作用越来越强,总有一天可以摆脱物质的束缚④证明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们承认和服从自然为前提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0.“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11.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事物运动有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1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
返回舱实际着陆点距理论着陆点相差仅一公里。
这体现了()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13.(不定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它具有这样特点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不可能离开人的意识独立存在C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先有意识后有客观实在性14.(不定项).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感知到的事实出发B.不能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偶然联系当作规律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5.(不定项)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A.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B.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D.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16.(不定项)“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而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诉求。